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抗衰前沿药物:如基因疗法,抗氧化疗法,酶、蛋白蛋混合疗法,住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基因疗法:挑战和伦理
2008年第1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基因疗法仍处于试验或草创阶段,充满着挑战。近些年来,基因疗法有一些初步成功的经验,但更多的是在总结经验和教训,因此这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全新领域。但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治疗都是有利的。 中国论文网 /7/view-2999190.htm     成功的案例      尽管从理论上来讲,基因疗法可以施用到所有疾病。但由于其不成熟,基因疗法有一个最后安全原则,即在一种疾病使用了种种方法都无效之后,才可以尝试采用基因疗法。正因为如此,基因疗法的初步成功是体现在一些多年的医疗实践证明难以治疗的疾病或疑难病,例如帕金森氏病。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症状是手指及四肢颤动、振摇,同时,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麻痹)。患者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达3‰~5‰,仅在中国目前就有约170多万人患此病。目前尚无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是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化,主要病变部位在大脑的黑质和纹状体。纹状体得名于其多纹的外形,来自于大量致密的纹状体~苍白球~黑质(纹苍黑)纤维,也就是基底核。基底核的黑质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功能逐步丧失,会使大脑的一种神经介质多巴胺减少,从而引起震颤麻痹。同时,根据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的调查,也提示帕金森氏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这种目前暂无方法治疗的疾病就可以用基因疗法来试验治疗。   2007年6月,美国康奈尔大学韦尔医学院的卡普里特等人对12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I期临床试验治疗。结果表明,以腺相关病毒(AAV)作为载体将谷氨酸脱羧酶(GAD)基因导入基底核,治疗帕金森病安全性良好。治疗3个月后,患者运动功能改善25%~30%。   GAD可催化Y~氨基丁酸(GABA)的合成,后者发挥对运动神经的抑制功能。在帕金森病患者中。黑质细胞产生GABA的能力下降,造成运动功能控制乏力。该试验有12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8,2岁。患者每4例1组,共分3组,分别接受小剂量、中等剂量和大剂量的腺相关病毒谷氨酸脱羧酶注射。研究者临床评价了患者在基线,注射后1、3、6和12个月时的用药情况,随访1年。评价该基因疗法的有效性采用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日常活动量表(ADL)、神经心理学测试和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等方法。   所有患者没有发现与基因疗法相关的不良反应。患者的运动UPDRS评分有显著改善,尤其是与患者未接受治疗的一侧相对比。患者UPDRS评分改善在治疗后3个月开始,改善程度达25%~30%,改善一直持续到治疗后第12个月,一些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程度可达40%~65%。PET扫描结果表明,在接受治疗的半脑中丘脑代谢活性有显著下降,与接受DBS手术者相似。而DBS是脑深部慢性电刺激,即脑起搏器治疗,于上世纪末开始应用于临床,是目前世界上较好的治疗帕金森病方法,能克服毁损手术的缺点,副作用少,不破坏脑的神经核团。而基因疗法试验治疗后,患者临床运动评分改善与大脑辅助运动区代谢增加高度相关。在基因治疗后的1年内,没有发现不良反应,初步证实了腺相关病毒载谷氨酸脱羧酶基因疗法的安全性。      基因疗法的风险      既然基因疗法是试验治疗,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风险,因此现在的基因疗法实际上是对人类的一种挑战。同样是一例用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基因疗法就出现了大问题。   日美国伊利诺斯州36岁的乔妮?莫尔因患风湿性关节炎而接受基因疗法治疗,所使用的药物是华盛顿西雅图的目标遗传公司(TGC)研发的tgAAC94,是用遗传工程改造而携带了一种额外基因的病毒。把它注射进关节,能源源不断地产生一种能阻止关节炎性分子的蛋白质,治疗关节炎。   恩利(Enbrel)是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比较有效的药物,也称为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蛋白)。以前的研究发现,TNF对诱发风湿性关节炎有重要作用,因为它就是体内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参与对关节的攻击。恩利能与TNF结合,竞争性地抑制TNF同其受体的结合,而TNF只有同其受体结合才能产生攻击关节的作用。尽管恩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效,但它们并不能进入所有的关节,因此只能靠定期注射。   于是,TGC利用一种遗传工程改造的病毒――腺相关病毒(AAV)作为载体,把为TNF抑制蛋白编码的一种基因转入AAV中,可直接注射到关节中。携带了外源性基因的病毒进入关节后,能产生TNF抑制蛋白,等于送给病人一个持续不断提供TNF抑制蛋白的“定点仓库”,从而长期有效地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这种产品(药物)就是tgAAC94。使用tgAAC94后,7月24日,莫尔因全身广泛性出血和肝脏衰竭而死亡。   事故发生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下令暂停这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基因疗法,并调查其他28项使用腺相关病毒的基因疗法试验。但是,此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FDA任命的一个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得出结论,莫尔之死不是因为基因疗法,而是因为迅速在其全身蔓延的真菌感染。这种病称为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莫尔同时服用的免疫抑制药物阿达木单抗(Humira)所引起。因此,FDA于日再次批准恢复目标遗传公司的风湿性关节炎基因疗法试验。   但是,也有专业人员,怀疑,究竟是基因疗法的药物t gAAC94,还是阿达木单抗引起的问题还需要澄清,因为,对关节炎的基因疗法也是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统的。      伦理底线必须坚守      由于基因疗法存在风险,因此试验这种疗法有一系列伦理规则。而美国因基因疗法去世的乔妮?莫尔案例就存在违背伦理规则的行为。   调查小组认为,莫尔之死,对其治疗的大夫特拉普的行为应受到伦理拷问。他于日邀请莫尔参加注射tgAAC94的基因疗法试验,莫尔马上痛快地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而特拉普则抽取了莫尔几小管血样供研究中使用。特拉普说,他全面地向莫尔解释了试验的危险性。然而,临床研究的两个基本伦理原则没有被遵守。   一是知情同意书是要让病人带回家中阅读并让病人仔细考虑,而不能在第一次看完协议就签字。二是,当病人的大夫是一项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时,应当由他人来提出建议,即回避原则。而特拉普是这项基因疗法试验的主要参与者,而且他每推荐一个受试者可以从TGC获得报酬,这是利用其职务收受好处。   所以,即使特拉普不受到法律追究,其行为也不符合临床伦理规范。同时,由于基因疗法的风险不被人们所知,临床试验更应当慎而又慎。例如,尽管有大量研究证明用腺相关病毒作基因疗法的载体是安全的,但早在200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前主任瓦姆斯(ValnHS)就透露,在美国共发生了691例利用腺相关病毒进行基因试验治疗的严重事件,但向国立卫生研究院汇报的只有39例。   另一方面基因疗法的原理和多种方法在目前也存在很大风险。例如,目前基因疗法所采用的方式大致有下面一些:   一是基因矫正,将致病基因的异常碱基进行纠正,而正常部分予以保留:二是基因置换,用正常基因替换病变细胞内的致病基因;三是基因增补,不去除异常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病变细胞或其他细胞,使其表达产物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或使原有的功能得到加强;四是基因失活,即在翻译和转录水平阻断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   上述所有方法都处于试验状态,而且也是一种人和生物遗传DNA分子结构的改变和重组,因此如果一出问题就不仅是患者的死亡,而且涉及到遗传和变异问题,因此,对基因疗法的要求在今天应当是最为严格的。      责任编辑 张田勘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第14章 遗传病的治疗_百度文库
第14章 遗传病的治疗
遗传病的治疗
遗传病的治疗包括传统治疗和基因治疗两种方法,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饮食疗法是遗传病的治疗的传统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取得一定疗效,但不能根治。而基因治疗是运用重组DNA技术,将具有正常基因及其表达所需的序列导入到病变细胞或体细胞中,以替代或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或抑制基因的过度表达,从而达到治疗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的目的,是治疗遗传病的理想方法。目前,遗传病的基因治疗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本章详细介绍了各种传统的遗传病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并重点介绍了基因治疗的方法、策略、常用技术、应用、问题和展望等问题。
一、基本纲要
1.掌握遗传病的治疗原则。
2.掌握遗传病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
3.掌握基因治疗的策略及转基因治疗的技术考虑。
4.熟悉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
5.熟悉转基因治疗的问题与风险性。
6.了解传统的遗传病的治疗方法。
(一)选择题(A 型选择题)
1.由于分子遗传学的飞速发展,遗传病的治疗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已从传统的手术治疗、饮食方法、药物疗法等跨入了
A.基因治疗
B.手术与药物治疗
C.饮食与维生素治疗
D.蛋白质与糖类治疗
E.物理治疗
2.由于成功的同种异体移植可以持续提供所缺乏的酶或蛋白质,因此,对于某些先 1
第1 / 21页
贡献者:JoyChenJoyChen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资本追捧基因治疗
药企抢夺实验室“药品”
|经济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熊学慧
下一代诊疗技术的“基因治疗”正引得各路资本竞相追捧。
目前,诸多上市及非上市药企甚至在实验室门外排队抢夺尚未进入临床试验的“药品”。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早前几天透露,包括(600056.SH)、(601607.SH)、(002317.SZ)等三十几家药企已与他的实验室达成合作,还有十几家企业在门外排队,包括“基因治疗”在内的生物药物与生物治疗形成了产业链。
2006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克雷格·梅洛(Craig C.Mello)在近日红瑞资本组织的一场健康产业论坛上表示,他目前与中国深圳的红瑞资本及广州的锐博生物等机构进行合作,并研发基因药物。梅洛博士称,包括RNA(核糖核酸)疗法(RNA干扰机理)在内的基因诊断能改善肿瘤患者的病情,但基因治疗项目需要资本支持才能持续。
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首席战略官曾小军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不同的资本在基因治疗的上游的仪器、以及中下游的临床、大众消费等领域都有布局。
中国红瑞资本管理集团CEO 陈剖建博士对记者表示,基因检测与治疗等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前提是“金融创新”。据称,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规模已达3万亿元,2020年将达到8万亿元,而基因治疗本身就有千亿级的市场规模,值得资本参与。
  资本推动
根据《科技日报》11月25日的消息,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与芝加哥大学合作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群体内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远远大于预期。也即是说,传统的放疗、化疗可能还会助长抗性克隆的膨胀和发展,具有特异突变的癌细胞将以增殖形成新的抗性肿瘤。但这并不是坏消息,新的科学成果或转化为治疗方案或药物,精准医疗将令公众对其治愈肿瘤寄予厚望。
这引发了资本对精准医疗的高度关注,而基因治疗之前的基因测序更是获得资本追捧。(002030.SZ)、(300244.SZ)及(002118.SZ) 、华大基因等分别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基因测序服务并生产相关仪器及试剂。
专注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与临床医疗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博士称,包括“基因治疗”在内的生物药物与生物治疗形成了产业链。
据称,诸多上市及非上市药企甚至在实验室门外排队抢夺尚未进入临床试验的“药品”。除国内生物治疗实验室外,资本更是寻求国际前沿实险室及生物医学专家,并与之开展密切合作。
比如,广州市锐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更是一口气请来雷格·梅洛(Craig C.Mello)、托马斯·斯太茨(Thomas A.Steitz)和杰克·绍斯塔克(Jack W.Szostak)三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锐博生物是以基因沉默技术为核心、以寡核酸生产为主导的基因检测等研发和产业化平台,推出了细胞检测、核酸定量分析等技术。
因发现RNA干扰机制而荣获2006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克雷格·梅洛(Craig C.Mello)是其科研带头人。他表示,包括RNA(核糖核酸)疗法(RNA干扰机理)在内的基因诊断能改善肿瘤患者的病情,也能通过修饰基因表达提升下一代人的生存机率。基因治疗项目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需要资本支持才能持续。
梅洛博士说,他目前与锐博生物等机构进行合作,研发基因药物。而深圳的红瑞资本也是他合作的投资方之一,红瑞资本也在美国建立了实验室和基因治疗中心。
  潜在风险
据了解,红瑞资本主要是通过与国内外前沿的基因疗法实验室合作,获得前期的项目应用主导权,并将成熟的项目出让给有关企业或投资方。
陈剖建称,先进技术难以转为社会价值、与金融资本结合不充分等矛盾是红瑞资本介入健康医疗行业的动因,而这个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则是其推动生物治疗项目的“核”动力。
据称,健康医疗产业的市场规模目前约有3万亿元,到2020年,这一数值将增至8万亿元。但目前的问题是,出于对当期与远期、风险与收益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投入基因治疗前期项目的资本并不多见,这从一定程度上使得基因治疗变成“有钱人的福利”。
比如,美国一位胰腺炎患者,注射一针基因治疗药物的费用约为140万元人民币。而荷兰生物技术公司UniQure2013年推出的西方首个基因治疗药物Glybera,每名患者的花费将高达120万欧元。
Glybera用于治疗一种极其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LPLD)。LPLD的发病率不超过百万分之一或百万分之二,患者无法处理血液中的脂肪颗粒,同时具有急性及潜在致命性胰腺炎症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昂贵、市场难普及并不是投资方面对的惟一市场风险,潜在的风险还包括投资方与科研团队的合作方面。
深圳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今又生”是2003年被深圳市批准上市的药物,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市场的基因药物。但其创始人彭朝晖因产品研发和生产缺乏后期资金支持而一度陷入困境,2006年10月引入投资方后,却与投资人展开了长达8年的专利诉讼,赛百诺也因此停步不前。
产业与资本的冲突并局限于这一案例。专业人士分析称,生物医药产业是个高投入、高风险的领域,新药的开发成功率约为万分之一,通常一个药从开发到顺利产业化至少要花12年,很少有风险投资能支持这样长期、巨额的投入。
对于资本问题,陈剖建说,各类资本可以分工合作。比如多层次融资模式设计,一个项目可以分成不同周期、不同风险预期、不同回报要求来吸引天使轮、A轮、B轮等不同的资本。
曾小军亦认同这一观点,高特佳会选择中后期项目进行投资,虽然收益率会降低,但投资风险同样会减少。而基因治疗的投资机会在于,这是一个具有巨大增长空间的行业。如果能将费用从目前的两万元到三万元降到一千元左右,仅基因检测就能达到上千亿元规模。
  市场空间
据了解,生物药业与生物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及干细胞治疗等方面。基因治疗的基本方法包括体外干扰及体外改造细胞(基因修饰)再回输体内两种。
生物治疗研究是一种典型的转化医学研究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开发出药物治疗疾病。有研究人员统计,目前国内有近30家公司正在开发基因治疗药物。而有意或已经对生物治疗投入巨资的上市公司则是有增无减。
不过,目前开发出的药物并不多。魏于全院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已上市的药物中不到10%是生物药物,而开发的基因药物只占生物药物的25%左右。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红瑞基因治疗中心负责人高光坪(Guangping Gao)说,“基因治疗今年得到疯狂发展,在生物治疗里面是主流发展方向。”
据称,投资基因治疗的资本每年翻倍,今年预计达到12亿美元。基因治疗公司也随之受到欧美投资者热捧。
高光坪对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与会者说,在过去两年内,大量的基因治疗公司创立,并很快上市,最快的是6个月就上市。而过去医药公司上市需要20年的时间。
在国内,有十余家基因治疗概念股及诸多非上市公司受到资本追逐。比如,基因测序龙头企业华大基因一直有资本推动往A股攀登。因抢得基因检测NIPT(无创产前筛查)业务先机,2015年迎来爆发期安达基因(002030.SZ)则成为机构的重仓股之一。
而(300254.SZ)通过收购杭州恩氏基因进入基因保存领域,(300016.SZ) 亦通过认购世和基因20%的股权及中美康士51%的股权,进军肿瘤基因测序和肿瘤生物治疗技术领域。
摩根士丹利一位医疗行业分析师表示,从全球看来,生物医药都是回报率最高的行业之一。这些年生物医药投资无论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明显提高,行业的增速每年会在整个国家GDP增速的两倍以上。
一个乐观的趋势是,经过前一阶段基因治疗试验失败的冷冻期后,基因治疗在欧美国家受到认可,欧洲等国已经批准一批临床基因治疗药物,这个月美国又刚批准了一项基因治疗药物上市。
在国内,国家卫计委于8月印发《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2030年前,我国将投入600亿元开发精准医疗市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对外表示,根据科技部重大专项办的部署和要求,新药专项已启动了“十三五”发展战略研究及实施计划编制工作,涉及创新药30多种。而生物技术领域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沿技术包括:非编码基因及精细基因组、干细胞与器官再生、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和重要疾病的药靶发现与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等。
分析人士指出,201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近600亿美元,今后5年增速预计15%,是医药行业整体增速的三到四倍,其中基因测序行业增速将超过20%。精准医疗领域的基因诊断、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以及干细胞药物研发等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浅谈顺势疗法与基因修复
浅谈顺势疗法与基因修复
浅谈顺势疗法与基因修复
人类有史以来,就不断探索键康长寿、延缓衰老的秘诀。要防治疾病、延缓衰老,就必须找到罹患疾病的根源。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里根川进指出:万病之源是基因受损。
为破译人类基因密码,1990年,由美、中、德、法、英、日六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2000年6月26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张基因组草图宣告绘制完成。2006年5月17日,科学家们完成了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这是破译人类遗传密码的“生命天书”中的最后一章,为人类基因组计划16年来的努力画上了句号,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
基因是什么?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因子,它位于细胞核内染色体上,是由A、T、C、G四种单核苷酸碱基组成的、含有遗传密码并能传输遗传信息的、有生物功能的一段DNA序列。基因是人类生老病死的内因;是健康、靓丽、长寿的内因;是生命的主要操纵者和调控者。基因是生命之源,基因主宰生命。比如人们的长相、身高、体重、肤色、性格、疾病等均与基因密切有关。人体由约60万亿个细胞组成,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核内共有23对46条染色体,里面包含了约3.5万个的基因,主宰着人类约30亿个遗传密码,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的一切生命现象。
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基因是编码蛋白质的。人体衰老、罹患疾病的原因主要是由受损和有缺陷的基因造成的。任何一种生命现象都是蛋白质在起作用,蛋白质决定人的生理功能。基因受损,决定着所合成的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的改变,会引起所表达的蛋白质或酶的功能变化,从而引起人体患病、衰老。基因轻度受损就会出现亚健康状态,基因中度受损就会导致各种疾病产生,基因重度受损就会罹患严重疾病,比如癌症等等。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在国际上,通过解码基因来认识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医学迎来了量子医学时代。量子医学理论认为,疾病的根源是基因受损,基因受损的本质与人体生物电子微弱磁场不平衡有关。疾病初期,首先是构成原子的电子运动异常,从原子到分子,从分子到细胞,从细胞到组织和器官,导致异常的生理状态。随着量子医学的发展,`研究证明,属于量子医学范畴的顺势疗法,能够修复受损有缺陷的基因。
认识顺势疗法
什么是顺势疗法?顺势疗法又称同类疗法或自然疗法,意即相同者治愈相同者。比如,接触到洋葱类的刺激性物质会使人流泪、流涕,而恰恰又是这种刺激性物质可以治愈人们流泪、流涕的症状(如感冒)。顺势疗法是通过超微量的药物能量稀释液,运用微粒子所携带的波的共振特性,通过水的介质传输到细胞核内,刺激人体受损和有缺陷的基因片断自我修复,恢复机体固有的自愈系统,唤醒机体的自愈能力,战胜疾病,延缓衰老。顺势疗法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承认的三大疗法之一。
早在公元前400多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曾提及顺势疗法的基本原理。200多年前(1790年),德国医生哈尼曼从古代医疗刊物中把它发掘出来,又经过60多年的研究和实验,确立了顺势医学理论:大剂量服用某些天然物质,能够引起健康人产生疾病的症状;而小剂量服用同类物质却能缓解相同的症状。这是因为患者对这种物质特别敏感,微量便能刺激患者防御机制做出更强的反应而产生协同效应,是对疾病根源的诱发和修正,通过消除表象而治愈疾病。哈尼曼为了降低药毒,通过实验还发现:超微量稀释、振荡的药物不但能够消除原物质的化学毒性,而且能够保留原物质的治疗功能。经过几代医学科学家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个无毒、无害、温和、有效的顺势疗法医疗体系。
1979年、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曾两度公开呼吁:“全球必须研究顺势疗法,以弥补传统西医的不足。”一向对顺势疗法有极度偏见的美国医学会(AMA)不再妨碍顺势疗法的发展了。1987年7月美国医学会刊(JAMA)刊登了美国现代医学之父奥斯勒在1905年向同僚宣读的退休告别词,他说:“……我们犯了一个极可恶的错误,那就是与我们的兄弟(即顺势疗法医生)在稀释药物上的争斗,那是极端不理智和愚蠢的行为。”这个告别词在美国刊登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很多医生开始研究顺势疗法。据1994年的统计显示:美国顺势疗法医生的数目已由50年代的100多人增至数千人,其中约有2000名西医、1000名自然疗法医生、500名牙医、500名兽医和数千名脊椎神经科医生。有27家西医学院(其中包括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教授顺势疗法课程。
顺势疗法对基因的修复
顺势医学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随着纳米技术、基因重组技术,量子医学及再生医学的发展,使传统医学作用在细胞层面上的细胞医学(宏观医学),发展到顺势医学作用在细胞内原子核中的亚原子、微粒子、量子层面的微观医学。
量子医学理论认为:疾病的本质是人体生物电微弱磁场的不平衡影响了生命力。顺势疗法药物通过将物质原料稀释振荡,利用水的记忆能力,将物理能量转移到水里,在水里留下的是原料的振荡印记,即所储存的是物理能量和信息。将它输入人体细胞核内产生同频共振,恢复微弱磁场平衡,从而诱导受损和缺陷的基因修复。量子物理学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现象,因为亚原子的活动可以诱导受损和缺陷的DNA进行自我修复。
什么是人体微弱磁场?什么是波的同频共振?
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蛋白质大分子,原子又由核内正电子和核外负电子(统称微粒子)组成。原子核以下即为亚原子层,由电子、质子、中子、夸克等等(统称量子)组成。
量子医学的基本理论指出:人体表现出健康状态时,DNA分子的原子核内的微粒子运动产生的生物电微弱磁场,即DNA分子的微弱磁场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每种粒子都有自己相应的具有一定频率的物质波,而波都有共振的特性,即两种相同的波相遇时,发生波的叠加产生增幅。顺势疗法就是运用微粒子所携带的波的共振特性,经过稀释振荡将液体中的能量和信息通过血液传输到细胞核内的DNA链上,产生同频共振,从而恢复微弱磁场平衡,促使受损和有缺陷的DNA自我修复。
2000年,美国伯明翰大学实验室得出相同的研究结论:
韵律振荡过程传输了生命信息,诱导了细胞亚原子层面的量子微弱磁场的平衡,进而促使细胞核内的DNA自我修复。
2007年,诺贝尔医学奖的成果是:
带有某种介质的DNA—RNA能够修复人体受损和有缺陷的基因。
能量和信息是怎样储存、传输的?
频率是可以储存的。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录音带、相机底片、录像带和电脑光盘等都有储存频率的功能。录音带能储存音频,底片能储存光频,录像带和电脑光盘能同时储存音频和光频。
研究波动论的日本科学家江本胜的著作《水知道答案》一书,发表了他经过10年研究试验的成果,揭示了水受到不同的外因刺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罕见的的结晶图像,发现水具有复制、记忆、感受和传达信息的能力,能够储存不同的频率。从而为顺势疗法稀释液“不可思议”的神奇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法国的雅克邦弗尼斯特主持完成的一项研究,在权威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称:
“顺势疗法稀释液的效力留驻在水本身的结构之中,因为这一结构能够记住所用因子的分子穿过水时的痕迹”。
1988年,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和以色列四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发表的《稀释血清对试管内白细胞反应》的双盲实验报告指出:经过27次稀释的血清在试管内所导致的白细胞抗原反应,即“颗粒分解”现象与原血清无异。经过37次稀释的血清所产生的“颗粒分解”是3次稀释的两倍。实验证明经过许多次稀释振荡的血清液体确实具有效能。这个实验公报后,轰动了全世界。
上述种种实验有力地证明了水有记忆能力,经过稀释震荡的顺势疗法药物液体能够储存、复制能量和信息,并且具有原物质的功能。
顺势疗法的精髓是势能化。势能化的物质通过口腔粘膜吸收,经血液和淋巴循环,利用人体生理瀑布现象,将势能化的物质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核启动基因修复,矫正线粒体电子反应链,发挥细胞抗氧化功能,纠正基因的非正常表达,实现人体细胞间信息的正确传输。顺势疗法药物的作用机理是物理作用,而不同于传统中、西医药物的化学作用。
顺势疗法的三大原理是:(一)相同者治愈相同者(相同定律);(二)最微剂量(无限小剂量);(三)自愈能力法。
三大疗法的区别:
传统西医:采用的是对症压制法和姑息法。
传统中医:采用的是辨证施治调整法。
顺势疗法:采用的是根治法,通过消除致病的根源,进而治愈疾病。
中、西药物一般用动物做实验;顺势疗法药物全部用健康而敏感的人做试验,温和、显效、无毒、无害,因此,使用顺势疗法药物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顺势疗法药物是将物质原料(植物、矿物、动物或基因工程产物)经过许多次稀释并按一定的频率振荡,通过水储存能量和信息,再通过血液传输到细胞核内,产生同频共振作用,恢复人体微弱磁场的平衡,促使细胞核内的DNA自我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延缓衰老的效果。
顺势疗法的临床意义
量子医学的研究证明:势能化的顺势疗法药物稀释液的能量和信息对基因修复的神奇作用,对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疾病,顺势疗法都有确切的疗效。
近年来,在国外将含有人类生长素HGH成份的顺势疗法稀释剂,广泛应用于治疗爱滋病、慢性疲劳综合症、EB病毒感染、癌症、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氏病等慢性疾病。在美国,顺势疗法稀释剂中的人类生长素(HGH)获得美国全国卫生研究所(NIH)批准的专利。基因技术重组的HGH还获得世界著名癌症实验室JEUNESS研究所认证,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获得JEUNESS认证的产品,并首次被美国生长素之父霍华德·特尼博士评价为:“完全相当于注射针剂才能取得的疗效。”HGH不但能治病,而且能促使人体各个系统年轻化,是目前唯一能够逆转衰老的物质。
美国著名的鲁克·德善普博士既是西医内科专家,又是国际著名的顺势疗法大师,他在30多年医学生涯中使用顺势疗法药物治愈了20多万各类患者,许多患者是属于常规西医无法治愈的疑难杂症。其学术研究成果荣获首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金奖。
如果是慢性病,尤其是需要长期服用多种对抗疗法药物的患者,顺势疗法则是最佳选择。我们通常建议患者在开始采用顺势疗法时,和对抗疗法相结合。待病情有所改善时,再逐渐减少对抗疗法药物的使用。大多数慢性病、老年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使用顺势疗法药物效果更加明显。如果是紧急情况或是危及生命的急症,则必需首先考虑使用对抗疗法或外科手术,某些急症则不得延误救治手术。
1978年,英国的格拉斯哥顺势疗法医学院针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进行的双盲对照试验证明:用顺势疗法药物治疗的效果优于对抗疗法。
英国BBC专题片报道了《顺势疗法》,片中介绍了英皇室家族、克林顿、贝克汉姆等都是顺势疗法的受益者,顺势疗法治好了贝克汉姆的脚。当年人民网转载英国《观察家报》报道说,日前脚部受伤的英国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将接受一种“革命性”的治疗方法(顺势疗法),以缩短脚部骨折的恢复时间。
英国皇室从维多利亚女皇开始,六代皇室成员150年来的日常医疗保健,首选顺势疗法。其中伊丽莎白女王活到101岁。这个血友病家族的平均寿命也因此大大延长,成为长寿家族。在欧美,许多人在享有免费的传统疗法的同时,自费接受顺势疗法治疗。在英国,申请用顺势疗法住院治疗慢性病的患者,往往需要排队等一两年。国内外大量案例证明,顺势疗法治疗的效果优于对抗疗法,且无一例发生毒副反应,我们再也不能熟视无睹。前国家卫生部部长著名中医学者崔月犁为陈树祯博士写的中国第一部《顺势疗法》专著题词:“顺势疗法—21世纪人类征服疾病的武器。”
分析与思考
认识微观世界
量子医学时代的到来,对顺势疗法的诠释才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使顺势医学在理论上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撑,有了飞速的发展。顺势疗法有别于中、西医,它既能够治本,又安全、快速、无毒副作用,能够满足人们针对病因防病治病的医疗需求。万病之源是基因受损。破译一个基因,就找到一种病因;修复一个基因,就根治一种疾病;营养一个基因,就预防一种疾病;改变一个基因,就改变一种命运。
我们能够感知的是宏观世界,如果用宏观世界的规律和法则来观察和理解微观世界,就一定会犯错误,好比用经典力学理论来解释量子的运动规律一样。同理,若用宏观范畴的生物化学药理学理论,来解释微观范畴的顺势疗法,既无法理解,当然也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原本属于宏观范畴的药液,在不断稀释振荡的过程中,其作用成份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从宏观范畴进入到微观范畴的转变。微观世界的量子物质有它自己的规律。量子医学使顺势疗法理论在一个全新的、微观的、物理的层面得到了解读。
未来医学的展望
已有200多年历史的顺势疗法,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成熟完整的医疗体系。在国际上,顺势疗法的依据,主要有四部正式药典:德国顺势疗法药典、美国顺势疗法药典、法国顺势疗法药典、印度顺势疗法药典。在印度,自1839年顺势疗法传到印度后,至今已有120多家4-5年制的顺势疗法医学院,80家顺势疗法医院及10万多名顺势疗法医生。每年1/3的国民使用顺势疗法进行治疗。目前,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80多个国家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呼吁重点研究推广顺势疗法。
顺势疗法与传统的西方医学截然不同,顺势疗法注重于激发肌体的自我修复功能,调节人体机能平衡,达到祛病强身的疗效,与中医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顺势疗法被喻为中国传统医学的战友。中医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有着非常完善的医疗体系和养生文化,有着非常细化的诊疗方案,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中药也面临着难以量化、口味刺激、服用不便、起效慢、是药三分毒等实际问题的挑战。中医药如果能够与顺势工艺嫁接,研发生产出势能化的中医药稀释液,实现两大医疗体系在技术上和文化上的大融合,那么必将为21世纪的医学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近年来,全球经历了艾滋病、非典、乃至目前H1N1流感暴发,一波波灾难震惊了全世界。如果人们受损和有缺陷的基因及时得到修复,自身具有整体的防御能力,实行创新的保健模式和科学的生活方式,那么人体的键康长城将会得到有效的加固,生命跨度将会大大延长,活过百岁不是梦。
发表评论:
馆藏&1226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