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虎做一道震惊世界的数学题数学题是把2看成5这道数学题的和是301这数学题和真正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 计算练习(含解析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五年级数学 计算练习(含解析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五​年​级​数​学​ ​计​算​练​习​(​含​解​析​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小马虎在计算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2看成了5,结果得到的数是301,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
阿谓丶0762
你这有问题把,既然是加法题,加数中有1个数的10位上有1个6了,结果一定大于60,怎样可能结果得12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
第五单元目标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探索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学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分别安排在“什么是周长”“游园”“花边有多长”“地砖的周长”4个情境活动之中。这些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教材先结合“什么是周长”这一具体情境,通过观察与操作(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认识周长;然后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最后安排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 学重 难 点
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 学准 备
树叶、皮尺、
课 时安 排
教 学 过 程
一、描一描,说一说。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秋季。
师:秋天进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树叶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多媒体出示)这些要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下它的形状来?请你印有树叶的纸,从里面选择一片你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缘一笔描出它的外形来。
(生动手描树叶)
师:谁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自己是怎么描的?
(师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并说说从哪里开始描,到哪里结束)
师:其他同学能说说你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的吗?
师:看来,一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缘描了一周。请看:(课件演示动态演示沿树叶边缘描一周的过程)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
(板书:周长)
师范:再来看,(课件出示)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缘吗?请你拿出这张纸,从里面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描完的同学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是怎么描的。
(生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缘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所描图形的周长。
一、&&&&&&&&&&&
找一找,摸一摸。
师: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边缘。
(生自由活动。)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可以边说边指。
生:我们找到了课本封面的周长。
生:我们找到了课桌面的周长。
生:我们找到了直尺的周长。
二、&&&&&&&&&&&
估一估,。
师:大家非常产于观察。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张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能指一指你的腰围吗?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师:大家估计得准不准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合作量一量。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测量的结果?
师:看来大家的腰围在
60厘米左右。根据这个结果,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有多少?
谁来帮老师来量一量?
四.闯关练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新天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有兴趣吗?
修改及补充内容修改及补充内容修改师:先看第一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的图形的周长。这里面有几个图形,请你选择一个图形来做。
学生独立测量并计算,然后汇报做法。
师:谁选择了长方形?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测量和计算的?
闯第二关!请看(课件出示下图):
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师:继续看,(课件演示)把第二个正方形沿虚线剪掉一块。它的周长是哪的一部分呢?(指名说说)这一关的问题就是: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请小组合作,利用1号袋里的学具讨论讨论。
师:它们的周长一样吗?哪组来说明理由?
师:你们组真聪明!我们再来看看这种方法(课件演示移动的方法)。大家发现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怎样?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了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们能用这些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
师:请看(课件出示下图)第三关:
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请你们小组想办法比较,可以利用2号袋里的学具讨论:
师:找到答案了吗?
师:真可惜,下课的铃声已经敲响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课下继续探讨,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好吗?
板 书 设 计
什么是周长
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修改及补充内容
教 学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探索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学会计算多边形的周长
教 学重 难 点
初步探索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 学准 备
课 时安 排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理解周长。
笑笑与淘气的对话。
笑笑:“星星公园最近又新建了一些景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淘气:“好呀,我很久都没去公园了。”
机灵狗:“我也要去!”
笑笑:“没问题,但你要好好动脑想一些数学问题呵。”
周围的一些同学:“呵呵!”
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同学们说说笑笑地在公园走动。
笑笑用手一指前面:“看,新景点在那。”
画面呈现一个漂亮的小公园(P46图)。
机灵狗:“哇,好漂亮,我们围着小池塘走一圈吧。”
笑笑:“你知道小池塘的一圈是小池塘什么吗?”
课件随即将小池塘的周长闪动三次。
机灵狗摸着脑袋:“那是池塘的周长。”
淘气:“看,池塘的每条边都标上了长度耶。”
课件将池塘的每边长度慢慢呈现出来。
笑笑:“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池塘的周长吧。”
全体同学:“好哇!”
二、探究计算方法。
在主题图的右方出现两个按纽,每按一个,主题就缩小往画面的上方移动,下面空出可以让学生进行计算的地方。
课件同样设置小男孩说到哪条边长时,那条边长就闪动一次。
三、算一算。
笑笑:“那边还建了几块新草坪,我们去看看吧。”
同学们又走到一个新的景点,景点是由下面图形(附后)组成的,图形之间可以用一些小树点缀,但每个图形均要十分清晰。
课件设置:每个图形就是一个热点按纽,点击时,此图形就会放大,并出示各边长的具体数据,同时图下边有可以让学生练习的对话框。
板 书 设 计
一条小路环绕着一个公园,小公园的周长是多少米?
240+410+200+190+560+200=1800(米)
也可以这样算:
190+410=600(米)
560+240=800(米)
200+200=400(米)
600+800+400=1800(米)
修改及补充内容
花边有多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了长方形,了解长方形特点,学会测量。
长方形、尺子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女生:“新年快到了,我们来布置一下新年联欢会的会场吧。”
画面出现同学们在布置“迎新年联欢会”的场景,这时画面出现一小女孩在为教室的黑板围花边的动画。
出现小女孩在边围边思考的样子“花边要多长呢?”
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黑板的长是34分米,宽12分米,算一算黑板的周长就知道要多长的花边了。”
画面同时呈现出小女孩、小男孩的对话内容。
这时旁边跳出一只小灰兔:“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计算方法。
 界面呈现三个按纽,可以点击进入,同时在描述计算方法时,主题图往上移,留出可以让学生表述的空间。
小男孩:“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34+12+34+12=92(分米)”
小女孩甲:“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34&2+12&2=92(分米)”
小女孩乙:“我发现一种方法,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34+12)&2=92(分米)
一、小结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小灰兔:“同学们真聪明,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花边的长度,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更简便呢?”
小男孩:“我的方法是: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小女孩甲:“我的方法是: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小女孩乙:“我的方法是: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小灰兔:“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三、运用。
小灰兔:“同学们,这里有两道题,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出示P47做一做
花边有多长
(3)(34+12)&2=92(分米)
修改及补充内容
地砖的周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 学重 难 点
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 学准 备
课 时安 排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淘气、笑笑、机灵狗三人一起在街上走,旁边出现了许多小商店,有卖衣服、卖鞋、卖玩具等,这时出现了一家地砖商店,商店里摆放的都是一些正方形的地砖,他们三人走了过去。
机灵狗:“嘻嘻,这些地砖都是正方形的。”
淘气:“哦,真是也。”
销货员叔叔:“小朋友,你能算出这块地砖的周长吗?”
笑笑:“我先来量一量,这块地砖每边的长是多少?”
动画出现笑笑量地砖的样子,然后听她说:“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
机灵狗用脚在地上敲着一边想:“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计算方法。
主画面出现两个按纽。
 笑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60+60+60+60=240(厘米)”
 淘气:“用边长乘4,
    60&4=240(厘米)
 三、拓展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 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这个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课件呈现P48球场图,图下面设置可供学生作答的对话框。
& 2、练一练第2题。
长岭小学有一块正方形实验园地,边长是32米,四周要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板 书 设 计
地砖的周长
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
60+60+60+60=240(厘米)
60&4=240(厘米)
修改及补充内容
交通与数学
教 学目 标
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教 学重 难 点
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与交通有关的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准 备
课 时安 排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上午7:10,小东从家里背着书包准备去上学,这时画面出示了提示文字:“每分走65米。”
一会儿,小东走到了学校。画面上出现了另一个钟面7:20。
1、这时画面上方出现一个男孩头部,同时出现一个问题:
“小东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课件设置可以进行列式计算的方式。
2、画面出现一个小女孩的头像,
“小东每天上学和放学至少走多少米?”
课件同样设置可以列式计算的方式。
3、画面出现小东放学回家,在家里吃饭的动画。机灵狗出现在一旁。
机灵狗:“如果中午回家吃饭,小东每天上学、放学至少要走多少米路?”
用同样的方式呈现练习的区域。
4、这时课件出现小东背着书包上楼的动画,同时呈现出下面一段文字。
小东家在6楼,小东每上一层楼大约用12秒,他在1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
二、火车票问题。
一列火车开进了火车站,这时出现了火车站的售票口,许多叔叔阿姨正在排队购票,只见售票窗口醒目地有一块票价表
           火车硬卧票价表 
1、这时在窗口一位叔叔出现了一个对话框。
“北京到郑州有689千米,每张票多少元?买4张需要多少元?”
课件呈现出可以列式的对话框。
2、窗口又来了一位买票的阿姨,手里拿着5张100元的纸币。
 “郑州到长沙有898千米,每张票多少元?买3张票,500元够吗?”
 课件同样呈现可以列式计算的对话框。
3、现在出现在窗口的是一位老人,
“北京到长沙有1587千米,每张票多少元?”
课件和前面一样,呈现对话框。
4、在火车站广场,画面出现一位叔叔,手里拿了两张北京到长沙的火车票,课件同时呈现出下面的文字:
张叔叔预订了2张北京到长沙的火车硬卧票,每张需要交手续费5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三、小明家到学校。
出现P53的主题图,小明正在家门口,准备到学校去。
1、画外音:“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
课件设置为鼠标点击哪条路线,小明就从哪条路线走的动画。一共是三条路线可走。
2、画面跳出一只小恐龙:“最近的路大约有多少米?能与你的同伴说说你的想法吗?”
课件呈现可以作答的对话区域。
二、你知道吗。
课件依次出现P53的交通标志,每点击一个均可看到对它的简单介绍。
板 书 设 计
交通与数学
1、小东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2、小东每天上学和放学至少走多少米?
3、如果中午回家吃饭,小东每天上学、放学至少要走多少米路?
4、小东家在6楼,小东每上一层楼大约用12秒,他在1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
修改及补充内容
淘气的猴子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 学重 难 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 学准 备
课 时安 排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规律
师:话说孙悟空大闹蟠桃园,把所有的蟠桃全部吃光了,这天它又嘴馋想吃桃子了,就派四只猴子前去摘桃子,(课件展示)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每只猴子摘到多少个桃子?
生:每只猴子摘到0个桃子
师:说出你的理由,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算式:0&4=0
师:4个猴子平均每只分到0个桃子,如果5只猴子,平均每只分到多少个桃子?十只猴子呢?一万只猴子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算式:0&5=0&&
0&10=0&&&&
0&10000=0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师:大家同意吗?
&生:老师1除以0是多少啊?
&师:是啊,1除以0是多少呢?
学生分组讨论,没有哦结果其他自然数都能做除数,为什么0不能做除数呢?太不公平了!今天咱们就给0一次机会,让它做一做除数,试试看行不行。
(教师板书以下算式,学生试做。)
(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个个皱起了眉头。)
师:同学们,通过这两种情况我们就明白了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
当0&0时,商不确定;当5(或其他不是0的自然数)&0时,又找不到商。所以0不能做除数。
二、深化理解,运用规律
(1)&&&&&商中间有0的除法
&师:同学们,小猴子真是倒霉,桃子一个没有摘到,家庭作业也不会做,孙悟空可是会责怪的呦,万般无奈的猴子情急之下给我打来了求助电话,聪明的你们能够帮助猴子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吗?
课件展示,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408&4小组内交流算法
(学生试算,然后在展示台展示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百位上4除以4得商1,十位上0除以4,直接得商0,个位上8除以4得商2。
师:讲得非常好!同学们,现在看看大屏幕上小猴子们计算的结果,与咱们一样吗?噢!相同,都是102个,看来大家都很聪明。同学们,现在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商,与以前做除法时得到的商有什么不同?
&生:商中间有0。
&师:对,你们的眼睛真亮,我们今天研究的就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板书课题)
3.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师:同学们,有一只爱动脑筋的猴子向我们发出挑战了,你们敢应战吗?
出示:416&4=&&&&&&&&&&&&&&
&师:同学们,咱们能被小猴子出的题难倒吗?谁来算算?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师:大家看,这道题商的中间也是0。同学们,商中间有0的除法你会算了吗?那请你想一想,就在以上这个算式中,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的百位数字也不变的情况下,你怎样改变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商的中间还可以是0吗?
&(学生开始观察思考,并在本子上列算式计算。)
&师:很好!你们不但善于观察发现,而且善于有序思维,这样学习肯定会有收获的。
(2)商末尾有0的除法。
师:小猴子都那么爱动脑筋,那么善于发现数学问题,我们能示弱吗?老师现在也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你们会做吗?
&(学生试算后交流方法)
生: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8个百除以6得1个百,百位上商1,余2个百即200与十位上的4合起来是240,即24个十,24个十除以6得4个十,十位上商4,个位上0除以6得0,在个位上直接商0。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商与前面的商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商的末尾有0。
&师:对,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第2个内容,那就是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填充板书的课题)。
&师:同学们,你能说说为什么下面这些题商的末尾有0吗?
& (大屏幕出示)
&520&4=130
&560&4=140
&600&4=150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生:这些算式的被除数都是三位数,并且末尾都是0,当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余数都是0,个位上0除以除数仍得0,所以商的末尾都有0。
& 师:你们观察得很细致,叙述得很清楚。
三、巩固练习
& 师:你会计算商的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了吗?
& 生:(充满自信地)会啦!
& 师:好!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动物王国的数学医院去,看看谁会当数学医生,会给这三道数学病题治病。
& (课件出示练习题1)
(学生一一诊断出了病题的病,并治了病。)
&师:咱们都会给数学题治病了,真够聪明的。那老师就带大家去聪明屋逛一逛吧,看谁能把聪明屋里的难题拿下。
&(课件出示练习题2)
&在□内填上所缺的数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呢?在帮助小猴子做作业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呢?
淘气的猴子
0&4=0&&&&&&&&&
&&&&&&&&&&&
修改及补充内容
数学第六单元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能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理解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运用除法知道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一痊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顺序是:先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然后再探索被除数是0的除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再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最后学习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计算。
教 学 目 标
1.&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从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 学 重 难 点
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 学 准 备
课 时 安 排
教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48根甘蔗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1只小猴子分到几根呢?
根据学生的提问,师板书例1(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师: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48&2。
(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
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它。我们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有的摆小棒,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
学生汇报各种算法。
在黑板上列出: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吗?
师:老师很欣赏你,因为你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大胆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二) 情境延伸,自主探究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这两只猴子答对同学们想出的办法非常满意,正要按整个方法来分,这时又跑来一只猴子。(师在情境图上在贴一只猴子)他想干什么呢?
生:(异口同声)他也想来分甘蔗。
(教师板书例2: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师:怎样列算式呢?
生:48&3。
2. 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边分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根据分的过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
(学生开始动手分,边分边想,并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
师: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分的过程,你是怎样列出算式的,并选出小组发言人,代表你们小组发言。
(学生在小组内七嘴八舌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一组上前发表自己观点。
师:大家来评价一下,你觉得杨斯这位小老师当得怎么样?
3. 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分桃子 48&2=24(个)
答:每个猴子分24个桃子。
修改及补充内容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景,尝试探索
1、创设情景:本月轮到你当家庭主管,负责分配零用钱,零用钱一共612元,平均分配给家里3个人,每人该分配几元?(1)、你能完成这项任务吗?请你试试看。(2)、小组讨论,比一比谁完成得好。(3)、汇报,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2、情况分析:(1)、在计算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2)、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每个问题的。二、引导归纳,提炼方法
1、提问: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不够商1怎么办?接下去的竖式该怎样写?(这是重要环节,让学生充分讨论,充分发言;教师准确引导,方向明确)
2、提炼:用被除数十位的1除以3,不够商1,就在商的十位上写0;3和0相乘得0,在1的下面写0,1减0得1,再把个位的2写下来,12除以3商4。(教师在演示的时候,每一步都要起到示范的作用,促进学生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3、介绍简便的写法。三、独立尝试,巩固提高
1、尝试写竖式计算:522&4在尝试解题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强调在计算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注意事项) 2、归纳总结。
修改及补充内容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
教 学 重 难 点
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 学 准 备
课 时 安 排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近学校图书室买来一批新书,那里可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走!咱们一起看看去。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谁能来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图书室有200本书, 2个4层的书架。)
(2)根据图中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合作探究。
看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3.展示交流4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在黑板上)200&2&4&&&
200&(2&4)
=100&4&&&&&&
=25(本)   =25(本)
200&2=100(本)    2&4=8(层)
100&4=25(本)   200&8=2
师总结:第一个是按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然后按总层数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
5、比较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和同桌说说看。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
师:(1)、(2)列的是分步算式,(3)和(4)列的是综合算式。像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运算。
6、观察算式,发现运算顺序
&师:像这种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在算的时候怎样判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3)、(4)两个算式,比较一下,看看在计算顺序上你有什么发现?
可能情况:算式不同,得到的结果相同;(从左往右算,)
(3)式没有括号,先算200&2,后算100&4;(4)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除法;
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乘除属同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面的。
8、小结:像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这样的同级运算都是从左到右一步一步计算的,如果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板书)
同时,我们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列出来的算式也不同,但最终都能把问题解决,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像今天这样多动些脑筋。
四、巩固知识
师:接下来可要大家一起开动脑、动口、动手哦,准备好了吗?
1、说出下列的运算顺序,不计算。
144&3&6&&&&&&&&&&&&&
420&(3&2)&&&&&&
556&4&8&&&&&&&&&&&&&
84&5&4&&&&&&&&&&&&&&
742&(63&9)&&&
464&(4&2)
2、小马虎做的题对吗?
3、深化与拓展——游泳
小军去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4个来回,共游了2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1)引导理解”来回”什么意思?&
谁来走一走,在走道上走一个来回?
(2) 我们知道了来回就是去了再回来,4个来回就是去了再回来(4)次
(3)自己独立解决这道题
(4)汇报,展示
(1)一本故事书有756页,小明每天看6页,要多少周才能看完?
正确算式为 :(&& ) A.
756&7&6 B.756&6&7 C.756&6&7
(2)一本红树林,淘气6分钟看了624页, 那5分钟看了多少页?
正确列式为: (&& ) A.
624&6&5 B.624&6&5 C.624&(6&5)
(3)学校阅览室如果有3个书柜,每个书柜有3层,那么801本书平均分到每一层,那么每层平均放多少本?
正确列式为(&& )
A.801&(3&3) B.801&3&3 C. 801&3&3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修改及补充内容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掌握验算的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看到你们穿得这么温暖,这么漂亮,坐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感觉,你们好幸福啊!但你们知道地震灾区的孩子们是怎么学习的吗?咱们一起来看一张照片吧!相信看过之后,你的心一定会受到震撼。
&& (课件出示“震撼人心”的画面)。
&& 教师解说,学生观看。&
其一:石头、木板搭建成的桌椅。看看吧!他们的教室,晴天四面风,雨天八方水。他们也想上学,他们也想读书,但他们没有象我们这样的条件。
其二:虽然他们也有了活动板房做教室,但是他们缺少过冬的衣物和食品,生活好艰苦。
、同学们,看完这张照片,你想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 3、我们都要有一颗爱心,。前不久我们开展了一系列送温暖活动。我们今天就来解决送温暖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出示课题:送温暖)&
&&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你们知道吗?我们北后街小学三四年级同学捐出576件冬装,寄给了4所希望小学,大家想一想,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
&& 分析,怎样列式计算?576&4
让学生估算商是多少?再用竖式计算(抽生板演,集体订正)
(二)出示问题:(导语——华夏小学被我们北后街小学同学们送温暖行动感动了,他们也来了,看——)“华夏小学同学捐出576本故事书,送给6所希望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
&& 1、列出算式:576&6
&& 2、探讨估算方法
&& (1)、学生独立估算商是多少?
&& (2)、组内讨论估计的过程。
&& 3、探究竖式计算方法。
&& (1)学生列出竖式。
(2)提出问题并讨论: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
&& (3)交流反馈
(4)教师小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
(5)学生独立计算后,引导学生理解商“9”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 4、学习验算方法。
&& (1)教师提出探索性问题。
&& 要检验商是否正确该用什么方法验算?
&& (2)学生独立思考
&& (3)同伴交流
&& (4)全班汇报,教师归纳小结:
&& 5、质疑: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6、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继续学习数学知识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
&&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摘苹果比赛:(摘下商是两位数的苹果试题)(导语摘苹果送温暖)
&& 846&6 154&4 364&7 432&6 389&9
364&7 872 &4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情景出示:北川小学在送温暖活动中收到各地捐赠的学习用品,现在特聘请我们三2班的小博士帮他们分配一下)
&&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 故事书432本,要分给6个班 笔记本902本,要分给6个班
铅笔618枝,要分给3个班 拼图389个,要分给9个班
&& 每班分 每班分 每班分 每班分
&& (方法:同位两个同学合作并演算)&
&& 3、比一比,看谁快:课本63页第一题。
&& 四、课堂总结。
修改及补充内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马虎做一道乘法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