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结出血有浓血能打丹参注射液吗

您的位置: &
美沙拉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与凝血指标的影响
优质期刊推荐丹参注射液 -
&丹参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药物组成:性状:注射液。为棕色至棕红色的澄明液体。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意外、慢性肾功能不全、流行性出血热、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证。 规格:丹参注射液:每ml相当生药1~1.5g。 是否医保用药: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非处方贮藏:密封,遮光。 生产企业:北京第四制药厂 农安县制药厂 上海第九制药厂 制药厂 江苏省国营石山头制药厂 台州南峰药业有限公司 马鞍山生物化学制药厂 嘉华中药有限公司 江西余江制药厂责任有限公司 南丰县桔城制药厂 省信阳大别山制药厂 长沙市第二制药厂 广东永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蓝田制药厂
丹参注射液 -
心绞痛,冠心病,内科
丹参注射液 -
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静脉注射,一次4ml(用50%注射液2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10~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次。或遵医嘱。
丹参注射液 -
偶见有皮疹,&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出现药物热、过敏性偶见。
丹参注射液 -
尚不明确。
丹参注射液 -
1、患者慎用。&
2、一般不宜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3、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丹参注射液 -
取1500g,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750ml。加乙醇沉淀二次,第一次使含醇量为75%,第二次使含量为85%,每次均冷藏放置后滤过,滤液回收,并浓缩至约250ml,加注射用水至400ml,混匀,冷藏放置,滤过,用10%溶液调节pH值至6.8,煮沸半小时,滤过,加注射用水至1000ml,灌封,灭菌,即得。&
丹参注射液 -
康恩贝丹参注射液(l)取本品0.5ml,加水至500ml,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测定,在281±3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取本品2滴,加水2滴,摇匀,加试液1滴,显污绿色。 (3)取本品4ml,置蒸发皿中,蒸干,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原儿茶醛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酸(8:5:0.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1%氰化钾溶液(1:1)。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丹参注射液 -
正大青春宝药有限公司---丹参注射液 应为5.0~7.0(附录Ⅶ G)。 热原 按热原检查法(附录ⅩⅢ A)检查,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注射1.5ml,应符合规定。 溶血与凝聚试验 2%红细胞混悬液的配制 取家兔心脏血,置有玻璃珠的容器内,振摇数分钟,除去纤维蛋白元,使成脱纤血,加,摇匀,离心,倾去上清液,沉淀的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4次,至离心后上清液不显红色为止。然后,按所得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混悬液(当天使用,用时摇匀)。 试验方法 取试管5支,1~3号管中各加本品0.3ml、生理盐水2.2ml,4号管加生理盐水2.5ml (作对照),5号管加蒸馏水2.5ml(作阳性对照),然后分别加2%混悬液2.5ml,摇匀,迅速置恒温箱内,保持36.5±0.5℃的温度,在3小时内不得有溶血现象和凝血现象。若有凝聚,可取其中加有供试品的一支试管振摇,凝聚物应能均匀分散。 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U)。
丹参注射液 -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0.2mol/L醋酸铵(用调节至2.2)(12:8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原儿茶醛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原儿茶醛对照品适量,置量瓶中,加5%甲醇制成每1ml含0.02mg 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精密量取2ml,置25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每1ml含原儿茶醛(C7H6O3)不得少于0.2mg。
丹参注射液 -
江西桔都药业有限公司--丹参注射液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等疾病,并取得较好的疗效。该药适用于胸痹血瘀症候,如胸闷、心悸、心绞痛,急慢性心肌梗塞,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或中风后遗症。 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粘度,加速红细胞流速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微循环和预防血栓的形成。 简化操作,使用方便 丹参大输液制剂,每瓶250ml装,分为含丹参12g和16g二种规格。并加入5%葡萄糖作为等渗剂。满足了临床实际用量12-24g丹参的剂量范围,比小规格针剂(2 ml X 5-8支加至100 ml`50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然后静脉滴注)使用更加方便,操作时间每例平均可节省3-5分钟,从而深受医护人员欢迎。 避免用药过程中的污染 由于丹参大输液制剂避免了由小针剂丹参经抽取再注入5%葡萄糖大输液的中间环节,从而彻底杜绝了这一用药过程中的交叉污染,使污染机率几乎下降到零。
丹参注射液 -
功能与主治
天真-丹参注射液丹参适用于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用于脑血栓形成的亦有效。此外还可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性、白噻氏综合征及结节性红斑等。丹参注射液用于治疗白噻综合征和结节性红斑,亦可用于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用法及用量:药品为注射剂,每支2毫升,每1毫升相当丹参1.5克。或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一日1~2次;静脉注射每次4毫升,一日1~2次,用50%注射液20毫升稀释后应用;滴注每次10毫升,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毫升稀释后应用,一日1次。
丹参注射液 -
临床运用新发现
丹参注射液能降低、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缩短实验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具有抑制聚集及抗凝作用,可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所引起的病变,防治过敏性紫癜,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丹参注射液还有下列临床用途: 治疗脑血管意外 丹参注射液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故对脑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于中医“”范畴的疾病有治疗作用。还可防治脑组织因缺血所出现的缺氧性脑损害和脑水肿。一般于发病7天内使用丹参注射液。 治病毒性心肌炎 与能量合剂、合用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治、 应用大剂量丹参注射液不仅可改善的症状、体征,还可使S-T段、T波明显恢复,无过敏及不良反应。用丹参注射液后血流速度明显增加,从而改善心肌组织供血、供氧、缓解心绞痛症状,症状改善率为81.8%。 治慢性肺原性 在西医常规治疗下另以丹参注射液点滴,在控制病情、提高血氧分压、降低血粘度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能增加右心每搏输出量,增强右室心肌收缩力,降低右心负荷,且血液流变学均有改善。 治疗在制定中药处方基础上加丹参30~60克,疗效大大高于对照组,且疗效随疗程延长而提高。用丹参注射液静滴具有良好的降低转氨酶、胆红素及迅速促进肝细胞再生、炎症消退、坏死组织吸收等作用。 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有人用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21例慢性功能衰竭,95%以上的患者出现症状改善、食欲和体力增加,恶心呕吐消失,尿量增多,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均改善。 用于治疗 丹参注射液能调节免疫,预防和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因而能辅助治疗、伤寒等传染病。临床实践表明,静滴应用丹参注射液可使大多数患者顺利度过休克期和少尿期。极少并发症,病死率大大降低。 辅治恶性 国外学者采用丹参—Cop方案治疗恶性。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揭示丹参的促纤溶作用是其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并用,有改善肿瘤术后微循环和阻止术后血粘度上升的作用。 此外,对神经病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硬皮病、、慢性附件炎、、子宫内膜异位等,丹参注射液也有着广泛的治疗用途。
显示方式: |
中药分类树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中医治疗原则使用的货真质优的药材。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中药在清朝以前称为本草、生药等。现代所称的生药与中药所指的范围虽有部分重叠但并不相同,不可混淆。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中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共有494个词条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9次
参与编辑人数:1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13:43
贡献光荣榜丹参注射液对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活化(瘀血)状态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丹参注射液对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活化(瘀血)状态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主要侵犯远端结肠及直肠粘膜与粘膜下层,可累及整个结肠甚至末端回肠。该病以血性粘液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病情轻重悬殊,有反复发作的趋势;UC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现代医学认为主要与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炎症、饮食失调、情志刺激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在治疗上,多应用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个体疗效差异性较大。近年来,随着中药剂型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具有针对性强、治疗方法多样、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等优势。
本论文的文献综述对近年来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活化(瘀血)状态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了总结,主要介绍了西医与中医对本病血小板活化(瘀血)状态的认识、临床(辨证)分型、内服及外用药物和针灸等治疗手段方面的进展,并对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本病的研究前景。
方法:实验研究:将60名UC患者(全部患者均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0名、治疗组30名),对照组30名患者单纯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5-氨基水杨酸)”0.5g日三次;治疗组30名患者除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5-氨基水杨酸)”0.5g日三次外还静点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液100ml)日1次(上述各组均以20天为1疗程,共二个疗程)。在治疗前和用药疗程后,分别对这60名UC患者采5ml血样,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小板а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素B2(TXB2);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PLT)计数,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和临床分析。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方面,西医诊断标准采用2001年成都会议UC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在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的有关部分进行辨证分型。将60名UC患者(全部患者均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0名、治疗组30名),对照组30名患者单纯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5-氨基水杨酸)”0.5g日三次;治疗组30名患者除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5-氨基水杨酸)”0.5g日三次外还静点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液100ml)日1次(上述各组均以20天为1疗程,共二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各项临床见证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随访追踪6个月评定疗效。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完全缓解率46.67%,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完全缓解率16.67%,总有效率53.30%。
在讨论部分,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分型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就其丹参注射液对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活化(瘀血)状态的干预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R259【目录】:
中文摘要6-8
英文摘要8-10
英文缩略语10-11
文献综述12-21
活血化瘀法治疗UC 的研究进展12-21
1 血小板活化与UC 的关系12-14
2 活血化瘀法在UC 中的应用14-15
3 活血化瘀药对UC 血小板活化(瘀血)状态的干预效果15-17
4 运用中医辨证的活血化瘀法治疗UC 瘀血阻滞证17-21
实验研究21-26
1 实验材料21
1.1 观察对象21
1.2 药物与试剂21
1.3 器材与仪器21
2 实验方法21-23
2.1 标本采集与制作21
2.2 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的读取21-22
2.3 a 颗粒膜蛋白浓度值的测定方法22
2.4 血栓素82 浓度值的测定方法22-23
3 观察指标23-24
4 统计方法24
5 实验结果24-25
6 实验结论25-26
临床研究26-36
一、临床资料26
1 病例来源26
2 一般资料26
二、诊疗标准26-29
1 诊断标准26-28
2 排除标准28
3 纳入病例标准28
4 剔除病例标准28-29
5 疗效判定29
三、研究方法29-30
1 治疗分组29-30
2 服药方法及疗程30
3 观察项目30
4 统计方法30
四、临床结果30-36
1 一般资料分析30-31
2 临床观察结果分析31-36
1 对UC 血小板活化(瘀血)状态的认识36-37
2 研究目的37-38
3 实验结果38
4 疗效评价38
5 结论与展望38-40
参考文献41-4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胜国;[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4期
倪劲松;[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竹青,曹阳,王明如;[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翟兴红;[J];中国医药学报;2000年04期
韩伟;刘宇琼;孙雷;;[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罗小玲;[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3年04期
吴宗徽;冉秦鸿;朱长康;;[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王凤琴;陆岳林;厉发建;李琪;韩炜;;[J];工企医刊;2006年01期
陈红;[J];甘肃中医;2005年03期
贺国斌,欧阳钦;[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东,韩晓英,冯宁,张天亮,李慧;[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1期
高慰;[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5期
傅南琳,刘尚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宋玉柱;[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2期
姚岭;;[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2期
朱正君;张玉娥;文洁珍;汤启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6期
李明;王建民;石健;;[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7期
陈蕾;李晓蕙;李晓莉;王旭阳;;[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冀玉良;[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何玲玲;王新;石中亮;孙伶;张英;;[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宁;王开金;;[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陈建国;刘志强;来伟旗;梅松;付颖;;[A];食物功效成分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九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陈明霞;张晓丽;龚玉佳;刘文英;赵喜亭;李明军;;[A];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三十周年庆典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张继东;胡连海;甘立军;;[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确生;才让卓玛;;[A];第五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杜娟;;[A];山东省药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王风红;欧东仁;翟云玲;;[A];淄博市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集[C];2008年
李明;孟俊;孙永超;李逢菊;;[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卫;邵鹏;赵东保;李明静;刘绣华;;[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杨武亮;陈海芳;杨世林;余宝金;王少军;介磊;徐欢;陈凯云;;[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玉泓;[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黄吉峰;[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彭绍忠;[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谭圣琰;[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英剑;[D];郑州大学;2010年
林静;[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余正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王佳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赵同峰;[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沈承玲;[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继勇;[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昌飞;[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丽燕;[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苏淑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孙阳;[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文英;[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魏洁麟;[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孙大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晓丽;[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邸杰;[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广喜,刘银波;[J];按摩与导引;2003年02期
李乾构;[J];北京中医;2004年03期
隋立荣,侯芳玉,苗春生,刘景英,李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喻陆,何作云;[J];重庆医学;1998年04期
贺德,曹绣虎;[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徐萍;[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6年01期
黄杰安,丁虹,张燕华;[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年云娜;[J];广西中医药;2004年04期
李友清,张坚松,谭秀娟,徐启明,郭曲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傅春景,张建芳,黄幼田,吕杰胜,杨红艳,马秀云;[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柳向;[J];中医药学刊;2005年10期
张金卓;张彦;郝英霞;齐红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32期
陈永斌;阮玉山;黄李平;陈业强;李山;谭源福;;[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09期
张道权;吴正祥;吴强;杨枫;吴正升;;[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周秀丽;张东琰;薛辉;;[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06期
高沿航;高普均;王春光;李艳茹;王丹;李玉琴;朴云峰;;[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06期
韩伟;刘宇琼;孙雷;;[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姚岭;;[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2期
孙建顺;樊慧丽;张长庚;;[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年02期
施嫣红;黄培新;郭传勇;;[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解祥军;李延青;战淑慧;王青;姜相君;张爱军;;[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李忠海;叶祚栋;何永恒;;[A];大肠肛门病论文汇编[C];2001年
苏春芝;;[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王新月;张雯;孙慧怡;吴健;王建云;刘大铭;;[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李佃贵;张素钊;朱峰;刘建平;张金丽;张彬彬;焦建玮;;[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陈建权;刘建平;郎晓猛;荣英蕊;;[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陈忠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哈小琴;刘登瑞;吕同德;唐瑜;昌业伟;;[A];2008心血管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赵凤达;;[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次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活血化瘀临床应用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张小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水根;[N];健康报;2001年
本报记者 赵晴晴  ;[N];健康时报;2003年
同济医院 姜元喜 许树长 副主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段涵敏 通讯员
陶艳;[N];湖南日报;2009年
长春鹏程胃肠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徐子鹏;[N];健康报;2009年
刘元庆 长春玛莉娅女子医院副主任医师 贾占波 山东东营胜利石油管理局肛肠病防治院
苏海燕 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何楠;[N];家庭医生报;2009年
袁虎;[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王建影 通讯员
黄文秋;[N];健康报;2010年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医院南湖分院
陈继英;[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英剑;[D];郑州大学;2010年
李海凤;[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韩昌圣;[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胡连海;[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吴玉泓;[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李进;[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林静;[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安贺军;[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申月明;[D];中南大学;2012年
王佳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屹;[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
闫成秋;[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
雒福东;[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俊;[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晓锋;[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武良琴;[D];浙江大学;2010年
叶金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姜爱雯;[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徐帆;[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余志威;[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的治疗_科普知识_中国百科网
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的治疗
    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治疗 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治疗原则是解除血管痉挛,改进肢体血供,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减轻或解除疼痛,防止感染促使溃疡愈合,尽可能保存组织完整以减少病残程度。 1.药物治疗 (1)血管扩张剂:①盐酸妥拉唑林25mg口服,4~6次/d;②盐酸罂粟碱0.03mg,口服,3次/d;③百分苄明(苯苄胺)10mg,口服3次/d;④环扁桃酯(抗栓丸)100~200mg,口服3次/d (2)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1次/d (3)止痛药物:普鲁卡因穴位封闭、静脉封闭及交感神经节阻滞等。 (4)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一般不用,但在病情急性发展时可短期使用。 (5)高压氧治疗:主要作用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弥散、提高组织氧储备,从而改善组织缺氧 2.手术治疗 对以上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再根据不同病情选用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动脉血栓内剥脱术以及病变血管切除后血管移植等还可行坏死组织切除或截肢术。 3.基因治疗 有学者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子搭桥术”基因治疗实验性闭塞性脉管炎,结果转基因7天后,肌肉组织内VEGF mRNA及其表达产物明显增高。血管造影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和侧支循环的形成,表明VEGF转基因治疗可以明显促进闭塞性下肢血流的恢复和改善组织坏死的程度,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4.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①寒湿: 主症:患肢喜暖怕冷触之冰凉皮色苍白,感觉麻木、酸胀,间歇性跛行,疼痛遇冷加重,无溃疡或坏疽,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迟。相当于局部缺血期 治法:温阳通脉,祛寒化湿。 方药:阳和汤加减。 熟地30g,肉桂3g,麻黄2g鹿角胶9g,黄芪30g姜炭2g红花6g,白芥子6g,鸡血藤30g,地龙15g,木瓜18g甘草3g 加减:若局部寒甚者,加附子回阳散寒;病在上肢加桂枝温经和营,引药上行;病在下肢加牛膝,下行活血;血虚者加当归补血 临床体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部缺血期以局部发凉怕冷、皮色苍白、疼痛遇冷加重、脉沉迟为主症,因此应重用温阳通脉治疗 ②血瘀: 主症:患肢畏寒,触之发凉,感觉麻木;局部皮肤呈红色、暗红色或青紫色伴有瘀斑,下垂时更甚抬高则见苍白或苍黄;患肢持续性静息痛,尤以夜间为甚;患肢肌肉萎缩,趾甲变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涩,趺阳脉、太溪脉消失。相当于营养障碍期。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12g,红花6g,当归9g,生地黄15g,川芎9g,赤芍15g,牛膝15g,柴胡6g,枳壳6g,延胡索12g,五灵脂15g,鸡血藤30g 加减:痛甚加乳香、没药、穿山甲破瘀止痛;兼湿邪者加薏苡仁、赤小豆利湿解毒;局部红肿明显者,加蒲公英地丁等清热解毒。 临床体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以血瘀证多见,且贯穿于疾病的各症候中,故此,活血化瘀是治疗的核心。 ③湿热: 主症:患者喜冷怕热,肢体酸胀、肿痛,沉重乏力;常伴有游走性静脉炎。面色灰滞或萎黄,胸闷,纳呆,口渴而不欲饮小便短赤;脉象滑数,舌苔白腻或黄腻。若有溃疡易糜烂渗液呈湿性坏疽。相当于坏疽期。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方药:四妙丸加减。 苍术12g,黄柏10g,薏苡仁30g川牛膝30g,茵陈15g赤小豆12g,赤芍15g,桃仁12g木瓜9g,丹皮12g蒲公英15g,砂仁6g。 加减:患肢热盛者加栀子黄芩、金银花清热燥湿解毒;瘀滞兼证明显者,加当归、泽兰、地龙活血通脉;湿热难除者加车前子、滑石茯苓等利湿清热 ④热毒: 主症:患肢疼痛剧烈,昼轻夜重喜凉怕热;局部出现坏疽,红、肿、热、痛,脓液恶臭;高热或低热,口渴引饮,烦躁便秘溲黄;舌质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洪数或弦数。见于坏疽期继发感染。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减。 金银花30g,玄参30g,当归15g,赤芍15g,丹皮12g,地丁15g,蒲公英15g黄连6g,石斛12g,生地15g生甘草10g。 加减:壮热口渴者,加石膏知母、栀子清热生津;局部红、肿、热、痛,或脓液稠厚较多者,加板蓝根、菊花等清热解毒;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止痛;热毒内陷营血,神志恍惚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开窍。 ⑤气血两虚: 主症:患肢疼痛较轻,皮肤干燥,肌肉消瘦;溃后疮口久不愈合,肉芽灰暗,脓液稀薄;伴肢体乏力精神疲惫,面容憔悴,心悸,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调和营卫。 方药:人参养荣汤。 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2g,熟地黄30g,当归12g,白芍15g,陈皮9g茯苓15g肉桂6g远志9g大枣6枚生姜5片,炙甘草10 g。 加减:心悸、失眠者,加夜交藤酸枣仁养血安神;纳呆腹胀者,加木香,砂仁理气健脾;若兼肾阴虚,头晕腰酸者,加山萸肉、菟丝子等滋阴益肾。 (2)综合治疗: ①中成药:通塞脉片、六味地黄丸、四季青片、大黄廑虫丸、血府逐瘀丸、脉络宁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毛冬青注射液、白花丹参注射液。 ②单验方: A.毛披树根(又名毛冬青)120~180g,加猪蹄1只,水煮3~4h,1天分3次服完,连服1~3个月。有活血解毒作用。 B.白花丹参根,晒干,粉碎,用55度白酒浸泡15天,配成浓度为5%~10%的白花丹参药酒。每次温服20~50ml,3次/d,2~3个月为1个疗程本方有活血通络止痛作用。 C.止痛药酒:罂粟壳60g,川乌9g,水蛭(焙黄)9g,炒地龙9g,红花15g,黄酒1250g,将诸药放入酒中,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取浸出液,痛时服用,每次5~10ml。本方有止痛、活血、祛瘀作用。 D.活血止痛散:透骨草30g,川楝子当归尾、姜黄、海桐皮、威灵仙、川牛膝、羌活、白芷、苏木、五加皮、红花、土茯苓各15g,川椒乳香各6g,煎汤熏洗患肢,每次30~60min,1~2次/d每剂可用2天适用于脱疽未溃破,或恢复期的病人患肢遗留肿胀及关节功能障碍者。 E.温经通络散:黑附子、干姜吴茱萸各10g,川乌、草乌、细辛各6g,共研细末,取少许加白酒、陈醋适量,调和成糊剂,敷贴患肢足心本方有温经散寒、解除肢体麻木胀痛的作用。 F.白花丹参30~60g,水煎服每天1剂。 ③针灸疗法: A.毫针: a.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穴选用阳陵泉、阴陵泉、悬钟、三阴交、解溪、曲池、外关。配穴选用足三里太冲、行间公孙、委中、承山、八风少海、合谷、八邪、夹脊。针刺用捻转法先泻后补,中等刺激手法为主,留针30min。疼痛剧烈者,可用重刺激1次/d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天。 b.取患肢有关经脉敏感反应的腧穴为主穴,结合发病部位及症状循经辨证取穴。下肢主穴取脉根、血海、阴包,病在足母趾配阴陵泉、地机,在二三趾配足三里、丰隆,四趾及小腿外侧配阳陵泉悬钟,五趾及小腿后侧配承山、昆仑,足跟部配太溪上肢主穴取曲池、郄门、青灵病在拇食指配手三里,中指配内关,无名指配外关,小指配通里,前臂及手掌配大陵针刺得气后,实热证用向外方弧度刮针法刮针柄1~5次,每天或隔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 c.辨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寒湿证:取双侧经渠血海、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温针行捻转补法,每次40分钟;灸太渊。血瘀证:取双侧经渠列缺、尺泽、血海、足三里、膈俞、上巨虚、下巨虚,行平补平泻法,每次15min。上均每天2次。热毒证:取双侧太溪、复溜、列缺、尺泽、鱼际、经渠、血海阴陵泉,用提插泻法,每次20分钟,3次/d。气血两虚证:取经渠、列缺鱼际、尺泽、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洫海。肾虚证:取尺泽、经渠、膻中、膈俞、阴谷太溪、三阴交血海。1次/d,每次60min行捻转补法。局部疮面有脓液者用庆大霉素依沙吖啶(雷夫奴尔)等抗菌纱布;无脓者用生肌膏(乳香、没药炉甘石、蜂蜜调制)贴敷。 B.耳针:取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趾跟穴,用强刺激,每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C.蟒针: 取穴:大椎透身柱,命门透阳关、足三里、阳陵泉。 针法:大椎透身柱命门透阳关用1.0mm直径粗针留针5h。足三里阳陵泉强刺激不留针。 D.三棱针: 方一取穴:足背三处与小腿前缘一处(相当于冲阳、太冲、足三里)。 方法:用点刺放血法。用三棱针在所选部位点刺,使之流出紫黑色血液。每7天1次,以愈为度 方二取穴:分2组一为冲阳跗阳、委中、肾俞;二为太冲、解溪足三里、命门。均取患侧穴位。 方法:用点刺放血法。每次取1组,交替使用用三棱针在所选穴位或穴位附近血络点刺放血,以流出黑色瘀血为度(恶血流尽佳)。委中穴用缓刺法以免出血过多。针后,并在肾俞或命门穴拔罐10分钟,拔罐后加温和灸5~10min。3~5天1次,中病即止 E.头针:取额顶带后1/3、顶颞前斜带或顶颞后斜带(病灶对侧相应部位)用小幅度提插补法。临床一般额顶带后1/3(居中)宜由前向后刺,顶颞前斜带与顶颞后斜带交替选用。在行针时嘱病人吸气、憋气,意想气至患肢,然后行腹式深呼吸;再配合活动患肢,如跺脚、搓手、按摩患肢。每次行针5min,间隔15min再行针1次,留针24h1次/d,10次为1个疗程。 ④拔罐 取穴:①承山、三阴交、绝骨、足背部;②殷门、委中、承山;③阴廉伏兔;④尺泽内关、外关、劳宫、后背部根据患病部位的不同,而取相应穴位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无搏动者,取①组穴;N动脉无搏动者,取②组穴;股动脉无搏动者,取③组穴;尺、桡动脉无搏动者取④组穴。把需治疗的穴位常规消毒后,在比火罐口径略大的面积内(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用消过毒的粗短毫针、三棱针或小斜口刀进行散刺,或以皮肤针作较重叩刺根据患者体质强弱或病情,适当掌握刺激的轻重轻刺法以皮肤红晕为度;中刺法以皮肤表面尘粒样出血为度;重刺法以皮肤表面芝麻样点状出血为度。然后在叩刺部位进行拔罐,留罐5~10min。每周治疗2~3次(每次治疗出血总量以不超过10ml为宜) ⑤埋线疗法: 取穴:血海足三里、四强、承山、丰隆。 操作:用穿线法。局部常规消毒麻醉,用大角缝皮针带2~3号羊肠线于穴位一侧进针,深达肌层,从另一侧穿出剪去两端线头,其进出针针眼相距约3cm,根据穴位情况作横行或纵行埋线。每次选穴2~3个,每10~15天1次4~5次为1个疗程。休息2~3个月后,根据病情进行第2疗程。 ⑥推拿疗法:治法以调和营卫、解毒祛湿活血散瘀为主。 A.阳虚寒凝:推背捏拿法,压脊揉运法,挠背督脉太阳经,肘运背部,捏脊法,撩背部,肘运肾俞、志室,拿昆仑。揉阴廉、伏兔犊鼻、足三里、蠡沟、上廉、下廉绝骨风府大椎、承扶、殷门、委中、合阳、承山、附阳、申脉。 B.湿热蕴结:肘运环跳,捏拿腿六经揉腿搓摩法,腿运捏法掐拿昆仑太溪,掐揉足三里,肘运N窝,推涌泉揉阳陵泉绝骨三阴交。 C.热毒蕴结:压脊揉运法推背捏拿法,拨络叩挠背法,掐拿委中,肘运环跳,掐拿腿六经拿承山,撩下肢,推涌泉(均泻),掐足三里、昆仑、太溪。 D.气血两虚:摩挲益脑法,拨振叩颈法推腹摩运法,撩腹叩振法,擦臂推拿法,推背捏拿法,压脊运揉法壮腰撩擦法,拨络叩挠背法以上手法宜轻不宜重。掐足三里、跗阳、绝骨昆仑、太溪、涌泉(均补)。 ⑦外治法: A.未溃期:可选用冲和膏、红灵丹油膏外敷;或用毛披树根100g,水煎待温后,浸泡患肢,1~2次/d;或当归15g,桑枝30g,威灵仙15g,水煎熏洗,1次/d。亦可用红灵酒少许揉擦患肢足背、小腿,每次20min2次/d。 B.已溃期:溃疡面积小者可用毛披树根煎水浸泡后,外敷生肌玉红膏保护伤口;溃疡面积较大,坏死组织难以脱落者可用“蚕食”方法清除坏死组织。 5.护理 (1)护理问题: ①患肢疼痛、麻木、活动不利。 ②局部出现坏疽和溃疡。 ③潜在感染。 ④心情忧郁、失望、烦躁不安 (2)护理目标: ①恢复自主活动。 ②预防或控制感染。 ③预防并发症。 ④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3)护理措施: ①环境护理:保持病室环境清洁阳光充足,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必要时可每日进行空气消毒1次。 ②生活护理: A.加强生活护理尤其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或足趾溃烂行动不便者送饭送水、送药等到床边使病人安心治疗。 B.长期卧床病人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 ③饮食护理:饮食宜高蛋白易消化之品,如瘦肉蛋类、面类等,忌烟酒。 ④局部患肢的护理: A.注意保暖:病人的鞋、袜要宽大暖和,冬季穿毛线袜或棉袜套予以御寒,切忌穿紧、硬的鞋,影响血液循环。棉被不宜过重,要柔软,如鸭绒被、腈纶被,并在棉被内放置护架避免患肢受压,影响血液运行而加重缺血、疼痛。 B.保持足趾的干燥:病人宜穿全棉纱袜及透气性较好的鞋子,忌穿胶鞋、塑料鞋等以防足潮湿而产生脚癣感染,诱发坏疽发生 C.有足癣者应及时治疗,以免溃破加重病情。 ⑤换药护理: A.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的规程。 B.换药时动作要轻,以减少创面刺激及减轻其伤口疼痛。 C.换药时要仔细观察患趾坏死、溃疡及创面大小、肉芽生长情况;周围皮肤色泽及肿胀的情况;脓液的色、质、量的变化,必要时作脓液的培养并给予详细的记录。 D.干性坏疽不宜用软膏外敷,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消毒后,再用干纱布敷料包扎以保持创面干燥。湿性坏疽先用虎杖药液棉球清洁创面,浅层糜烂溃疡可用0.5%甲硝唑纱布外敷,或用灭湿灵、扫毒散粉剂干扑,以促进其干燥。 E.敷药厚薄需根据脓液多少而定,脓液分泌多时,药膏要厚,如创面清洁,有上皮生长,药膏要薄而均匀,并且要能见到纱布条纹为度。 F.污染敷料一律焚烧所用的器械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原则处理 ⑥功能锻炼:病情稳定后可指导病人做足部运动的锻炼促进气血流畅。其方法是病人平卧,抬高患肢45°,维持2min→足下垂2min→平放2~5min重复5~10次,同时两足及足趾向上、下、内外运动10~20次,2~3次/d,以不疲劳为度。 ⑦心理护理:病人由于病程长,疼痛难忍,悲观失望或烦躁易怒,所以应多加安慰和鼓励病人,减轻其忧郁心情。耐心对病人解释本病的病因、治疗及情志对本病的关系,使其放下思想包袱,积极配合治疗。 6.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坚持服药。指导患者按病期服中药及血管扩张剂 (2)步行速度宜慢,时间不宜长勿疲劳。 (3)戒烟。 (4)定期随访。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浓茶治疗口腔溃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