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找到农村心脑血管病医院排名诊疗技术集成这本书

待解决问题&
农村医学 药师
农村医学 药师
更新时间: 23:47
JE中专网猜你喜欢!
找不到你想要的专业吗?
请问职业中专的农村医学专业毕业证可以考执业药师证吗
可以,只要你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七年就可以报考了
非药学专业的医学生怎样考执业药师证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获准在我国境内就业的其他国籍的人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1、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中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七年。 2、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大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五年。 3、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本科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三年。 4、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一年。 5、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你不是药学或相关专业的就不能考,报名了,审核时也过不了
六安卫校今年招收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吗
好像没有吧。
惠州卫校的农村医学以后找工作会很难吗
孩子啊,有钱有关系就什么都不难。我昨天看见一个同校比我小一届的学妹,我们很多年前就认识的,她就是从卫校毕业两三年了,现在混的多惨,在街上派传单。。。我问她怎么混成这样,她说:“没办法,没钱没关系呗,有钱有关系的都上医院工作去了”。所以,这个社会还是很现实的。。。她还是学药剂的呢,你这个农村医学就更难说了。
我是莲塘卫校学农村医学的中专学生,希望谁了解卫校农村医学专业的详细了解
儿科与心脑血管病专科比较忙
职业中专社区医学已经7年了可以报考执业药师吗
中专毕业工作满(一定要满)七年,就可以考了,但是执业药师的卷子,你要怎么答呢?考试科目是:药学类: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类、中药学类共考科目);药学专业知识(一)含药理学部分和药物分析部分;药学专业知识(二)含药理学部分和药物化学部分;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江苏省籍外省医学中专2000年毕业可以在江苏省考药师和医师吗
可以的在外地毕业要在本省考
四川籍医学中专1995年毕业可以在厦门报考执业医师和药师吗
报考执业医师: 1.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 2.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3.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报考执业药师 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中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七年。
我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能考驻店药师证吗?
想考个证件是可以的,但是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你专业所学的知识跟药师无太大关系
我是石家庄卫生学校社区医学专业毕业,没有药师,药士证,有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证,能报考...
执业药师分为药学类与中药学类,各考四门,每门100分。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1、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中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七年。 2、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大专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五年。 3、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本科学历,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三年。 4、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生物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一年。 5、取得药学、中药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看看能对上条件吗,应该可以报。
可以,只要你从事药学或中药学专业工作满七年就可以报考了...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获准在我国境内就业的其他国籍的人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好像没有吧。...
&本站QQ官方微博:@jixiaoJE &
Copyright &&&(JE中专网)&&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联系加强农村心脑血管病防治工作的体会--《河北医药》1984年04期
加强农村心脑血管病防治工作的体会
【摘要】:正 我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以正定县城关附近五个公社(包括五十一个大队,七万多农业人口),为心血管病研究防治区,自1970年以来,坚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和防治。防治区内农村总死亡人口中,其死亡原因约有一半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是脑血管病和冠心病的易患因素。通过试区多次普查,高血压病患病率为4.91~4.99%。以此估算,河北省农村高血压病人约150万。由于本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我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以正定县城关附近五个公社(包括五十一个大队,七万多农业人口),为心血管病研究防治区,自1970年以来,坚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和防治。防治区内农村总死亡人口中,其死亡原因约有一半是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病是脑血管病和冠心病的易患因素。通过试区多次普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09年02期
;[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09年01期
余国膺;冯建章;;[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5年03期
李科慧;;[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7年03期
邱玉明;;[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8年12期
;[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09年01期
;[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7年05期
王美顺;;[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7年11期
;[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0年05期
;[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长征;;[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洪荣;;[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吴钉红;丘小惠;朱伟;袁小红;赵瑞芝;徐筱杰;;[A];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周敦金;杨念念;孙惠玲;严亚琼;龚洁;;[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周达生;戴梅竞;;[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C];2007年
陈介甫;;[A];第八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承颖亮;;[A];第七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沈潞华;;[A];创新·融合·共享——第五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10年
向小平;;[A];创新·融合·共享——第五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10年
黎大爵;;[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三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六香;[N];中国医药报;2003年
冯立中 通讯员
颜理海;[N];健康报;2008年
赵新培 卢晓娣 韦华;[N];辽宁日报;2004年
;[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廖志云;[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胡莉华;[N];中国医药报;2005年
蒋记;[N];大众卫生报;2005年
倪幼方;[N];医药经济报;2005年
沈阳军区总医院
辛沈;[N];保健时报;2005年
张晓岑;[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辉;[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高凌根;[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王卉;[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苏浩;[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陈乐琴;[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张林;[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逯金金;[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纪璟峰;[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愿愿;[D];昆明医学院;2011年
朱军;[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晁献召;[D];郑州大学;2009年
董秀英;[D];西华大学;2011年
张正伟;[D];郑州大学;2009年
吴鹏;[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张琳;[D];济南大学;2011年
杜盼盼;[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董雷钢;[D];郑州大学;2009年
庞秋艳;[D];郑州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心脑血管病关键CT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来源:&&&&
&&&&&&字号
完成人:卢光明 金征宇 张兆琪 张龙江 徐磊 等
完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等
推荐单位:江苏省
改善心脑血管病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其中影像学起着重要作用。以往心脑血管病的诊断依赖常规血管造影,但其只能显示血管管腔且属有创检查。CT血管成像(CTA)是一种无创性诊断技术,但图像质量差、诊断准确性低、功能信息少、辐射剂量高,能否替代常规血管造影用于诊断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项目团队构建了CT冠状动脉成像(CTCA)规范体系。研发应用双能量CT技术,提高小病变检出敏感性,实现心脑血管病精准诊断。大幅度降低了CT检查的辐射剂量,提高了CT检查的安全性。项目利用无创cT血管成像技术替代有创常规血管造影检查,使以往只有住院才能完成的检查变得门诊化,方便易行且准确性高;相比于常规血管造影,节省了约2/3的医疗费用;且将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从最初的15.4mSv降至0.94mSv。项目组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无创、早期、快捷、精准、全面诊断的技术平台,真正将科技成果转化到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民生问题,并向绿色医疗转变,造福于民,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责编:曹嘉馨(实习生)、赵竹青)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中国心血管报告2014正式发布:农村成心血管病重灾区
文/陈伟伟,高润霖等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增加。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
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增加。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心血管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呈明显上升态势,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报告显示,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4.8%,城市为41.9%。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政府主导下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1 心血管病患病与死亡情况1.1 心血管病患病情况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卒中患者至少700万,心肌梗死患者250万,心力衰竭患者450万,肺心病患者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00万。每5个成人中有1名患心血管病。1.2 心血管病死亡情况2013年农村、城市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为293.69/10万和259.40/10万(图1);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8%,在城市为41.9%,居各种疾病之首,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图2、3)。每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上升所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2004年——2011年死因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各类地区35岁以上人群IHD标化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IHD死亡率的年增长率为5.00%,女性为3.65%。农村居民IHD死亡率上升速度较快,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农村居民IHD标化死亡率均由2004年的低于城市居民上升为2011年的高于城市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是影响中国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死亡数据分析表明,2010年去脑血管疾病死因增寿年龄为2.26岁,城市/农村分别为1.79岁/2.41岁,其中97%归因于40岁以上人群的去脑血管疾病死亡。与2005年相比,2010年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有所降低,城市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农村。2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2.1 高血压根据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每年由于血压升高而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0万,每年直接医疗费用达366亿元人民币。(1)据2002年调查,中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近几年各地高血压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北方地区高于南方,部分北方地区高达30%以上。从1979年到2002年的演变趋势看,不同性别人群的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城乡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差别在缩小,城、乡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在1979年分别为10.8%、6.2%,在2002年分别为19.3%、18.6%。(2)队列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1991年——1997年队列的2.9/100人年增加到2004年——2009年队列的5.3/100人年。(3)正常高值血压:据2002年调查,中国18岁以上居民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为34%,男性高于女性,正常高值检出率在40——59岁年龄段最高。估算全国有3亿人为正常高值血压。与正常血压人群相比,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56%,冠心病危险增加44%,总心血管病危险增加52%。(4)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2009年——岁及以上50171名参与者的调查显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控制率分别为42.6%、34.1%、9.3%和27.4%,女性均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较2002年的30.2%、24.7%、6.1%和25.0%有所提高。(5)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血压水平均呈上升趋势。1991年——2009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少年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年均上升率为0.47%。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19万余名7——17岁汉族学龄儿童血压结果显示: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4.5%(其中男生16.1%,女生12.9%),且不同性别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6)住院高血压患儿的病因以继发性高血压为主(占52.0%),且年龄低于原发性高血压儿童。肾原性疾病始终占据首位,占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的1/3——2/3;近年,药物因素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成为第2位病因,占18.3%。2.2 吸烟(1)吸烟率:根据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中国项目报告,中国15岁及以上男性总吸烟率为62.8%,现在吸烟率52.9%,男性吸烟者总数达3.4亿,现在吸烟者2.9亿;女性总吸烟率为3.1%,现在吸烟率为2.4%,女性吸烟者总数为1639万,现在吸烟者1046万。目前15岁以上总吸烟人数3.56亿,被动吸烟者7.38亿。全人群吸烟率农村人群明显高于城市人群(29.8%vs26.1%)。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GYTS)2014—中国项目全国31个省——15岁学生,总体烟草使用率为6.9%。尝试吸烟率18.8%,男生为28.9%,女生为7.7%。其中13岁以前尝试吸烟的比例为82.3%。现在吸烟者中,尝试过戒烟的比例为71.8%。超过一半的学生报告在室内公共场所(57.2%)和学校(54.5%)暴露于二手烟。(2)戒烟率:戒烟率从1996年的9.42%上升到2002年的11.5%,2010年继续上升至16.9%,戒烟人数增加了1500万人。2010年GATS中国项目调查显示,16.1%的现在吸烟者打算在未来12个月内戒烟。复吸比例在1996年为10.5%,2002年为32.5%,2010年为33.1%。(3)中国多省市心血管危险因素队列研究对30000名35——64岁人群的10年随访研究结果表明:吸烟是急性冠心病事件、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9.9%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11.0%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事件归因于吸烟。1986年——2000年间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6607名成人平均随访9.5年发现:中国男性现在吸烟者发生各型卒中的总风险比为1.39,主要是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增加,风险比为1.49。2.3 血脂异常(1)2010年全国调查显示,≥18岁的男性和女性总胆固醇(TC)≥6.22mmol/L患病率分别为3.4%和3.2%,甘油三酯(TG)≥2.26mmol/L患病率分别为13.8%和8.6%。男性45——59岁和女性≥60岁年龄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最高。(2)2007年——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异常研究发现,≥20岁男性和女性TC≥6.22mmol/L的患病率分别为8.7%和9.3%,知晓率分别为27.6%和20.7%,治疗率分别为21.4%和14.0%,控制率分别为18.3%和11.2%,治疗控制率分别为88.1%和78.4%。(3)2011年一项研究调查了12040血脂异常患者,39.0%的患者接受降脂治疗,大多数为他汀类药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达标率仅为25.8%,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和极高危者达标率分别仅为19.9%和21.1%。2012年血脂异常国际研究—中国(DYSIS——China)住院患者的他汀类药物治疗率88.9%。在所有接受调脂药物治疗的患者中,38.5%未达到LDL——C目标值,且心血管病危险分层较高组不达标率较高。2.4 糖尿病(1)2010年中国慢性病调查(≥18岁成人98658名)研究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男性12.1%,女性11.0%;其中新诊断糖尿病占8.1%,男性8.5%,女性7.7%;有糖尿病史者为3.5%,男性3.6%,女性3.4%。城市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农村。糖尿病前期为50.1%,男性52.1%,女性48.1%。知晓率为30.1%,男性29.7%,女性30.5%;治疗率为25.8%,男性25.5%,女性26.2%;治疗达标(HbA1c小于7.0%)率为39.7%,男性40.7%,女性38.6%。知晓率、治疗率和治疗控制率都是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和中等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2)3B研究入选了104家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5817例,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综合达标率只有5.6%。(3)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20年跟踪随访的结果表明,生活方式干预组在积极干预的6年期间,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51.0%;在20年的随访中,干预组糖尿病发病率比对照组降低43.0%,干预组发生糖尿病比对照组平均晚3.6年。生活方式干预组23年心血管病死亡降低41.0%,全因死亡降低29.0%(图4),新发糖尿病风险降低45.0%。2.5 超重/肥胖(1)近10年来人群超重、肥胖率呈进一步上升趋势,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表明,中国成人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别达到30.6%、12.0%和40.7%,比2002年明显增加。(2)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也明显增加,1985年——2010年全国共进行过5次学生体质与健康抽样调查,2010年超重、肥胖率分别是倍和38.1倍。2.6 体力活动不足(1)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显示,18——49岁居民体力活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与1997年相比,2009年男、女总体力活动量分别下降29.0%和38.0%。(2)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项目表明,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率仅为11.9%,青壮年人群(25——44岁)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组。2.7 不合理膳食(1)中国家庭健康调查显示,居民总能量摄入呈下降趋势,但一些膳食特点明显不利于心血管病的预防,如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脂肪供能比呈明显上升趋势,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明显增加。钙的摄入量虽有增加,但平均摄入量也仅达到推荐量的一半左右。食盐摄入大大超标,蔬菜水果摄入较少,维生素C摄入不足。(2)青少年食用西式快餐的比例明显增加,是造成青少年膳食不合理的重要因素之一。膳食结构偏向西方型的青少年,罹患肥胖、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升高。(3)INTERHEARTChina研究显示,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膳食评分高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较小;而脂肪和蛋白质膳食评分高者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2.8 代谢综合征2002年中国家庭健康调查表明,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和美国ATPⅢ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中国18岁以上成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6.6%和13.8%。3 心血管病3.1 卒中(1)自1993年开始,卫生部每5年1次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中国脑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2)根据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2013年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5.56/10万,农村为150.17/10万(图5)。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估算2013年死于脑血管病的城市居民为83.58万人,农村居民101.2万人。(3)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研究表明,卒中患者降压药依从性低,低依从性显著增加卒中复发的风险;华法林的使用率低;心房颤动患者抗凝剂使用不充分。3.2 冠心病(1)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的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为15.9‰,农村地区为4.8‰,城乡合计为7.7‰。根据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2008年中国大陆地区有1031.59万人患缺血性心脏病。(2)2002年——2013年冠心病死亡率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2013年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100.86/10万,农村居民为98.68/10万,与2012年(93.17/10万、68.62/10万)相比均有所上升(图6)。城市冠心病死亡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3)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亦呈现上升态势。农村地区从2005年开始,AMI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与2012年相比,2013年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升高,AMI死亡率大幅超过城市平均水平(图7)。(4)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网络申报数据结果,中国大陆PCI病例数稳定增长。2013年达到454505例。(5)ChinaPEACE研究对2001年——2011年间13815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析,结果显示:2001年——2011年因STEMI住院率逐年上升(图8);入院24小时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使用显著增加;虽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使用增加,但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比例10年间并未提高;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应用不足,院内病死率无显著降低。3.3 心律失常(1)2004年对10个地区的调查显示,35——59岁人群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为0.77%(男性0.78%,女性0.76%)。校正年龄性别后,心肌梗死病史、左心室肥厚、肥胖、饮酒是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2)对全国22家省级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回顾性调查显示,心内科住院患者中心律失常占26.8%。其中,心房颤动所占比例最高(35.0%),其次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室性早搏,分别为28.0%、11.9%和11.6%。(3)根据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网上注册资料,2013年植入起搏器大约有51752例,比2012年(49502例)增长5.0%。2013年起搏器适应证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比例51.0%,房室传导阻滞的比例39.0%。2013年中国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1903例,比2012年增长15.2%,其中双腔心律转复除颤器603例,占32.0%。2013年中国射频消融手术量83450例,比2012年增长13.5%,其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手术比例近17.7%。(4)2005——07至2006——06对678718名人群随访1年的结果,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率为41.8/10万人。男性高于女性(44.6/10万vs39.0/10万)。估计全国每年发生SCD54.4万例。3.4 心力衰竭(1)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北方高于南方(1.4%vs0.5%),城市高于农村(1.1%vs0.8%)。近30年来,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已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转为冠心病。(2)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的学者对15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0天死亡率为5.4%。3.5 肺血管病(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提高肺动脉高压(PAH)诊治水平的研究”纳入全国31家三级甲等医院,PAH的病因构成比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49.6%,特发性PAH27.2%,结缔组织病相关性PAH和慢性血栓栓塞性PAH均为11.6%。(2)2007年七省市40岁以上人群的流行学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患病率为8.2%,农村为8.8%,城市为7.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2.4%vs5.1%),估算全国有4300万例COPD患者。根据2008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据,COPD在城市和农村分别为排名第4和第3的死亡原因,从1990年到2008年COPD的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3.6 心血管外科(1)近10年来,中国大陆心脏外科年手术量逐年递增,2013年为207881例;其中体外循环手术量为162320例。2013年大陆及香港地区共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85578例,占所有心脏主动脉外科手术的41.0%,居首位。心脏瓣膜手术5718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7861例,主动脉血管手术9032例,心脏移植250例(其中包括1例心肺联合移植),开展ECMO辅助治疗541例。(2)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在各个地区差别很大,但各地先天性心脏病构成谱均显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三种畸形可占到先天性心脏病总量的75%——80%。(3)2012年中国大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病例累计28296例。据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网络申报数据,2009年——2012年4年间,不包括部队医院的主要地方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总量达8万余例,总的技术成功率达97.69%,严重并发症0.17%,死亡率0.03%。3.7 慢性肾脏病(1)10-09在13个省市47204名成人中进行的中国慢性肾脏病调查结果表明,慢性肾病总患病率达10.8%,其中,以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诊断的患病率为1.7%,而以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30mg/g诊断的慢性肾脏疾病的患病率为9.4%。推算慢性肾脏病患者近1.2亿。(2)PATRIOTIC研究发现,老年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分别为82.0%、90.7%、87.3%,控制率按<140/90mmHg(1mmHg=0.133kPa)的标准为29.6%,按<130/80mmHg的标准为12.1%。3.8 外周血管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都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30%的脑血管病患者、25%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并存LEAD,LEAD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同龄非LEAD者,且随踝肱指数的减低逐步增高。北京43——81岁人群颈动脉超声斑块的检出率为60.3%(男性66.7%,女性56.2%);颈动脉斑块主要分布在颈动脉膨大部。4 心血管病社区防治4.1首钢模式:1969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首都钢铁公司开展的心血管病人群防治是中国第一个人群防治工作的典范,控制高血压可降低50%的卒中风险。4.2开滦煤矿职业人群高血压管理模式:2009年开始,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在职职工进行以高血压干预为主的综合管理。通过近5年的努力,高血压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均达100%,控制率52%。管理人群平均收缩压下降了12.29mmHg、平均舒张压下降了9.42mmHg;在岗猝死人群由2008年的37例,下降到2013年的2例。5 心脑血管病医疗与费用5.1 心脑血管病出院人数及变化趋势(1)2013年中国医院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总人次数为1599.62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12.47%;其中,心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为833.81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6.50%;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为765.81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5.97%。(2)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中,以冠心病患者(572.95万人次,其中AHI49.36万人次)和脑梗死(471.96万人次)患者为主,分别占35.82%和29.50%;其余依次为高血压235.74万人次(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肾脏病患者20.30万人次),颅内出血患者126.80万人次,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5.11万人次。2013年糖尿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为281.42万人次。1980年至2013年间,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51%,快于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6.23%)。心脑血管病中年平均增长速度前4位分别为脑梗死(12.29%)、冠心病(11.66%)、AMI(10.35%)和颅内出血(9.99%)。5.2 心脑血管病住院费用(1)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和次均费用逐年上升(图9、10),2013年AMI的住院总费用为114.70亿元,颅内出血为192.38亿元,脑梗死为398.0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3.46%、19.86%和25.37%。(2)次均住院费用AMI为23236.1元,颅内出血为15171.8元,脑梗死为8434.6元;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后,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67%、6.50%和2.28%。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
相关附件下载:
意见内容:
还可输入500字
(C)2012&&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注册地址:北京&&联系电话:
京公网安备54号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