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通硝呋太尔胶囊广内,右达承明怎样解释

文章内容整理自左右建筑接受iLOOK杂志和福特中国“新中国人”专题系列视频专题的采访录音。这是两人在工作室的一次对谈:关于传统,关于创新,关于生活与建筑。&&关于左右建筑设计工作室张大为:诗经有‘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千字文有‘左通右达’,你可以看到一种传承,从诗经,到千字文。并非一环扣一环的联系,但是仍会有传承,以及前人对后人的影响。把前人的精神继承下来,又有新的发展,这是新的、有意思的地方。王旎:苏州拙政园内庭的入口处有左右两个门,各自挂了匾“左通”、“右达”,无论从左或者从右进入,都是通向庭中的花园,殊途而同归。而从诗经到千字文中的“左通广内,右达承明”,这其中的传承,和我们关注的传统性和当代性从空间到精神的圆融非常契合。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致力从传统中寻找和讨论一种具有当代精神的东西,所以我们工作室起名为左右建筑。左右建筑作品:同里米仓精品酒店&&关于传统和创新王旎:我们从小出国留学。那个时候十几岁,正是对世界产生认识的时候。我们第一次出国会感受到巨大的文化差异,包括语言和文化的。在国外旅行生活了十几年,回国又感受到第二次文化冲击。十几岁的时候,你离家的记忆中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完全是两回事。所以我们对中国和传统文化的兴趣,是骨子里的。东方人看到中国画、太湖石,多少都会勾起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向往。我们也经常讨论,小时候我们跟外国人在一起,讲英文;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讲中文,总感觉自己特别分裂。我感觉自己好像是两个人,讲的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也会不一样。这样的背景反而让我对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这种兴趣是自然的,而不是刻意的。张大为:其实也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五四开始,我们国家一直在谈论这个问题,但是却越来越淡忘这个事情。现在我觉得是恢复记忆的时候。如果我们都对国学,对传统有一些积极地探索和追求,历史和传统总有一刻会呈现在我们社会里面。这是历史埋下的种子。王旎:年轻人听到传统这两个字,总感觉是很腐朽的词,我尽量避免用这两个字。传统其实是过去和现在的关系,是传承。我觉得这是很有生命力而鲜活的。我希望我们的设计可以让大家知道,传统的东西可以这样被运用。反而我越来越少用创新这两个字。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讲,创新可以被分为创和新。新这个字,被非常过度的放大了。大家追求标新立异。我觉得重点在创。这是建立在对历史、传统、文化有深厚的积淀,从而产生对问题的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其结果可能让人觉得有趣值得回味,这是所谓创新的意义。左右建筑作品:薄荷糯米葱买手店张大为:我们很少谈论创新,因为这个词意义重大。你应该首先有敬畏心来面对传统。当然不是说过去所有的都要接纳,而是有取舍的。谈到创新,中医方面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民国时中医大家张锡纯,国学传统的底蕴深厚厚,但他对西医也很了解,他厉害的地方是在中药方里加入阿司匹林,是用中医的理论来使用西药。当然,他的历史背景和现在有差别。那一代人的传统底蕴,再接触西方,就可以吸收过来中西贯通, 可以真正的称得上是创新。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还应当老老实实地做当下的事情。王旎:现代人生活包括我们所说的语言,是非常大程度的被西化的,同西方人无异。我们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饮食习惯,语言习惯同古代中国人是两回事。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做古人,如果真那样的话生活也会很无聊。但是我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特别有趣而有活力的时代。上一个时代我们希望国际化,向西方学习,跟着西方的路子走。然而到现在,国际也把风向标投入到中国。很多国学、古琴、明清家具方面的专家,是外国人。这是个本土话语越发重要的时代。比如我们平时做设计之外,平时的生活也就是读书、写字、喝茶、弹古琴。我们是建筑师,但是是建筑师之前,首先认为自己要是个文人。我们是以这样的态度来生活和工作的。张大为:是的,传统不应当只是名词,而可以是很有生命力的东西。我们相对熟悉的传统是来自明清时期的。因为时间的关系,资料也会相对丰富些。但是客观的说,那是中华文明走向低谷的时期。但我觉得我们愿意更看到有活力的传统,而不是一把老骨头。比如说古琴曲‘神人畅’,是尧祭祀时所弹的。但是听起来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可以打动人内心深处。它跟当代的东西一点都不冲突,甚至非常现代。这是值得我们年轻人去挖掘的。左右建筑作品:聆承精舍&&关于传统设计元素的运用张大为:更准确地说,建筑设计更多是在“术”的层面上讨论问题。传统中有“道”和“术”的区分。一般来说,“道”类似“三观”,价值观、世界观、认识观,指导我们做事情。虽然中医、古琴、书画都在“术”的层面,但是,中国传统都是在心物一元的体系里面,是一个整体。而西方科学把每个地方都分的很细。其实是从亚里士多德的希腊哲学开始,用二元对立的方式去了解这个物质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到了近代西方文明,专业越来越细分。到现在,建筑设计会分出结构设计,室内设计,外墙立面设计,景观设计等等。分门别类的专业分工确实非常有效的推动社会发展,但是在碎片化的框架下,自然的人性如机械般生存了。这是我们感受到的西方的影响。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尝试如何把这些融合在一块。王旎:我相信诚实的东西,因为诚实的东西最有力量。我们会拒绝想要委托我们做比如欧式建筑的业主,因为这种设计会让我们非常别扭,我不会认可。我们没有刻意的结合什么,设计中一些材料上的变化,一些老木头,老石头,高精度的东西和朴拙的东西做对比。老的物料会给现代的空间带来了生命力。明式的椅子就是很好的例子。明式的椅子选料很细,但力学非常合理。现在能看到的椅子,大多是过了五六百年还能使用。它们在力学很合理。有一些地方是倒过来的三角形。后面的立撑,转过来到坐面的时候扭一下,让力学更合理。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示是:高水准的事物,背后其实有合理的力学原理作保障,而其表达欲望会减到最小。中国人过去的文言文、写字,最初要刻到竹简上、或者石碑上,字都是精之又精,不能减不能增。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家都在说环保、低碳,其实也是要简约、不浪费。我们做东西不会做过多无用的东西,东西要有用。矫揉造作的事物不在我们能接受的范围内,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种范围,多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左右建筑作品:食之陸柒餐厅&&关于符合当代生活的更加舒适和人性化的设计张大为:这其实也是中西方思维的差别。以人为本,设计的人体工程学考虑很好。我们也看到日本很多异常精致的作品。其实上世纪20年代,丰子恺先生写过一篇文章比较东西方文化。他说西方人的凳子,中间会挖一个符合屁股形状的东西,坐下来很舒服。但是看上去像一个刑具。西方人做衣服,会裁剪的非常贴身。中国人的衣服却是很宽松的,类似的还有日本人的和服。和服其实没有尺码的区别。妈妈传给女儿,一代一代让文化延续下去。而衣服则根据不同的人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我觉得很人性。人性未必是给人一个框、条件,或者做一个人的形状挖出来,让人去生活。这未必是真的人性,也不是人自然的状态。王旎:但是其实我们受西方建筑训练,无数经典告诉我们,没有功能的装饰是没有意义的,这个观点也对理解这个问题有帮助。比如说,我们给一个餐厅设计厨房。设计过程中,他们说你们怎么还设计橱柜呢。这可以交给橱柜公司。我们不这样认为。我们会和厨师团队连续开几个星期会,每个礼拜至少碰一次。我们还要去看他如何做菜。做菜是有很理性的流程,取材、切菜、炒菜。我们要学习料理流程,设计量身定制的厨房。这个厨房符合厨师的身高、手的长度,以及操作习惯,又提供一定的冗余度。当然这更多的是在技术层面讨论,怎么操作,怎么落地。但我们不会将“道”和“术”二元对立,而是相互包涵。其实很多设计,怎么实现,是“术”。但是怎么来指导“术”,是“道”。左右建筑作品:食之陸柒餐厅(厨房及吧台)左右建筑作品:食之陸柒餐厅(平面)左右建筑作品:食之陸柒餐厅(剖面)&&关于手艺人一样精度的做建筑王旎:我们很关注施工的阶段,关注图纸变成真实物体的过程。我们对工地的关注度非常高,也会跟好的手工艺人、木匠请教怎么做。这方面,他们经验丰富,可以达到合理地表达。所以我们经常跟他们学习。希望尽量取少或者取巧地,达到最佳效果。我们总是希望以自然的状态来呈现空间的美好,不喜欢过多的装饰或刻意的造型。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有独特的气质。我们希望把它和功能结合在一起。张大为:手艺人这个说法,每个建筑师可能都会有不一样的解释。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水准很高,所以出现Peter Zumthor,Carlo Scarpa等等的建筑师,探讨如何人性化的表达,从而去摆脱的我们还不具备的‘现代机械文明’。中国的现状和西方处在不同的阶段,所以建筑师关注点和操作模式应该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会在操作中刻意排斥工业化,同时还是常关注传统手工艺。唐代孙过庭说‘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既要继承历代的传统,而又不背离时代的发展趋势;何必闲置舒适的房子去住古人的洞穴,弃舍精致的宝辇而乘坐原始的牛车呢? 这也是我们对于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技术,地域性和现代性的态度。社会的发展需要向前看。左右建筑家具作品&&关于过度标签化王旎:我觉得可以理解这个现象,因为不是所有人都真正了解你在做什么。建筑师在很多人眼中还是比较神秘的人群。我不介意被归类或者打上标签。大众对新事物的接受需要过程。现在我们被称为新中式,对大众来说识别程度高。当然对我们自己来说,是不会宣城我们是新中式,而会跟大家讲我的理念是什么。只不过现实中,我们没有机会跟所有人讲,所以不是很介意。我们做好当下的事情。左右建筑餐具作品&&关于跨界设计王旎:每个建筑师都有设计家具的梦想。其实家具是小建筑,只是不同尺度上不同的表达,所以我们非常有兴趣设计家具。另外,我也设计一些珠宝。每个项目结束,我都会以这个项目的概念设计一款珠宝。在建筑项目中,有一些非常难以实现的、高精度、提纯的概念,你可以在小小的一块珠宝里实现。我做了一个项链,是拿金丝楠木、和田玉、钻石一起做的。做设计过程是完全无意识的,只是想表达我对几何、比例的向往。其实这是特别个人化的选择,并不是基于我们作为建筑师的职业特点。就像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其实就是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没有对错之分。你当然不可能要求每个人喜好都跟你一样。做好自己的事情之后,同类的人一闻到这个味道,会自然而然地聚集过来。张大为:如果说目前在市场上没有看到合适的家具、首饰,我们会自己来做。市场的审美有墨守成规的特点。所以我们选择自己设计。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王旎想做一个首饰,就是给她自己的,她很喜欢。但做完之后,很多人都喜欢。因此你不应该为别人而做。如果你自己真的喜欢,真的是好东西,大家也都会喜欢。此外,中国社会审美有一定瓶颈。年青一代有责任引导大家提高审美。这应该从我做起,从每个人做起。自己做到了好设计,大家会发现新的道路。人是从众的,所以价值取向容易单一。但是我们认为它应该是多元化的。左右建筑首饰作品:警幻仙子左右建筑首饰作品:宝二爷&&关于未来王旎: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中国设计师非常幸运,在一个很好的时代。但是也是有缺陷的,中国伟大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设计语汇。上个时代大家跟风国际化,而这个时代马上就要来临。我们将会有自己的中国的设计语汇,即使它被贴上新中式或别的标签,但是都是值得期待的事情。之前和一位前辈艺术家聊过。他觉得艺术创作也好,设计创作也好,跟年纪有关。30岁左右靠冲劲,灵气。到40多岁了,更有经验了,更理性更保守的去做。到50岁,就可以自然地设计了。我们追求这种状态。但是现实摆在面前,我们还是年轻人,就充分发挥这个年纪的优势。但是仍然要保持理性。如果评估某个项目,第一步是因地制宜。项目拥有什么条件,就根据条件制定策略。我们不会强加,而追求自然而然的状态。如果有什么限制,我们会把它看成一个机会,希望这些限制变成设计的一部分,最终化解掉。也就是说,没有刻意的招式,都是对现有条件的转化。这是我们还在探索,发展的思路。有个朋友很有趣,他喜欢做菜,他说厉害的厨师不是买菜回来做的,而是打开冰箱看到有什么就可以做的很好吃,这是我们设计上想尝试的思路。张大为:我们没有野心做到多大,如果把当下的东西都做到,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但是从历史角度来看,我们碰到一个很好的时代。虽然100年来,五四到现在,同样的问题被不断地讨论:东西文化、创新、传统,也产生出很多非常厉害的学者。可惜100年后我们还在这个地方,甚至退步,远远不及他们。所以我觉得这一代年轻人在历史上有这个责任。作为积淀,我们也在汲取养分。但是在创新和传统的问题上,确实很难找到理想的案例来帮助我们。后辈追随前辈,一个脚印一个脚印来传承的事情还是很少。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一代应该做的。我们还没有到辉煌的时代,但是要做这一步,需要我们为后来的人提供更好的东西作为基础。(完)有关更多左右建筑设计作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左右建筑微博:@旎旎旎 @左右建筑设计工作室网站:邮箱:声明:本微信平台所刊均内容,皆为左右建筑工作室创作设计项目,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左右建筑(office_aboutarch)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只有在烟气和雨雾的时候,空气才能作为一种物质被人感知,而在这个状态下,人的视线被这种半透明的物质阻隔,形成所谓的空间。就如同国画中的空间在雨雾和山峦之间含蓄的辗转,一层层的缓缓展开,这就是这个设计所想表达的,我理想中的人间烟火。对于抽象地概念以任何形式的自由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我来说,这是没有边界的同一件事。被人们所熟识的世界大大低估了设计所能带来的想象和创造的可能,所以,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一定在祈祷我们去做些什么。而每当从一张张草图陪伴一个设计慢慢发芽生长到走进现实,我们越来越清晰的,听到了世界的声音。“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在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一点一点感受到诚实是手艺人最根本的品质。对自己诚实,对使用者诚实,对作品诚实,对自然诚实,可能才是作为匠人的根本,建筑如是,生活亦如是。想起每当踱步在京都或苏州传统庭院园林的时候,我为之深深震撼,如今更加坚信在那长满青苔的古老庭院中,在这树影翠竹摇曳斑斓中,隐藏着某种超越西方现代主义的东西。从传统中寻找和讨论一种具有当代精神的东西,其实就是回归中国传统中不刻意的,顺势而为的发现生活的智慧和趣味。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转换,开与合,实与虚的协调与变化模糊了空间的边界,进而联系起各个相邻的空间,呈现出无限的空间感。”左右建筑二位合伙人接受iLOOK和福特中国“新中国人”专题系列采访,在工作室的一次对谈,关于传统,关于创新,关于生活与建筑。office_aboutarch左右建筑实践于建筑,室内,家具,艺术装置等设计领域,致力于国际背景下的传承和创新,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精神。热门文章最新文章office_aboutarch左右建筑实践于建筑,室内,家具,艺术装置等设计领域,致力于国际背景下的传承和创新,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精神。【图文】校本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327.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王旎&张大为:左通广内,右达承明
成长·合作
1 你们在澳洲的建筑学本科及研究生学习经历是怎样的?是否与国内建筑学教育有很大不同?
当时在海外读建筑学本科的中国学生屈指可数.设计课没达到要求是必须要重读整年课程或者转其他专业的,所以从第一年开始就不断会有学生退出.建筑学习的全面体现在分析研究、口头表达、设计、思辨、高强度和压力下的应变能力等.我们多次与老师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一同露营考察荒野的场地,对于气候、太阳、风向、水源、植被、排污等人类宜居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基本因素,都需要进行深入和严谨的讨论.格伦这种扎实的工作方式让人亲身体会到一流建筑家所需的水准和高度.我们在以后的执业实践中时时提醒自己保持这种工作方式.
Zhang Malu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45
年,卷(期):
Keywords: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NA精选 · 80后新建筑师专题|王旎&张大为:左通广内,右达承明
NA精选 · 80后新建筑师专题|王旎&张大为:左通广内,右达承明
新 建 筑与深度和价值有关的建筑阅读【80后新建筑师专题】从2014年开设至今,不断挖掘和发现活跃在当下建筑界的年轻建筑师,通过访谈、展览及论坛的多元报道形式,力求全方位呈现他们最新的思想动态和实践成果。本期推介人物是第31、32位80后建筑人王旎/张大为——左右建筑创始人,采访人张玛璐/赖文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旎与张大为,受拙政园一个内庭中“左通”与“右达”牌匾的启发,成立“左右建筑”工作室,希望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从传统中寻找和讨论当代精神。他们试图打破现代社会制度里的“分工”,拥有一支独立的施工管理团队,设计和施工从方案开始就密切配合直至项目完成。目前阶段他们对室内和建筑之间关系的探讨极有兴趣,认为“室内设计更直接反应了当代生活的内容和主人的修养,建筑是可以由内而外生长出来的”。多年来他们在创作中注重对细节的把握,“像工匠一样追求创新设计的极致”,完成了食之陆柒、薄荷糯米葱、同里老米仓改造等优秀设计实践。——魏书祥&/&赖文波—80后新建筑师专题—王旎&张大为:左通广内,右达承明张玛璐/赖文波×王旎/张大为Q 你们在澳洲的建筑学本科及研究生学习经历是怎样的?是否与国内建筑学教育有很大不同?A 当时在海外读建筑学本科的中国学生屈指可数。设计课没达到要求是必须要重读整年课程或者转其他专业的,所以从第一年开始就不断会有学生退出。建筑学习的全面体现在分析研究、口头表达、设计、思辨、高强度和压力下的应变能力等。我们多次与老师格伦 · 马库特(Glenn Murcutt)一同露营考察荒野的场地,对于气候、太阳、风向、水源、植被、排污等人类宜居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基本因素,都需要进行深入和严谨的讨论。格伦这种扎实的工作方式让人亲身体会到一流建筑家所需的水准和高度。我们在以后的执业实践中时时提醒自己保持这种工作方式。Q 请谈谈“左右建筑”的工作模式?A 我们试图打造一个“哲匠”团队,打破现代社会制度里的“分工”,即设计和施工对立的界限,以保证设计的最初设想可以落实和呈现出来。因此我们的设计和施工从方案开始就保持密切的配合直至项目完成,从而保证必须的精准度。Q 工作室命名为“左右建筑”,有什么特殊的含义?A 苏州拙政园内庭的入口处有左右两个门,各自挂了匾“左通”“右达”,无论从左或者从右进入,都是通向庭中的花园,殊途同归。而从诗经里的“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到千字文中的“左通广内,右达承明”,这其中的传承,和我们关注的传统性和当代性从空间到精神的圆融非常契合。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致力于从传统中寻找和讨论一种具有当代精神的东西,所以工作室起名为“左右建筑”。Q 你们在创作中非常注重细节的把握,“像工匠一样追求创新设计的极致”,请谈谈这种创作态度的初衷?A 欣赏一把明代的圈椅,可以解读其背后的“匠心”。蕴藏着极其精妙的力学原理和朴实的使用需求,会让以标新立异吸引人眼球为目的的浮躁社会自惭形秽。“匠心”的本质是对建造的关注,是在理性考量和分析之下制定策略,是掷地有声地把理想和现实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对于当代中国,可能比关注于华丽炫目的设计概念更有现实意义。Q  “左右建筑”有“选择项目”这样的理念,能谈谈选择的标准吗?A 国内项目极短的设计周期和项目运作方式,常常意味着建筑品质的低下。所以在成立工作室初期,我们一直遵循着选择项目的原则,挑选值得我们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和情感的项目;挑选可以理解和信任我们设计理念的业主。Q 在创作中是否遇到过一些有意思的甲方?他们起到了怎样的作用?A 有好甲方才有好设计。因为常在薄荷糯米葱买东西,就跟洪晃老师成了好朋友,直到发现我们对传统的理念特别一致,自然而然地就帮她设计了全新的薄荷糯米葱。从设计到施工整个过程都非常顺畅和愉快,直到最后也呈现了令双方都满意的成果,这与洪晃老师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密不可分。食之陆柒的主人和大厨是我们的好朋友。餐厅在设计开始之前,我们经常一起吃饭聊天。所以我们非常了解餐厅的需求和运营方式。由于空间尺度不大,我们把食之陆柒设计成一个带有开放式厨房的餐厅,客人们可以看到厨师的操作流程,甚至还可以一起参与。这种人和空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关系在餐厅中尤为特别。Q 除了建筑设计之外,你们还非常关注室内、家具、珠宝等设计创作,请谈谈它们与建筑创作的关系?A 设计无大小,建筑、室内、装置、家具、珠宝设计,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同一概念在不同尺度空间的表达。在现代社会体制的分工之下,室内和建筑已经成为两个独立分制的设计范畴,甚至成为跨界的两个行业。建筑师对待人与室内的关系,应该如同建筑之于城市或周边环境。我们重视室内和建筑之间的全新关系,整合项目中碎片化的分工成为一个整体。路斯(Loos)说的“装饰就是罪恶”,与我们的今天何其相似。我们希望唤起人们的认知,材料的意义包含了工匠的劳动和工艺技术及其艺术价值,而非仅仅昂贵的材料本身。室内设计更直接反映了当代生活的内容和主人的修养,建筑是可以由内而外生长出来的。Q 什么促使你们专注于中国传统在当代的传承?A 回国后不久,有幸接受了佛光山星云法师在渥太华道场的设计委托,所以开始了解佛学和国学方面的知识。可能是冥冥之中的召唤,通过这个项目开始发现中国传统的魅力,所以回国以后学习古琴、书法和中医,这些看似与建筑无关的爱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设计态度。Q 作为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80后建筑师,请谈谈你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它是否与“当代性”具有内在矛盾?A 如果近代西方建筑设计是一代代建筑家承前启后,积累理论和实践,那么中国近20年来就是从无到有,由于缺少传承和积累,使年轻一代建筑师面对“传统创新”时,困难重重。我们对于传统的态度是敬畏和谦卑的。我们也曾试图探索所谓“创新”,但是越接触“传统”,越抵触和排斥那种“强势的征服欲望”。我们现在一直告诫自己,不要轻易试图去“创新”我们的传统,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我们欣赏明代家具,可当时的工匠或许从未考虑过“中式”或“明式”的命题。时至今日,“新中式”的探索好像仍然是艰巨的民族使命,困扰着有志之士。我们希望首先破除思维的壁垒,学会更开放和智慧的思辩。传统未必是垂垂老矣的腐旧文化,也可以是鲜活而有生命力的。而西方现代文明不断地激化了人类社会的一系列矛盾,也未必是一部进化史。Q 请结合实践谈谈你们怎样运用空间和材料来反映中国传统的当代性?A 我们更倾向于重新回到像一个匠人盖房子时的思考和工作状态,密斯曾说“对两块砖审慎的摆放,是建筑的开始”,对建筑师来说就是需要在最适宜的地方,用最恰当的材料,以及最合适的结构和逻辑去表达空间。赫尔佐格/德默隆(Herzog & de Meuron)的早期作品,比如Stone House和Dominus Winery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因为材料的使用是没有唯一或者特定的方式的,关键是如何去认识和发现材料与生俱来的特质。食之陆柒所使用的屏风材料是阳光板。这种材料较为廉价,经常被用作农村的蔬菜大棚。我们喜欢它的轻盈和半透明,具有东方传统里的朦胧之美。在不足200 m2的空间里可用来模糊景深,同时具有非物质化的特性,可以弱化原有建筑构件的体量。但由于它是工业产品,受制于统一的规格和构造,材料潜在的特质被束缚了,所以我们把板材横向切割,重新组合拼装,制造出类似信息时代像素化的效果。在薄荷糯米葱狭长的“L”形商业空间里,为了激活空间的每个角落,丰富空间的变化以适应不同商品的需求和特质,我们创造了一条环形动线,并利用空间的净高,设置了由低到高的平台。我们尤其关注材料所带来的“effect”。宗白华曾引用王夫之的《诗绎》:“右丞妙手能使在远者近,抟虚成实,则心自旁灵,形自当位。”其中的“使在远者近”不可依据几何的透视法,而似乎是要用充满诗意的想象去摆脱人人熟知的现实。于是我们大面积使用了现代镜面材料。首先在功能上,满足了服装店试衣照镜的需求。其次在空间的感知上,利用镜面的特质消减了建筑和室内构件的体量感,扩大了空间。进而试图模糊“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使远者近,抟虚成实”,把狭长空间的两端,如同蒙太奇一般组织在一起。Q 近些年比较热门的“地域主义”话题也常常提到传统文化传承,你们的看法呢?A 路斯曾经抨击一个易于复制和模仿的“机器”时代改变了欧洲手工业的传统。而今天的中国,正在从一个农业国家跨过工业时代,直接进入信息时代,面临着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境地。但是需要认识到“低技派”的传统手工业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我们虽然已经失去了曾经拥有的辉煌文明和其中的手工业传承,但随着中国的发展,Made in China等同于廉价低质产品的时代必定会有所改变。新一代建筑需要具有更好的品质,所以在积极探讨继承传统民间工艺的同时,也需要提供和补充一个国际化的视野,同时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工艺技术。地域的差异和全球国际化,并非二元对立关系。保持和维护地域特性不应该成为拒绝全新事物发展的理由。应该以尊重客体为前提,而不是以控制界限为条件。不作预设,不干预、分割、控制客体,应以更开放方式来处理地域和国际化的关系。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论述过,最可贵之处在于继承历代的传统,而又不背离时代的发展趋势;追求当代的精神,又不混同弊俗。应该是“文质彬彬,才是清雅的风度”。何必闲置着华美的宫室去住古人的洞穴,弃舍精致的宝辇而乘坐原始的牛车呢?我们觉得应以与时俱进的态度面对地域性的问题,社会的发展需要向前看。王旎出生年月:1984年9月籍贯:成都教育背景: 悉尼大学建筑学学士 悉尼大学建筑学硕士职业经历:2006OMA实习 BENOY(北京)建筑师2013— 创办左右建筑,任主持建筑师&张大为出生年月:1979年10月籍贯:上海教育背景: 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学学士职业经历: COX Richardson Architects建筑师 PTW Architects建筑师2013— 创办左右建筑,任主持建筑师详情请查阅《新建筑》2016年第2期(总第165期)。文章版权归&新建筑杂志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微信编辑:李燕/赵强
发表评论:
馆藏&10384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通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