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吃播家政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资本价值和前景

《《 什么是天下第一仓 》》——日处理百万商品能力 X 95%满箱率————99.95%的准确率和机械0故障率——说的就是投资超过一个亿的心怡科技自动化运营中心!!8月31日,零壹汇企业参访团一行三十多位企业家造访零壹汇核心发起人之一 邢玮先生创办的“心怡科技”,当这个“阿里巴巴的仓库被打开后”,大家都震惊了!《 心怡科技这么牛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以下视频带你走进“心怡科技”,两分钟告诉你仓储秘籍!心怡科技--菜鸟网络智能仓储大曝光!心怡科技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电商物流供应链企业,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天猫商超核心仓储管理服务提供商,天猫国际跨境运营主体,菜鸟网络核心合作伙伴。同时,心怡科技为多家知名商家提供国内先进的全方位供应链系统解决方案和一站式跨境电商管理服务。这次零壹汇揭秘菜鸟网络合作伙伴心怡科技一个全自动化运营中心内的运作场景,帮助大家一窥庞大电商体系下,从接到买家订单,到包裹生成的全过程。这是心怡科技日处理百万级商品的现场!参观的这个自动化运营中心位于广州,对数万多个品类的商品进行拣选,具备日处理百万级商品的能力,吞吐能力居全国第一。该自动化运营中心最大特点是全自动化操作,大幅度降低对人力的需求,仅需在拣选、条码复核、分拣机监护等环节投入人力跟进,物品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七个环节都可实现一体化集成,效率提升30%以上,准确率达到99.95%。从心怡科技看物流发展-零壹行业纵横横向观察美国的物流仓储现已达到 2 亿平方米存量,在全美经济不景气背景下,仓储业是少有实现增长行业之一, 15 年新创 32 万就业岗位,证明行业仍处发展期,充满想象空间。反观国内,A 类仓需求受益于互联网、电商和第三方物流发展而不断提振,行业供需格局逐渐形成,需求结构发生改变,现以内资需求为主,供给端现主要由以普洛斯为代表外资企业为主导,但内资企业大多掌握稀缺性土地资源,预计行业地位会持续提升。国内人均仓储面积为 0.52 平方米,是美国水平十四分之一。市场总供给量为 6.8 亿平方米,其中 6%是现代化物流设施,约为 0.43 亿平方米,物流设施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纵向观察目前物流行业极度分散,即使国内20家最大物流公司合计所占的市场份额也不到2%,过度分散导致无法集约化运营,成本高,物流也面临供给侧改革!“互联网+物流”——“降本增效”或成国内刺激上中下游产业的新的增长点!在中国企业生产成本当中,物流成本占到30,甚至40%,发达国家就是10%~15%,如果中国的物流效率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准,这意味10万亿的物流成本降到一半,5万亿上游利润可成为企业利润,下游可以给予消费者让利的空间,中间还是给与物流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未来伴随电商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城镇化推行,对仓储物流设施要求会不断提高,中低端设施转型升级是趋势,现代设施空间广阔。同时,政策红利释放和资本加码将进一步推动现代仓储物流设施发展。仓储设施的资产证券化将预期收益转化为实际现金流,有效解决物流企业发展资金瓶颈,推动企业不断壮大。现代仓储设施标准化程度高,盈利能力良好,收益获取稳定,相较于 B 类仓和 C 类仓, A 类仓是资产证券化最优选择。以上资料来自于海通证券,更了解详细的《海通证券物流行研报告.PDF》,请关注【零壹资本】,回复“物流”领取2016物流热点趋势-零壹投行在《安信证券2016中期策略会》上,投资人从物流项目的投后管理,总结了物流行业的热点趋势及投资布局一、2016年物流领域值得关注的七个热点趋势1.领先物流企业供应链化过去一年物流圈非常热闹,快递布局零担、零担切入快递,供应链金融、最后一公里、跨境转运、仓配一体……对国内大型的物流公司而言已经是标配了。物流超市也好、综合物流服务商也罢,其本质就是“供应链”了。2.企业物流“转身”物流企业很多大型制造企业或者电商的物流部门逐渐被分拆出来变身第三方物流并谋求独立上市,而在这个转身过程中势必会借助资本的力量加快转型布局。3.制造企业的可视化追求过去半年先后收到不下10份BP,都是关于帮助制造企业管理仓库、让在途车辆有“迹”可寻,以及进行销售订单管理等的SaaS平台项目,并且团队有一个共性特征,创始团队中有在大的制造企业管理过物流的负责人。此外,车货匹配类平台新一轮融资的故事也是围绕TMS展开。最开始觉得这是伪需求,但深入发掘后,发现这里面确实存在巨大机会。4.垂直B2B电商催生的物流新业态受找钢网影响,这两年B2B电商异常火爆,起初我也把此类平台当电商看的,直到有一天一个准备在供应链领域布局的顶级机构把我手上的买塑网当成供应链项目看了,我开始重新审视B2B平台,发现其确实具有一定的供应链属性,并且因为此类平台物流体量之巨,后续一定会孕育出新的物流业态。5.供应链金融的执着追求这一点就不多解释了,稍微上了点规模的物流企业,都想着或者已经开始尝试在此领域掘金了。6.非核心业务外包成风这里的非核心业务因企业性质的不同而异。但有几方面具有普遍性——人力资源、车辆等。7.物流“智能”设备起航受人力成本持续上升,以及工业4.0技术升级等的影响,智能设备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受欢迎,当前炒得比较热的是机器人、无人机和机械手臂等。二、七大热点趋势将催生五类投资需求首先,“领先物流企业供应链化”及“企业物流转身物流企业”两大趋势将会引发对以下几类标的的收购:优质落地配公司、特色供应链企业、WMS和TMS类软件公司,部分通关能力比较强的货代公司。其次,“制造企业的可视化追求”。在货量为王的行业特征下,货主的需求会对物流企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兼具TMS、WMS和OMS的系统/平台将会受资本市场的青睐,oTMS的一张图很好地诠释了此类模式的应用原理。个人认为此类平台最Key的能力包括:大货主的获取能力、物流运营的深度理解、强IT实施能力以及强大的物流资源整合能力等。再次,“非核心业务外包已成风”及“物流‘智慧’设备起航”会刺激“众包”类商业模式的物流相关企业崛起,以及加快“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至于“供应链金融的执着追求”,本人判断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供应链金融还是仅仅停留在“追求”的层面,不会有大的突破,除非国家放开对银行和金融牌照等的限制。UPS玩供应链金融的关键一环就是其收购了一家银行。最后,“垂直B2B电商催生新业态”将会给年的物流市场留下最大的想象空间。投资人眼中的物流前景-零壹投行全球最大的投资机构摩根士丹利专访物流行业专家黄刚:解读中国电商物流、中国快递未来的投资机会.....“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物流领域可投的项目越来越少”......但事实上,2016年很多快递物流企业上市,中国快递物流从50多亿,到上百亿,到破千亿,到过万亿,历经15年的快速增速。尽管中国经济前景并不乐观,连带电商增速放缓,影响物流快递业,但酝酿着物流行业的商业模式将会经历蝶变。预测:未来或许不需要仓储,以O2O,C2B模式为主导,从发源地发货,未来十年物流商业模式调整,将借力资本做整合,然后把自己的网做升级!快递单价如果接入互联网+会下降吗?互联网模式是以免费体验迅速获得大量的用户,物流的未来一定是通过大数据挖掘用户需求带动订单增长,在这样局面下,物流商基于用户数据的收集,不排除会采用降价方式获得用户!综合服务将成主流未来的竞争不一定是纯快递的竞争,而是用户体验与综合服务等维度竞争,快递作为物流重要环节,各大物流企业都在结合客户体验,创新物流模式,比如京东到家,采取的众包模式,也一定程度刺激其他品牌物流商变革方向。编辑:零壹君 & Belinda(资料来源:安信证券、海通证券等资讯综合整理)壹三板(zero-one-NEEQ)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日,全国股转系统正式发布了《私募机构全国股转系统做市业务试点专业评审方案》,标志着私募机构『零壹智汇』是零壹为产融互通精心打造的行业沙龙,每期将精选优秀项目创始人与机构投资人进行行业交流、项目合作、融资对接。价值万元挂牌企业财务总监内部课件(取走不谢)VC、PE机构怎样看VR/AR行业?VR/AR行业发展现状?行业从业者如何看待这个行业发展?VR/AR瓶颈如何突破?9月13日,零壹金服联手良师雅集,特邀五大创客与大家共同探讨「传统行业互联网+」的机遇与发展。2014年笔者曾撰写过几篇关于鼓励PE做市的建议,日证监会终于发布了《关于证券经营机构参9月1日
财务总监沙龙 | 你想要的答案这里都可以给你
零壹沃土新三板研究院财务总监班
特邀珠江啤酒财务总监、董秘朱维彬
前7天连锁酒店财务总监黄梅芳
与您现场深入探讨
那些年走过的上市、挂牌之路
日,全国股转系统副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隋强,在《新三板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演8月31日,零壹汇企业参访团一行三十多位企业家造访零壹汇核心发起人之一 邢玮先生创办的“心怡科技”,当这个“阿里巴巴的仓库被打开后”,大家都震惊了!日,A股上市公司宝新能源(000690)发公告,称公司收购百合网(834214)部分股权,【零壹精品企业参访-心怡科技物流】心怡科技物流简介心怡科技物流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广州,2012年进军9月8日零壹私享会
特邀关注VR行业的专家、企业家、投资人
和您现场一起探讨!
名额有限,欢迎行业从业者扫码报名!“新三板巴菲特”老朱饭局起拍啦!
想和他来一次面对面午餐?
想和他来一次近距离交流?
想知道最新资本运作动向?
想抢先一步把握市场先机?多家挂牌企业已收藏本文.....财务总监高级研修班——让企业看到生意的未来!!zero-one-NEEQ我们致力为企业和投资者整合资源并提供新三板一体化服务!热门文章最新文章zero-one-NEEQ我们致力为企业和投资者整合资源并提供新三板一体化服务!3.25亿人都在看直播,直播市场到底有多大?&&&&
  200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接见选民,人们纷纷拿出手机捕捉两位候选人;2016年,同样是总统候选人接见选民,大家纷纷背过身体,为的是将总统候选人和自己放进同一个取景框,方便直播。一瞬间,似乎大家都中了&直播&的毒,但这也很直观的告诉我们,生活正在被直播改变。
08年希拉里竞选照片与本次2016年竞选,观众反应的对比
  直播很火,这点毋庸置疑。从吃饭睡觉到生活构建,直播正在以一种无孔不入的方式渗入我们的生活。国外YouTube、Facebook Live等巨头纷纷加入直播功能,国内更是各种直播APP如火如荼,映客、斗鱼、熊猫TV、一直播、花椒等直播平台的兴起更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直播正在逐渐形成下一个风口。那么,这个风口的张力究竟有多大呢?
  直播市场有多大?
  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从小众兴趣集合到泛娱乐导向形成&&直播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能比你想象中要重要得多。
  1直播更像是个&大社会&,在中国已经成了一种群体现象
  鲜肉网红、电商行业、金融行业、教育行业&&都在直播,我们可以发现,如今的直播市场变相就如&大社会&一样,非常宽的赛道里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千千万万个有能力、有个性的个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在此之中你可以学会唱歌、跳舞、变魔术,找到同好,这在传统平台如电视、电影甚至传统互联网视频是完全无法做到的。
  直播从一个个冰冷的手机应用,变为充斥在年轻人休闲时光的热门话题;主播们从逼仄狭小的直播间走上大雅之堂,成为每场发布会不可或缺的角色,俨然形成了一场群体狂欢,当然欢愉之下也不全是绚丽的火焰。机遇挑战、竞争抢夺、相互制衡,一个新的战场正在布局,步步为营。
  直播平台不计其数
  2网红经济与直播市场的相互孕育
  相较以往传统的&平面网红&,直播这个秀场孕育了更多鲜活的party queen/king,它让网红们的变现方式也随之变多了,将网红经济生态拉扯到了3D的环境中。如今专门给培育网红的&网红孵化器&在中国已经有50多家,尽管收入可观,然而竞争确实格外的惨烈,投资失败率高达95%。 这意味着对网红市场的革新,这再也不是一种靠整容、献媚就能成功的捷径了。
  BBC曾报道一家名为Tophot的网红孵化器,培育出了张大奕、Ling Ling等知名网红,然而对其后的发展模式却保持质疑态度。
  去年,网红经纪公司的估值在2亿-3亿间。而现在,其中几家估值到 20 亿&30 亿,以前这些网红公司问题是有收入,但旗下签了六七个艺人,80%的收入都是由一个网红带来的,风险巨大。而现在,这些网红公司旗下已经 100 多人,占据头部的网红只带来大概 30%多的收入。直播带来的&大社会&的概念撕扯了这个风口,孕育巨大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严重的等级之分,与更为严峻的竞争局势。
  直播越来越膨胀,
  是什么让人越来越上瘾?
  虽说竞争十分激烈,但很有意思的一点是,除了少部分实用贴、话题贴、游戏攻略、实验等有趣内容外,大多数的直播却逐渐走向了有趣的反面,充斥着发呆,吃饭,睡觉,各种嘟嘴、卖萌、逛街等找不到&看点&的直播,尽管如此可都有几万人围观。相较于成熟的媒体行业拼命搞优质内容的环境,为什么还在发育的直播市场,会出现如此诡异的现状呢?
  有个案例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主播直播睡觉就吸引了十多万人观看。另外,也有20万人在看一个女的撅嘴刷牙的,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每天晚上看某网红直播吃饭的。比如郑州一95后网红美女直播吃饭、化妆,5个月收获10万粉丝。
  1粗糙的内容质量下带来真实参与感与强交互
  直播的兴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真实感与参与感的互动,而说到底,它缓解了人的孤独与寂寞,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小确幸&。在中国,直播的兴盛背后,亦是出于这种孤需求。没有台本、无可预测未来的真实性,越有同理心与陪伴感,在群体内产生从众效应,可以极大地缓解人的孤独感。而直播粗糙的内容形式,打破了传统精心粉饰过后所产生的距离感,形成了更强的交互环境,打造了更具粘性的粉丝群体。
  当然并不是说毫无营养的内容就是就能为直播带来足够的噱头。直播平台的同质化问题已日渐显现。据《网红投资报告》显示,市场走向成熟,仅凭&网红脸&接受打赏的模式将受到挑战,人的需求不断迭代,网红的发展必将向优质原创内容上靠拢。直播现阶段带给我们现实中所匮乏的慰藉,而一旦慰藉过剩,审美疲劳来的会很快。
曾经火爆韩国吃播界的美女主播DIVA,每天在家直播吃美食三小时,月收入高达约人民币5万元。
  2满足难以启齿的人性,充满了凝视与窥探的隐喻
  某种程度上,直播也充满了凝视与窥探的隐喻。正如我们喜欢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传自拍、状态、心情,这是因为我们希望能从彼此的认同感中获得群体的归属感,满足我们对社会交往的基本需求。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别人的生活,获得相同的交流。
  直播是人们对于平时想接近却有无法亲近之人的一种窥探,而在窥探的过程中,人们达成个人欲望的宣泄。而直播的兴盛也验证了窥探这种隐秘的需求非常顽强的存在着。比如说许多人借直播亲近那些平时无法亲近的男神与女神,通过打赏拉近了他们的距离,可以让直播中的男神与女神可以对你说一句谢谢。在移动直播平台,面对面的这种场景感下让很多用户有满足感。
  今年九月,古力娜扎也加入了直播行列,真实的互动性,引起了不少粉丝&黑转路&&黑转粉&&&
  3一种全新的社交形式
  无论是排解寂寞亦或是满足私欲,直播带给我们最本质的变化还是改变了我们的社交文化。中国本身含蓄内涵的社交文化以及不善于陌生交友的文化性格导致许多人很难真正融入生活中,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都致力于攻克这种现代人的社交性格。而直播以更为直白的方式发起了冲击,营造了一种不对等的社交文化。有机会与现实生活无法接触的人交流,让这些群体产生了&我在这里我有许多朋友&的错觉与归属感。
  直播的未来何去何从?
  人们希望借直播摆脱无聊,获得身份认同,获得归属感,打开社交圈;主播们希望借直播,打造知名度,满足虚荣心&&彼此需要,造就了这条产业链的繁荣,然而,就好像尼采说的那样:窥视深渊者,必然被深渊所窥视。直播能让人如愿摆脱掉现实中的烦恼吗?还是说,在对直播的贪婪越来越盛的情况下,它会让人们步入越来越封闭的牢笼与深渊?直播的未来究竟会是怎样?
  1跳脱网红经济之外,&直播+&或许能够让直播附着更多的意义
  其实&直播风口&业内专家呈现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2017年依然是直播的风口期,但资本和竞争将更多的集中在垂直细分领域;另一种相对少数的观点则认为2017年直播的风口期已经过去,从业者和投资人的进入应该更加冷静和审慎。但无论在何种观点下,直播都会更加深入到互联网的各个领域,继续成为各个平台创收、变现、造血的一种标配方式。
  一是社交化,本质上说,直播是领先微信、微博的新一代社交形式,更具社交功能的产品会持续获得关注;
  二是内容化,直播将演变为一个产业,产业链布局越齐全、调动资源的能力越大、平台可承载的内容和造星功能越多,则越容易成功;
  三是垂直化,直播正快速向垂直领域延伸,除了传统的游戏直播,直播+电商、直播+体育、直播+在线教育等形式将变得越来越多且趋于成熟;
  四是广告平台化,直播延伸出来的商业价值将得到体现。
  2大型的直播平台的江湖地位将会在2017年奠定,但留给平台型的网络直播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如今的直播市场群雄割据,很难分出个一个来,但是从数据中,我们还是可以一撇端倪的。
  中国网络直播平台20强
  也许直播平台存在着泡沫,但这个泡沫越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夸张。对于同质化严重的直播平台来说,从上图显示的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差距似乎正逐渐显现,未来肯定会出现寡头局面。随着直播影响力的逐步扩大,&政府+资本+平台&三方将逐渐形成有效互动,一定会有一轮洗牌,之后行业健康发展的格局将逐步形成。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价值愈来愈大,对直播平台的枷锁也会愈来愈多,风口在达到峰值后或将逐步缩减。
  3直播,向左是娱乐,向右是社交
从目前几个直播市场的巨头来看,各有各的侧重点与未来发展方向,但总的来说跳脱不了&娱乐&、&社交&两大类。如:陌陌、微博、QQ、映客相对而言,更侧重于社交关系和流量转化,辅之以内容;而YY、斗鱼则相对侧重于准专业内容(PUGC)和自制综艺的开发。
  目前,对于直播这个战场而言,360CEO周鸿t、小米CEO雷军、资深投资人徐小平等名人陆续&触电&,让直播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再加上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的推波助澜,这是一块炙手可热的创业风口。
  然而总的来说,就直播的本质而言,它是一种方式而不是内容本身。在迎击风口浪潮的同时,不要单纯为了直播而直播,从直播鼻祖 Meerkat 在诞生一年半后正式宣布关闭的时间中,我们也许能感知到现在探讨直播的商业模式、未来想象和盈利空间还为时尚早。考虑如何将直播作为内容和流量的变现工具,在创造内容和链接的基础上,让直播改变生活,营造更适应现代人审美的环境,这或许才是当务之急。锵锵三人行 马未都:中国股市散户大多被资本大鳄吃掉-锵锵三人行-凤凰视频-最具媒体价值的综合视频门户-凤凰网
锵锵三人行 马未都:中国股市散户大多被资本大鳄吃掉
将视频分享给站外好友,或嵌入到博客、论坛
选择成功,请使用ctrl+c进行复制
扫一扫分享更方便
下载客户端独家抢先看
已成功订阅
简介:散户主要是指资金实力较小的投资者,其入市的资金一般也就三、五万元左右甚至更低,基本由工薪阶层组成。散…
下载客户端
独家抢先看我国银行监管框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影响
我国银行监管框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影响
摘要:银行监管需要围绕清晰的监管目标与监管理念,在有效的监管框架下,才能推行强有力的持续监管,由此促进体系的稳健发展。本文从监管规则、监管工具、监管组织体系这三大部分出发,探讨了我国银行监管框架的现状。本文重点探讨了巴塞尔协议Ⅲ发布以后,银监会对旧监管工具的改进与新监管工具的引入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关键词: 银行监管框架;监管规则;监管工具;监管组织体系
银行监管需要围绕清晰的监管目标与监管理念,在有效的监管框架下,才能推行强有力的持续监管,由此促进体系的稳健发展。2003年中国银监会成立以来,正式将银行监管的职能由一个单独机构行使,不断探索,引领银行业不断健康发展。银监会前任主席刘明康(2011)认为,完善的审慎监管框架主要包括三大组成部分:一是审慎全面的监管规则;二是行之有效的监管工具;三是科学合理的监管组织体系。本文从这三个部分入手,开始探讨我国的银行监管框架。
我国的银行监管规则
银行业监管规则体系主要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四个层次构成,法律、行政法规是基础和主干,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构成了实际监管工作中的依据和准绳。
(一)银行业监管法律法规
银行业监管法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作为一部专门的行业监督管理法,明确界定了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原则和职责等。其主要内容见下表。
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主要内容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之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涉及到银行业监管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时需要接受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以及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等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则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有权监管银行业机构参与金融市场的活动、建议银行业监管机构对特定银行进行检查监督、对影响金融稳定的金融机构进行检查监督等。
银行业监管的行政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等,其中规定了外资银行同样需要接受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以及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等要求。
(二)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从2003年开始,银行业监督管理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去之后,银监会开始了对旧的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与修改工作。2007年,遵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清理法规的要求,银监会全面清理了规章与规范性文件,其中:不适用的一共101件(制定主体是中国人民银行),废止的有59件(现实情况变化不再适用),修改6件,重新制定5件。
目前主要的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以管理办法与管理指引的形式发布。近年来比较重要的文件如下表所示:
近年来银监会发布部分重要文件一览
有关统计显示,银监会成立以来,先后发布实施了600多份监管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废止了84份,充实和完善了监管规则体系,初步形成了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主要风险的审慎监管法规框架,为银行业监管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了监管规则支持。
我国的银行监管工具
我国传统的监管工具主要包括流动性、拨备覆盖率、风险集中度、不良资产率,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发布的背景下,中国银监会于2011年4月27日公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陆续引入或更新了资本、拨备、流动性、杠杆率等银行监管工具。以下以四大监管工具分类,从现状出发,考察新的四大监管工具的应用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一)资本监管
资本是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基础部分,银行的设立与经营活动的开展都要以一定数量的资本金为前提,更重要的是,银行资本的充足程度还关系到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信心。自从巴塞尔协议Ⅰ推出以后,资本监管就成了银行监管的核心内容。巴塞尔协议Ⅰ创造性地引入了风险加权资产计算资本充足率,反映的是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受损失前,能以自由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1.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历史演变与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现状
中国银监会于2004年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第一次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提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框架。该管理办法在2007年做出了修订。银监会先后颁布了一些管理办法与管理指引,其主要内容如下: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相关文件
2003年开始,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上市以及银监会的成立与加强监管,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国内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资本约束机制不断健全。如下图所示,我国资本充足率超过8%的银行数从2003年的8家逐年上升,截止2010年末,我国281家商业银行全部达到8%的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第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达到12.3%,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10.1%。
强大的资本实力为国内商业银行抵御本轮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了国内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同时,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和资本质量也为进一步完善资本监管制度提供了前提条件。
2.新的资本管理办法出台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本次的国际金融危机表明,现有的银行资本监管国际规则存在一系列重大缺陷,导致所计提的监管资本不能充分吸收危机期间的损失。巴塞尔协议
Ⅲ的出台,标志着国际上资本监管的最新进展。其总体的趋势是强化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能力,扩大资本覆盖风险的范围。同时,近年来,国内的信贷投放快速增长,信贷集中度有所上升,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银监会于2011年8月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本节下称《办法》),标志着反映国情、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银行资本监管框架初步形成。
从该办法的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和总结了前期颁布的各文件内容,借鉴了巴塞尔协议Ⅲ当中严格资本定义,提高资本要求,重视普通股吸收损失的能力以及逆周期风险防范等特点,同时相比巴塞尔协议Ⅲ,还提出了相对更严格的要求。其关键内容如下表所示:
商业银行资本要求的新标准
按照该《办法》的规定,核心一级资本的定义与以往的核心资本的定义并没有很大区别,只是在适用范围上做了更严格的规定,由于储备资本与附加资本均要求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由此得出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所要求达到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5%、10.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7.5%。
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
&&&&&&&&&&&
我国主要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情况
从以上两图可以看出,我国主要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都已经提前达到了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可以说短期不存在补充资本的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对各类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权重法与内部评级法(标准法与高级计量法)设置了差别较大的资本要求,银行为了降低资本压力,要求全面改进风险管理水平,加紧开发内部评级体系;微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的风险权重的降低(由100%降至75%),倒逼银行促进业务转型,重视微小企业客户的维护,零售贷款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长期内的资本充足水平不容乐观,应当通过内部积累探索建立新的资本补充机制;进一步加大中间业务创新,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
(二)拨备指标
拨备是抵御贷款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我国目前的拨备要求主要指的是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是否能完全覆盖相关贷款风险的指标,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不良贷款余额&100%,其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银行根据贷款五级分类计提的专项准备。拨备覆盖率取决于两个因素:银行实际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和银行的不良贷款。根据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2011年第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达到270.7%,比150%的监管要求超出了不少。
目前中国银行业在计提拨备时,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有三类:一般准备金、专项准备金和特别准备金。其中,银行的一般准备金是弥补贷款损失的总准备金,并不是针对具体某一笔贷款的损失,具有预期损失弥补的意思。专项准备反映的是贷款价值的减少部分,是银行正常经营中的业务费用支出,提取比例越高,说明贷款质量越差。因此,专项准备具有顺周期的特点:在经济周期下行期,随着银行信用风险增加,银行多提拨备,资本实力削弱,促进经济走出低谷的能力也减弱;而在经济上行期,银行减少拨备计提,资本实力增强,有更强的动力向经济注入资金,容易加剧经济过热。
为了降低贷款损失准备顺周期性,提高其前瞻性,银监会引进了一个新的监管指标:贷款拨备率。贷款拨备率指的是贷款损失准备占贷款的比重,标准是不得低于2.5,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于2013年之前达标,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则设定差异化的过渡期安排。
从我国现有的16家上市银行第三季度报中可以得到各家银行的贷款拨备率数据,其中,达标的只有三家银行:农业银行(3.81%)、建设银行(2.54%)、华夏银行(2.89%),水平非常低的有宁波银行(1.49%)和中信银行(1.5%)。因此,在不良贷款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各大银行只有不断地提高贷款拨备覆盖率,并加强贷款精细化管理,提高贷款风险定价能力,才能弥补提取更多拨备对于利润的影响,并达到监管的要求。
(三)杠杆率监管
本次金融危机之前,伴随着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产品的快速发展,欧美国家的金融部门的杠杆程度明显上升,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虽然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杠杆率水平很低,危机期间,银行体系的快速去杠杆化过程十分艰巨,其作为信贷中介的功能也持续弱化,导致了经济复苏的动力不足。资本充足率本身具有顺周期特性也要求引入简单、透明、不具有风险敏感性的杠杆率指标,有效控制银行体系的杠杆化程度。杠杆率监管工具的引入,在宏观审慎层面,有利于防止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过度扩张和过度承担风险,控制系统性风险;在微观审慎层面,可以对采用风险加权的资本充足率形成补充,有利于确保整个银行体系保持一定水平的合格资本。
2011年6月,中国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要求在2012年1月1日正式执行。《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并表和未并表的杠杆率均不得低于4%。规定的达标期限是:系统重要性银行2013年年底前达到最低杠杆率要求,非系统重要性银行2016年年底前达到最低杠杆率要求。而且要求在过渡期内要制定达标规划,制定达标措施,完成达标。
杠杆率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杠杆率=(一级资本-一级资本扣减项)/调整后的表内外资本余额
调整后的表内资产余额按照如下方式计算:汇率、利率及其他衍生产品按照本办法附件所列示的现期风险暴露法计算;其他表内资产在扣减针对该项资产计提的准备后,计入调整后的表内资产余额。在计算表内资产余额时,不考虑抵质押品、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等信用风险缓释因素。调整后的表外项目按照如下方式计算:除无条件可撤销承诺按照10%的信用转换系数计算之外,其他表外项目按照100%的信用转换系数计算。
大型银行杠杆率水平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大型银行的杠杆率水平比较高。另外,根据高华证券的测算,我国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中,也仅有华夏银行、深发展杠杆率低于4%的水平。因此,从短期来看,杠杆率这个新的监管工具的提出并不会给我国的主要银行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个杠杆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银行业还是主要从事传统的存贷业务,表外业务规模比较小。从长期来看,由于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存贷款利差的缩小,中国银行业必然要改变业务模式,开拓表外业务,发展金融创新,中国银行业的杠杆率必然会降低。因此,从分子来看,中国银行业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资本约束和资本补充机制;从分母来看,单纯依靠机构扩张和规模扩张获取发展的经营战略必须转变,要提高风险意识与精细化管理水平,也要适度控制表外业务增长的规模,实现内涵式的有效发展。
(四)流动性监管
&此次金融危机将国际银行业原本存在的流动性监管问题暴露无疑,过去监管层对跨国经营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急融资计划的可行性、资产流动性评估等多方面的监管仍然处于粗放和抵消的水平,而流动性风险所体现出的瞬间强传染性和冲击力让监管当局充分意识到流动性风险监管的重要性。最新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中,构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全面框架,在强化资本监管标准的同时,首次提出了全球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定量标准。
而在我国,随着银行业经营环境、业务模式、资金来源的变化,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突出。
2011年10月,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明确了流动性风险的定义,以及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机构实施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框架,并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其中对于商业银行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四大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存贷比和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其中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是根据国际性监管要求引进。
1.短期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
流动性覆盖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在设定的严重流动性压力情景下,能够保持充足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并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来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
流动性覆盖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未来30天内的资金净流出(不得低于100%)
优质流动性资产是指即使在严重的压力情景下,无论通过出售还是抵押融资的方式,仍应保持良好的产生流动性的能力的资产。根据银监会的规定,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由一级资产和二级资产构成,其中二级资产占比最高不得超过40%。一级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央行准备金,由主权实体、央行等机构发行的证券等,二级资产包括权重法下信用风险权重为20%的由主权实体、央行等机构发行的证券以及满足一定条件的公司债和有担保债券。
净现金流出的定义为,在指定的压力情景下,未来30日内的预期现金流出总量减去预期现金流入总量。预期现金流出总量是各类负债科目和表外承诺等或有项目的余额与其预计流失率或被提取率的乘积。预期现金流入总量是各类契约性应收款项的余额与其预计流入率的乘积。为防止净流出量为负数,银监会规定,可计入的预期现金流入总量最多不得超过预期现金流出总量的75%。
2.长期监管指标:净稳定资金比例
作为流动性覆盖率指标的一个补充,净稳定资金比例旨在引导商业银行减少资金运用与资金来源的期限错配,增加长期稳定资金来源,满足各类表内外业务对稳定资金的需求。
净稳定资金比例=可用的稳定资金/所需的稳定资金(不得低于100%)
其中,可用的稳定资金是指在持续压力情景下,能确保在1年内都可作为稳定资金来源的权益类和负债类资金。各类负债和权益项目适用不同的可用稳定资金系数,其稳定性越强,到期时间越长,对应的可用稳定资金(ASF)系数越高。可用的稳定资金包括机构的资本和有效期限大于等于1年的优先股(ASF系数为100%)、来自零售客户个小企业客户的稳定或欠稳定存款(ASF系数为90%-80%)等。
所需的稳定资金等于各类资产或表外风险暴露项目与相应的稳定资金需求系数乘积之和。稳定资金需求系数是指各类资产或表外风险暴露项目需要由稳定资金来源支持的价值占比。在压力情境下,流动性好且容易获得以作为额外流动性补充的资产被赋予较低的所需稳定资金(RSF)系数,比如现金的RSA系数为0,而贷款等则赋予65%以上的RSA系数。
3.新监管指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由于信息披露的限制,我们难以对商业银行的上述新指标达标情况进行一个准确的估算。而根据中银国际的研究报告估算,我国主要上市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都超过200%,净稳定资金比例除中行外,其他均高于100%,可以说,与上述的其他新监管工具一样,短期内对我国银行业并无太大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影响也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银行需要建立日间流动性管理模式:流动性覆盖率的要求加上目前银监会日均存贷比的考察,要求以日为单位建立流动性管理框架,通过最小化日间流动性风险暴露,降低借贷比例,优化投资结构。(2)银行需要大力优化长期融资的结构化流动性管理:银行需要严格按照期限匹配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期限,根据短期和长期的融资期限区别设定调控比率,并运用更加广泛的压力测试方法评估流动性骤然紧缩的影响。(3)银行需要建立主动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银行要对资产和负债产品进行精确定价,以实现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并在全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和方法,通过建立银行内部资金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之间的全额有偿转移资金,实现核算业务资金成本与收益的科学化经营管理模式。
我国的监管组织体系
完善的监管规则与有力的监管工具需要合理的监管组织体系来贯彻落实,目前我国的银行业监管体系主要以机构监管为主、兼顾功能监管。在银监会一级,其部门设置如下图所示:
图三 银监会部门设置
如图所示,在银监会一级,其部门主要有行政部门、机构监管部门、功能监管部门等。机构监管部门包括银行监管一部、二部、三部和四部、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合作金融监管部,分别负责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外资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监管。而功能监管部门则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目前主要包括创新业务监管部、信息科技中心、案件稽查局、融资担保部等功能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创新业务、IT信息科技风险、各类案件风险、融资担保业务等的功能监管。由此形成了比较完成的监管组织体系。同时在会一级还有统计部、法务部、财会部等实务支持部门,为监管部门的工作开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而在地方一级,主要在每个省设置银监局。除各功能监管部门一般没有以外,银监局的机构设置与银监会一级类似。
&本文从探讨监管框架的现状出发,重点讨论了监管工具的提出背景、具体内容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文中可以看出,我国在吸收国际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框架,我国的商业银行为了适应监管框架的发展,需要主动转变发展方式,重点改进全面风险管理。本文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定量的分析,影响部分也不够深入。由于能力所限,监管规则与监管组织体系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讨论较少。以后的研究,还需要从很多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巴曙松、邢毓静、朱元倩等.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挑战与改进[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巴曙松、朱元倩等.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3]刘国通、龙华等.
流动性风险管理最新监管动态及影响[J].金融与保险,2010(11).
[4]刘明康.中国特色的银行业监管理论与实践[J].中国金融,2011(13).
[5]宋彤.杠杆率与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反思[J].
新金融,2010(5).
[6]王佃凯. 防范金融风险的新举措——《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的影响分析[J].银行家,2011(9).
[7]王萃.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9.
[8]周良.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理念的最新进展[J].上海金融.2009(2)
[9]中国银监会课题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改革(三):建立杠杆率监管标准
弥补资本充足率不足.中国金融,2010(3).
[10]中国银监会课题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改革(七):顺应资本监管国际规则变化
完善我国资本监管制度安排.中国金融,2010(7).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航资本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