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学院无德到此种程度,能教书育人楷模吗

教书育人的一点体会
已有 3859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教书育人
努力实践教书育人
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结合本人的教学活动的特点,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战场作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创新精神以及为建设祖国努力学习拚搏向上精神;教育学生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从而实践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努力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世纪的人才。
关键词:教育 教书育人 教学法
本篇文章是我2005年写好的文章,现在把它贴出来。
我认为关于教书育人的概念主要应该有两点:第一,教1.(jiao四声):教育,训诲。《荀子&大略》:&诗曰:&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2. (jiao一声):传授知识、技能。第二,育人:也就是要培育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培养人才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要求,我们应该放宽视野,开阔思路,充分认识到人才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和相对性特点。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实践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由这一新的人才内涵所决定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关于怎么培养人才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不仅要注重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精心传授基本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而且还要有机地结合本职教学工作的实际,自然而然地渗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伴随其个性协调发展,使学生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世纪的人才。
1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战场作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创新精神以及为建设祖国努力学习拚搏向上精神
a. 请回答双子叶植物叶结构特点;
b. 请回答双子叶植物叶结构、单子叶植物叶结构与裸子植物(以松属为代表)三类叶的异同点;
c. 以法国梧桐为例,请回答,秋天树木落叶着地时,是近轴面(上表皮)靠地面,还是远轴面靠地面?
d. 以玉米为例,请回答,暑期中,玉米产区,由于持续多日干旱,常常玉米叶子扭转卷曲,这时叶子卷的方向是向上(近轴面),还是向下,为什么?
以上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属于基本知识,采用的是直接提问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我们一般不采用此法。第二个问题也属于基本知识,此提问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有分析综合能力,此类问题一般出现在各类考试中,课堂也不宜给学生提出。第三、四个问题是在基本常识的综合运用基础上的,具有培养创新精神的问题。这类问题是我们在实践课堂上经常提出的。而且通常是在讲授基本知识以后提出,但并要求学生在当堂上解决,而是留给一定时间去观察(如法国梧桐的落叶)、思考,在第二次课上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要点,以达到培养其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第三、四个问题提出的目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如双子叶树木(法国梧桐)的落叶着地方向,就必须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密度、比重、物体重心的位置以及双子叶植物两面叶型的结构之间的关系,只有在此基础上逆向思维、综合分析,才能解决问题。
在教育学关于教学规律中,有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规律,其主要内容为: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以掌握直接经验为副。间接经验主要指书本知识,即已知的真理。直接经验主要指学生个人的经历、经验积累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
众所周知&学问&,学而必问。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关于批判性学习方面,有报道,大凡做出成就的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敢于怀疑一切,怀疑已经定论的理论。换言之,就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中之间接经验与直接相互作用的规律。间接经验指已知真理。作为合格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培养这类人才,我用下面一个简单事例说明。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很多《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书 (除李杨汉,1985)中,在有关叶片形态一节中,谈到叶片长与宽的比例时,提到:&长椭圆形叶长比宽大三倍&等,其实稍一比较其说明文字与线图,实际情况为长是宽的三倍,并且这一字之差就影响了六种叶形定义的数量关系,导致了学生认识 &间接经验&&&书本知识的差异或错误,进而影响植物生物学实习的效果。我每年在讲授叶时及时给予更正,并以此问题为例,启发性地提倡同学带着疑问来学习,真正作到既&学&又&问&。
在讲解植物叶形态结构以及叶肉细胞时,结合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作用等的生理功能与器官结构的关系,以及种子植物的习性与叶的结构、生态条件之间的关系,强调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这些问题分别出现在生物学科中的植物学、植物生物学及生态学等。并且在此小节的最后,我经常提到&争光&一词首先是一个植物学科普名词,其次才是一个社会人文名词。因为大家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的作用下,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植物的生理活动、细胞代谢及形态结构的进化都是对光的适应进化。诸方面对光的适应好,植物的生长就旺盛,对种群繁育就有利。进而该植物种群对整个生物界以至自然界就有大的贡献。用此方式激励大学生为将来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2结合自己的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我的女儿在2004年高考中取得了陕西省外语类12名,碑林区状元的好成绩,现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这是我们家庭教育的成功,我常常用我教育孩子的方法及经验来教育我们西北大学的学生。比如在我们西大的通识课程《进化生物学》我就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了女儿与我的的交流。前些天,我在出差回程的火车上给我女儿发了一封短信:&女儿爸爸请您按照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和业务上取得双丰收。&回到西安我马上给女儿打电话:&你知道爸爸的短信的意思是什么?&女儿回答:&我大概知道一些,你说的是不要上街游行。&接着她谈到了2003年我校的因日本留学生演出而出现的闹剧。它对我校在政治、经济上都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当然更是给中国的外交造成了不利影响,给敏感的中日关系制造了困难。最后她明确告诉:我们北京外国语大学不参加游行。我自豪的是女儿能以西北大学2003年的对日本留学生的事件来安慰我,或者说是说服、教育我。我把这个实例分别在我的《进化生物学》《植物学实验课》上,给我们学生反复讲,让我们的学生知道要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的实际行动,为将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多年来自己在教学科研上做出了一些成绩,在我们生命科学学院的教书育人方面也去得了一些成果。在我带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学生中,已经有一大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如在西安高新中学工作的杨-,正在华中理工大学读博士的江--,读硕士的赵--、宋-(现在两位都在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7月注)等一大批优秀学生。这都归功于我在教学中坚持既教书又育人的道理。它更是教书育人的丰硕成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智选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转载]提升大学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
已有 1789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大学教师|文章来源:转载
曾记否,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本刊严正指出:受经商大潮冲击,高等学校对教学工作有所轻忽,普遍存在“四个投入不足”(学校经费对教学投入不足,校院领导对抓教学的精力投入不足,教师对教学精力投入不足,学生对学习精力投入不足),引发不少人忧思和警觉,状况得以改善。  如今,“四个投入不足”现象是否还不同程度存在,各自心里清楚;更应看到,在强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转变高教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时候,有一个看似微观,实则直接关乎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的带根本性的问题不可不察,那就是如何全面提升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这应成为今后抓教学工作、抓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新视线、新实线。  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或教书育人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关系着一所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与低。抓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抓好抓实每位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犹如隔靴搔痒,等于没抓到瘁处痛处,好比瞎子点灯,白费劲。新形势下抓大学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提升,需要从多方面着力,需要观照主观和客观因素。  一要引导教师对教书育人的敬畏心和事业心。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根本责任和使命所在,淡忘或不善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教书育人的对象是充满生机活力、充满渴望、具有远大理想追求的优秀青少年,目的在于遵照国家需求和个体发展愿望使他们成人成才成功。培养高素质创新拔尖人才,全社会都会敬畏钦佩,大学教师自身更应有敬畏之心。只有敬畏,才会有使命感和荣誉感;只有敬畏,才会不敢慢待和懈怠。教书育人是一项极具专业性、探索性、创造性和学术性的事业,要求教育者努力具备高深的专业学问基础、高明的育人理念和方法、高尚的教风和师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书育人的学问大得很,选择了大学教师职业,就应把教书育人作为首要的岗位职责和学术任务,安心教书、潜心育人、热心教研,甘心情愿为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付出辛劳。教书育人的严肃性非同一般,教学过程中心浮气躁不好,急功近利不成,弄虚作假害己损人、只有把心思凝结在立德树人上,诚挚地为学生奉献大爱,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二要引导教师提振对育人模式改革的自觉性和创造力。大学教师的教书育人,绝非只把书本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就行了,即使科研水平很高的教师也不一定擅长教书育人。愿不愿教是态度,善不善教是能力。在大力倡导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拔尖人才的今天,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育人模式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迫切性越来越强烈。没有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怎能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新形势下提升大学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一个重要方面是提振教师对育人模式改革的欲望和激情。只有对教书育人工作饱含深情、充满激情,才会对创新育人模式有欲求,也就会有教改的自觉行动。应让每一位教师明白,我国大学现行育人模式在很多方面是落后的、甚至是僵化陈腐的:不愿或不会创新育人模式的教师是会落伍的、甚至被淘汰:迸发教书育人的创造力,是衡量教师能否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重要标准.也是师德师能升华的新亮点。明知不好不对,却还要固守苦旅,有违师德良心。革新育人模式的内涵丰富,前提是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育人理念,并通过积极主动参与,使“知识为本”的旧观念更新为“素质为本”,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教师自身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育人是科学、是艺术;育人非制器、非驯养。提升教书育人能力,至少应该先从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和育人经验入手,在改革教学(育人)方式方法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办法和途径。连教学方法都不想改不会改的教师,是很难谈得上教书育人能力高强的。信不信由你,育人方式方法大范围变革之日,定是育人质量大面积提升之时,提请教师在更新育人理念和方法上花心思、甚至付出代价去探索,会有报答的。  三要营造激发教师提升教书育人能力的政策制度和文化环境。曾有人认为,我们的教师在较清苦的条件下教书育人,付出多获取少,压力大地位低,不宜向他们再提过高的要求,更不忍心说他们不是。这实际上是把尊重教师劳动、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与对教师高标准严要求、寄予厚望混为一谈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方面,既要为优秀教师歌功颂德,树立榜样,又要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高效率地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既要尊重教师劳动的特殊性,给予相对宽松的环境,又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教师管理,完善有利于教师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的考核评价和聘任办法,有效鞭策每位教师求进思变,拒绝平庸,克服教书育人能力上的种种不如意,肯于砥砺自身的高尚教学品质和教书育人品位。同时还须看到,让教书育人工作大放异彩,不应只是“文件要求”和制度规定,也应该是大学文化的热切诉求。文化的力量很神奇,浸染在怎样的大学文化中,决定大学人对教学和教书育人有怎样的风气习惯与思路。大学文化建设再也不该总是处于一种不定型的悬浮状态了。尽管大学文化建设内涵会不断开拓,而“创新”是大学文化之魂,“育人”是大学文化之根,这是不能改变的。只有让“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深植于大学文化和制度建设中,才会形成更好激励教师自觉提升师德师能、执著提高育人质量的政策和文化氛围。  教书育人是使命崇高、责任重大的职业,值得大学教师为之励志立命。能洞察教师的教学品质和教书育人能力对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实乃教育行家的目光和情怀也!(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5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毛宁波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转载]你们将终身背负无德无良无耻的十字架!
&8月22日晚上,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终于发出向刘伶利老师家人的公开道歉信。该信表示,近日,社会上对我院刘伶利老师
“因患癌被开除”一事极为关注,刘老师患病后,在没有掌握真实情况前,学院草率做出了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实属不妥。“而就在我们与你们商议即将解决相关问题时,刘老师却不幸去世,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令人痛惜。对于刘伶利老师的病逝,我们非常难过,因学院这一决定,对刘伶利老师及你们造成了严重伤害,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在此,我们再次表示最诚挚的歉意!”
&在全世界舆论排山倒海的愤怒谴责、声讨中,兰州交大博文学院终于低下那颗貌似傲慢实则卑贱的头颅,向不幸病逝的教师及其家属道歉了!试想,如果没有世界舆论的强大压力,唯利是图、无德、无良、无耻的兰州交大博文学院,你们可能把人的尊严和生命当回事吗?你们可能把自己的教师和学生当人看吗?你们的道歉来的太迟缓!你们的道歉太言不由衷!你们的道歉太心不甘情不愿!你们的官员面对庄严的法院判决,竟然蛮横无理地表示绝不执行!面对病逝教师家属,竟然恶魔一样冷酷训斥:“别给我哭!你们这样的我见得多了!”仅此,世界舆论就永远不会原谅你们,你们的丑陋表演,将让你们终身背负无德、无良、无耻的道德十字架!
&&兰州交大博文学院,你们枉为高等学府,你们强奸了教书育人的本分,你们玷污了学校圣洁的光环!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教书育人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