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家规祖训针灸 大理

第C04版:养周刊·特刊
&&&&标题目录
常州晚报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3
武进淹城中医街
百姓求医的福地
  武进是孟河医派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名医辈出。武进中医文化底蕴深厚,晚清时期名扬天下,素有“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之称。  为了进一步传承和繁荣中医药文化,武进区人民政府在淹城旅游景区精心打造了特色中医街。淹城中医街目前已有14家特色中医门诊部,2家知名药店,1家养生馆,1家民间秘方馆,汇聚了国内近20位国家级、省级名中医,30余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级中医专家,近30个疗效确切的民间秘方。  沈氏肾病专科  沈同庆中医主治医师从事临床诊疗50多年,多次参加华东地区及全国性肾脏病学术会议,发表中医中药治疗“紫癜性肾炎”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症”等论文多篇。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病有较深的研究,治疗上有独特疗效。对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病人,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阻止病情发展,延长病人生命。  门诊地址:淹城中医街23号&电话:8  健人堂  翟大渠,健人堂第四代传人。集四代人对中医之领悟,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眩晕、癫痫、鼻出血、遗尿、痔疮、输卵管粘连、崩漏带下、肾结石(化石法)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副作用小。  坐诊时间:半月一次(周六、周日)。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203室。联系电话:7,手机:&  韩氏正骨推拿  韩光灏,曾拜云南大理杨氏骨科、广西南宁骨科传人周世伯老先生为师,融合现代医学,独创韩氏正骨推拿法,结合采自广西深山的原生态草药配方外敷,治疗椎间盘突出、肩周炎、后天驼背等疾病。  坐诊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  肝病专科  许广朋,出身中医世家,用祖传秘方治疗慢性乙肝、丙肝、脂肪肝、肝硬化等多种肝病,一般用药10天内见效。治疗肝病的秘方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101室。联系电话:  张忠明颈肩腰腿痛专科门诊部  张忠明,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从事中医推拿针灸临床工作22年。诊疗特色:1、特色推拿:创立了按照人体骨骼肌肉解剖位置来定位的推拿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特别对慢性顽固性全身疼痛伴有全身僵硬有显著疗效。2、银质针刺:对于重度慢性疼痛的患者,采用以针代刀的银质针治疗,对慢性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遗症、颈椎病、肩痛、膝关节疼痛等效果十分明显。3、中风康复:采用世界上先进的“运动再学习方案”结合针灸,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4、小针刀疗法:自从95年开展小针刀技术以来,一次性治疗腱鞘炎。5、射频治疗:能对慢性腰腿痛、颈椎综合症、肘膝关节疼痛等顽固性疾病进行快速有效治疗。  门诊部地址:淹城中医街77号电话:9&  武进淹城中医门诊部  门诊部章程主任为章氏中医第九代传人,主治消化道、中医妇科、肿瘤及各种疑难杂症。&&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武进淹城中医门诊部行医的宗旨是“慈心、仁心、爱心”,2008年至今,诊所向南大街街道慈善基金捐助了20万元,还资助了59位贫困大学生上学,并长期捐助常州绵竹班、敬老院、聋哑学校;诊所为困难患者义务诊治的费用已超过55万元。章程主任医德高尚,得到患者一致好评,收到了上百面锦旗。&  门诊部地址:淹城中医街78号&电话:8  台湾高唐中医联合门诊部  门诊部由台湾中医临床30年丰富经验的高唐中医医疗连锁机构董事长暨总院长陈义仓医师,带领数名台湾执业十多年的专家级中医师,四名台籍全科医师坐诊。医师以全方位综合诊疗服务患者,除一般内科开药、针灸、伤科、整脊、理疗外,注重医师与患者之间的互动,通过体贴与关心的诊疗服务,让患者在生理痛苦之外,心理上也可得到舒适之安抚。为了满足患者夜间求诊的需求,台湾高唐中医特开办“夜间门诊”服务,门诊时间至晚上20:30。现已取得武进区医保、农保医疗服务定点资格。&  门诊部地址:淹城中医街65号&电话:8  武进中医医院名医堂  武进中医医院在中医街开设了名医堂和民间秘方馆,以开展疾病的中医药诊治为特色。医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中医药专家进驻名医堂,中药饮片由北京同仁堂提供,质量优良,并为患者提供代煎、粉碎等服务。同时全方位引进疗效确切的民间秘方进驻秘方馆,以满足不同专科疾病人群的诊疗需求。名医堂开设的检验室及心电、B超室,满足了所有进驻中医街的特色门诊检验检查的需求,保证了中医街各专科门诊的诊疗安全。  门诊部地址:淹城中医街52号&电话:2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阳湖名医堂  常州二院中医科有沈祖法、蒋浩清等主任中医师3名,副主任中医师3名,主治中医师1名。对老年病及慢性病,如脑梗塞、慢性气管炎、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炎、慢性腹泻、肿瘤术后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对妇科常见病,如附件炎、盆腔炎、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也有较好的疗效。口腔科(牙科)对牙病的诊断治疗和修补牙、种植牙有较高的水平。  门诊部地址:淹城中医街53号&电话:1  前黄人民医院颈肩腰腿痛专科门诊部  前黄人民医院颈肩腰腿痛专科应用推拿、中药外敷、熏蒸、针灸、针刀等多种治疗方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有显著疗效。1、改进传统进针手法,自创“飞式旋转”无痛进针法。2、自创“运动解剖针刺法”,主治慢性、顽固性、粘连性软伤科疾病,临床效果显著,该疗法曾在江苏省第三届针灸学术研讨会议上获得专家一致认可。3、按摩手法轻捷,擅长理筋、整脊疗法。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形成一套快速检查软伤科疾患病灶的方法,称之为“一指禅触摸诊断法”,疗效显著。  门诊部地址:淹城中医街27号&电话:0  庆和堂(周氏中医皮肤专科)  庆和周氏中医门诊部传承中医外科(皮肤科)之独家秘方,擅长于中医外科皮肤诊疗。主诊范围: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手足癣、体癣和股癣、玫瑰糠疹、鱼鳞病、汗斑、鹅掌风、湿疹、婴儿湿疹、疥疮、带状疱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鼻炎、白癜风、扁平疣、痤疮、酒渣鼻、烫伤、斑秃、脂溢性脱发、灰指甲、冻疮等。对于治疗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扁平疣、痤疮、斑秃、脂溢性脱发等有显著疗效。  门诊部地址:淹城中医街38号&电话:9  中诚名医馆  中诚中医名医馆门诊部,是江苏省中医院高级专家和孟河医派研究会的诊疗活动基地,是集中医药科教、中医诊疗、中医康复保健、亚健康干预为一体的中医医疗机构。由江苏省中医院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符为民教授任院长,汇聚了国内10余位国家级、省级名中医符为民、胡铁城、龚丽娟、金惠伯、卞同琦、曹济航、顾保群、杨泽民、李夏亭、李毓隽等亲诊。在肿瘤、肾病、胃病、心脑血管病、风湿骨痛病、肝病、儿科病、妇科病、皮肤病等中医药治疗上有较好效果。广纳名医传统良方,精心调制中药丸、散、膏、丹,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门诊部地址:淹城中医街29、30号&电话:6  儒林汤氏中医妇科门诊部  儒林汤氏中医妇科门诊部由金坛儒林妇科老中医汤华卿先生之子汤金建医师、孙儿汤玉明医师坐诊,主治:男女婚后不育,月经不调,男女性冷淡,赤白带下,功能性子宫出血,乳房肿块,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急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痛经闭经及妇女产后各种病症。尤其在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习惯性流产、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等方面,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疗效。  门诊部地址:淹城中医街11号&电话:6&&&手机:  紫阳世家(朱氏伤骨科中医门诊部)  紫阳世家是朱普生伤骨科研究所设立的门诊部,由我市中医伤骨科名医朱普生嫡传孙女朱毓平主诊。她继承发扬祖辈的独门秘传,研究运用具有独特疗效的技术及方药,专治骨伤科疑难杂症。特色为运用中药外敷内服及手法复位,治疗各种闭合性骨折,可缩短愈合时间及减轻疼痛,对骨折内固定术后骨迟缓愈合、骨不愈,应用“骨愈平”软膏外敷治疗效果显著。对于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病,腰腿痛,四肢酸、冷、胀、肿等骨伤科疑难杂症,有特殊疗效。  门诊部地址:淹城中医街1号&电话:5  北京鹤年堂淹城门诊部  北京鹤年堂是中华中医药的老字号。具有几十代口授心传的养生绝技:调元气、养太和、安脏腑、强筋骨;六百载兼收并蓄的养生秘笈:调四性、合五味、谐阴阳、通百骸。中医经络调理方法,可以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目的。北京鹤年堂积极挖掘、整理鹤年堂养生秘笈,通过经络检测、阴阳气血八刚辨证,分析五脏六腑功能的盛衰,再通过循经通络方法,来消除体内淤滞的根本症结,很多病症自然缓解消失。历经数百年筛选、精炼,流传至今的养生酒、茶、饮、煎、粥、汤、羹、膏方、药膳的精良配方和制作工艺,根据性味归经原理透过脾胃吸收运化,循行到相应经络发挥作用,是中华传统中医药养生的宝库。门诊以鹤年堂中医药养生传承人严建军,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针灸专家崔仁杰等坐诊,并预约鹤年堂中医药养生研究院各科专家亲诊。专治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痹痿诸症及内、外、皮肤科等常见疑难杂症。  门诊部地址:中医街15号&电话:  诊疗时间:上午8:00-11:00,下午13:30-17:00,晚上:18:00-21:00  武进洛阳强直性脊柱炎专病医院门诊部  洛阳镇卫生院的强直性脊柱炎专科10多年来共接门诊病人6000余人次,收住院3000多人次,病人来自全国各地。专科采用中西医结合中医中药为主的治疗,综合运用专科中药胶囊、煎剂、局部注射等六联疗法,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通过治疗,使许多患者能丢掉拐杖,重返学习和工作岗位,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另外在治疗痛风病方面也有特效。该院研制出的秘方药“消痹灵”,获国家专利。  门诊部地址:淹城中医街22号&电话:9  老人山程氏伤骨科  老人山程氏祖传中医骨伤疗法,六代相传,2008年被列为常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五代传人程良春医师,运用祖传秘方治疗各类骨折、跌打损伤、扭伤(四肢关节或躯体的软组织损伤),以及陈旧性骨折(迟缓愈合、不愈合)的患者,均有独特和良好的疗效;对年龄偏大、身体虚弱的患者尽可能避免手术,减少痛苦;对大多数骨折患者采取中药外敷、夹板固定的方法,快速减轻疼痛,降低功能障碍。  门诊部地址:淹城中医街21号(节假日不休)&电话:&6&网址:  北京同仁堂  同仁堂(原名同仁堂药室,同仁堂药铺)是乐显扬创建于中国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的一家药店,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其产品以其传统、严谨的制药工艺,显著的疗效享誉海内外。此次与武进中医院合作的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由北京同仁堂控股的重要饮片生产企业,两者将以各自的特色优势积极引进名医名药,努力打造极具特色的名医名药结合体——武进中医医院名医堂,以全面提升武进淹城中医街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地址:淹城中医街52号&电话:2  中药外治法养生馆  巴斯特制药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中药外治法研究的科研公司,将历代医家遗留下来且行之有效的中药外治法组方,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应用研究,使其符合现代人的使用标准。  体验方式:筛选十几种适合进行现场体验的中药外治法展示体验,还有中医中药外治法精髓介绍以及巴斯特技术核心展示(以实物、媒体滚动播放、图片、专业人士现场讲解方式展示),包括中医药文化精品展示(多媒体展示),如历代重要古籍展示、中药炮制方法图片展示等。  养生馆馆址:淹城中医街&67号&  民间秘方馆  周达春皮肤专科  周建亚,江苏省名中医周达春之子。其使用“五妙水仙膏”及中草药等综合治疗毛囊炎、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各种痣(毛痣)、疣(扁平疣、寻常疣、蹠疣)、皮膜粘膜溃疡、带状疱疹、汗管瘤、睑黄瘤、疣状痣等疗效显著。特别对胎记、急性皮肤症、慢性皮肤疾患(如开刀不收口)、皮肤各种增生物、赘生物等有药到病除之效。对多种皮外科疑难病例(包括皮肤癌),效果好、疗效快、治疗后不流血、不流水,不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  坐诊时间:周六全天、周日上午(两周一次)。地点:淹城中医街52号名医堂。预约电话:(小朱)  泰和堂  泗洪泰和堂第十二代秘方传承人刘翠侠,擅长用祖传膏药(纯中药)外贴穴位治疗关节痛、颈椎病、腰椎病、类风湿、股骨头坏死、脉管炎等。治疗脉管炎秘方、治疗骨质增生和类风湿的秘方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101室。联系电话:  世医喉科  世医喉科始于清光绪末年,现传承人蒋琪英女士是世医喉科第四代蒋伯成老先生的女儿,在治疗口腔炎症、小儿口腔溃疡、喉咙疼痛、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及各种喉部疑难杂诊有独特的治疗方法。采用中医药调理、秘方吹口药、含丹药,其特点是含服方便,疗效明显。&  坐诊时间:周一、周四、周六上午。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102室。预约电话:  结石专科  张焕生,以自采野生中药为主,根据药性炮制,药效增强,主治胆囊炎、胆结石、肝内管结石、肾结石、骨刺、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肠炎等,避免了手术之痛,减轻了经济负担。其治疗胆结石处方获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  坐诊时间:周二、周三、周六。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102室。预约电话:  华佗堂  马加勇祖上马氏医学,在清朝咸丰、同治、光绪年间鼎盛一时。马加勇受前辈影响,酷爱医学,独创中医治癌六联疗法,挽救了诸多大医院无力救治的癌症患者,曾多次应邀赴北京出诊。  坐诊时间:全周坐诊。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202室。联系电话:  中医口腔专科  刘火荣,中医口腔第五代祖传秘方传承人,继承了岳父马若林祖传秘方,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口腔溃疡等疾病。  坐诊时间:周五、周六、周日上午。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206室。联系电话:3,手机:  中医专治糖尿病  钟兵艳,在继承祖传秘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用地道的纯正东北中药材和高山植物草药熬制成“消渴膏”,对糖尿病人实施早、中、晚治疗,收到了标本兼治的疗效。同时治疗下列妇科疾病:宫颈炎、宫颈糜烂、附件炎、盆腔炎、子宫脱垂、阴道炎等。  坐诊时间:全周坐诊。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103室。联系电话:  中医鼻炎专科  袁庆芬,任氏第五代祖传秘方传人,专治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本秘方采用全国各地数十种药材经严格配方精炼而成,能根治以上各种鼻炎,且无副作用。根据鼻炎的不同情况施治,一般3-6个疗程(10天/疗程)。  坐诊时间:周二至周六。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105室。联系电话:  痛风丸  秘方研发人李质彬,经过多年的药学实践和临床试验,研发了由多味天然名贵中药材配伍炮制而成的痛风丸。服用此药丸一疗程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血尿酸可降至正常范围,复发率低。就诊时请带近期血尿酸检验单,以便治疗后对比。  坐诊时间:周六、周日(隔周一次)。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101室。预约电话:(小朱)  易君德  王淮君,安徽李氏四代祖传中医秘方传承人,专治和调理肝、脾、胃及因肝、脾、胃不调引起的病症:肝病、胃病、糖尿病、高血压、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妇科病等。经治疗和调理能达到显著疗效。  坐诊时间:周二、周三、周五&(上午至下午4点前)。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203室。联系电话:  仙芝堂  黄海,淮安黄氏秘方第四代传承人。用祖传秘方(古医方)治疗白血病、癌症、前列腺增生、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老胃病等。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301室。联系电话:  姚氏益寿堂  杨栋樑,上海姚氏祖传秘方传承人,应用秘方,结合针灸、推拿、练功等防治冠心病、哮喘病、脑血管意外、坐骨神经痛、前列腺肥大等,有较好疗效。应用自制的冠心①②③号胶囊治疗冠心病,止喘胶囊、白丁小儿止喘茶治疗哮喘病,补脑散、脑梗塞胶囊、治瘫胶囊等治疗脑外伤、中风后遗症。  坐诊时间:周六、周日。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104室。联系电话:,Email:  韦氏拔毒发散膏  韦三喜为拔毒发散膏第四代传承人。“拔毒发散膏”根据以毒攻毒原理,采用古法中草药炮制和现代药理制剂相结合研制而成,具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淋巴结核、乳腺增生、骨关节结核、良性骨肿瘤、丹毒、疱疹及后遗症,痈、疽等外科疾病。  坐诊时间:周五。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104室。联系电话:0  刘氏一品皮肤专科  刘雪晖,安徽阜阳刘氏一品堂第四代传承人,配有专用膏霜剂:1、三黄苦参膏:对各类皮肤病有较好疗效(除白癜风、牛皮癣外)。2、刘氏烧烫伤膏:止痛快、面积较大的烧烫伤愈后不留疤痕,不需植皮。也可治疗老烂腿。3、刘氏中药去斑霜:治疗各类斑点、痣。4、红斑狼疮速愈汤:治疗各类红斑狼疮。  坐诊时间:周三至周日。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203室。联系电话:  刘氏祛风解痛灵  刘建忠,无锡刘氏四代祖传秘方“祛风解痛灵”传人,本方采用纯天然中药制成,经泡酒饮用,能祛风、活络、解痛。专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症、四肢酸痛麻木等。  坐诊时间:周六。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301室。联系电话:0&  秘制骨刺膏  杜惠明,用秘方和偏方研制成骨刺膏,活血通络、化瘀散结。经自身试用治愈了颈椎、腰椎病。专治:颈椎、腰椎、肩、膝、踝等关节疼痛、骨质增生。  坐诊时间:周日。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203室。咨询电话:8&  曹氏中医门诊  曹金凤,湖北中医第六代祖传秘方传承人。擅长应用祖传秘方(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骨刺、关节炎、肌肉萎缩引起的瘫痪等。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201室。联系电话:  护足神液  戴寿元,综合多种民间偏方功效,历经8年潜心研究,研制出护足神液。护足神液主原料为天然植物,具有杀菌、活血、溶解皮肤角质层的功能,对中老年人足底老厚皮、顽固性足跟疼、皲裂、足癣、灰指甲等有奇效。  坐诊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联系电话:4&  许氏中医伤科  许家骏,苏州中医世家第五代祖传秘方传承人。擅长治疗:1、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膝关节炎、风湿病等;2、气管炎、支气管哮喘;3、前列腺类疾病,不孕不育。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206室。联系电话:  中医创伤外科  刘坤兴,从医四十余年,收集总结大量民间秘方、针灸疗法。中药外敷治疗各类骨伤,如肋骨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或手术后局部酸、胀、凉、麻、痛等;长期骨不连、肿胀等;关节扭伤、摔伤,久治不愈;风湿性肩周炎、网球肘、膝关节畸形;颈、腰椎酸胀疼痛;坐骨神经、脚掌骨、跟骨刺痛等;脑外伤、中风引起脑血管局部栓塞、肢体麻木。外伤、烫伤、烧伤或慢性溃疡久治不愈。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103室。联系电话:&6  顺德堂  秦兆伟,从医四十余载,承家父秦光远(武进名中医)经方,中药外治(涂)带状疱疹,中药敷脐治小儿腹泻、腹痛、厌食、咳嗽、平喘、虚汗、夜啼、遗尿等。  门诊时间:周五、六、日上午8:10~下午4:20。地点:淹城中医街22号。联系电话:,7  中药专治青春痘  雍锡荣,应用秘方和名医名方,结合实践研制出治痘美容液1号、2号、3号、4号,根据不同病情使用不同型号的治痘美容液。不吃药、不打针、不手术,靠喷涤中药即可达到治疗青春痘、去痘斑、除痘疤、美容的功效。  坐诊地点:淹城中医街62-63号秘方馆一楼。联系电话:我的纪念馆
刁氏的姓氏渊源
发帖用户:&
发帖时间& 16:30:55&&&浏览次数&919&跟帖次数&6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时期的诸侯国雕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刁,弘农郡,系出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国,后更为刁氏。齐有竖貂,晋有刁协。” 古雕国,故址在今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道镇兰家川一带,在商王朝时期原地多为鬼方民族所居。至商帝武丁(商高宗)执政时期,曾在延安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讨伐鬼方民族的战争,其在典籍《周易?既济》中有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周文王时期,亦大举攻伐周边地区,因延安地区盛有X雕(鹗鸟),因称为“雕”。周武王灭商纣之后(公元前1106~前1104年待考),将兄弟之一封于雕,建有姬姓雕国,其时该地区仍为鬼方民族所占据。 周康王姬钊在位时期(公元前1080~?年待考),曾两次命上大夫姬盂率军征伐鬼方。据周康王二十五年(公元前1055年)铸造的“小盂鼎铭文”记述,姬盂攻鬼方得胜,俘一万三千余人,此后,鬼方民族销声匿迹,史记不再。一部分族人被融合于华夏族,一部分则被迫北迁,还有一部分成了以后分布在陕北、晋北和太行山东西两侧,成为后来狄族人的祖先。 在周康王伐鬼方之后,延安一带逐渐成为犬戎和猃狁的领地。到周夷王姬燮执政时期(公元前933~?年待考),曾命虢公率军讨伐太原之戎(今甘肃平凉)。虢公季子姬白与猃狁在延安西南的洛水北岸大战并获胜,首次交锋即斩首五百余。 但到了周宣王姬静统治后期(公元前796年以后),周王朝对猃狁的作战却总是败绩。 在春秋早期和中期时,延安地区为以游牧业为主兼营狩猎业的少数民族白狄族所占据,晋献公姬诡诸就曾娶白狄族狐氏女,生公子姬重耳与姬夷吾,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遣寺人披攻蒲,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到白狄达十二年之久,居住在今延安市子长县一带,至今尚有一川名叫重耳川。周襄王姬郑八年(公元前644年),姬重耳离开白狄之地,出奔于卫国,之后又到齐、曹、宋、郑、楚、秦等诸侯国。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嬴任好送姬重耳回晋,立为晋国君主,是为后来的春秋霸主晋文公。 战国初期,延安地区以南属魏国之域,以北为赵国领土。秦惠文王嬴驷八年(公元前330年),秦国的大良造公孙衍率军大败魏军于雕,斩魏军八万余,并俘魏军大将龙贾。因为雕之地在泰昌山以北,因此称作“雕阴”,史称这次战役为“雕阴之战”。这一战役使魏国在军事上开始走下坡路,其后,魏国被迫将黄河以西之地献于秦国,延安地区始属秦国。 要特别说明的是:姬姓雕国在史籍上绝少有记载,在历史上至今还是一个迷。因此,由雕氏向刁氏的演绎过程,还有待考古的结果再予以进一步考证。
第二个渊源:源于百濮族,出自周王朝时期的百濮雕题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在史籍《山海经?海内南经》中记载:“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a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虑。”而明朝时期的广东香山石岐仁厚里人、儒学大家黄佐在《广东通志?图经》中记载:“海南古有雕题国”。 古郁水,即今广西右江、郁江、浔江以及广东西江。今广西东部、广东西部的西江中游南岸有“郁南县”,因古郁水而得名。西江由西北往东南流人珠江三角洲入南海,“郁水南”的“雕题国”,有学者认为应在西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有学者认为雕题国是指今台湾省,或指今海南省。 实际上,离耳国即今海南省,而海南省的历史上从未有过雕题国。北a国则在今广西地区。在春秋时期的典籍《礼记?王制》中,孔子对古雕题国即有记载:“雕题交n。”交n,一作交趾,即今越南北部的东京湾地区。 本书认为,既然古雕题国在古郁水以南,又与交n并称,当位于今广西地区,与今越南邻壤。雕题国人当属古“百濮族”的一支,由于“不谙文字”、“不自记岁月”,早期的历史没有任何文字记述。今人所见有关雕题国的记述,大多出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文人之笔。 关于古雕题国人的性貌特征,在史籍《晋书?郭璞传》中记载:“点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鲛人”,即古巫人,简称人,亦称蜒人、旦人、蛋人、龙人、鲛人、龙户人等,“自云龙种”。显然,古雕题国人是一个有黥面纹身习俗的民族,因而被称为“雕题”。“雕题”就是“刺青”,或“纹身”,为古巫人的性貌特征,是巴人先祖廪君的一支。 晋朝学者张华在《博物志》中记载:“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南朝学者梁任P在《述异记》中也记载:“鲛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在史籍《清稗类钞?种族类?人》中记载:“人盖即古之所谓鲛人者”。在史籍《淮南子?说林训》中记载:“使旦吹竽,使氐厌窍,虽中节而不可听。”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南方夷也。”在史籍《隋书?南蛮》中也记载:“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狼、曰俚、曰僚、曰觯阄蘧ぃ嫔蕉炊樱畔人桨僭绞且病!碧瞥暮篮凇端椭I惺楦澳虾J分谐仆人为“龙户”。宋朝时期的周去非在《岭外代答?蜒蛮》中记载:“以舟为室、视水如陆,浮生江海者,蜒也。”南宋时期的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志蛮》记载:“,海上水居蛮也。”元朝时期的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记载:“广东采珠之人,悬绠于腰,沉人海中得珠,有司名乌户。”在宋朝时期的乐史在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中记载:“户生于江海,住于舟船,随潮来往,捕鱼为生。”明朝的邝露在《赤雅》中记载:“人神宫画蛇以祭,自云龙种。” 直至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也记载:“真粤人,则今之徭、僮、平鬃、狼、黎、岐、诸族是也。”屈大均认为人是岭南土著人。民国时期的学者徐松石认定:“人是南中国最初土著的一种,最原始和最众多的岭南部族在东江以西,当为僮、人和黎。” 显然,“人”是岭南地区最原始的土著居民之一,即屈大均所说的“真粤人”。正是这些“真粤人”为反抗暴秦,“逃入丛土,与鱼鳖同处”,“莫肯为秦虏”,长期坚持抗秦斗争,并最终大破秦军,“杀(南海)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 秦朝以后,随着中原汉族人的大批南迁,人逐渐失去了陆上营地,被迫长年漂泊海上,大部分人被汉人同化,逐渐上岸开垦沙田种地,成为农民。仍有一部分民不愿放弃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坚守“以舟楫为家,捕鱼为生”的古老传统,因此在历史上曾被南下汉人视为低贱的“民”。 人被汉族同化之后,有以先国之名为姓氏者,称雕题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雕氏者,为古老的姓氏之一,亦有取同音字简笔为刁氏者,世代相传至今。余者多为巴氏、樊氏、晖氏、相氏、郑氏这五大著姓。
第三个渊源:源于职业,出自古代考工雕人之后,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 据史籍《汉书》记载:“雕姓,考工雕人之后。” 考工,是西周至秦汉之际对所有技工的统称,包括了六类三十个基本工种,分别是: ①攻木之工:包括轮人(主要制作马车的车轮和车盖等)、舆人(主要制作马车的车箱等)、车人(主要做耒和木牛车等)、弓人(做弓等)、庐人(柄人,制作殳、矛、戈、戟等兵器之柄)、匠人(负责都邑的测量和营建以及沟洫类水利设施和其他土木建筑)、梓人(即木工,负责制作编钟的悬架、饮器,以及箭靶)等七个工种。此外还有一个不曾列入的制作马车车辕的b人。 ②攻金之工:包括筑氏(为削)、冶氏(为杀失)、凫氏(为钟)、焓(为量器)、桃氏(做剑)、段氏(为}器)等六个工种。 ③攻皮之工:包括函人(做甲)、鲍人(鞣制皮革)、r人(制作皮鼓)以及韦人、裘人等五个工种。据清朝学者孙诒让考证,“韦人”可能是专制柔熟之革,“裘人”可能是做名服之工。 ④设色之工:包括画、缋(皆事施彩),钟氏(主要事染羽)、G氏(负责丝)、筐人等五个工种。筐人,职业待考。 ⑤刮摩之工:包括玉人(专做各种仪礼所用之玉器),矢人(制作箭镞等),磬氏(制作石磬),以及雕人、说任甯龉ぶ帧T诠文χぶ校蠖(雕人、)在史书记载中没有明确述说其具体职务,实际上“雕人”系摩漆之工即油漆、雕刻工,而“恕毕抵文局ぜ捶ツ尽⒖瞎ぁ ⑥搏埴之工:包括陶人(做[、盆、甑、鬲、瘦等陶器)、人(做簋、豆等陶器)两个工种。 在雕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雕人氏,后大多省文简化为单姓雕氏,亦有取同音字简笔为刁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桓公近臣竖貂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的周庄王姬佗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姜小白在执政后一心想富民强国,在诸侯列国中成为霸主,所以也就必然要选拔一批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的人才来辅佐他实现这个远大目标。管仲、隰朋、鲍叔牙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的。 有盖世之才的管仲在鲍叔牙的极力推荐下,齐桓公不计较他的一箭之仇,经过亲自考核,大胆委其为相,还尊称他仲父,几乎把国家的整个行政大权交给了他。管仲在隰朋、鲍叔牙等人的支持下,在国内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国家很快富强起来,对外采取积极的外交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成了当时春秋列国的霸主,齐桓公名扬天下。可以说这主要是由于齐桓公大胆使用了管仲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的结果。 可是也就是这个齐桓公,几乎同时又宠信了三个小人,他们分别叫易牙、竖貂、开方。易牙杀了自己三岁的儿子,烹调后献给齐桓公吃;竖貂欲近内庭,自宫以侍公;开方原是卫国太子,弃千乘家产,父母死不奔丧,仕于齐国。此三人号称齐国“三贵”。 齐桓公还特别偏爱近臣竖貂,因为竖貂为求长期近侍于齐桓公,便不惜自残身体,自腐做了宫人(太监),由此可自由入宫,成为中国历史上较早有记载的自我阉割之人,因而更受齐桓公的喜爱,由此,史家在记录历代自阉以宠的宦官就有了专用名词“阉竖”。 管仲在世时,“三贵”不敢嚣张,因为管仲像一堵拦洪大坝,使之不能泛滥成灾。且齐桓公也不敢轻易委重任于他们,因为管仲有言在先,要他为相,不许有小人参政。后来管仲病重,桓公想让易牙继其相位。管仲在病榻上对桓公说:“易牙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竖貂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开方背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 管仲在病重弥留之际,特别嘱咐齐桓公要疏远竖貂。齐桓公却说:“竖貂自宫是为了更好地服侍我,这说明他爱我胜过爱他自身,难道还不可靠吗?”管仲严肃地说:“人情没有重于自身的,他对自己都能忍痛割爱,还有什么不能丢弃的呢?”齐桓公虽然觉得管仲讲的非常有理,但心里还是舍不得竖貂。 周襄王姬郑七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隰朋即位为相,但隰朋不久也病逝。齐桓公欲拜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向齐桓公提出,若能依管仲遗言排斥“三贵”,才敢奉命。齐桓公无奈,只好罢了“三贵”。 可是在“三贵”被逐后不久,齐桓公食不甘味,夜不酣寝,口无谑语,面无笑容。于是就有拍马者提出召回“三贵”,并委以重任。鲍叔牙看此情景十分愤郁,发病而死,于是朝政大权也就渐渐落到“三贵”手中。 后来竖貂肆意弄权,在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时,他竟然堵塞宫门,筑起高墙,不准出入。有一个妇人趁隙翻墙而入,齐桓公要求吃口饭,妇人说没有。又要求喝水,妇人也没有。一直被蒙在鼓里的齐桓公这才得知了易牙和竖貂的阴谋,明白了为什么管仲、鲍叔牙坚持“斥三贵”,可是已经悔之晚矣。于是,曾经叱咤风云四十载的一代春秋霸主齐桓公最后用衣袂蒙面,在悔恨和羞愧中活活饿死。 齐桓公死后,五个公子争相求立,竖貂与易牙等杀群吏,逐齐孝公姜昭,立齐中废公姜无诡,内讧从此扩大,竖貂也在这场政变中丧生。直到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齐昭公姜潘即位,才彻底平息了竖貂引发的这场内乱,但齐国因此也丧失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竖貂在自宫之前,生育有两子一女。后来竖貂的孙子以祖父的名字为姓氏,称貂氏,此后遂有貂氏一族。但后裔子孙们为了避先祖之恶名,便改取“貂”的同音“刁”、“雕”作为姓氏,称刁氏、雕氏,在唐朝时期有改为丁氏者。
第五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门生漆雕开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典籍《论语》中记载有:“子使漆雕开仕。” 漆雕开,公元前540~?年待考,春秋末期鲁国人,字子开,又字子若、子修,是孔子的学生,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是漆雕氏之儒的创始人。他曾经因无罪受刑而致身残,但他不气馁,投入孔子门下专攻《尚书》。 漆雕开不喜欢做官。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于从政的道理还不能够有自信。”孔子听了这话很高兴。 在典籍《韩非子?显学》中,把漆雕开列为儒家八派之一(漆雕氏之儒)。他发展了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学说。认为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恶。提出了“天理”和“人欲”的概念,形成了人性论。 史称,漆雕开具有“勇者不惧”的美德,主持正义,刚正不阿,主张色不屈于人,目不避其敌。著有《漆雕子》十三篇。 在漆雕开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漆雕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漆氏、雕氏、刁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职业,出自秦、汉之际刁工,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 刁,为秦、汉时期的一种军用品,是一种有柄的小斗(带把小铜锅),白天可供一人煮饭,夜间则用来敲击以巡更,为军旅必备器具。这种“刁”一直沿用至今,不过将其柄巧妙一点可折叠,改称为“军用饭盒”罢了。 制作“刁”的工匠,就称为刁工。秦始皇曾将收缴的六国兵器“冶以为刁”,毁灭六国遗民能锻兵造反的工具,来装备军队自己的战士。 在刁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刁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复株累若L单于雕陶莫皋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汉元帝刘]执政期间(公元前48~前33年),为了缓解汉、匈之间的矛盾,采取和亲政策,产生了“昭君出塞”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匈奴呼韩邪单于在汉竟宁元年(公元前前33年)娶王昭君,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王后)。其后两国相安无事长达六十余年。王昭君生有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 呼韩邪单于执政二十八年,于汉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病逝。呼韩邪单于的长子雕陶莫皋即位。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后,称作复株累若L单于,依照匈奴民族的礼俗,王昭君转成了复株累若L单于的妻子。年轻的复株累若L单于对王昭君非常怜爱,夫妻生活十分恩爱甜蜜,接连生下两个公主。 复株累若L单于,公元前?~前20年待考,在位时间从公元前31~前20年为期十一年。在位期间保持了与汉朝的友好局面。 在复株累若L单于的后裔子孙中,有随南匈奴逐渐融入汉族者,以先祖名字为汉化姓氏,称雕陶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雕氏、刁氏、陶氏、单氏等。
第八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武官冠饰,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汉朝时期,所有的五品以上武将的冠帽上皆有貂尾为饰,是一种身份象征。 武官冠饰为貂为尾,起自汉文帝时期的侍中、中常侍,他们将冠边镶嵌上金(黄铜),以蝉翼为装饰纹,冠后垂貂尾,此后,武将们纷纷效仿,遂成定制。在史籍《后汉书?舆服志下》中记载:“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 本书考证,“貂尾为饰”源自古代东胡民族,历史上著名的赵武灵王就曾效东胡服饰,“以金饰首,前插貂尾,为贵职”。秦始皇灭了赵国以后,以其君冠赐予近臣。因此“赵惠文冠”又称“武灵子冠”、“貂尾冠”。 汉朝武将把貂尾装饰在帽子上,是以貂行动迅捷,不惧甚至比它体型大的各种野兽的生性为敬。这是汉朝初期曾大力汲取各民族文化和历史优迹,仿照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精神而已。 在汉朝武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具有“貂尾冠”而荣,因有称貂氏者,后多简改同音字“刁”为姓氏,称刁氏。
第九个渊源: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西突厥阿史那部鼠尼施部落,属于以部落图腾崇拜为氏。 在文献《新编千家姓》和史籍《新唐书》中皆记载:“唐有鼠尼施。” 由于史载简要,许多人一直以为“鼠尼施”是一个人名。其实“鼠尼施”并非个人的姓名,而是唐朝时期西突厥的一个强悍部落,以大鼠(貂)为图腾和貂尾纛为徽志旗幡,以突厥语“尼施”(即草原明珠)为部落名称的氏族部落,因此唐王朝史官汉称其为“鼠尼施”,隶属于阿史那部,为阿史那?贺鲁可汗的军事主力核心,世居鹰莎川(今新疆开都河上游)。 唐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突厥鼠尼施部被大将军李靖麾下前军总管、冀州武邑人苏定方在鹰莎川击败。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阿史那?贺鲁可汗所部西突厥再次被升为伊犁道行军大总管的苏定方击溃,唐军一鼓气追至石国苏咄城(今为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俘获阿史那?贺鲁可汗,西突厥就此灭亡。唐王朝由是修亭障,治道路,成功地保护了东西交通的安全。 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唐王朝将降服的突厥鼠尼施部“男女万余人安置于鹰娑川”,设置鹰娑都督府进行管理。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唐王朝在鹰娑都督府的一侧再置焉耆都督府,与鹰娑都督府并存,监管突厥鼠尼施部。 到武则天执政后期,下令将鹰娑川鼠尼施部内迁,鼠尼施部族人反抗而自迁川黔之地,在三国蜀汉时期逐渐与当地故西羌部落融合,相对集中分布于滇西遂久(今云南丽江)、澜沧江流域金州(今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册亨、望谟一带),成为后来西南夷的先民之一,族人多以部落名称为姓氏,称鼠氏;亦有以部族图腾“大鼠”即貂为姓氏者,称貂氏,后有简改同音字“刁”为姓氏,称刁氏。
第十个渊源:源于傣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明朝时期,云南傣族刀氏土司世家后裔,有改姓氏为刁氏者。到了清朝时期,云南建水州慢车乡土舍、镇沅土府、四川建昌道红卜苴土百户等均有刁氏。 傣族,古代时没有姓氏,只有名字,后吸取汉文化逐渐采用了姓氏。在史籍《希姓录》中记载:“王骥平麓川,赐夷人怕、刀、剁三姓,后染华风,改为刁氏。” 明朝初年,中原大局尚未稳定,故明军顾不上调遣军队进驻西南边疆,因而西南边境的各土司便继续进行兼并战争,以致麓川在明军平定元军之后再度崛起。从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年(公元年)开始,麓川土王思任法开始不断向四境扩张,清朝史学家毛奇龄在《云南蛮司志》中说他“性桀黠,善兵,每大言复祖父遗业。至是乘衅据麓川,略孟养地,傍及孟定、湾甸、南甸、怒江,并攻陷腾冲。” 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秋,思任法攻占了南甸罗卜丝庄等二百七十八个村寨。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农历6月,侵南甸、干崖、腾越(腾冲)、潞江、金齿(保山)等地;农历7月,欲夺取云龙州;农历8月,杀瓦甸、顺江、江东守军…严重破坏了边疆的稳定及明王朝的统治。同年,明朝云南地方政府联络一些傣族土司,开始着手做武装征讨麓川的准备。 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农历1月,云南总兵沐晟率军及附近土官进剿,至怒江边,沐晟听信思任法的假求降,不准兵马过江作战。思任法乘机又攻下腾越以北等地,并在怒江边造船三百艘,准备进攻大理的云龙州。明军将领方政不满沐晟延误军机的做法,于同月3日单独率军与麓川军在龙陵大旧寨激战,歼敌三千多人,并乘胜追杀到上江。但由于方政孤军深入,反被麓川军包围。方政向沐晟求援,但沐晟忌恨方政不听话,仅派了少数人马作象征性支援,结果方政所部被麓川象阵击溃,全军覆没,五千将士无一生还。沐晟畏罪,于农历闰2月返回楚雄后服毒自杀谢罪。 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明英宗命沐晟之弟沐昂率十万兵马出征,沐昂率军抵达金齿一带后,却“逗留不进”,只派参将张荣率一支部队孤军进攻芒市,被思任法击败。于是思任法更加骄横,犯景东、夺孟定、攻孟连,把战火烧到云南腹地。 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明英宗以兵部尚书王骥为靖远伯,总督军务,调甘肃总兵蒋贵为平弯将军,师出京师,后征调湖广、四川、贵州等地兵将十五万出征麓川(今云南德宏州瑞丽、陇川一带)。 王骥率明军巧渡怒江,击败思任法叛军主力,之后翻越高黎贡山收复腾冲,再兵出杉木笼山(今梁河、盈江、陇川交界处)直抵思任法在麓川的老巢。思任法偕二子仓皇逃亡缅甸。王骥率明军平定云南后,即撤军返回。 在得知王师北归班师还朝的消息后,思任法揩二子又卷土重来,大举寇边。 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明英宗又征调各省军队五十万,由王骥、蒋贵和沐英之子沐昂统兵经腾冲直捣麓川巢穴者兰,思任法氏父子再次逃往国外。到了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明英宗派遣云南千户王王政奉旨出使缅甸,缅甸王惧怕明朝国威,遂擒拿思任法及部下三十余人以献。思任法自知罪大,在途中绝食而亡,王政取了其首级解报朝廷。 数年之后,其子思机法又重起边乱,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明英宗再命王骥、蒋贵、都督宫聚第三次征讨麓川,王师渡龙川江直抵伊洛瓦底江,王骥率大军一直追叛军思机法至远离麓川千余里的勐邮海,当地人都惊讶地叹曰:“自古汉人从未渡过大金沙江(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今王师到此,莫非天威不成?”王骥虑及短期内难以彻底消灭思机法,遂与之约定,划大金沙江为界,命思禄居孟养,不得越境侵扰,并令其发誓曰:“石烂江枯,尔乃得渡。”同时刻石立碑于江畔,使大明江山永固,民族团结和融合。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思任法之一子思洪法于孟养遣使向明朝表示臣服。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缅甸王抓获思机法献于明廷,思机法被诛于京师北京。 在这场大耗国力的“三征麓川”的战争中,云南当地许多傣族部落土司皆支持明朝军队,在平定麓川叛乱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维护国土完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王骥曾因傣族同胞无姓氏,在待人接事中出了不少笑话,因此他针对不同的民族、部落、家族情况颁赐了一些汉姓给各部落首领,在傣族中形成了怕、刀、剁三姓,自是开始有汉姓,后来逐渐发展为怕、白、刀、剁、朵、思、史七大著姓。 其中的刀氏族人世为傣族土司,在稳定云南地区民族团结和促进经济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之中,刀氏族人中有易改为刁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刁落氏,亦称多稀⑦噜嗍希镂Dolo Hala,汉义“内”,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东海(今俄罗斯滨海地区),所冠汉姓为刁氏、高氏、赵氏等。 ⑵.满族多兴氏,满语为Dohing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所冠汉姓中有刁氏。
第十二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刁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刁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竖貂(竖刁)。
刁氏的历史名人 -- 刁 韪:(生卒年待考),字子荣;彭城人(今江苏徐州)。著名东汉大臣。 汉桓帝时为侍御史,与陈蕃相重,被陷以朋党禁锢。后复拜议郎,迁尚书,出为鲁、东海二郡相。性鲠直,有明略,所在称神。
刁 协:(公元?~322年),字玄亮;渤海饶安人(今河北盐山)。著名东晋大臣。 曾在成都王司马颖、赵王司马伦、长沙王司马V帐下任职,后跟随东嬴公,官颖川太守。晋永嘉初年,司马睿以之为镇东军谘祭酒、长史。司马睿即位后,征拜尚书左仆射,草创典章制度。 晋大兴初年(公元318年),迁尚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竭力拥护帝室,与王氏势力相抗衡。晋元帝倚之为心腹,以抑制王导、王敦兄弟。 晋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王敦举兵攻入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后,于出逃途中被杀。
刁 彝:(生卒年待考),刁协之子;渤海饶安人(今河北盐山)。著名东晋大臣。 王敦乱平后,他尽斩仇人一党为父报仇。后历尚书吏部郎,累迁北中郎将、徐衮二州刺史、假节,镇广陵。 晋明帝太宁二年(公元324年),王敦之乱被平定。与王敦有矛盾而被其诛杀的世族头面人物,如谯王承、甘卓、戴若思、周□、虞望、郭璞、王承等人,东晋王朝都予以平反昭雪,被以显赠。甚至曾为王敦开城门投降的周札(被王敦在太宁二年所杀),也在王导的坚持下,按“以身许国”的功名赠以卫尉。而在当时“不与刘石通”的情况下,刘隗投奔石勒,显然属于投敌叛国,大逆不道,所以王敦虽平,刘隗仍不得归国。 至于刁协,因素来与当权的王导等人有矛盾,也以出奔不尽臣节的罪名,不在平反之列。至晋成帝咸康年间(公元335~342年),刁协的儿子刁彝上疏,为其父鸣不平。朝议时,在位权贵多认为晋明帝时褒贬已定,不宜再予以更改;而且刁协不能守臣道死身事君,在出逃后遇害,所以不能恢复其官爵。 丹杨尹殷融持有异议,他认为:“王敦是十恶不赦的叛臣,罪不容诛。因此,与王敦势不两立的刁协之善亦不容赏。如果认为刁协的忠君是出于一己之私利,出谋划策又常有失算,并以此对刁协横加指责,不过是出于偏见而已。现在,把叛臣王敦所行的诛杀确定为国刑,将如何能达到劝善沮恶的目的!在王敦目无君主,专权擅政时,刁协挺身而出,是为了国家而非个人。过去楚国的孔宁、仪行父追随昏君,干了不少坏事,而楚国仍恢复了其官位,就是因为他们是君主的亲信,况且刁协与晋元帝之间还是忠义的关系!刁协又是中兴四佐之一,位于群臣之首。至于出走,是因为势穷计屈,奉命而行,并非为了逃避刑罚,所以宜予以显赠,以明忠义。” 当时庾冰辅政,对殷融的建议迟疑而不能决。左光禄大夫蔡谟又写信给庾冰,为刁协申理,信的大意是:“刁协是中兴功臣,死于王敦之乱。天下不知道他有什么罪过,却只看到他被贬黜,致使其儿子称冤喊屈。这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沮丧忠臣之节,使天下生惑,为王敦之党报仇。刁协功大于过,与过去楚国的佞幸小人孔宁、仪行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宜追加显赠。我听说有人认为明帝时刁协已被废黜,现在不宜再予以纠正。我以为不然。刁协不是在晋明帝时被诛,而只是未加赠而已。至于晋明帝时加赠的周□、戴若思,都不是王敦檄文所欲诛讨者,在叛乱得逞后才被杀害;周□、郭璞等人也不是在为君主御难时被杀,却都加以褒赠。与此相比,刁协忠义为重是显而易见的。我又听说下面的人多认为应该给刁协加赠。刁协为什么会得到众人的同情和支持呢?如果说以宽柔得人心,则刁协为人粗旷,积怨甚多;如果说以富贵得人心,则刁氏今日已成贫贱寒门。其原因就在于事不公允。希望足下深思。” 庾冰看信后,深以为然,上奏书给晋成帝。晋成帝诏曰:“刁协欲忠于君主,却丧失了为臣之道,致使王敦得以托名清君侧,肆行叛逆,遂使社稷致祸,君主受辱,对此刁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若严明国典,则对刁协处以刑罚亦不为重。现在之所以重议刁协事,不过是因他尚有功劳可言,王敦叛乱亦未持久而已。可以复刁协本来官位,加以册祭,以明凡忠君者有微功必显。虽然不能对其过失加以贬裁,然而或许可以对后人以劝勉。” 于是追赠刁协本官(尚书令,金紫光禄大夫),祭以太牢,基本上算是予以平反昭雪。
刁 逵:(公元?~404年),字伯道;渤海饶安人(今河北盐山)。著名东晋官吏,士族地主。 安帝时,任广州刺史,领平越中郎将,与其弟刁杨、刁弘等皆不重名节,喜殖财货,曾广置田产达万顷,奴婢至数千人。 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桓玄叛晋称帝,刁逵随之反叛。桓玄以他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镇历阳(今安徽和县)。 后来刘裕起兵讨桓玄,刁逵弃城出逃,为部下所执,斩于石头城(今江苏南京)。刁氏土地资财亦由刘裕散发给京口附近贫民。
刁 雍:(公元390~484年),字淑和,刁畅之子,刁协之曾孙;渤海饶安人(今河北盐山)。著名北魏官吏。 晋元兴末期,刘裕执政,刁雍为避刘裕而奔姚兴,为太子中庶子。 到了晋泰常中年,姚泓被灭,他与司马休之等在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农历9月奔北魏王朝,假建义将军,又假镇东将军、青州刺史、青光侯。延和中,进平南将军、徐州刺史,赐爵东安侯。 北魏太延中期,徵还。北魏真君中期,被授征南将军、徐豫二州刺史,迁薄骨律镇将。北魏兴光中年,徵还,拜特进。 刁雍于北魏太和八年逝世,终年九十五岁,赠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号“简”。 刁雍笃信佛教,著有《教诫》二十余篇。
刁 整:(生卒年待考),刁雍之孙;渤海饶安人(今河北盐山)。著名北魏大臣。 刁整颇涉书史,解音律,轻财好施,喜好交结名流,历安南将军、光禄大夫等职,官终卫大将军。然而刁整贪而好色,最后为议者所贬。 北魏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北魏朝廷爆发了“元叉谋反”事件,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在事变中被杀。当元熙的人头送到都城洛阳时,亲戚朋友们都不敢前去探望;只有骁骑将军刁整出面收拾他的尸体,暂时予以寄葬。
刁 通:(生卒年待考),字叔达;长山人(今山东威海文登米山镇)。著名元朝将领。 元朝年间,米山镇长山村有一青年姓刁名通字叔达,聪明好学,文雅孝顺,宗族邻里称赞,时值天下荒乱,慨然从军,初投李部下,授忠{校尉,共事后不满李的所为,因而辞职还乡。 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元军攻取襄樊二州,刁通应征参战。元朝阿术丞相选派骁锐精兵三百余名,付于宣武将军管军总管刁通,充任先锋部队。 元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农历2月,刁通于湖北省襄阳府方北县与南宋军队作战,驰马突击宋兵,斩宋兵百余人,宋军溃乱大败。 公元1292年3月,刁通付将张九元率部攻克樊城,歼灭宋军万人。 公元1274年复从伯颜丞相,攻破沙洋新城,渡江提升进义校尉。 公元1275年2月与宋将孙虎臣战逐江内,虎臣逃走,升为武略将军,管军千户,复攻通泰等州,以功赐银牌,仍管千户。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刁通至扬州生擒李制,置姜都统筹,擢升宪武将军总管,兼管领东征汉军招讨使司事,佩戴金符,镇守扬州。 刁通用兵神机莫测,战术变化无常,或先正面攻击而后奇袭而胜之,东逾日本,南抵琼崖诸岛,历渡艰险,皆默忍于心,从征三十年来未尝败北。 刁通逝世后,其长子刁怀宝世袭招讨使。
刁 代:(生卒年待考),元江人。著名元朝本路总管。 为本路安抚使(饶州路总管府),元大德中期,从征八百不功,升本路总管。是时洞蛟为孽,刁代挟利剑入洞撕杀,与蛟俱死。
刁 包:(公元年),字蒙吉,晚号用六居士;直隶祁州人(今河北深泽)。著名明末清初学者。 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举人,家居教授。 李自成进攻州城,刁包散家财纠众固守,城得不破。李自成攻破北京,建大顺国,授以官职,刁包誓死拒绝。 入清朝后,刁包不愿出仕,构谮室斋及肥遁逊亭,著书养母,凡二十余年。后母亲病逝,他悲痛万分,卒于清圣祖康熙八年,终年六十七岁。学者私谧“文孝先生”。 刁包生平为学,一以明道为主,尤爱读高攀龙书。所著有《用六集》十二卷,《潜室记》二卷,《斯文正统》九十六卷,《四书翼注》十六卷,及《易酌》十四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刁光胤:(公元852~935年待考),名刁光,一作光引;长安人(今陕西西安)。著名唐末五代画家。 擅画龙、水、竹、石、花、鸟、猫、兔。 唐天复中(公元902年)入蜀,留居三十余年,年八十余岁逝世。 他作画勤奋,“非病不休,非老不息”。在成都大圣慈寺画《四时竹雀》小壁四堵,为时所称。晚年将画艺传授给黄筌,对风行五代、北宋间的“黄氏体制”花鸟画起了先导作用。 刁光胤的羊、萧悦的竹、腾昌佑的花鸟为世人所称道。但其传世作品《写生花卉册》,今已被鉴定为伪托之作。
刁彦能:(生卒年待考),字德明;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五代时后唐大臣。 刁彦能之父为刁礼,遇乱徙家宣州,彦能少孤,事母笃孝,家贫无以养,乃是节度使王茂章。 茂章叛吴归吴越,刁彦能以帐下当从,乃使家人扶其母俟于道左,刁彦能泣告茂章曰:“彦能有老母在此,不能舍而从公,敢请死。”茂章哀其意,许之,乃弛还宣州,而城中已乱,刁彦能登城,以剑招之曰:“我从王府来,大军已近,尔辈无亡动。”众信之,稍定。 后唐义祖闻而嘉之,以为军校,事其子知训于广陵。知训狂恣,刁彦能每切谏,不听,然亦不加罪。牙将马谦,以众拥吴主登宫门,将杀知训,刁彦能从朱瑾入,手斩谦以献。赏赍甚厚,然刁彦能警敏,观知训必败,而人望在后唐烈祖,心常附焉。 知训忌后唐烈祖,数欲害之,赏与后唐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刁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后唐烈祖悟,亟起去。又尝从知训宴烈祖于山光寺,复欲加害,弟知谏摘语烈祖,烈祖亦驰去,知训取佩刀授刁彦能,使追杀之,及于途,举刀示先主,乃还。以不及告,及知训死,后唐义祖见刁彦能谏书叹异,复使事知谏于润州。 烈祖代吴,入为环卫,迁至天威军都虞侯左卫使,金陵数大水,秦淮溢,东关尤被害,刁彦能请筑堤为斗门,疏导之,水患稍息.元宗嗣立,出为饶州节度使,徙信州,又徙建州留后,抚州节度使。 刁彦能好读书,在镇为人文吏,颇有治称,好作诗,尝与李建勋相答赠,建勋因燕见及之,元宗笑曰:“殊不知彦能乃西班学士也。” 刁彦能性矜庄,燕居容服不少惰,时贵宴饮,或蓬首裸袒,刁彦能在坐,则皆肃然,保大末年逝世,终年六十八岁。 子刁衍,事后主为秘书郎,集贤校理,以文翰见知,擢直清辉殿,阅中外章奏,国亡入朝,仕至兵部尚书郎中秘阁崇文院检讨,淳淡夷粹,恬于仕进,暇日,鼓琴围棋,不交人事,其孙刁约,亦名士,久在三馆。晚筑室润州,号藏春坞,王安石苏轼皆尊爱之。
刁国器:(生卒年待考),平阳路人(今山西临汾)。著名元朝将领。 以勋阀为征西帅,临乱决战以果毅称。 元中统三年农历10月,朝廷谕山东东路经略司:“益都路匠军已前曾经签把者,可遵别路之例,俾令从军。”以凤翔府屯田军人准充平阳军数,仍于凤翔屯田,勿遣从军。刁国器所管重签军九百一十五人,即日放罢为民。
刁再濂:(生卒年待考),字静之;祁州人。著名清朝学者。 性清介,不苟取。临卒,犹以居官致富戒其子孙。
刁戴高:(生卒年待考),字共辰,号约山;浙江慈溪人。著名清朝学者、书法家。 刁戴高少时以诗书名,后多病,有足疾,常坐卧一榻,吟诗习书。后为诸生。擅绘画,工诗词,通韵律。法颜体柳体,擅写榜书(大字)。
刁辉林:(公元年),江西于都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先烈。 1927年参加革命。192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青年时期迁居道川县北部的下七村,结识了井冈山绿林首领王佐。1927年春随王佐部改编为农民自卫军,任连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2月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第二营第五连连长,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十二团第二营第五连连长、红四军军械处副处长、红四军第三十二团第二营副营长等职。 1929年1月率部与红五军留守井冈山,坚守朱砂冲哨口。后任湘赣边界红军独立第一团第一营副营长,与王佐等率部坚持井冈山的斗争。1930年2月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终年三十五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刁九善:(公元年),江苏泰兴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先烈。 塾师出身。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5年加入中共党组织后,在塾师中发展党员,创办农民夜校,领导农民协会开展春荒借粮和减租减息斗争。1926年1月任中共刁家网支部书记,8月任中共泰兴县特支委员。1927年春打入国民党泰兴县党部,并担任社会调查小组组长,查出公安局长陆文凤营私舞弊,鱼肉人民的罪行,致使陆被撤职。1927年7月为打击反动派的反共气焰,率数千农民发动了有名的泰兴“七二”围城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初参与领导了“泰兴五一农民暴动”,并任第二大队队长。5月3日始,敌人对农民暴动进行血腥镇压。为保存革命力量,遵照中共泰兴县委指示转移上海。不久中共江苏省委派为中共泰兴县临时委员会负责人。1927年12月回泰兴组织红军游击队反击敌人的白色恐怖。同月被选为中共南通县特委委员。为使沉寂一时的农民运动活跃起来,与戴奎等于日,首先惩处了钱家荡保卫团团长恶霸地主钱文斋,缴获长、短枪五枝。月间,泰兴成立中共泰兴临时县委,任县委委员。临时县委建立后,全县中共党的组织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建立了有八十枝枪、一百二十人组成的赤卫队,数万农民被组织起来进行抗租斗争,所有这些成就,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日,工农红军在野屋基突围战斗中,刁九善不幸壮烈牺牲,终年二十五岁。
刁光一:(公元年),江苏奉贤人。著名抗日先烈。 刁光一毕业于松江省立第三中学。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北伐战争后,任奉贤县第八区警察所长。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寇乘隙沿海侵入。刁光一感于国家存亡,匹夫有责,报乡即报国,义不容辞,遂组织了有志之士成立奉贤县抗日游击队。日夜奔波,竭力维护地方治安,与日寇周旋,屡挫敌锋,使日寇对他恨之入骨。日寇攻入奉贤时,使他愤不欲生。 1938年的一天,刁光一适获悉一队日寇正运辎重过镇外,遂即率所部数十人,埋伏要道袭击日军,毙敌数人。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被日寇所俘。 日寇对其利诱威胁,刁光一坚贞不屈。日寇再对其滥施毒刑,惨不忍睹。而他仍骂敌不绝口,直至壮烈牺牲,终年三十三岁。
刁愈之:(公元年),山东益都蓼坞村人(今山东淄博淄川区黑旺镇)。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0月,刁愈之任第四支队新编第一营第二连指导员,参加了淄河店子反“扫荡”打日寇的战斗。 1939年3月,刁愈之参加太河反顽战役。5月,在山东益都县长秋村、淄川县太河一带参加反日军“扫荡”。7月,在益都、淄河一带参加反顽战役。11月,任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三团第八连指导员。 1940年10月,参加山东莱芜秋季反“扫荡”。 1941年3月,任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三团后勤协理员。 1942年9月,任鲁中军区一分区武装工作队指导员。 1944年8月,任鲁中军区一分区历城县大队副政委。11月,参加历城县反“扫荡”。 1945年8月,参加章丘、龙山和解放淄川、洪山战斗。 1946年6月,任鲁中军区第四师第十团第一营教导员。 1948年8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二十三师第六十九团政治部主任。 1949年3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六军第七十六师第二二八团政委。11月,任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西安舰)政委。 1950年7月,任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六一舰)政委。1953年10月,任华东军区第五舰队政治部主任。1954年10月,任华东军区第一舰队副政委。1956年8月,升任政委。 1961年5月,任东海舰队训练处处长。 1975年11月,任海军航海保证部部长,副军职。1999年病逝。 刁愈之一生曾参加过张店、埠村、鲁南、莱芜、孟良固、洛阳、开封、淮海、渡江、上海等著名战役和战斗。
刁培泽:(公元1926~今),山东文登米山镇长山村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45年4月,刁培泽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刁培泽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解放烟台、威海战斗。荣立三等功五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刁培泽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参谋,解放军通信兵学院学员、通信兵学院教员、通信兵学院训练部副部长,解放军通信总站副主任、主任,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副部长、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正军级),1988年底离休。是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刁培泽被授予尉官军衔,荣获解放奖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同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刁培泽撰有条幅联:“边塞重镇抗倭寇;英雄古城惜和平。”
刁文鲳:(公元1931~今),山东崂山人。著名椎体病医学专家。 自幼学习中医,嫡传“枕寰关节、寰枢关节半脱位复位”技术。 五十年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训练队学习三年西医。年,经山东省滨县卫生科批准,在滨县北镇郝家村开设“滨县北镇针灸诊疗所”。 年在内蒙苏尼特右旗卫生学校任中医教员,同时在旗人民医院任中医针灸医师;1962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北关开设“刁大夫针灸诊所”。 1987年回到了滨州市北镇,经市卫生局批准,开设个体门诊。 1990年在济南军区周村军队医院,合作开设“椎体病门诊”;1991年在深圳警备区司令部合作开设“椎体病门诊部”;1994年在沈阳军区202医院合作开设“中医椎体病专科”;1997年在海南省创办了“椎体病研究所”任所长、“文昌鱼椎体康复苑”任主任、“椎体病康复学校”任校长。 2000年成立了“海南省椎体康复研究会”“红十字会”任会长,同时任海南医学院针灸保健系教授兼副主任;2001年成立了“海南推拿复位按摩师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正式由政府劳动部门向社会颁发《推拿复位按摩师职业资格证书》。“复位师”已成为社会的一个新工种,“刁氏脊椎关节五点一线手法复位术”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 2001年5月中国《椎体病学》荣获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21世纪自然医学优秀论文奖;2002年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培训中心”联合在北京开办全国“脊椎关节复位术”学习班。2002年10月被任命为“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国推拿复位医学研究会”会长、聘任为《中华推拿疗法杂志》主任专家编委。2002年10月至今注册成立“北京井渫脊椎病研究院”,任院长。
刁从洲:(公元1934~今),河北深泽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第六十三集团军军长,内蒙古军区司令员。1988年9月晋升。
刁根华:(公元年),江苏宝应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 1983年1月,刁根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83年1月入伍后,刁根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陆军第一集团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连战士。 日,刁根华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云南省文山自治州麻栗坡县“两山(者阴山,即老山)轮战中,实施对老山116号阵地前无名3号高地的拔点战斗,被“白眼越狼”的子弹击中,壮烈牺牲,终年二十二岁。 刁根华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三等功。跟帖时间& 16:47:19&&&&跟帖用户&
刁氏的宗祠通用对联 -- 1.四言通用联: 源自雕国;望居弘农:全联典出刁氏的源流和郡望。 弘农世泽;献文家声:全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刁b,尝上谏刑书,献文四十篇及著作《本说》,修《册府元龟》。 典章历练;杖履藏春:上联典指晋朝时期饶安人刁协,字玄亮,少年时喜读经书典籍,博闻强记。晋元帝南流初期,朝廷的典章制度,都由刁协制定。官至尚书左仆射。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上蔡人刁约,字景纯,少年时刻苦学习,超凡出众,善写文章。天圣年间进士,历官馆阁校理、直史馆、扬州知州。后辞官,在润州筑室,号“藏春坞”。苏轼曾题诗:“年抛造化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履中。” 考雅望;江左风流: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刁约,少卓越,刻苦勤学,天圣进士,治平中出知扬州,挂冠归,筑室润州,号“藏春坞”,日游息其中。有《诗?考》刺卫庄公使贤者退而穷处,后用以代称隐居。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刁协,少年经籍,博闻强记,累官尚书左仆射,元帝南渡初,朝廷草创,凡所制度,皆禀于协。 以技为氏;惟清传家:全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学者刁再濂,字静之,祁州人。性清介,不苟取。临卒,犹以居官致富戒其子孙。 举笔成龙;挥剑斩蛟: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画家刁光,善画龙水。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本路总管刁代,元江人。为本路安抚使,大德中,从征八百不功,升本路总管。是时洞蛟为孽,代挟利剑入洞,代与蛟俱死。 汉儒门第;晋相家声:此联为刁氏宗祠联。 弘农世德;晋相家声:此联为刁氏宗祠“弘农堂”联。
2.五言通用联: 书法颜柳笔;画为孔黄师: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书法家刁戴高,字共辰,号约山,慈G人。足不良行,常坐卧一榻,惟吟诗作字不少间。字法颜柳,大书尤善。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画家刁光,长安人。天复中,避地入蜀。善画湖石、花卉、猫兔、鸟雀,工龙水,孔蒿、黄筌皆师其笔。年逾八十,益不废所学。
3.七言通用联: 德明炳炳节度使;景智彪彪大将军:上联典指南昭武军节度使刁彦能,字德明,上蔡人。颇有治称。下联典指后魏卫大将军刁整,字景智,饶安人。少有大度,颇涉书史,卒谥文献。
4.八言以上通用联: 高大寿年,朝廷杖履俱赐;熟谙典故,国家制度皆咨: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尚书刁题的事迹。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尚书左仆射刁的事迹。晋元帝南渡初,朝廷草创,凡所制度,皆禀于协。跟帖时间& 16:43:08&&&&跟帖用户&
刁氏的字辈排行 -- 山东郓城刁氏字辈:“星怀秀望肇慕依孔佑康宗广延裕庆同维效清良仰体先德永承之传正长”。 山东文登刁氏字辈:“育松德吉福维合”。 山东济南刁氏字辈:“自计希升治奉九可永仁济本(汝)玉(毓连)云(凤)维(福)守一修德广(良)乐善宏道昌保存成富有学嘉万世芳”。 山东胶州刁氏字辈:“洪年三明世有令清”。 山东烟台莱山刁氏字辈:“永守培继其维孝友刻念恒业尚在经书”。 四川宜宾刁氏字辈:“元洪明德”。 四川九凤、合川刁氏字辈:“九廷鼎学基文洪治世维显扬方俊泽”。 四川泸州刁氏字辈: 井坎、八卦图支派:“廷鹏如然光正大维(启)谆日昌廷鹏如然光正大(启)良(元)吉士(家)声远君恩(世)(泽)长”。 滴水岩、锹锗嘴支派:“维谆日琼文鹏凤国玉宗元(永)振先(世)(昌)明(应)违(宏)开(大有)全”。 大竹林、鹿角丘支派:“维文秉鼎任茂国洪儒仕”。 塘石桥、海螺桥支派:“维文秉鼎(应)学基文洪治仕”。 刁河坝、松林坝支派:“九廷鼎学基文洪治仕维显(承光继)述炳耀建英奇”。 土主场、大磨场支派:“维迪逢秀广思国继载传延文光天锡汝德润厚其培”。 井街子、钟家井支派:“维仁楚儒文启德云家学成乃振鼎任文国洪儒仕”。 合族新派:“显扬方俊哲炳耀建英奇绍济增先绪安邦定克宜忠贞恒进达天自锡良时仁厚存心益熙祥代受之”。 四川南充刁氏字辈:“成仕友子正大光明国”。 江苏扬州宝应刁氏字辈:“佩实端仁品寒章玉儒才”。 江苏苏州宝应刁氏字辈:“瑞石端人(仁)品”。 江苏刁氏一支字辈:“上衡怀廷忠守家景(井)益荣”。 河南延津刁氏字辈:“法修振宪昌广怀长兴庆济世仲和康芳”。 河南南阳宛城刁氏字辈:“庭全昌登大德仁道义新存”。 安徽五河刁氏字辈:“泽汝乃连元根深枝茂”。 安徽刁氏一支字辈:“杰操月海中”。 北京密云刁氏字辈:“永连玉克振明”。 广东惠州刁氏字辈:“永守培基其维孝友刻念恒业尚在经书”。 湖南长沙刁氏字辈:“永定桂兰腾方九看”。 刁氏一支字辈:“秉学(思)锡(云建)仁义礼智信恭敬诚实家”。 刁氏一支字辈:“兴誉传继广召显庆凡祥”。跟帖时间& 16:39:52&&&&跟帖用户&
刁氏的家谱文献 -- 刁氏族谱两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山东昌邑刁氏族谱一卷,(清)潘洪亮续修,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昌邑县石埠西村。 广东兴宁河西刁氏族谱不分卷,(民国)刁晏平等编,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广东兴宁刁氏史籍徵牒不分卷,(民国)刁晏平编,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两部)、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东兴宁河西刁氏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兴定县档案馆。跟帖时间& 16:37:36&&&&跟帖用户&
刁氏的郡望堂号 -- 1.郡望: 弘农郡:弘农郡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其时辖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华山以南的地区。王莽执政时期改名为右扶风。东汉初期复名弘农郡,东汉末年又因避汉灵帝名讳而改名为桓农郡。三国时期曹魏国再次复名为弘农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国移其治到陕县(今河南陕县)。北魏时期又改恒农郡。北周明帝再改西恒农郡为弘农郡,还治弘农县(今函谷关)。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到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又复置,移治今河南省灵宝县北部,隋朝义宁元年(丁丑,公元617年)又移治到陕县。到了唐朝武德初年(戊寅,公元618年),弘农郡被彻底废黜。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H(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河西郡:最早的河西郡是战国末期魏国所设,其境约在今日山西、陕西一带。汉朝时期所说河西郡是指河西四郡,即今甘肃的酒泉、张掖、敦煌、武威,是西汉武帝拓边后于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所设置的。北魏时期设置的河西郡故治在今山西省临汾地区。唐朝时期设置的河西郡,其时辖地在今云南省蒙自县、山西省汾阳县一带地区。 上 郡:古翟国属地,秦朝时期设为上郡。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初更名为翟国,农历7月复为上郡。匈奴占领期间归都尉治,塞外匈奴时期归障,属于并州。上郡下辖二十三个县:肤施,有五龙山、帝、原水、黄帝祠四所。独乐,有盐民。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王莽时期称上陵畴。木禾、平都、浅水,王莽时期称广信。京室,王莽时期称积粟。洛都,莽曰卑顺。白土,圜水出西,东入河,王莽时期称黄土。襄洛,王莽时期称上党亭。原都、漆垣,王莽时期称漆墙。奢延,王莽时期称奢节。雕阴、推邪,王莽时期称排邪。桢林,王莽时期称桢□。高望,北部都尉治,王莽时期称坚宁。定阳、高奴,有洧水,王莽时期称利平。望松,北部都尉治。宜都,王莽时期称坚宁小邑。雕阴道、龟兹国,当时属于国都尉治,设有盐官。
2.堂号 弘农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河西堂:以望立堂。 上郡堂:以望立堂,亦称翟国堂。 藏春堂:宋朝时期的刁约,做学问、做文章都很刻苦。开头做馆阁校理、后进使馆、又当扬州知府。辞官回来,在润州安家,号“藏春堂”。苏东坡送他的诗有“春在先生杖履中”,意思是连你的拐杖、鞋子都饱藏着春天的温暖。 虞庆堂:资料有待补充。 五美堂:资料有待补充。跟帖时间& 16:35:29&&&&跟帖用户&
刁氏的迁徙分布 -- 刁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约三十六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3%左右。 战国时期,齐襄王有处士貂勃,有的古籍也写作刁勃,汉时有齐之商贾刁间,这几位名载史册之人物,都是当时的齐人,即现在的山东人,再结合竖刁,可见刁氏的最早发源地是山东。 新莽时期,有义军首领、东海人(今山东郯城)刁子都,东汉有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刁韪见诸史册,徐州毗邻山东,以前又曾归属过山东管辖,所以刁氏起源于山东应无疑义。汉末三国魏晋时,刁氏在渤海郡和弘农郡繁衍得十分兴旺,成为此两郡之名门大族,其中以刁氏渤海郡望最为兴旺,表现十分抢眼。 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板荡,晋室被迫南渡,渤海饶安(今河北省孟村)人刁协亦避难南渡,为当朝尚书令,后被奸臣所杀,但其子孙显贵于当朝,其孙刁逵兄弟三人俱经商发家,仅刁逵一人就置田产数万顷,奴婢至数千人,后刘裕诛刁民,刁氏有回归北方者,但有刁氏血脉留居江南。 北魏时期,刁协五世孙刁整因河北丧乱,遂奉母客齐州(今山东济南)。隋唐两代,刁氏繁衍之主流依旧在北方,但在江浙皖鄂的南方诸省均有刁氏人家入居。唐昭宗天复中,长安人(今陕西西安)刁光胤避地入蜀(今四川)。 唐末、五代时,河南上蔡人刁彦能因仕宦南唐而落籍升州(今江苏南京),其有子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除此以外,刁氏由于避乱亦有进入湖南、江西者。 宋、元两朝,今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均有刁氏人入迁。元末明初,有刁清自福建宁化石壁迁广东潮州揭阳。生子四,分迁兴宁、长乐、海阳。续衍潮阳龙川、新界以及广西。山西刁氏作为明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东北、甘肃、天津等地。 清朝以后,刁氏分布之地愈广。如今刁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贵州、湖南为多,这两省刁氏人数约占全国刁氏人口的60%以上。跟帖时间& 16:33:15&&&&跟帖用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氏益寿强身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