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您好, []|
殷红博:培养孩子运动兴趣 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导读]9月11日,儿童心理与教育学家殷红博做客腾讯演播室,与网友交流儿童关键期培养及体能培养的问题。
儿童心理与教育学家殷红博做客腾讯演播室。图为殷红博(左)与主持人宋辉(右)儿童心理与教育学家殷红博主持人宋辉: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做客腾讯演播室,近日卫生部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18岁以上的居民有83.8%不参加体育锻炼,比例之高引起很多方面关注。原因很多方面,但是从小没有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可能导致这一原因发生。今天非常高兴请到儿童心理与教育专家、儿童关键期体能教育创始人殷红博教授,跟我们聊聊儿童健康的相关话题。
所属分类:
殷红博: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主持人宋辉:这个报告,您怎么看待,中国18岁以上83.8%,这么高的比例,都不曾进行体育锻炼,可向中国现在人的健康还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殷红博:这个结果非常令人震惊。83.8%,多数中国人不长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可能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观念上重视不够,觉得身体不错,不是重病,或者不是慢性病,觉得运动不是很重要。第二,就是缺乏运动兴趣,运动习惯,正确的运动心理没有很好建立起来。主持人宋辉:没有运动意识。殷红博:对运动没有兴趣,没有习惯。所以这么多人,这么长期不锻炼,这的确很令人震惊。很少人长期去健身房,或者是去户外运动,对于运动和习惯的锻炼。7岁前是培养孩子一生运动兴趣的关键时期主持人宋辉:今天今您介绍运动兴趣和观念培养过程。教育部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您怎么评价?殷红博:我搞教育20多年,从国家来看,一个孩子从3到6岁进行五个方面培养,第一个方面就是健康,健康培养最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建立运动兴趣,运动习惯,以及基础的运动技能,国家指南对幼教来说,对家长来说,都是非常需要了解和重视的《指南》。这么多年,大家重视的不是很够,小时候没有建立运动兴趣和习惯,很多人这么年没有坚持下去,重视下去,这个状况83%的人长期不坚持锻炼,这是从小没有建立好了这么一个运动的习惯和兴趣。主持人宋辉:我特别想知道,您为什么把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和运动素质,作为第一核心的教育目标?殷红博:幼儿园还有很多的教育目标,教孩子全面发展,包括非智力心理素质、智力、体能,广博的知识,包括悟性思维,关键观念等,需要多方面的发展孩子,但是身体是第一位的,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孩子运动兴趣,比如一个人一生运动兴趣,就是7岁之前,如果7岁没有之前关键期兴趣引导,也可能终生对运动失去兴趣,对运动认知也不够,很难认识运动有什么作用,如果在7岁以前,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发展关键期,得到了引导,就会建立运动习惯,这个习惯就是他能够长期保持,直至终生,运动是让人非常快乐的事情,让人忘掉烦恼,释放压抑,运动能够让人快乐的进行生存,简单来说就是在工作、学习中,很多人心情不愉快,遇到烦恼的事情,运动一下,发泄一下,就会快乐起来,心情得到排解,所以运动是非常好的一个人心理、身体调节的渠道。有些人没有长期坚持锻炼,他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很多人没有运动习惯,没有运动兴趣的人,觉得运动是很苦恼的事。主持人宋辉:很痛苦的事。殷红博:如做俯卧撑,只有俯,而没有撑,因为撑太累了,这就很难从运动中得到快乐。主持人宋辉:体会不到这种乐趣。殷红博:关键期没有建立运动习惯,久而久之很多人生病了,很多人肥胖了,才想起去减肥,这种运动压力就是非常大,更不喜欢运动了。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anazha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教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教育视频高清大片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家长很重视家庭智育,在这方面不惜投人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收效甚微,问题在于这些家长没有把握住家庭智育的方向和重心。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良好的方法有赖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又是良好的学习方法的体现。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习惯成自然”,一辈子受用不尽。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
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今后入小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条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叶圣陶先生还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得由底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反复,他们的习惯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影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幼儿自身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应该着力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了解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生的意义与作用以后,很有必要搞清楚应该着力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这里介绍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都要积极了解,以便于在家庭中教育、培养。
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注地从事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定距离,并且不侧弯和趴在桌上;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读书文具,不撕坏、涂抹图书和拆弄玩具,会整理这些用品。
这里还可以分一下:
<font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一心向学的习惯
&&&&一心向学的习惯,是所有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习惯。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能够充分地利用时间。这种人,在看书看报看电视乃至做一切事情时,都能把注意力的"光圈"调到与学习相关的"目标"上去;能够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做与学习相关的事。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讲述过一段他亲身感受的故事:在机场候机室里,广播里传出了飞机因故迟飞两小时的消息。一般乘客心急如焚,怨声叠起;而魏老师则心静如水,同平时在办公室里一样,利用这两个小时构思文章。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通过这种日积月累,时间转化成了知识,知识转化成了智慧,逐渐形成了优势。
&&&&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最能调动潜意识的作用。科学家巴斯德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一心向学的头脑便是有准备的头脑。同样是水壶,普通人烧出的是开水,而瓦特却烧出了蒸汽机;同样是手被草叶子拉破了,普通人只会想到埋怨草的无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鲁班却想到了发明锯;同样是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果农见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因为瓦特、鲁班、牛顿平时一心向学,所以,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他们灵感的火花。
<font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学子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与这个故事的寓意相同的还有中国古代"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的说法。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
&&心理学上曾有人做过对比研究:请来两组知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让第一组的同学边听故事边做简单的加法习题,而第二组也做同样的两件事,但是两项内容分开进行。同样的时间后,检查加法题的成绩,并请每个人复述听过的故事。结果是:第一组习题与复述的错误率都明显高于第二组。由此看来,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时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质量都有所降低。不信你可以当场实验: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笔,一手画圆儿,一手画方,双管齐下。其结果必然是圆也不圆,方也不方。古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确实也能找到一些一心二用的例子,比如:老师能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司机能一边开车一边哼小曲,家庭主妇能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摇滚歌星能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农民能一边铲地一边说笑话等等。这在心理学中叫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的。这要求一些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同时进行的两项或多项活动,一般都是比较熟悉的,最多只能有一项是不十分熟悉的,而其他与之同时进行的活动要达到几乎自动化的程度才行。仔细分析一下上面所举的五个例子,无一不属于这种情况。就拿司机来说吧,行车路线必须是熟悉的,小曲必须是比较熟悉的。假如他第一次开车进入一座陌生的城市,或者车辆、行人拥挤不堪的时候,他就难以做到边开车边哼小曲,否则,非出事儿不可。在电视节目中,我们曾经看到京剧演员一边唱一边双管齐下写毛笔大字。从表面看,这些事情的难度都比较大,实际上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对于表演者来说,所表演的内容都是非常熟悉的。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应该专心致志。
<font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学子比较高级的修养。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二个方面好处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在读书时,不论是业务知识还是思想观点,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确的予以肯定吸收,错误的加以否定扬弃。明代有一位医生给病人开了一服药,并关照说,在煎时加一块"锡"。一位叫戴元礼的医生听了后狐疑顿起,赶去寻问。那医生翻开书说:"书上是这样写的嘛!"戴仍疑云未消,找了很多书对照,发现"锡"乃"饧"字之误,前者为重金属,后者为糖。从而纠正了医学上的一大错误。可见,思考对于批判地吸收别人的东西是何等重要。
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第三个方面好处是,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三、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事实上要做到却很不容易,虽然给孩子们讲了许多道理,“磨破了嘴皮”,但孩子却往往是前听后忘记,收效甚微。
那么,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上是否有一套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以下是一些有益的建议,供家长参考。
1、观念先导
&&&成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是否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幼儿的习惯养成需要成人重视,加以培养,但成人的认识上却存在着误区,具体表现为:或是重智育轻育德育,以为智力可以代替一切;或是缺乏理智的爱,对孩子宠爱有加、百依顺;或是教育意识淡薄,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放任自流;或是“过度教育”,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方式都超过一定的度。所有这些都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大敌。
&&&所以,作为父母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健全的个性需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支撑点,培养好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比培养出一个社会无用的“才”有意义得多,要把自己的孩子不仅看成是传种接待的种子,更要看到他们是国家的后代,是实现国富民强的建设者与保卫者。孩子要成为有用之才,必须从小精心培养,而且不仅是关心他们身体、智力与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2、要使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
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必须通过人于物的相互作用,构建起真正内化的新的知识经验,形成幼儿期所独有的知识经验。如:对幼儿讲摩擦生电是极其枯燥而乏味的,但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实验,幼儿不但能很快知道摩擦生电的原理,而且比一般的说教记得更牢。然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阶段,但每个幼儿在发展的方向、起点、速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根据幼儿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如:在欣赏散文“家是什么”中,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词,对能力弱的幼儿要求能说说散文的大致内容。这样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感,从而对学习也会有兴趣。幼儿在认识事物、获取经验的过程中具有整体性,所以要将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通过相互渗透来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发展。
3、其次要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内部驱动力。
一是化平淡为神奇。适当给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像“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来猜猜看”,来引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二是对浅显的现象给予深度的揭示。孩子对常见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兴趣。此时若把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告诉幼儿,就会重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幼儿对太阳的落山,天变黑的现象司空见惯,不当回事,可以告诉幼儿并不是太阳在我们头顶上走,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走,幼儿对太阳、地球再次产生了新的认识兴趣。任何事物都有无穷的奥秘,我们要善于把握幼儿的心理,引导幼儿保持认识事物的兴趣。三是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实践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幼儿又大都喜欢动手操作,尽管尝试可能会失败,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则会长盛不衰,对学习的知识也会掌握得更多。动手操作能使幼儿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结实基础。
别忘了还要教给幼儿好的学习方法。教会幼儿学习提问,能培养幼儿乐于思索,敢于提出疑问的品质,还能让幼儿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教幼儿提问,抓住契机,鼓励幼儿提问。如和幼儿一起看故事《金鸡冠的公鸡》,可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尤其是因果关系的问题“猫和喜鹊明明知道公鸡要上当,为什么每次都让公鸡看家”,“假如猫和喜鹊不来救公鸡,会怎么样”从而使幼儿进一步明白了提问的方法,提高了提问水平。有些幼儿难以提出问题,往往是由于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事实上幼儿只有在获得一些知识经验,初步形成某些概念之后,才能提出问题。要努力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实验者,去动手、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家长只是适时地给予指导。如:“会变的颜色”,让幼儿先去观察颜色,然后让他们动手去尝试颜色是如何会变化的,并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把自己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再一起动手动脑去寻求答案。由于这些活动是让幼儿在自身活动中寻找答案的,因而有效地培养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使幼儿乐于学习。
4、实践训练
&&习惯、习惯,习了才会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做恶劣,而且要反复做,才能养成习惯。法国作家大仲马说:“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肯能;重复的次数越多,动作也就越成熟。”毫无疑问,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来于反复做,即反复的实践。如果家长在思想上重视了,而在行动上却没有耐心,那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人们知道:知识是基础,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会言行不一,许多孩子嘴上说得头头是道,行动上却难以做到,“知”、“行”严重脱节。为此,父母必须加强对孩子行为的训练,创设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乐、劳动等活动中,进行学习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为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练习,反复强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
5、环境熏陶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万物细无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同样,父母努力创造和保持喜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将会使孩子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萌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相反,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打牌,你的孩子怎可能安心学习呢?
6、榜样作用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说教。榜样是具体形象的,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故事、儿歌、歌曲等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会深深打动孩子,这些艺术形象所塑造的榜样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孩子最爱模仿。他们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家长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家中应经常给孩子将一些具有传统美德的故事;念一些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的诗歌、儿歌;唱一些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歌曲。
&同样,幼儿又是好奇、好模仿的,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而
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们学习的直接范例,为什么呢?家庭、教养机构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但其中家庭又是对他们发展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首先,血缘关系、亲子之情对孩子发展提供了最强烈的感情氛围,因而父母的教育,影响最易感染幼儿。其次,父母与幼儿朝夕相处,关系密切,你们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时期,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
7、坚持不懈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家长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要求孩子坚持这样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
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家长应该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严格要求,切忌在教育子女上情感失控,并找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不畏缩,这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
“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必是一事无成。作为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只有持之以恒的要求、训练,下决心,甚至要下狠心,才能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孩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持不懈是取得成效的有利保证。
8、要求一致
习惯的“惯”字,有一以贯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和标准不能走样。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以至。家长对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着相同“信息”重复输入孩子的大脑,易于形成神经联系,促使习惯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心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扰,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当然,要实现要求一致,不是轻而易举的,家长应十分重视并努力去实现,可以订立一个约定,如果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发生分歧,决不要在孩子面前公开暴露矛盾,而要在事后交换意见,以求统一行动,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好。
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灵活处理,忌墨守成规。
(2)、设身处地,忌专横高压。
(3)、恩威并重,忌言行偏
(4)、行为指导,忌唠叨罗嗦。
(5)、鼓励为主,忌负面强加。
(6)、宽严互渗,忌情感失控。
(7)、坚定立场,忌迁就退让。
(8)、具体明确,忌抽象模糊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因为家庭教育同其它教育相比,亲合力、感染力更强。而且家庭教育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因此习惯更容易在家庭中“遗传”传递。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所做所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的表率作用很重要,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一位家长曾说过:对孩子的教育可以简单到“从自身做起”这样一句话。但要做到、做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制定规范,严格要求。在幼儿园幼儿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惜幼儿的好习惯到了家里似乎就“忘”了。原因就在于幼儿园有较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幼儿的习惯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但主要还在于家里家长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家长对子女溺爱、娇宠,使之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再也难以形成了。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家长可以适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与处罚等强化手段。制定规范不能有例外。为了培养好习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好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平时幼儿在家要培养他们学习认真的习惯,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有些家长面对幼儿园布置的任务不当回事,一味的任由孩子玩,说什么入小学自然会好。殊不知,一些习惯都是在幼儿园时期就形成了,到时要改也难,真是悔之晚已。在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父母还要注重对孩子进行指导。指导对年龄越小的孩子就越重要。只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不够的,还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为重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不容易的,在形成过程中,常常有相反力量在作祟。我们要注意对幼儿学习习惯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只是说教,而要家园共同配合,不断地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形成好习惯,贵在行动!就让我们的幼儿在学习、活动、一日生活的行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关注幼儿的健康生活方式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
>> 浏览文章
关注幼儿的健康生活方式教育
作者:未知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关注幼儿的健康生活方式教育
关注幼儿的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何谓健康生活方式呢?健康生活方式就是追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类活动的全部。人是生活方式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方式就是为一定价值观所支配的主体活动,这种活动外显为人们一定的生活活动的行为模式,使人的生活方式具有可见性,成为判断一个人生活方式特点的依据。由于生活方式是生活活动主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表现,它的健康与否应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三个维度去判断。拥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生态优先”的伦理道德,自觉实行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与平衡的行为;在与社会的关系上,有建立一种“相互关照的社会”的目标,与他人能和谐相处,具有“人类大家族精神” ;作为个体,能将“健康第一”视为生活价值观中首要追求的目标,注重物质和精神生活平衡,追求身心和谐。健康生活方式不仅仅可以挽救地球、挽救人类,它同时也是人们对美丽环境、美丽生活的关注的过程。社会的文明有懒于文明的人类,人类健康的生活方式又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然而个体的生活方式是在后天形成的,所以要靠我们在后天的环境里养成。心理学家们都非常重视个体的早期经验在生活方式形成中所起的作用。阿德勒认为,人的生活方式在其四五岁时就基本形成,以后就很少变化。因此,这也指出,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的健康生活方式。在幼年期,按照健康的方式生活,不仅有利于的成长,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幼儿的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呢?笔者认为:1、营养与饮食卫生的教育。营养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健康身体的保证,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而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又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2、运动卫生教育。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保证人体体格强壮的重要标志,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又一重要因素。培养幼儿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教给幼儿关于运动和身体的知识,使幼儿有发展自身身体和运动能力的愿望,从而可以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3、心理卫生教育。要求我们老师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不能忽视幼儿心理的健康。有着良好心理品质的人,就有一定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抗挫折的能力、不怕困难,勇于竞争,能适应和改善社会生活。心理卫生教育应是改善幼儿心理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从而逐步增强幼儿自身的心理强度,改善心理品质。4、个人卫生教育。个人卫生涉及到个体健康的关键。健康的生活必须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我们应该帮助幼儿懂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这对于维护机体的健康,预防疾病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幼儿行为的可塑性较大,正是培养个人卫生习惯和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良好时机。5、环境卫生教育。一个有文化、有素质,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必须懂得除了保持个人卫生外,还应遵守社会的规范,保持环境的卫生,不仅为他人,更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对于幼儿,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的生态和身心健康的关系;让幼儿养成爱护自然,维护环境整洁的卫生习惯;形成热爱大自然的健康情感。6、行为习惯教育。社会需要的是有品味,高素质的人,素质体现的一方面就是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起居生活的习惯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而良好的个人品德行为,也是健康生活的体现,是反映心理卫生的具体行动。那么,幼儿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怎么实施呢?笔者认为,幼儿园的生活涵盖了幼儿一日生活的全部,我们可以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引导、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教给幼儿一定的知识。首先,幼儿对待健康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往往并不一致,但我们也不应为此放弃对幼儿知识的教育。一切行为的背后都有他的为什么,要让幼儿有一个好的、健康的行为,就必须让幼儿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幼儿知道、理解了,他们才有可能会去做。所以,我们应给幼儿一定的知识,做好认知上的铺垫,再从幼儿的态度上去引导,从而使幼儿用行动来体现。二、教给幼儿一定技能。1、生活自理能力的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包括:会使用勺子或筷子自己进餐、会自己洗手、会自己入厕、会自己穿脱衣服、会自己睡觉等。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技能不是生来就会的,需要我们教给他正确的方法,从小就开始学习、掌握,以便将来形成自觉自主的良好生活习惯。2、生活的技能。生活技能培养包括:做出决定与解决问题,认识自我与理解他人,批判与创造思维,人际交往,控制情绪和行为等。生活需要智慧,需要适应与创造,良好的生活技能能够让我们在生活中游刃有余,更好的体现自己,促进社会的发展。三、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和方法。1、在日常生活进行。日常生活是幼儿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最好途径。如,我们可以在吃饭的时候把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幼儿,帮助幼儿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及其特点,知道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并教给他们怎样使用筷子,及饭前要洗手,饭后漱口、擦嘴等卫生行为习惯。2、通过各领域进行。各科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练习的途径。但是,我们也应该要注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注重从各个感官,调动幼儿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切实能够让幼儿有体验、有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3、集体教育。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方式的过程中,有时与其针对某个幼儿,不如从改变幼儿群体的行为习惯入手。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不同的群体会对个体产生不同的影响,个体与群体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如被破坏,会引起个体的紧张,这种紧张刺激会促使个体通过努力与群体取得新的平衡。这也是针对幼儿常有的心态:“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的原因。4、督促指导。幼儿有了对健康行为的认识,并不是就能产生相应的健康行为,还与幼儿对健康行为的态度有关。有的幼儿不仅能够认识,并在有大人或没有大人在的情况下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健康行为;但有的幼儿即便能够认识,有时在大人不在的情况下,就不这样做了。而我们就要除了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健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外,还必须帮助他们学会改变自身不好的一些习惯,让他们真正做到是在为自己,自觉自主的养成健康的行为。在指导中,如有的幼儿又不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了,教师应该从幼儿发展出发,尊重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观察到幼儿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而不是简单地判断该幼儿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幼儿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每个内容都不是独立的,教育方法也不是单一的。从引导幼儿了解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知识和认识,到增进幼儿对健康生活的态度,养成自主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一个整合的关系,我们应该看到幼儿未来的健康生活方式,朝着这个长远的目标,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更好的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关幼教资料: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幼教资料
推荐幼教资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