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格基本特性的有的个别性,它是人们普遍社会特性和 在个人身上的内化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考练题目(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考练题目(二)
上传于||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2.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是(  )提出的。 A.布鲁纳 B.布卢姆 C.布鲁巴奇 D.波斯纳 3.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4.完形一顿悟说的创立者是(  )。 A.加涅 B.布鲁纳 C.苛勒 D.奥苏伯尔 5.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6.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  )。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构学习 7.现代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 B.维纳 C.加涅D.奥苏伯尔 8.以下内容中不能发生迁移的是(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感和态度 9.心智活动的执行具有(  )。 A.外显性 B.展开性 C.内潜性 D.客观性 10.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二阶段是(  )。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整合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1.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  )。 A.记忆表象 B.思维表象 C.动作表象 D.定向映象 12.下列属于元认知监视策略的是(  )。 A.设置学习目标 B.浏览阅读材料 C.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D.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13.“砖能做什么”属于(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1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功能因素 B.定势 C.原型启发 D.负迁移 15.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 A.近因效应 B.社会刻板印象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16.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让他选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  )行为改变法。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17.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  )才能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8.(  )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表 19.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于(  )年出版。 A.1903 B.1913C.1924 D.193020.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型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有丰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是(  )。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E.社会风气 2.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  )。 A.教师的领导方式 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C.班级的规模 D.班级的性质 E.教师的情绪状态 3.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具有的特点有(  )。 A.独立意向日趋强烈 B.自我评价成熟 C.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D.有较强的自尊心 E.道德意识得到高度发展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A.知识观 B.教学观 C.学习观 D.教师观 E.学生观 5.教学的社会环境包括(  )。 A.课堂纪律 B.课堂气氛 C.教学设施 D.师生关系 E.同学关系 6.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 A.瞬时记忆 B.形象记忆 C.短时记忆D.逻辑记忆 E.长时记忆 7.20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  )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A.教学测量 B.儿童的个性 C.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D.教学评估 E.生理卫生 8.教师进行说服教育时,只提出正面材料的情况有(  )。 A.对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 B.对理解能力较高的高年级学生 C.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 D.学生原本就有相反的观点时 E.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时 9.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10.群体的功能是(  )。 A.评价性功能 B.导向性功能 C.生产性功能 D.发动性功能 E.维持性功能富的教学策略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 10分)1.一个教师经常思考“学生喜欢我吗?”、“同学们怎样看待我?”等问题,说明该教师已进入关注情境阶段。 (  )2.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习“功一力×距离”是解决问题学习。 (  )3.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  )4.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  )5.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  )6.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  )7.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  )8.单独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效果最好。 (  )9.技能是一种本能行为。 (  )10.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措施,体罚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也可适当运用。 (  )
四、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 10分)1.将教育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法是_________。 2.依据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3.心理学对技能的阜期的研究主要是在相对简单的_________方面。 4.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的成败经验,同时,_________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5.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材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_________、一体化、_________。 6.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的形成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即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7.专门领域的基础知识是有效利用策略的一_________。 8.价值辨析的方法基本是_________的,而不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设计各种活动,运用各种策略来诱发学生实现某种价值观。 9.程序教学的始创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_________。 10.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否则难以达到观摩学习的目的。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技能 2.性格 3.有意义学习 4.理解问题 5.组织策略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是什么?2.如何创设问题情境?3.心理健康的教育有何意义?4.为了使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哪些工作?
七、论述题(共l0分)分析学与教互动活动中的三种过程。
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在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研讨会上,老师们纷纷发言。王老师说:“在我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很少发言,即使发言也只是按照书本的答案回答。”李老师说:“我们老师非常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如何去做。”张老师说:“在学校里,考试是个指挥棒,如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答题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所提出的困惑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相对标准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构成一个常模参照系。 2.C【解析】布鲁巴奇提出了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 3.C【解析】食物是无条件刺激物,由此引起的反应为无条件反应。 4.c【解析】苛勒通过黑猩猩解决问题的实验提出了该学说。 5.A【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早对迁移进行研究的迁移理论。 6.C【解析】符号学习不仅包括语言符号学习,也包括非语言符号的学习。 7.D【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8.B【解析】几乎所有习得经验都可以以各种方式发生迁移。在此四项中气质不是习得经验,所以不能发生迁移。 9.C【解析】心智活动的执行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的。 10.B【解析】安德森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二阶段是联结阶段。 11.C【解析】不断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其进一步地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 12.C【解析】ABD三项属计划策略的内容。 13.A【解析】用途扩散就是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 14.C【解析】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叫原型启发。 15.B【解析】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社会刻板印象。 16.C【解析】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17.C【解析】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18.D【解析】课程表是学校成员活动的时间表,因此它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19.C【解析】廖世承是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学者,他于l92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C【解析】专家型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领域更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而不太注重细节的纠缠。
二、多项选择题 1.BCD【解析】AE两项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 2.ABE【解析】CD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 3.ABCDE【解析】此五项均为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 4.ACE【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集中通过他们的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体现出来。 5.ABDE【解析】教学设施属物质环境的内容。 6.ACE【解析】BD是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的。 7.BCE【解析】这些都是弗洛伊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8.ACE【解析】对B和D两种类型的学生必须既提出正面材料,又出示反面材料,以增强学生对错误观点的免疫力。 9.BCDE【解析】群体士气的高低与群体人数无关。 10.ABCDE【解析】这些都是群体的功能。
三、判断题 1.× 【解析】常思考这样问题的教师还处在关注生存阶段。 2.× 【解析】这是种规则学习,是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3.× 【解析】当新情境与定势一致时,定势对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4.× 【解析】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5.√【解析】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而言就是学习的诱因。 6.× 【解析】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上位学习。 7.√ 【解析】反复阅读可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 8.× 【解析】单独孤立地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有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应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 9.×【解析】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来的。 10.×【解析】惩罚不等于体罚,必须严格避免体罚。
四、填空题 1.行动研究法;2.外倾型,内倾型;3.动作技能;4.个体自身行为,归因方式; 5.结构化,网络化;6.直接发生途径,间接转化途径; 7.前提条件;8.诱导性,灌输性,说教性; 9.普莱西;10.细目表,两维表
五、名词解释 1.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因而,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3.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联系的过程。 4.理解问题: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主要是确定问题究竟是什么,并尽可能地达到对整个问题的准确理解。 5.组织策略:在学习中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六、简答题 1.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3.(1)预防精神疾病、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4.(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 (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 1.学习过程 指学生获得、保持和应用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的过程。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研究最早和最多的就是这一过程,这些研究结果构成了学习/动机理论。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解释上。 2.教学过程 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以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研究比起对学习过程的研究起步要晚,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效教学理论。 3.评价/反思过程 这既可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后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又可贯穿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中。 它是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定和反思,以求进一步改进的过程。 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受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过程要围绕学习过程进行,并且通过学习过程而起作用。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而变化,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同时,这三种过程都受教学过程四个变量的影响。
八、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王老师:要创造积极、活泼、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欲望。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和教师,大胆质疑,敢于发言。 李老师:应掌握开发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如智力激励法(脑风暴法或脑轰炸法)、信息交合法、联想法、统摄法(任举其中两种即可)。 张老师:改革评价机制,评价方式多元化。 具体做法:评价目的的激励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个别性。
发表评论:
馆藏&3135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徐州 素质教育概论_考试及答案 4月10考试 得分 88分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徐州 素质教育概论_考试及答案 4月10考试 得分 88分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66|
上传日期: 19:12:5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徐州 素质教育概论_考试及答案 4月10考试 得分 88分
官方公共微信常州市2014《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438页-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常州市2014《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438页
导读:常州市2014《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438页(包过),实行普及教育,努力创造教育机,使所有学生乃至社会全体成员都从教育中受益,(C)素质教育,3.()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4.()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为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素质教育B目标教育C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6.
常州市2014《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438页(包过)
(一)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传授知识,实行普及教育,努力创造教育机
会均等,使所有学生乃至社会全体成员都从教育中受益。(C)素质教育
2. ()不仅是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创新精神萌芽和成长的沃土。(C)实践
3.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D)以上都是
4. ()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
为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C)素质教育
5. ()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
A素质教育B目标教育C成人教育D高等教育
6. ()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
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A文化素养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素质教育D思想道德教育
7. ()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全代替的。
(B)家庭教育
8.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
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高等教育(D)初等教育
9. ()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其充分地
发展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A)科学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基础教育
10. ()紧密相联,是个体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C)思维和语言
11. ()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A)基础(B)目标(C)职能(D)潜能
12. ()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每一位学生,在指导思想上正确认识全体与个别的辩证关系,
精心设计教学。(B)个别化教学
13. ()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B)教师
14. ()是创造的源泉,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思维
15.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进一步提升(B)忠
16. ()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A)个人品德修养(B)科学文化素质(C)
独立人格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
17.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
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A)活动课程
18. ()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和核心。教育学生做集体的小主人,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五
爱”思想、优良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规范。(A)社会主义(B)个人主义(C)集体主义(D)人文主义
19. ()是教育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体样式。(D)教育模式
20. ()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
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与规范性精神品质。(D)思想道德素质
21. ()是民族振兴和人们成才、成功的根本依靠和关键所在。(B)科学文化素质
22. ()是全党全国长期坚持的中心任务,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所谓“功利性目标”,
仍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A)生产力发展(B)经济建设(C)社会主义建设(D)物质文化建设
23. ()是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提高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明显特点。(D)
人才综合培养
24.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B)闲暇教育
25. ()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在目前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各级各类学
校都不能离开它来谈素质教育。(A)课堂教学
26.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
要意义。(B)精神审美素质
27.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
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C)教育方法
28.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
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C)思维素质
29. ()是指创造形成一种催人奋进的良好环境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顺利成长,实现教育、
管理、服务、保障综合育人(C)环境教育
30. ()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A)社会角色
31.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识信息(技能)传
递交流。(D)高质效传递
32. ()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
的产生与运用。(A)施教态度(B)师德教育(C)学历教育(D)文化素质
33. ()问题是教育兴旺发达的永恒主题,是各级各类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D)教育质
34. ()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
障。(C)集体学习
35.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C)素质教育
36. ()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B)大目标牵
37.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C)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38. ()在主动统合各类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A)家庭教
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
39. ()正是通过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以认知图式为中介,对个体认知对象的
选择、信息整理的规范以及对认知结果的解释等方面发挥支配和控制作用。A德育B教育C培育D以上都正确
40. ()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压抑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创新力、
动手能和实践能力。(D)应试教育
(A) 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
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A施教态度B师德教育C学历教育D文化素质
41. “元教育”又称(C),指人类早期比较完整地体现自身本真职能的原始教育,其本性是
为人类服务,通过提高人的生产能力实现环境改造,满足人的生存需要。(C)本真教育
42. 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D),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
律。(A)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B)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
43. 成为相应类型、层次的人才提供教育机会、创造适宜条件。A道德教育B科学教育C素
质教育D文化教育
44. 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B)是指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主动接受社会教化,
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A)科学内化(B)个体内化(C)知识内化(D)教育内化
45.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A持续性B自发性C开创性D
46. 促进学生自主健康成长,始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追求和根本出发点之一。要达到这种效
果,就必须依靠成功的(A)。(A)教育
47. 激活每位学生(D)发展,使之明确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要比教给他们任何具体知识
本身更重要。(A)学习潜能(B)发展潜能(C)素质潜能(D)个性潜能
48. 激活学生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A)个性潜能
49.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首先必须在(B)上得以体现。(B)教学内容
50. 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D)。(A)给学生传授多少经验、知识(B)开出
多少实验(C)培养哪些技能(D)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51. 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B),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A人体需要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D刚性需要
52. 教育的基本途径是(D),素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掌握特出的知识体系,所以素质教育
并不否定知识传授。(A)素质教育(B)知识传承(C)文化传承(D)知识信息传递
5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
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A)教育思想
54. 教育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创建一个具有良好卫生条件的教育环境,就等于
为学生筑起了一道有效抵御各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坚固屏障。(B)生理素质
55. 教育思想或(A)始终同教育的根本职能、目的联系在一起。它是教育者对整个教育现
象的总体认识,是对教育前提的深入思考、全面把握。(A)施教思想(B)教育水平(C)教育经验(D)教育方法
56. 教育要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原因,即()才能实
现。(D)内部矛盾
57. 教育与(C)具有天然的联系,原始教育与原始社会生活就曾融合在一起。(C)社会生活
58. 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其充分地发展
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D)出应有的努力。A科学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基础教育
59. 经过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D)。(A)适应时代、社会需要的共有素质(B)体现不
同学生个性特点的独特才能(C)为人类做出特有贡献,进行优秀的文化积淀(D)以上都正确
60.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D)以上都是
61.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
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D)社会
62. 课程的()的根本目的是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以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提高民族素质。(A)分级管理
63.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B)。(A)学习潜能(B)课程潜能(C)教学潜能(D)
64. 劳动()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A)技术教育
65.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是(A)充分和谐的发展,它对于构建素质教育目标
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A)智力和体力
66. 全面传授知识即(D)、方法和手段全面。A授知内容B授知途径C授知对象D以上都
67.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D)的差异。(D)文化底蕴
68. 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A)。(A)根本法则(B)基本路径(C)
重要经历(D)唯一方法
69. 任何素质的形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决定了(A)必须与困难同行。(A)素质主体
70. 社会良性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一定的(B),而思想道德素质是确保实现这种追求目
标的重要条件。(B)道德规范
71.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A)课堂教育(A)
72. 适当精简教育内容,主要是精简以学科课程为载体的教育内容。这首先是一个(B)(B)
73. 思想素质涵盖面很宽,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思想素质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更
要注重(D)思想素质(D)政治
74. 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B)以人为本
75. 素质教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超越,它体现着教育工作者的主
观意志,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愿望。(A)目标
76.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B)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的信息
交流、沟通服务。(B)共享
77.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这是推动国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C)提高全体受教育者
的思想道德素质
78.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A)素质
79.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实质是要求教育者对传授的知识实现
()。(B)脉络贯通
80. 素质教育课程观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将中心尽快地转移到着眼于(A)方面来,实
现课程内容的“素质化”。(A)素质发展(B)科学发展(C)文化培养(D)个性潜能发展
81.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
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C)教育基本理论
82. 素质教育理论坚信: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很小的,后天的()都是十分巨大的,
只要有适宜的教育,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地发展。(C)发展潜力
83. 素质教育目标不仅全面地反映(A)要求,而且顾及到受教育者生命整体的各个层次与
方面。A时代B历史C社会D现实
84. 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D)的统一。A持续性B创新性C延续性D发展性
85. 素质教育如果丧失了(),就意味着任何一种不相干的教育都可以贴上“素质教育”的
标签,素质教育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C)统一性
86.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C)。(C)同步性
87.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对各级各类学校而言,则是面向()的教育。(C)全
88. 素质形成本身,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获得独立准确的(B)判断。(A)精神价值(B)内在
价值(C)外在价值(D)实际价值
89.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
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C)现实教育
90. 完整的(C),必须依据社会对人才的各种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按学生的不同个性特
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为他们成为相应类型、层次的人才提供教育机会、创造适宜
包含总结汇报、IT计算机、人文社科、文档下载、专业文献、考试资料、教学教材以及常州市2014《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438页等内容。本文共112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格基本特性的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