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最高水位的水位标准是以什么为基准点?

三峡水库调度方式9.14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三峡水库调度方式9.14
上传于||文档简介
&&本​文​主​要​介​绍​三​峡​水​库​在​防​洪​抗​旱​时​水​库​调​度​方​式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好:欢迎来到青海水利信息门户网站
三峡水库水位涨至175米首达工程设计最高蓄水位
&&& &这是10月26日拍摄的三峡大坝。10月26日,三峡工程蓄水到175米的目标水位。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三峡工程首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 综合效益可全部发挥
&&&&新华社宜昌10月26日电(记者刘紫凌、吴植、廖君)26日9时许,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在三峡坝顶宣布:“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成功蓄至175米!”顿时,现场欢声雷动。在走过18年的建设历程后,三峡工程终于首次达到初步设计的正常水位。
&&&&这是三峡工程建设运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这个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的防洪、发电、通航、补水等各项功能都可达到设计要求,其综合效益可全部发挥,同时整个工程及水库将接受高水位的全面检验。
&&&&三峡工程于今年9月10日零时启动第三次175米试验性蓄水。本次蓄水在总结2008年和2009年试验性蓄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科学、稳妥、渐进”的原则,兼顾了上、下游用水需求,较好处理了防洪、发电、航运和补水之间的关系。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表示,2008年以来,三峡集团公司、国家有关部门和库区省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175米试验性蓄水的规律。由此,今年的试验性蓄水更好地做到了充分准备、提前启动、科学调度、加强沟通,并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据介绍,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枢纽建筑物变形、渗流、应力、应变等均符合规律,三峡水库坡岸地质状况整体稳定,入库泥沙趋势性减少,长江干、支流水质保持总体稳定,长江流域防洪形势平稳,三峡电站运行正常高效,航运态势持续向好。
&&&&记者了解到,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后,将开展一系列建筑物监测和设备运行试验,对水库泥沙、水质变化等都有系统的观测计划。三峡水库高水位持续时间约2个月,之后,水库水位将根据上游来水情况及下游航运、供水等需求逐步消落。明年汛前,水库将消落至145米防洪限制水位,以腾出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
&&&&目前,三峡工程除批准缓建的升船机外,已全部完成初步设计的建设任务,正逐步由初期运行期转入正常运行阶段。未来几年,三峡工程还将继续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对工程继续进行全面检验。这期间,世界最大水电机组能否经受高水位考验,三峡枢纽能否持续安全稳定运行,三峡库区泥沙淤积情况和库区地质、水质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如何优化调度三峡水库等一系列问题都将进一步经受检验。
三峡工程实现175米蓄水目标开始全面发挥初步设计确定的综合效益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王立彬)2010年10月26日9时,三峡工程顺利实现试验性蓄水目标,水库水位第一次达到设计水位175米。这标志着三峡工程开始全面发挥初步设计确定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
&&&&记者26日上午从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获悉,175米试验性蓄水工作,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顾了航运和电网安全运行的需要;在蓄水的同时,兼顾了长江上游、下游工农业用水和生态、环境平衡的需要;在水位抬高过程中,兼顾了三峡枢纽各类设备性能试验、以及泥沙淤积观测和库岸稳定等需要,并初步探索了有效利用洪水资源的水库调度运行方式。目前,三峡枢纽工程和水库运行正常,各项试验监测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工程达到正常蓄水位175米后,还将继续开展试验性蓄水工作,深入研究探索水库175米蓄水运行的规律,为三峡水库未来正常运行奠定基础,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
&&&&据国务院三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初步设计,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即三峡主体工程建成后,三峡水库先蓄水至135米运行,然后相继将水位抬高至156米和正常蓄水位175米运行。为探索三峡水库由156米抬升至175米水位的运行方式,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科学、稳妥和渐进”的原则,自2008年以来,三峡工程连续三年进行了试验性蓄水工作。2008年最高蓄水位达172.8米,2009年最高蓄水位达171.43米。
&&&&2010年的175米试验性蓄水工作,从9月10日开始。至10月26日9时,到达蓄水位175米,三峡水库总蓄水量达到393亿立方米。多年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始终本着积极、审慎的态度,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做了深入认真地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了三峡工程从初期水位156米到设计水位175米运行的安全可靠。
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 长江航道全线加强维护
&&&&新华社武汉10月26日电(田建军、王取发)26日上午9时许,三峡水库首次达到175米正常水位。当天,长江航道部门全线出动,在各航段加强航道维护,确保了长江航道安全畅通。
&&&&26日8时,三峡大坝下泄流量11000立方米/秒,城陵矶水位达7.84米,较25日落了0.04米。位于三峡大坝下游的长江航道局岳阳航道管理处,一大早就出动航标维护艇到中游著名浅水道——尺八口进行航道探测,为“航浚6号”挖泥船疏浚施工提供准确的航道尺度。
&&&&据长江航道部门介绍,为防止三峡175米试验性蓄水导致中游航道出浅,驻守在岳阳辖区段尺八口水道的“航浚6号”挖泥船,于9月15日抵达尺八口水道现场,10月8日正式开始航道疏浚施工,至10月26日8时,共计施工126小时,疏浚挖泥13630万立方米,确保了航行船舶的畅通安全。在40余天的蓄水期间,岳阳航道管理处航标维护量总计达7360座次/天,其中调移航标135座次/天。
&&&&26日8时,当三峡大坝坝前水位逼近175米,位于坝上的长江航道局秭归航道管理处“宜道标301”艇从航道码头出航,开始对坝区航标进行巡查。不远处的三峡大坝高出水面仅有10来米,像一条银丝带牵着两岸,缚住了“江龙”。
&&&&船长吴前红告诉记者,由于此前在航标器材、船艇设备等方面准备充分,今天只是例行巡查。8点50分,航标艇来到离约9公里处的庙河水尺,这里曾经是川江著名的浅滩河段——崆岭滩。此时江面宽阔,水流平静,看不出一丝险滩恶水的痕迹。江边右岸有一处航行水尺,只见江水已经漫过水尺175米刻度,“175”字样在水浪中时隐时现。船长说,水位已经突破了175米了。话音刚落,船员们拉起了早已准备好的横幅和国旗,在水尺前欢呼起来。
中国百年水电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写在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之际
&&&&新华社宜昌10月26日电(记者刘紫凌 冯国栋 吴植)大坝锁长江,高峡展平湖。
&&&&经过七年三期蓄水,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首次达到175米最高蓄水位。这个水位线,对三峡工程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自此,三峡工程的各项功能达到设计标准,开始充分发挥作用,全面接受考验。
&&&&自1910年云南修建第一座水电站至今,我国水电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百年发展历程。三峡工程作为全国4万多座水电站中的“旗舰”,历经十八年艰苦建设,攻克了数不清的世界级难关,可谓我国水电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从论证、建设、运行,到如今步入全面收获期,三峡工程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必将激励和促进我国水电事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自主创新推动我国水电装备技术实现重大跨越
&&&&从围堰、筑坝,到船闸的设计制造,再到机电设备的制造和安装,三峡工程十八年实施的技术创新,超过了我国水电建设一百年来的总和。如今蓄水至175米,这些技术将面临一次严苛的“终极考验”。
&&&&三峡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设计安装32台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年最大发电能力约1000亿千瓦时,在我国实现“西电东送”、全国电力联网和优化能源结构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打造这艘“水电旗舰”,三峡工程充分发挥国家重大工程对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走出一条从引进消化到国产化的自主创新之路,推动我国水电装备技术水平实现重大跨越。
&&&&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机组,是三峡工程发挥水电效益的“顶梁柱”,也是我国水电自主创新的“代表作”。机组尺寸和容量大,需要应对运行水头高达40米的变幅和三峡枢纽的防洪排沙,其设计、制造和安装难度为世界之最。
&&&&1997年三峡左岸机组制造招标时,我国只能生产32万千瓦机组,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技术转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三步曲,国内制造企业很快掌握了特大型机组设计制造的核心工艺,形成了水轮机水力设计、定子绕组绝缘、发电机蒸发冷却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水轮机高水头稳定性上实现飞跃。
&&&&2003年右岸机组招标时,我国水电制造企业已跻身为“主承包方”,并针对运行中震动较大等问题舍弃了国外“X”型叶片设计,在世界上首次将“L”型叶片应用于大型水轮机。水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三峡集团公司介绍,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的设计制造国产率只有50%,而随后的右岸电站12台机组中,则有8台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机组,在建的地下电站6台机组国产化程度更高。
&&&&除水轮发电机组外,在直流输电设备、主变压器、电站及梯调计算机监控系统等重大装备的国际招标中,三峡工程同样使大批国内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在175米蓄水带来的高水头压力下,三峡枢纽各方面运行平稳。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说:“在三峡工程这个平台上,我国用7年的时间,实现了水电重大装备业30年的跨越,这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时代已经开始。”
&&&&“四大功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巨大落差蕴藏着丰富水能资源,占全国水能资源的比例达四成以上;可开发的水能,超过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一半。
&&&&最早提出三峡工程设想的是孙中山先生。他在上世纪初撰写的《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提出:“自宜昌而上入峡行,……改良此上流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但他这一梯级开发三峡、改善川江航道、结合水力发电的设想,终因当时旧中国国力衰弱而未能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三峡工程才得以上马和建成,这个百年梦想终于成真。在初期运行中,三峡工程已为国家创造巨大财富。三峡集团公司总经理陈飞说,如今蓄水175米,三峡工程步入正常运行期,可以按设计全面发挥“四大功能”,将给国家带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峡左右两岸电站26台机组陆续投产,到去年已全部实现并网发电。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三峡工程累计发电已达到4400亿千瓦时。达到175米水位后,在高水头下,较少的流量就可带动机组满额发电,三峡电站将发挥更大的调峰作用,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动力。
&&&&与一般的水电站不同,三峡工程除了发电外,还具有防洪、航运和补水功能,其中防洪是首要任务。从2003年蓄水135米,2006年蓄水156米,到近三年来的175米试验性蓄水,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逐步实现。今年汛期,三峡工程经受多次特大洪峰考验,7次防洪调度科学利用防洪库容,累计拦洪266.3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中下游防汛压力。蓄水至175米,表明三峡水库具备了一次拦洪221.5亿立方米的能力,今后将发挥更大的防洪作用。
&&&&三峡蓄水使重庆至宜昌通航条件大为改善,长江航道的运输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三峡船闸通航七年来,累计过坝货运量超过了蓄水前二十多年的总和。截至今年10月21日,三峡过闸货物量已超过去年总量,今年首次突破7000万吨大关已成定局。三峡蓄水175米,使长江成为一条更便捷的“黄金水道”,将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更好地发挥物流通道作用。
&&&&蓄水175米,三峡工程的生态补水作用将进一步显现。枯水季节加大下泄流量,有利于改善长江中下游通航条件,保障长江中下游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去年,三峡水库在175米试验性蓄水消落期下泄蓄水,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旱情。
&&&&借力三峡开启中国水电发展的“新纪元”
&&&&三峡工程建设施工中,涉及到大量施工技术、机电设备的开发和改造,每年都有新技术、新工艺问世,并获得国家专利。三峡工程的专利技术和建设经验,广泛应用于国内在建的水电站,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确保了工程质量。可以说,三峡工程就是推动我国水电事业发展的一个巨大“发动机”。
&&&&为加快我国水电资源开发步伐,国家授权三峡集团公司开发长江金沙江下游河段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4座电站。溪洛渡电站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骨干工程,左右岸各安装9台单机容量77万千瓦的机组,设计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这9台“巨无霸”的设计制造,正得益于建设三峡工程积累的经验。
&&&&我国企业在继承三峡机组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开发获得了溪洛渡230米水头段水轮机模型最好稳定性,打破了跨国公司对这个水头段的长期垄断。此外,在三峡探索出来的空冷技术再次应用,杜绝了因使用水冷系统引起发电机跳闸的隐患。
&&&&针对溪洛渡断面跨度大、岩石稳定性差和洞间岩壁薄的三大特点,施工单位吸取三峡工程建设经验,有效地解决了难题。施工单位还将三峡预裂爆破技术应用到导流洞开挖中,创造了月洞挖27万多立方米的罕见高开挖强度。
&&&&曹广晶说,作为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三峡集团公司在大规模开发国内水电资源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海外水电业务,在我国水电企业“走出去”战略中,努力发挥“水电老大”的带头作用。
&&&&今年8月,三峡集团公司下属企业投建的老挝南立1-2水电站竣工投产,这是整个集团的首个海外水电投资项目。另外还有一些海外项目,正在运作之中。三峡集团公司的国际战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们有理由相信,依托三峡等大型工程,在一代代水电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水电事业必将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新纪元”。
三峡水库水位涨至175米首达工程设计最高蓄水位
&&& 新华社重庆10月26日电(记者张桂林 茆琛)经过一个半月的高位拦蓄,10月26日,三峡坝前水位涨至175米。这是自2003年成库以来,三峡水库首次达到最高蓄水位。三峡工程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部发挥,库区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高水位下,千里峡江“黄金水道”的功能全面实现。三峡成库后,库区航道行船条件虽然明显改善,但涪陵以上水域的通行瓶颈仍然存在。水库蓄水至175米,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今后,从宜昌三斗坪到江津红花碛,会出现总长660公里、面积1804平方公里的宽阔水域,其中,上游航道将形成500多公里的“水上高速公路”,过往船舶在库区水域的航行速度和安全系数将进一步提升。
&&&&最高蓄水位的达成,还为库区造就了不少深水良港,库区具备通航条件的次支河流也成倍增加,水运能力提升明显。据重庆市有关部门介绍,三峡成库以来,重庆库区已先后建成万州江南、重庆寸滩、涪陵黄旗等一批重点港口,去年,重庆完成水上货运量7771万吨,是蓄水前的4.1倍。而175米蓄水后,只要在非枯水期,5000吨的单船和万吨级船队可常年通达重庆朝天门码头,“黄金水道”将真正实现“流金淌银”。
&&&&蓄水至175米,高峡平湖的壮丽景观完美展现,使一度消沉的长江三峡游再度受到人们的追捧,也为三峡库区旅游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重庆市旅游局局长刘旗表示,高水位蓄水后,游玩方式的拓展,平湖风光的发掘,将加快推动三峡旅游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统计显示,在平湖风景的吸引下,今年上半年,三峡库区沿线15个区县景区景点接待游客达29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4%和60%。三峡休闲游也初见端倪。随着高速公路贯通重庆库区,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共有约7万辆自驾车进入长江三峡腹地区县休闲度假,仅巫山一地就接待游客14万人次,创下三峡蓄水以来的最高纪录。
&&&&刘旗透露,依托三峡高水位蓄水的风景,重庆将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建设“长江绿化带”,把三峡塑造成全世界最大的高峡平湖旅游品牌,并重点发展三峡豪华游轮,到2012年投入30艘,使其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重要目的地。
&&&&175米蓄水后,库区形成前所未有的宽阔江面,这为不少移民城镇创造出天然的亲水环境,推动了库区宜居城市的建设。地处库区腹心的移民重镇万州,蓄水以后,形成了南北22公里长的环形滨江带,凭借得天独厚的平湖资源,万州正加紧规划打造“高峡平湖的明珠”,并努力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175米蓄水,使地处澎溪河上游的开县新县城旁,形成一个面积近15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围绕这一独特的水资源,开县规划打造“西部水城”,近3年内,将引资近100亿元,开展环湖库岸道路升级、建筑风貌改造、环保湿地工程等项目,推动城市建设提档升级。
三峡重庆库区水质保持稳定
&&&&新华社重庆10月26日电(记者徐旭忠)为及时掌握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期间库区水质变化情况,重庆市制定措施加密监测试验性蓄水期间的水质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10年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期间,重庆三峡库区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三江”、库区一级支流回水区和饮用水源地水质与蓄水前均无明显变化。
&&&&重庆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9月10日,三峡工程2010年175米试验性蓄水启动。按照国家和重庆市委市政府要求,重庆市环保部门制定下发了《三峡工程2010年试验性蓄水期间重庆库区水质加密监测工作方案》。重庆市环保局组织市环境监测中心及巫山县、奉节县等地环境监测站,先后5次对“三江”(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重庆段19个断面,库区36条一级支流的36个回水区上游和44个回水区中段断面,以及库区1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了水质加密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三江”水质19个断面水质均满足Ⅱ类。与蓄水前(1-8月)相比,“三江”水质满足Ⅱ类的断面比例持平。同时,三峡库区一级支流回水区上游36个断面平均水质满足Ⅲ类的断面比例为88.9%,比蓄水前上升2.8个百分点。与蓄水前相比,回水区上游断面水质保持稳定。此外,重庆三峡库区1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平均水质均满足Ⅱ类,满足饮用水源地水域功能要求,与蓄水前相同。
特写:三峡蓄水175米 重庆主城安然迎回水
&&&&新华社重庆10月26日电(记者张桂林、茆琛)26日清晨,重庆朝天门码头,薄雾缠细雨。俯首望去,昔日暗流汹涌的长江、嘉陵江交汇水域,平静了许多。缓流而下的江水轻拍着石壁,浪头低沉,沿着码头的石阶上下涌动。江岸边,挤满了前来观水、拍照的人们。
&&&&当天,三峡工程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将首次达到175米最高程。这一刻,不少人企盼已久。这一刻,牵动千里峡江,牵扯无数人心。
&&&&8时整,从大坝传来消息,三峡水库水位已经逼近175米。而在距大坝600公里的朝天门码头,人们看到岸边的175米水位线早已没入江中。水位线旁,市民们争相拍照留念。
&&&&上午8时许,重庆水文局实时监测显示,长江重庆(寸滩)段水位已达175.93米。正在江面巡航的海事人员介绍,受长江河道天然落差、上游来水流量大,及三峡水库回水上溯的影响,长江重庆段水位早在21日左右就突破了175米,但水位落差并不会对上游造成太大影响。
&&&&尽管如此,蓄水期间,海事、航道等部门仍不敢有丝毫懈怠。连日来,重庆海事局出动26艘海巡艇,在数百公里的库区江面往来巡航。长江重庆航道局也增派人手,在库区各水域及时调整航标,维护航道,密切监测库岸地质灾害信息,确保高水位蓄水期间的航行安全。
&&&&9时许,来自三峡大坝的消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宣布三峡水库成功蓄水至175米。此时的朝天门码头,传来声声汽笛,观水的人群也逐渐喧闹起来。朝天门门洞下,青色的嘉陵江水缓缓融入浑浊的长江,悄然而下。江岸的石阶边,江水没过175米水位线,继续上涨。
&&&&26日中午,重庆海事局指挥中心提供的信息显示,三峡成功蓄水至175米的当天上午,峡江平湖如镜,重庆库区未发生任何水上险情。环保部门的监测显示,175米蓄水期间,重庆长江、嘉陵江、乌江,库区一级支流回水区,及饮用水源地水质与蓄水前均无明显变化。
175米蓄水打通三峡库尾航运瓶颈
&&&&新华社重庆10月26日电(张翅、郭立)26日9时,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蓄水至175米。记者在三峡水库末端重庆江津红花碛水域现场看到,回水区水位缓缓上升,打通了航运瓶颈,自此过往此处的单船可由1000吨级上升3000吨级。
&&&&9时10分,长江重庆航道局在红花碛水域进行了大坝175米蓄水后第一次流速监测,结果显示,红花碛流速为每秒2.15米每秒,水位为181.8米,与175米蓄水前每秒3米相比,流速明显减缓,水位明显高于175米水位线。
&&&&“这是由于今年上游雨水充沛,来水较多造成的。”重庆航道局航道处处长闻光华说,红花碛水域是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的专家厘定的库尾末端区域,也是回水变动区末端,根据三峡大坝蓄水水位高低和上游来水量多少而变化。
&&&&作为三峡水库库尾,红花碛水域水位为什么比175米水位高6.8米?闻光华解释说,红花碛距重庆主城朝天门码头60公里,距三峡大坝673.8公里,在来水正常的年份,这里是库水位175米的水平线末端,但由于今年来水流量大,一度达到了每秒12800立方米,导致红花碛的水位超过了蓄水期175米的水位。
&&&&在江津红花碛水域的江面上,航道职工正在调整航标。175米蓄水后,这段航道航宽由80米增至180米,极大地增加了航运能力。
175米:全面考验三峡工程
&&&&新华社宜昌10月26日电(记者刘紫凌、廖君、吴植)26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首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这是三峡工程建设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此三峡工程将开始步入全面收获期,大坝建筑物、发电机组、库区地质、库岸堤防等各方面也将接受高水位的全面考验。
&&&&自2003年首次蓄水135米,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到2006年蓄水156米,进入初期运行期,三峡枢纽工程本身及水库还处在相对低的水位下运行,三峡库区地质、生态灾害的控制,及长江上中下游生产、生活和通航用水得到了较好保证,同时各方面运行情况也得到了初步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说,工程枢纽建筑物、库区泥沙淤积情况以及水质、地质变化等,必须在175米水位下才能真正得到全面的监测、检验和实证。
&&&&2008年、2009年,三峡工程曾两次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最终都未能达到目标水位。2008年可能是因为第一次蓄这么高的水位,在上游地区发生了一些地质灾害和触发地震。加上上半年汶川地震对民众心理的影响,所以在蓄到172.8时停止了蓄水。2009年主要是因为干旱原因,10月份长江上游来水偏枯,中下游发生持续旱情,三峡水库综合考虑后加大下泄流量,最终没能蓄到175米。
&&&&虽然此前两次“冲顶”未果,但分别蓄到了172.8米、171.43米的高水位,三峡枢纽工程本身及水库都经历了较高水位的考验,积累了大量的实测数据和调度经验。
&&&&今年9月10日,三峡工程第三次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总结前两次的蓄水情况,本次起蓄时间有所提前,起蓄水位承接前期防洪运用水位,为160.2米,比前两次高出15米左右。这些都为此次蓄水顺利完成,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经过47天的蓄水过程,今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按计划如期完成蓄水任务,首次达到当初设计的175米最高蓄水位。工程在175米高水位将维持两个月左右,此后逐渐消落,到明年汛前退回至145米防汛控制水位,为汛期拦洪作准备。在175米蓄水和高水位运行过程中,枢纽工程已经并将继续得到全面检验和考验。
&&&&据介绍,高达185米的三峡大坝属重力坝,靠自重抵抗上游水压力和其他外荷载。根据设计,大坝稳定荷载至少应是水压力、泥沙压力、风浪冲击力和地震力等滑动荷载的三倍。在175米高水位下,大坝变形和基础渗流都是监测、检验的重中之重。
&&&&三峡集团公司提供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175米蓄水47天以来,大坝、船闸、厂房、茅坪溪防护坝等建筑物变形、渗流、应力应变均在设计范围之内,取得的监测成果反映三峡工程挡水建筑物及基础工作性态正常。
&&&&为确保高水位期间三峡水域通航安全,三峡通航管理部门及时调整三峡船闸运行方式,根据三峡坝区船舶滞留和三峡下泄流量变化情况,适时启动船舶分段签证和应急转载措施,不断提高船闸运行和船舶调度水平,加大坝区水上交通安全巡航检查和航道标志维护力度,坝区通航总体平稳有序,保障了长江干线航道畅通。9月10日蓄水以来,截至10月25日,三峡船闸运行情况正常。平均每天运行27闸次,通过船舶164艘,通过货物23万吨。
&&&&随着水库水位达到175米,三峡电站投产的26台巨型水轮发电机组也首次接受最高蓄水位的全面考验。蓄水期不是发电的主要时期,机组发电主要靠水位消落和汛期。国务院长江三峡三期工程枢纽工程验收组专家组成员及机电组组长杨定原表示,高水头下,温度和振动是考验机组运行情况的两个最重要指标。从目前监测情况来看,发电机组运行平稳正常。三峡集团公司公布的机组运行情况表明,国产机组的制造和运行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泥沙问题是水库建设中的世界性难题。早在三峡工程论证时就曾有人担忧,蓄水175米后,位于水库回水端的重庆港可能会被泥沙淤死,因此,水库泥沙淤积情况成为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监测对象。
&&&&三峡工程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透露,2003年6月至2010年9月,三峡入库泥沙15.68亿吨,出库泥沙4.128亿吨,水库淤积泥沙11亿多吨。他说,由于上游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和水库建设等多方面原因,三峡水库年均入库沙量逐年减少,目前已较初步设计水平减少了56%左右,比原来预计的情况要好得多,不会造成威胁。
&&&&地质监测情况也好于往年。据曹广晶介绍,一般来说,蓄水初期是新库岸的不稳定期和再造期,也是隐性地质灾害的集中释放期,经过前些年的蓄水泄水,两岸地质状况会逐渐适应稳定下来,地震和滑坡现象会明显减少。
&&&&三峡集团公司的实测显示,在今年的蓄水过程中,库区2400余处涉水滑坡体运行稳定,目前尚未收到险情报告;地震监测情况也好于往年。三峡水库现在蓄水至175米后,2011年度库区水库诱发地震活动发生重大变化可能性不太大。10月21日,巫山望峡危岩滑坡体发生滑坡,滑坡土石方约2万方。此危岩滑坡的重要原因是下面多个煤洞长期挖煤挖空了山体所致,与三峡蓄水无直接关系。
&&&&另外,蓄水也未带来水质恶化。今年175米蓄水以来,长江上游干流主要断面水质保持在Ⅱ-Ⅲ类,支流水质以Ⅲ-Ⅳ类为主,较之前两次蓄水过程无明显变化,整体水质保持稳定。
&&&&记者26日在三峡大坝上游的茅坪港看到,江水清澈,未见水华现象和明显漂浮物聚集。据统计,自9月10日启动175米蓄水至今,三峡坝前共打捞漂浮物约2.4万立方米。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曹广晶表示,175米的高水位对于水利枢纽建筑物来说应该是一个考验,但三峡工程质量安全有保障,他对此“很放心”;库区泥沙淤积情况是水电工程的世界性难题,是接受检验的主要内容,但监测情况比预期好;另外,枢纽设备、电站机组、大坝闸门、三峡船闸首次在175米条件下运行,也是考验,但这些考验还“不是特别严峻”。在他现在看来,库区两岸边坡是否稳定,可能才是三峡工程蓄水175米后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曹广晶说,未来三峡工程还将继续进行175米试验性蓄水,地质、泥沙、水质和工程质量安全等问题将继续得到实践的全面检验。虽然监测数据显示,实际情况比当初预想得要好,但仍然不可掉以轻心,后期更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治。
特写:三峡工程的“成人礼”
&&&&新华社宜昌10月26日电(记者刘紫凌 吴植 冯国栋)26日清晨,三峡坝前的水位标牌指向175米刻度。深秋微寒,但雄伟的三峡大坝坝顶暖意融融,三峡集团公司在此举行简朴而庄重的仪式,庆祝工程的“成人礼”。
&&&&9时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宣布:“三峡水库成功蓄水至175米!”顿时,现场掌声雷动。三峡工程的论证专家,中央及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工程建设者、库区移民代表,汇聚在此,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三峡工程历经18载艰苦建设,七年三期蓄水,如今终于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迎来全面收获期。自此,已经“成人”的三峡工程,防洪、发电、通航、补水抗旱等各项功能均达到设计要求,综合效益有条件得以最大限度发挥,发电机组、船闸等设施也将得到高水位的全面检验。
&&&&此时此刻,站在坝顶,凭栏而望,高峡轻雾缭绕,平湖舒展恬静,犹如一幅写意山水画。175米水位线上的高峡平湖,水面平坦,水质清澈。其右岸的移民大县秭归新城,在金秋的清晨,显得格外秀丽和生机勃勃。
&&&&水利部副部长、国家防总秘书长刘宁说,三峡工程是亿万中华儿女的百年梦想,一代又一代水电建设者倾注了毕生心血。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人民有了一道安全保障。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后,迎来了新的有利条件,即将转入正常运行,可以更好地发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曹广晶回顾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他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体三峡建设者艰苦奋战,重大目标均如期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终于成真。今年汛期三峡工程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效益,电站投产以来累计发电4400多亿千瓦时,过坝货运量年均增长15%,过坝年货运量已超过7000万吨。
&&&&曹广晶表示,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标志着三峡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建筑物、泥沙淤积和两岸边坡等都将面临新的考验。三峡集团公司将继续加强监测,关注各项指标,并优化调度,统筹兼顾好防洪、发电、航运等关系,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他说:“三峡工程后期的建设任务仍然繁重,建设者们要继续发挥优良作风,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好地下电站和升船机两项后续工程。”
新闻背景:三峡工程大事记
&&&&新华社宜昌10月26日电(记者吴植 冯国栋)26日9时,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首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这标志着其防洪、发电、通航、补水抗旱等各项功能达到设计要求,自此将可以充分发挥效益,全面接受检验。三峡工程从构想、设计、建设、运行到如今步入全面收获期,十八年来,经历了一件件值得记录的大事件。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原始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1992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实施阶段。
&&&&1993年9月,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
&&&&2003年6月,三峡工程首次蓄水,坝前水位达到135米,三峡双线五级船闸通航,首批机组发电。三峡工程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开始通航、发电,枢纽初步产生效益。
&&&&2006年5月,三峡大坝全线建成。9月,三峡工程实行第二次蓄水,成功蓄至156米水位,标志着工程进入初期运行期,开始发挥防洪、发电、通航三大效益。
&&&&2008年9月,三峡工程开始首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当年水库水位达到172.8米。
&&&&2008年10月,三峡大坝左右岸26台70万千瓦巨型水电机组全部投产。
&&&&2009年8月,长江三峡三期枢纽工程最后一次验收——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验收获得通过。
&&&&2009年9月,三峡工程第二次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当年水库水位达到171.43米。
&&&&2010年7月,三峡工程经受住流量为7万立方米/秒的特大洪峰考验。洪峰规模超过1998年洪峰,是长江有水文记录以来的第三大洪峰。
&&&&2010年7月,三峡电站26台机组顺利完成1830万千瓦满负荷连续运行168小时试验。
&&&&2010年9月,三峡工程第三次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
&&&&2010年10月,三峡水库首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a href="WebForm1.aspx"网站首页&|&<a href="NewList.aspx?category_id=77&page=1"通知公告&|&<a href="feed.aspx?type=0"公共信箱&|&
COPYRIGHT 2010 青海水利厅 ALLRIGHT RESERVED.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昆仑路18号&&&&邮政编码:8100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峡水库水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