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使用者的桥梁斜交角度的定义,城市环境设施可以定义为什么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上海市闵行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二模)地理试题
上海市闵行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教育质量调研考试(二模)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全卷共11页,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1-30小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31-54小题)为综合分析题。第二大题综合分析题包括共同部分(31-46小题)和选择部分(47-54小题)。所有考生应完成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的共同部分试题;第二大题的选择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A组(47-50小题)为考试手册中“任选模块一”的试题,B组(51-54小题)为“任选模块二”的试题;考生须任选一组答题,如果考生应答了两组试题,只对A组的应答进行评分。
2.请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填写清楚,并填涂准考证号,请仔细核对。答题时选择题用2B铅笔按要求涂写,综合分析题用黑色水笔填写。&
4.考试后只交答题纸,试卷由自己保留。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一)“Hi,有人在吗?”,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四)早上849,休眠了十几天的“月球车玉兔”微博再次发声,一句简单的问候立刻引发了8万多次转发和5万余条评论。
1.玉兔的供电系统自其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玉兔每天600醒1800入眠&&&B.玉兔休眠状态发生在月球进入月夜的时候
C.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需十几天&&D.早上849,玉兔大约位于上海的正南方
2.人类把月球作为宇宙空间探测的第一站的主要原因是月球
A.有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的环境&&&B.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C.昼夜周期较长&&&&&&&&&&&&&&&&&&D.体积小,容易探测
3.满月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近两年元宵月却都是“十五的月亮十七圆”,根本原因是
A.29.53天只是月相变化的平均周期&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
C.朔望月比恒星月多2.21日&&&&&&&D.白道面与黄道面有5&09&的交角
(二)地球表面时刻不停地进行着水循环,读下图回答:
4.据图中水平衡数值的大小判断
&&&&A.低纬度地区大;降水多,蒸发弱
&&&&B.低纬度地区小;降水少,蒸发弱
&&&&C.高纬度地区大;降水多,蒸发弱
&&&&D.高纬度地区小;降水少,蒸发弱
5.从图中不同纬度海陆水平衡的差异可以推断出
A.形成陆地降水的水汽主要自中低纬度海洋
B.形成海洋降水的水汽主要自大陆
&&&&C.形成陆地降水的水汽主要自高纬度海洋
&&&&D.形成陆地降水的水汽主要自陆地
(三)如右图,一艘轮船沿图中的航线从印度洋驶向大西洋,行进到①处时正看到海上日落,此时刚好是北京时间000。
6.据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该船逆水航行
&&&&B.②处该船逆风航行
&&&&C.③地的天气特点为高温少雨
&&&&D.④地森林茂密
7.行进到④处附近时
&&&&A.船只顺水航行
&&&&B.沿岸是浓郁的拉丁美洲文化
&&&&C.船只继续北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肯定变小
&&&&D.这时段上海正进入伏旱季节
(四)右图为我国某城市2010年和2013年产业结构图。
8.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三产业发展限制了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B.第二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C.第一产业比重太低,结构不合理
&&&&D.该市产业结构升级了
9.该市目前面临资、能短缺;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劳动力,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减少企业数量,大力发展金融、贸易等为主的第三产业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资、能的跨区域调配
&&&&C.限制外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紧缺的局面
(五)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相关问题:
10.0-4岁年龄段人口比例相对升高的原因是
&&&&A.新生儿死亡率下降
B.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口比例较高
&&&&C.社会经济条件改善
&&&&D.计划生育执行不严
11.金字塔结构显示
&&&&A.性别比例失调严重
&&&&B.人口死亡率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青少年人数少
(六)右图中的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2.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偏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13.图中b处所在的板块位置应该是&  &
&&&&A.太平洋与亚欧板块交界处&&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内部
(七)读下图,回答问题:
14.下列示意图中,反映a处河床横断面的是15.如果在图中①河段画等高线,则该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为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16.&②处等深线向海洋凸出的原因是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引起&&&B.河流入海口的泥沙堆积
&&&&C.人为开挖河流航道&&&&&&&&&&&&&&&&&&&D.填海造陆
17.有关该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结冰期
&B.有断流现象
&&&&C.以雨水补给为主
&D.有春汛和夏汛
(八)读“城市规模的费用、效益图”,回答问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越多,费用越高
&&&&B.城市人口越少,效益越高
&&&&C.城市费用和效益高低与人口数量无关
&&&&D.城市费用和效益高低与人口数量关系密切
19.当某城市的人口≥P3时,该城市可能
①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②开始郊区化过程&
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④规模不再扩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九)日凌晨,马西亚航空公司执行的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与地面管制突然失联,24日马西亚当局宣布飞机在南印度洋坠毁。读图回答:
20.事件发生后,许多国家使用卫星寻找洋面上可能的残骸,我国的高分一号卫星多次传回疑似漂浮物的卫星像片。上述寻找残骸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B.GPS&&&&C.RS&&&&&D.GPRS
21.卫星像片显示在疑似坠机海域(搜寻海域)有大量漂浮物,若只考虑洋流因素,则坠机地点可能位于该海域的
A.东部&&&B.西部&&&C.南部&&&D.北部
22.美国专业机构利用卫星收到的失联航班信号,找出了南北两条搜寻带。南北两条搜寻带说明收到飞机信号的卫星是
A.4颗&&&B.3颗&&&&C.2颗&&&&D.1颗
23.澳大利亚的科学家认为,由于飞机可能坠毁在火山链上,缺乏海底具体的地形数据,因此寻找残骸的工作可能非常艰巨。飞机可能坠毁在
A.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界上&&&B.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界上
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界上&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界上
(十)京杭大运河今年将提交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目前申遗工作已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
24.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下列不正确的是
A.长江、黄河&
&&&&B.海河、黄河
&&&&C.闽江、淮河&&&&&&&&&&&&D.钱塘江、海河
25.京杭大运河经过地区的传统民居,下列正确的是
&&&&&&&&&&&&B.四合院
&&&&&&&&&&&&D.碉房
26.有关京杭大运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路线
B.连接了我国沿海四大城市群&
&&&&C.穿越了湿润区和半湿润区、亚热带和暖温带
D.经过地区有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
(十一)第30次南极科考中,我国在南极建立了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
27.南极洲和北冰洋都地处高纬度地区,但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南极洲热容量比北冰洋小&&&&&&&&&B.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
&&&C.南极洲阴雨天比北冰洋多&&&&&&&&&D.南极洲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强
28.某中学研究型学习小组调查发现,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A.降低了地面反射
&&&&&B.增加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C.降低了近地面风速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十二)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
29.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
30.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A.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二.综合分析题(共90分)
(十三)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波多黎各岛是哥伦布在1493年第二次美洲航行中发现的,该岛面积13790平方千米,山地和丘陵占全岛面积的3/4,最高峰蓬塔山海拔1338米。易受飓风侵袭,全年平均气温28℃。历史上曾以甘蔗种植业为主,是该地区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31.说明波多黎各岛的地势特征及其判断理由。(2分)
32.分析甲、乙两地河流径流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推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10分)
33.判断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3分)
34.写出哥伦布从西班牙航行到波多黎各岛途中可以借助的洋流和风向的名称。(3分)
(十四)读下列图文信息,回答问题。(19分)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至日中国内地总人口为13.40亿。三十多年中国已经积累了上亿个汉族独生子女家庭,“失独家庭”多达百万;我国人口红利加速消失,人口结构老龄化,这些都说明生育政策已经到了调整的时候。“单独二孩”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个孩子。
出生人口性别比
人口年均增长率
人口年龄构成
65岁及以上
1980年以前
表:我国部分人口统计数据
35.根据材料数据,说明我国六次普查期间的人口增长特点。(3分)
36.根据材料数据,简述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5分)
37.分析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后可能带的影响。(5分)
38.解释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118.06代表的含义,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6分)
(十五)图1和图2是我国东部某城市先后的两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问题。(21分)
39.据图1归纳该城市工业分布的特点,简述发展机械工业的区位条件。(11分)
40.对比图1和图2,归纳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所发生的变化。(5分)
41.从城市环境治理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简述上述变化的合理性(5分)
(十六)左图N点为北极点,可见范围全部是白昼,上海(31&N)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0°,右图为同一时刻M点的昼夜情况。(12分)42.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3.此刻北京时间是________,M点的昼长是_________。(2分)
44.图示季节,控制上海地区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其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2分)
45.分析此日过后三个月内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6分)
(十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景观。(10分)46.综合自然和人文环境要素,分析黄土地貌的成因,并解释黄土高原地域文化特点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10分)
以下为选择部分
A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一”的考生)
(十八)日05时,第11号强台风“尤特”的中心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南偏南大约200公里的南海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纬20.2度,东经112.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32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30公里。(10分)&&中央气象台8月14日06时发布的台风路径图
47.简述强台风“尤特”的性质及其气流运动特征。(3分)
48.据图分析台风登陆后强度变化趋势并说明判断理由。(2分)
49.记者于14日7时,赶到预计登陆的广东阳江沿海进行现场直播,发现当时海边吹的不是自东南方向的狂风,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阳江的风向并解释原因。(3分)
50.列举台风进入广西境内后,可能诱发的地质和气象方面的次生灾害。(2分)
B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二”的考生)
(十九)2012年10月,徐家汇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上海首个大型开放式都市旅游景区。(10分)
&徐家汇景区包括:徐家汇的历史遗存区、徐家汇公园的城市休闲区、徐家汇商圈的购物美食区、上海交通大学的修学体验区、上海体育场的赛事演出娱乐区等。
&&&&徐家汇的开发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以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为契机,从最初的区域商业中心逐步发展为城市副中心,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最终形成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游览等综合功能的徐家汇开放式都市旅游区。
徐家汇历史文化景观具有典型的上海海派文化特征,该区域著名的游览点有:徐光启墓、天主堂、观象台、藏书楼、徐汇公学旧址、百代公司旧址、土山湾博物馆、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馆、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等。
51.分析徐家汇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3分)
52.从旅游资类型的角度,概括徐家汇景区的旅游资特点。(2分)&
5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徐家汇景区具有海派文化特点的原因。(3分)
54.从城市化发展阶段的角度分析徐家汇从传统商业中心向复合型商务旅游区转型的合理性。(2分)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综合分析题(共90分)
(十三)(18分)
31.(2分)
①中间高,四周低(1分);②河流从中间向四周流(1分)
32.(10分)
①径流总量(2分)
②径流季节变化(2分)
③原因分析(4分)
④气候类型(2分)
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冬季位于东北信风带迎风坡,终年多降雨
热带雨林气候
流量夏季多,冬季少
夏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多降雨,冬季位于东北信风带背风坡,降水少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33.(3分)
①热带种植园农业(1分),②以大种植园式农场为主,专业生产一种或几种热带作物;商品率高(2分)
34.(3分)
①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2分),②东北信风带(1分)
(十四)(19分)
35.(3分)
总人数逐次增多;增幅:第一次到第三次增幅大;第三次后增幅下降并趋于稳定(合理给分)
36.(5分)
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独生子女家庭和失独家庭多
37.(5分)
①利: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构成,缓解老龄化;解决独生子女带的社会问题(2分);
②弊:增加了资、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的压力;导致国家财政支出增加(3分,合理给分)
38.(6分)
①表示2010年新生婴儿中,每100个女婴对应118.6个男婴(2分);
②原因: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我国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养儿防老意识强烈;违规鉴定胎儿性别(任答2点得2分);
③对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由原的家庭养老体系逐渐过渡到国家养老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封建落后的生育观念;依法严惩胎儿性别鉴定(任答2点得2分)。
(十五)(21分)
39.(11分)
①钢铁工业:集聚于煤矿附近,紧邻铁路;机械工业:沿江河线形分布;化学工业:分散分布于城市区域的外围。(6分)
②机械工业区位条件:煤炭资丰富能提供充足的能;靠近河流,水资充足;有铁路和公路网络,可实现水路、公路、铁路的多种运输方式,交通便利;城市人口密集,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协作条件优越,有大量的钢铁企业为机械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5分)
40.(5分)
(1)城市向北扩张,村落消失;(2)交通条件改善,城市道路建设成网,铁路改道城市周边,在城市西北部新建了机场;(3)煤矿数量减少,钢铁工业、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规模缩减,迁往城市东北部;(4)在城市西部形成文教区和电子工业集聚区;(5)城市东部建设了自然保护区,北部建设了绿化带。
41.(5分)
①城市环境治理: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工业生产会对城市造成污染,因此通过减少煤矿数量,压缩钢铁、化学工业的规模,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将钢铁、化学产业集中布局到城市东北部,该地处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和城市主导风向的侧翼,避免了对城市水体的污染和大气污染。且集中布局钢铁和化学工业有利于集中治污,有利于降低治污成本。(3分)
②产业结构优化:随着重工业规模的缩减,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下降;城市利用西部文教区中的高等院校的专业技术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和资的消耗,且高新技术产品具有“精小轻贵”的特点,效益更高,促进该城市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化,发展绿色GDP。(2分)
(十六)(12分)
42.(2分)
&#°W(1分),②21°N(1分)
43.(2分)
&#(1分);②10小时(1分)
44.(2分)
①梅雨(准静止锋)(1分),②阴雨连绵(1分)
45.(6分)
①如果直射点是向北移动,那么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再变小;昼变长夜变短,至6月22日,昼最长夜最短,过后昼变短夜变长(4分);
②如果直射点是向南移动,那么正午太阳高度角持续变小,昼持续变短夜持续变长(2分)
(十七)(10分)
46.(10分)
黄土地貌的成因:①黄土地貌包括塬、梁、峁三类(1分)。②自然因素:黄土高原是由西北荒漠地带的粉尘颗粒在风力搬运的作用下长期在此堆积形成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垂直节理丰富;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对地表的流水切割侵蚀严重(3分)。③人文因素: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历史上人口众多;土壤肥力高,持水性好,易于耕作,人类砍伐森林,进行农耕,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2分)。
④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建筑:黄土高原土层深厚,窑洞就地取材,在很厚的土层中开挖,冬暖夏凉;&农业与饮食:黄土高原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属于农牧业交错地带;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同时畜牧业也较为普遍;因此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以面食和肉食为主;艺术: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行走不便,因此习惯用语言高声交流,长此以往孕育了音调高亢的秦腔、信天游等艺术形式。(4分)
(十八)(10分)
47.(3分)
强热带气旋(1分),逆时针旋转(1分),辐合抬升(1分)
48.(2分)
台风登陆后强度减弱(1分),判断理由是中心气压变高,风力减小(1分)
49.(3分)
台风登陆处阳江刮偏北风(东北风)(1分);14日7时台风中心位于阳江东南偏南的海面上,由于台风中心气压低,气流从四周往中心流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吹偏北风(东北风)。(如画图并标出阳江位置说明亦可,意思表达清楚即可,2分)
50.(2分)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气象灾害:洪涝(写对2个即得2分)
(十九)(10分)
51.(3分)
地铁、公交线网众多,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带了巨大的人流;商店众多,商业集聚,是上海城市副中心;地处长三角,客充足,旅游市场广大;社会经济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善,有政策支持。(任答3点得3分)
52.(2分)
徐家汇景区综合了建筑、园林、遗址和购物休闲等各类旅游资,均属于人文旅游资
53.(3分)
海派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特点,是江南水乡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汇融合的结果(1分)。徐家汇地区的徐光启墓、天主堂、观象台、藏书楼、徐汇公学旧址、百代公司旧址、土山湾博物馆、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馆、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等一系列历史文化景观,反映了上海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在文学、教育、科技、宗教等领域吸纳西方经验的历史过程,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成果和产物(2分)。
54.(2分)
徐家汇转型商务旅游区是合理的。从城市发展阶段看,上海正处于郊区化阶段(1分),随着人口向郊区的迁移,城市的商业、服务业也向郊区搬迁,导致了城市中心商业的衰退。将徐家汇转型为商务旅游区,有利于吸引市民和游客此观光、休闲、购物,提升徐家汇地区整体的商业品味与外部环境(1分)。
我的更多文章:
( 14:30:05)( 08:21:07)( 09:15:38)( 10:15:37)( 07:56:11)( 08:32:29)( 07:46:20)( 09:39:55)( 08:24:35)( 08:14:1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城市环境设施初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城市环境,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中国城市环境排名,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城市环境设施初探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城市环境设施规划与设计 徐耀东, 张轶著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and this application utilizes JavaScript to build content and provide links to additional information. You should either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settings or use a browser that supports JavaScript in order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is application.
Item Details
书目相关信息
TU984.1/65
保存本阅览室(209室)
自然科学区(E3-1室)
图书馆公告  【摘 要】城市环境设施是城市空间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个环境都需要环境设施,由它们共同构成健康、舒适、实用、高效"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城市环境设施在景观环境中的运用
2013年7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城市环境设施是城市空间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个环境都需要环境设施,由它们共同构成健康、舒适、实用、高效的环境内容,体现着不同的功能和文化气息,是人们进行室外活动的空间装着和依附。本人希望通过对其定义的解释说明,对其后续发展有所帮助。 中国论文网 /1/view-5120490.htm  【关键词】文化属性;景观环境;传承;发展      城市环境设施是城市文化和形象的代言人。对于每个城市而言,在城市环境设施的规划设计中,努力做到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模式,从整体的规划设计到各部门的协作意识,以设计师丰富的想象力和各相关部门的团结合作,使城市环境设施成为城市形象的名片。   一、城市环境设施与景观环境   城市环境设施的英语为street furniture,直译为“街道家具”,在日本、欧洲都存在有与其类似的词条,而在我国可以理解为“环境设施”、“公共设施”,也可以称之为“城市环境设施”。城市环境设施是由政府的有关部门提供给社会大众享用或者是使用的公共物品,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城市环境设施就会做出不同的解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城市环境设施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从社会学来讲,城市环境设施满足人们的公共需求和公共空间选择的设施;以艺术设计的观点来看,城市环境设施是指在公共空间中,为环境提供便利于人活动、休息、娱乐及其交流的产品设计。从形式、色彩都可以和环境互融互补,通过巧妙的变化丰富空间,达到美化的效果。所以总结其为: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为公众及必要的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满足需要的公共设施都能称之为城市环境设施。   不难想象,具备所必须的城市环境设施的景观环境是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活动场所和良好的局部空间环境。城市环境设施在景观环境中的外在表现形式、摆放位置、组合形式及数量多少,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景观感受。例如:我们都知道城市环境中的休息设施背靠建筑物的一侧可以屏档冬日来的寒风,同时形成私密或是半私密性质的空间领域,面向开敞的景观环境可以丰富人们的视野。   二、城市环境设施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中国人自古以来在选择及组织城市环境设施及方面就有着美化和突出主题空间环境的传统,在满足使用性的前提下更具审美性。如宋代画家张择端的现实主义作品《清明上河图》,真实的描绘了北宋时期京都汴梁集市的繁荣景象,画面展示了当时店铺、街道中的各种招牌、门头、商店、幌子等,而这些都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也具备了时代审美的特点。   关于中国古代都城空间配置情况的最早文献《周礼考工记》中已作了理想化概述,首先,它出色的表现皇城墙、道路建设、城市地位的。其次,着重阐述了城市空间的中心对称的类型系统、水平和网格形状的公路系统。这种结构对中国城市领域中的城市环境设施的设置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景观环境中的城市环境设施设计   景观环境属于人的空间,人们可以在此游玩、聊天、娱乐,完成游赏中的所有活动,城市环境设施的出现产生了生活性场所和游赏性的场所的分离。高空建筑把人从垂直方向分隔开,剥夺了家庭的基本户外需求,人与人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受到限制。因此,受居民欢迎的、有生活动力的景观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景观环境中的城市环境设施既要满足功能的需求,同时应该具备整体设计的意识,避免在景观设计中各部门、各领域各自为政所造成的城市环境设施风格的不统一,文化内涵的缺乏。   在具体的景观环境中的城市环境设施的设计要结地域特色、历史与文化元素,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传统为基础结合地域特色发展出新的创作元素,具有传承人文历史的功能。其次,导入"永续发展"的概念,并从传统元素中抽离出来运用在这个景观设计中,其运用的途径有:   (一)取其"形"在形体上做简化、变形、抽象,以新的材料取代,并做空间重组,使原有的传统形象失去真实性,却又保留了历史的延续,成为隐喻性的新语言。   (二)承其"意"对于传统与现代的过渡,既能强调统一、协调、融合、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也能体现出传统元素在现代景观中的新发展。   (三)借其"势",需延续传统对形体的所蕴藏的气韵及其表现于外的气势及氛围。   (四)传其"神"是一种摆脱传统符号,并提高领域及发展的新民族精神。第五,蕴其"情"通过景观符号把感情客观化,并把符号作为情感的寄托。   (五)新旧材料的应用,将传统的旧材料重新组合,取代传统的工艺却保留历史的精神,并赋予新材料与新的文化使命。   四、城市环境设施与城市形象的关系   在近年来新兴的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当中,城市环境设施成为其中重要的内容,作为城市空间构成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的设计和营建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质,也能够提高城市生活的趣味。成功的城市环境设施设计可以创造出一个城市强烈的地域感和可认知感,培育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成为拉动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的同时,还可以培育新兴产业。因此,从塑造城市整体形象的视角来看,一个城市环境设施的设计对该城市的亲和力、竞争力具有巨大的影响。   4.1城市环境设施是传播城市形象的载体   不同城市环境背景下的城市环境设施经过历史的积淀成为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品质,构成具有历史风貌的城市形象。城市环境设施形态的时代物化是体现内聚力、地方感、历史感的设计符号,它赋予城市以突出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把城市潜在的形象、个性、特点符号化、象征化,并卓有成效的传播给社会大众,是一种富于效率的传播载体。   4.2城市环境设施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手段之一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 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 融会在人们的生活中, 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城市空间设计中选择再生传统意象是对不同民族特色的保护与发展, 是再造城市新形象的手段。   4.3城市环境设施是城市形象识别的途径之一   对城市环境设施细部的深层次考虑,反映了城市各项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它是城市各项组成要素之所以能够相互依存、契合、并协调发展的内在原因之一。在城市环境背景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心理要求,影响着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塑造与再塑造,成为不同城市文化的体现。   现代城市环境设施是城市景观环境中十分重要的道具,是景观环境中公共性和交流性的产物。城市环境设施在服务于服从城市景观整体功能中,能有效地引起社会大众的关心与参与,它具有强烈的城市审美功能,城市街道设施设计在体现城市整体形象,规范市民意识方面起着微妙的作用,以美观、合理的设计为协调手段规划城市空间,在使用上方便了大众,展现城市的独特风采。因此城市环境设施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是具有服务功能的,贴近生活的途径。通过合理的设施设计,引导市民的良好社会意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升华到社会文明的角度,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以及素养。城市环境设施和景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环境设施作为环境中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方式,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与环境相互作用,人们在空间中的感受、行为表达了人们对空间的认同感,也能促进优秀设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昀,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2006.   [2]鲁榕,刘晓雯.环境设施设计[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7.   [3]赵智慧.体验经济下产品设计的宜人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27.      作者简介:胡晓敏,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现为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方向2011级硕士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础设施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