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地质历史时期史

您所在的位置:
& 09三峡频道 & 正文
油辣子香、面条劲道、麻辣重口…网友推荐排队到崩溃的-渝北板凳面
4名地质专家遇暴风雪被困巫溪荒山
日08:54  
消防官兵卸下原本套在救援车辆上的一副防滑链,爬在积雪地上,将其套在地质专家的受困越野车车轮上时间:8日9时30分至21时30分地点:巫溪县天元乡至文峰镇的山路上警情:海拔2000多米,室外温度零下6度,5人一口水未喝、一粒米未进,当地消防苦战10小时救他们脱险从上午到子夜,4名地质专家和1名驾驶员在巫溪县境内执行地勘任务时突遇暴风雪,驾车被困在海拔2000多米、积雪达20厘米的荒凉山间。当地消防官兵奉命救援,前后耗时整整12个小时,终于帮助地质专家们平安脱险。
外出勘测受困雪山8日中午12时35分,一个急促的报警电话在巫溪县消防大队响起――“我们是重庆市地质矿产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一行5人,现在位于巫溪县天元乡至文峰镇的山路路段中,距离红池坝大约5公里处,因为突然遭遇山间大雪受困,越野车车轮深陷雪地,已无法前行,请求紧急救援!”接警后,巫溪消防大队长陈波迅速回拨报警电话,询问现场情况。得知受困5人中,有4名地质人员是到巫溪县执行国家某重点矿产项目的勘测专家,另一人是司机。当天上午8时,5人从巫溪县天元乡出发,沿途施行勘测任务,虽然当时天空飘着小雪,但由于勘测项目时间紧,大家没多考虑,便继续上路了。一个半小时后,山间降雪越来越大,路面状况越来越差,道路积雪越来越厚,局部地段积雪甚至超过30厘米,以致车轮深陷,连四轮驱动的越野车亦无法继续前行。然而,由于事发地点人迹罕至,距离最近的农家也有大约5公里路程,大家只得被迫困在事发地点等待救援。直到中午12时许,他们终于碰见一个骑摩托车的过路人,问清事发地名后,才拨打119报警求救。消防全城急寻防滑链消防大队长陈波立即将此情况,上报县政府、县应急办和县公安局,请求增援!由于巫溪县城内极少下雪,能帮助车辆走出雪地的必备工具――防滑链,在县城内很难及时买到,消防大队不得不请求政府设法立即解决。与此同时,奉命救援的消防官兵立即兵分两路:一组战士作为排头兵和联络员,迅即启程奔赴现场,做好前期打探准备;另一组战士则奔走于县城内的各大修车店,以寻找防滑链。14时许,经过相关部门协调,消防官兵终于从某私人处借得3副防滑链。60公里冰雪路走了6小时14时30分,前方排头兵传来消息,由于沿途公路积雪太厚,大型抢险救援消防车已无法前行,而此处距离事发地还有约60公里路程!然而,随着海拔不断增加,路上积雪越来越厚,路边电线杆、公路护栏上随处可见冰凌。救援车不得不放慢速度,甚至走走停停,在冰雪路上艰难爬行。期间,山路中段没有手机信号,救援人员一直无法得知地质专家近况。18时,救援官兵终于车抵红池坝景区,距离事发地不过5公里;在行进的冰雪路面上,救援人员第一次与被困者通上电话,再次确定其具体方位和实地情况。直到这时,救援人员才知,受困雪地的地质专家从上午9时至现在18时,一口水未喝、一粒米未进。最后的5公里山路,却是最艰难的机耕道,平均积雪接近20厘米,凹凸不平的路面凹槽最大落差高达30余厘米,加之路面积雪的覆盖,救援车辆不得不把速度控制在10公里/小时以下。这60公里冰雪路,足足走了6小时!套防滑链护送下山抵达被困车辆后,救援人员为已经受困了10小时的地质专家递上干粮和矿泉水,为其缓解饥渴。通过地质专家的勘察仪器,救援人员确认,此处海拔2000余米,室外温度为零下6度。随后,消防官兵从山间找来两块餐盘大小的石头,固定在车辆后轮处,防止其打滑;紧接着,消防官兵卸下原本套在救援车辆上的一副防滑链,爬在积雪地上,将其套在地质专家的受困越野车车轮上。21时30分,防滑链重新安装完毕,专家车辆已上好“保险”。随后,由消防救援车进行开道,带领被困车辆下山。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
大宁河巫溪站历史洪水分析研究&星论文网:致力于各类论文代写、论文发表、代写代发论文服务
> >>查看论文
重庆市渝东北巫溪―巫山一带巴东组铜矿分布及富集特征
本站编辑:admin
  [摘要]通过对渝东北砂岩铜矿的野外调研和室内综合研究,作者对渝东北地区巴东组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的赋存状态,矿体特征,其分布和沉积环境,找矿标志等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该区铜矿产于三叠系中统巴东组二段中;含矿段地层中Cu含量远远高于区域Cu元素背景值,形成了铜异常区域;铜矿在浅部局部富集,可形成小型矿体。&
  [关键词]渝东北 铜矿 分布规律 沉积环境 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 P6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X(2015)-1-35-2&
  1引言&
  渝东北地区的砂岩铜矿,含矿岩系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巴东组。笔者通过年对巫溪&巫山一带中砂岩铜矿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对该区铜矿的分布和富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用以指导该区下部工作的开展。&
  2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隶属于上扬子陆块米仓山-大巴山被动陆缘基底逆冲带巫溪凹褶束之朝阳-官阳背斜,区内以大量的次级褶皱为主,包括红岩向斜,凉风垭背斜,马槽向斜,九龙观背斜,雨台山向斜,团坝山背斜等。褶曲轴向近东西向,规模较小的层间扰曲、裂隙节理等发育。&
  3地质特征&
  研究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祖、中统巴东组、上统须家河组和第四系,巴东组按岩性又细分为四段,分别为:巴东组一段(T2b1),巴东组二段(T2b2)、巴东组三段(T2b3)和巴东组四段(T2b4)。&
  现将各段地层特征由新至老简述如下:&
  3.1第四系(Q)&
  区内第四系主要分布于河流阶地、沟谷及低洼地带的残坡积物(Q)沉积。&
  3.2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
  本组整合于下统嘉陵江组之上,构成区内向斜主体,按岩性组合,沉积韵律可分四段:&
  巴东组四段(T2b4):&
  为紫红色、黄绿色页岩、泥岩、粉砂岩夹泥质灰岩、灰岩,底部为水云母粘土岩(绿豆岩)。厚100&150m。&
  巴东组三段(T2b3):&
  岩性为灰至灰白色,局部呈紫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灰绿&紫红色薄层含钙质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页岩,厚40&62m。&
  巴东组二段(T2b2):&
  岩性以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浅灰色粉砂岩、长石细砂岩,紫色中厚层状长石砂岩、杂砂岩,偶含钙质,见薄层灰岩,中部夹含铜砂岩。厚240&265m。&
  巴东组一段(T2b1):&
  岩性为灰白色&黄灰色中厚层泥灰岩、灰岩偶夹微晶石英粉砂质灰岩透镜体及钙质页岩。自下而上页岩渐增。厚44&60m。&
  3.3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
  本组整合于二叠系大冶组之上,该组一般可分为4个岩性段:一、三段为灰色-浅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少许白云质灰岩。二、四段为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夹盐溶角砾岩,含石膏矿。组厚558&789m。&
  3.4含矿段及矿层结构特征&
  3.4.1赋矿地层&
  巴东组(T2b)为区内的赋矿地层。其中部夹含铜砂岩。据岩性组合及矿化特征,将巴东组二段划分为三个亚段,由上至下依次为三亚段、二亚段、一亚段。&
  三亚段(T2b2-3):&
  岩性为紫红色中&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同色薄层长石细砂岩及浅灰色粉砂质泥岩、泥灰岩条带。岩石具水平纹层理,交错层理。在灰绿色粉砂质泥岩中见细小的植物化石,主要为叶片化石,保存较完整,偶见铜矿化透镜体。&
  二亚段(T2b2-2):&
  岩性为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细砂岩,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中上部为白云质灰岩。岩石具水平层理,从底&顶由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粒砂岩&泥质粉砂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组成。在粉&细砂岩&砾岩中局部见植物化石且与铜矿化关系密切。铜矿体见两层,分别见于底部泥岩粘土岩和中部灰绿色细砂岩和砾岩中。&
  一亚段(T2b2-1):&
  紫红色粉砂岩与浅灰绿色&土黄色粉砂岩、页岩层夹黑色炭质页岩,底部常夹泥晶灰岩。与下伏巴东组一段含泥砂微晶(泥晶)灰岩呈整合接触。在浅灰绿色泥岩、粉砂岩中偶见植物化石碎片及孔雀石星点。&
  3.4.2含矿段特征&
  根据沉积韵律、岩性组合、矿化分布等特点,其中二亚段(T2b2-2)为本区含矿段。&
  3.4.2.1岩石类型及岩性组合&
  巴东组二段二亚段的岩石类型比较简单,以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状泥岩(粘土岩)细粒长石砂岩,纹层状岩屑长石砂岩,含泥质粉砂岩为主,夹灰至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粒(云母)长石砂岩,灰紫色砾岩、含砾砂岩及紫红色、黑色、灰绿色泥(页)岩。&
  岩性组合从下往上岩石碎屑由细到粗,依次为:紫红色泥岩(粘土岩)夹灰&灰绿色泥岩(粘土岩)、灰绿色泥岩型铜矿层&紫红色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和灰色泥岩(局部见灰绿色泥岩型铜矿石)&紫红色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紫色细粒长石砂岩,顶部为浅灰色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
  3.4.2.2含矿段的矿化特点&
  该区域内的各类型铜矿石中的Cu矿化特点表现基本一致,均为矿化多集中在岩石层理面或破裂面上,分布不均匀。&
  3.4.2.3矿体特征&
  根据地表露头和深部钻探工程揭露,该区矿体断续出露,呈似层状、脉状、扁豆状,矿体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矿体沿倾向延伸一般在30米以内,往深部品位逐渐降低,说明该区铜矿受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较大。&
  3.4.2.4矿石质量&
  (1)矿石的矿物成分&
  区内矿物组合已发现矿物共计20种,其中矿石矿物7种,脉石矿物13种。
  ①有用矿物:&
  孔雀石、云母铜矿、辉铜矿、铜兰、赤铜矿、黄铜矿。&
  ②脉石矿物:&
  水云母、白云母、绿泥石、石英、斜长石、伊利石、方解石、褐铁矿、黄铁矿、电气石、磷灰石、碱性长石、锆石等。&
  (2)矿石的结构构造&
  ①结构构造分类:&
  结构(按成因分类)&
  结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砾状结构、结晶粒状结构&
  隐晶质结构:显微晶质结构&
  交代结构:交代残留结构、交代假象结构&
  ②构造(按成因分类):&
  主要见星散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放射状构造、斑杂状构造、皮壳状构造。&
  3.4.2.5矿石类型&
  分为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
  (1)矿石的自然类型&
  根据区内含矿岩石类型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划分出以下主要矿石自然类型:&
  浅灰绿色中厚层状细粒长石砂岩型铜矿石:矿石呈浅灰色、浅灰绿色等,赋矿岩石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矿区中较主要矿石类型。矿石具它形粒状结晶结构,交代假象结构,交代残留结构,星散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矿物成分:孔雀石分布普遍,多以星散浸染状,团块状或脉状分布;辉铜矿分布较少但集中,为脉状、小透镜状。砂岩型铜矿石有氧化矿石和混合矿石两种,Cu含量较高,一般大于1%。&
  灰&绿色(含)粉砂质粘土(泥)岩型铜矿石:矿石呈灰绿色、绿灰色等。赋矿岩石为粉砂质粘土岩,含砂质粘土岩,含砂水云母泥质岩,粉砂质泥岩,是矿石中的主要矿石类型。矿石具它形粒状结构,隐晶质结构,交代结构,浸染状构造,放射状构造,菊花状构造,脉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孔雀石,少量铜兰及辉铜矿。孔雀石呈星散状、膜状、皮壳状、矿化不均匀,以赋矿岩石破裂面,层理面(如包卷层理面上)分布最集中。辉铜矿少见,多呈小于1mm的细脉产出,泥岩型、粘土岩型铜矿石以氧化矿为主,少见铜混合矿石,铜含量较低,一般在0.5&1.0%之间。&
  含矿岩石主要成份为水云母、绿泥石及氧化铁质。&
  浅灰色&翠绿色粉砂岩型铜矿石:矿石具浅灰色,少数翠绿色,为矿区中次要矿石类型。矿石具它形粒状结构,自形粒状结构,星散浸染状构造,斑块状构造,细脉状构造,矿物主要成分为孔雀石,次为铜兰和辉铜矿。孔雀石主要呈它形粒状比较均匀的浸染于陆源碎屑之间,粒径0.01&0.03mm,少数呈自行纤状,纤状晶体0.1&2.0mm多呈扇状束状集合体产出。辉铜矿残留于孔雀石脉体内;铜兰于辉铜矿颗粒边部并交代后者,同时自身亦受到孔雀石交代。粉砂岩型铜矿石以氧化矿石为主,次为混合矿石。该类矿石铜含量一般较高。&
  赋矿岩石主要成分为长英质粉砂,具细而密集的纹层构造。&
  浅灰色砾岩型铜矿石:矿石具浅灰色,它形粒状结构,砾状结构,斑杂状构造。矿物成分为黄铜矿、孔雀石,呈星点状分布于砾岩胶结物中。该矿石铜品位较低。&
  (2)矿石工业类型&
  按矿石的氧化程度可分为:&
  氧化铜矿石:铜氧化率&30%;&
  混合铜矿石:铜氧化率10&30%&
  硫化铜矿石:铜氧化率&10%&
  已发现矿石90%以上为氧化矿石,仅在局部有混合铜矿石存在。&
  4沉积环境及分布规律&
  4.1沉积环境&
  研究区含矿层岩性为&紫红&灰绿&交替出现,为氧化环境向还原环境转化的过渡带,即弱还原环境。&
  研究区&紫红&灰绿&界线呈平行,水平层理发育,这表明该区沉积古地形平坦开阔,古水动力稳定,水退、水近朝一个方向缓慢进行,氧化还原环境在较大范围内趋于稳定,铜质分散,不易富集。这是本区不能形成大的铜工业矿床的不利因素。&
  4.2地球化学背景&
  4.2.1背景值&
  据研究区资料统计,巴东组地层灰岩、页岩、砂岩平均Cu含量分别为6PPm、9PPm、5.7PPm;土壤背景值为19.7PPm。&
  4.2.2含矿段地球化学特征&
  根据研究区岩石光谱分析结果结合区域岩石Cu元素分布规律,本区地壳岩石中Cu元素克拉克值为53PPm,依据该地层分布特征可反映出以下地球化学特征。&
  (1)含矿段上覆距离巴二段三亚段(T2b2-3)和下伏的一亚段(T2b2-1)地层中各类岩石Cu含量为100&300PPm,明显低于含矿段。&
  (2)含矿段(巴东组二段二亚段T2b2-2)中各类岩石Cu含量为300&1000PPm。其中紫红色泥岩(泥岩、粉砂质泥岩)Cu含量一般为300&400PPm,紫红色砂岩类400&500PPm略高于泥岩,是区域克拉克值(53PPm)的5&8倍;浅灰色砂岩、泥岩、粉砂岩Cu含量可达1000PPm,是区域克拉克值(53PPm)的20倍,这说明该亚段原始沉积使Cu元素相对集中,从而形成Cu元素高背景值:即矿源层。&
  (3)不同颜色的含矿岩石Cu含量差别不大。浅灰色泥岩、粉砂岩、砂岩Cu含量均在300&1000PPm之间,而紫&紫红色者为300&500PPm,说明铜的背景含量与原岩的颜色无关。&
  综上,含矿段地层中Cu含量远远高于区域Cu元素背景值,形成了铜异常区域。&
  5找矿标志&
  5.1地层标志&
  本区内该类型铜矿位于巴东组二段(T2b2)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灰绿色粉砂岩、沙砾岩中。&
  5.2矿物标志&
  铜矿物是最主要的有用矿物,而且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在原矿石中可根据自然铜、辉铜矿的含量初步确定矿石品位。在氧化矿石中往往形成孔雀石、铜蓝等颜色鲜艳的矿物,为野外最好的识别标志。&
  6结论&
  (1)研究区铜矿体的产出严格受地层控制,产于三叠系中统巴东组二段中。&
  (2)含矿段地层中Cu含量远远高于区域Cu元素背景值,形成了铜异常区域,且铜矿体的形成富集与氧化还原环境紧密相关。
本文出自:http://www.starlunwen.net/dilidizhi/18369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地理地质论文:
Copyright ©
www.starlunw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星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号 | 主营:、 | 服务热线:400-080-;| 企业QQ: | 巫溪中学 >> 巫溪中学 >> 学校概况 >> 校园简史 >> 正文
|&&|&&|&&|&&|&&|&&|&
最新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 作者:巫溪中学&|&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979&|&更新时间:&|&文章录入:cqwxzx ]
巫溪中学校史
一、 建校背景及经过
巫溪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1940年以前该县没有中学。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曾经一度萧条的巫溪县大宁盐厂又开始兴旺起来,大宁盐畅销湖北、陕西与巫溪县邻近几个县。这一时期,沿宁厂、大河、檀木、徐家一带,外省来巫溪运盐的、经营山货药材的、贩卖布匹桐油的,你来我往,热闹非凡,大有“人肩相摩,挑担相击”的势头。盐业的兴旺促进了巫溪商业的繁荣昌盛和农村经济的复苏,为创办中学奠定了物质基础,于是地方人士纷纷要求在本县设置中学。
1940年1月,该任县长蒋先法积极支持地方人士的倡议,向四川省政府呈文称:“本县僻处边区,原无中学。每年毕业高小学生计200余人,胥就近失投考省立奉节中学。唯因该校名额有限,以致本县每期学生不少因额见遗,而清贫者又无力远道求学,更使可造青年俱陷失学之苦境。……苟不速图救济之策,不仅地方文化落后,永无发展期望,即对建国前途亦属莫大之损失……”。要求省府在巫溪设置中学。
同年四月,兼理四川省主席蒋中正签发省府教贰字5775号文件,同意奉节、巫山、巫溪三县联合设立初级中学于巫溪。经费由地方自筹为主,省府给予补助。赓即成立了“巫溪中学筹备委员会”:
主任委员:蒋先法
委&&& 员:钱春发& 何策言& 向监秋& 吴子才
王海珊& 邹积光& 向文轩& 程中全
田佐卿& 向执中& 何华纯& 李庶候
筹备委员会下设总务、会计、工程、设备四组,各司其职,积极进行建校工作。校址选在巫溪县南门湾麟山脚下,广场后方。改建旧商会、武庙,征用民房,新建教室数间,校名定为“四川省巫溪县立初级中学”,8月招生,9月行课。
二、民国时期的巫溪中学
学校实行春秋两季招生,秋季招男女生各一个班,春季招男生一个班,男女分别编班上课,学制三年。
校长由省政府委派,教员由校长聘任。
1940年到1944年,学校办得很有生气,教学质量也较高,主要是这三届校长均聘请了一批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好老师。特别是第三任校长许明贤,工作认真负责,有丰富的办学经验,通过严格管理,校风整肃,质量提高,学生增多。这一时期巫山、奉节、云阳等邻近县亦有学生来巫中就读。全校九个班,男女生人数450多人,平均班额50人以上。曾经响彻校园,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巫溪中学校歌》就是当时在巫中任教的阮可夫和廖化坚两位老师创作词曲的。
然而好景不长。办学有方极受师生推崇的许校长在任职四学期后,不得不辞去校长职务。他在辞职报告中说:……“受命以来,朝夕惕励,罔敢或失……,职本应竭尽绵薄。仰符期望曷赎,惟以巫溪偏僻,民智太低,一般人士之眼光,鲜有以扶持教育为念者,甚至一、二有力之辈,怀其浅狭之私,不惜多方牵制,则职虽有尽力边地教育之初衷,其奈事实难之不济何!年来整理爬疏,事多无补,退避贤路,此时其时……。”以上数语,即可见其辞职的真正原因。
1945年以后,特别是“内战”时间,学校管理松驰,校风日下,教学质量低劣,学生人数锐减。1947年全校男女生九个班仅有175人(见当年九区督学的视导报告),班平均不到20人。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1945年8月巫溪县党部执监委员会向省党部转呈全体状告校长张远的检举书中,就可见一斑。现略举事实一、二:
(一)鲸吞公款,剥削学生――贪污学生食米、杂费、吞食职员缺额8席,合计法币4526730元。
(二)败坏校风,贻误青年――所聘教师良莠不齐,有的大肆烟赌,教学极不负责;有的能力低下,教学中错误百出;有的品质恶劣,与女生搞不正当男女关系;有的违法乱纪乱纪,向学生私售考题。
虽有检举到省,但问题迟迟未能解决,同年下期学生曾闹过几次学潮。
民国时期工职人员待遇低,物价飞涨,教职工生活极不安定。1946年4月,巫溪中学教职员为要求增加工资罢课一天,未得到答复。5月,教师又联名提出辞职书。该任县长宋怡云向省政府报告说:“本县山势崎岖,交通不便,师资缺乏,教职员大部聘自外县,远至万渝等地,来去旅费拟应酌情补助,待遇亦应提高,能使安心工作而增教育效率……。边区县份,文化落后,教员待遇若不格外予以补助,不仅优良教师不易遴聘,即滥竽充数者亦不可得,更何言学校之普及,文盲之扫除,宪政基础之奠定,……”呈文言恳切,说出了问题的实质。但当时教师的待遇,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解决。
由于巫溪文化落后,合格小学教师亦难聘得,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巫溪中学曾于1942年附设国民教育师资训练班一个,招收学员37名,1947年附设简易师范班一个,招收学员40人,学制均为一年,班配备教员三名。教员薪金,学员膳食米,副食灯油费均由省府拨给。
民国时期的巫溪中学,体育设施及其简陋,全校活动场地仅有两个篮球场,简易单双杠各一副,可供学生课余活动的篮球仅一个。学生运动水平低,身体素质差,加之营养不良,卫生条件极差,红眼病经常流行,疥疮患者几达100%。
建校之初,地方有识之士、民族资本家佘克明,清末举人凌懋昭等先生给学校捐赠大批图书,其中有现代科技读物、文艺作品、线装古书。另有国民革命军七路总指挥二十一军军长刘湘捐赠的万有文库丛书千册、加上学校陆续购置、毕业班学生给母校图书室的赠送图书,已达数千册。然经1949年初和1949年暑假,国民党军连部曾两次进驻学校,图书仪器遭到严重损失,到解放时学校仅存书574册,物理仪器四件、化学仪器五件(见1950年县文化教科“关于公办中学便秘表”)。
三、新中国时期的巫溪中学
1、前十七年
1949年11月14日巫溪解放,建立民主政权。
1950年4月,学校复课,将原有的男女生九个班,127名学生混合编为六个班,教职员工17人。
校名改为《川东区巫溪中学》,校长由川东行署文教厅批准任命,教职工由县文教科调配。学校根据《共同纲领》的要求,认真执行人民政府的指示,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取缔训育制和童子军团制,废除体罚,取消《公民》课,设《政治常识课》。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在《中学暂行规程》中规定,中学教育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青年一代”,对学生“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根据此教育目的,加强对师生的阶级观点教育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师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阶级斗争的实践。
根据上级关于“学校为工农开门”的指示精神,学校招生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工农子女在学生中的比例逐步扩大。
1952年全校教职工到北培参加“川东区公立中学教职员思想改造学习会”。通过这次思想改造学习会,对教职员摒弃旧的思想、立场、观点,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有极大帮助。
1952年8月,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初53级春季班提前毕业,29名同学被保送读《重庆建筑工程学校》,随后,该校又升格为建筑工程学院。这批同学毕业之后分别被派到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地工作,现均已成为建筑业中的高级技术工程人员或高级管理人才。
1952年,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政区合并为四川省,1953年秋校名改为《巫溪县初级中学校》。
解放以后,由于正规的革命理论教育,以及老同志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优良作风的影响,学校政治空气很浓,师生情绪高,思想活跃,教育质量较高。这一时期,因新的政权刚诞生,各行各业都急需人才,所以毕业生中多数没有升入高一级学校,而被直接分配到各单位工作。这批同学虽然失去了深造机会,但他们却得到了实际工作的锻炼,后来多数成了各项工作中的骨干。
1956年,为了准备建设社会主义,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这个口号对师生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整个学校呈现出一片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景象,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1957年秋,学校参加“整风反右”斗争。由于运动犯有扩大化错误,有的同志被错误地划为“右派分子”,有的同志被定为内部掌握的“中右分子”,从而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这样的结果不只是给这部分同志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家属受到株连,同时也挫伤了其他同志的积极性,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些同志的错误处理才得到纠正。
1958年秋,学校升格为完全中学,开始招收第一届高中班(高61级),校名改为《四川省巫溪中学》。
1958年各行各业大跃进。暑假期间我校教师参加县里组织的“交心运动”。不少同志这次主动“交心”的材料竟成了以后几次运动被整的“根据”。
1959年,反“右倾”运动开始,数名教师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受到重点批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正)。
1960年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师生粮食定量减少,月定量分别为18斤、24斤。蔬菜副食奇缺,生活极度困难,营养跟不上,患肿病者逐步增多。学校响应此上级号召,师生每周课余劳动6――8小时,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生产自救,共渡难关。仅1960年,全校垦“南泥湾田”七处,种南瓜2474窝,大窝红苕1200窝,栽青菜2万株,种黄瓜2000窝,积肥9万多斤,种洋芋20亩,养猪103头,基本上做到每人每天吃上1.5斤蔬菜,一月吃上一次猪肉。
这一时期生活虽困难,劳动任务又重,但师生教与学的干劲还是很大,政治热情很高。
1961年秋,第一届高中毕业班(高61级)39人毕业,9人考上大学。
1962年秋,高62级43人毕业,13人考上大学。
1963年,学校提出“保高三”的口号,狠抓高三,效果显著。高63级37人毕业,16人考上大学,升学率43.24%,名列全地区第二,受到专署文教科表彰。
1964年,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县直属机关进行思想整顿。这次机关整顿中在“左”的路线指导下,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再次受到批判,运动持续半年之久,教师惶惶不安,情绪十分低落。当年招生政策更加突出阶级路线,初中64级成绩名列前茅的几位学生仅因家庭出身不好而未被录取高中。
1964年迁校。
1964年11月,校址由县城南门湾迁至离城五华里的赵家坝,占地约45亩。当时学校仅建有一栋教学大楼(一楼一底共16间,9间作教室,另7间分别作教研室、实验室、图书室和寝室)、四栋宿舍(两栋平房,两栋一楼一底),简易厨房。学习条件、生活条件极差,师生过河进城用木船摆渡,无论吹风下雨或烈日酷暑,每天必须安排一个班学生下河挑水,以供全校师生食用。操坝凸凹不平,乱石多,雨天道路泥泞,滑不留脚。学校组织师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己动手植树、修路、平操场、修围墙,终于将校园改造成一个道路平坦、绿树成荫、空气新鲜、宜于学习的环境。
理化仪器,体育设施逐年增加,图书充实到两万多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十年文化革命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同年五月,县委派工作组进校开展运动,发动教职工“互相揭发”,组织学生批判老师。12月,学生自建“红卫兵组织”,响应中央号召,到全国各地“大串连”。1967年到外地串连的师生陆续回校。运动升级,学校无法复课,师生再次走向社会。政治的诱惑力决不比金钱的诱惑力差,在当时的情况下,谁不想革命?严峻的形势逼着每一个师生表态站队,或是“造反派”,或是“保皇派”,怎能逍遥于“派”外?学生革命组织如雨后春笋,各行其是,无法制约。行政瘫痪,党团组织停止了活动学校无人管理,一片混乱,教室玻璃破坏无遗,桌凳、仪器不翼而飞,两万多册图书被一掳而空。
1968年4月,县武装部批准成立“巫溪县中学革命委员会”。由于各群众组织对革命委员会成员的安排持不同意见,而又未得到妥善解决,终于形成了两种互不相让的两派斗争,当时社会各界“革命组织”在对待“巫中革委会”这个问题上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各支持一派。派性斗争加剧,武斗出现。部分师生离校到奉节、巫山等县避武斗,到此,学校已成为一座空楼。
1968年秋,中央号召各革命组织实行大联合,复课闹革命。毛泽东思想工人宣传队,解放军宣传队相继进驻学校,协助“巫中革命委员会”行使党政财权,外出师生回校复课闹革命,继续批判“牛、鬼、蛇、神”,批判十七年“黑线”。
1966年春,高初中66级、67级、68级学生离校。
1969年秋,招收1971级8个班,学制两年。根据上级指示,教育学大寨,走“五?七”道路,搞开门办学,学校办工厂,办农场,办土记者、文艺、农医、农化、农机、农技、土建等七个专业班。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文化学习实行开卷考试、基层推荐代替升学考试制度。
1972年3月,巫溪中学、上磺中学、塘坊中学、大河中学四校联合,在红池坝办农场,师生分批到红池坝劳动锻炼,劳动时间为三个月。1975年,学习“石板滩经验”,学校征用宝林山(离校五华里)办农场、乐器厂。老师带学生下乡打猪针,修河堤,排演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到工厂、农村访贫问苦,作社会调查。这几年,学生的文化知识荒废了,但社会实践经验增加了。当时中央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毕业后,农村的返乡劳动,城镇的安排下乡落户。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1977年12月恢复大中专升学考试制度。
3、改革开放时期的巫溪中学
1978年秋,高78级(原来的记者、文艺、农机、农技、农医、农化、土建等七个专业班)毕业参加全国大专统一考试,27名同学被高等学校录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逐步清除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在教育战线的影响。肯定解放十七年来教育的成绩,学校又转向正轨,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同年秋,学校被定为全地区十六所重点中学之一,开始面向全县招生。
1981年、1982年这两届高中毕业生高考上线人数少。学校感到压力很大,组织教师认真分析研究了教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狠抓中等生,促上等生,带下等生”的口号。同时,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又提出了“在重视理科的基础上狠抓文科”,充分发挥文科师资强的优势。鼓励师生奋力拼搏,毫不气馁,毕业班工作大有起色。师生的共同努力,迎来了可喜的成绩。1983年高考上线人数超过了前三年的总和,重点班升学率达53%。地区教育局、行署文办发来了贺电。
1984年全校师生信心更足,情绪更高,当年高考情况在1983年的基础上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学校被评为“育人先进集体”,受到县委和政府的表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极重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狠抓质量的同时,加强了德育工作。1981年在学校开展“学雷锋,权新风,创三好”的活动,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的“五讲”活动和提倡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1982年结合学习十二大文件,对学生进行反腐蚀的教育,要求学生做到“十无”,即无抽烟,无猜拳行令、无赌博、无奇装异服、无怪发型、无谈情说爱、无听播黄色歌曲、无听敌台、无封建迷信活动、无传看黄色书刊。
1984年,学校重申三风,校风:遵守纪律,勤奋踏实,团结友爱,艰苦朴素;学风:专心致志,勤学苦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教风:爱生如子,爱校如家,认真教学为人师表。
1985年,学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
1986年,学校加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学校被县委政府评为“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1月16日下午,四川省委副书记聂荣贵在万县地区领导陪同下来校视察工作。12月,男生宿舍(1300m²)建成。学校被地区教委评为“招生先进单位”。
1987年学校加强形势教育、国情教育和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德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7月县委表彰巫中党支部为“先进党支部”。6月,我校男子排球队获万县地区中学生“三好杯”排球冠军,并代表万县地区参加在石柱县举行的川东片区中学生排球赛获第四名。
1988年学校再度获县委、政府“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称号。7月,学校党支部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党支部书记”。12月巫中治保工作获得四川省公安厅表彰。
1989年元月女生宿舍(1171m²)竣工,同年7月实验大楼(1900m²)竣工。学校开始每年在高一新生中开展军训练活动。
1989年校排球队在梁平举行的万县地区中学生“三好杯”排球赛中获第二名。县政府将所获奖金5万元拨巫中重修巫中大校门。10月1日,学校隆重举办五十周年校庆活动校友捐资27000元,设置“校友奖学金”,存本取息,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1990年,学校大力开展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始每年在高一新生中开设“学习方法”系列讲座。10月,学校中学生学生团校(含团前班、团员班及团干队)开办。7月,学校党支部被巫溪县委表彰为“先进党支部”。8月,学校在白洋河河床底部新建饮用水过滤池,解决饮水卫生问题。学校获“万县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1992年,学校广泛开展爱国教育活动,我校在“万县地区大、中学生爱国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7月,校党支部被表彰为县级先进党支部。11月学校为郑月明等27位同学颁发首届校友奖学金。
1993年8月,经县委政府批准,学校实施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全员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全员考核制,职员工人坐班制,教师分年级坐班制,学生分时段封闭管理等一系列改革。在高一开展军事训练,初一开办家长学校,在高中生中开办党章学习班,发展党员。93年高考取得上线44人,被各类大专院校录取170人的好成绩。12月,学校举办首届艺术节,并获九三年中学实践教育先进单位,学校实验工作通过县政府,教育局的验收,授予普实教学合格证。学校获教育局综合考核一类学校一等奖;2号教工宿舍(1740m²四层三单元),92年8月开工,93年7月竣工,教职工第一次住上套房。
1994年3月,万县市教委授予我校“常规管理合格学校”称号,9月学校被万县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学校”称号并授牌,校长代表学校在市委、市府举办的老师节表彰大会上受奖。11月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宣部表彰并荣获“全国读书教育活动团体优胜奖”铜牌。12月学校被评为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和县级“最佳文明单位”。94届初中毕业班荣获教育合格率、巩固率、优生率、直升率综合评估一等奖,并囊括政语数外理化生所有单科直升平均分第一名。学校在教育局年度综合考评中获一等奖。
1995年,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教学工作中,提出向管理要质量向教改要质量狠抓教学“六认真”的常规管理和教研教改活动。高中95级高考上线统招线54名,分别占市教委、县教育局下达计划的157%和120%,录取142名。上线人数提高率名列全市第一,受到万县市教委的表彰巫中被命名为万县市“绿化先进单位”,县级“最佳文明单位”,县教育局中学一类学校年度考核一等奖。
1996年,学校被市级授予“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校团委授予县“红旗团委”。初中部教学大楼(1080m²)12月竣工。学校荣获万县市第三轮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竞赛高中组团体一等奖,教育局年度综合考核一类学校二等奖。
1997年3月22日中科院教育局向巫中捐赠40台联想“1+1”286微机及安装调试费15万元,巴蜀中学与巫中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巴蜀中学向巫中赠送对开机,传真机各一台及修建贮水池款5万元。我校拟定《教职工师德及工作考核奖励方案》,对教师的教学师德、班级工作等综合质量及职员、工人工作质量进行定性和量化的考核,实施奖励,并以此作为年度考核评优、选模、晋级的重要根据,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学校提出改善教职工福利“三步走”方案,并逐年实施。学校档案管理达重庆市一级标准,市档案局授予“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高中97级高考上线107人,位列市属重点中学第四位,录取157人。学校被市委、市府授予“二?五”普法先进单位,学校通过县府验收,被授予“安全文明学校”称号。被县委、县府授予九七年度“最佳文明单位”,校团委获九七年度“红旗团委”,学校获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获教育局九七年度中学一类学校综合评估一等奖。
1998年,学校重申“文明、团结、务实、创新”的校风,“认真、严谨、钻研、进取”的教风,“勤学苦练、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心理素质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98年高考再创辉煌,高考上线123人,录取214人。教师参加市、区、县优质课竞赛,一人获市三等奖,一人获区一等到奖,三人获县一等到奖。5月参加巫溪县职工篮球运动会获亚军,10月巫中职工篮球队夺巫溪县教职工第四届男子篮球赛冠军。学校获教育局中学一类学校综合评估一等奖。
1999年,学校全面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99年2月重庆市市长浦海清率重庆市四大家领导到巫中看望教职工,给巫中教职工拜年。99年高考取得上线197人,录取278人的好成绩。99年9月巫中领导班子换届,制定 《巫溪中学工作纲要》,提出要把巫中办成“管理规范、校风良好、校园美观、办学条件优越、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重点中学”的目标。9月中旬,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打了一场扑灭肠道传染病的扑疫攻坚战。重庆市副市长程贻举到校团部师生及检查扑疫工作。10月,重庆市凤鸣山中学与巫中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凤中捐赠巫中3万元修建篮球场。凤中教师邓红、郑月刚到巫中讲课交流。12月学校新征地10.4亩。学校被县委、县府评为“红旗文明单位”,总支被评为“先进党总支”,团委被评为红旗团委、工会被评为区“模范职工之家”。获教育局99年度中学一类学校综合考核一等奖。
2000年3月巫中建成了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6月建成巫中多媒体教学网络。3月底,巫溪县政府在巫中召开现场办公会,决定改善巫中办学条件,首先建一幢投资120万元的教学楼,原则上同意巫中的办学条件改善的规划。
2001年,学校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提出了跨越式发展三步走的办学思路:第一步是年创建市级重点中学;第二步是力争5年时间创建成市级示范高级中学;第三步是在2010年左右建成渝陕鄂边区“条件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教育明珠。全校师生通过三年的奋力拼搏,2004年12月,创市级重点中学通过专家组验收,2005年四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授牌命名学校为重庆市重点中学。
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奠基,为教师的成长铺路,教学相长,相得益彰。要求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愉快、全面和谐发展。
在强管理、促效益的总体思想下,学校迄今已为全国各类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4000余人,为当地培养各类人才2万余人。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浙大,人民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都有我校输送的优秀人才,校友遍及海内外。2003―2005年,高考取得辉煌的成绩,是三年三大步,年年上台阶。尤其是2005年,在升学比例下降和周边区县升学人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我校的升学人数直线上升。600分以上24人,重点本科上线突破100人大关,达102人(其中理科90人,文科12人),本科以上397人。
近年来,学校以良好的校风和优异的成绩受到上级的大量表彰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获重庆市精神文明单位、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重庆市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重庆市绿化先进单位,重庆市中小学德育示范校、重庆市卫生与健康促进示范学校,重庆市校务公开先进集体,重庆市普教系统退教工作先进集体,县红旗文明单位、安全文明示范校、卫生红旗单位、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四、历史的辉煌,学校的骄傲
六十多年来,巫溪中学历经新旧社会的洗礼,学校规模逐步扩大,教学条件逐渐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七八年成为万县地区的重点中学,2005年成为重庆市重点中学。
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先后给学校拨款和学习自筹资金修建了教学大楼、办公楼、实验大楼、师生食堂、学生公寓、学术报告厅、科技楼、阶梯教室,总建筑面积41700余平方米;多次扩征土地,学校占地面积已达53300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逐步进入现代化,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拥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及远程教育设备设施。教学闭路电视、有线无线广播覆盖全校。全县一流的新教学大楼、教室内的电子监控、男女生公寓、师生食堂、千兆校园网、新建成的重庆市一流的塑胶运动场的使用,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科技大楼、阶梯教室及学校天文台即将投入使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平台。
学校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教职工206人,其中专任教师178人,高级教师40人,中级教师81人,本科学历达100%。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劳动模范1人,重庆市劳模1人,中学特级教师2人,市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青年骨干教师5人,首届巫溪名师3人,县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50人。近几年来,高考、中考取得优异成绩,连年获全县一类学校综合考核一等奖。教师辅导学生获国家级奖励100多人次,县级以上奖励150多人次,教师教科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380多人次,两件自制教具获国家级奖。巫溪中学的校友遍布祖国各地及海外,他们正以高涨的热情,辛勤地劳动,为人类作贡献。
岁月匆匆,巫溪中学已走过了一个人生的花甲。她,曾经有过辉煌,也曾有过创伤,真实的历史录下了辉煌的一章。95年荣获国家级“读书教育”教育团体优胜奖;近些年,先后荣获地区、市“先进学校”、“育人先进集体”、“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模范职工之家”、“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先进党支部”、“红旗文明单位”、“红旗团委”等众多荣誉由县委、县府授予。
“路漫漫其修远兮”,巫溪中学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正以高昂的气势迅速雄起,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为把学校建成条件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巫溪人民引以为荣的重庆市优秀重点中学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font color=#]?&[<font color=#]?&[<font color=#]?&[<font color=#]?&[<font color=#]
?&[<font color=#7]?&[<font color=#0]?&[<font color=#3]?&[<font color=#5]
?&[<font color=#4]?&[<font color=#0]?&[<font color=#9]?&[<font color=#9]?&[<font color=#6]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Copyright & &&巫溪中学&&www.cqwxzx.com&&
Powered by:shijun v 3.6&& 页面执行时间:31.25 毫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