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露水时用中药煎煮时间过吗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孙明瑜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如何正确煎煮和服用中药  
中药汤剂是传统中药剂型之一,因其用药是根据不同的病人或同一病人不同病程发展阶段使用不同的方药,符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备受医师的推崇。临床上也看到很多患者不懂煎煮中药,如所有的中药都是一个煎煮方法,甚至中药煎煮焦了加点水煮了再喝等等。一个医生辨证辨病再准确,方药用得再好,如果病人不会或不知道如何煎煮中药,如何服用中药,其疗效就大打折扣。1.中药的选用 一般要选用质量有保证的药物,要到正规医院或药店去购买药材。相比某些诊所,很多医院的药材价钱较高,但其货源充足,质量有保障。患者可根据需要抓药,过期的、霉变的或假药千万不要服用。2.器皿 一般用沙锅,能用紫砂煲最好,千万不要用铁锅等金属器皿。3.煎前浸泡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40-6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以上。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4.用水 一般说来,水要浸泡过药物一横指高左右即可。煎煮时如果水被药材吸收而过少,可以再加入适量的水再煎煮。5.煎煮方法 煎药时除按药方上指定先煎或后煎外,一般是先将药材饮片放入药罐,然后加水至超过药面约一横指,浸泡60分钟后置火上,先用急火(大火)煮沸,再用文火(小火)煎煮20分钟。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二煎一般煮沸后文火煎煮45-60分钟。对清热解表药要用急火快煎法,一般第一遍沸后文火煎煮10~15分钟,第二遍沸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两次合并后趁热服用。滋补药物煎煮时间须适当延长,小火煎1~2小时使其成为浓汁。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免得有效成分沉淀在药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6.服药方法 一般来说,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3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普通或家庭一般采用2次,头煎与二煎合并后再分两次服完,两次间隔时间以4~6小时为宜。幼儿或呕吐病人因为服用药物有困难则可以分多次服完。安神药宜在临睡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汤药以饭后服为好;服用清热解表药后,不宜吹风,并观察有无出汗和体温、脉搏的变化;泻药、驱虫药在空腹时服,服后注意大便变化;调经药应在经前或者经期服用,谨遵医嘱。药汁冷了,应热一下再服用。大多数中药宜乘温服下,发汗药须热服以助药力。7.机煎(代煎)中药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没有时间自己煎煮中药,则可采用他人代煎或机煎中药,服用比较方便。一般情况下,机煎中药都是包装在医用塑胶袋中,包装过程也在全封闭无菌状态下进行的。这种袋装药液抗挤压、不易破损,每包药液可在常温下,能保存10天左右,无论居家还是外出携带都非常方便。服药时,只需将药包放进热水内浸泡约10~20分钟即可饮用。微波炉加热后的机煎袋装中药不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可以放心服用。&8. 适当忌口 服用中药期间,饮食方面应注意忌食生、冷、黏腻、辛辣的食品,一般没必要另外补充维生素。一般患热者忌辛、辣、油腻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和烟酒;寒忌食生冷食物;、过敏性疾病、痈疽、肿瘤及某些皮肤病忌食鱼、虾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水肿病人忌食盐;补血药忌饮茶等。孙明瑜教授 专家门诊时间:曙光医院东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张衡路528号)专科主任医师专家门诊& 每周二下午,周四上午郑重声明:版权所有,请勿转载作为任何学术或者商业用途!违者必究!/Book/1617522.aspx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介绍”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5:40
孙明瑜大夫的信息
孙明瑜大夫电话咨询
孙明瑜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孙明瑜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孙明瑜大夫提问
孙明瑜的咨询范围:
脂肪肝、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各种病因肝硬化,胃病、肠炎,肝癌、消化道肿瘤、肺癌、食道癌、胆管癌,肝胆结石、肾结石、肾炎肾病,肾衰等内科疾病,闭经、月经不调、不孕、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结节、增生、肿瘤等妇科疾病,男性不育、阳痿早泄、前列腺炎等男科疾病,皮肤湿疹、荨麻疹、黄褐斑及脱发等等皮肤科疾病以及而科疑难杂症。
孙明瑜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热点问题推荐
肝病科好评科室推荐
肝病科相关标签推荐小儿吃中药 煎煮服用与成人不同
小儿汤剂的煎煮,对于药物的先煎、后下、包煎和烊化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因小儿体质弱,胃容量小,加之喂药较困难,因而煎药要少而精,因此在煎煮时间、次数及煎出量又与成人不尽相同。煎煮之法 在煎煮前,应将药物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加入水量以药物浸透后稍有剩余为度。煎药开始用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一般煮开10~20分钟,而调补的中药则再煮30分钟。由于小儿吃的药量比成人少,一般只需煎一煎,不需像成人汤剂那样煎头煎、二煎。煎出的药量多少,可根据儿童年龄大小来决定:新生儿吃的汤剂,一日量只需煎出50ml左右;婴儿为60~100ml;幼儿及幼童(1~6岁)为150~200ml;学龄期儿童(7~12岁)则应煎到250ml,以上为常规煎药量。根据病情需灵活掌握煎药量,如病毒性感冒高热持续不退,用疏散表邪、清热解毒的中药是很有效的,但服药量不拘于以上的数量,可以煎得多一些,分3~4次服用。而素体脾胃虚弱的小儿,若患病后需服用中药汤剂,煎的药量可浓缩一些,较以上数量减少1/3左右,以免引起恶心呕吐。服药之规 给小儿喂服中药汤剂是一件很细致的工作,由于患儿不懂服药的重要性,且中药汤剂苦涩,还会出现拒服或服后呕吐的情况。因此,掌握正确的喂药方法是很重要的。1.根据疾病的性质,确定服药次数。新病、急病要多煎一些药量,分几次服;而慢性病、调理病一日分两次服药。不管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小儿一日服中药汤剂的次数不得少于两次。如肺炎等急病,每日中药应服3~4次;而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则应根据其发作规律服药,若发于夜间者,下午服药1次,临睡前再服1次;若发于清晨者,隔夜把中药煎好,清晨发作前服1次,次日白天再服两次;而昼夜持续发作,一日内服药次数不得少于3次。2.掌握正确的喂药方法。给小儿喂药,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对婴幼儿更需耐心,可以先喂几口药,吃少许甜食,慢慢再喂,每次喂药时间可控制在5~10分钟,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在短时间内将一杯汤药全部服下。对拒服的小儿,可固定其头手,用小勺将药液送到舌根部,使之自然吞下,切勿捏鼻,以防呛入气管。3.汤药中可加适量调味品,如白糖、蜂蜜、冰糖、橘子汁等。如果脾虚的小儿,易大便稀薄,不能加蜂蜜,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加入后一定要再煮沸几分钟,以杀灭白糖中的杂菌、螨虫等。4.喂药时间应在两餐(或两次喂奶)之间,确保药物充分吸收和发挥作用。饭前服药容易刺激胃黏膜,饭后服药容易造成呕吐。药物的温度要适中,过热容易烫伤婴幼儿咽喉、食道、胃黏膜等;过凉则会造成胃部不适、肠道紊乱等,还会影响药效。&
性别:男女
咨询内容:
中医方药热文排行
疾病咨询电话:021-
疾病咨询QQ: 投诉邮箱:
友情链接合作qq: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号 && 鲁卫网审(2010)第006号您的位置: &
中药汤剂的煎煮及服用方法浅析
优质期刊推荐罗大伦教你:煎煮和服用中药
罗大伦教你:煎煮和服用中药
罗大伦中医博士教你:应该怎样煎煮和服用中药
现在,中医药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当您把一包包中草药拿会家以后,到底该怎样正确地煎煮和服用呢?下面我们来谈谈。
首先,我们要选择好煎药的工具,现在有些朋友对此不大在意,用平时煮饭的铝锅来熬中药,这是不对的,一般情况下,中药不能用金属器皿来煮,因为金属器皿中
所含的各种金属成份会与某些中药的成份产生化学反应,而且其中某些重金属被析出后会被人体吸收,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大家请记住,也不能用搪瓷盆来熬中
药,因为搪瓷盆也会在熬药的过程中析出化学物质,所以最好是选用砂锅或者药壶来煮中药,一般中药店都有卖药壶的,十多元钱一个,也不贵,日杂商店也会有卖
的。但是,有的朋友会发现,药壶在开始煮的时候会漏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用泥渣烧制的药壶会有一些缝隙,传统的做法是,在第一次使用以前,先用药壶熬
些玉米面,熬好以后,药壶的缝隙就会被堵住了。如果您用砂锅煮药,那么记住,一开始不要使用大火,否则砂锅会出现裂锅现象,要先用小火,等砂锅整个都热
了,再适当加大点火力。
在熬药之前,您需要先把药物在水中泡半个小时左右,这样熬出的有效成份更多,否则要熬好后,您再检查,好多药(比如茯苓)的里面还是干的呢,当然也就浪费了。
熬药的时候,您一定要先注意看看有没有医生嘱咐的先煎的,在中药里,有些药物如:生龙骨、生牡蛎、龟板、鳖甲、磁石、生石膏等药物有效成份难以煎出,所以是要先煎的,一般药店会给单包,您需要把它们在药壶里先煮半个小时以上,然后再下其它的药物。
中药里面比较特殊的药物,比如附子,这个药有一定的毒性,主要的有毒成分是乌头碱,这个毒性成分在熬到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候,就被破坏了,所以大家要记住,
附子一定要先熬半个小时左右,然后下入其他的药物,再熬半个小时,这样熬满一个小时就可以了。如果药量大的时候,一定要熬到以附子用嘴尝,不再感到麻为
另外还有比如灶心土等药物,因为要取的就是它的厚重淳香之气来和中祛秽,所以中医传统的方法是先用它熬水,然后把药渣滤出,用它熬出的水来再煎煮其它药物。
有些药物则是需要后下的,比如藿香、佩兰、白寇仁、砂仁等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它们的挥发物质很容易散掉,所以需要药快要熬好的时候,再把它们下到药里面,稍微煎煮约四、五分钟就可以了。
有的时候,需要根据病情来考虑煎煮的方法,比如有的感冒患者是外寒里热,那么我的经验是将清里热的药物如黄芩、连翘、双花、生石膏等药物先煎,等快煎好的
时候,再把解外寒的药物如苏叶、葱白等放到药中,然后立刻闭火,再闷五分钟,就可以了,这样疗效就明显比把药物放在一起煎要好许多。
有些药物如旋复花、滑石等,因为它们的药渣会刺激消化道,所以需要用布包好在放入药壶煎。
过去还有些传统煎法,比如清暑利湿的六一散用鲜荷叶包扎好后放入药中煎,这样疗效更好,但是现在很少有人这样做了。
过去还有用鲜芦根熬水,然后在用这个水来煮清热解毒的药,这样清透之力更强,但是现在由于鲜药的保存是个问题,所以也几乎没人这么熬药了,最近听说,有的药店开始卖真空包装的鲜芦根了,这是个好的苗头。
煮药的时候,要遵循大火开锅,小火煎药的原则,不能一直用大火熬,否则会很快熬干。
传统中医认为,熬药的时间长短和病位是有关系的,如果病位在下焦,那么就需要多熬一些时间,使药味厚重下沉,如果病位在上焦,则需要少熬些时间,尤其是当外邪在肺经,需要宣解的时候,熬药一般是刚开锅,“香气大出”就可以了,这时取药物的轻清之气,直抵肺经,祛邪外出。
如果是一般的中药,多是先熬二十分钟,滤出一碗药汁,然后添水,再熬十五分钟,再滤出一碗药汁,再添水,再熬十五分钟,再滤出一碗药汁,然后三碗药汁混
合,再加热一下,就可以喝了,这样熬的药,既有熬二十分钟就可以熬出的成分,也有熬几十分钟才可以熬出的成分,所以比较全面。
药熬好以后,喝药也是很有学问的,在临床中,医生会碰到很多患者咨询中药到底该什么时间喝,实际上,这完全要看患者的病情而定。
有极个别的患者对某类药物过敏,我们翻阅医学论文,就会发现经常有过敏的报道,这虽然是非常少的情况,如同西药的麻醉剂,一定是有一定的比例的人过敏的,
这个是药物的特点,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注意,所以,我建议每个人在喝药的时候,第一副药,一定要试探着喝,比如本来应该喝一碗,第一次喝三分之一碗,然后观
察一下是否过敏,如果没有问题,再喝剩下的三分之二,如果再没有问题,在按照正常的计量喝,这是每个喝药的人都要注意的。
我通常每个患者都作此提示,尤其是在药物里面有昆虫类药物
的时候,因为有很多人对异体蛋白过敏,所以尤其要做出特别提示。
一般情况下,喝中药讲究的是早饭前,晚饭后,但是这只是一般原则。中医认为,如果服用的是补益类的中药,尤其是入肾经的中药,那么最好是在饭前服用,这样药力可以直入下焦,如果服用的是治疗上焦疾病的药物,则最好在饭后服用,这样疗效更好。
但是服药的时间也还要根据患者自己的体会来调整,比如有的患者一服用中药就感觉胃口不舒服,那么就可以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一般不建议饭后马上服药,最好是半个小时以后再服。
在临床中,中医还总结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服药方法,比如,补阳的药物最好在早晨或者上午服用,这样可以借助人体上午阳气的生发,来使药物起到更大的作用;补阴的药物可以在下午或者晚上服用,因为人体晚上阴气用事。而安神的药物则最好在晚上睡觉前服用,这样疗效更好。
另外,还有按照人体经气旺衰来服用药物的方法,比如清代医家叶天士就说:“肾经药,侵晨服”,因为传统中医认为清晨是肾经最弱的时辰,这个时候补肾则事半
功倍;而去心火的药物则最好在中午午时服用,因为这时心经当令,可以使药物直折心火;补脾的药物可以在傍晚服用,因为此时脾胃的经气最弱,则补益效果较
同时,中医服药时还讲究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调整服药方法,比如患者服用的是泻下的药物,那么就要看患者泻下的情况,如果患者的大便不泻,那么就要继续服用,
如果泻了,那就要及时调整用量,在中医经典《伤寒论》中就规定服用大承气汤,如果患者泻了,那就要“止后服”,就是不要再服了,否则会损伤人体正气。
而有些药物,却并不能按照一天两次那么服用,比如病情紧急了,那么就需要频服,古代医书中经常记载此时要大锅熬药,随时频服;而对于像治疗咳嗽或者咽喉等疾病,则最好的服药方式是小口频呷,也就是小口喝,然后在嘴里含一会儿,再慢慢地咽下去。
另外,服用中药时的饮食禁忌也很关键,如果处理得好,甚至可以帮助中药增强疗效,比如《伤寒论》中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张仲景就让患者在喝完药
后,再喝一些热稀粥,这样可以帮助人体生发胃气,祛邪外出。所以,服用中药以后最好是清淡饮食,切忌膏梁厚味,大鱼大肉,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而常喝一些小米粥、山药粥等则可以帮助人体的胃气迅速恢复。
另外,朋友们关注最多的就是中药和西药是否可以同时服用的问题,其实,中药里的某些成份会和西药产生化学反应,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铁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
酶制剂、含有氨基比林等成分的解热镇痛剂、某些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如洋地黄制剂等,就不能与中药同时服用,因为这些成份容易同某些中药里的鞣质发生反应,影
响疗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由于每味中药都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化学成份,具体会与哪些西药产生反应,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的建议是:中西药最好是
分开一个小时以上服用。
看来,中药的煎煮和服用方面讲究还是挺多的,大家可以在就诊的时候随时咨询医生,了解适合自己的服药方法。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饮片煎煮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