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ppt遥有此寄通甲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200字)
木小木﹌糟涰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译诗:正当柳絮飞杜鹃啼的时节,听得你贬谪到龙标的消息,我将一片愁心请明月捎去,随你直到夜郎以西的边域.鉴赏:李白、王昌龄同为盛唐著名诗人,二人友谊深厚.这首诗是李白听说王昌龄被贬谪为龙标尉后所作,大约作于天宝八年(749).王昌龄的诗歌久负盛名,但仕途却很坎坷,曾"屡见贬斥".天宝七年,又因"不矜细行 ,谤议沸腾",由江宁丞贬为龙标尉.为此,常建在《鄂渚招王昌龄张偾》一诗中曾发出愤怒的指斥 :"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李白当时也以敢于蔑视权贵、放荡不羁的高风亮节为天下称慕.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 ",是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暮春景象 ."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 ,今湖南省黔阳县.五溪指湖南西部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龙标县当时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溪深涧险,"非人迹所履" ,其生活条件艰苦.王昌龄从江宁启程,要沿长江逆水而上,过洞庭,入沅江,然后才能抵达偏远荒凉的龙标.诗中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 .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王昌龄知己甚众!在众多的知己中,李白这种无私的声援、坚定的信赖和诚笃的友谊,不仅给王昌龄以温暖,而且也给了他与邪恶势力斗争的勇气.王昌龄后来在贬所曾写了《送柴侍御》和《龙标野宴》两首诗,都一洗"黯然销魂"的低沉情调,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前一首写道"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后一首写道"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这两首诗中都因有"青山明月"和他相依为伴而情绪昂扬.大概王昌龄也从明月中看到了李白、常建诸诗友遥寄给他的友好声援了吧?!另外,从王昌龄这两首诗中也可以看出,李、王的交情之笃,互相了解之深,志趣爱好之接近,不然,诗中的"明月"怎能起到两相慰勉的神奇作用呢?这首诗歌感情深挚,意境高远,胸襟开阔,给人以奋发昂扬的感觉.古时由于封建阶级思想的影响和毒害,一些文人往往为仕途的坎坷而叹息,更有为"左迁"而"黯然神伤"者.但李白却一反俗念,视仕进为其次,而将"人生贵相知" 、珍视友谊放在首位.表现出飘逸豪放的情怀.全诗的格调、境界也因诗人思想的高逸而变得高远深沉.这首诗历来颇负盛誉.正如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六中所高度评价的"有挥斥八极,凌属九霄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_百度百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作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撰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词语注释
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古地名,在今湖南洪江西。2、左迁: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3、:。4、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5、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6、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浣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7、随风:一作“随君”。8、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及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译文
在树上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武溪,巫溪,酉溪,浣溪,辰溪。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赏析
首句是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时的景象 。“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次句龙标 ,今湖南省黔阳县。五溪指湖南西部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诗中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三、四句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 。
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就会象一样永远长久 。这首诗历来颇负盛誉。正如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六中所高度评价的“有挥斥八极,凌属九霄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企业信用信息您现在的位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五溪】湘黔接壤的辰、酉、巫、武、沅溪  【夜郎】此在沅陵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意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五溪,雄溪、严⒂舷舷⒊较艹疲诮窈鲜∥鞑俊)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里的夜郎,并不是指位于今贵州省桐梓县的古夜郎国,而是指位于今湖南省沅陵县的夜郎县。沅陵正在黔阳的南方而略偏西。有人由于将夜郎的位置弄错了,所以定此诗为李白流夜郎时所作,那是不对的。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她,是多么地多情啊!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关的问答
查看更多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相关知识点
唐诗宋词精选
更多百科内容
下期预告:
相关文章推荐
育儿图片推荐
联系编辑:丁笑联系邮箱:.cn(请将#改成@)联系电话:020-3当前位置: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鉴赏及阅读试题及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鉴赏及阅读试题及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 得知您被贬龙标跋涉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 一同伴随您奔赴迢迢远方。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风格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而且有时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漂泊无定的杨花、啼鸣凄历的子规的描写塑造了悲伤的气势。▲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诗中写“杨花”的作用是什么?答:点名时令;渲染离别的氛围
▲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杨花在旧体诗中象征离散漂泊,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此诗子规一词,作者融情与景,借景抒情,愁一词表达了作者真切的关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句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上一篇::
相关的阅读答案
最热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最新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当前位置:
>>>文学常识填空。(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是___________..
文学常识填空。(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齐名,世称“李杜”。(2)《江南春》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与______________合称“小李杜”。(3)《望岳》作者是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____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______________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______________,诗人被尊称为____________。(4)《观沧海》作者是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杰出的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家、统帅。建安文学主要代表作家是“三曹”,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1)唐 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杜甫(2)唐 杜牧 字牧之 李商隐(3)杜甫 子美 现实主义 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 “诗史” “诗圣”(4)曹操 孟德 东汉末年 政治 文学 军事 曹操 曹丕 曹植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文学常识填空。(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是___________..”主要考查你对&&文史常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易误解的文史常识:(1)“先母”“先父”已作古 “生母”一词意思就是“生身母亲”,与自己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生母”一词通常是在有相对词出现的场合下对举使用,很少单独出现。同“生母”相对的词有“嫡母”、“庶母”“继母”、“养母”、“过继母亲”等。过去,男子可以有妻有妾,正妻所生的子女称自己父亲的妾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男子已有子女而后续娶,原有的子女称父亲续娶的妻子为“继母”或“后母”。当然,这些都是书面语言,至于口头的称呼,往往会因地域、方言、习惯及其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含义则不会有太大出入。 而“先母”则与之有所区别。“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即“我的已经逝世的母亲”,因此,“先母”必须是第一人称用语。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使用这个词语。不论出于多么敬重的心情,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都是不能使用“先母”这个称呼的。“先父”的使用与此相同。对此不可不慎。 (2)“家父”“令尊”是两人说起敬称,有句话需要记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说到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时,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谦虚。而说到别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很明显,“家父”、“家母”与“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家父”仅作子女对别人谦称自己父亲之用,别人万万用不得。“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义,是称对方亲人时的敬词,万万不可用在自己身上。敬词与谦词互相对应(如“令尊”与“家父”)却不可互相替代,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时时记在在心上。 (3)“美轮美奂”房屋好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其用法。常见于报刊之中的成语“美轮美奂”,就经常被用错或写错。“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日: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例如:“学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卖国贼,生活奢侈,就放了一把火,想把这个美奂美轮的汉奸住宅付之一炬。”可是,就是这么明确的写法和用法,很多人却写错、用错。先从写法上说,这个词其正确的写法是“美轮美奂”,有时也写作“美奂美轮”。因为并列结构型词语的词序,前后调换并不影响整体语义。另外,当“轮奂”连用,也可写作“轮焕”;焕,则有“焕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晓》诗有云:“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写成了“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等,这些都是错的。其次,从用法上来讲,“美轮美奂”是一种美,然而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严格的规范。它专指建筑物之众多、高大、华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这样写道:“导游带着大家游览了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千手观音》舞蹈美轮美奂,感动了全国观众。”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描写女性貌美时,也敢用“美轮美奂”来形容。造成这些错误用法的原因在于,把一个只能用于建筑的特定成语,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了。虽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变化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为很多人用错,就可以宽容地认为其词形词义可以改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因为时代发展,就借助让词语“发挥更大作用”的名义乱用。(4)“莘莘学子”多少人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其次是“莘莘学子”一词的使用错误问题。有很多词语,人们大体上经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常常用错。“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日:莘莘征夫,每怀靡及。”《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标题一样,下面的例句也是因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错,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共同为祖国祈祷;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祖国的建设者;莘莘学子们站在主席台下,聆听校长的讲话。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这类词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点拨:文史常识的掌握没有捷径,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辨别和识记才能准确、灵活运用,主要的考查题型也比较灵活。其中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连线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和判断题、改错题都有涉及。中国古代主要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发现相似题
与“文学常识填空。(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是_____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42014865517257510856811278719564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