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芍芍药的特点是什么药

芍 药 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异名] 黄芩芍药汤(《明医指掌》卷9)、白芍药汤(《医家心法》)、当归芍药汤 (《医宗金鉴》卷53)。 [组成] 芍药一两(20g) 当归 黄连各半两(各9g) 槟榔 木香 甘草炙各二钱 (各5g) 大黄三钱(6g) 黄芩半两(9g) 官桂二钱半(Sg)。 [用法] 上药哎咀。每服半两(15g),水两盏(240m1),煎至一盏(120m1),食后温服。 [功用]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 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病机分析] 痢疾“由胃腑湿蒸热壅,致气血之凝结,挟糟粕积滞,进人大小肠,刮脂液,化脓血下注,或痢白、痢红、痢瘀紫、痢五色,腹痛呕吐,口干溺赤,里急后重,气陷肛坠,因此闭塞不利,故亦名滞下也”(《类证治裁》卷3)。本方所治之湿热痢疾,乃湿热疫毒下注大肠,壅滞气机,肠中积滞不通,.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熏灼,伤及肠络,气血与湿热相搏,酝酿化脓,故便脓血,赤白相兼;热毒下迫广肠,故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内蕴之征。 [配伍意义] 本方主治病证,乃湿热壅阻肠道,气血不和,治宜清热燥湿,调和气血,并因势利导,通因通用。方中黄芩、黄连苦寒而人肠道,清热燥湿解毒,用以为君。大黄苦寒通里,凉血泻垢,既可助黄芩、黄连泻火燥湿,又可荡涤积滞,得“通因通用”之妙,是为臣药。重用芍药以行血排脓,缓急止痛,与当归相配,行血和血, “行血则便脓自愈”。又用少量肉桂,温而行之,能人血分,可协归、芍行血和营,且制芩、连苦寒之性,使无凉遏滞邪之弊,正如陈念祖所说:“肉桂之温,是反佐法,芩、连必有所制而不偏也”(《时方歌括》卷下)。且大黄与肉桂配伍,尤有妙用,大黄得肉桂,则行血之力更著,肉桂得大黄,则无助火之忌。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且槟榔又可协大黄导滞,以上诸药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芍药相配,更能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成清热燥湿,调和气血之效。 本方配伍特点,是以清热燥湿为主,兼以气血并治,“通因通用”,肝脾同调,与寻常纯用苦寒止痢之方不同。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为治湿热痢的常用方剂。以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腻微黄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原方后有“如血痢渐加大黄;汗后脏毒加黄柏半两”。另外,若苔黄而干,热甚津伤者,可去温燥之肉桂;若苔腻脉滑,兼有食滞者,可去甘草,加焦山楂以消食导滞;若泻下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者,当归改当归尾,并加丹皮、地榆等以凉血行咖。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属湿热为患者。 [使用注意] 痢疾初起有表证者不宜使用本方,久痢及虚寒痢亦不宜使用。阴虚内热者忌用。 [源流发展] 本方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系刘完素以《伤寒论》黄芩汤去大枣,合《金匮要略》泻心汤、《兵部手集》香连丸等加味而成。有清热燥湿,调气行血,泻下导滞之功,原书用于治疗“泻而便脓血”,并云本方之治法为“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后世医家皆推此方为治疗湿热痢疾之主方,并遵“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二语为治痢之大法(《成方便读》卷1)。以本方为基础加减衍化而成的方剂,约如下列三首:其一,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芍药黄连汤,即本方减黄芩、木香、槟榔而成,此方无调气之功,助清热燥湿之力亦有所减弱,用于治疗大便后下血,腹中痛者,为热毒下血。其二,《医方考》卷2芍药汤加芒硝方,即本方加芒硝而成,此方大黄得芒ti~.1,U泻下导滞、通因通用之功倍增,治疗痢疾便脓血,里急后重者。其三,《幼科折衷》卷上芍药黄连汤,此方仅黄连、芍药、当归和甘草4 味药组成,实乃芍药汤减味而来,有清热燥湿,和中行血之功,治疗tl'~JD下痢白积腹痛,里急后重。盖因zbJL乃稚阴稚阳之体,虽患下痢,但难任大黄、槟榔之属通导攻伐,故舍之。 [疑难阐释] 关于本方的君药 本方以何药为君?各家意见不一。罗美认为芍药、甘草为君(《古今名医方论》卷2);汪昂认为芍药为君(《医方集解。泻火之剂》);成都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治法与方剂》云:“方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止痢力量颇强,用为主药以消除致病之因”。从本方证的病机分析,湿热痢是由于湿热之邪蕴结肠腑,以致气血壅滞,肠道脂膜与血络受损所致。因此,清热燥湿解毒是治本之法,调气活血只是辅佐治法。若不清热燥湿,仅投调气行血之品,痢终难愈。故我们认为本方以黄芩、黄连为君,较为妥切。再者,从本方的分类属于清热剂来看,也以黄芩、黄连为君合乎逻辑;若以芍药为君,则本方应归人理血剂。 [方论选录] 1.罗美:“本方注云,泻而便脓血,知气行而血止也。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至今推为要言,然非知本之论也。夫滞下本太阴病,长夏令行,土润溽暑,太阴本虚,暑湿不攘,土湿则木郁,木郁则伤土。太阴失健运,少阳失疏达,及饮食失节不化,至秋金收令行,火用不宣,郁蒸之久,而滞下之证作矣。是始为暑伤气,继为气伤血,因而为白,为赤,为兼赤白。下迫窘急,腐秽不去,以成后重。方以芍、草为君,用甲己化土法,先调脾即于土中生木;顾湿热必伤大肠,黄连燥湿清热,厚肠胃,黄芩清大肠火为臣;久积必中气逆滞,疏滞以木香,下逆以槟榔,当归和气血为佐;桂补命门,实土母,反佐温而行之,恐芩、连之胜令也。斯少阳达,太阴运矣。若大实痛者,加大黄,用仲景芍药汤加大黄法,以荡腐秽,无留行矣。是方允为滞下本方也。” (《古今名医方论》卷2) 2.汪昂:“此足太阴、手足阳明药也。芍药酸寒,泻肝火,敛阴气,和营卫,故以为君。大黄、归尾破积而行血,木香、槟榔通滞而行气,黄芩、黄连燥湿而清热。盖下痢由湿热郁积于肠胃,不得宣通,故大便重急,小便赤涩也。辛以散之,苦以燥之,寒 以清之,甘以调之。加肉桂者,假其辛热以为反佐也。此方盖本仲景黄芩汤,加行气调血之药。”(《医方集解。泻火之剂》) 3.陈念祖:“此方原无深义,不过以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立法。方中当归、白芍以调血,木香、槟榔以调气,芩、连燥湿而清热,甘草调中而和药;又用肉桂之温,是反佐法,芩、连必有所制之而不偏也。或加大黄之勇,是通滞法,实痛必大下之而后已也。余又有加减之法:肉桂色赤人血分,赤痢取之为反佐;而地榆、川芎、槐花之类,亦可加入也。干姜辛热人气分,白痢取之为反佐;而苍术、砂仁、茯苓之类,亦可加入也。”(《时方歌括》卷下) 4。张秉成:“夫痢之为病,固有寒热之分,然热者多而寒者少,总不离邪滞蕴结,以至肠胃之气不宣,酿为脓血稠粘之属。虽有赤白之分,寒热之别,而初起治法,皆可通因通用。故刘河间有云: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二语足为治痢之大法。此方用大黄之荡涤邪滞,木香、槟榔之理气,当归、肉桂之行血;病多因湿热而起,故用芩、连之苦寒以燥湿清热;用芍药、甘草者,缓其急而和其脾,仿小健中之意,小小建立中气耳。至若因病加减之法,则又在于临时制宜也。”(《成方便读》卷1) [评议] 本方为刘完素所创,用于治湿热痢疾,并提出治痢大法为:“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罗美对此法却不为然,认为“非知本之论”,有失偏颇。至于罗氏指出本方证乃太阴失健运,少阳失疏达,及饮食失节不化,至秋金令行,火用不宣,郁蒸之久,滞下之证作矣,其治疗当使少阳达,太阴运,可供临床参考。汪昂则认为此证乃病在足太阴、手足阳明,下痢由湿热郁积于肠胃,不得宣通而致,故“辛以彻之,苦以燥之,寒以清之,甘以调之”,并指出此方为仲景黄芩汤加行气调血之药而成。陈念祖对该方的立法予以肯定,并提出加减之法,如白痢可用辛热人气分之干姜为反佐等,切合临床。张秉成强调临床当变通用方,“至若因病加减之法,则又在于临时制宜也”。以上诸家所论合情合理,值得临床借鉴。 [验案举例] 痔疮胀痛 《江西中医药》():某女,48岁。混合痔,伴静脉血栓形成,舌质红,苔黄,脉滑。治以芍药汤加枳壳、银花。服药4剂后,胀痛消除。 按语:本案痔疮胀痛由湿热之邪下注于肠,气血壅滞引起。用芍药汤加枳壳、银花,清热燥湿,行血调气而取效,亦“异病同治”也。 [临床报道] 1.细菌性痢疾 以本方为主加减治疗30例细菌性痢疾,症见发热,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大便常规:可见脓细胞、红细胞、粘液。处方:白芍、木香、黄连、黄柏、秦皮、玉片、甘草。加减:以湿为主加藿香、苍术、滑石;以热为主加公英、大青叶;恶寒发热加柴胡、黄芩;腹痛下坠加栀子、大黄;纳呆加山楂;寒湿凝滞加肉桂、炮姜;气虚加党参;血虚加当归。结果:治愈27例,无效2例,复发1例,治愈率 90%c”。又有以芍药汤加减治疗30例菌痢,组成:白芍、木香、黄连、黄芩、黄柏、槟榔、马齿苋。身热汗出脉促者加葛根、防风、荆芥以清热解表;痢下赤白,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肛门灼热,口渴欲饮,苔黄脉数者,加白头翁、银花、赤芍等清热凉血;血热瘀阻,腹痛较甚者,加地榆、桃仁、赤芍以凉血散瘀。每日2剂,每煎分2次口服。5—7天为1疗程,必要时可重复用药。结果全部治愈。其疗效优于复方新诺明 组,腹泻、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等症状消失时间更优于复方新诺明组C2,。 2.溃疡性结肠炎 以本方加灌肠治疗该病36例,本病临床以腹痛腹泻,粘液血便或脓血便为主要表现。对病程短、泻下脓血重者加白头翁、马齿苋;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党参、阿胶;久泻者加乌梅、石榴皮;便血多者加地榆、白及粉;腹痛重者重用芍药。用药1月,治愈3工例,显效5例,有效率100%L3)。 3.肛窦炎 以本方治疗60例该病患者,症见:肛门不适,排便不爽,肛门潮湿,常有粘液流出,肛门内烧灼样疼痛,排便时加重。直肠指诊:齿线附近触痛,可摸及凹陷及硬结。肛镜下见肛窦充血水肿。处方:黄芩、生大黄(后下)、槟榔、木香、当归、白芍各lOg,黄连6g,甘草5g,肉桂1.5g(冲)。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服1次。第 3煎加水至3000ml熏洗肛门20分钟,1周为1疗程,一般连用1—3个疗程。结果:治愈48例,有效12例。并认为此病多与湿热下注,气血壅滞有关,故用清热燥湿,行气和血之芍药汤有效L4j。 [实验研究] 1.抗菌抗炎作用 ①试管内抑制福氏痢疾杆菌的作用:芍药汤在1:5、1:10及1: 20均无作用,单用槟榔未见杀菌及抑制作用;②对感染痢疾杆菌的预防性治疗作用试验:结果芍药汤组小鼠存6/10只,芍药汤去槟榔组无一存活。表明槟榔本身无抗菌作用,但在芍药汤中无论体内或体外都能加强抗菌作用L5,。另有研究表明,芍药汤抗炎抗菌效果实验研究表明,芍药汤煎剂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变形杆菌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并且该品还能明显减轻小鼠耳廓的充血水肿,从而起到消除炎性肿胀的作用L6,。 2.对兔离体肠管活动的影响 剂量为4×10一、2×10一、1×10—2时,芍药汤组能使肠管出现急剧而短暂的张力上升现象,很快转为下降,振幅逐渐变小,甚而消失,肠肌松弛,即呈短暂的兴奋后转为抑制,其作用强弱,尤其是抑制作用与剂量成正比。芍药汤去槟榔组同样出现肠管张力逐渐下降,振幅逐渐变小以致消失的抑制现象,无张力上升等兴奋现象。表现芍药汤的先兴奋作用是由槟榔引起,同时又增加芍药汤的毒性,可能与槟榔加强胃肠活动有关C5,。 3。急毒试验 芍药汤组小鼠死亡11/12只,去槟榔组无死亡,提示槟榔是本方中产生毒性的主要药物L5j。 黄 芩 汤 (《伤寒论》) [组成] 黄芩三两(9g) 芍药-~j(9g) 甘草二两{3g)炙 大枣十二枚(4枚)擘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功用] 清热止利,和中止痛。 [主治] 热泻、热痢。身热口苦,腹痛下利,舌红苔黄,脉数。 [病机分析] 本方主治热泻热痢。《伤寒论》172条云:“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此处太阳与少阳同时发病,而以少阳为主。《医方集解.和解之剂》说: “二经合病,何以不用二经之药,盖合病而兼下利,是阳邪人里,则所重者在里。”少阳枢机不利,邪郁化火,循经上扰,则有身热口苦;内迫阳明,下趋大肠,可见肛门灼热,泻下粘秽,腹痛,甚则里急后重等。总之,其病机为少阳火郁,内迫胃肠。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热泻热痢的病机为少阳火郁,内迫胃肠,故治以清里热为主。汪琥《伤寒论辨证广注》曰:“太少合病而致下利,则在表之寒邪悉郁而为里热矣。里热不实,故与黄芩汤以清热益阴,使里热清而阴气得复,斯在表之阳热自解”。方中黄芩苦寒,清少阳、阳明在里之热,清热燥湿,解毒止利为君;芍药酸寒,泄热敛阴和营,并于土中泻木而缓急止痛为臣;甘草、大枣调中和脾,益气滋液,顾护正气,共为佐使之用。四药组合,共奏清热止利,和中止痛之功。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主治热泻热痢,以身热口苦,腹痛下利,舌红苔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若胃气上逆而呕吐者加半夏、生姜以和胃降逆止呕;腹痛甚者,加木香、槟榔以理气导滞止痛;大便脓血者,加炒山楂、炒地榆以消积凉血止痢。,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及急性肠炎等属热泻热痢者。 [使用注意] 下利初起有表证及虚寒性下利,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发展] 本方出自《伤寒论》,原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设,后世医家一般均认为虽有太阳与少阳合病,但里热下利是本方主治证的关键所在。本方以其清热止利,和里止痛之功,成为治疗热泻热痢之基本方,故《医方集解.和解之剂》称本方为“万世治利之祖方”,如治疗湿热痢疾的芍药汤即取法于本方。后世医家取本方泄热敛阴,调中和脾之功,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并不限于治利。例如,《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7用于治疗伤寒口舌诸病,舌黄,舌黑,舌肿,舌裂,舌上生芒刺,舌上出血。《医学入门》卷4用以治疗冬月阳明症,潮热发热有时,脉但浮者,为有风,宜有汗,而天寒无汗,夜睡必有盗汗。《杂病源流犀烛》卷19用于治疗正气虚,伏邪更重,往来寒热,头痛呕吐稍愈后,浑身壮热。《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卷4则用于治疗温病变霍乱。 从本方加减衍化之方剂有:《伤寒论》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即本方加半夏、生姜而成,兼可降逆止呕,治疗热泻热痢兼有呕吐者。《医方类聚》卷53引《神巧万全方》黄芩汤,此方《伤寒总病论》卷3又名黄芩芍药汤,即本方去大枣,芍药用赤芍药而成,有清热凉血之功,治疗阳明病,口干但漱水不欲咽者,必衄也;阳明脉浮,发热,口鼻中燥,能食者,亦衄。《赤水玄珠》卷28黄芩芍药汤,即本方去大枣,加升麻而成,治疗麻痘滞下。《伤寒大白》卷2黄芩芍药汤,即本方去大枣,加川连,治疗阳明表热而衄及湿热伤于少阳,下利,寒热口苦。《麻症集成》卷4黄芩芍药汤,即本方去大枣,加江壳、木香,治疗麻后下痢日久者。 [疑难阐释] 关于本方的分类归属 本方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原文172条曰:“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黄芩汤的病机为太、少合病,而以少阳为主,故有些医家认为本方为和解剂。如汪昂《医方集解》即将之归于和解之剂;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卷6云:“太阳与少阳合病者,自下利,为在半表半里,与黄芩汤以和解之。”但是,多数医家认为,本方主治热利,其病机原文虽言太、少合病,而里热下利是其主要矛盾,临床运用不应拘于太阳、少阳合病,只要是大肠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等均可随证化裁应用。本方功用以清热为主,理应归属清热利,因此,历版《方剂学》统编教材均将本方归人清热剂。 [方论选录] 1.成无己:“虚而不实者,苦以坚之,酸以收之,黄芩、芍药之苦酸以坚敛肠胃之气;弱而不足者,甘以补之,甘草、大枣之甘以补固肠胃之弱。”(《注解伤寒论》卷4) 2.许宏:“太阳与少阳合病者,自下利,为在半表半里,与黄芩汤以和解之。故以黄芩为君,以解少阳之里热,苦以坚之也;芍药为臣,以解太阳之表热而行营气,酸以收之也;甘草为佐,大枣为使,以补肠胃之弱,而缓中也.”(《金镜内台方议》卷6) 3.汪昂:“黄芩以彻其热,而以甘、芍、大枣和其太阴,使里气和则外证自解。” (《医方集解.和解之剂》) 4.柯琴:“太阳、少阳合病,是热邪已人少阳之里,胆火上逆,移热于脾,故自下利。与黄芩汤,酸苦相济以存阴也。热不在半表,故不用柴胡;今热已人半里,故黄芩主之;虽非胃实,亦非胃虚,故不须人参以补中也。”(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3) 5.汪绂:“太阳郁热,则上烁肺而下遗大肠,故用黄芩以除肺、肠之热;少阳郁热,则木乘土,故用芍药以泻相火而和太阴;寒淫于内,治以甘热,故用甘草、大枣以治寒,且以厚脾胃生气血而治自利。”(《医林纂要探源》卷5) 6.王士雄:“黄芩清解温邪,协芍药泄迫血之热,而以甘、枣奠安中土。”(《霍乱论》卷4). [评议] 本方原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而设,但从《伤寒论》条文所述来看,既无太阳病见症,方中亦未有解表药,从方测证,乃少阳邪热内迫所致。对此,柯氏分析切中病机,颇能予人启迪。然许氏和汪昂拘于“太阳与少阳合病”之句,许氏释芍药“以解太阳之表热”,汪昂曰:“甘、芍、大枣和其太阴,使里气和则外证自解”,均未免牵强。成氏以“虚而不实者,苦以坚之,酸以收之……弱而不足者,甘以补之” 来概括本方的病机与治法,别有心得。汪绂的方论虽亦云太阳、少阳,却将重点转移至肺、大肠与脾胃,故其观点与柯氏接近。王氏对方剂配伍意义的分析,系从温病学说的角度出发,说明清代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发扬。 [验案举例] 1.痢疾 《陕西新医药》():某男,26岁。夏季间患痢疾,痢下脓血便,红多白少,腹部挛急而痛,肛门作坠,身热,脉弦数,舌苔黄。治以调气和血,清热燥湿。白芍9g。甘草3g,黄芩9g,广木香6g(后下)。连服3剂,下痢止,腹痛除。 2.阿米巴痢疾 《江西中医药》():某女,x岁,9月21日人院。下痢红白,腹痛,里急后重已2天。患者妊娠2个月。9月20日早晨起,忽腹痛频频,下痢红白粘液,红多白少,日二、三十次,里急后重颇剧,并觉小腹坠胀,有如欲产情形 而人院。诊察:形体消瘦神疲,按腹呻吟,有重病感。脉象沉弱,每分钟76至。舌质淡苔白。体温37.9℃。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腹部有压痛。化验检查:大便检出阿米巴原虫。诊断:阿米巴痢疾。方用黄芩汤加减:黄芩3g,白芍9g,甘草 4.5g,香连丸3g,服上药3剂后,腹痛、里急后重已除,下痢次数大减,日仅2—3 次,并带有黄色稀粪。体温正常,食欲渐启。原方再进1剂,下痢红白全除,大便正常。 ‘ 按语:黄芩汤清热和中,乃治疗痢疾之效方,不拘于现代医学之细菌性痢疾抑或阿米巴痢疾,只要属热邪内迫于肠者,用之皆有捷效,以上两案可以为证。 [实验研究] 1.药理研究 实验用200%的水煎酒沉溶液(每lml含原药材2g),口服给药用原药液,皮下给药为原药液的过滤液,经高压灭菌后使用。观察指标:,①对大白鼠酵母性足肿胀的影响;②对伤寒、副伤寒甲、乙菌苗致热反应的影响;③镇痛作用;④对小白鼠离体回肠的作用;⑤镇静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经方黄芩汤有非常明显的抗炎、退热、解痉、镇痛作用,和一定的抗炎免疫、镇静等作用。上述各项药理作用,可以初步阐明黄芩汤清热止痢、和中止痛的方义L1j。 2.组方配伍研究 拆方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全方对大鼠离体回肠的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及紧张性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如果减去君药黄芩,其作用呈现相反的兴奋作用。全方与各单味药比较,全方作用最佳,从而证明全方作用优于单方。君药在复方中起主要作用,这一方剂学理论的合理性、科学性得以证实。本方如果减去君药卜加大芍药、甘草、大枣的用量至古方用量的4倍,其解痉作用强度与全方古方用量相等,也证明了经方配伍优于其它配伍关系。通过黄芩汤的组方配伍研究可初步说明,全方药理作用方面及药理作用强度优于各组成单味药。君药黄芩在全方中起主要作用。本方清热止痢的功效,可能以黄芩为主,而缓急止痛的功效,可能主要是芍药配伍甘草的作用。君臣药配伍(黄芩配伍芍药)有助长药理作用的相须关系。佐、使药甘草和大枣在全方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从药理学的角度,证明了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和配伍理论的合理性、科学性,并为阐明本方的疗效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c2J。 白头翁汤 (《伤寒论》) [组成] 白头翁二两(15g) 黄柏三两(12g) 黄连三两(6g) 秦皮三两(12g) [用法] 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广升。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 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分析] 原书谓本方主治“热痢”而见“渴欲饮水”与“下重”之症,.其病机
发表评论:
馆藏&10082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陕西、甘肃所产者,尚杂有变叶芍药的根,其形态大多呈纺锤状。在四川除用川赤芍外,有些地区亦有用美丽芍药及毛叶芍药的根...
都是活血化瘀的中药,是男人还是女人,多少岁。
中药是一药治疗多病。多病一药治。所以不像西医可以根据药物推断疾病。
是的。根据芍药的花或根的颜色来判定赤芍、白芍,而不是从加工方法上去区别。 赤芍和白芍统称芍药,都属于毛茛科。药用部位都是根部,实际上是芍药的两个不同品种。赤芍清...
这些药配伍在一起补肾壮阳,收敛固摄。治疗肾阳虚引起的遗精遗尿、阳痿早泄
【功效主治】 1. 原发性高血压:可单独用药,也可和其它降压药合用,尤其是噻嗪类利尿剂。2. 心功能不全:轻度或中度心功能不全(NYHA分级Ⅱ或Ⅲ级),合并应用...
祛暑解毒,辟秽开窍。用于夏令贪凉饮冷,猝然闷乱烦燥,腹痛吐泻,牙关紧闭,四肢逆冷。&br&&br&
答: 你好!根据你描述的问题夏天本来是比较热的,夏天手心喝脚心发热是阴虚引起的,很容易出汗
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喝开水,口服六味地黄丸加减调...
大家还关注共检索到张图片
标题:百科
白色,牡丹,根,舀具
芍药,牡丹,红色
白色,牡丹,根,舀具
芍药,牡丹,红色
片,白色,牡丹,根,石头
红色,牡丹,根,石头
红色,牡丹,根
红色,牡丹,根,木勺
红色,牡丹,根,茶,过滤器
红色,牡丹,根,木勺
红色,牡丹,根,溢出,室...
片,白色,牡丹,根
片,白色,牡丹,根,全画幅带芍字的中药有哪几种?_百度知道*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请问中药抚芍的作用,俗称什么
请问中药抚芍的作用,俗称什么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请问中药抚芍的作用,俗称什么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中医科
&&已帮助用户:46
问题分析: 产于江西抚陵的生白芍叫生抚芍,白芍:味苦、酸,性凉,主要功效:疏肝理气,柔肝养血,缓中止痛,平肝敛阴意见建议:请根据自身情况在中医医生指导下用药
问中药名叫生抗芍的药理作用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外科,尤其擅长神经外科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58102
病情分析: 1.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等。配生地、牡丹皮等,意见建议:2. 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等气血瘀滞证。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可用于经闭及跌扑损伤;配当归、金银花、甘草等,可用于疮痈肿毒
问腰上长带状疱疹,就是俗称的 腰缠火龙 蛇缠腰 。。。跪求中医有效治疗方法。。。
职称:医师
专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单纯性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已帮助用户:22689
病情分析:您好!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感染,夏秋季的发病率较高。常有低热、乏力等症状,发疹部位有疼痛、烧灼感。本病最常见为胸腹或腰部带状疱疹,您母亲的情况用西药治疗有效,应该再继续下去,不建议中医治疗。意见建议:建议您可以带您母亲选择当地正规医院,治疗上注意对症抗病毒,营养神经和止痛治疗三个原则。因感染病毒类型不同,应注意与单纯疱疹、疱疹性咽峡炎等鉴别。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问前胡6克当归9克川断6克川穹9克地前6克丹皮6克杭芍6克甘...
职称:医师
专长:中医科,
&&已帮助用户:25791
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您提供的中药,主要的作用是疏肝行气活血的,可以治疗因情绪不好导致的血热、淤血等症状。意见建议:建议:如果是在正规医院开的中药,可以服用试一试,如果是不正规医院和医生开的中药,建议不要服用。以免发生不对症等其他情况。
问中药减肥效果好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52978
病情分析:你好,建议你还是通过进行节食与运动减肥,这样最好
意见建议:
问碧君莎桂芍镇痫片是否能服价格多少?
专长:器官移植、性功能障碍、心血管外科
&&已帮助用户:220741
问题分析:您好!癫痫患者不建议随意改药及停药,药物毒副作用较大,需要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影响记忆力,反应能力,导致智力下降,损害肝肾等脏器功能。癫痫发作是由于脑神经元细胞受损异常放电导致,可以考虑采用超声纳米-NGF定位修复疗法,一般只要明确受损神经元细胞的位置,进行针对性修复,恢复功能,平衡异常放电,脑内微弱生物电会以有序的方式产生,癫痫症状彻底消失,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问香芍颗粒为什么号称无副作用?纯中药治疗经...
职称:护士
专长:妇产科、尤其擅长宫外孕
&&已帮助用户:48486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一般中药制剂是不存在副作用的,应用期间不吃辛辣的食物。意见建议:建议:对于这种情况,香芍颗粒平肝理气,除胀止痛,佐以和胃。用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肝气逆证。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很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社会的进展,这种良性的作息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川芍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