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增强心脏功能的药物的药物

对不起,该功能只对登陆用户使用!请先登陆!
对不起,该功能只对登陆用户使用!请先登陆!
&直接删除&&&移动到回收站
&&&&&&&&研究表明,心脏药物可能对控制某些癌症有效
&&&&& 加拿大女王大学生物医学和分子科学系教授Charles Graham指出:“这项发现可能开创一种新的治疗多种肿瘤的方法”。Charles Graham教授和泌尿学系、Kingston总医院的Robert Siemens共同领导了这项女王大学的研究。研究人员着眼于组织低氧含量在一些癌细胞的作用。
&&&&& 他们发现癌细胞缺氧与ADAM10过度增长相关,ADAM10是一种使癌细胞对免疫细胞攻击产生抵抗力的一种关键酶。然而,当用诸如硝化甘油等类似一氧化氮的试剂处理癌细胞时,缺氧情况改变并且癌细胞失去对免疫系统攻击的抵抗力。这些结果表明硝化甘油可能具有提高机体对肿瘤自然免疫能力的作用。
&&&&& 发现上述结果的这项研究是由加拿大卫生研究院和Terry Fox基金多学科癌症研究的训练项目共同资助。这项研究是建立在女王大学<FONT style="COLOR: #09年的研究结果之上,在<FONT style="COLOR: #09年研究中发现了硝化甘油在抑制前列腺癌生长中的作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首次利用低剂量硝化甘油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试验。&&&&& 10多名病人已经被批准进入这项研究,包括利用硝化甘油或类似化合物进行癌症治疗。女王大学技术转化办公室(PARTEQ Innovations)已经向Nometics Inc转让了部分知识产权。Nometics Inc是由女王大学脱离的一家根据相关研究成果研发产品和治疗方法的公司。&&&&& 这项研究的结果已经在线发表于Cancer Research,并将在未来一期杂志中正式出版。
评论(0)&|&阅读(98)&|&文章类别: 10:51:10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用药安全网的观点或立场
&&正在读取文章评论…
注:请有问题咨询的网友在“”一栏留言提问,以方便博客主人与您交流和回答!2016&ESC/EAS:抗癌药物心脏毒性管理指南
&#8203;近些年癌症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果,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均显著增加,但是癌症治疗带来的心脏并发症却一直存在。心血管并发症是癌症治疗最常见的副反应,对心脏结构和功能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尽管人们越来越重视抗癌治疗的心脏毒性,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2016 年 8 月 27 日~31
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16)在意大利罗马盛大召开,会上发布了&2016
ESC/EAS:抗肿瘤药物与心脏毒性防治指南,该指南从抗肿瘤药物引起心脏毒性的病理生理到预防治疗做了总结,并给出了科学建议。现将指南重点内容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1. 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
1.1 心肌功能异常和心衰
心肌功能异常和心衰(HF)是抗肿瘤治疗最常见和较严重的心脏毒性表现,增加了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数据显示,小儿肿瘤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和/或纵隔放射治疗之后
HF 风险增加了 15 倍。对于既往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老年患者,短期 HF
风险也会增加。另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也可引起左室功能不全或 HF。
<img ALT="表 1 为化疗药物治疗相关的左室功能不全发生率"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e85eb9aefafc0.jpg" DATA-ORIGIN-SRC="/mmbiz_jpg/tBFollR8UrzJoyoy3ricMsmH1QKWddkUSfVPjhYYGqnU6dfQrDsiaPl3Mev8HX7n2PPZPHicWkE7CfzGWic756dibug/0?wx_fmt=jpeg"
TITLE="2016&ESC/EAS:抗癌药物心脏毒性管理指南" />
<img ALT="表 2 抗 HER2 复合物和 VEGF 抑制剂引起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c31dc0d05cf114be50c0bbcd.jpg" DATA-ORIGIN-SRC="/mmbiz_jpg/tBFollR8UrzJoyoy3ricMsmH1QKWddkUSLeHcrtleMsyxoTxPyzpGFlt3wCSFR4z2kDTerc7IGcR0fkFFZiadOFA/0?wx_fmt=jpeg"
TITLE="2016&ESC/EAS:抗癌药物心脏毒性管理指南" />
诊疗方案(概要)
1) 若已知肿瘤患者所接受的治疗具有心脏毒性,且进展为 HF
的风险较高,则有必要行医疗干预,严格控制各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2) 患者行有心脏毒性的化疗治疗之前和治疗期间都应该监测
LVEF,以早期检测出心脏功能,推荐采用有效的影像学检查,并在随访过程中使用同一种检查。
3) 若这类肿瘤患者被招募入心脏毒性相关的临床试验,可以将 50% 的 LVEF 正常值的限制降低。
4) 若患者的 LVEF 显著降低,有必要短时间内再次检查。
5) 若确认患者的 LVEF 值降低幅度大于 10%,且低于 50%,患者进展为 HF
的风险较高,在没有禁忌证的前提下,推荐使用 ACEI(或 ARB)联合 β 受体阻滞剂预防左室功能不全或症状性 HF
进一步恶化。
6) 对于症状性 HF 或无症状行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若无禁忌证,则推荐使用 ACEI(或 ARB)和 β 受体阻滞剂。
1.2 冠脉疾病(CAD)
心肌缺血和心梗以及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是一些肿瘤治疗的副作用。这些药物所导致心肌缺血的机制不尽相同,有的直接造成血管痉挛,有的造成内皮损伤和急性血管栓塞,有的还可以造成远期血脂代谢异常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1) CAD 的评估应基于患者的病史、年龄和性别因素将化疗药物的使用认定为 CAD 的危险因素。
2) 对心肌缺血的临床评估和检查是诊断潜在 CAD 疾病的关键,这有利于指导抗肿瘤治疗用药。
3) 对于接受嘧啶类似物治疗的患者,应采用常规 ECGI 进行密切监测心肌缺血情况,一旦发生心肌缺血事件,停化疗药物。
4) 谨慎采用冠脉痉挛的药物激发试验,仅用于无其他选择以及预防的情况下,且需密切监测患者。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硝酸酯类和/或
CCB 类药物。
5) 对于接受可能导致远期并发症的放化疗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长期门诊随访,以便早期发现 CAD。
1.3 瓣膜疾病
化疗药物并不能直接影响心脏瓣膜,但肿瘤患者也可以出现瓣膜性心脏病(VHD),原因包括既往存在的瓣膜病变、放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继发于
LV 功能不全。
有研究指出,放射线可引发 VHD(约
10%),包括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膜、二尖瓣环以及二尖瓣叶的基底部和中部的纤维化和钙化,与风湿性瓣膜病变有所区别。对于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放射线可增加
VHD 发病风险,特别是当剂量大于 30 Gy 时。然而,时至今日,对于纵隔部分也需要放射治疗的患者,若剂量为 20 或 30
Gy,30 年风险也将仅仅增加 1.4%。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作为诊断以及随访监测此类患者的手段。CMR 和 CT 可用于评估 VHD
的严重程度。此类患者行心脏手术风险较大,可以考虑经导管瓣膜置换。
1.4 心律失常
肿瘤患者身上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有的可以引发严重的症状甚至威胁生命。在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人群中,大约有 16%~36%
的肿瘤患者可发生心律失常。
<img ALT="表 3 可导致心律失常的抗肿瘤药物"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e30d77cc9f94df.jpg" DATA-ORIGIN-SRC="/mmbiz_jpg/tBFollR8UrzJoyoy3ricMsmH1QKWddkUSVoYjYxSVtp7REd5jV0IZibhy3ticJIdGwk1CNnzPQ4qia9tUAz9xibqicoA/0?wx_fmt=jpeg"
TITLE="2016&ESC/EAS:抗癌药物心脏毒性管理指南" />
1) 所有的患者皆应检测 12 导联 ECG 和 QT 间期,以及经公式校正的心率。
2) 既往有 QT 间期延长、相关心脏疾病、服用导致 QT
间期延长的药物、心动过缓、甲状腺功能不全或电解质紊乱等病史的患者都应多次监测 12 导联 ECG。
3) 若发现 QT 间期>500ms,QT 间期延长超过 60ms 或者心律不齐,应考虑停止用药或者改变给药方式。
4) 对于用药引起 QT 间期延长的患者,避免各种引发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因素(如低血钾和极度心动过缓)。
5) 对于接受有可能引发 QT 间期延长的化疗的肿瘤患者,应尽可能选择减少导致 QT 间期延长的药物的使用。
6) 房颤和房扑的治疗与普通患者无异,需权衡好出血和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
1.5 高血压
高血压也是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可由高血压引发肾脏肿瘤。VEGF 抑制剂有 11%~45%
的风险导致新发高血压或者打乱原来已经控制稳定的高血压。发病的概率和程度取决于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CVD
病史、肿瘤类型、药物类型和剂量、治疗方案和相关的肿瘤治疗。
1) 应按照目前的临床指南合理治疗高血压,且在抗肿瘤治疗前和期间监测血压。
2) 高血压的治疗采用普通的治疗方案即可,但鼓励早期积极的治疗方案,防止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衰)。
3) ACEI 或 ARB、β
受体阻滞剂和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阻断剂是优选的抗高血压药物。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阻断剂常见药物相互作用,需慎重采用。
4) 若血压控制不好,可以考虑减少药物剂量和加强抗高血压治疗或者停止 VEGF 抑制剂治疗。一旦血压稳定,VEGF
抑制剂可以重新启用,以达到最大的抗肿瘤效果。
1.6 血栓形成疾病
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发凝血,包括促凝、抗纤溶和促凝集活性,释放促炎和促血管形成细胞因子以及促进细胞粘附分子与血管和血细胞的相互作用。
诊疗方面,对于发生动脉血栓栓塞的肿瘤患者,临床的处理往往并不是很到位。如果有能力的话,应综合多学科之间意见,尤其是心脏肿瘤方面的团队,更好地使用抗血栓形成治疗、溶栓治疗和/或血管内干预。
1.7 外周血管疾病和卒中
即使没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治疗白血病的抗肿瘤药物(如 nilotinib、 ponatinib 或 BCR-ABL
TKIs)可引发下肢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或非动脉粥样硬化外周血管疾病(PAD),发病率高达
30%。发病时间也可以是治疗早期或者数年之后。
纵隔、子宫颈或者头颅的放射治疗可使卒中的风险增加一倍。颅内下小血管经照射后可发生内皮损伤和血栓形成。至于颅内大中血管所导致的卒中,原因可能有三:滋养血管阻塞导致动脉中膜坏死或纤维化、外膜纤维化和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导致颈动脉硬度增加和内膜增厚。
诊疗方面,推荐评估 PAD 基线风险,控制高危因素以及规律随访。若已经出现 PAD
症状,则考虑抗血小板药物。若有必要,也可行血管重建手术。对于行头颈部肿瘤或淋巴瘤放射的患者,可以考虑超声监测颅内血管情况,尤其是放射治疗时间超过
5 年的患者。
1.8 肺动脉高压
对于肿瘤患者,肺动脉高压(PAH)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很严重,尤其是某些抗肿瘤药物和干细胞骨髓移植后。TKI
类的伊马替尼可以改善 PAH 症状,相反,同一家族的达沙替尼却可以导致重度肺动脉高压。然而,发病后停止药物或者更改药物,都可以逆转
诊疗方面,若服用有可能导致 PAH
的药物,则考虑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室功能,并在门诊随访过程及时进行干预。推荐尽可能采用无创的方式监测心血管情况,尤其是伴随新发劳力性呼吸困难、乏力或心绞痛时。对于无症状患者,建议每
3~6 个月行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功能。
1.9 其他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略)
1.10 抗肿瘤治疗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特殊人群
1) 小儿患者
抗肿瘤治疗可给小儿患者带去终身的副作用,使得各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8
倍之多,大大增加了该人群的心血管死亡率。其中,蒽环类药物和放射治疗是小儿肿瘤治疗中最常见的心脏毒性药物。最新的指南推荐小儿肿瘤患者若接受高剂量的蒽环类药物和/或高剂量的胸部放射治疗,则考虑终身随访。
2)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本身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和合并症就比较常见,从而更容易受到放化疗因素的影响。
3) 孕妇患者
这方面的研究数据较少,但可想而知,孕妇本身的高排状态使得药物心脏毒性和净临床获益情况难以估测。可考虑对该类人群进行监测,包括开始化疗前的门诊检查、超声心动图功能评估,以及每次剂量调整前的再评估。
2. 预防和缓解抗癌治疗带来的心脏毒性
2.1 可预防或缓解心肌功能紊乱的治疗选择
2.1.1 心脏毒性抗癌药物使用之前可采取的保护措施
心脏毒性抗癌药物使用之前采取的保护措施的时机和方法应该根据临床实际而定,患者有心脏病史、化疗药物包括蒽环类药物、心脏病危险因素难以控制等都有高概率出现较严重的心脏毒性。可采取预防性心脏保护措施,见表
<img ALT="表 4 预防化疗药物导致心脏毒性的措施"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39a00aa753bec4cf94223.jpg" DATA-ORIGIN-SRC="/mmbiz_jpg/tBFollR8UrzJoyoy3ricMsmH1QKWddkUSxj8ssgvBJeD4v7zgmOd0731Viaw1QWiavnYJWBbQLjqh0R6jOnV8gUGw/0?wx_fmt=jpeg"
TITLE="2016&ESC/EAS:抗癌药物心脏毒性管理指南" />
2.1.2 肌钙蛋白升高的患者
抗癌治疗过程中或者治疗后的患者若出现肌钙蛋白升高应该立即启动保护措施。一项临床研究表明大剂量化疗同时使用依那普利的患者和对照组相比肌钙蛋白明显较低,包括心衰和无症状性
LVEF 下降的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
2.1.3 抗癌治疗导致的无症状性的 LVEF 下降
LVEF 下降达到心脏毒性标准可称之为 B
期心衰(例如,患者有结构性心脏病却无心衰症状),尤其是心房钠尿肽增高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应该依据指南给予心衰治疗。一项横断面研究表明
LVEF ≤ 45% 接受大剂量化疗同时使用依那普利或者卡维地洛的患者,42% 心功能有所改善。
2.1.4 抗癌治疗导致的无症状性的整体纵向应变下降
目前无研究表明何种措施可改善化疗导致的依据心脏超声 GLS 检测的亚临床的心功能不全。
2.1.5 抗癌治疗出现心衰
抗癌治疗过程中或者治疗后出现心衰应该依据 ESC
指南的推荐给予治疗。同时应该强调团队合作,心脏肿瘤专家和肿瘤专家一起平衡危害和获益。如果使用具有心脏毒性的药物,那么强烈建议同时使用
ACEI 或者 β 受体阻滞剂来保护心脏。
2.1.6 抗癌治疗中非药物手段的心脏获益
强烈推荐抗癌治疗中非药物手段的心脏获益,比如健康饮食、戒烟、规律锻炼、控制体重等。见表 5。
<img ALT="表 5 抗癌治疗中非药物手段的心脏获益"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mmbiz_qlogo_cn/63e64d860b9b43cd4dfef30.jpg" DATA-ORIGIN-SRC="/mmbiz_jpg/tBFollR8UrzJoyoy3ricMsmH1QKWddkUSbfJMVictDYZdumEqkz5UMcqRwHp9vfFrH3Y4LmnicpcGzQ05xLsYYqDQ/0?wx_fmt=jpeg"
TITLE="2016&ESC/EAS:抗癌药物心脏毒性管理指南" />
2.2 预防栓塞事件
化疗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使用
LMWH(低分子肝素)是主要的预防手段,无高出血风险的高危患者(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局部进展期或者转移的胰腺癌、肺癌)应该接受该预防手段。
研究表明通过深静脉置管使用 LMWH 或者 VKA 抗凝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显著下降。
2.3 预防和治疗特殊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
2.3.1 预防和治疗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
减少累计用量;儿童使用持续用药方法(至多 48~96
小时)减少达峰浓度;使用类似物替代(比如表阿霉素等);使用脂质体结构的药物;避免使用紫杉烷类等,可导致蒽环类药物血药浓度增加及促进蒽环类代谢为更有毒性的物质。
ACEI 或者 β 受体阻滞剂是否能为蒽环类化疗过程中心脏保护提供获益尚存在争议。
2.3.2 预防和治疗 HER2 靶向治疗导致的心脏毒性
同时使用蒽环类药物和单抗会显著导致 HF 发生,避开两者同时使用可显著降低 HF 发生率。ACEI 或者β受体阻滞剂可为
HER2 靶向治疗导致的心脏毒性提供保护,减少 HF 发生。
NCRI 建议 LVEF&45% 或者基线水平处于 45%~49%
之间的患者,停用曲妥珠单抗,同时使用 ACEI 或者 β 受体阻滞剂保护心脏。直到 LVEF &49%
可再次使用曲妥珠单抗。&
选择 ACEI 或者 β 受体阻滞剂应该听从心内科医生建议,根据合并症情况做出选择。
2.3.3 预防和治疗嘧啶类似物导致的心脏毒性
嘧啶类似物会导致心肌缺血,有心脏病史或者积极控制心脏病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后方可使用该类药物。即使是冠脉正常的患者使用嘧啶类似物后也会经常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缺血导致的心电图异常、和心肌梗死。
预防性地使用硝酸酯类和 CCB
类药物可能无效,因此有既往心脏病史的患者不建议使用嘧啶类似物。如确实无有效替代物,应该在严密监视下使用该药物。
2.3.4 预防和治疗 VEGF 信号通路抑制剂导致的心脏毒性
仔细评估心血管风险,严密监控血压,停用任何升高血压的药物。
2.3.5& 预防和治疗放疗导致的心脏毒性
保护心脏的放疗技术应当朝着减少照射剂量和心脏的照射体积的方向调整(无论是区域的放疗或累及淋巴结的放疗,例如霍奇金淋巴瘤的放疗区域)。这些可以运用基于
3D 治疗计划的现代放疗技术——通过运用剂量-体积曲线和虚拟计划实现。通过 CT 或 MRI
影像,强大的软件系统可以非常精细地勾画肿瘤的轮廓以及指导射线的照射。为了减少放疗中心脏的剂量,应当应用以下技术和方法。
1. 深吸气-屏气技术或者呼吸门控技术能够保护心脏在切线野时不接受照射,同时能够在不影响临床靶区的同时减少危及器官照射。
2. 多个角度的或者旋转角度的照射束(光子线/电子线)。
3. 直线加速器能够在治疗病人时使前后野的权重一致,通过对隆突下的遮挡和缩野技术。
4. 束流调强技术运用多叶准直器优于部分缩野技术。
5. 应当报告和最小化正常组织接受的剂量。
追踪系统,包含装在一个工业机器人的机器臂上的小型的直线粒子加速器,能够允许射线按照引导在任何位置射向人体的任何部。机器臂通过一个复杂的影像系统和软件能够根据患者的运动的肿瘤的形变,实现非常快速的对射线进行重新对位和变形,可以精确到
0.5 mm。这种方法也就是放射外科。
7. 计划应当最小化勾画的心脏前界和后切线野边界的最大距离。
8. 仰卧的自主深吸气-屏气技术可以减少部分左侧乳腺癌患者整个心脏和冠脉左前降支的照射剂量。
虽然采用这些方法,当心脏离靶区很近时,例如左侧乳腺癌和一些霍奇金淋巴瘤,对心脏的照射是无法避免的。
3. 长期监测和治疗
3.1 心肌紊乱
无论儿童或者成人患者,化疗都会导致心肌紊乱,且危险可以持续十年以上。因此,即使无症状也应该间断性的通过影像学手段或者心肌标志物等筛查。
3.2 血管病
接受过纵隔放射治疗的患者即使没有症状都应该评估血管是否受损害,且受损的部位可能距离放疗部位很远。接受过颈部放疗的患者有卒中的风险,因此要接受检查排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等。
3.3 瓣膜病
放疗导致的心脏瓣膜病平均确诊时间为 22
年,大部分患者瓣膜功能功能正常,但是儿童患者放疗后有一定比例的三尖瓣反流。EACVI/ASE 声明上建议无症状患者放疗后 10
年接受超声筛查,及以后每五年筛查一次。
更多会议精彩内容,请点此进入&查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的位置:> > >
> 治疗心脏病的常用药有哪些
治疗心脏病的常用药有哪些
更新时间: 12:12:40 | 特约编辑: 雷慧
  得了心脏病怎么办,除了很严重者需要做手术之外,一般的等心脏病该怎么办呢,肯定是要长时间的服药,控制病情,中药西药都有不同的品类,常见的比较方便的就是西药,大家在自己身边或者影视剧中见得最多的就是速效救心丸,那么除了这个最常见的之外,还有那些事治疗心脏病的常用药呢?    1、速效救心丸  适用症:冠心病,。  用法:含服,一次4-6粒,一日3次;急性发作时,一次10-15粒。速效救心丸当冠心病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左肩酸沉等先兆症状时,即应迅速含服速效救心丸,切不可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后再含服。开始剂量宜小,一般4粒,含服后5分钟起效。药效产生时,舌下应有苦辣味和清心透凉感。如果10分钟后不缓解,可酌情再服用4~6粒,如连用2~3次仍不能奏效,应立即去医院救治。  2、复方丹参滴丸  适用症: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急救。  用法:口服或舌下含服,一次10粒,一日三次,疗程28天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3、复方丹参片  适用症:胸中憋闷、心绞痛。  用法: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4、心脑康胶囊  适用症:活血化瘀,通窍止痛,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及脑动脉硬化症。  用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5、地奥心血康  适用症: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及瘀血内阻之胸痹、眩晕、气短、心悸、胸闷或痛等症。  用法:口服,一次100~200mg,一日3次;或遵医嘱。  6、心痛定片(硝苯地平片)  适用症:心绞痛,如变异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单独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  用法:  (1)硝苯地平的剂量应视患者的耐受性和对心绞痛的控制情况逐渐调整。过量服用硝苯地平可导致低血压。  (2)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一般起始剂量10mg/次,一日3次口服;常用的维持剂量为口服10~20mg/次,一日3次。部分有明显冠脉痉挛的患者,可 用至20~30mg/次,一日3~4次。最大剂量不宜超过120mg/日。如果病情紧急,可嚼碎服或舌下含服10mg/次,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决定再 次给药。  (3)通常调整剂量需7~14天。如果患者症状明显,病情紧急,剂量调整期可缩短。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发作的频率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的剂量,可在3天内将硝苯地平的用量从10~20mg调至30mg/次,一日3次。  (4)在严格监测下的住院患者,可根据心绞痛或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控制情况,每隔4~6小时增加1次,每次10mg。  心脏病患者一定要在医师的嘱咐下按时服药,定时定量服用治疗心脏病的常用药,控制病情,切不可随意停药,同时也不要乱吃药,在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健康,坚持体育锻炼,保持愉悦的心情,相信每天还是很美好的哦。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查看更多相关资讯
心脏病相关文章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十味溪黄草颗粒(有糖型
适应症状:清热利湿、健脾消滞。可用于肝胆湿热,脾胃
广东青云山药业有限公司参考价格:¥32
桂枝茯苓丸
适应症状:活血,化瘀,消癥,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
亚宝药业大同制药有限公参考价格:¥15.3
桂枝茯苓丸
适应症状:活血,化瘀,消癥,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
山西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参考价格:¥11→ 关于控制心率的药
关于控制心率的药
健康咨询描述:
医生,您好,我公务员体检心率120多,然后复检准备吃心得安控制心率,请问吃这药,如果做心脏彩超会有影响吗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副主任医师
擅长: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保健,预防,治疗
帮助网友:11897称赞:83
&&&&&&病情分析:&&&&&&服药后是不影响检查心脏彩超的。如果心率持续性增快,要弄清其中原因。&&&&&&指导意见:&&&&&&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心率加快的原因。并从根本上治疗。
那医生,如果心率正常,吃药会把心率弄得不正常吗
21:33医生回答:
是啊!心得安会减慢心率,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乱服。
如果心率正常,就体检前吃一粒可以吗,
20:16医生回答:
既然心率正常,为什么要服药呢?不过如果是在服药后维持的正常心率,就应该服用。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
参考价格:¥28
本品用于跌打损伤,跖骨、趾骨骨折,瘀血肿痛,吐血...
参考价格:¥17.5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其处理
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其处理
一、利尿剂
通过其利尿和利钠作用减少循环血容量、并通过减少血管壁中钠离子的含量降低血管张力。利尿剂广泛用于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治疗,并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对这一类药物不良反应认识的普及,通过合理的合并用药,大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常见不良反应包括:
(一)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氯、低钙、低镁):
是伴随着利尿剂的利尿作用的常见副作用,在大剂量、长疗程、应用襻利尿剂的情况下尤其容易发生,且低钾和低钠血症最常见。低钾血症可以引起乏力、心律失常、肠蠕动紊乱(甚至肠麻痹)、洋地黄过量;低钠血症引起倦怠、嗜睡、烦躁甚至昏迷;低钙血症引起心律失常、肌肉痉挛、抽搐等;低镁血症引起心律失常。临床上通过下列方法避免或减少利尿剂引起的电解质紊乱。
1.补充电解质:为了避免电解质紊乱的发生,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适当补充。口服或静脉补钾是最常采用的方法。为避免口服补钾药物对胃的刺激,常采用缓释钾口服。根据利尿的程度决定补钾的剂量,在补充过程中应注意复查电解质。在应用利尿剂时对其它的电解质并非常规补充,但在以下情况下必须予以补充:生化测定时发现存在低钠、低镁或低钙血症;洋地黄过量时一般常规补镁;出现身体某部位的肌肉抽搐考虑存在低钙血症时。
以往认为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12.5mg、或吲哒帕胺2.5mg不会引起低钾血症,但实践证明,在老年、进食不佳时,同时少量补钾是明智的做法。
2.与保钾利尿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合用: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12.5~25mg)与保钾利尿剂或ACEI合用时一般可以不要额外补钾,但由于个体差异较大,故在用药早期应注意复查血钾。相反,大剂量利尿剂尤其是襻利尿剂与上述药物合用时,应根据情况减少补钾的剂量,并注意复查电解质。
(二)体位性低血压或血压下降:利尿剂引起血压的变化常见于老年人、血容量不足、同时应用扩血管药物或大剂量静脉应用襻利尿剂的情况下。在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利尿剂情况下加用ACEI时,为避免首剂低血压的发生,需要从小剂量开始,必要时在停用利尿剂1~2天后加用ACEI。
(三)血尿酸升高、痛风:是大剂量长期应用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在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常见。应定期测定血尿酸水平,必要时加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呤醇。
(四)糖耐量减低:也是大剂量长期应用利尿剂的不良反应。应尽量减少用药剂量以避免之,对于剂量不能降低的患者,应注意适当减轻体重、增加活动量。
(五)脂质代谢紊乱:为大剂量长期应用利尿剂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必要时采用调脂药物治疗。
(六)氮质血症:常见于药物引起循环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如大剂量使用利尿剂、或与其它扩血管药物合用时。在心力衰竭患者,与利尿剂有关的氮质血症比较常见,治疗的方法包括适当减少利尿剂或ACEI的剂量,必要时适当扩容。
在现代高血压治疗中,利尿剂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均推荐采用小剂量的噻嗪类,主要是氢氯噻嗪6.25~25mg/d,在这种剂量下较少引起电解质紊乱,很少引起明显的代谢异常。襻利尿剂仅用于高血压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利尿剂是缓解患者症状的最有效药物之一。随着利尿剂作用的发挥,尿量的增加,应注意补充电解质,在静脉用药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时尤其应注意。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常与ACEI合用,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目前还推荐使用小剂量的安体舒通,因此,应注意复查血钾,根据情况适当补钾。
二、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通过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阻断,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对机体的作用。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α受体阻滞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或交感神经节的这类药物如利血平、胍乙啶、可乐宁等由于其副作用较大目前临床已经很少使用。
三、β受体阻滞剂
在国内用于临床的主要有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卡维地洛;和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1、 体位性低血压:β受体阻滞剂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具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为一线的降血压药物。因此,体位性低血压也比较常见,尤其在老年患者、剂量比较大时,为避免其发生,应嘱患者在体位变化时动作应缓慢,必要时减少用药剂量。
2、 支气管痉挛:为药物对β2受体阻滞作用所致。因此,一般来说禁用于患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而对于一些肺部疾病较轻,而同时具有β受体阻滞剂治疗强烈适应症(如慢性左心室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时,可以考虑小剂量试用对β1受体选择性较高的药物如比索洛尔,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如无不适,可以进行长期用药
。必须提出的是,这种对β1受体的相对高选择性是相对的,在使用剂量较大时,仍然可以表现出对β2受体的阻断作用。
3、 加重外周循环性疾病:为药物对β2受体阻滞,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在原来患有闭塞性外周血管病的患者,可以使肢端苍白、疼痛、间歇性跛行症状加重。因此对这类患者,也禁用或慎用(见2、支气管痉挛)β受体阻滞剂。
4、 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为药物对β1受体的阻断,对心脏的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所致。对于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心动过缓,以往整个医界过于敏感。实际上近年来认为,β受体阻滞剂引起心动过缓是药物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应根据心室率的下降来决定β受体阻滞剂的用药剂量。用药后患者在白天清醒安静时心室率维持在50~60次/分是临床上理想的治疗目标。在患者心率较慢时,必要时可以进行Holter检查,如果不存在RR长间歇(指大于2秒的长间歇)且心室率在7万次/24小时以上,可以考虑继续原剂量维持用药;如果用药后出现明显的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应考虑停用或减量β受体阻滞剂。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如出现II度或II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应停用或减量β受体阻滞剂。
5、 心力衰竭加重:β受体阻滞剂已经成为心力衰竭标准用药。在国内外的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对所有没有β受体阻滞剂应用禁忌症、心功能II、III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应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但β受体阻滞剂具有潜在的加重心力衰竭症状的作用,主要是由于药物的负性肌力作用对心肌收缩力抑制,使心输出量进一步下降,肾血流量下降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所致。主要表现在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的1~2月之内,这是导致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人们对在心力衰竭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主要担忧所在。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浏览器进程
登录小木虫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心脏的药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