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教学中改革对学生的评价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读书笔记 -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读书笔记
14:43:14 | By: 10张芙凌 ]
&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模式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给学生打分,写评语等。都是教师的角度出发,很少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变化。例如:拿到一张学生作业,首先从构图、线条、色彩等专业角度来评价它的好坏,然后再从技法,意境方面强化教师的主观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评价模式引发的问题日益凸现。问题如下:
﹙1﹚评价主客体单一。整个课堂中的评价活动几乎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无论是评价主体还是评价客体都显得单一和不足。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2﹚评价标准一成不变。教师只重视作业的评价,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由于成绩依靠教师评判,学生就会投其所好,教师喜欢什么内容就画什么内容,教师喜欢什么风格就模仿什么风格,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为教师的复制品。
﹙3﹚评价方式传统。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没有展示自我个性的学习过程,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的积极性,也无法发掘出学生的内在潜质。
美术教学中,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情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在新的学习背景下,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的能力将是他们获得成功和长久发展的关键。所以,在新课改精神实施下,我们要改变这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旧模式,把评价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让学生自己评价,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以及学生对自己的看法,拓宽了信息资料的收集渠道,能够形成更准确的评价结论;另一方面,学生自己参加评价过程,对评价的结果是认同和接受的,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会为自己的成绩自豪,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时代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学生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以自评或互评为主要形式,也可以结合其它评价方式,目的都是让学生从美术评价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促进人人主动参与,提高美术学习的效率。
例如我在讲授“校园小伙伴”时,让学生现场进行人物写生,发现学生的作业五花八门,一些学生并没有按照我事先布置的要求去画,而是凭自己的喜好画了各种各样的造型:有满脸皱纹的老人、多功能的机器人、还有的在画面上画了喜爱的卡通形象。如果按照要求来评价,这些作业都是不合格的。不过,我想学生这样画应该有他们的想法。于是,我就先让他们自己来评一评:满脸皱纹的是希望他们的友谊可以到老,多功能机器人体现了学生对当前学习中遇到问题的一种渴望解脱的心理;卡通形象是受电视、网络的影响等等。我不禁吃惊:学生的心理多丰富啊!假如仍按照传统的教师点评方式,怎么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呢?通过自评,不但可以充分地展示学生的才华,闪现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更能在展示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接着,我让小组成员互相评价。事先强调好不准进行人身攻击,要以友好的态度、真诚的心理来客观的评价。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评价,肯定了作业中好的方面,也诚恳地指出不足。这样,通过互评,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作品在同学眼里的看法,既满足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也能接受同学提出的建议,克服困难,改进不足,使作业效果更完美,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接纳他人。
教学实践中,由于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许多同学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不是过高地评价自己,为自己的作品自圆其说,就是认为自己的作品一无是处。例如:我在上“优美的校园”一课时,有的学生对透视的知识掌握的不好,作业中建筑物的空间表现不明确,但学生却为他的问题进行掩饰:我眼中的景物就是这样的,我认为这样好看等。这时教师就不能一味的赞同,而应正确地引导:我们本节课要求学会和掌握的知识是什么?会了吗?在你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了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他存在的问题,修改作业时就会注意透视知识的运用,作业也达到了本课的要求。有的学生不敢大胆地去画,作品的特色表现不出来,自评时就会无话可说,或者是不知道从何说起。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给予他们鼓励,首先肯定他作业中的一些好的方面:构思新颖、线条流畅等。然后再根据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式的点拨,帮助他树立信心,在作画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带着思想去画。这样,在评价作品的时候就能让教师和同学了解其作品的意图,也会有话可说。
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信口开河,乱说一气,完全把评价的目的抛到脑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采取放羊式的管理,而应加强引导和帮助,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呢?首先,要使学生把握住评价的目的,熟悉评价的标准,运用恰当的方法,客观全面地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要让学生明确自我评价包括以下几点:学习或活动的起始状况以及原定的目标与设想;学习或活动中采用的方法及付出的努力、成就及其原因;存在的不足及根源应采取哪些对策;今后努力的方向等。在互评时,难免有的同学会彼此不服气,争强好胜,对他人的作品吹毛求疵,由此引发争执和激化矛盾。因此,我们不要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给对方打分、挑毛病上,而应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之间形成坦诚、关爱和尊重的良好关系。引导他们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班级里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审美表达和作品形式,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以及学生自我反省的能力。互相评价的过程其实更是一个交流学习心得与作品创意的过程、以及彼此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评价过程中从同伴那里发现的许多优点也许正是改进自己作品中创作不足所需要的方面,同样,同伴的善意建议也正是自己美术学习进一步发展的方向。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交换了彼此的意见和成果,开阔了眼界,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获得更高的发展。
评价不是鞭子而是火把,点燃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评价不是尺子而是梯子,引导学生攀登知识的新高峰;评价不是冷冻剂而是催化剂,督促学生早日走上成功的彼岸。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奖励每一个学生。争取通过积极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和学习的乐趣,并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对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加以调节,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推进新课堂改革的今天,我们的美术作业评价应该不断更新观念,更多重视学生学习动机达到激发,多给学生创新、创造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阅读全文(1241)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7 电话: 1 备案号: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
在平常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面对学生的的美术作业,经常给予的评价是:“你说得很好”、“想得不错”、“画得太好啦”;我们的做法是凭主观印象在下课前偶尔指出几个画得好的同学,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没有受到表扬的同学顿感失落。那问题在哪儿?——不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不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而是单调的课堂教学评价。
《美术课标》在论述作业评价时指出:“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的弱点与发展方向。”具体的说: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那么美术新课堂中该如何评价?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由于美术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答案也会参差不齐。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点评一定要慎重,坚持鼓励的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适当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多鼓励他们,会提高他们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如果一个人的优点、进步、成就得不到及时的赞美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就会丧失信心。对表现好的同学当然要毫不吝啬地鼓励表扬,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对即使回答时答案有偏离甚至完全错误的学生,也不要轻易否定,而要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加以引导、激励。
2、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在美术教学中,同一项练习,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制订几个评价标准。例如,上绘画课,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A、B、C几个等级小组,在不同等级内提出不同要求。C级要求构图完整,色彩强烈,方法新颖。如符合要求就给高分,当学生达到这一标准后,即可升入高一级。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某些长处有所发展的学生都给予鼓励。如作品有创新,色彩效果好,造型准确,制作精巧等等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在学习上逐步上台阶,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主动性。我们在课内运用“低起点、小台阶、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增加学生动手绘制、动口回答问题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3、开展学生自评、互评,相互鼓励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发挥学生自评、互评的作用。在美术课的评价中,孩子们的评价词汇还比较单一,他们缺乏一些书面的、专业的词汇,比如:色彩搭配、外形设计、构图饱满、注意观察、有创意、效果突出、很特别、吸引、与众不同……等等。通过这些自评互评,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美术,同学间互相鼓励,互相鞭策,相互间了解加深,感受到其他的人能够悦纳自己的行动,认识到自己不总是处于外在的批评、指责和敌意的包围之中。这种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评语,学生更加自信并能充分认识到集体对他的关心及希望,班集体凝聚力增强了,学生个体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对美术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对美术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09-07-08 &匿名提问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9:23:00 | By: 水萝卜儿 ]
   在课程改革大潮中,美术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的课堂教学并非是教师的一言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可以各显其能,发挥想象。那么在课改教学中应如何使美术教学成为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呢?(一) 营造情景来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浓厚的兴趣能引发学生的创造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在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时,特别是在进行言语、制作、游戏、表演等等活动时,大脑皮层处于一种最佳兴奋状态。从而使感知更清晰,想象更活跃,思维更流畅。如在教《奇妙的脚印》时,通过儿歌《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情景,来回忆各种小动物的脚印,结合脚印不同的形状来进行绘画创作。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切合学生的生活和需要。注重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内涵,来营造各种美术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 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地学习环境,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意识深处得到大大满足,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望.运用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情感和气氛,让学生通过听、观察、想象、思索进入情景。如在二年级《树叶贴画》一课时,教师在课前采集各种各样的叶子,在课上进行展示,让学生说这些形状不一的叶子分别象什么?有的说象金鱼的尾巴,有的说象小乌龟的背壳,有的说象小松鼠的尾巴,有的说可以做小姑娘的裙子……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一片片普普通通的叶子,被学生想象的魅力无穷。这样在学生发言后进行贴画创作,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在美术课创设情景,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审美情趣会得到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三)让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以记忆为原材料的智力活动,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儿童神奇的想象,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启发学生为儿歌配画、讲故事配画、记忆画、命题画等等。如在讲二年级的《故事画》一课时,向学生讲授了《三个和尚》的故事,使学生们从故事中感受生动的形象,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画画的联想范围和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并且使儿童的品德情操受到教育。他们的技能可能会幼稚,表现能力也很有限,但他们的构思往往很新颖,别有趣味,对于学生们这些闪光的创造性火花必须给予鼓励,通过鼓励一个学生,而激励起全体学生进行再创造的热情。(四) 利用媒体教学来提高兴趣增强其创作力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始终能主动叁与学习是非常不易的,恰当的利用多种学具进行组织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用具已经不断的创新,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如摄影、录音、计算机、多媒体等能突破时间的限制,能反映事物的变化过程,能把抽象的教学知识生动形象的反映出来,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对于小学生来说,艺术欣赏课是一种内容枯燥无味的科学,他们看着被人们赞不绝口的古代艺术品却不知它好在哪里,哪里存在着艺术的精华,但采用多媒体教学后,效果则截然不同了,他们两眼不停地盯着屏幕上的《青铜奔马》图,耳朵听着里面传出“这匹马体态矫健,昂首嘶鸣……这一作品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赞赏,被视为稀罕的艺术珍品。”的解说,使学生们感到眼前好象有一匹雄健的骏马以非凡的速度奔跑,从而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也提高了对艺术的兴趣, 增加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来描绘五彩生活的信心。因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学生对学习感到了很大兴趣,并能认真、自动的来学习,使教学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增强他们的想象力亲自动手操作,能促使学生把外界的运动与内在的思维活动紧紧联系起来。动手做,可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动脑筋,可以发展思维能力;动口说,能把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使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如三年级《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教学中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书中的色轮,对颜色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进行配色表演,在课前准备好分别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水的杯子,和若干个空的杯子,让学生先在一个杯子中倒入红色水,在注入黄色水,让其他同学观察有什么变化。同学们各个都睁大眼睛,看到水不断的由黄色、橙色、变为红橙色的过程,然后依次演示了黄和蓝配成绿,蓝和红配成紫的过程,学生们各个争先恐后抢着要试,他们感到很新鲜,产生了好奇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挥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完成作业,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动探索问题的思路,发挥他们敢于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在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已是首要问题,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那种教学只能教出画匠,而创造性教学不仅要鼓励学生不断的寻求新的创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素质着重体现在教学能力、教学艺术和(       )  A.教学经验       B.教学过程  C.教学修养         D.教学目的  11._________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完美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A.环境教育         B.历史教育  C.艺术教育         D.科学教育  12.美术教学的具体目的,是指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的美术“双基”水平、美术心理素质和_________得到提高与发展。(       )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自己在以下内容找吧: 一、制定《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必要性是什么?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小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十分重视,全社会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中小学安全工作的力度明显加大,中小学生伤害事故不断下降,非正常死亡人数逐年减少。同时,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处于转型期,学校安全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情况。突出表现在校园周边网吧、游戏机室、录像厅、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违法违规经营,无照摊贩摆摊设点,治安秩序混乱;伤害青少年学生的恶性刑事治安案件不断增加。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说明我们急需要根据新的形势,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协作与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为从制度层面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健全和巩固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依法开展中小学安全管理和教育,保障广大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从2004年10月开始,教育部组织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公安大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的专家与其他九个部门的同志共同研究起草了《办法》。《办法》的制定历时一年多时间,广泛听取了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是对我国中小学安全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做好新形势下中小学安全工作的积极探索。《办法》的实施对于做好新时期中小学安全工作将发挥重要作用。《办法》的制定有三方面的需要。第一、是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的需要。当前,我国安全事故处于多发期,学校安全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情况,学校安全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如校园周边网吧、游戏机室等违法违规经营,无照摊贩摆摊设点,治安秩序混乱;交通事故不断,伤害青少年学生的恶性刑事治安案件急剧增加等。近年来,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在呼吁能够就学校安全管理进行立法,以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制度层面保障中小学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于形成适应新形势的校园安全管理协作与运行机制、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第二、是健全巩固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长效工作机制的需要。在中小学安全工作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并多次做出重要批示的情况下,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十分迫切。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工作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意见》,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04年10月至12月,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教育部、公安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整治行动中初步建立了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实践表明,中小学安全工作迫切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制订管理办法有利于巩固和健全全社会积极参与、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学校安全工作的新机制。第三、是完善和推进安全工作、加强依法管理的需要。长期以来,我部领导对学校和学生安全工作非常重视。我部先后多次发布了有关通知与文件,提出了工作要求与措施,但尚不够全面规范;其他有关部门发布的法规与文件等,有的也只是部分条款或者内容涉及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因而,有必要制定一部统一全面的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法规。二、《办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办法》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关于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法规性文件;是第一个以十部委部长令的形式发布的有关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的文件;是第一个与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配套的法规性文件。它的基本特点有:第一、内容全面。既规定了校内安全管理制度与管理要求,也规定了校园周边安全管理职责与管理要求;既规定了教育部门与学校的安全管理职责,也规定了其他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内容比较全面,涵盖了中小学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第二、注重制度建设。规定了有关部门关于学校安全管理的联席会议制度,作为负有学校安全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加强工作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方式,力求推进建立规范的工作机制。设专章规定了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校长负责制、门卫制度、校外人员的登记或者验证制度、危房报告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宿舍安全管理制度、校车管理制度等。第三、针对性很强。《办法》认真总结近年来新出现的学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和特点,力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比如,针对一些地方频发学生溺水死亡情况,要求学校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戏水、游泳的安全卫生教育;针对学生校外体育运动易发生危险的情况,规定应当避开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针对当前校车良莠不齐、管理混乱状况,特别对校车安全管理做出统一规定;规定加强宿舍安全管理的同时,特别提出应当针对女生宿舍安全工作的特点加强管理等等。第四、规定非常具体,可操作性很强。《办法》对学校的安全管理措施做了具体的规定,比如,针对集中上下楼梯时易造成学生踩踏事故,《办法》提出“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并安排人员巡查”的规定,有很强的操作性。三、《办法》对学校安全管理的原则和方针的具体规定是什么?中小学生安全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此,《办法》确定了“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方针。积极预防,就是要求学校和各有关方面要通过调研摸清学生易发生事故的环节、地点和时段,积极预防、科学预防,同时,有针对性地健全安全制度,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生生命安全;依法管理就是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按照教育和其他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实施学校安全管理,保证学校和师生安全;社会参与就是要求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参与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各负其责则就是要求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证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到位。上述内容较为完整地表述了学校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四、《义务教育法》中有涉及安全方面的一些规定,《办法》是怎样体现和贯彻这些规定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学校安全作为保障义务教育实施和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加以规定,主要体现在第23条、第24条。《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作为《义务教育法》实施的一个配套规章,对第23、24条做出了进一步的具体规定,较好地体现和贯彻了《义务教育法》关于学校安全的规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校园周边安全管理。《义务教育法》第23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办法》专设“校园周边安全管理”一章,有针对性地对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履行的校园周边安全管理职责做出明确规定,有利于安全管理中依法管理、各负其责方针的落实。第二,校内安全管理。结合《义务教育法》第24条第1款关于加强校内安全制度建设和安全管理、以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等规定的精神与要求,《办法》分设“校内安全管理制度”、“日常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三章,以比较多的条款,对校内安全问题做出全面具体的规定,为落实关于校内安全的法律规定提供了较好的工作基础。第三,校舍安全管理。校舍是保障义务教育实施的重要的、基本的条件,校舍安全也是比较突出的实际问题,亟需解决。《义务教育法》第24条第2款以及法律责任一章中的第52条对政府保障校舍安全的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办法》则主要从学校加强安全工作的角度,对其进行校舍安全检查和危房报告做出了规定,有利于各有关义务主体全面贯彻落实法律的规定,共同保障校舍安全和师生生命安全。五、《办法》对教育及其他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与校园周边管理职责作了怎样的界定?保障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常抓不懈,形成工作机制。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和第六章“校园周边安全管理”,对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的校园安全管理职责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使分散于各有关部门规章和文件中的有关规定相对集中在本办法中,为更加有效地依法实施学校安全管理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依据。六、《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校内安全管理制度与管理要求,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要求,是预防事故、保障师生安全的基本保障。第三章“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对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提出了总的要求,即“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同时对校长负责制、门卫制度、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和危房报告制度、消防安全制度、食堂卫生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校车管理制度、安全工作档案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各项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第四章主要针对大型集体活动、体育活动、上下学与家长的交接、楼道上下秩序与晚自习等日常管理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领域与环节做出了明确的安全管理要求,并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及其监护人的基本义务。七、《办法》对学校安全制度建设的具体要求有哪些?首先是《办法》规定要建立部门间互相协作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例如《办法》第47条规定: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其次是《办法》要求要建立健全和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这包括学校举办者、政府有关部门、学校等负有学校安全管理职责的各有关方面和主体的责任。例如《办法》总则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和“奖励与责任”一章的规定充分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再次是《办法》明确了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办法》专门设有一章,对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首先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安全管理机构,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要在校长的领导下,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办法的规定建立各项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应当健全门卫制度,建立校外人员入校的登记或者验证制度;建立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和危房报告制度,及时排除安全防患或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工作责任制,保证消防设施和器材能够有效使用;建立用水、用电、用气等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饮食卫生的规定,保证食堂饮食卫生安全;按照国家规定配备合格的医务(保健)人员,购买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建立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的购买、保管、使用、登记、注销等制度;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将上下学时间等事关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监护人;建立安全工作档案,作为实施安全工作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和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寄宿学校和租用校车的学校,还应当按照《办法》的规定加强宿舍、校车的安全管理。八、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学校的职责,也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办法》中对安全教育作了哪些规定?《办法》第五章对安全管理专门做出了详细规定,首先要求“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其次对各有关方面和环节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定,要求开学初、放假前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开展实验课的安全防护教育,开展交通、消防和江河湖海游泳的安全卫生教育;开展避险、逃生、自救演练等;并规定了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安全教育培训的义务等。九、安全重在预防,《办法》的施行是为了不出事故或少出事故,但是,如果一旦出了安全事故,应按什么原则处理?《办法》明确了事故处置要求与责任追究原则。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需要相关部门和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妥善予以处置。办法第七章安全“事故处置”主要规定了在发生自然灾害、重大治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教育等部门的职责、校园内突发安全事故时学校的处置要求,学校应当按照教育部规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同时要实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包括重大安全事故上报和教育系统内安全工作的书面报告。第八章主要规定了有关部门和学校不依法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责任,以及校外单位或者人员违法引发安全事故的责任。十、《办法》与以前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校卫生管理条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2002年教育部制定的部门规章,以教育部第12号令发布。它主要针对实践中反映突出的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认定、事故的处理程序、损害的赔偿等方面做出规定,为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提供了明确具体的依据。特别是明确了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具体规定了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和体育运动等活动、发现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导致不良后果加重、教职工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和制止的等12种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的情形,规定了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以及其他有过错的当事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形。同时,还明确了规定了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以及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等学校管理职责范围以外发生的伤害事故,如果学校行为并无不当,学校不承担事故责任的情形。《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有利于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全面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办法》是专门针对中小学、幼儿园做出的安全管理规定,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对校园周边和校内安全管理、对安全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全面的规定,重在加强管理预防发生安全事故。而一旦发生了学生伤害事故,则要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对学校、学生和其他有关主体的责任进行认定与事故处理,重在事故的及时妥善处理。因而,《办法》与《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同为部门规章,相互衔接配套,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全面的依据。《学校卫生管理条例》是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学校卫生管理的专门规定。它由国务院批准而且是条例,可以算作国务院的行政法规。该条例关于学校卫生工作的要求、管理、监督、奖励与处罚等规定,适用于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等。《办法》对中小学幼儿园的卫生安全也做出了规定,与《条例》关于卫生管理规定的精神与要求是协调一致的,二者将同时发挥作用,为学校卫生安全提供全面的法治保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术教学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