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为什么会唐山发生地震震

中国是陆地地震高发国家,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把防震减灾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时刻准备好。日正式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唐山大地震40年之后: 我们现在安全了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江菲 李明子本文首发于总第766期《中国新闻周刊》这是一张不同于寻常的中国地图。主色调是红。最红处是“雄鸡”尾巴尖上的几个点,仿佛几簇鲜艳的羽毛,那是新疆喀什地区和喀喇昆仑山口。这红晕染出几条浅红色带,向鸡胸和后腿方向延展,在鸡胸的陕西、山西和内蒙古地区形成一个四边形。最东边的色带继续向北向东延伸,覆盖了河北的大部分地区和北京。那只看不见的手仿佛不经意甩了下画笔,几滴鲜红的颜料在云南西南、四川中部和甘肃中部形成几点刺目的红。最后,顺手在山东和台湾抹了两笔。这张图,是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第五代地震区划图。这是用图件的方式,对各地的地震危险性程度予以展示,作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安全性的基本依据。相比15年前颁布的第四代区划图,第五代区划图取消了原有的地震不设防区。设防7度以上的地区面积从49%上升到58%,8度以上的面积从12%增加到18%,设防标准大幅提高的县级以上城市达12.5%。中国除东北和华南几处“淡红”区,三分之二的地区都处于标志地震危险区域的“橙”“红”和“深红”区。“当然,并不是说马上、明天就有一场大地震要发生。”参与区划图编制工作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副所长高孟潭说,“但中国是陆地地震——或者说是板内地震——最多发的国家,这是世界公认的。”难道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不是日本或者印尼吗?数据显示,这是一种误解。在20世纪的100年间,中国大陆共发生了65次7级以上地震,7次8级以上特大地震。仅1949年后,中国因地震死亡的人数高达35万,占同期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50%。其中,1976年发生的7.8级唐山大地震死亡24万余人,是20世纪死亡人数最多的单次地震。进入21世纪,2008年发生的8.0级汶川地震,因其发生的突然性、地震破坏程度之大、地震产生的断裂之长以及对其定性和成因的多种不同猜测,成为最引人关注的地震之一。造成错误印象的原因很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在关于地震的宣传中并没有强调中国地震多发的地质特征。同时,85%的高烈度地震发生在经济并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其中90%的7级以上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无人区,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中国东部地区,在唐山大地震后的40年里,几乎没再发生过强烈地震。“40年,足以影响两代人的观念。”高孟潭说。坐在“逃逸”的板块上在地质学家眼中,中国大陆所处的亚洲板块是一块“正在逃逸”的板块。在坚硬的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挤压下,不那么坚硬的亚洲大陆被压缩了1500公里,隆升出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但是,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不允许青藏高原无限制升高,为了给印度板块的移动腾出空间,青藏高原便向东、向北挤压,使亚洲东部板块变形、分裂为大大小小的地块,向东向南“逃逸”——地质学上称为“活动地块”。这些“活动地块”像排好队的多米诺骨牌。某一地块向前迈了一步,就会推动前面的地块也向前一步,同时腾出了空间,使后面的地块再往前赶一步。这使得中国地震的发生呈现“成组”性。年的10年间,中国共发生了14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华北地区5次,西南地区8次,西藏1次。“而且基本是西南一次,华北一次,再西南,再华北这样的规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前所长刘启元说。再往前,300多年前的康熙年间,8次7级以上大地震席卷了从甘肃到山东的华北大部分地区,平均每8年便发生一次。当某一地块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绊脚石,比如断层急转弯处、断层面凹凸处或强岩体,这个系统就会出现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但应力的累积并未停止,直到足以踢开绊脚石,破裂便会瞬间产生,断层开始运动,山崩地裂重现。对照第五代地震区划图,那些颜色较深的彩带标注的就是地块边缘及断裂带的位置。它们以一种极不均匀的方式分布在整个中国大陆版图内,只在华南地区留下了一小块相对完整的淡红。当然,没有人会希望地震发生。地震区划图的设防标准是50年内发生超过该标准地震的概率不超过10%。简单地说,北京的设防标准是能抵抗烈度为8度的地震,那么,今年发生烈度超过8度地震的概率只有0.211%,或者,平均每475年才会发生一次。然而,就比如今年夏天的洪水。“没人希望它来;但如果我们没做好足够的准备,它来了,就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地震也一样。个人在一生中被地震砸死的概率远远小于交通事故,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是个大概率事件。”高孟潭说。震后的唐山新华道沿线。 (翻拍自唐山地震博物馆。)至少对可能发生地点不再一无所知2006年10月,刘启元和他的团队在四川东部布设了一组规模为297台、覆盖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的流动监测台阵。研究课题是青藏高原向东扩张的地质构造特征,同时,监测川西南地区另外两条十分活跃的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监测台阵使用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宽频带地震监测仪,间距从5至70公里不等。这些仪器耗资7000万元,每年的运行费用为160万元,计划连续不停地收集三年数据。然而就在项目运行到第19个月时,日,在这个台阵所覆盖的区域内,8.0级的汶川大地震毫无征兆地发生了。地震引起的建筑物崩塌、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掩埋了多个城镇,使7万余人丧生,近两万人失踪,十余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同时对中国西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个流动监测台阵,成为不幸中唯一的幸运:它是唯一在现场连续记录下地震数据的监测仪。地震所发生的龙门山断裂带,早在1930年代就被地质学家发现,但后来的GPS位移监测的结果显示,这个断裂带的移动非常缓慢,每年只有大约2毫米。“每年位移2毫米是什么概念?安宁河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每年移动的距离大约是10~17毫米。青藏高原每年向东位移大约4厘米,龙门山断裂带移动的速度只是它的二十分之一。”刘启元解释。这种监测基于岩石动力学。一座山脉两侧的两个点,如果一个相对于另一个移动得很快,那么岩体之间的应力累积速度也会很迅速。累积的应力会在断层面上寻找释放出口,当应力积累到足够大,超过岩体之间的摩擦力时,就会使岩体沿断层面产生运动,地震便发生了。龙门山断裂带给人带来一种几乎是静止不动的“安全感”。在历史上,也没有强震记录。于是,在1990年和2001年颁布的第三、四代地震区划图上,这个区域的设防标准从之前的8度降到了7度。事后看来,虽然按照8度设防,仍无法抵御能量相当于56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汶川大地震。但是,对断裂带危险性的忽视、设防标准的降低,使得许多城镇就建在断裂带上,不少居住区就建在山前,这些本在规划时可以避免的错误,无疑加重了震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带来的伤害。“活动断裂带及附近不宜建房,这是1999年土耳其伊兹米特7.4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去科学考察时的一个收获。”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前司长徐德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但事实说明,这个收获并没有很快转换成现实中的成果。而更大的危险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识别的断层标记多被人类活动淹没了。许多人联想到1976年发生的唐山地震。之前,唐山历史中并没有发生地震的记录,这成为唐山的地震预判和设防标准(当时唐山的设防标准是6度,而在它周边的北京天津都是8度)的主要依据。然而,有些事情很少发生,并不意味着永远不会发生。这个错误并非只发生在中国。今年4月,日本九州岛熊本县发生了一系列地震,主震震级达到7.0级,是日本九州地方观测史上的最高级别地震。日本毫无疑问是走在世界地震研究前沿的国家,而此前,熊本县招商引资的口号就是:这里没有地震。纠正错误的方法只有一个:努力去理解这种现象因何发生。在分析处理了超过7万亿字节的数据后,刘启元和他的团队于2014年10月在英国《自然》杂志的子刊《自然·地球科学》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数据显示,整个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地表以下20公里处发生了显著的地质变化,那些相对脆性的上地壳岩石让位于更深更软的岩石。此前,对于青藏高原的东扩方式有三种理论:第一种认为,是像“一滩泥”一样挤出的连续变形;第二种认为,是不同块体像挤牙膏一样沿地壳深部的断裂向东挤出滑移;第三种则认为,通过下地壳的流动完成。刘启元的观测结果证明,这三种形式是同时存在的,既不完全是简单的连续变形,也不是纯粹的流动,而是变形中有流动,流动又受断层控制,即使在一个地块内部,地壳的变形也是不均匀的。“地表观测到的地壳运动,受地壳深部变形运动的控制,但并不能根据GPS观测到的地表位移简单地推测地下深部的地壳变形,而且它测量的只是水平方向的运动量。”刘启元说。2004年,刘启元曾在唐山地区布置过一个宽频带监测流动台阵。2007年,他以观测结果的分析发表了论文。“你猜我看到了什么?”这个已于两年前退休的科学家孩童般顽皮地问。他说,唐山的地下构造和汶川地区有类似之处,地表位移非常缓慢,但地壳下部已有温度极高的热物质浸入。在唐山地块四周,四个断层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唐山大地震并非只是由简单的地壳行为引发的,它和更深的地幔物质上涌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进一步解释说,站在这个高度来理解,许多经验性规律都变得不可靠。比如,某一断层发生地震后,在一定时间内不可能原地重复再发生;或者,一个断层再发生地震的震级,将不会超过原来最高的震级。“这都只是经验,要从经验变成科学,需要大量进一步观测和科学研究来证明。”另一项试图解释汶川大地震为何会发生的科研项目也正在进行中。震后176天,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牵头,在地震断层面开始了一项浩大的科学钻探项目,计划先后在四点钻取地下550米至3400米的连续岩芯。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在地震发生后通过科学钻探研究地震断裂和发生机理。第一个钻孔很快就证明了这项昂贵又耗时的研究的意义。在720米深处,一个由断层泥、碎裂岩和断层角砾岩组成的古地震断裂带出现了——自古以来,这个缓慢移动的断裂带就不安全,它只是在沉睡。如今,这个聚集了近200名科学家、集合了十余家科研单位、含17个课题的庞大科研项目正在收尾。项目负责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许志琴院士在电话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她希望研究最终能够清楚地告诉公众,龙门山断裂带到底为什么突然动了?事实上,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也可以看做是对过往错误的修正:不再轻视断层区域的危险性,相关区域的设防标准全面提升。“这也有赖于近15年来我们不断进行的断层探察工作。”高孟潭说。那么,有可能提前预知下一次大地震吗?“至少我们对未来地震可能发生的地点,不再一无所知了。可能的震级,根据测量出的活动断层长度,也能有所判断。但是,什么时间发生——”刘启元摇摇头,“仍然无法知道。”“最重要的已经不是预测地震。”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教授周仕勇说,“而是回到物理规律上去了解和认识地震。这个认识过程肯定是很漫长的,但相比40年前,我们无疑还是有进步。”资料图片:唐山大地震中的人民解放军左右互搏的中国地震局在北京西三里河南横街5号的一间监控大厅里,十几台计算机像医学仪器一样默默记录着中国大陆板块的心电图——地震波。这里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8年4月,这个拥有1200台地震仪、耗资近21亿的系统刚刚通过验收,就赶上了汶川大地震。公众对于这样一个庞大而昂贵的系统没能提前预知地震的发生感到不解,同时对它的上级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爆发出强烈的不满。网络上随处可见要求撤销中国地震局的文章,有人甚至把它评为中国十大最没用部门之首。事实上,集行政属性和科研属性于一身的中国地震局,从诞生时就注定了这种尴尬的角色。1966年3月,在距北京300公里的河北邢台,21天的时间里连续发生了5次6级以上地震,最大一次震级达7.2级。这并不是1949年后中国大陆发生的第一场地震,却是第一次遭遇惨重伤亡。持续的强震造成8000余人遇难,3万余人受伤。一年之后,距北京140公里的河北河间再次发生6.7级地震,地震的这根神经被拉得更紧了。“那时的感觉是,怎么好像离北京越来越近了?”中国地震台网原首席预报员孙士鋐回忆。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由国家科委牵头,成立了京津地区地震办公室。在此之前,中国与地震相关的领导机关只有一个中央地震工作小组,由地质学家李四光任组长,中科院、地质部、石油和水利主管部门为成员单位,主要工作是对大型工程建设提供抗震建议。直至京津地区地震办公室成立,才开始面向社会,开展地震监测和预测工作。在此基础上,国家地震局作为国务院的一个行政部门于1971年正式设立,由中国科学院代管。地震工作方针极具时代特色:“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孙士鋐就在这一时期进入了地震研究系统。1967年,即将从江苏地质学校毕业的他被调到中国科学院,先是参加了一期地震预报培训班,随后被派往基层台站。刘启元也在这一时期从北京大学毕业。他的专业是大气物理,但由于地震研究人才的紧缺,他毕业后被分到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所。从1966年到1976年,既是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高发期,也是中国地震预报研究的起步时期。14次7级以上地震有5次发生在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又使其更增政治意味。事实上,1975年海城地震后曾有过将地震局和气象局合并加强科研力量的动议,然而在华北地区震情频繁的压力下,地震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了对5级以上地震提前24小时预报的目标上来。当时也划了地震危险区,对房屋进行了加固,但历史上没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的唐山在烈度区划图上属于六度区,即不设防区。“当然经济上也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孙士鋐回忆。唐山地震的发生第一次掀起了对中国地震工作方向的检讨。在1977年1月召开的唐山地震经验总结会议上,当时的地震局预报分析室副主任梅世蓉提出:“唐山地震的漏报,原因不在于没有前兆,而在于科学水平太低。”从体制上改革地震工作的呼声随之出现,一些倡议者甚至就来自国家地震局内部。1980年,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荣誉所长顾功叙为首的五位科学家上书国务院,建议撤销国家地震局,将地震研究合并到中国科学院的相关院所。“成立地震局的主要任务就是地震预报和工程抗震,而唐山地震证明,这两项任务都没有被很好地完成。那么还不如从加强科研入手。”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地震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五位科学家的建议最终未获批准。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回忆说,加强对地震的科学研究是没有争议的,但未必只有撤销国家地震局这一个办法,二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矛盾。国家地震局虽未取消,但整个1980年代,它的行政职能逐步减少。1978年后,孙士鋐所在的北京地震队取消,只保留了北京市地震办公室,部分少震地区的地震局也缩编减员,东北三省甚至只保留了辽宁地震局一家行政单位,文革十年间轰轰烈烈的群测群防工作也偃旗息鼓。与此同时,国家地震局的科研工作加强了。周仕勇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他1984年大学毕业后加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为鼓舞年轻人的士气,所长开会时介绍,该所全年的科学经费是700万元,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只有200万元。然而这并未使国家地震局在之后的20年间完全脱离其行政职能。在1988年的国务院“三定”方案中,国家地震局重归国务院职能部门,并从由中科院代管转为由科技部代管;10年后,国家地震局更名为中国地震局,成为国务院直属的事业性单位,既非科研单位,也非职能部门。周仕勇切身感受到了变化。2000年前后,风水轮流转,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的科研经费远远超过了他们所。之后不久,他也离开了。尽管他至今仍认为,地震局下属研究所的科研能力并不差,但地震研究在中国基础科研中的地位逐步降低,经费获取困难,使得地震科研的前景变得更加艰难了。如今,他的研究生毕业后选择从事地震研究的日渐减少。2016年,他的3名博士生中只有一名选择去日本继续做地球物理研究的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则都去了保险公司,因为“地震研究用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模型非常适合保险业”。许多人还对全国和省级地震局每年召开的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的科学价值持怀疑态度,然而“作为一个国家机构,似乎不开个会就无法交代”。在地震系统内,甚至还存在年度监测预报工作评比制度,“科学研究如何能按年度计划和评比呢?”中国地震局作为行政部门与科研机构的尴尬摇摆,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达到“最大震幅”。网友们在互联网上发泄愤怒,将汶川地震与唐山大地震一起,称为地震局抹不掉的“耻辱”甚至“罪名”。鉴于地震局的行政职责,汶川大地震仍然被定性为“漏报”,而此时,国际科学界对于“地震预报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已经达成了共识。如今,这个角色有些错位的系统在全国拥有约2.2万名工作人员,下辖地震预测、地质、地球物理、工程力学和地壳应力5个研究所,30个省级地震局,9个局直属事业单位。2016年财政拨款约为30亿元,其中58%用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有人从英文译名中发现了某些端倪。中国地震局的“局”之前的英文名称是Bureau,含义是“提供某方面信息的办事处”,但近几年,这个翻译改成了Administration,其含义是“行政机关”。但仍有人从积极角度来看待这个机构。“全世界只有中国一个国家,有专门一批人在研究地震,每天都盯着。”刘启元说,“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7月27日,人们在唐山抗震纪念墙前追思亲人。图|新华网闻所未闻的地震重防区一声犀利的尖叫响起,监测人员迅速到计算机前查看数据,但很快排除是地震警报。大厅中每个人都表现得很镇定,好像只是接了一个从遥远的地壳打来的电话。“喂?有事吗?没有就挂了。”“不用紧张。这只是常规情况。”侯建民说道。他负责国家地震台网的公共信息服务工作,掌管着有900余万粉丝的中国地震台网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和多家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对接服务。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成立不久,他就来此工作,如今,他在江湖中的名号已超过了本名,人称“震长”。他很自豪于这个服务多年的地震监测网络。“汶川地震时,我们计算出地震相关参数的时间大概是震后14分钟,社会公众得知要到半小时后。但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时,第一次信息发布,只用了55秒钟。”他说,“而且全是自动完成的。” 在移动互联时代,地震速报信息服务还可以通过精确计算只推送给当地民众。“比如今天(6月27日)北川发生了4.6级地震,当地会有震感,但不会有破坏性,那么只向北川及附近地区居民发送信息就可以了。”他没忘记加一句:“这些过程全是自动完成的。”地震信息的迅速发布,无疑有赖于庞大的地震监测网络。目前,中国已有固定测震台站1000余个、固定强震监测台站1154个、烈度速报站310个、速报中心5个,此外,还有一个由743个固定观测台站、GPS观测网和各类流动监测台站组成的前兆台网。台网的密集程度,决定了其灵敏性。在大部分地区,这些仪器能够监测到3.5级以上地震,东部地区和省会城市可达1.5级,首都圈地区最为密集,可捕捉到1.0级。然而,地震在中国过于容易牵动敏感的神经,总有一些信息,是不常被提起和讨论的。比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所谓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是指对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十年左右可能发生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地区实行重点监控的制度。这项制度最早于1998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当时,共确定了2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13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2006开始实施《国家防震减灾规划(年)》后,变为24个重点监视防御区和11个重点监视防御城市,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0%-15%。但生活在这些地区的绝大多数公众并不知道,未来70%的破坏性地震和80%的地震灾害损失将出现在他们所生活的区域内。2012年,中国地震局针对安徽、福建、甘肃、广东等9省区做过一项调查。2723位被调查者中,听说过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不到20%。与之相对应,中国地震局另一项面向防震减灾工作人员的调查显示,有83.5%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将这些信息向全社会公开。对公开的顾虑多是可能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和经济发展带来压力,或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但在支持公开者看来,无知比地震本身更容易造成恐慌。“知道可能的危险,才会产生忧患感和紧迫感。”徐德诗说。退休后加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讲演团的徐德诗常常以这个问题做开场白:你知道距离你最近的应急避难所吗?极少有人能答得出来。2012年中国地震局所做的另一项调查同样不乐观。在通过问卷询问地震重防区民众是否接受过地震科普宣传时,回答“有一次”的占11.5%,“多次”占24%,“一次也没有”的高达52.8%。“我们完全可以公开说,北京就处于地震区,这没什么可瞒的。”高孟潭说,“不然,为什么北京的设防烈度是8度?”处于地震区,并不是说地震近期就会发生。最近300多年间,北京地区只发生过两次大地震。一次是1679年的三河-平谷地区的8.0级地震,另一次是1730年北京西郊的6.5级地震。“但正是因为我们无法预测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才更要按照抵御地震的思路去规划城市、建造房屋,要把抗震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时刻做好准备。”高孟潭正主持研发全国地震参数区划图APP,上线后,输入街道名称,就能直接看到相应抗震标准——在地震的“大考”到来之前,信息透明,可能是最好的武器。日凌晨,台湾高雄大地震,在117名遇难者中,115人的丧生是由于16层的唯冠大厦的整体倒塌。图|网络让建筑抗震317米高的国贸三期旁,站着高度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不远处,是597米高的天津高银117大厦、592米的深圳平安大厦、468米的重庆嘉陵帆影中心和530米的广州东塔。这个位于北京东北角的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抗震实验室,拥有全国最大的抗震检测台,因此“过审”了几乎中国每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对于一个处于地震高风险的国家,没有什么比把房子建得结实更重要。据统计,在全球130多次伤亡巨大的地震中,95%以上的人员伤亡是因抗震力不足的建筑物倒塌所致。2016年2月台湾南部发生6.7级地震,在117名遇难者中,115人的丧生是由于16层的唯冠大厦的整体倒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肖从真曾去台湾专门考察,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那幢楼结构上有明显问题。它是一个大跨度结构,但梁柱的数量却不足以支撑它的跨度。如果唯冠大厦曾在抗震实验室做过检测,这样的错误应该能被纠正。在抗震实验室,每幢待检建筑都会用黄铜按照设计图纸做成1:30或1:40的缩微模型。仅模型制作就需要半年左右,钢筋的数量、异形的处理与原建筑严格保持一致。之后,将在测震台上进行四种组合的抗震力测试,每组测试时长约两分钟。测试过后,工作人员通过强光手电仔细辨识,将每一条裂缝作出标识,提示设计方进行加强处理。自从2004年正式投入使用以来,这里还没见过“完美无缺”的建筑。将一幢普通居民建筑从完全不设防提升到可以抵抗烈度9度的地震,平均每平方米增加的成本约为500元人民币。高层建筑的增加成本会多一些,但若是与震后倒塌的损失相比,就不算什么了。一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隔震技术——在建筑物底部增加一层钢板与橡胶混合的隔震垫,开始在中国有所使用。隔震垫在地震中会消耗大部分地震力,避免其传导到其他建筑部分,从而有效地保护室内人员和财产安全。肖从真说,芦山地震中,一家使用隔震垫建造的医院几乎完好无损。尽管多数受访者表示,在现有制度下,只要严格执行抗震标准,设计、审图、施工、监理、验收每个环节都恪尽职守,便无须担心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但他们同时认为,公众监督是更有力的保障。“你买房子时问过是否符合抗震标准吗?”新疆地震局副局长张勇情绪激动地在电话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和许多地震工作者一样,他认为中国公众对抗震安全过于漠视了。“房子是普通中国家庭最大的一笔投资,却没人过问它的安全程度,这确实有些不可思议。”然而,最大的隐患还不在城市,而在面积广大的农村。根据2012年的一项统计,中国有6.5亿人口居住在地震烈度6度以上的高风险区,地震造成的60%以上的人员伤亡和50%以上的经济损失,都发生在农村地区。一个重要原因是,多数农村建筑不是出自专业工程师之手,也不在现有制度的监管范围内。有时,它们似乎被遗忘了。2008年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和中国地震局发布的8项规章制度中,均未涉及农村地震安全问题;全国有23个省出台过涉及农村地震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只有四川对农村住宅抗震做出过规定。然而芦山地震的结果证明,文件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新疆是一个例外。2003年2月,新疆巴楚地区发生6.8级地震,造成268人遇难,成为1949年后新疆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当年12月,另一场地震又夺走了10 条生命。之后,新疆自治区政府做出决定,用大约5年时间,全面提升全疆地区的农村抗震能力。“当时考虑得有些简单了,认为5年可以完成,现在,这项工程仍在进行。”张勇说。设计人员根据不同少数民族的习惯免费设计图纸,政府负责培训当地建房工匠、提供建房补贴,建成后的房屋经过村、乡、县、市层层验收。13年来,这一政策已覆盖新疆60%的农村地区,修建了150余万户农村房屋。从2004年至今,新疆共发生了60多次5级以上地震,死亡人数仅为3人,伤333人。“现在新疆发生地震媒体都不怎么关注,因为伤亡很低。”张勇说,“现实的效果改变了老乡的观念。事实上,80%以上的建房款是老乡出的。不真正接受,是不会有人愿意掏钱参与的。”但张勇不认为新疆的经验可以复制。新疆平均每年发生1起6级以上地震、五六起5级以上地震、上百起三四级小震。“处在这种时不时要晃一下的环境里,人才会产生强烈的安危意识。”你知道距你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在哪儿吗?不能预警,可以预演很多人将希望寄托在地震预警系统上。2012年,福建地震局正在测试的地震预警系统在一次2.5级的地震测试中显示有效。2013年芦山地震中,位于成都的高新减灾研究所正在测试的预警系统也发出了警告。但地震学家对此并不乐观。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最终计算出的震级是9.0级,但日本地震预警系统第一次发布的震级只有4.3级;2013年的芦山地震7.0级,成都减灾研究所发出的第一次预警也只有4.3级。“要计算出准确的数据,需要综合多台监测仪的数据,经过复杂的演算。”徐德诗说,“但是,这需要时间。”只有像唐山和汶川这样的强震,地震的破裂时间超过一分钟,地震预警才能产生真正的减灾效益,但最需预警的震中地区仍很难受益。在徐德诗看来,真正有意义的预警是针对核电站、危化品工厂、高速铁路等机构或设施的,以便及时切断电源、关闭阀门、紧急降速,避免造成更大伤亡。其中,最值得担心的是纵横全国的高速铁路。2012年,中国地震局与原铁道部签订了联合开展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及紧急自动处置的协议,目前,这一项目仍在攻关阶段。但有一项工作,是现在就可以做的:应急演习。如今中国的地方政府几乎都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理论上,这应是一套从指挥中心,到救援和自救,一直到灾后恢复的复杂完备系统,需要多机构协作、每个个体参与,不断磨合、优化。“但就我看过的一些演习,简单说,就是比谁跑得快。”徐德诗说,“跑也可能是错的。地震发生时,从城市高层建筑里往外跑?来得及吗?”让高孟潭念念不忘的是旧金山的地震防震教育系统。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坐落在美国最大的断层——圣安地列斯断层附近。1906年,一场7.8级地震引发了连续3天的全城大火,保守估计有3000人至6000人遇难。1989年,一场6.2级地震导致270人遇难并损坏了一座大桥。最近一次发生在2014年,震级6.1,未造成人员伤亡。为了应对不期而至的灾难,一家名为Shake out的NGO网站通过互联网进行地震应急培训,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地震学家都参与其中,提供多种应急预案,有的编成口诀。2015年,共有4300万人次在线接受了培训,受训者遍布全美,不少来自日本、意大利等地震多发地区。登录这家网站首页,可以看到它正在为每年10月20日的全城大演习做着准备。“中国有这样的机构吗?”“没有。”高孟潭干脆地回答。(感谢夏新宇博士在本文采写过程中提供的帮助)一本有态度的杂志 | 一个有温度的公号转载或商务合作 回复关键词转载 | 合作点击图片阅读 | 一个牛逼的公司应该以“秀加班”为耻点击图片阅读 | 为了让父母不再孤独,这群人用最温暖的黑科技,爆改了一个家点击图片阅读 | 你成为老虎的食物,就是因为你不守规则-中国新闻周刊 | 新媒体矩阵-有意思网 | AutoMan | 大人的玩具开Fun | 反观 | 财迷 | 剧逗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
分享到:微信QQ好友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腾讯朋友豆瓣百度首页百度收藏天涯社区一键分享文章出自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号:chinanewsweekly 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号最新文章 听说,最近有一批人想要“挑战网红”?
别找了,幽默风趣的男人全在这里了
你是好人,但社会的恶仍然跟你有关
米歇尔“拯救”希拉里的教科书式精彩演讲,不容错过!
陈冠希,在自由之前,我想先和你谈谈底线
最新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推荐 唐山大地震40年之后:&我们现在安全了吗?
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美土之间本无缘分,全靠奥巴马死撑,现在他撑不住了……
日本“小气”精英的末路
她是蒋介石一生最爱的女人,等了一辈子,终究被抛弃,与孤独相伴余生
新闻微信公众号相关阅读每日精选
全球热点人物
中国新闻网
中国高速交通广播
vista看天下
香港凤凰周刊
微信公众帐号排行榜生活小常识1324730精读1136980野史秘闻607240女神美女图514140智慧人生432570职场那些事儿394740爱稀奇有趣385580八卦娱乐头条376390环球旅行337420草民一介103790人体艺术网99610互联网创业笔记72640鼎盛大小单双娱乐67590一句话签名61250哲想动画48330江湖传闻45450理财咖投资平台44150哲想软件35980教你怎么追女孩28300公主健身日记27660
精品号随机推荐奇葩爹爱影生活韩钰萧面膜张涛拉罕习文塾公主健身日记李子厚的问渠笔记高端红茶俱乐部扫我有福利爆笑控点赞党孔雀开屏互联网创业笔记涨姿势吧辣妈亲子会一句话签名考试宝典会计从&千家有女初长成女匪帮一家人健康百科笑笑而已不说话最值得关注的微信公众号野史秘闻野史君一一道来,让你看到不一样的历史,让你发现原来历史可以这样看。 女神美女图每日新鲜美女推送,分享优雅女神高清图片 环球旅行环球旅行,带你看遍全球美景。让你了解旅行的意义。 鼎盛大小单双娱乐鼎盛国际娱乐,线上娱乐平台! 八卦娱乐头条搜罗更多劲爆事件,娱乐花边新闻,最受关注的图片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八卦娱乐头条!!! 生活小常识提倡国人品质生活,选择有机生态的生活方式,健康,养生,休闲,品味,修炼自己,温暖他人! 爱稀奇有趣想了解有关科技、趣味、创意和新奇的产品吗,想寻找创意小礼品和新鲜玩意吗? 爱电影喜欢电影朋友关注我吧,我们一起学习交流 冷笑话精选冷笑话精选微信号 动物世界了解动物,关爱生命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山大地震为什么发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