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遍渐和愁苏寺着渐怎么组词词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2013年荣获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录像课评比一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2014年荣获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 数字化学习工具评优赛项小学组一等奖;
2015年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第5课 古诗三首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____(四年级)第5课古诗三首__第一课时__一、目标导学__1认识“螺、霜、寺”3个会认字;学会“菊、舍、遍、渐、偏愁、眠、苏、寺”10个会写字。__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古诗。__二、自学交流__一学生潜心独立自学__自学提示:__1读通古诗,自学生字:会认字会注音组词,会写字达到“四会”,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解决。__2熟读古诗,做到节奏准确,读出诗的韵味,达到背诵古诗。__(二)小组交流__1交流字词学习的好方法,并提出疑难、困惑。__2在组内比赛朗读古诗,看谁能把握好节奏、重音。__三、展示点拨(依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点拨总结)__1展示字词;(完成目标)__展示小组交流后公认的疑难,易错字形,字音或展示学习生字的好的方法。__2展示朗读,背诵(完成目标)__展示内容:三首古诗__展示形式:抢答式,可朗读,可背诵,优异者给予鼓励__评价标准:准确、流利、有感情、有节奏。__四、检测反馈(独立检测,交流评价,查漏补缺)__检测题__(一)根据拼音写汉字__jú花一biànpiān爱shuāng花发()chóu冬()miánsū()州sì()庙__(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__青螺(luólǘ)偏心(piānbiàn)__屋舍(shěshè)睡眠(miánmiǎn)__(三)填空__1遥望洞庭山水色,()__2_此花开尽更无花。__3月落乌啼霜满天,()。__五、拓展延伸__1依据检测反馈,查漏补缺__2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词。_________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5:03:1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5课 古诗三首
官方公共微信舍、遍、渐、偏、霜、愁、眠、苏、寺、个可以组什么词_百度知道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6元)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6元)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6:51:4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6元)
官方公共微信S版语文四年上第二单元
S版语文四年上第二单元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写“菊、舍、遍、渐、偏、霜、愁、眠、苏、寺”10个生字,会认“螺、霜、寺”3个生字。
2.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菊花》和《枫桥夜泊》。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刘禹锡、元稹、张继三位诗人的资料。
2.&收集有关描写洞庭湖、菊花的诗句。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的优美风景。(展示课件第四屏)
(二)让学生交流观看洞庭湖美景后的感受。
&(三)教师小结:洞庭湖的气势雄伟磅礴,洞庭湖的月色却是柔和瑰丽。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去看看月夜中的洞庭湖到底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课前让学生上网搜集作者资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展示课件第五屏)
(一)自由轻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将古诗读通顺。
(二)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
&(三)听师范读古诗,思考: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交流)
&四、品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一)默读古诗,思考:古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交流)
&(二)品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学生汇报自己理解的字、词。
2.全班交流“湖光”、“秋月”、“和”、“潭面”、“镜”、“未”的意思
3.全班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4.引导学生想象:“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品诗赏画,让学生一边品读古诗,一边从文字精简的古诗中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作者表达方法的巧妙。)5.朗读诗句,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品读“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学生汇报自己理解的字、词。
&2.全班研讨:“白银盘”是指什么?“青螺”又指什么?
&3.引导想象: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展示课件第六屏)
4.朗读诗句,说出诗句的意思。
(四)指名朗读古诗,想象画面,完整地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一)与刘禹锡同时代的诗人雍陶也写过一首《题君山》,它与《望洞庭》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诵读:(展示课件第七屏)&《题君山》&——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课外古诗的补充主要是让学生对月夜下的洞庭湖有更为深刻地全面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师小结。
&(三)背诵《望洞庭》。
&一、激趣导入
(一)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描写菊花的古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指名汇报)
(二)唐朝有一位诗人非常喜欢菊花,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元稹诗人写的《菊花》,去看个究竟。(展示课件第八屏)
&二、检查预习
(一)作者简介&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元稹的资料,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二)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展示课件第九屏)
1.重点掌握读音的生字&舍()&遍()&偏()&尽()
&2.比较区分字形&遍——偏&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展示课件第十屏)
(一)自由轻声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将古诗读通顺。
(二)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
(三)默读古诗,借助注释尝试理解古诗,并进行交流。
&四、品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一)品读“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1.引导想象:这是怎样的秋丛?怎样绕着房屋?
2.说一说:在作者眼里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3.反复诵读诗句,思考:这句诗中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引导理解“遍绕”、“日渐斜”。
&4.诵读诗句,说出它的意思。
(二)品读“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同桌之间相互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说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指名汇报,教师点拨。
(三)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将整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出来。
&五、背诵古诗&自由练习背诵古诗,并背给同桌听。
一、解题导入
&(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枫桥夜泊》。(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二)解题、简介作者
&1.说说“枫桥”、“泊”的意思。
&2.说出题目的意思。
3.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张继的资料,教师做适当补充,同时介绍张继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三)过渡:夜晚,诗人把船停靠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赶紧去学习古诗吧!
&二、检查预习,初读古诗
(一)出示本诗中的生字词,指名认读,要求读准字音。(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二)自由轻声读古诗,要求将古诗读通顺。
&(三)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初读古诗的情况。(展示课件第十四屏)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一)默读古诗,借助注释尝试理解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交流。
&(二)全班齐读古诗,思考: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诗人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一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
&(三)品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指名诵读,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2.引导想象:在满怀“愁”绪的作者眼中“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会是怎样的呢?
&3.情境导读,想象画面,配乐诵读本句古诗。(展示课件第十五屏)
&4.全班研讨:作者为什么“愁眠”,难以入睡?
&5.诵读诗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品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指名诵读,思考:作者听到了什么?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2.难以入眠的诗人听到从寒山寺传来的一阵阵的钟鸣声,涌上他心头的又会是什么样的情绪?请同学们说一说。
&3.请同学们动笔将作者的所感、所想写下来。(理解感受到了诗人的愁绪,让学生动笔把它写下来,使学生更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指名汇报,同时带领学生反复吟诵本句诗。
5.诵读诗句,说出诗句的意思。
(五)有感情的诵读、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一)面对着满怀“愁”绪的作者,你想说些什么?指名汇报。
&(二)根据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体会到的意境,展开想象,将本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本项小练笔是让学生切己体悟,进行语言实践的训练,努力体现“语文即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使学生更能深入的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利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6.《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
(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引导学生理解“奇观”的意思)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3、结合预习,汇报收集到的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4.导入:&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每年有数不尽的中外游客从各地赶到钱塘江,观赏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奇观”的涨潮时的景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它、观赏它、感受它!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课文,体会“潮来前”的“奇”。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潮来前是什么景象?“奇”在何处?用“~~”划出相关词句。
&2.组织学生交流划出的语句。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
(1)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2)理解“江面越往东越宽”。&(展示课件第五屏)
(3)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
4.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潮来前的景象?潮来前的景象“奇”在何处?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6.小结:人们一到早来到盐官镇,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看潮水,潮来时的景象会是什么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识记字形
(一)形近字比较。&塔(&)&沸(&)&吼(&)&搭(&)&佛(&)&孔(&)
(二)着重指导书写。&沸&卧&震
(三)抄写生字。
(四)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时间顺序)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观潮&&&&(天下奇观)
潮来前:&江面很平静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来—山崩地裂
&潮来时&&&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过后:&慢慢恢复平静
教学反思: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读为本,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练习抓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7.《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积累描写大自然壮丽景象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火烧云的美。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的写法,展开想象,写一两个片段。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习并积累描写大自然壮丽景象的词语;体会火烧云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学习描写火烧云变化的方法,运用朗读、练写等方法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描写大自然景色的词语、诗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二、自学课文
(一)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感兴趣的问题,试试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允许同桌或小组讨论。)
(二)检查、反馈、交流
1.通过自学,你已经会读哪些生字和词语了(指名中下生读一读)根据朗读情况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檀"读t&n,不读t&i;"寿"读sh&u,不读s&u;"彤"读t&ng,但“红彤彤”是读&第一声。
2.会读还要会写,把这些生字工工整整地在旁边写一写。
3.同学们学得不错,想不想跟着录音轻声读一读课文呀?(播放课文录音)
4.火烧云很美,课文写得也很美,请你再读一读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完后指名几位同学读。
&(三)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快速默读课文。结合回答板书:上来、变化、下去
2.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霞光、颜色、形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三、认识火烧云
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全班齐读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①"烧"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不可以换成"红"?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②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3.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四、感受霞光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板书:
大白狗--红,红公鸡--金,黑母鸡--紫檀色,白胡子--金)
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是霞光照在地面上使颜色在变)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样?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变成()的了。"的句式说一说。
4.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尽情地朗读后,指名读一读,齐读)
5.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这样写不仅准确细致地描绘了霞光的颜色,而且描写了霞光映照在地上的生动景象,具有渲染烘托的作用和先声夺人的效果。)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自由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尝试题(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色、形状)
②: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火烧云颜色变化特别快。)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多。)
③:都有哪些颜色?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红通通、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的图片。) 
④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导: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举例),你还能用其它几种形式来说说天空中的颜色吗?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马
变化快&&&&&&忽然&&&&&&&&&形状变化多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狮子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将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伴随深切的情感体验积淀&于心灵深处。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中,达到感悟、积累、运用于一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8.《四季童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认识7个生字。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怎样描写四季的特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四季风光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看看老师带来的这几幅画,告诉老师分别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能从中说出你喜爱的景物吗?(板书《四季童话》)。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四季童话》,看看题目,大家一定会有许多疑问和好奇,季节也有童话?它们会告诉我们些什么?那我们一起读读吧。
二.&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分别做了些什么有趣的事?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四季的哪些特点?
2.汇报学习收获。
三.&小组交流,品味语言
1.请同学们选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细细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或词语让你印象最深?你是从哪些地方了解到季节的特点的?
2.学生选内容,找句子,圈词语,写感受,感情朗读。
3.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4.小组内以各种形式品读句子,体会“把景物形象化”的写作奥秘。
四.&全班交流,深华感情
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从课文中,标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2.思考后,和小组交流一下各自的理解和看法。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意见。
3.小组以自己体会朗读句子汇报。
4.请同学们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班汇报。
.汇报过程中,引导他们边读边想,再通过配乐和图片再现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体会感悟文本。
3.用一个词(一句话)概括四季的特点。
小结板书:&春姑娘:生机勃勃、多姿多彩
&夏娃娃:灿烂明朗,变化无常
&秋姐姐:果实累累、家家团圆
&冬哥哥:雪花纷纷,色彩斑斓
4.积累背诵。
5.现在我们这里正是秋天,你能发现我们家乡在此时,有哪些你认为很美的景色?
6.回忆一下,我们家乡春、夏、冬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和喜爱的景色呢?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它们各自的美。
五.&布置作业
1.摘抄喜欢的词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本节课,同学们不仅读懂了课文,还对四季的美做了自己的理解和发挥,你们都是用心学习的孩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段话,再仿写一段,明天和同学一起比比,看谁写的好。
板书设计&&&&&&&&&&&&&春&生机勃勃,多姿多彩
&8&四季童话&&夏&阳光炽热,变化无常
&秋&丰收喜悦,家家团圆
冬&雪花纷纷,色彩斑斓
教学反思:&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品读文中的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出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如何区别形声字,能记住它们,正确使用它们
&2.&让学生区别带有“静”字的近义词,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
&3.&熟读背诵诗歌,积累气象谚语。
&4.&了解周记的写法,指导写周记。
&5.&组织学生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的社会活动,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积少成多”、“阅读平台”和“语文大课堂”。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的社会活动,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和实物投影仪。
一、激趣导入&语文就像花团锦簇的园子,置身其中会让你目不暇接,发现里面精彩不断。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二”。
&二、语海畅游
(一)比一比,组成词。
&1.&(展示课件第三屏)自行审题,完成填空。
&2.&学生做题,老师巡堂了解情况,注意哪些学生组词出错。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抓住偏旁部首区分每组字的字形和字义,如何避免混淆,写错别字,根据学生组词中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分辨
4.&说说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5.&同桌互换书本,检查、批改对方的组词,有疑惑的地方及时提出与大家讨论。
&6.&你还能说出类似的字吗?请几个学生想到字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用这些字组词。&(二)读句子,选词填空。
&1.&(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一)想一想,议一议:三个词的相同点和它们在意思或使用上的区别。
&2.&默读句子,自己完成填空。
&3.&学生汇报、交流。(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二)
4.&拓展练习。(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三)
三、&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
&1.&自由练读,指名朗读,正音。(展示课件第五屏)
2.&自由读,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师生交流
3.&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和气势。
&4.&自由练读,熟读成诵。
&5.&比一比,看谁背得好。
&6.&全班齐背。
&一、复习导入&背诵《浪淘沙》。
二、我的采集本
&1.&自由练读,指名朗读,正音。(展示课件第六屏)
&2.&交流这些谚语的意思,教师随机点拨。
&3.&朗读谚语,熟读成诵。
&4.&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说给大家听。
5.&(展示课件第七屏)补充几条谚语。
&6.&把书上的和自己搜集的谚语都抄在采集本上。
三、阅读平台《周记一则
1.&自由读文,想想《周记一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全班交流。
&3.&周记应该写什么?
4.&指导周记的格式。不要分析短文的内容,抓住周记的内容和形式两个要点进行点拨,重点突出,提高课堂效率。
&一、复习导入&交流一下自己搜集的天气谚语。
二、走进“语文大课堂”
&1.&启发谈话,审清题目,明确要求。
2.&自愿组成小组,然后讨论:为推广普通话可做些什么活动,有哪些形式。小组内商定计划,分配工作,做好准备。&(选出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做组长,成员分工一定要明确,讨论要有文字记录。)
&3.&各小组说说自己的分工情况、打算开展的活动以及采取的形式。老师给每个小组提出指导性的建议。提醒学生注意收集活动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录像、节目等)
&4.&交流完毕后,各小组修改自己的计划。
&三、课后实施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
一、指南针
1.&审题,明确要求。
2.&小组交流应如何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3.&根据泡泡语,总结出交流的方法。
&4.&用这种学习交流的方法,就题目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展示课件第八屏)
5.&在全班交流上述的问题。
&6.&再次总结交流的方法。
二、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结束后,交流看法、收获和感受
1.&各组说说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小结。交流“推普”的做法,可以用投影或电脑展示。(展示课件第九屏)
&2.&学生模拟“推普”的情景。
&3.&用前面所学的交流方法,现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收获和感受,然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4.&指导写周记。写周记是整理思绪、进行总结的好方式,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方法。
&5.&总结。
&教学反思:教学中让学生在语言实践当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增加文化底蕴,提升语文能力,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和语文学习教学中,我坚持精讲多练,以学生实践为主,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扎实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适当延伸。了解了周记的写法,指导写周记。组织学生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的社会活动,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渐组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