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得k13相机屏幕菜单里的 [灰尘警告] 这四个字亮与不亮是什么关系?

请问宾得k3ii单反相机的超解像功能怎么打开?_百度知道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宾得k3相机超级P档MTF程序线优先曝光功能的设置方法
615浏览 / 1回复
宾得超级档程序线优先曝光功能的设置方法宾得k3超级p档MTF程序线优先曝光功能设置步骤如下:1、开机按MENU按钮在记录模式菜单2下拉选单中的程序线中选MTF优先,然后按确定并退出。2、在记录模式菜单4下拉选单中选电子转盘设定,然后按四方键右键,此时显示屏显示题头为电子转盘设定,再按四方键下键选P也就是第一行,然后按四方键右键、显示屏显示&&&曝光模式---p&&&&再按四方键右键选第3行,按四方键中心的ok键,然后连续按MENU就回到拍摄模式状态。&(名词---PLINE---程序转换---就是宾得厂家为我们设置的在程序线优先曝光设定基础上的光圈与快门的曝光组合选择。)3、回到拍摄状态后将拍摄模式选择到P档,进入P档后,程序线MTF就给出最佳的快门速度与光圈组合,就可以拍照了。拨动后电子转盘可以改变能准确曝光的不同的快门速度与光圈组合也就是PLINE---程序转换,这时显示屏左上方就显示:SHIFT&了。ISO是否要设为自动或手动就取决于你的拍摄喜好了,我用超级p档喜欢用手动ISO。另外,按绿键进入超级p档,指的是当你在M、TAV、SV挡拍摄模式的时候按绿键即马上进入超级p档。(需要进入记录模式5进行电子转盘设定)。&如有不对之处请各位老师及好友指正。什么是超级p档MTF程序线请链接关于“超级p档MTF程序线”的再探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可能感兴趣的板块: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宾得相机K3机器型号码6225049怎么查询_百度知道相关热词搜索:
  第一章:引子
  我最近发现了一款现阶段最合适的旅游机器。
  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将它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我认为中国人买相机的最大动力其实就是旅游。
  真正拿来创作的朋友并不多。
  所以,我认为这块才是国内摄友的最大需求。
  我最近买了一套宾得的器材,K3+HD 20-40+HD 35微。
  老实说,我的原始出发点是因为:
  1、 便宜
  2、 朋友说宾得的色彩很好
  但是用下来后,我有一些其他的想法。
  下面将我的体会综述整理成文。
  考虑到这是我在P家的第一篇正式的文章,所以,我先将之前在其他家写的东西合并一下。
  首先来说一说相机的选择问题。
  第二章:我们可选择的空间
  首先我们要区分一下大家买相机做什么?
  一般而言,相机的一般用户有以下几个使用场景:
  1、 搞搞创作
  2、 旅游使用
  3、 随身乱拍
  按照相机的体积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必须带摄影包的,无所谓是双肩包还是单肩包,因为只要带摄影包就是很麻烦的事情。
  2、 可以放在公文包里面
  3、 可以放在非夏天衣服的口袋里面
  目前,民用市场可以提供的中福以下机身有:
  1、 全副单反
  2、 全副微单
  3、 APS单反
  4、 APS微单
  5、 M43微单
  提供的可选镜头有:
  1、 新全副定焦
  2、 新全副变焦
  3、 APS定焦
  4、 APS变焦
  5、 M43镜头
  6、 老镜头,一般是定焦
  大体有上面几种情况。
  肯定不全,但是我说的是&大体&,请勿咬文嚼字。
  第三章:排除所有的老镜头
  无论你打算怎么组合你的旅游系统,
  无论使用什么相机(除非是胶片机),
  我都要排除所有老镜头的组合。
  下面从5个方面或者理由来认真叙述。
  第一个原因:
  从原理上讲,
  同样制造成本下,老镜头的光学素质是不可能比新镜头来得好的。
  请千万注意,我说的是&同样制造成本下&。
  撇开这个前提,后面的立论并不正确。
  比如说,你拿个小痰盂,跟我说不如CONTAX G45。
  那纯粹是你自己的脑子被驴踢了。
  当年的CONTAX G45的价格折算黄金或者大米,再考虑到通货膨胀,其价格应该比现在的OTUS 55 1.4还贵。
  不会有任何一个评测说OTUS 55还不如G45吧?
  比东西得这么比。
  下面就来讲讲为什么所有老镜头我都不推荐。
  在老镜头镀膜不成熟的年代里,玻璃的透光率也就90%左右
  (我无从查证,这个数字是nikon的工程师闲聊告诉我的)。
  因此,镜头的玻璃不能太多。否则影响整体成像。
  假设镜头内部玻璃是90%的透光率。
  15片玻璃的话,最终透光率也就是0.9的15次方。
  你算算,最后能有多少光进的来?
  因为受这种制约才会有天塞、高斯、sonner这样的天才发明。
  用少量的玻璃做好镜头。
  但是现在,几乎每个厂家都能做到99.8%以上的透光率
  (我亦无从查证,这个数字也是nikon的工程师闲聊告诉我的)。
  这时候镜头设计里面多几片玻璃已经不是大问题了。
  考虑得更多是纠正几大相差。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折射会产生分光,这是一定的。
  你要是能做到折射但不分光,恭喜你,你不仅是牛顿再世,甚至可以使耶稣复活了。
  老镜头只能默认这种分光的情况存在而不敢加玻璃。
  需要减少分光的结果只有光圈变小。因为,越接近透镜的光心,分光越少。
  但是现在可以一片凸透镜连一片凹透镜,一组一组连下去。
  每组内部的距离较短,凸凹互为补充。
  内部的分光可以控制在小范围内,但是组与组之间却是不分光的。
  最后由多组共同完成折射。
  这在镀膜不成熟的时代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老镜头大于F2的统统都是标头或者35。
  而且数量很少。
  但是现代镜头,24都能做到1.4了。
  PS:广角大光圈还涉及重火玻璃的配方,这就更复杂了。
  而且,重火玻璃的配方也是一直在优化的。
  所以,在相同加工工艺和相同折算成本的情况下,现在的镜头不可能比不过老镜头。
  第二个原因:
  镜头毕竟是一个机械设备。
  用时间久了必然的会造成机械旷量变大。
  磨损是不可逆的,而且会降低机械设备的精度。
  同时,我也不认为老镜头装配过程中会用到激光校准和光学衍射校准。
  毕竟工业上大面积使用的半导体激光器要到60-70年代才被发明。
  大面积推广使用至少是8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
  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就是:
  现在,维修过的镜头有些会光学性能大幅度下降,有些不会。
  所以,为了避免触雷,在二手市场上,凡是动过光学部分的镜头价格都会大打折扣。
  这就是因为:
  即便今天,那些大厂仍然不能保证每个维修点都有那些厉害的校准设备。
  即便今天,leica遇上要动光学的维修,仍然坚持返回德国维修。
  那么50年前又能怎么样呢?可想而知了吧?
  第三个原因:
  现在的半导体感光元件,CCD或者CMOS有其固有的特点。老镜头并不都适用。
  其一是CCD或者CMOS的表面反光比传统的银盐胶片厉害的多。
  因此,光线照射在CMOS表面会引起部分反光。
  而这部分反光会在镜头内部造成各种折射、反射参与成像。
  不少朋友应该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强烈光线下,廉价镜头或者老镜头拍照会带来重影的问题。
  其实这种问题有一部分就是COMS表面反光造成了第二次成像。
  对应这个现象,各个厂家的新镜头基本都会在最后一片镜片的外侧做多层镀膜,
  而且,其重要性不亚于第一片镜片的镀膜。
  而老镜头在这里是欠奉的或者仅仅是做了一些简单处理。
  第四个原因:
  半导体感光元件对于光线的入射角度要求是比较苛刻的。
  银盐时代的胶片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但是,CMOS有一个感光井的存在,因此入射光线和CMOS的夹角不能太小,
  或者可以说成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太大。
  当然这个要求在CMOS的中央区域不存在问题,但是边角就提高了对镜头或者CMOS的要求。
  对应这个问题,有三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是leica的边角倾斜CMOS,
  这种CMOS本身是平的,
  但是,边角的成像原件是向中间倾斜的,以适应leica价值不菲的老镜头。
  这种解决方案的最大问题是成本太高。
  目前能提供这种CMOS的柯达也已经倒闭了。
  而且,leica也宣称,自己的CCD用一片少一片。
  所以,这种解决方案除leica外未见别的厂家使用。
  第二种是边角弯曲CMOS,
  这种CMOS本身有一定弧度,
  这种解决方案的最大问题是,CMOS本身并不是一个柔性的平面,
  换句话说,这个弧度在目前的工艺和材料下是不可变的。
  因此,对于这种CMOS需要专门设计镜头以适应。
  所以这种CMOS并未用于可交换镜头的数码相机。
  第三种就是重新设计镜头,
  加大镜头最后一片镜片的直径,减少倾斜入射光线。
  反面案例就是SONY的NEX转接老镜头,
  尤其是广角旁轴老镜头的时候会发生边角泛红,
  并且,即便不发红,很多老旁轴名头的边角成像也是稀烂的。
  第五个原因:
  当然这个原因对有些人来说并不重要。
  那就是老镜头基本上都是MF的。
  以我个人而言,拍照的时候我只能想最多2件事情。
  那么,其他的事情尽量交给电子去完成。
  专心做好:
  1、构图
  2、美资(人像时)
  2、滤镜(风景时)
  如果想的事情太多,我认为我自己而言,拍不好照片。
  又要构图,又要美资,又要转滤镜,又要转镜头,又要算ISO,又要换算快门。
  对已我来说一定会忘记什么。
  综上5个原因,无论你打算怎么选,我认为都应该抛弃老镜头的组合方案。
  另外,我认为布列松时代是没有自动相机。
  否则,以他的性格肯定用自动相机。
  说句题外话,我曾经有M9+35 1.4A,但是卖掉了。
  我认为,数码时代leica除了可乐标已经没什么本质的优势了。
  就说M9,以下几个缺点:
  1、屏幕比10年前的手机屏幕还要烂
  2、重影看时间长了,头晕
  3、焦点不能改变
  4、近拍不准
  5、电子辅助功能近乎于无
  当然,不能AF我已经不当做M9的缺点了
  第四章 各种使用场景的器材选择
  我认为:
  真要搞创作的朋友,全幅单反是至少的,
  你甚至应该上中画幅,比如哈苏。
  因为,越大的底,你可以在相同物距和相同构图时用越长的镜头。
  而越长的镜头光线整体折射率越小,各种相差越好控制。
  另一个方面,搞创作,你肯定会玩灯。
  在我看来,现阶段的FX微单没法认真玩灯。
  需要注意的是,FX微单镜头群的无力在这里并不被体现。
  因为玩创作的朋友可以转接A口的全副镜头
  但是,没有完善的灯光解决方案,是搞创作时不可饶恕的。
  因此,对于要搞创作的朋友,FX微单是不应该考虑的。
  同时,同时期的不太差的定焦超过变焦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搞创作的只能选全副单反+新定焦的组合。
  随身乱拍的话,
  随身乱拍的精髓就在于决定性瞬间。
  随时拿得出来的机器是其根本。因此,需要的是第三类体积的相机。
  我推荐X100S、CA、GR这样的沉腚式固定镜头相机。
  尤其是GR,简直就是为了决定性瞬间而设计的。
  或者M43小机器配饼干镜头,比如GM1+14饼也是不错的选择。
  下面就剩下旅游用机器了。
  而对于旅游,我现在认为,对于大部分使用者而言,APS是最合适的片副。
  首先,全副用来旅游不是不好,而是太重。
  机身重量的差异虽然有限,但是画幅变大导致镜头、配件、脚架全部跟着升级,结果会使得整套系统的总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全副微单虽然机身轻便了,但是,FX微单镜头群的无力在这里被彻底的体现出来了。
  FX微单的镜头仍然是全副的镜头。
  由于考虑到法兰距的变短,需要镜头垂直入射更严格。
  因此,最后一片镜片或者最后一组镜片的直径需要比大法兰距的单反更大。
  因此,在相同材料和相同规格的前提下,全幅微单的镜头不可能比全幅单反来的小。
  参看SONY的70-200F4OSS,和ZEISS35 2.8。
  前者可以对比各家的长焦小三元,后者可以对比各家的35 1.8或者35F2全副镜头。
  是不是要不然同规格更大体积,要不然同体积更低规格呢?
  因此,全幅微单用在旅游上,整套系统并不轻便。
  旅游纯拍风景的话,M43其实就可以了。
  比如我旅游就带M43,因为我一边工作一边旅游。
  但是,绝大部分使用者旅游的时候是需要拍人像的。
  这时候,M43或者1寸的机器就有点底不够用了。
  尤其是夜晚,M43的底和APS在ISO1600以上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1寸的就更差了,在我看来RX100之流无论光圈做得多大,夜晚是没法用的。
  尤其如果要拍星芒或者光带,那么大光圈在夜晚就失去作用了,此时的成像质量还是靠底的大小来保证的。
  因此,带人像的旅游或者带夜景的旅游最合适的还是APS系统。
  考虑体积的话,我认为变焦才是根本。
  而且,全套设备要尽可能的小和轻便。
  举个例子,凌晨4点,海拔4000,爬山。
  我经历过,这时候你甚至想把器材都埋起来,回来再取。
  在这个要求下,大部分APS单反就不合适了。
  但是,在我打算落单买富士XT1的时候,我发现了宾得的K3。
  这个机器的一些特性(下面会说到)比XT1来得好。
  同时底一样大,而且宾得的镜头大多还比较小巧(比如我的HD20-40和HD35微)
  机身来说的话,XT1和K3其实差不多大,重量也差不多是一个量级的。
  下面提到的一些特质使我最终选择了K3。
  第五章 耐候性
  旅游机器其实非常在乎耐候性。
  举几个例子:
  如果你去看看丝绸之路,
  恭喜你,漫天的细沙,如果你的机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说沙漠太热,要去山区,
  恭喜你,山上随时一场倾盆大雨,如果你的机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说要腐败的海岛游,
  恭喜你,细沙+倾盆大雨随时恭候,如果你的机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说我要去发达国家,
  恭喜你,有各种红酒、咖啡招呼你,
  一不小心你的机器就见了耶稣,如果你的机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说我要去亚非拉,
  恭喜你,所有不确定性因素全部齐全,
  尘土满天飞比比皆是,如果你的机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说我去南极总行了吧?
  恭喜你,除非你永远不将机器放地上。
  好吧,你说我邮轮玩总行了吧?
  我会告诉你,我的D3000就是报废在船头浪上。
  举这么多例子,就是为了说明,旅游,其实一切皆有可能。
  君不见NC的专业机、专业镜头全是耐候的?
  人家为什么这么设计?
  就是因为野外操作不能让机器束缚人不是吗?
  否则你带相机干什么?
  如果你问我带什么机器?
  我会告诉你,
  我很久以前带nikonD200+金圈,
  后来带D800+金圈,
  再后来带EM5+1250,
  再后来带EM1+1240或者1235。
  但是我现在出掉了EM5和EM1,未来打算用K3旅游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宾得家的镜头有不少都是三防的,
  最廉价的甚至有1855防水版本,扩展的还有18135防水版本。
  这对于手头拮据的朋友而言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就我而言,我不想给镜头带UV,毕竟在强烈光线下发生鬼影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但是我又舍不得NIKON上万的金圈裸奔,
  不过,宾得的几个三防镜头,我认为我就完全没有心理障碍了。
  拿得起放得下,用坏也不心疼,难道不是旅游用机的真谛吗?
  好吧,下面才是我真正要说的东西。
  第六章 防水不等于防水蒸气
  我在德国买手表的时候,店员很认真的提醒我,虽然沛纳海防水很好,但是,不防水蒸气。
  这句话让我意识到防水不等于防水蒸气。
  因为,水由于表面张力的原因,所抱成的分子团比水蒸气来的大得多。
  IPX的防水等级中,最高级的是防水蒸汽(9级),而防水溅(4级)比它低了整整5个等级
  我现在相当认可的K3是基于以下测试:
  去掉电池的EM5+1250 和 K3+2040架在架子上,支在加湿器口部,20分钟后。
  K3这组没有内部结露,而EM5这组发生了内部结露。
  电路板有没有结露我不知道,但是EM5的电池仓里面有结露。
  那么由此可以确认,虽然都是防水的,但是P的防水显然比奥林巴斯来得更好。
  印象里面富士的防水和奥林巴斯的差不多。
  我手上Nikon的器材大多比较贵重,没敢拿来测,免得毁掉我3W的装备。
  所以,我认为P的K3+三防镜头是目前最合适的旅游装备。
  好了,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防水蒸气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
  好吧,我来说一下,如果不能防止水蒸气的渗入,会带来潮湿的内环境。
  而潮湿的内环境在温度变化的时候会结露,导致机器内部短路。
  同时,潮湿的内环境是霉菌繁殖的乐土。
  而霉菌繁殖直接就会带来镜片发霉。
  所以,防止水蒸气才是最根本的三防。
  由于K3的出色表现,我现阶段认为,最理想的旅游机器是K3+三防镜头,比如HD20-40。
  第七章 K3的体积
  K3的体积其实并不大,大致与富士的XT1相当,略微大于松下的GX7,比D800小不少。
  看看K3和M43的对比大小:
  但是,由于K3是单反,因此,握感和微单的单薄机身相比,那是不可言喻的饱满。
  同时,由于K3是单反,因此,OVF的取景也是相当的舒服。
  另外,由于K3是单反,因此,我感官上觉得快门时滞比微单小。
  我也知道,有些微单的快门时滞数字上非常小。
  而且,我也认为厂家没必要在这点上作假。
  但是,我的实际体验就是单反的快门时滞整体上小于微单。
  可能是OVF在机械&咔哒&完后立即可视吧,也有可能是心理作用。
  但是,我用单反的抓拍就是比微单的成功率高。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但是,我的直观体会就是单反的快门时滞整体上比微单好。
  作为旅游用机,K3比微单略大的体积其实是可以忽略的。
  因为,旅游用机,一般而言会带摄影包,无论是单肩还是双肩。
  所以,些许的体积差异是可以忽略的。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Copyright & Tech-ex Dot Com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科讯网世界有限公司
沪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59号蜂鸟手机端
切换到宽屏
浏览(5117)│回复(18)
蜂鸟网用户等级和积分规则改版啦!
积分换礼活动已开启,您可以用积分兑换礼品,详情请点击:
宾得K3,设计略脑残。
佳,尼过后,现在入手潘婷,因为一直听说没玩过今天买了一个尝试一下,结果这机器整个操作糸统让人赶脚很蛋疼!首先屏幕关闭了以后就不能再看信息状态,没有独立按键。要看状态只能重新打开设置非常麻烦,还有:肩屏的灯关闭不了,一按快门就亮着。第3:快门按着轻飘飘的没手感,行程过小,没有佳能那种清脆的声音,不过机身有分量,做工比较精致,目前配腾龙这头没发现跑焦,还是比较好用。就是屏幕的设计让人不舒服,
引用光圈大过天发表于1楼的内容
引用光圈大过天发表于2楼的内容
引用光圈大过天发表于3楼的内容
佳妮用过后,用腾龙?
引用you7see发表于4楼的内容
己所甚欲,勿施于人。
啊,我觉得宾得机身很棒啊,手感也很好,并且在机身小巧的同时还比较有分量。暗部对焦很牛,肩屏的背光灯很帅气。
除了色彩有点怪异,是个不错的机身。
镜头原厂wr头做工都很棒
引用longzeelee发表于5楼的内容
不要笑我发帖少没有时间上电脑天天琢磨一和零体弱多病头发掉虽然朝八但晚九公司待遇不咋妙隔三差五要挨批年终只够小竹炮趁着年轻玩摄影不烧不闹不上吊今天领导出差鸟我来上网冒个泡
既然要玩为何不玩潘婷的头?
引用gb8483发表于6楼的内容
信息不能看肩屏么?第二。灯肯定是可以关的。。在菜单里你没找到而已。。再找不到就看看说明书。。
引用海我其谁发表于7楼的内容
引用老机F8发表于8楼的内容
走了一点,看了一点;想了一点,拍了一点;贴了一点,写了一点;/myalbum_275763.html
呵呵,动不动就说别的如何如何******~!
我个人觉得宾得的拨轮手感比佳能的好,快门声音比佳能好听!手感也比佳能的好!宾得在殘幅里性价比那是没的说!
引用neiwu发表于9楼的内容
这不是潘婷设计******,是楼主真******
引用绝对小伙伴发表于10楼的内容
宾得K3,设计略脑残。
您可以发表新主题
您可以回复主题
您可以上传附件
您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论坛启用HTML代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宾得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