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改散剂换算改成膏方剂量

膏方的配伍剂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膏方的配伍剂量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膏方】_养生视频_大众养生网
哪些人不宜吃膏方
窦丹波指出,是否需要服用膏方需要先确定如下问题:自身是否患有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是处于发作期还是缓解期?身体是否处于“虚”的状态,而“虚”又分为阴虚、阳虚、气虚等。想要有针对性地进补,需要经过医生的综合辨证论治,仅凭个人的主观感受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补,并不科学。一般情况下,不适宜进补的对象有:体质健壮的青少年、急性疾病和有感染者、慢性疾病发作期和活动期患者。
没病也能吃膏方吗
其实,膏方不仅适用于慢性病的治疗,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来说,膏方对于有偏颇体质的人具有很好的调理和预防保健作用。眼下,有便秘、失眠、口臭同时兼有疲劳、精力不足的白领人士比较多见,大多属于阴虚兼气虚体质,这类体质的人可以服用由滋阴清热、益气补脾的药物组成的膏方。年轻女性中的“怕冷女”也不少,有这类困扰的女性以阳虚质居多,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冷、面色萎黄等的人很适合在冬季服用益气温阳类的膏方来调整身体机能,提高抵抗力。因此,膏方在调理亚健康和疾病的预防保健方面同样具有很好的作用。
“开路方”是必须的吗
窦丹波指出,是否需要吃“开路方”,关键看进补者的个人情况。有些人由于平时饮食过量或过食烟酒、油腻,造成食物积滞或痰湿阻隔,就必须先将肠胃调理好,运用“开路方”扫除阻碍,有利于膏方的消化吸收。有些慢性病患者虽然病情稳定,但由于身体虚弱,消化吸收功能也较弱,这类人先用“开路方”进行调理,能帮助恢复胃肠功能,有利于增强膏方的适应性和吸收度。如果没有这些症状,则可以直接服用膏方,未必一定要服用开路方。总之,关键是要根据病史和自身的健康状况并咨询医师来综合判断。
你能坚持吃完吗
对于只服用了一部分的人而言,膏方的疗效会受到影响。因为膏方是由20到40味左右的中药配伍而成,收膏时使用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胶类,一般要从冬至起服用50天左右。膏方虽然药味多,但平均到每天的药量较小,且膏剂的药效发挥相对缓慢,调理时间也要求较长。膏方本身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的进补方法,如果想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疗效并不现实。吃吃停停会降低疗效,而有时猛吃、有时不吃,则更不科学。
是否越贵越好
膏方的价格并非越贵越好。因为膏方不只是滋补药材的简单堆积,而是辨证论治、配伍讲究的大复方。进补要根据体质和病情辨证,俗话说:药症相符,大黄也补;药不对症,参茸也毒。一方面,有些名贵滋补药材的作用是可以用普通药材代替的,不必一味追求名贵。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人日常摄入的营养较为丰富,真正需要用高档滋补品大补的体质人群并不多见。所以,膏方只要对症就是佳品,并非越贵越好。
饮食禁忌有多少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进补,要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以及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妨碍脾胃的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服膏方时不宜饮浓茶,含有人参的膏方忌食萝卜,含有首乌的膏方要忌猪、羊血及铁剂,且不能与牛奶同服,因为其中所含的钙、磷、铁易与滋补药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解稳定的化合物,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在服用膏方期间,如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多痰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暂停服用。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或服用膏剂时若发生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时应暂停服用,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治肿瘤的膏方:
芝麻、蚕豆、苹果这三样东西可以用来比喻肿瘤的生长过程。从癌前病变到癌症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一个癌细胞变成一个毫米大的肿瘤,也就是比芝麻还要小的样子,就有100万个癌细胞,这大概需要5到10年。从小芝麻粒大小,变到1个立方厘米也就蚕豆大小,有约10亿个癌细胞,这又需要5到10多年。但是从1立方厘米大小,长到10立方厘米,也就是小香瓜差不多大小却很快,也就2到3年。往往到了10立方厘米大小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晚期了。
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我们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切除,可那些芝麻粒大看不见的怎么办呢?目前我们的研究表明,当体内肿瘤细胞小于10的6次方时,我们的免疫细胞就可以消灭它们。所以怎样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是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恰恰中医在这个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专家建议在冬季可以服用一些膏方扶正祛邪。
有人会问膏方有很强的滋补作用,难道不会促进癌细胞生长吗?《外证医案》中明确指出: “正气虚则成岩。”扶正是肿瘤治疗的根本,能够改善患者体质,补充气血而祛邪外出。而膏方的特点就是改善患者体质、补益虚羸、祛除疾病。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特点是正虚癌毒内聚,正气虚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之一,《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补虚正是膏方的特点,所以肿瘤患者是完全可以选择膏方的。
治疗肿瘤患者膏方进补方子:滋阴益气膏 阴阳同补的膏方
滋阴益气膏配方:炙黄芪150、枸杞100、女贞子100、黄精100。
女贞子和黄精同属于滋阴药。女贞子:补益肝肾,明目,清虚热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虚所引起头昏目眩,腰膝酸软,视物昏花,须发早白及阴虚内热等症。黄精:滋肾润肺,补脾益气,适用于肺虚燥咳证,肾虚精亏证及脾胃虚弱证,消渴证
于慢性病,尤其是肿瘤恢复期患者,长期服用膏方,可以起到滋补和治疗预防的综合作用。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生长及发展过程是机体内正邪斗争、消长的过程。肿瘤的形成是由于机体正气先虚,然后客邪留滞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结果。人体之正气具有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保持机体内部环境稳定的作用。正气亏虚或不足时,则人体多种生理功能遭到破坏而发生异常变化,致癌因素才能起作用而导致肿瘤的形成。此外,肿瘤的生长、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损伤正气的过程。西医手术切除或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往往能消除局部癌症病灶,或使瘤体明显缩小,然而这些治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的组织而产生一系列副反应。因此,扶持正气、培补本元是肿瘤患者膏方调治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扶正培本方法有:
①健脾益气法:是治疗肿瘤患者以气虚为主要表现的基本方法。主要适用于脾胃气虚证,如肿瘤术后、化疗后脾胃功能损害及中晚期癌症患者,表现食欲减退、饭后胃胀、神倦乏力、大便溏薄、恶心呕吐、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等。
②养阴生津法:是治疗肿瘤患者阴虚内热,或放、化疗后以阴津耗伤为主要表现的基本方法。临床表现潮热、口咽干燥、五心烦热、头昏耳鸣、舌红无苔、大便干结等症。
③滋阴补血法:是治疗肿瘤患者以血虚为主要表现的基本方法。表现为面色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
④温补脾肾法:是治疗肿瘤患者以脾肾阳气不足为主要表现的基本方法。如中、晚期癌症,或化、放疗之后,或老年患者出现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酸冷痛、尿频而清、舌淡质胖、苔薄白、脉沉细等。
膏方不唯补,选择用药当根据辨证施治来定,切不可一味堆砌贵重药、大补药进行蛮补,否则有害无益。在施用补益药的同时,应注意针对患者个人的病情、体质施以适当的祛邪药物,以使患者在正气得到补益的同时,病邪得到祛除。
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气血化生有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气血濡养,功能才能正常。肿瘤患者术前大多久病,脾胃素虚,术中难免失血伤气,致脾胃虚弱,生化亏乏,在膏方中常以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为底方,从中着手调治。膏方用药须以脾胃接受为度,用药主张温而不燥,寒而不偏,滋而不腻。要使滋补不碍脾胃,同时膏方长期服用,更赖脾胃运化功能,故方中常加理气宽中、醒脾和胃之药。如果脾胃功能调养好了,人体不仅能从膏方中获得补益,更能从日常的饮食中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自身防御抗癌能力得以增强,强身健体自然水到渠成。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战国时期的膏方,是由众多具有补益和调理作用的中药,按中医辨证论治与君臣佐使原则组织起来,经过长时间的煎煮浓缩而成的一种黏稠、半液体状的中药剂型。膏方具有“好吃”“方便~综合调理”等优点,是中医养生保健技术的重要体现。
真正的内服膏方用于养生保健与疾病调理,成熟于宋朝,比如琼玉膏,明清时期,膏方比较盛行,如温补肾阳的龟鹿二仙膏,菊花延龄膏等膏方。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膏方不失为一种好的冬季调理保养方法。首先,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都是缓慢形成的,其消除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治疗,而对于稳定期的患者,为了减少发作或加重的风险,采用汤药虽然疗效不错,但也有许多不便。第二,膏方的特殊加工方法,使有些成分更容易煎出并被人体吸收,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j如果工作忙,膏方的携带方便也是很大的优点。第三,对环保者而言,膏方减少生药的用量,也保护了环境,节约了宝贵的中药资源,真是一举三得。 高血压病 膏方是最适合预防高血压的保健措施。目前从西医的角度来讲,高血压病是一种病因不明,而且与中枢神经功能及内分泌功能有关的多因素疾病,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肝肾两脏的阴阳平衡失调所致,膏方体现辨证论治、整体调理的优势,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冬季服用膏方对人体内部的整体功能进行调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我的临床实践中,用膏方调理确实大有裨益的。查阅膏方名家颜德馨教授的一百个膏方,亦有不少是调理高血压的。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它没有什么症状,不太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代西医多数是用他汀类或贝特类降脂药治疗。对于两类药的好处,大家听医生讲得不少;对它们的副作用,新闻也时有报道,比如影响肝’肾功能、导致肌溶解等,不禁让人有所顾虑。对那部分不能用或者不敢用西药的患者,用膏方对血脂进行调理,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高脂血症与饮食,生活习惯及体内代谢异常有关,对轻度高脂血症的患者,我们在汤剂及膏方中常以健脾化浊、益气化瘀,常用药物有蒲黄、草决明、制半夏,浙贝、桃仁,丹参、生白术、桑椹子生山楂,荔枝核等,不仅对血脂调整有利,而且对调节糖代谢亦有裨益。
冠心病 冠心病从轻到重,程度差异甚大,但大多数人对冠心病谈病色变。它也确实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每年让为数甚众的家庭遭受丧失亲人的痛苦。冠心病的治疗可以说是终身治疗,冠心病调理药物的剂型就有散剂、丸剂、膏剂,到了冬天,定制好一炉晶莹稠厚的膏滋,每天喝上十几毫升,二十毫升,甜甜的,香香的,不失为一种享受中调理的好手段。
服用膏方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请有经验的中医师确定是否可以服用膏方,如果有糖尿病亦应说明,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减少或不用糖类。
(2)服用膏方以空腹服用吸收较好,当有肠胃功能薄弱时,应改在餐后服用;
(3)同时服用中成药者要注意药物配伍。当有中药之间的配伍禁忌时,就需要避免同时服用膏方和中药。
(4)根据膏方组成来调整饮食(俗称忌口),总的原则是油腻难化、海鲜发物尽量避免。此外,服有人参的膏方不能同时食用白萝卜、有首鸟不能与血制食品同用等;
(5)由于膏方偏于补益,个别人服用后会产生一些不适,需要及时与开方医师或医院联系,得到专业指导。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膏方的作用
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也就是说疾病发生、发展,均为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阴阳失调,从而形成阴阳的偏衰或偏胜的病理状态。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补其偏衰,抑其偏盛,纠正人体阴阳的不平衡,是制订膏方上服药的主要原则。如对于阴虚所致的虚热证,方中用滋阴药补阴;对于阳虚引起的虚寒证,则以温阳药以补阳。阴阳两虚者,就当阴阳两补。而对于阳邪过盛所致的实热证,用寒凉药物清热;对于阴盛所致的寒实证,则用温热药祛寒。
中医中气血是阴阳的主要物质基础,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气未并,五藏安定,若“气血不和”则“百病乃变化而生”,表明气血不和是导致阴阳失调重要原因。通过膏方来调理气血,使周身气血流通,生化有源,达到气血充沛,精力旺盛,健康长寿的目的。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正气虚损是人体发病、衰老的重要因素。膏方能补气养血,提高机体免疫力,扶植体内“正气”,改善内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但膏方并非单纯补剂,还包含救偏却病之义。膏方的“补”应理解为“删有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膏方作为一种剂型,与其他剂型一样,遵循辨证论治法度,兼顾祛邪治病。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影响别的脏腑功能,甚至同时发生病变。膏方属于大方、复方,不仅能调补某一脏腑,还能综合性调理脏腑,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逐步趋向平衡、协调,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膏方在整体的调理和治疗上都是见效的,其中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和培补五脏的几种是膏方功效中最重要的几点。
本期嘉宾介绍
膏方是什么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
现在在生活中比较常用的如龟苓膏,茯苓膏等,就是一种膏方。
什么是膏方?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
中药膏方的起源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千金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
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
明朝膏方即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的膏方有洪基《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龚廷贤《寿世保元》“茯苓膏”以及张景岳的“两仪膏”等。
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滋方近30首。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如张聿青《膏方》中膏方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而施,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近现代膏方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广泛使用,尤以上海为甚。
膏方的作用
1、补虚扶弱
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均应冬令进补膏方,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2、抗衰延年
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出现头晕目眩、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减退等,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3、纠正亚健康状态
膏方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较为显著、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不少年轻人因精力透支,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等亚健康状态,膏方可使他们恢复常态。
4、防病治病
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易反复感冒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中央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膏方的制作方法
一、量身定制:
先由有经验的老中医开出符合自身体质的膏方单子,在药房配好中药带回家。将药物和匀,放入有盖的容器内(最好是砂锅),加入适量的冷水浸泡,水高出药面15厘米,浸泡1天。
二、三煎其药:
先用大火将药液煮沸,再用小火维持微沸,然后过滤,取药汁备用。药渣继续加冷水再煎,如此煎煮3次,3煎的药液合而为一,静置沉淀约1天,用消毒多层纱布过滤3次,减少杂质。
三、浓缩精华:
将过滤的药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同时不断用筷子搅动药液,防止焦化,逐渐使其形成稠膏状。
四、锦上添花:
这方面最能体现个性化。在稠膏状的药液中加入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胶剂,还可加入核桃肉、芝麻、蜂蜜、冰糖等,用小火熬并不断用筷子搅拌和匀收膏。
五、低温储存:
一般存放膏方的容器以瓷罐为宜,切不可用金属的锅、罐存放,以免引起化学反应。因膏剂含有糖分和动物蛋白,温度高容易变质发霉,所以存放的环境须阴凉干燥。
两款经典膏方的做法
做法:阿胶250克,黑芝麻500克、核桃仁500克、无核红枣750克、冰糖250克、黄酒1千克。把以上5种材料全部粉碎,倒入一个大汤碗里,再倒入1千克黄酒搅拌均匀,加盖放入大锅隔水蒸。大火蒸15分钟,小火蒸1个半小时就可以了。待凉透后,放入几个洁净干燥的大瓶子里,存入冰箱就可以了。
常年吃固元膏对女士有很好的美容效果,乌黑头发,并且有光泽、有弹性。面部不仅无斑,皱纹少,而且红润。
吃的量因人而异。一般保健的人,每天早上吃1勺。
菊花延龄膏
做法:鲜杭白菊花瓣500克。用水熬透,共煎3次,去渣再用文火熬成浓汁,加冰糖250克收膏。
每次服用12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有明目清肝作用,并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你对膏有怎样的了解,在古代只有帝王才可以用这个东西,普通百姓是用不起的,膏的品种很多功效也不相同,那么你知道膏的种类与作用都有哪些吗?敬请收看本期的健康一身轻听张国玺老师讲神秘的膏方。
下面是该视频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
菊花延年膏
菊花除可以用于泡茶外,还可用于酿酒,菊花酿成的酒,醇味无比,其妙无穷。菊花酒是养生治病的良药。
用菊花酿成的菊花酒是历来受养生者喜爱的强壮剂之一,它不仅可延年益寿,强身壮体,而且还可兼治头晕、咳嗽、便秘等病症,实为居家养生之良品。
泡制菊花酒,简单易行,人人可做。其方法是把杭白菊2000克、枸杞子500克、当归500克、生地黄1000克加水适量煎汁,用纱布过滤后待用。用糯米3000克,淘洗后加清水适量煎至半熟,沥干。与菊花药汁混匀蒸熟,拌入适量酒曲,装入瓦坛中,包好发酵,直发到有甜味时即成。
对于有便秘的人可用制成的菊花酒10毫升,胡萝卜或包心莱榨汁60毫升,苹果榨汁约100毫升,蜂蜜适量。先将前三味调和,再据自己的喜爱加入适量蜂蜜。此剂既可祛便秘腹胀,又可强精健体,可谓是一举两得的饮料。
除菊花酒外,菊花膏也是菊花一大经典食疗方。菊花延龄膏的做法是:菊花瓣适量(干、鲜均可),洗净加水煎煮,去渣熬成浓汁,再拌入适量的蜂蜜制成膏状。每次10克,温开水冲服,每日3~4次。这款菊花延龄膏具有疏风泄热、清肝明目、解毒消肿和滋补的作用。
原料:梨2000克,款冬花30克, 麦冬30克,百合30克, 川贝母30克, 蜂蜜500克。
做法:将梨削皮,切成块,用榨汁机榨成汁备用;款冬花、百合、麦冬、贝母放入锅内,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共3次,合并3次的汁液,加入梨汁以文火煎熬浓缩至黏稠如膏,加入蜂蜜,加热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取出15克,沸水冲泡,每日两次。(方选自《本草求原》)
特点:梨能滋阴润燥、润肺止咳;款冬花辛温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百合与麦冬皆有润肺养阴之功;川贝母善于清热化痰;蜂蜜润肺健脾。诸物相合,共奏润肺止咳、生津润燥之功。此方可作为秋末冬初防治流感的保健膏方。
2、桑葚百合膏
原料:桑葚500克,百合100克,蜂蜜300克。
做法:将桑葚、百合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取液,再加水煮30分钟取液,两次药液合并以小火煎熬浓缩至稠黏时,加蜜至沸停火,待凉装瓶备用。每次1~2汤匙,沸水冲化饮用。(方选自《中国药膳辨证治疗学》)
特点:膏中桑葚甘酸寒,滋阴补血;百合甘微寒,清热安神;蜂蜜甘平,滋润补中。三味共奏滋阴、清心、安神之效。此膏方能改善因用脑过度而引起的神经衰弱、健忘、眼涩目涨等症状,补充大脑所需要的各种营养, 提高思维和记忆功能。
3、蜂蜜决明膏
原料:生决明子10~30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决明子捣碎,加水200~300毫升,煎煮5分钟,冲入蜂蜜,搅匀后当茶饮。(方选自《食物本草》)
特点:方中决明子上清肝火、下润大肠,蜂蜜善润肠通便、滋养和中,两药合用,润燥清热、泄热通便、滋养和中,其作用平和,可用于老人、产妇津液不足所致大肠干燥、无力润滑大便所致的便秘。
原料:牛骨髓、炒胡桃肉、杏仁泥各200克,山药250克,蜂蜜500克。
做法:将胡桃肉、杏仁泥、山药同捣成膏,加入炼熟蜜500克,与炼牛骨髓和匀,入沙锅内,沸汤煮熬,以瓶收贮,每日早晨空腹温水冲服1匙。(方选自《宣订瑞竹堂经验方》)
特点:牛骨髓甘温,润肺补肾,益精填髓。胡桃润肺补肾,补血益胃;杏仁下气除风;山药益气补中,与蜂蜜同用具有补精润肺、健胃壮阳之功。此方对体倦乏力的中老年人是可以经常服用的保健佳方。
原料:蜂蜜、生姜汁各200克,白萝卜汁、梨汁、牛奶100克。
做法:将蜂蜜、生姜汁各200克,白萝卜汁、梨汁、牛奶各100克和匀并共熬成膏,瓷器收贮。一日3次,白开水冲服。(方选自《经验广策》)
特点:此方蜂蜜润肠通便、滋养和中;梨润肺止咳;生姜汁去冷除痰、开胃调中;白萝卜润肺化痰;牛奶充液填精、壮胃健脾。合用可对老年津亏久咳之证具有非常好的疗效。也可作为秋末冬初防治流感的保健膏方。
中医全说网温馨提示:尽管膏类进补益处多多,但在选用膏方时宜注意请中医辨证开药方。服用膏方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或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在服膏方时不宜饮浓茶、酒类,以免降低药效或与药物成分相抵触。服用补益类膏方要忌食萝卜。膏方启用后要妥善保管,及时放入冰箱,以防变质。
延年益寿宫廷膏方
菊花延龄膏
材料:鲜菊花5朵、蜂蜜
做法:用水熬透,捞去渣滓再熬浓汁兑适量炼蜜收膏。
注意:要用砂锅做,不用能铁锅或炒菜的锅。
服用方法:每次三到四钱,开水送下。
功效:清热明目,益寿抗衰老。
扶元益阴膏
原料:党参30克、於白术30克、茯苓30克、白芍30克、当归30克、地骨皮30克、鹿角胶30克、丹皮20克、砂仁10克、银柴胡10克、苏薄荷10克、得附10克
做法:以水熬透,捞出渣滓再熬浓。再加入鹿角胶融化,兑炼蜜为膏
功效:益气健脾,温补肾阳。
原料:鸭梨、蜂蜜、冰糖、川贝、茯苓
做法:将梨洗净切碎,加入川贝、茯苓加水熬,
取出梨汁,再加入蜂蜜和冰糖,用微火熬制浓稠时即可。
功效:滋补润燥。
解密古代皇宫里的益寿食疗秘方
清宫茯苓糕
原料:茯苓、莲子、芡实、山药、大米、糯米各适量。
制法:将茯苓、莲子、芡实、山药共磨成细粉,大米、糯米另磨粉。取药粉3份,大米粉5份,糯米粉2粉,用水和成糕,放入笼内蒸熟,做成小饼。每日早、晚各食1~2个。
功效:健脾益肾,宁心安神,延年益寿。
说明:此为清宫食疗秘方。茯苓《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说它“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是古代医家常用的益寿药。现代研究证明,茯苓主要含茯苓聚 糖、茯苓酸、卵磷脂等,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莲子,《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说它“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 饥延年”。芡实,主治“湿痹,腰背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人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
原料:人参60克,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各120克,牛膝、枸杞各60克,蜂蜜适量。
制法:人参研为细粉,其余药材煎煮后过滤去渣,加蜂蜜适量,再加入人参粉,炼成膏。药膏每日2次,每次半匙,白开水冲服。
功效:滋肾益肺,健脾养心,填精补髓,强身壮体,延龄益寿。
说明:集灵膏是清康熙年间宫廷御医顾松园改进之方。由于方中药物偏于滋阴补血,所以脾虚腹泻者最好不用。
原料:党参60克,茯苓60克,白术30克,薏米、芡实、扁豆、莲子、山药各90克,白糖240克,白米粉适量。
制法:将以上原料共研细末,同白米粉蒸膏。每日服用2~3次,白开水送下,服用量可以自行掌握。
功效:此方不寒不热,平和温补,扶养脾胃,为食疗补虚佳方。
说明:乾隆皇帝自40岁起,便经常服用此膏。此后清代历朝皇帝妃子,包括慈禧太后,亦竞相服食。方中党参大补元气,薏米、扁豆健脾而利湿,诸药配伍药性平和,对于脾胃虚弱,心肾不足之证更为相宜。
原料:五味子240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五味子洗净,水浸半日,煮烂去渣,再熬成饴,兑入蜂蜜收膏。每日口服1~2次,每次1匙,开水冲服。
功效:补肾健脑,滋阴益气,养心。
说明:此方收录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用来给慈禧补身体和养心神的。本品性温,味甘酸,入肝、肾、心、肺诸经。历代医药学家认为有“养五脏,壮筋骨”等滋补强壮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它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为健脑益寿佳品。
明目延龄膏
原料:霜桑叶60克,菊花60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上述原料磨成粗粉,用水熬透,去渣,再熬成浓汁,兑蜂蜜服膏。每日2~3次,每次6克。
功效:平肝明目,清热散风,降血压。
说明:现代研究表明,菊花含有挥发性精油、胆碱、菊苷等成分,能抗菌消炎,还可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扩张冠脉、有强心降压作用。此方为御医张仲元给慈禧开出的处方,此时她已71岁,说明此方对老年人非常适宜。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
膏方怎么吃
服用膏方,一般由冬至“一九”到“九九”为止,可服用2-3个月。服用时间上略有提前延后对效果影响不大。每日可1-2次,每次1-2匙,用开水冲溶后服用。膏方空腹服用较佳,但如消化功能不佳者也可饭后服用。为了防止膏方霉变,膏方启用后要及时放入冰箱,用专用汤匙取膏,以防霉变。
同时,据李军祥主任介绍,在服用期间应注意一些禁忌:宜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以及有较强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服膏时不宜饮浓茶,含有人参的膏方忌食萝卜,含有首乌的膏方要忌猪、羊血及铁剂,且不能与牛奶同服,因其中含钙、磷、铁,易与滋补药中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难溶解稳定的化合物,致使牛奶与药物有效成分均受破坏,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部分进补者在服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多痰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暂停服用;若服用膏剂时若发生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胃肠道疾病时应暂停服用,若症状严重,应予及时就医。服用膏滋药前如有胃呆、腹胀等不适症状,可请医师先开几帖“开路方”,使其胃肠功能康复后再开始服用膏滋药。
通常男性进补的开路药,讲究健脾、和胃、消道、化食。如香砂六君汤,针对脾胃虚弱的人,平时消化不良。
配方: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陈皮6克,砂仁6克,木香6克,甘草6克。1天早晚两次服用。
功效:提升脾气,健全消化功能。
冬令进补前,女性常用调理脾胃的药如贵妃散,适用于阴虚胃热,症状是口干舌燥,脸色灰黄有黄斑,便秘,口有异味等。
配方:玄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知母15克,石斛15克,炒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焦三仙各10克,山药15克,白芍15克,生姜5片,玉竹30克,石膏10克。1天3次,饭后服。
功效:养颜祛斑,滋阴生津,散热通便,健脾养胃。
膏方服用方法有禁忌
为了达到治疗目的,服药期间要求病人忌食某些食物,叫做“忌口”.如服人参膏时忌服萝卜,服首乌膏时,忌猪,羊血及铁剂;服滋补性膏方时,不宜饮茶.一般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
服用人参时,常习惯称萝卜,绿豆(包括绿豆制品,如粉丝等)是“解药”,意思是含破坏人参中的有效成分.
针对患者的体质,在膏方服用时,忌口更为重要.如:
① 阴虚体质在临床上可见头晕眼花,口干咽燥,心烦,易于激动,失眠心悸,舌红少苔,脉象细数,在服膏方进行滋阴的同时,在饮食上有这样几点忌口:
(1)忌食辛热的食品,如狗肉,牛肉等;在烹调作料中不放或少放姜,蒜,葱等~类调味品;至于甜味食品如巧克力及其制品更应少吃,甚至不吃.否则,轻则引起口干咽燥严重,大便燥结,重则可见出血症状.
(2) 忌食海鲜一类发物,如黄鱼,带鱼等.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中不少表现为阴虚火旺的症状,在应用滋阴降火药物治疗时,食用海鲜则犹为火上浇油.这些病人以食淡水鱼为好.
(3)忌食不易消化的药食.因为患者消化功能虚弱,不易吸收,又因为阴虚之人常出现大便燥结,此时若在帮助消化的药食中加入润肠之品,可以使膏方中滋阴药发挥更好作用.
②阳虚体质 在临床上可见全身怕冷,面色眺白或者淡白无华,少气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苔润滑,脉象微细迟无力,对这类病人常用补阳,温阳,壮阳等药食进行调补,应该在饮食上注意以下忌口:
(1)切忌滥用温补肾阳的食品.如果在服鹿鞭,牛鞭,羊肉等药食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虚火的病理现象.否则容易助火动血,产生变症.另外,还应注意不少阳虚体质的人,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故饮食上尚要忌用黏腻
(2)忌用寒性食品,如柿子,黄瓜等.阳虚体质者易生内寒,可见脘腹时感冷痛,大便稀溏,四肢欠温等.若用寒性食品,则寒象更甚,在炎热夏天,尤其应慎冷饮瓜果之品,不能图一时之快,而使阳虚体质曰见虚弱,变症丛生.
(3)阳虚体质的人气血流行不畅,切忌服用或过多服用厚味腻滞之品,如食肉类制品,也尽可能除去油脂部分.
2.合理服药
“一药一性,百病百方”.各种膏方,它们的功用各有不同,但无论哪种膏方,只可治疗一定的病症,而不能通治百病.补膏不能乱用,用错了,有害无益.对于一些阴阳俱虚,气血不足,数病同发的情况,治疗时必须仔细观察分析,谨慎选方,合理用药,以获佳效,切忌孟浪投药.
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中央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膏方作用可大了能够帮我们治疗很多的病症,那么你知道膏方的做法么?今天我们请来了许建平做客天天养生视频给我们讲解。
本期节目请到的嘉宾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原院长许建平,讲膏方的做法。
下面是该视频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
膏方的做法
方法:将饮片、细料和辅料配齐分装,送入加工区。
通常内服膏方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以在药房买到的现成膏方药,如治疗咳嗽的“枇杷膏”,治疗痛经的“益母膏”,治疗体虚多病的“十全大补膏”等,这一类膏方药,大多药物组成简单,作用单纯。另一种是必须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疾病,经过医生全面诊断和辨证以后处定的膏方,一般应该先采用汤剂处方诊治服用一段时间,确定有效之后,将有效处方的用量增大10-15倍以上,即成为一次拟定的膏方剂量。
方法:饮片以专用容器加水适量,充分浸透2小时。
将药物和匀后,放入有盖的容器内,容器以砂锅最佳,也可用铜锅或搪瓷锅、铝锅,但不可用铁锅,以免引起化学反应。然后在其中加入适量的冷水浸泡,一般以水高出药面15厘米为度,浸泡时间约2小时左右,这样,药物中的有效成份容易煎出来。
方法:浸透饮片入紫铜药锅煮沸2小时取出药汁,再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药液,药渣压出药汁并入上述药液,置容器放置沉淀6小时。
俗话说“煎药要煎透”。所谓“透”,就是恰如其分的意思。先用大火将药液煮沸,再用小火煎煮,保持微沸,煎煮时应及时搅拌,并去除浮于表面的泡沫,以免药液溢出,煮至2小时后,过滤取出药液,药渣续加冷水再煎,第二次加水量一般以淹没药料即可,如法煎煮三次为度,合并药液,静置沉淀,再用四层纱布过滤3次,尽量减少药液中的杂质。
方法:取药液经80目药筛滤过后置紫铜药锅中,加入另煎细料药液,加热至沸,撇去浮沫。
将煎出的药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同时不断用筷子或竹扁搅动药液,防止焦化,逐渐形成稠膏状,趁热用筷子或竹扁取浓缩的药液滴于干燥皮纸上,以滴膏周围不见水迹为度。此谓清膏。至于人参、冬虫夏草等贵重药物,则不宜与他药同煎,以免造成浪费,应该用小火另煎浓汁,于收膏时将药汁冲入,或将人参、冬虫夏草研成细粉,于收膏时调入膏中亦可,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药效。
方法:在浓缩药液中加入胶类、黄酒和糖类细料,不断搅拌至胶块完全烊化,再经60目药筛滤过,倒入紫铜药锅继续加热搅拌至药汁滴下呈线或柱,再加入贵重细料,充分搅拌成膏滋。
在稠膏状的药液中加入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胶剂和适量蜂蜜或冰糖、蔗糖用小火煎熬并不断用筷子搅拌和匀的过程就是收膏。糖类和胶类的配料,均应根据需要选用,例如阴血虚弱者,可选用驴皮胶、龟板胶;阳气虚弱者,可选用鹿角胶;阴阳两虚者,可选用龟鹿二仙胶;便秘者可选用蜂蜜;糖尿病患者可避免用糖类;肝病者可不用黄酒浸胶等。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强调了“滴药如柱”和“插旗”两个特殊名词。所谓“滴药如柱”,就是形容整个药液经过熬制后呈现出的粘稠状态。只见俞药师在搅拌的过程中将竹扁轻轻一抬,顿时竹扁上留下的膏滋药立刻呈现出柱子般的绵延状态。至于“插旗”,则是指在经过了“滴药成柱”的状态之后,滞留在竹扁上的药液由于重力作用所形成的一个个小旗子形状。通常出现这两种情况,就说明这膏滋药快制做好了。
方法:膏滋乘热快速倒入事先清洗、消毒过的专用容器(瓦罐一料一罐,玻璃瓶一料4-6瓶)内,或进入自动分装机内分装(每袋20g,一料约60袋)。
装有刚刚熬制好膏滋药的紫铜药锅非常烫手,但俞药师表示分装膏滋药的动作一定要快,否则粘稠的膏滋药容易凝结在一起。
方法:膏方定制成品在净化环境中凉放备取。
膏方的收藏也是重要的一环,如收藏不妥,极易变霉变质,影响药效。一般存放膏方的容器以瓷罐为宜,切不可用金属的锅、罐存放,以免引起化学反应。一料膏方通常可服用4—8周,所以放置的环境以阴凉干燥为好,如避阳之处或冰箱内,因膏方中糖份含量高,且其中还含有动物蛋白,温度一高容易变质发霉。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深圳卫视,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原院长,中国中医养生保健协会理事,中华药膳专业委员会顾问。
原料组成:梨2000克,款冬花30克,麦门冬30克,百合30克,川贝母30克,蜂蜜500克。(选自《本草求原》)
制作用法:将梨削皮,切成块,用榨汁机榨成汁,备用;款冬花、百合、麦冬、贝母放入锅内,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共3次,合并3次的汁液,以文火煎熬浓缩至稠黏如膏,加入蜂蜜,加热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取出15克,沸水冲泡,每日2次。
方解:此方中的主料梨具有滋阴润燥、润肺止咳的功能;款冬花辛温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百合与麦冬皆有润肺养阴之功;川贝母善于清热化痰;蜂蜜润肺健脾。诸物相合,共奏润肺止咳、生津润燥之功。此方可作为秋末冬初防治流感的保健膏方。
桑葚百合膏
原料组成:桑葚500克,百合100克,蜂蜜300克。(选自《中国药膳辨证治疗学》)
制作用法:将桑葚、百合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取液,再加水煮30分钟取液,两次药液合并以小火煎熬浓缩至黏稠时,加蜜至沸停火,待凉装瓶备用。每次1~2汤匙,沸水冲化饮用。
方解:膏中桑葚甘酸寒,可滋阴补血;百合甘微寒,可清热安神;蜂蜜甘平,可滋润补中。三味共奏滋阴、清心、安神之效。此膏方能改善因用脑过度而引起的神经衰弱、健忘、眼涩目胀等症,补充大脑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提高学习思维和记忆功能。
蜂蜜决明膏
原料组成:生决明子10~30克,蜂蜜适量。(选自《食物本草》)
制作用法:将决明子捣碎,加水200~300毫升,煎煮5分钟,冲入蜂蜜,搅匀后当茶饮。
方解:方中决明子上清肝火、下润大肠,蜂蜜善润肠通便、滋养和中,两药合用,润燥清热、泄热通便、滋养和中,其作用平和,可用于老人、产妇津液不足、肠道失润所致的便秘。
原料组成:牛髓、炒胡桃肉、杏仁泥各200克,山药250克,蜂蜜500克。(选自《宣订瑞竹堂经验方》)
制作用法:将胡桃肉、杏仁泥、山药同捣成膏,入炼熟蜜500克,与炼牛髓和匀,入沙锅内,沸汤煮熬,以瓶盛收贮,每日早晨空腹温水冲服1匙。
方解:牛骨髓甘温,可润肺补肾、益精填髓;胡桃润肺补肾、补血益胃;杏仁下气除风;山药益气补中,与蜂蜜同用具有补精润肺、健胃壮阳之功。此方对体倦乏力的中老年人是可以经常服用的保健佳方。
原料组成:蜂蜜、生姜汁各200克,白萝卜汁、梨汁、牛奶各100克。(选自《经验广策》)
制作用法:将蜂蜜、生姜汁、白萝卜汁、梨汁、牛奶和匀并共熬成膏,装瓷瓶收贮。一日3次,白开水冲服。
方解:此方蜂蜜润肠通便、滋养和中;梨润肺止咳;生姜汁祛寒除痰、开胃调中;白萝卜润肺化痰;牛奶充液填精、壮胃健脾。合用对老年津亏久咳有非常好的疗效,也可作为秋末冬初防治流感的保健膏方。
尽管膏类益处多多,但在选用膏方时宜注意中医辨证施膳,对症施膳。服用膏方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在服膏方时不宜饮浓茶、酒类,避免降低药效或与药物成分相抵触。服用补益类膏方要忌食萝卜。膏方不宜与牛奶同服。膏方启用后要妥善保管,及时放入冰箱,以防变质破坏。
美白玉蓉膏
组成:白蔹、白芷、细辛、白蒺藜、白术、甘松、白僵蚕、白芨、白莲心、白茯苓、白附子、薏苡仁各50G、檀香、防风各15G、白丁香30G、珍珠粉依喜好、薄荷10G
功效:镇静、美白肌肤。
制备:全部打成微末。
用法:调和蛋青或清水,敷脸。
地黄藕梨膏
鲜地黄250克,鲜藕、鲜梨各1000克,蜂蜜适量。将鲜梨榨汁,将梨渣与地黄、鲜藕水煎取汁,共煎2次,二液合并,文火浓缩后兑入梨汁与等量蜂蜜煮沸混匀,每次20毫升,每日2~3次,温开水冲饮。可养阴清热、生津润肺、润肠通便。
膏方的制作方法
一、量身定制:
先由有经验的老中医开出符合自身体质的膏方单子,在药房配好中药带回家。将药物和匀,放入有盖的容器内(最好是砂锅),加入适量的冷水浸泡,水高出药面15厘米,浸泡1天。
二、三煎其药:
先用大火将药液煮沸,再用小火维持微沸,然后过滤,取药汁备用。药渣继续加冷水再煎,如此煎煮3次,3煎的药液合而为一,静置沉淀约1天,用消毒多层纱布过滤3次,减少杂质。
三、浓缩精华:
将过滤的药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同时不断用筷子搅动药液,防止焦化,逐渐使其形成稠膏状。
四、锦上添花:
这方面最能体现个性化。在稠膏状的药液中加入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胶剂,还可加入核桃肉、芝麻、蜂蜜、冰糖等,用小火熬并不断用筷子搅拌和匀收膏。
五、低温储存:
一般存放膏方的容器以瓷罐为宜,切不可用金属的锅、罐存放,以免引起化学反应。因膏剂含有糖分和动物蛋白,温度高容易变质发霉,所以存放的环境须阴凉干燥。
两款经典膏方的做法
做法:阿胶250克,黑芝麻500克、核桃仁500克、无核红枣750克、冰糖250克、黄酒1千克。把以上5种材料全部粉碎,倒入一个大汤碗里,再倒入1千克黄酒搅拌均匀,加盖放入大锅隔水蒸。大火蒸15分钟,小火蒸1个半小时就可以了。待凉透后,放入几个洁净干燥的大瓶子里,存入冰箱就可以了。
常年吃固元膏对女士有很好的美容效果,乌黑头发,并且有光泽、有弹性。面部不仅无斑,皱纹少,而且红润。
吃的量因人而异。一般保健的人,每天早上吃1勺。
菊花延龄膏
做法:鲜杭白菊花瓣500克。用水熬透,共煎3次,去渣再用文火熬成浓汁,加冰糖250克收膏。
每次服用12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有明目清肝作用,并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膏方的作用
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也就是说疾病发生、发展,均为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阴阳失调,从而形成阴阳的偏衰或偏胜的病理状态。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补其偏衰,抑其偏盛,纠正人体阴阳的不平衡,是制订膏方上服药的主要原则。如对于阴虚所致的虚热证,方中用滋阴药补阴;对于阳虚引起的虚寒证,则以温阳药以补阳。阴阳两虚者,就当阴阳两补。而对于阳邪过盛所致的实热证,用寒凉药物清热;对于阴盛所致的寒实证,则用温热药祛寒。
中医中气血是阴阳的主要物质基础,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气未并,五藏安定,若“气血不和”则“百病乃变化而生”,表明气血不和是导致阴阳失调重要原因。通过膏方来调理气血,使周身气血流通,生化有源,达到气血充沛,精力旺盛,健康长寿的目的。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正气虚损是人体发病、衰老的重要因素。膏方能补气养血,提高机体免疫力,扶植体内“正气”,改善内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但膏方并非单纯补剂,还包含救偏却病之义。膏方的“补”应理解为“删有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膏方作为一种剂型,与其他剂型一样,遵循辨证论治法度,兼顾祛邪治病。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会影响别的脏腑功能,甚至同时发生病变。膏方属于大方、复方,不仅能调补某一脏腑,还能综合性调理脏腑,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逐步趋向平衡、协调,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膏方在整体的调理和治疗上都是见效的,其中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和培补五脏的几种是膏方功效中最重要的几点。
本期嘉宾介绍
膏方是什么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
现在在生活中比较常用的如龟苓膏,茯苓膏等,就是一种膏方。
&&&&共 1页15条
嘉宾速查(排名不分先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散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