现代汉语复合句句句式研究对写作有帮助吗

浅议现代汉语句型的几个问题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议现代汉语句型的几个问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现代汉语“不A就B”复句句式研究.pdf -max上传文档投稿赚钱-文档C2C交易模式-100%分成比例文档分享网
现代汉语“不A就B”复句句式研究.pdf
文档名称:现代汉语“不A就B”复句句式研究.pdf
格式:pdf&&&大小:3.42MB&&&总页数:86
可免费阅读页数:86页
下载源文档需要:15元人民币
请务必先预览看看是否存在文不对题等情况,预览与实际下载的一致,本站不支持退款。现代汉语句式 汉语流水句英译中的句式负迁移现象研究摘 要:流水句充分体现了汉语意合构句的特色,翻译成英语时,学生译作中的句式负迁移现象比较明显。本文主要探讨三种常见的句式负迁移现象,依据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深入分析形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避免流水句负迁移现象的翻译策略。关键词:流水句;句式负迁移;汉英语言差异;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编号]10)03-0178-4汉语流水句是意合法构建复句的典范,充分体现了汉语语言的特色。流水句的翻译是汉英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往往涉及词语、句法、语篇等各个方面的转换问题,因此学生翻译时,汉语负迁移现象造成的错误比较严重。语言迁移的概念最早由Lado提出,他认为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会依赖已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文化等迁移到目的语言习得中去。根据迁移的结果,语言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母语与目的语具有相类似的特征,往往具有促进目的语学习的作用,即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的作用;而母语与目的语截然不同的特征,可产生干扰的(interference)作用,即为母语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英汉语在句式结构上的差异较大。流水句的翻译中,句式上的负迁移是尤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三种常见的句式负迁移造成的错误现象,依据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深入分析形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流水句翻译的策略,以避免负迁移现象造成的错误。1. 流水句的界定流水句这个生动的说法是由吕叔湘先生提出的:“汉语口语里特多流水句,一个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1979:21)不过吕先生没有对这类句子作深入论述,胡明扬、劲松等在《流水句初探》中对流水句在语音、句法以及语义方面的特征作了具体的分析,将流水句界定为“一种在非句终句段也出现句终语调,语义联系比较松散,似断还连的无关联词语复句”()。由上可见,汉语流水句“仍属通常所说的复句范畴”(徐思益,2002:11),是没有或很少用关联词语的一种复句。句子的信息容量没有语法形式上的限制,弹性很大,一句接着一句,恰似流水,可以无限制地扩展下去,意尽为界,呈“线性的流动、转折,追求流动的韵律、节奏、不滞于形”(申小龙,1988:59)。同时,流水句语义表达也并非没有章法。徐思益指出,汉语流水句的语义表达仍有其深层次的严谨的语法关系,要受逻辑语义结构、语词组合序列和语境三大原则的制约;具体规律的表达形式是小句的组合序列、结构层次以及谓词与主目的关系(2002:14)。2. 流水句英译的句式负迁移现象流水句不仅在口语中很多,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就有很多流水句。笔者自建“鲁迅作品的学生英译”小型平行语料库,对学生译作中的句式负迁移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学生译作的比较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负迁移:2.1 一逗到底,层次不清 汉语流水句往往一口气叙述了几件事,一逗到底,直到最后才以句号结束。句中主语不断变换,句子长短相间,依时间和事理发展顺序,语义表达充分、清晰。翻译时,受汉语标点符号的影响,学生英译文中也常出现一逗到底的现象(如学生译文1中用了三个逗号来连接句子),造成英语句子中的逗号接句(comma splices) 的语病。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学生译文1:The grey hair five years ago had been completely white now, it did not seem that she is only in her forties, her face is so thin, yellow tingled with black, with the air of sadness disappeared, she seems to be a wood sculpture...2.2 主语杂乱,重点不明 流水句中短语可以当作句子使用,所以小句一般较短;小句的主语也不是前后一致,而是不断变换。而汉语是“分析型为主的语言”(邵志洪,2005:7),不需要考虑主谓一致、形态变化等问题。学生受此影响,译文中也出现了不完整的句子(即Sentence Fragments),或缺少必要的主语,或缺少谓语(如学生译文2中的“As a woodcarving”);其次,学生对汉语各主语之间的关系缺乏梳理,简单按照原文堆砌主语,重点不够分明;主语有了变化,动词以及其他成分却忽略变动,造成主谓不一致等现象。学生译文2:Her grey hair, five years ago, is pure white now. She does not seem a woman of forty. Her face is gaunt, black and yellow. The previous sad expression has gone away. As a woodcarving...2.3 句式杂糅,衔接不当 流水句体现了汉语的“流散性”,各分句间衔接手段缺乏,逻辑关系不明显。英译时受此影响,英文会出现关系混乱、衔接不当的杂糅句子(Fused Sentences)的现象。学生译文3想用长句翻译,但是英语句子关系混乱,“with”后罗列的宾语太多,各个宾语的修饰成分太长。学生译文3:She wasn’t like the person of forties with her grey hair five years ago having turned into white completely, her haggard face being yellow and black, which lost her previous sad expression, just like being sculptured, her eyes which could only manifest she was a living creature.以上三方面的语病都是受汉语句式影响造成,都是负迁移造成的错误。3. 句式负迁移的原因分析翻译中句式负迁移与翻译主体的双语水平,尤其是与汉语理解分析水平、英语的表达水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翻译主体在翻译过程中对汉英两种语言在句式上的差异认识不够。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1984:35)。“人治”的语言翻译成“法治”的语言,宽松随意惯了,容易疏忽约束的规则,于是便有了疏散的痕迹,显出迁移的影子,窥见差异的影响。3.1 语义型语言与语法型语言翻译中的一逗到底或标点迁移现象受汉语断句规则的影响,而汉语断句规则又与语言类型有关。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强调“意尽为界”;汉语的一句话是视点上流动、形态上松散、内容上完整的一句话,即一件事(申小龙,1988:59)。汉语句子的根据在语义。衡量一串词语是否成立为句子,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能表达出相对完整的意思(王治奎,1999:7)。句子的信息量由于没有语法形式上的限制,弹性较大,标准比较宽松,句号位置也有弹性。汉语中的句子是一种开放性的句法单位,这种句子在句法上的限制不明确;主语、谓语都没有结构标志,连系比较松散。与英语相比较,汉语里逗号的使用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也即汉语断句有较大的随意性(蔡芸,2002:39)。英语是语法型的语言,英语中的一句话是“视点上固定、形态上自足、关系上完整”的一句话(申小龙,1988:59)。英语断句的主要依据是主谓结构,句子成分齐全、语法完整,则句子结束,其标志是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逗号用以表示句内短促的停顿。逗号使用的规则相当明确,英语简单句中内部担当定语或状语功能的短语可以用逗号切分,但是不能用逗号连接两个简单句;并列句里包含的两个主谓结构,即分句,可用并列连词连接,多于两个分句时,可用逗号切分,但是最后两个分句之间必须用并列连词连接;复杂句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谓结构即主句加上一个(或一个以上)定语/状语从句(限定或非限定),可以用逗号将主句和从句、或将两个从句分开。3.2 话题结构与主谓结构翻译中的主语杂乱现象主要受汉语话题说明结构的影响。汉语属于话题―说明型语言,几个话题共享一个述题,或一个话题带几个述题,都在同一个话题一评论框里,书面表达时相互之间可用逗号切分,造成大量的一句话里包括几个小句的现象。小句与英语中的clause相似,主语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可有可无;可以表示施事、受事、与事,也可表示时间、地点;可用名词、动词,也可用形容词、数量词;句子可以没有主语,也可以省略主语,还可以变换主语并予以隐含。王力先生曾说,就句子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法治的不管主语用得着用不着,总要呆板地要求句子形式的一律;人治的用得着就用,用不着就不用,只要能使对话人听懂说话人的意思,就算了(1984:35)。主谓结构是英语最基本的结构,主语不可或缺,谓语是句子的中心,两者协调一致,提纲挈领,聚集各种关系网络,句式呈现“聚集型”。英语主语往往是名词性的主语,决定着谓语的体态。另外,主语也很灵活,人称、非人称、意念都可做主语。汉英翻译时,需要把话题说明转换成主谓结构。汉语主语概念比较泛,涵盖比较宽,就为汉英转换提出了主语选择的任务(刘宓庆,2006:91)。主语选择不好很容易造成主语混乱的现象。话题和说明的长短没有限制,汉语可以话题很长、说明很短,也可以话题很短、说明很长;英语主语宜短,谓语宜长,汉译英时必须考虑如何使主语变短。汉语话题后常有停顿,英语主谓紧密相连,汉译英时必须考虑主谓靠近的问题。3.3 形合与意合流水句翻译中的句式杂糅、衔接不当现象主要反映了英汉语言注重形合与意合的区别。一个流水句在结构上“至少包括两个独立句段”(胡明扬等,),这样的句段在没有特定的上下文和语境的支撑下能独立成句;句段之间一般不是靠关联词语来联结的。流水句的语义特征是句段与句段之间的语义联系比较松散,一般很难添加表示某种紧密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充分体现了汉语重意合、以意驭形的特点。句子形式简约松散,重视语句内部各要素之间意义的融会贯通,轻视句子成分之间的细微分析,其主从或并列关系主要是通过逻辑纽带或语序间接地表现出来,依靠时间及事理顺序形成联系。横向铺叙,前后相承,层层推进,形散而神不散。 与之相对应,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注重形式完备、以形显义。英语句子形式结构十分清晰,总是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核心,运用非谓语动词结构、名词结构、介词结构、连词和从句等方式,把句子各个成分一一嵌扣在主干前后, 呈现由中心词向外扩展的树型空间图式。这种空间搭架、叠床架屋的结构趋于繁复,但主谓机制突出,句中语法关系明确,因此结构完整,形式严谨,层次分明。4. 克服句式负迁移的翻译策略 对中国学生来说,学习翻译英语句子大概要经过三个阶段:句法阶段、语文结构阶段、审美阶段。在句法阶段,要学好语法规则和句法关系(刘士聪,2006:88)。流水句翻译中,了解英汉两种语言有关方面的差别有助于理清汉语流水句的意义和关系,恰当地选择译文的表达方式,有效地避免句式负迁移的错误。当然,要使译文句式完全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还必须加强英文阅读与翻译实践,不断揣摩,以求英文表达更加地道。汉语流水句既然是“一溪流水,也有河床控制,不是遍地漫流”(徐思益,2002:14),那么便有了翻译的可能。翻译中,首先要将流水句结构补充完整,根据语义分清层次;然后,按照语义层次对句子进行拆分或者整合,确立句子的主干;最后,理顺各部分关系,注意使用形合手段把主干和各附属成分有效地衔接起来,把汉语流水句中隐含的逻辑关系体现出来。4.1 完“形”分析,分清层次徐思益指出,汉语流水句的语义表达仍有其深层次的严谨的语法关系,要受逻辑语义结构、语词组合序列和语境三大原则的制约(ibid.)。具体规律的表达形式是小句的组合序列、结构层次以及谓词与主语的关系。流水句的语义表达既然有其深层次的语法关系,那么翻译流水句必须要将其隐含的关系挖掘出来,进行深层结构分析。汉语流水句形式较散,但构句非常注重意义的连贯,所呈现的是汉语平铺直叙、起承转合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叙事特点。流水句并非主谓俱全,常常是几个不同的动词谓语陈述同一个主语,或者同一个动词谓语支配几个补语以至小句,小句又包含着小句,层层叠加,陈述和被陈述、支配和被支配关系连环嵌套,这就出现了句子成分的省略、隐含或空语类(ibid.: 12)。在翻译流水句时,需要剖析每一个小句的结构,对这些省略、隐含或空语类的成分进行补充完形,力求正确地判断出小句间的关系,从而识别流水句的语义结构层次。4.2 拆合重组,确立主干根据划分出来的语义层次,可以对流水句进行整合组织。流水句中短语可以当作句子使用,所以句子长短相间,单复交替;“恰如流水,长波短波相间,高浪低浪相随”(刘宓庆,)。这种流散型的句子翻译成英语时,因英语语段呈聚集型扩展,句子重包孕环扣,层次交叠,所以“翻译时应以合为主”(ibid.)。当然,根据汉语内在的叙述层次,也可以把流水句拆断,断开的部分语义关系相对独立,可根据需要翻译成两个以上的英语句子。分切时,既要照顾汉语原句的意义,又要顾及英语的行文便利,顾及英语的可读性(ibid.:265)。无论是拆分还是组合句子,英语表达最基本的任务还是确定好句子的主干,即主谓定位的问题。如祥林嫂第一次出场时的肖像描写,可以按照总分的关系把句子分成两部分,接着把第二部分按照头发、脸、眼珠分成三部分。分好后,再给每一部分找到合适的主语,主干基本就确立了。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4.3 理顺关系,注重形合英语具有严密的形式规范。主谓确立后,需要将汉语各成分之间隐含的关系通过添加连接词等手段变为显性连接;同时综合运用英语的表达手段,通过非谓语动词、从句、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代词等对原文进行重组。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杨宪益的翻译中便用了从句、介词短语、分词等形合手法。Of all the people I had seen during this visit to Luzhen, none had changed so much as she had. Her hair, streaked with grey five years before, was now completely white, making her appear much older than one around forty. Her sallow, dark-tinged face that looked as if it had been carved out of wood was fearfully wasted and had lost the grief-stricken expression it had borne before. The only sign of life about her was the occasional flicker of her eyes.(鲁迅,) 5. 结论流水句充分体现了汉语是语义型语言、话题说明结构性强、重视意合的特点。翻译流水句时,出现的一逗到底、句子片段、杂糅句式等语病往往是汉语的句式负迁移影响而致。如果翻译时能注意到汉英两种语言在句式上的差异,注意利用分清层次,确立主干,理顺关系等策略,就能减少句式负迁移造成的错误现象。而要做到错误完全避免,还需要翻译水平的不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增强。负迁移是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它在汉英翻译中的影响涉及到词汇、语法、句子、篇章、文化各个方面。本文只是对句式迁移作了一点肤浅的研究,希望对流水句的翻译有所贡献。参考文献蔡芸. 流水句现象分析[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胡明扬、劲松. 流水句初探[J]. 语言教学与研究,5.刘宓庆. 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刘士聪. 写好英语句子――永远的基本功[J]. 中国翻译,-89.吕叔湘.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1.鲁迅. 鲁迅选[M]. 杨宪益、戴乃迭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邵志洪. 汉英对比翻译导论[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7.申小龙. 中国句型文化[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59.徐思益. 关于汉语流水句的语义表达问题[J]. 语言与翻译,,14.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35.王治奎.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7. 汉语句式相关阅读: &
& &&欢迎转载分享 & 相关推荐现代汉语复句句式研究作&&&&&&者:徐阳春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
印刷时间:不详印&&&&&&数:装&&&&&&订:平装版&&&&&&次:开&&&&&&本:32开页&&&&&&数:285页字&&&&&&数:I&&S&&B&&N:品&&&&&&相:九品售&&&&&&价:25.00(已售)出售日期:详细描述:印刷时间:2002装订:平装开本:版次:80.00九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一版一印120.00九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80.00九五品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现代汉语“不A就B”复句句式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不A就B”复句句式,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逻辑分析方法、预设理论来分析这一句式。除了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句法方面对“不A就B”复句句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分析了句式中“不”和“就”的性质,“不”是否定副词,主要起否定的作用,“就”也是副词,主要起限定和关联的作用。这一部分还对“A”和“B”在“不A就B”句式中的句法选择及两者的相互选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以充当“A”、“B”成分的有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代词等等。
第二部分在语义方面对“不A就B”复句句式进行了分析。认为“不A就B”句式可以构成多种复句关系,有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选择关系、连贯关系等等,还可以构成紧缩句,并对各个关系进行了分析。还对句式可以形成多种复句关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事理关系的多样性,二是关联词“就”的多义性,三是人们认识关系的不同。这一部分还从逻辑判断上对“不A就B”句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句式主要是一个复合判断,当表假设关系和条件关系时,表达的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当表示连贯关系和对比关系时,表达的是联言判断,当表示因果关系时,是前提和结论的关系。另外,还对“不A就B”和“一A就B”在语义上进行了一定的比较。
第三部分从预设方面对“不A就B”复句句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句式能形成多种关系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句子有不同的预设。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语复句类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