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0厌氧反应器负荷参数罐,负荷2.8,cod163000,进料怎么算呀?刚碰这东西

厌氧处理产品说明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厌氧处理产品说明书
&&厌氧处理产品说明书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8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 >
> 信息浏览
索引号 : NB
信息分类:71000
主题分类:公示&&
名 &称:02-寿县县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规划说明书
发布日期:
组配分类:行政规划
发布机构: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内容概述:
信息来源:
02-寿县县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规划说明书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淮南市下辖县,八公山南麓,在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之间。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区、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全县总面积2986 平方公里,耕地178 万亩,拥有25 个乡镇、137万人。
寿县是安徽省最早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是安徽省七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历史上4 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县拥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2 个,有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安丰塘、古城墙、孔庙、清真寺、寿春城遗址、刘安墓。
寿县城区建有污水处理厂一座,设计规模4万m³/d,厂址位于古寿州城西门外东淝河坝旁,主要接纳老城区、南部新区及西部工业园的污水,出水能够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近年来,随着配套污水管网建设逐渐完善,现状每天污水处理量也日渐增加,另外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寿县污水收集与处理事业仍面临诸如雨污分流不彻底,污水管道漏损率较高,现状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即将饱和等问题。
乡镇污水处理厂方面,寿县乡镇目前已建成2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安丰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5000m³/d;炎刘镇新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0000m³/d;另外环保系统近年来建设了部分太阳能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其他还有部分乡镇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精神,为了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合理利用再生水资源,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结合《安徽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要求,安徽省已编制成《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
自2010年安徽省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以来,设市城市和县城积累了大量的污水处理厂前期准备、建设、运营和管理的经验。但截至2016年3月安徽省建成运营的乡镇污水处理厂仅有4座,设计规模2.88万m³/d(数据来源于2016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资料)。故&十三五&乃至后期《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将在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
为了更好的落实《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2016年1月和3月分别召开关于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十三五&规划编制会议。根据《关于召开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编制工作布置会的通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村综函(2016)5号文件)及《关于上报安徽省城镇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项目(建制镇部分)的紧急通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村函(号文件)要求,为实现&十三五&期间全省镇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处理率不低于40%的规划目标,省住建厅特要求各市(区)、县组织编制区域内乡镇污水处理规划,以指导&十三五&期间区域内乡镇污水处理工作。另外,为了更好的从技术上指导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2017年6月发布了《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引(试行)》,对于乡镇污水处理规模预测、处理率、管网覆盖率及处理工艺等均有详细介绍,也为规划的编制做了导向性要求。
受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我院于2017年8月起承担了《寿县县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工作,经过多次现场踏勘、资料收集、与相关部门讨论和进行方案论证完成了本规划编制工作。本规划在对各乡镇现有排水设施的基础上,根据总体规划进行论证、调整,合理确定排水体制和污水处理厂选址和管网布置原则,最终确定污水处理及实施方案。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规划》认真总结了安徽省已建乡镇污水处理厂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处理大量基础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厘清了污水处理设施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积极优化&十三五&期间寿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规划方案,力求做到建设规模适中、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污水收集系统完善,同时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污水产业化发展,保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规划》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明确提出了2020年及2030年的治理目标;坚持综合治理、科学治理,明确提出了规划实施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明确提出了规划实施的区域和具体项目;坚持体制创新、落实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明确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政策建议。
《规划》范围包括:寿县下辖的23个乡镇(乡)(不含寿春镇、八公山镇)和下辖所有村庄(行政村、居委会共245个),其中乡镇包括:寿春镇、双桥镇、涧沟镇、丰庄镇、正阳关镇、迎河镇、板桥镇、安丰塘镇、保义镇、隐贤镇、安丰镇、众兴镇、三觉镇、茶庵镇、堰口镇、窑口镇、大顺镇、瓦埠镇、小甸镇、双庙集镇、炎刘镇、刘岗镇、陶店回族乡、张李乡。总规划面积为2948km2,规划期限为年。
《规划》是规划期限内寿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各部门和乡镇政府要根据《规划》进一步细化、落实规划任务和措施,将规划任务落到实处。
在本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环境保护局、各乡镇等各有关部门的指导与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 者&&&&&
2017年11月于合肥
1&&&&&&&& 概述
1.1&&&& 自然条件
1.1.1&&& 区位及交通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八公山南麓。在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之间。东邻长丰县、淮南市,西隔淠水与霍邱县为邻,南与肥西、六安县毗连,北和凤台、颍上县接壤,面积为29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78万亩。
图1-1& 寿县区位图
1.1.2&&& 气候气象
寿县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各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均呈单峰型,有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4.8&14.9℃。一月最冷,平均气温为0.7℃,一般年份最低温度均在-6℃以下,极值(日)-24.1℃;7月最热,平均气温27.9℃,最高气温35℃以上,极值(日)达40.4℃。平均最高地温为31.9℃,地面极端高温(日)69.9℃;平均最低温为9.3℃,地面极端低温(日)-26.2℃。最冷为1月,最热7月,年较差27.2℃。
1.1.3&&& 地震
根据安徽省抗震设防烈度,寿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1.2&&&& 历史沿革
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
汉朝寿春为九江郡治所。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
三国时,江淮为战冲,寿春为魏淮南郡治所,兼扬州治所。
西晋初,寿春为淮南郡治所,隶于豫州。
南北朝时,宋改寿阳为睢阳,为豫州治所,兼南梁郡治。北周拔寿春,为扬州治所和淮南郡治所。
隋改置淮南郡,寿春为郡治所。
唐改寿州为淮南郡,领5县。乾元初再为寿州,隶于淮南节度使。
北宋升寿州为寿春府,府治所在北寿春(下蔡),领5县,南寿春为其一。
明代,寿州属南直隶凤阳府,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成祖迁都北平府(迁都后更名为顺天府),凤阳府直隶于南京。
清寿州隶于凤颍六泗道(后改为皖北道)凤阳府。
民国改寿州为寿县,直隶于安徽省。
1952年8月隶于安徽省六安专区。1958年12月,析寿县真武庙至正阳关一线以南、瓦埠湖南部以西地区建置安丰县,县治设石家集,隶于六安专区;其余地区仍为寿县,改隶于淮南市。次年4月撤安丰县,地复入寿县,寿县再隶于六安专区。1965年7月将寿县东部的下塘、杨庙、水湖、杨公4区划交合肥市长丰县。
日,国务院(国函[号)批复同意将六安市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
1.3&&&& 行政区划
寿县现下辖25个乡镇,2个农场,2个园区,县政府驻寿春镇。
22个镇:寿春镇、双桥镇、涧沟镇、丰庄镇、正阳关镇、迎河镇、板桥镇、安丰塘镇、保义镇、隐贤镇、安丰镇、众兴镇、三觉镇、茶庵镇、堰口镇、窑口镇、大顺镇、瓦埠镇、小甸镇、双庙集镇、炎刘镇、刘岗镇;
3个乡:陶店回族乡、八公山镇、张李乡。
2个农场:寿西湖农场、正阳关农村。
2个园区:寿县工业园区、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区。
图1-2 寿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图
1.4&&&& 社会经济情况
2016年,寿县地区生产总值140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163亿元,增长18%;财政收入12.45亿元,增长16.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1751元、9640元,分别增长12.2%、13.1%。
1.5&&&& 乡镇概况
1.5.1&&& 寿春镇
寿春镇是县委县政府机关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治安条件较好,全镇土地总面积:55.43平方公里,全镇辖11个农业村(社区),5个城市社区,总人口135886人(含县城),其中集镇区99385人,农村36501人。
1.5.2&&& 双桥镇
双桥镇位于寿县县城西南12公里处,属于淮南城市经济辐射区,紧邻310省道,交通便利,东接203省道,省道寿霍路是双桥镇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双桥镇是农业大镇,水稻、小麦、油菜、大豆为主要农产品,属安丰塘灌区,灌溉条件便利。全镇辖14个村,总人口62544人,其中集镇区4800人,农村57744人。
1.5.3&&& 涧沟镇
寿县涧沟镇位于淮河之滨,全镇11个村街。面积74.6平方公里,310省道,合淮阜高速,济祁高速穿境而过。全镇耕地65000亩,季凤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全镇辖11个村,总人口51184人,其中集镇区3800人,农村47384人。
1.5.4&&& 丰庄镇
寿县涧沟镇位于淮河之滨,全镇11个村街。面积74.6平方公里,310省道,合淮阜高速,济祁高速穿境而过。全镇耕地65000亩,季凤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全镇辖11个村,总人口51184人,其中集镇区3800人,农村47384人。
1.5.5&&& 正阳关镇
正阳关镇,又名正阳关,位于淮、颍、淠三水交汇处,系中华名关之一,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现为安徽省重点建设中心镇,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国民间艺术古镇。今为正阳关镇,属安徽省寿县,现为安徽省重点建设中心镇,省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镇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10个村,总人口62241人,其中集镇区18641人,农村43600人。
1.5.6&&& 迎河镇
迎河镇素有&寿县西大门&之称,是全省重点建制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西接淠河与霍邱县相望,北邻肖严湖,地处肖严湖洼地。境内有沙坝、东风和三岔水库三大主灌渠。交通已形成由公路、水路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S310省道和十迎路、李迎路、迎隐路三条县道横穿全境。水路从淠河乘船北上正阳关可入淮河,向南行经隐贤镇可抵达六安马头集。2014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第三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以粮食、蔬菜、水产、园林四大特色农业板块为主。全镇总面积11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总人口仅次于寿春镇、安丰镇,为寿县第三人口大镇,下辖12个行政村、2个街道,总人口78245人,其中集镇区14000人,农村64245人。
1.5.7&&& 板桥镇
板桥镇位于寿县西南部,东临安丰塘、保义镇,西接迎河镇,南靠安丰镇,北连正阳关,对外交通主要依靠东西向x022和南北向的x029..镇区主要道路有板桥老街、十迎路和谐大道、黄安街、祝子门路,交通较为便捷。地势平坦,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高程25米左右。镇域内水资源丰富。全镇经济状况较好。镇域面积107平方公里,辖10个农业村,2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67963人,其中集镇区10081人,农村57882人。
1.5.8&&& 安丰塘镇
安丰塘镇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城南30km,距省城合肥50km,距淮南市45km,紧邻206国道,镇域面积约9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18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49.1%,水域面积0.97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1.05%,安丰塘是中国四大古水利工程之一,曾被誉为&水利之冠&,素有&天下第一塘&美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辖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52070人,其中集镇区人口1646人,农村50424人。
1.5.9&&& 保义镇
保义镇位于寿县中部,东濒瓦埠湖,西邻安丰塘,南北分别与安丰镇和堰口镇接壤。203省道(寿六路)贯穿南北,济祁高速纵穿全镇,镇南北均设有高速出口,距淮南市50公里、合肥新桥国际机场40公里,属合肥一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独特,交通十分便捷。全镇国土面积1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万余亩,优质淡水养殖水面8000余亩。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葱茏,环境优美,特色农产品丰富,盛产优质大米、淡水龙虾、河蟹等,皖西羽绒闻名海内外,立体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独具特色。辖13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总人口62788人,其中集镇区2937人,农村59851人。2.6万人在外创业。
1.5.10&& 安丰镇
安丰镇位于寿县中部,总面积1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万亩,可养水面1.8万亩。镇政府驻地石集街道,建成面积2.5平方公里,辖14个村,2个街道,共84687人,其中集镇区18600人,农村66087人。镇区流入人口约2万人。
1.5.11&& 堰口镇
堰口镇位于寿县城南21km,毗邻安丰塘。该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境内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林木葱茏,环境优美,总面积125.3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和街道,总人口55259人,其中集镇区10000人,农村45259人。
1.5.12&& 窑口镇
窑口镇濒临瓦埠湖,位于寿县城南10km处,东与淮南市及长丰县隔湖相望,西连双桥镇、安丰塘镇,南邻堰口镇、陶店回族乡,北隔陡涧河与寿春镇毗邻。203省道纵贯南北,济祁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地处沿淮平原,地形平坦,西高东低,三面环湖,地面平均海拔在24米左右。全镇农业以生产小麦、水稻为主,油菜、豆类及棉花等经济作物为辅。全镇国土总面积约104平方公理,现有耕地面积63970亩。辖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33753人,其中集镇区3735人,农村30018人。
1.5.13&& 隐贤镇
隐贤镇地处寿县西南边陲76km处,全镇有两条河流流经镇区:淠河、小洪流。有灌溉支渠两条:木北支渠、爱国支渠。全镇交通便捷,李石路,众太路贯穿东西,隐马路贯穿南北,有村村通水泥路,境内有湖泊一座:梁家湖。属江淮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分明,以水稻为主。辖8个行政村、2个街道,总人口53718人,其中集镇区7948人,农村45770人。
1.5.14&& 众兴镇
寿县众兴镇地处寿县南端,与六安市金安区临界,北与安丰镇交界,水陆交通便捷,众业兴隆,素有&寿南明珠&之称。该镇属淠史杭灌区,203省道由南向北跨越全境,距宁西铁路六安站25km,济祁高速仅15km,交通便捷。全镇土地总面积1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000亩。辖5个农业村、3个街道,总人口53938人,其中集镇区26262人,农村27676人。
1.5.15&& 茶庵镇
茶庵镇位于寿县南部,瓦埠湖南岸,距离县城60km,省道石吴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土地总面积约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5.5万亩,水面面积约8千亩。茶庵镇地势较为平坦,属于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水900毫米,无霜期为213天。全镇辖7个村,1个街道,总人口31948人,其中集镇区3570人,农村28378人。
1.5.16&& 三觉镇
三觉镇位于寿县最南端,东与炎刘镇交界,南与肥西县高刘镇接壤,西与六安市金安区毗邻。东西宽度约16.7km,南北长约16.2km,距寿县县城63km,距淮南市区73km,距省会合肥47km,距合肥新桥机场20km,X025、X028穿境而过,济祁高速纵贯全境14.5km,且已并入国家高速网,地理位置优越。该镇属江淮分水岭地区,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年际和年内变化大,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适合各类农作物的种植。全镇辖13个村,1个街道,总人口61972人,其中集镇区4027人,农村57945人。
1.5.17&& 炎刘镇
炎刘镇位于寿县东南部,距离省会合肥30km。炎刘镇属江淮分水岭地区,海拔高度20-48米,农田百分百实现机械化耕作。2011年1月,省政府批准在炎刘镇设立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同年炎刘镇被列为六安市扩权强镇试点镇。2012年3月被国家发改委命名为第三批全国城镇建设发展改革试点镇,2012年7月,省政府批准在炎刘镇设立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全镇辖11个行政村,2个街道,总人口73607人,其中集镇区33000人,农村40607人。
1.5.18&& 刘岗镇
刘岗镇地处寿县东南部,位于东经116&27&,北纬32&12&,东与长丰县吴山镇相邻,东南与肥西县高刘镇接壤,南部与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连接,西与炎刘镇毗邻,西北与双庙集镇相连,北与小甸镇和长丰县吴山镇为邻。北距寿县80km,东南离省城合肥中心区域38km,南离合肥新桥国际机场7.8km。境内有石(集)吴(山)公路至东北接206国道合淮段,东距合淮阜高速吴山下道口10km、距合肥北环绕城高速吴山下道口18km,距合淮铁路、合蚌客专32km;南距合六叶高速高刘下道口10km、距新桥国际机场(4E级国际航空港)8km。境内属淠河水系,瓦东干渠流经南小河入境。境内河道长18.1km。境内有22座水库,其中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17座。全镇辖13个行政村和街道,总人口38277人,其中集镇区2000人,农村36277人。
1.5.19&& 双庙集镇
双庙集镇位于寿县东南方向,距县城80km,镇域面积89平方公里,瓦东循环路惯通镇内,东往小甸镇连接,南向炎刘镇连接,靠近瓦埠湖,属江淮分水岭丘岭地带,自然环境优美,农作物生产旺盛,以种植为主。全镇辖7个行政村,1个街道,总人口32996人,其中集镇区4304人,农村28692人。
1.5.20&& 小甸镇
小甸镇位于县城东南约45km处,瓦埠湖东岸。东邻长丰县义井乡和杨庙镇,南和刘岗镇、长丰县吴山镇接壤,北邻瓦埠镇、大顺镇,西与双庙集镇和瓦埠湖毗连。全镇国土面积1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5万亩,其中水田9.9万亩,旱地1.75万亩。全镇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带,岗洼相间,地势呈东南部略高,西北部沿湖略低分布,平均海拔高度32米左右。全镇辖16个村(居),总人口71848人,其中集镇区8356人,农村63492人。全镇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仅有回族13户46人。
1.5.21&& 瓦埠镇
瓦埠镇依湖设镇,总面积68平方公里,交通便利,距206国道仅20km,距离省会合肥不足80km,每天有18辆36班次客运车辆往返合肥与瓦埠之间,水路顺瓦埠湖直进淮河。全镇辖5个行政处,1个街道,总人口25656人,其中集镇区7200人,农村18456人。
1.5.22&& 大顺镇
大顺镇位于寿县东南段,瓦埠湖东岸,三面环湖,东与长丰县接壤,北与淮南市隔湖相望(现已划归淮南市),距离206国道庄墓段西10km,合淮阜高速庄墓段西12km。大顺镇地势南高北低,农业用水条件便利,东南部以大井水库自流灌为主,沿瓦埠湖畔以抽灌为主。全镇气候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常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大顺镇属传统的农业乡镇,以水稻、小麦为主,年水稻种植面积6.1万亩,经济作物2.5万亩,全镇可养殖水面9000余亩。近年来,大顺镇通过积极培育,发展了一批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年出栏生猪4万头,家禽30万只。大顺镇工业集中区为全县八个乡镇工业集中区之一,一期规划面积1519亩,已入驻企业5家,2016年年度集中区企业实现税收收入67万元。全镇辖9个行政村,1个街道,总人口38537人,其中集镇区12000人,农村26537人。
1.5.23&& 八公山镇
八公山镇地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北郊,八公山麓,淮淝河之滨,东接淮南市区,西邻凤台县,水陆交通便捷,千吨级东淝闸沟通湖河,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土地面积12.3平方公里。全镇辖7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25225人,其中集镇13105人,农村12120人。
1.5.24&& 张李乡
张李乡位于安徽省寿县西南部,西临淠河,北靠淮河,东依寿六路,政府办公地址位于张李街道,交通便利,通讯快捷。耕地5.3万亩,滩地、渔坡约1.6万亩,岗、湾区各占一半,系典型的农业、林业大乡。全乡辖11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57337人,其中集镇区5000人,农村52337人。
1.5.25&& 陶店回族乡
寿县陶店回族乡地处寿县中部,是全省九个民族乡淮南市四个民族乡之一。瓦埠湖西岸,南与堰口镇相邻,北与窑口镇接壤。连接寿六路和瓦埠湖码头6.5m宽的县道X020穿境而过,境内有千年古渡&&陶店渡口码头。南距新建合肥机场40km。全乡国土面积38平方公里,全乡辖4个行政村,人口13777(其中回族人口4492人),其中集镇区9000人,农村4777人。
1.5.26&& 寿西湖农场
寿西湖农场地处寿县城西寿西湖内,北靠淮河,东临东淝河。位于瓦埠湖西南开荒乡境内的保义农场是该场的一个分场。总面积52.67平方公里,折合7.9万亩,其中耕地5.99万亩,林地1074亩,水面3012亩。总人口8921人,从业人员6829人。下辖1个分场,15个农业生产队(其中保义分场3个)和1个种子公司,1个渔业队,场办工业单位6个,建筑队和运输队各1个,商贸、餐饮服务行业15个,中学和技校各1所,小学2所,医院1所。
1.5.27&& 正阳关农场
正阳关农场是安徽农垦集团下属农场。始建于1950年2月,位于&方圆秀丽碧水间&的千年古镇&寿县正阳关镇。全场占地面积17.2平方公里,耕地15000亩,精养鱼塘26.7公顷。总人口2601人,在职职工617人。农场下设种子公司、农发公司、医院、国资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五个农业分场。
1.5.28&& 寿县工业园区
寿县工业园区于2003年经六安市政府批准设立,2006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为首批省级开发区。工业园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西城区,紧邻合淮阜高速和203、310、102省道,距离安徽新桥国际机场70公里,规划中的济&祁高速传境而过,交通便捷,距离合肥100公里,距离淮南9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园区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的要求进行建设,总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5.4平方公里,已入园固定资产投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6家。
1.5.29&& 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
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位于淮南市寿县炎刘镇,合肥、六安、寿县结合部,与省会合肥接壤,距合肥市区23公里,距新桥国际机场仅8公里,属合肥经济圈。日,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作为省级开发区筹建,合肥打造空港经济的重要支撑。规划总面积22.94km2,规划年限:年。产业定位:引导现有电子电气、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升级,完善产业链,使其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成为园区的主导产业;培育具有临空指向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跨境电子商务、高端商贸休闲服务、健康养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居委会/行政村(个)
自然村(个)
镇域人口(人)
镇区人口(人)
农村人口(人)
陶店回族乡
表1-1& 寿县现状人口一览表
说明:农场和园区人口纳入各自所在地乡镇中。
1.6&&&& 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问题
寿县下辖的23个乡镇(不含寿春镇、八公山镇)和下辖所有村庄(行政村、居委会共245个),其中乡镇包括:双桥镇、涧沟镇、丰庄镇、正阳关镇、迎河镇、板桥镇、安丰塘镇、保义镇、隐贤镇、安丰镇、众兴镇、三觉镇、茶庵镇、堰口镇、窑口镇、大顺镇、瓦埠镇、小甸镇、双庙集镇、炎刘镇、刘岗镇、陶店回族乡、张李乡。总规划面积为2948km2。
1.6.1&&& 水资源状况
寿县北缘有淮河自西向东,西缘有淠河由南而北流经县境,东淝河中、下游河道及瓦埠湖纵贯寿县南北,境内有寿西湖、肖严湖、梁家湖分别注入淮河、淠河。
东淝河古称肥水。源出江、淮分水岭北侧,东与池河、窑河流域为界,西邻淠河流域,北抵淮河。董铺以上为双干河道,东干称天沟河;西干为主源,称东淝河。 流域面积约 4200 平方公里, 其中丘陵区占 61.6%平原区占29.7%,湖泊 8.7%。河道全长 152 公里,平均比降 0.30&。东淝河西干出六安县龙穴山,北流经下石铺入肥西县境,经金桥过淠河总干渠金桥涵;折西北流,至六安县太平集,左纳青龙堰来水;经李家圩左纳桃园河;又北左纳大堰来水,于东桥集入寿县境;折东北至董铺,与东干天沟河会合。天沟河出肥西县大潜山,北流经青枫岭,过淠河总干渠天河渡槽;经石步桥折北流,至唐老圩右纳一小支;入寿县境折西北流,至董铺与西干会合。东西两干会合后北流,经石埠、船涨埠,至白洋淀注入瓦埠湖底。
瓦埠湖位于淮河右岸。寿县境内,东淝河的中游,河湖一体,为河道扩展的湖泊。受南北不均匀升降运动,黄河南泛河口段被淤,洼地积水逐渐形成。湖面跨寿县、长丰两县及淮南市,主要在寿县境内。湖区南起白洋淀,北至钱家滩,长 52 公里,东西平均宽约5公里。正常水位 18.0 米,水面积 156 平方公里,湖底高程 15.5 米,相应容积为 2.2 亿立方米。湖水经东淝河下段于寿县北五里闸,过东淝河闸(1951 年建),北流至赵台子注入淮河。总控制面积4200 平方公里。1951 年治淮工程中,瓦埠湖被列为淮河中游四处蓄洪区之一,计划蓄洪水位 22.0 米,总蓄水量 12.9 亿立方米,水面积 386 平方公里。1954年大水,未进洪前湖内最高水位已达 23.29 米,蓄洪存在不少困难,1954 年以后从未进过洪。东淝河闸进洪退水两用,另有船闸(1992 年建)沟通淮河。
1.6.2&&& 水环境概述
水环境功能分区及水质标准的确定主要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寿县地面水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表确定,寿县地表水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表如下。
拟划水域功能分类
现水域功能状况
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
一般鱼类保护区、工农业用水区、航运
饮用水源地、养鱼、工农业用水
瓦埠湖及其支流
瓦埠湖上游段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景观用水、航运
瓦埠湖下游段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工农业用水、航运
环城河及其城区水系
一般鱼类保护区、工农业用水区、航运
养鱼、工农业用水
部分指标超Ⅲ
表1-2& 寿县地表水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表
瓦埠湖流域属典型农村和农村集镇, 目前该流域区内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 工业较为落后,集镇规模小,无城镇污水排放,工业污染源亦很微弱。
现状情况下,影响湖泊水环境的主要是农田面源污染。但因农田面源污染负荷还未超过湖泊的纳污能力。据监测资料,目前湖区水质均达到国家地面水II 类水标准,现状水质良好,满足湖泊渔业、城镇供水、农业生产用水等水质要求,因此规划区域内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中一级标准的A标准。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Ⅲ类标准,能够满足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域功能要求。
1.6.3&&& 防洪治涝工程
1、规划范围
本规划依据《寿县县城总体规划》()将寿县城区划分为老城居住与旅游区、城南居住区、城西工业区和八公山自然风景旅游区等四个区,规划城区建设用地面积30km2。综合考虑水系、防洪工程现状及总体规划情况,本规划将县城分为四区设防,即老城区、城南新城区、城西工业园区和寿春城遗址保护与展示区,防洪保护面积分别为3.56km2、17.8km2、14km2和4.33km2,规划防洪保护面积共39.69km2。规划对九里联圩城南新城区以南区域的防洪问题,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瓦埠湖保庄圩建设一并考虑。
2、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的基准年为2010年。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及城市现状情况,确定本次防洪规划的水平年为2020年。
3、防洪排涝标准
a)防洪标准
依据《防洪标准》,寿县县城防洪标准为20~50年一遇。综合考虑县城防洪工程现状及社会经济等实际情况以及所在流域的防洪要求,老城区、城南新城区、城西工业园区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防御淮河设计洪水东淝河闸下水位25.75m,瓦埠湖侧洪水位24.4m;寿春城遗址保护与展示区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防御瓦埠湖侧洪水位24.0m。
b)排涝标准
城市治涝标准主要由汇水地区的性质及地形特点等因素决定,根据寿县城区性质、地形特点,考虑到汛期淮河和瓦埠湖水位较高,城区因洪致涝问题突出,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最大24h暴雨地面不积水。城区管网的排水标准由管网排水专业规划确认,本规划不涉及。
4、防洪工程规划
a)堤防工程
老城区现有防洪设施为古城墙,设计防洪标准为&五四年&型淮河洪水,设计防洪水位为25.68m。本次规划对4.1km未加固段城墙进行防渗等处理。
2)城南新城区
城南新城区大部分位于城南防洪圈堤内,圈堤保护面积为17.8km2。城南防洪圈堤按防御瓦埠湖1991年型洪水设计,设计洪水位24.4m,堤线总长11.8km。规划对黄台~吴家嘴段堤防临湖侧进行块石护坡,长3km;新建堤顶道路11.8km。
圈堤外城市规划面积约2.4km2,现状属于九里联圩保护范围。另外,规划的双桥、九龙工业园拓展区也位于城南防洪圈堤外的九里联圩保护范围内。规划对九里联圩城南新城区以南区域的防洪问题,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瓦埠湖保庄圩建设一并考虑。
3)寿春城遗址保护与展示区
寿春城遗址保护与展示区位于东津圩内,保护面积4.33km2,规划对东津圩进行加固。共需加固圩堤长6.0km,按防御瓦埠湖20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洪水位24.0m,设计堤顶高程25.5m,顶宽6m,内外边坡均为1:3。移址重建红领巾闸,设计流量110.5m3/s。
4)城西工业园区
规划建设城西保庄圩,距跃进河以东约400m筑堤,保护面积14.0km2。城西保庄圩圩堤设计洪水位25.75m,堤防等级为2级,设计堤顶高程为27.25m。共新筑堤防长9.68km,堤身设计标准断面:堤顶宽为6.0m,外坡1:3,内坡堤顶以下3m处设2m平台,平台以上边坡为1:3,平台以下边坡为1:5。由于城西保庄圩地面高程低,堤身高度在8~11m之间,为稳定需要,在堤防内外高程19.0m处设置宽20m的平台,平台边坡1:5。
b)穿堤建筑物工程
老城区东北角和西北角各建自排涵1处,现东北角涵已损毁封堵,西北自排涵仍可运用,但自排机会不多。规划对西北自排涵仍维持现状,不再新建自排涵。
2)城南新城区及寿春城遗址保护与展示区
城南防洪圈堤上现有寿光涵、尹岔排涝涵等穿堤涵21座,大部分为近几年新建,运行状况良好。但寿光涵、东津圩排涝涵、尹岔涵等存在洞身老化、过流量小等问题,本次拟结合防洪规划方案对上述3座穿堤涵闸进行重建或扩建。寿光涵排水范围为东津片和东津圩,排水面积7.93km2,拟在移址后的红领巾闸附近东津圩堤上重建,设计流量为25.2m3/s。东津圩排涝涵现状是东津圩涝水进入城南防洪圈堤的通道,规划原址重建,将东津片涝水通过该涵引入重建的寿光涵和东津排涝站外排,设计流量为11.9m3/s。尹岔涵排水范围为尹岔片,排水面积14.2km2,规划进行扩建,需扩大流量27.7m3/s。
3)城西工业园区
城西保庄圩跨过了跃进河和寿西截涝渠,破坏了跃进河以东耕地的灌溉体系,为了恢复排灌水系,跨跃进河处新建跃进河闸,设计流量93m3/s;跨寿西截涝渠处新建刘圩闸,设计流量78m3/s;跨跃进河以东灌溉渠处新建一分场涵、二分场涵、三分场涵,设计流量分别为0.42m3/s、0.42m3/s、0.8m3/s。
图1-3& 寿县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图
5、治涝工程规划
本次排水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整治城区排水干沟,城区一般排水管网及排污问题不列入本规划。
根据寿县县城地形条件、水系、防洪工程规划方案,县城总体规划范围内可分为老城区、城南新城区、寿春城遗址保护与展示区、城西工业园区四个治涝排水区。城南新城区又可分为东津片和尹岔片两个排水分区。
老城区现建有东园站和西园站2座排涝站,总装机6台共375kW,总抽排流量为2.2m3/s,设备老化,抽排标准较低。本次规划拟对两站原址重建,设计流量11.3m3/s。另外,城区现有的1~4号塘有逐渐萎缩的趋势,应实施清淤、加强管理,逐步恢复并保留。
b)城南新城区
城南新城区规划分为东津片和尹岔片两个排水分区,东津片汇水面积3.6km2,涝水通过寿光涵和东津排涝站外排;尹岔片为城南防洪圈堤中东津片以外的部分,汇水面积14.2km2,涝水通过尹岔涵和尹岔站外排。另外,寿春城遗址保护与展示区现状涝水通过东津圩排涝涵进入城南防洪圈堤,由寿光涵和东津排涝站排入红领巾闸下,该区汇水面积4.33km2。
东津片规划扩疏二里排水渠,排涝面积3.6km2,设计流量11.9m3/s,自蔡家庙至东津圩排涝涵长3.5km,底宽4m,边坡1:3,河底高程17.5~18.5m。
尹岔片规划自方家坟涵至东津景观渠开挖西九里排水渠,排涝面积4.3km2,设计流量13.9m3/s,长2.2km,底宽5m,边坡1:3,河底高程17.5~18.0m。另外,在现有排水支沟的基础上开挖尹岔一~四支渠。尹岔一支渠排涝面积约2.7km2,设计流量8.7m3/s,自寿蔡公路至张小台长3.2km,底宽3m,边坡1:3,河底高程17.3~18.0m;尹岔二支渠排涝面积约2.0km2,设计流量6.5m3/s,自东津景观渠至张小台长1.9km,底宽2m,边坡1:3,河底高程17.3~17.5m;尹岔三支渠承接尹岔一支渠、尹岔二支渠来水至尹岔站和尹岔涵外排,自张小台至尹岔涵长0.7km,设计流量为15.2m3/s,底宽5m,边坡1:3,河底高程17.3~17.1m;尹岔四支渠排涝面积约5.2km2,设计流量16.8m3/s,自周家寨南至尹岔涵长3.6km,底宽5m,边坡1:3,河底高程17.1~17.5m。
城南新城区现有排涝站2座,分别为东津排涝站和尹岔站。东津排涝站排水范围为东津片和东津圩,排水面积7.93km2,规划结合东津圩堤加固方案,在移址后的红领巾闸附近重建,设计抽排流量25.2m3/s;尹岔站排水范围为原尹岔片和原西九里沟片,规划原址扩建,需扩大抽排流量38.6m3/s。
c)寿春城遗址保护与展示区
规划开挖东津支渠和东津站排水沟。东津支渠排涝面积约4.3km2,设计流量13.3m3/s,自柏家台至东津圩排涝涵长2.0km,底宽5m,边坡1:3,河底高程17.5~18.0m。东津站排水沟自东津圩排涝涵至重建后的东津站,长1.3km,排涝面积7.93km2,设计流量25.2m3/s,底宽7m,边坡1:3,河底高程17.5~17.0m。
d)城西工业园区
城西保庄圩新建破坏了原有排涝体系。为了恢复排涝体系,沿城西保庄圩新筑堤防背水侧护堤地外开挖排水沟。根据圩内汇水情况分为刘圩闸~农机路、农机路~二分场涵、二分场涵~城西排涝涵等三段开挖,设计流量为16.4~35.0~45.5m3/s,总长9.7km。新建城西排涝涵,设计流量为45.5m3/s。
1.6.4&&& 给水工程概况
一、乡镇建成区给水现状
据调查,规划范围乡镇现有22座自来水厂,设计生产能力95220m³/d。
供水人口(人)
设计供水能力(吨/日)
实际供水量(吨/日)
人均日用水量(L)
县城自来水厂
涧沟自来水厂
寿县丰淮自来水公司
正阳水厂、正淮水厂
安徽宝康自来水厂
安丰塘自来水厂
堰口自来水厂
保义自来水厂
寿县贤德自来水厂
安丰镇自来水厂
康乐自来水厂
康乐自来水厂
三觉镇自来水厂
康乐、第一自来水厂
炎刘镇自来水厂
双庙集镇自来水厂
小甸镇自来水厂
全埠村自来水厂
陶店回族乡
陶店静峰自来水厂
寿康自来水厂
表1-3&&& 寿县乡镇建成区给水工程概况表
1、表格中数据源自安徽建设统计年鉴(2015年底数据),部分缺失的数据是通过建设单位提供相关资料后经过现场调查后确定。
2、数据中人口为乡镇建成区人口,供水数据按实际用水人口的统计值。
3、人均日用水量包括生活用水量和生产用水量。
二、村庄给水现状
据调查,规划范围村庄用水人口62.4万人,集中供水用水普及69.6%,年生活用水量1286.1万吨,人均日用水量54.8L。
行政村个数(个)
村庄人口(万人)
用水人口(万人)
用水普及率(%)
年生活用水量(万吨)
人均日用水量(L)
陶店回族乡
表1-4&&& 寿县各乡镇下辖村庄给水工程概况表
1.6.5&&& 污水工程概况
1.6.5.1&&&&&&&&&&&& 生活污水特征
一、水质特点
寿县下辖各乡镇人口相对较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大部分没有污水管网。不同乡镇的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但在不同时段水质不同。
二、水量特征
各乡镇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但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
三、排放体制
生活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所有的乡镇均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大部分乡镇只有建成区具有部分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
1.6.5.2&&&&&&&&&&&& 乡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据调查,规划范围乡镇建成区人口23.4万人,建成区面积30.5平方公里,已建污水处理设施7座,总规模15210吨/日;在建污水处理设施9座,设计处理总规模2100吨/日。
人口(人)
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座)
日污水处理能力(吨)
在建污水处理设施(座)
日污水处理能力(吨)
陶店回族乡
表1-5&&& 寿县乡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情况表
1.6.5.3&&&&&&&&&&&& 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据调查,寿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近年来中心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了部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具体如下:
一、2013年度:2个中心村
炎刘镇龙楼中心村(80吨/日)、炎刘镇三关中心村(80吨/日)
二、2014年度:6个中心村
堰口镇江黄中心村(30吨/日)、迎河镇李台中心村(30吨/日)、正阳关镇谢埠中心村(80吨/日)、陶店乡陶店中心村(80吨/日)、窑口镇窑口中心村(80吨/日)、瓦埠镇浅塘中心村(30吨/日)
三、2015年度:3个中心村
三觉镇余集中心村(80吨/日)、堰口镇十字路中心村(30吨/日)、陶店乡王墙中心村(80吨/日)
四、2016年度:9个中心村
正阳关镇建设中心村(30吨/日)、张李乡小圩中心村(30吨/日)、隐贤镇镇东中心村(80吨/日)、瓦埠镇渔民新村中心村(30吨/日)、小甸镇黄庄中心村(30吨/日)、刘岗镇西郢中心村(30吨/日)、茶庵镇精神中心村(80吨/日)、迎河镇常圩中心村(30吨/日)、双庙集镇店西中心村(30吨/日)
1.6.6&&&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状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寿县下辖乡镇中仅安丰镇、炎刘镇建设了传统的污水处理设施,设计规模较大;其他均为近年建成的仅收集镇区街巷的生活污水,都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设计规模较小。村庄污水处理方面,少量乡镇的中心村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较小,建设进度滞后。
1.6.6.1&&&&&&&&&&&& 现状污水处理率
通过统计各建制镇、乡生活污水处理率可以看出,现状各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较低,相比较安徽省建制镇污水处理率34.1%(包括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和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及乡污水处理率34.62%(包括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和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有较大差距;村庄污水处理方面,少量乡镇的中心村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较小,建设进度滞后。
1.6.6.2&&&&&&&&&&&& 污水管道
通过统计各乡镇排水管道长度可以看出,现状各乡镇排水管道长度差距较大,其中污水管道最长的为炎刘镇8.5公里,大部分乡镇现状均为合流制管道;村庄污水排水管道方面,只有少部分村庄零星一些管道,总的排水管道长度较少。
1.6.6.3&&&&&&&&&&&& 现状污水处理模式分析
目前乡镇建成区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都是收集镇区街巷的生活污水后汇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达标排放,均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集中处理模式。
在对客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目前的经验,提出适合各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建议:集中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型。
对于镇区人口较密集的乡镇,适当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对于镇区周边村庄,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的,可纳入乡镇排水体系统一处理;对于部分镇区较分散的乡镇,应从资源化利用角度出发,采用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
1.6.7&&& 问题及需求分析
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关系到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6.7.1&&&&&&&&&&&& 基本问题
各乡镇镇区人口数量多、部分乡镇布局分散,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基础薄弱。长期以来,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居住环境,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威胁。污水污染已成为制约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
一、技术问题
处理技术的选择应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通过对各乡镇生活污水的治理,达到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
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要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状况和居民实际承受能力,在选择处理工艺时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选择技术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高的处理技术,而应着重考虑选用成熟可靠、适合乡镇特点和当地实际的处理技术。
二、管理问题
1、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导向。目前各乡镇群众对生活污水处理的意识不够强烈,对推进生活污水污染处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
2、生活污水处理推进机制有待加强。生活污水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建设、环保、农林、卫生等多个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
3、生活污水处理监管能力亟待提高。目前各乡镇环保机构不健全,也没有建设专门的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不能覆盖所有乡镇,存在污染事故无人管、咨询无处问的现象。
三、资金筹措问题
生活污水污染治理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工程,更多的是体现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相对较低,造成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上有一定困难和不足,制约污染治理工作。各乡镇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欠账较多,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
1.6.7.2&&&&&&&&&&&& 主要需求
结合安徽省对乡镇生活污水污染防治、处理工作的要求,根据各乡镇具体现状、特点、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经济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有效的、多元化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和经济适用的处理技术。
一、技术需求
1、编制各地区的治理专项规划。污水规划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前提,应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各辖区应明确责任部门牵头组织编制污水处理专项规划。
2、开展技术研发、推广示范工程。各乡镇生活污水产生量越来越大、成分越来越复杂,需结合行业新技术的研发,在污染较重和重点饮用水源地优先建设一批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带动全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二、资金需求
工程建设与管理资金筹措实行中央、地方、社会等多渠道方式融资,项目的设计、建设、运营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公共财政按照引导性、补助性、扶持性原则进行投入;二是金融机构和社会配套投入。
三、管理需求
1、切实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加强环保政策法规和知识宣传,加强污水规划的编制工作,推广各乡镇新技术项目实施。
2、建立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加强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职能机构建设,加大对各乡镇生活污水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增强各乡镇环境监测和监控能力,在乡镇或分片设置环境保护所,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考核奖惩机制。
四、能力建设需求
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覆盖率,健全已建和在建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改造和完善排水管网雨污分流体系;选择合适工艺建设分散型处理设施,对已建的分散型处理设施进行改造。
五、体制机制需求
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制,部门齐抓共管,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各级政府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将环境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编制并实施本地区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及时研究解决影响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
2&&&&&&&& 总则
2.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寿县县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
主持单位: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编制单位: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
2.2&&&& 编制依据
2.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1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年10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 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
9、《城市供水条例》(1994年10月)
10、《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年12月)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第376号令)
12、《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26号令)
13、《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2001年7月)
2.2.2&&& 规范标准及政策文件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2014版)
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8、《泵站设计规范》(GB )
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10、《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
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05年4月)
12、《安徽省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13、《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14、《安徽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建村〔2015〕3号)
15、《关于召开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编制工作布置会的通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村综函(2016)5号文件)
16、《关于上报安徽省城镇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项目(建制镇部分)的紧急通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村函(号文件)
17、《&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建制镇部分)编制工作要求》
18、《安徽省县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4.07)
19、《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引(试行)》(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7.06)
2.2.3&&& 相关规划
1、《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
2、《寿县城市总体规划()》
3、《寿县双桥镇总体规划()》
4、《寿县涧沟镇总体规划()》
5、《寿县丰庄镇总体规划()》
6、《寿县正阳关镇总体规划()》
7、《寿县迎河镇总体规划()》
8、《寿县板桥镇总体规划()》
9、《寿县安丰塘镇总体规划()》
10、《寿县保义镇总体规划()》
11、《寿县隐贤镇总体规划()》
12、《寿县安丰镇总体规划()》
13、《寿县众兴镇总体规划()》
14、《寿县三觉镇总体规划()》
15、《寿县茶庵镇总体规划()》
16、《寿县堰口镇总体规划()》
17、《寿县窑口镇总体规划()》
18、《寿县大顺镇总体规划()》
19、《寿县瓦埠镇总体规划()》
20、《寿县小甸镇总体规划()》
21、《寿县双庙集镇总体规划(()》
22、《寿县炎刘镇总体规划()》
23、《寿县刘岗镇总体规划()》
24、《寿县陶店回族乡总体规划()》
25、《寿县张李乡总体规划(()》
2.3&&&& 规划原则
一、城乡一体,全面覆盖
打破行政区划,以县(市、区)为单位,城乡一体,规划污水处理工程;规划范围覆盖全部镇(乡)(不含城关镇建成区)和村庄。
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以总体规划为先导,并与村庄布点规划、水系规划、水功能区划、防洪规划、给水规划等相关专业规划有机衔接,充分考虑城乡发展布局、经济发展状况、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容量和人口分布等因数,科学规划和安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
三、效率优先,统筹兼顾
在充分调查农村现状水环境、污水排放和治理现状的前提下,综合评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其它衍生效益,按照技术经济合理的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区位条件允许的村庄进厂处理,充分发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辐射效用,提高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利用率。对不能进厂处理的村庄,应自建生态化污水治理设施。
四、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充分考虑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生态源头地区、江河流域等地区的生态敏感程度、环境容量和自净化能力,提出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管理方便的农村生活污水技术工艺。
五、合理预测,双管齐下
合理预测污水量,污水处理工程规模适度超前,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改造与新建相结合,厂网并举。
六、污泥无害、近远期结合
集中处理污水的设施,处理过程中污泥处理处置坚持&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的原则;同时规划近远期结合,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以现状水量为主要依据确定近期建设规模,防止规模过大造成浪费。
2.4&&&& 规划期限、范围及目标
2.4.1&&& 规划期限
基准年:2015年
2.4.2&&& 规划范围
本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为寿县下辖的23个乡镇(不含寿春镇、八公山镇)和下辖所有村庄(行政村、居委会共245个),其中乡镇包括:双桥镇、涧沟镇、丰庄镇、正阳关镇、迎河镇、板桥镇、安丰塘镇、保义镇、隐贤镇、安丰镇、众兴镇、三觉镇、茶庵镇、堰口镇、窑口镇、大顺镇、瓦埠镇、小甸镇、双庙集镇、炎刘镇、刘岗镇、陶店回族乡、张李乡。总规划面积为2948km2。
其中,寿县县城(寿春镇、八公山镇)污水工程建设计划已在《寿县污水工程专项规划》中进行充分论证及合理规划,本规划不再对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专项规划。
2.4.3&&& 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及安徽省对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的战略总目标,以削减污染,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解决乡镇发展中影响卫生健康、生活舒适的环境污染问题为导向,结合污染现状,提出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建设的技术选择、管理体制及实施模式。
二、近期目标
按照到到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有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目标,结合地区的水环境现状和治理要求:
1、各乡镇建成区
寿县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到80%,确保处理后的尾水稳定排放,各新建和改建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一级A标准;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专业无害化处理处置,污泥处置率达到100%。
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出水应根据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风景名胜区、农田灌溉区等地区的环境要求,结合污水处理系统尾水利用等因素综合确定。
分户原位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按照《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引(试行)》(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7年6月)要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中表1中一级B标准。
三、远期目标
至规划期末(2030年),实现各乡镇建有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90%;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污泥处置率达到100%。基本建立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实现规划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
四、控制性目标
规划目标年
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
污水收集、处理率
处理尾水水质
污泥处置率(%)
乡镇建成区
乡镇建成区
表2-1&&& 寿县县域农村生活污水规划控制性目标一览表
3&&&&&&&& 上位规划介绍
3.1&&&& 寿县总体规划
3.1.1&&& 规划期限
近期:年;中期:年;
远期: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3.1.2&&& 规划范围
县域:即寿县行政辖区范围,共包括22个镇、3个乡及寿西湖农场、正阳关农场;辖区总面积为公顷。
集中建设区:包括寿县城区(寿春古城、寿县工业园区和城南新区)的现状建成区以及规划建设用地拓展的主要区域,是寿县县城集中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区域,总面积约为8370.64公顷。
3.1.3&&& 县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县域户籍总人口:规划至2020年为145万人左右,2030年为150万人左右。
县域常住总人口:规划至2020年为11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46%;2030年为12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56%。
县域城镇人口:规划至2020年为51万人,2030年为67万人。
3.1.4&&& 城乡空间发展指引
1、空间布局结构
至2030年,形成&两带两路一环,一主一副五星&的县域空间布局。
&两带两路一环&:指围绕淮淠生态经济带、江淮运河生态经济带,结合县域交通建设,形成县域内部沿&堰口镇-陶店乡-瓦埠镇-小甸镇-双庙集镇-炎刘镇-三觉镇-众兴镇-隐贤镇-张李乡-迎河镇-正阳关镇-丰庄镇-涧沟镇-双桥镇-城区-窑口镇-堰口镇&的经济走廊。
&一主一副五星&:指指除主中心寿县城区、副中心炎刘镇区、二个中心镇安丰镇和正阳关镇以外,将小甸镇、堰口镇、迎河镇发展建设成为县域中心镇,推动五个城镇与周边乡镇联动发展、融合发展、一体发展,成为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力补充。
2、城镇发展指引
各城镇分为县域主中心、县域副中心、县域中心镇和县域一般镇。按照综合型、旅游型、工贸型、农贸型的划分,县域各城镇的职能类型和主要职能详见下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重要旅游目的地、县域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
合肥经济圈重要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都市休闲 文化旅游基地
农产品生产加工专业集群、商贸
红色旅游基地、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建材、纺织服装与农副产品加工,文教、商贸物流基地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小船舶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商贸物流、建材与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旅游、渔业、现代农业、商贸
工业、商贸、养殖业、旅游
现代农业、商贸
现代农业、商贸
旅游、商贸、服装加工
席草制品、商贸
旅游、现代农业、渔业
工业、商贸
旅游、生态农业、渔业、养殖业
商贸、纺织与服装加工
商贸、现代农业、养殖业
商贸、粮油食品加工、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商贸
旅游、商贸、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加工制造
表3-1&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一览表
3、城镇人口规模
规划至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20万以上的城镇1个,10-20万人的1个, 1.5-2.0万人的5个,0.3-1.2万人的15个,以及232个中心村(新型社区)。
常驻人口(万人)
(不含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
中心村(新型社区)
表3-2& 规划 2030 年常住人口控制一览表
3.2&&&& 《寿县村庄布点规划(年)》
3.2.1&&&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寿县25个乡镇域范围,不包括寿西湖农场、正阳关农场和孟家湖林场。
3.2.2&&&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年。近期至2016年,远期到2020年。
3.2.3&&& 农村总人口与村庄数量预测
1、寿县农村总人口预测
到2020年,寿县县域总人口为140万人,城镇人口7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5%。农村常住人口约为63万人。
县域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万人)
城镇化率(%)
农村常住总人口(万人)
表3-3& 寿县农村人口预测表
2、&中心村-自然村&布点规划
规划&中心村-自然村&布点数统计汇总如下表。规划后自然村个数由7380个减少到2580个,减少65%。
现状行政村
规划中心村
现状自然村数
规划自然村数
陶店回族乡
表3-4& 县域现状村庄与规划村庄对比表
3.3&&&& 《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近期:到2020年,县域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经济结构更趋优化,改革开放取得突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绝对贫困全面消除,民生保障显著提升,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远期:到2030年,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民生事业取得显著进步,人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南工北旅生态县&格局基本建成,综合实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十三五预期
经济发展水平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一产增加值(亿元)
二产增加值(亿元)
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
三产增加值(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财政收入(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粮食总产量(亿斤)
经济发展质量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户籍、元)
城镇化率(常住,%)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吨/万元)
下降15%左右
&三品一标&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
人口自然增长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天)
镇(乡)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城镇(乡)污水集中处理率(%)
城镇(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万吨)
化学需氧量
表3-5 &十三五&主要发展指标建议
3.4&&&& 安丰镇总体规划(年)
3.4.1&&& 城镇性质
安徽省重点示范镇,寿县县域的副中心,以发展绿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3.4.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20000人
远期(2020年)45000人
3.4.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2.32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4.65平方公里。
3.4.4&&&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以现状建成区为基础,重点向南、向北,适当向西,控制向东发展。并应充分结合镇区内的交通条件,形成集中成片的城镇形态。
3.4.5&&& 镇区规划结构
优多中心组团联片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六类功能区,分别为工业集中区、教育发展区、居住区、商贸区、政务文化区和游憩活动区。各功能区通过道路分隔,形成12个中心组团。
图3-1&& 寿县安丰镇总体规划图&&镇区用地布局规划图
3.5&&&& 板桥镇总体规划(年)
3.5.1&&& 城镇性质
以草席生产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工贸型经济重镇。
3.5.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2.0万人;
远期2020年:3.5万人。
3.5.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2.27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3.6平方公里。
3.5.4&&&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中心镇应控制向西北方向发展,主要向东南方向发展。
3.5.5&&& 镇区规划结构
规划根据中心镇现状建设情况及用地性质分类,将中心镇分为北、东南和西南三个组团的规划布局结构。北部组团依托现状老镇区重点发展居住和商贸;东南组团作为城镇新区,重点发展居住、行政办公、商贸、文体设施;西南组团规划为城镇的工业园区。
图3-2&&& 寿县板桥镇总体规划图&&镇区用地布局规划图
3.6&&&& 保义镇总体规划(年)
3.6.1&&& 城镇性质
保义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新兴城镇。
3.6.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1.3万人;
远期2020年:2.4万人。
3.6.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1.17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2.40平方公里。
3.6.4&&&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本次规划镇区,主要发展方向为:在改造建成区基础上,依托镇区向北、向东为主,适当向南发展,控制向西发展。
3.6.5&&& 镇区规划结构
规划依托现状的203省道寿六路和现状镇区,形成&三区四轴&的布局结构。
&四轴&为东西、南北走向的四条主干路。
&三区&老镇区、东部新镇区和北部工业区。
老镇区,在现状的基础上,保留并发展商业中心,疏解一些办公和工业功能,增加旅游和商业、服务业的功能,同时增加绿地、小游园和社会停车场等设施。
东部新镇区,在现状的基础上,完善行政办公、文化娱乐、道路交通等功能。新建城镇新的行政文化和居住中心,新建城镇公园。
北部工业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城镇资源和交通优势,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工业企业入驻保义工业园区,逐步壮大工业园区规模,提高城镇工业总体实力。
图3-3&&& 寿县保义镇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使用规划图
3.7&&&& 茶庵镇总体规划(年)
3.7.1&&& 城镇性质
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工贸型综合性小城镇。
3.7.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0.7万人;
远期2020年:1.6万人。
3.7.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0.85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1.58平方公里。
3.7.4&&&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在现状建成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到镇区和过境公路关系及地形等因素,主要向南发展,适度向东发展。
3.7.5&&& 镇区规划结构
整个镇区形成以&一带、两轴、三区&的结构。
一带:沿淠东干渠形成的绿化景观带。
两轴:由镇域主要道路和省道形成的两条城镇发展轴。
三区:规划范围内形成的镇北工业集中区、镇中提升区和镇南居住综合区。
图3-4&& 寿县茶庵镇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8&&&& 丰庄镇总体规划(年)
3.8.1&&& 城镇性质
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工贸型综合性小城镇。
3.8.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0.88万人;
远期2020年:2.08万人。
3.8.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1.12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2.04平方公里。
3.8.4&&&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在现状建成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到镇区和过境公路关系及地形等因素,主要向西、南方向发展。
3.8.5&&& 镇区规划结构
整个镇区形成以&一核、四区、一环&的结构。
一核:以镇政府为中心的附近区域,主要集中行政办公、商业、居住等。
四区:园中路南部居住区,园中路北部老镇提升区,面坊路西部工业仓储区,中心路东部文化教育区。
一环:丰庄镇区的外环线。
图3-5&&& 寿县丰庄镇总体规划图&&镇区用地布局图
3.9&&&& 涧沟镇总体规划(年)
3.9.1&&& 城镇性质
寿县西北部,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小城镇。
3.9.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0.86万人;
远期2020年:2.09万人。
3.9.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1.01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1.94平方公里。
3.9.4&&&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在现状建成区的基础上,主要向南、东扩展,适度向北发展,控制向西发展,远期主要向东南部发展。
3.9.5&&& 镇区规划结构
整个镇区形成以&一核四区一环&的结构。
一核:指以规划新镇政府为中心的附近区域,主要集中行政办公、商业、居住、文化娱乐、中心公园。
四区:寿霍路北部个集中区,寿霍路北部仓储物流区,寿霍路以南的老镇提升区,镇南居住区。
一环:即涧沟镇区的外环线。
图3-6&&& 寿县涧沟镇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10&&&&&&&& 刘岗镇总体规划(年)
3.10.1&& 城镇性质
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寿县东南部农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化生态小城镇。
3.10.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4.0万人;
远期2030年:10万人。
3.10.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4.32平方公里;
远期2030年:10.47平方公里。
3.10.4&&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在现状建成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到镇区和过境公路关系及地形的制约因素,主要向南北纵深方向发展。
3.10.5&& 镇区规划结构
炎吴路和环城路为城镇东西向发展轴,机场路为城镇南北向发展轴,镇区形成&两横一纵&的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形态,突出城镇景观与文脉的延续,强调自然轴线与人工轴线的有机结合。
图3-7&&& 寿县刘岗镇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使用规划图
3.11&&&&&&&& 三觉镇总体规划(年)
3.11.1&& 城镇性质
寿县南部区域内以发展商贸、轻工、水产养殖为主的综合服务型城镇。
3.11.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2.1万人;
远期2020年:3.52万人。
3.11.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1.95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3.43平方公里。
3.11.4&&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近期在现有镇区范围内以填充补齐为主,远期则将过境公路改线为循环路,镇区向南、向东、向北块状发展。
3.11.5&& 镇区规划区范围
集镇规划范围北至桥光村委会以北,南至魏楼村委会以南,西至杨家圩,东至陈岗村委会以东,面积341.44公顷。
图3-8&&& 寿县三觉镇总体规划图&&镇区用地布局图
3.12&&&&&&&& 双庙镇总体规划(年)
3.12.1&& 城镇性质
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寿县东南部农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化生态小城镇。
3.12.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0.96万人;
远期2020年:1.45万人。
3.12.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1.15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1.43平方公里。
3.12.4&&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在现状建成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到镇区和过境公路关系及地形的制约因素,主要向南北纵深方向发展。
3.12.5&& 镇区规划结构
整个镇区形成以&一核五区一环&的结构。
一核指以镇政府为中心的周边区域,主要集中商业、居住、文化娱乐、中心公园。
五区为:城南居住区,城西北居住区,城北工业区,城镇核心区,生态风景区。
一环即双庙集镇区的交通外环线。
& 图3-9&&& 寿县双庙镇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13&&&&&&&& 陶店回族乡总体规划(年)
3.13.1&& 城镇性质
陶店回族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民族乡镇。
3.13.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0.7万人;
远期2020年:1.0万人。
3.13.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0.745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0.987平方公里。
3.13.4&&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内向填充发展
3.13.5&& 镇区规划结构
中心集镇形成以&两轴、一心、八组团&的规划结构,两轴即:城镇以堰瓦路东西向发展轴,以许岗路形成南北向发展轴。八组团即:教育组团、行政组团、工业组团、商贸组团、旅游接待组团、宗教文化组团和两个居住组团;一心即以城镇中心广场形成绿心。
& 图3-10& 寿县陶店回族乡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14&&&&&&&& 瓦埠镇总体规划(年)
3.14.1&& 城镇性质
以农副产品和水产品深加工和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滨水城镇。
3.14.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1.0万人;
远期2020年:1.5万人。
3.14.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1.0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1.48平方公里。
3.14.4&& 中心镇区规划范围
规划区以现有的建成区范围为基础、铁佛村、赵圩村沿合瓦公路两侧部分用地为瓦埠镇城镇规划区的范围,总面积约为10.17平方公里。在镇区南部规划控制了0.16平方公里的发展备用地,以增强对未来发展的适应能力。
3.14.5&& 镇区规划结构
结合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要求形成三个发展组。
& 图3-11&& 寿县瓦埠镇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15&&&&&&&& 小旬镇总体规划(年)
3.15.1&& 城镇性质
寿县东南部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粮食加工、农副产业加工、水产养殖和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服务型城镇。
3.15.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2.21万人;
远期2020年:3.45万人。
3.15.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2.05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3.38平方公里。
3.15.4&&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 近期在现有镇区范围内以填充补齐为主,远期则将过境公路改线为东循环路,镇区向西向北块状发展。
3.15.5&& 镇区规划区范围
集镇规划范围北至山岗村村部,南至桥南灯具厂,西至小甸村委会西侧,东至过境干道以西,面积338.1公顷。
& 图3-12& 寿县小旬镇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16&&&&&&&& 炎刘镇总体规划(年)
3.16.1&& 城镇性质
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寿县东南部的中心城镇;以商贸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3.16.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2.8万人;
远期2020年:5.0万人。
3.16.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2.88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5.04平方公里。
3.16.4&&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 城镇以老镇区为依托,主要向西、向南发展,适度向北发展。
图3-13& 寿县炎刘镇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17&&&&&&&& 堰口镇总体规划(年)
3.17.1&& 城镇性质
寿县中部区域的中心城镇,以发展商贸轻工、副食加工、水产养殖为主的综合服务型城镇。
3.17.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20年:1.43万人;
远期2030年:2.33万人。
3.17.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1.31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2.19平方公里。
3.17.4&&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 控制城东、南北适当。重点向西发展。
3.17.5&& 镇区规划区范围
集镇规划范围北至魏岗村,南至堰口中学南侧,西至北店村,东至刘圩村,面积620公顷。
& 图3-14 寿县堰口镇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18&&&&&&&& 窑口镇总体规划(年)
3.18.1&& 城镇性质
窑口镇行政文化中心,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配套服务基地,以发展旅游商贸服务业为主的旅游生态镇。
3.18.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20年:1.4万人;
远期2030年:2.3万人。
3.18.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20年:1.4平方公里;
远期2030年:2.3平方公里。
3.18.4&&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主要向东向北扩张,控制沿省道两侧发展。
3.18.5&& 镇区规划结构
城镇建设区形成集中紧凑的布局,整体结构形成:一核一圈两轴三区的空间格局。一核:以政和街和窑口老街(清明路)交口区域,在此区域内集中了行政办公、块状商业等,是整个镇区的核心区。一圈:位于镇区北部,寿六路与瓦埠湖交口区域的旅游产业圈,重点发展旅游和相关文化娱乐产业。两轴:政和街和窑口老街两条十字型城镇商业发展轴。三区:北部旅游服务区、中部商住综合区和南部工业集聚区。依托现状镇政府及综合农贸市场所在地,结合现状,整合公共服务资源,设立老城综合商贸区;对镇区北部、南部地块环境进行梳理、路网进行优化、设施进行完善,打造生态宜居片区。
& 图3-15& 寿县窑口镇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19&&&&&&&& 隐贤镇总体规划(年)
3.19.1&& 城镇性质
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农贸一体化,具有悠久历史的生态旅游型小城镇。
3.19.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1.12万人;
远期2020年:2.5万人。
3.19.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1.59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2.48平方公里。
3.19.4&&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在现状建成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到镇区发展和过境公路关系及地形的制约因素,主要向东、南纵深方向发展。
3.19.5&& 镇区规划结构
整个镇区形成以&一核二轴四区&的结构。
一核指以隐马路和孝感街相交的周边区域,主要集中商业、居住、文化娱乐、中心公园。
二轴即沿隐马路和孝感街两条发展轴线。
四区为:古镇保护区,工业集中区,新镇拓展居住综合区,政务办公区。
& 图3-16&& 寿县隐贤镇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20&&&&&&&& 正阳关镇总体规划(年)
3.20.1&& 城镇性质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淮河中游工贸旅游城镇。
3.20.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1.8万人;
远期2020年:3.0万人。
3.20.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1.77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2.97平方公里。
3.20.4&&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在改造建成区基础上,依托镇区向南、向东为主,控制向北、西发展。
3.20.5&& 镇区规划结构
规划依托现状的310省道和现状镇区,形成&两轴三区&的布局结构。
&两轴&为南北向的310省道和规划东西向的正淮路。
&三区&老城区、正东新城区和正南工业区。
老城区,在现状的基础上,疏解一些办公和工业功能,增加旅游和商业、服务业的功能,同时增加绿地、小游园和社会停车场等设施。
正东新城区,在现状的基础上,完善行政办公、文化娱乐、道路交通等功能。新建城镇新的商业服务和居住中心,将310省道外迁。
正南工业区,将老城区的企业逐步搬迁到正南工业区,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城镇资源和交通优势,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区,逐步壮大工业区规模,提高城镇工业总体实力。
& 图3-17&& 寿县正阳关镇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21&&&&&&&& 迎河镇总体规划(年)
3.21.1&& 城镇性质
寿县西部门户,县域西部的中心镇,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化综合型城镇,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21.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2.5万人;
远期2020年:4.3万人。
3.21.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3.0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4.50平方公里。
3.21.4&& 中心镇区用地发展方向
以现状建成区为基础,重点向东、向北发展,适当向南发展,西部略有发展。
3.21.5&& 镇区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两轴、五区&的功能结构。即:一个中心区、一条景观带,二条发展轴线,五个功能组团&
一个中心区:以现状政府为基础,沿商贸街北侧发展政府机关、行政办公、商业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一条景观带:由迎河航道和东风支渠共同构成的滨河景观带和公共绿地构成,对镇区改善环境起到一定作用,并在局部将空间放大形成绿色开敞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
两条发展轴线:以兴旺街形成的镇区用地拓展南北向用地发展主轴,和以商贸街为东西向的发展轴线,两条轴线相交形成&十&字型结构,从而构成整个镇区的框架结构。
五个功能区:老镇提升区、镇东居住综合区、中心行政办公区、镇西北工业区、镇东北教育文化综合区。
& 图3-18&& 寿县迎河镇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22&&&&&&&& 众兴镇总体规划(年)
3.22.1&& 城镇性质
众兴镇是寿县南部门户重镇,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羽绒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3.22.2&& 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2.1万人;
远期2020年:3.2万人。
3.22.3&& 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2.0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3.0平方公里。
3.22.4&& 中心镇区建设用地范围
根据寿县、众兴镇政府的战略构想,本规划的大致建设用地范围为东、北起淠东干渠,西至现状的203省道,南北长约2300米;西部203省道向东1000米左右,用地范围总规模约为3.5平方公里。
& 图3-19&& 寿县众兴镇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23&&&&&&&& 安丰塘镇总体规划(年)
& 图3-20& 寿县安丰塘镇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24&&&&&&&& 张李乡总体规划(年)
& 图3-21& 寿县张李乡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25&&&&&&&& 大顺镇总体规划(年)
图3-22& 寿县大顺镇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3.26&&&&&&&& 双桥镇总体规划(年)
图3-23& 寿县双桥镇总体规划图&&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4&&&&&&&& 工程规划
4.1&&&& 排水体制的选择
4.1.1&&& 排水体制的比较
排水体制是城镇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而且影响城区水环境标准。
合理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城镇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镇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投资以及维护管理费用。通常,排水体制的选择应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根据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城镇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最早出现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就近排入水体,但由于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就排放,使受纳水体遭受严重污染。现在常用的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但仍有部分混合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当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时,可将其净化。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城镇有时采用的是混合制排水体统,即既有分流制也有合流制的排水系统。混合制排水系统一般是在有合流制的城市需要扩建排水系统时出现的。
结合寿县各乡镇实际情况,本规划对合流制和分流制排水系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比较。
1、环境保护角度
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样会使主干管尺寸过大,污水容量也增加很多,建设和运营费用也相应大幅增高;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时,雨天有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直接排入水体,如果水体没有足够的自净功能,仍然会遭受污染;分流制是将城镇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降雨水径流之后未加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这是它的缺点。分流制虽然具有这一缺点,但它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能符合城市卫生的要求,所以是城镇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
2、造价角度
有些人认为合流制排水管道的造价比完全分流制一般要低20%~40%,可是合流制的泵站和污水厂却比分流制的造价要高。从总造价来看,完全分流制比合流制可能要高。
3、维护管理角度
晴天时污水在合流制管道中只是部分流,雨天时才接近满管流,因而晴天时合流制管内流速较低,易产生沉淀,待雨天暴雨水流可以将它冲走,使合流管道的维护管理费用降低,但晴天和雨天时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变化很大,增加了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水厂运行管理的复杂性。而分流制系统可以保持管内的流速,不致发生沉淀,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和水质变化比合流制小得多,污水厂的运行易于控制。
4、用地角度
合流制节省土地,在街道狭窄地区尤为有利,老城区地下管网密布,地面上高楼大厦,行人多,车辆多,有些地段没有施工条件,老城区也只能保留合流制。
总之,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的总体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
4.1.2&&& 排水体制的确定
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的相关规定:新建城市、扩建新区、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在有条件的城市可采用截流初期雨水的分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体制应适用于条件特殊的城市,且应采用截流式合流制。
寿县各乡镇建成区现有排水体制多为合流制,但建成区面积均较小,一次性将其改造为分流制的成本不大,故本规划推荐一次性将镇区排水体制改造为雨污分流制。
村庄排水体制方面,由于村庄现状雨污水管道较少,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
4.2&&&& 污水处理系统概述
4.2.1&&& 污水处理系统分类
污水处理可以分为集中式污水处理和分散式污水处理。
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一直是市政工程中的标准管理系统,也是绝大多数城市的选择,用于收集和处理大流量废水。污水集中式处理是建立集中式管网收集体系和大型污水处理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度处理,然后回用于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市政、绿化、消防、景观等。
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服务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住户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通过低成本、非传统技术的污水管运送到比集中式系统相对小的处理单元。
4.2.2&&& 处理系统优缺点
一、集中式处理系统优缺点:
1、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能够可靠地、高效地管理和控制污水处理的运行;与大量的小型处理厂相比,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少;
2、集中处理的长距离输送会造成大量渗漏;污水的渗出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而地下水的渗入会增加处理厂的水力负荷。且将污水收集、输送并最终排放到较远的另一地面水体中,这会给本地的水平衡产生负面影响,地下水位会降低,且会增加公园、停车场、农业用地对人工灌溉的需求;
3、各种废水的混合,使得污水的高级处理和污水中有机物质的回收变得困难。
二、分散式处理系统优缺点:
1、选址、设计和运行管理简便;
2、恰当的情况下能提供保护公共卫生和环境(包括地下水和地面水)的必要的处理投资和维修费用小;
3、分散处理的工艺多,已经能为特有的场地和水文地质条件而设计处理工艺;
4、大多数分散系统包括水的回用和地下水的再排放。
4.2.3&&& 处理系统适用范围
一、集中式处理系统是应用到城市的大流量废水的处理;
二、相对流量小的、一般从地理位置相对接近的或者不能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区域等排放的污水。地区经济技术基础较差、排水管网不完善、无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相当缺乏,室内没有生活污水管道,生活污水的出路一般只有池塘、河流、湖泊等,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污水坑或化粪池这些初级的处理方法去除有机物的能力较差。居民家庭较为分散,建造类似城市污水厂这样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显然是不经济的。
4.2.4&&& 处理系统的确定
污水的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是污水处理的两种不可缺少又不能替代的形式,两者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本规划坚持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构建镇区以集中处理外排为主,村庄以分散处理排放为主的方式。
4.2.5&&& 污水排放标准
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生活生产污废水最终都必须排入污水管网,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规划区内各排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A级标准,以保护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站的正常运转以及污泥的处置。生活污废水必须经过化粪池、隔油池等设备进行预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管道,预处理设施必须定期清淤、维护以确保其处理效果。
单位&&&&&&&&&&
溶解性固体
生化需氧量(BOD5)
化学需氧量(CODCr)
总氮(TN)(以N计)
氨氮(NH3-N)(以N计)
总磷(以P计)
表4-1&&&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A级标准表
城镇污水排放标准要根据受纳水体规划功能来确定,具体执行标准要符合当地环保部门出据的文件要求。本次规划的乡镇建成区污水处理厂站出水应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的一级A标准;分户原位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中表1中一级B标准。
单位&&&&&&
生化需氧量(BOD5)
化学需氧量(CODCr)
悬浮物(SS)
氨氮(NH3-N)
总磷(以P计)
粪大肠杆菌群数
表4-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一级A标准表
单位&&&&&&
生化需氧量(BOD5)
化学需氧量(CODCr)
悬浮物(SS)
氨氮(NH3-N)
总磷(以P计)
粪大肠杆菌群数
表4-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一级B标准表
说明: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4.2.6&&& 处理后污水的处置
处理后污水的处置方式主要有排放水体或重复利用。各处置方式分述如下:
一、灌溉农田
目前,我国不少城市将处理后污水用于农业灌溉,大部分城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待处理厂建成后,排放的尾水经检测,其水质符合《农业灌溉水质标准》相关要求的可用于农田灌溉。
二、排放水体
排放水体是较常用也是较便利的处理方式,当重复利用或灌溉不具备条件时,均采用排放水体处置。规划污水处理厂均靠近受纳水体,尾水排放便利,经经处理达标后,有利于受纳水体的补水、活水和净水。
三、污水回用
城市污水量大且相对稳定,被认为是比较可靠的可以重复利用的水资源,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成了多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一些发达国家,在经历了高度的工业发展过程的同时,迫切地感到水资源的宝贵,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促使城市污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再利用。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缺水地区,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污水作为第二水源的必要性,并开始重视污水资源的再利用。在我国淡水资源十分匮乏,污水资源的再利用已成为当今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人们还进一步认识到合理利用污水资源,不仅可以缓解全球性的供水不足,还可以改善生活环境,造福子孙后代,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推荐采用深度处理+消毒的工艺,为中水回用提供了良好条件。虽然寿县地表水资源丰富,暂无回用要求,但随着全球水资源利用现状越来越紧迫,建议相关部门在条件成熟时积极开拓新用户,上马污水回用工程,使污水回用,变废为宝,并为污水厂运行创造经济效益。
规划推荐采用排放水体的处置方式。
4.2.7&&& 污水管道设计
一、设计标准
目前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仍采用均匀流计算公式。常用的公式为:
1、水力计算公式
流量公式:Q = V&A
式中:Q&&设计流量(m3/s)
V&&设计流速(m/s)
A&&过水断面面积(m2)
流速公式:采用曼宁(Manning)公式,(m/s)
式中:n&&粗糙系数 n=0.014
R&&水力半径(m)
I&&水力坡降
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厌氧池容积负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