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催眠药分类中毒的发生机制与临床特征

第五节 镇静催眠药中毒-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第五节 镇静催眠药中毒
导读:第五节镇静催眠药中毒,镇静催眠药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具有镇静、催眠作用,一次服用大剂量可引起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acutesedative-hypnot,长期滥用催眠药可引起耐药性和依赖性而导致慢性中毒,1950年以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是巴比妥类,目前此类药物几乎取代了其他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药分为:,镇静催眠药均具有脂溶性,(二)中毒机制,由镇静、催眠到麻醉,非巴比妥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
第五节 镇静催眠药中毒
镇静催眠药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过大剂量可麻醉全身,包括延髓。一次服用大剂量可引起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acute sedative-hypnotic poisoning)。长期滥用催眠药可引起耐药性和依赖性而导致慢性中毒。突然停药或减量可引起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
1950年以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是巴比妥类。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使用非巴比妥类药,但缺点也不少。1960年开始用抗焦虑药物苯二氮草类,目前此类药物几乎取代了其他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药分为:
(一)苯二氮卓类
1.长效类(半衰期>30小时):氯氮卓(chlordiazepoxide)、地西泮
(diazePam)、氟西伴(flurazepam)。
2.中效类(半衰期6~30小时):阿普唑仑、奥沙西泮(oxazpam)、替马西泮。
三唑仑(triazolam)。
(二)巴比妥类
巴比妥和苯巴比妥。
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布他比妥。
司可巴比妥、硫喷妥钠
(三)非巴比妥非苯二氮卓类(中效-短效)
水合氯醛、格鲁米特(glutethimide,导眠能)、甲喹酮(methaqualone,安眠酮)、甲丙氨酯(meprobamate,眠尔通)。
(四)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s)是指能治疗各类精神病及各种精神症状的药物,又称强安定剂或神经阻滞剂。按化学结构共分为五大类,其中吩噻嗪类药物按侧链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类:①脂肪族:例如氯丙嗪(chlorpromazine);②哌啶
类:如硫利达嗪(甲硫达嗓);③哌嗪类:如奋乃静、氟奋乃静和三氟拉嗪。
[发病机制]
(一)药代动力学
镇静催眠药均具有脂溶性,其吸收、分布、蛋白结合、代谢、排出以及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都与药物的脂溶性有关。脂溶性强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称为短效药。
(二)中毒机制
苯二氮草类中枢神经抑制作用与增强GABA能神经的功能有关。在神经突触后膜表面有由苯二氮草类受体、GABA受体和氯离子通道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苯二氮卓类与苯二氮卓受体结合后,可加强GABA与GABA受体结合的亲和力,使与GABA受体偶联的氯离子通道开放而增强GABA对突触后的抑制功能。
巴比妥类对GABA能神经有与苯二氮卓类相似的作用,但由于两者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有所不同,作用也有所不同。苯二氮卓类主要选择性作用于边缘系统,影响情绪和记忆力。巴比妥类分布广泛,但主要作用于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而引起意识障碍。巴比妥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有剂量一效应关系,随着剂量的增加,由镇静、催眠到麻醉,以至延髓麻痹。非巴比妥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与巴比妥类相似的作用。
吩噻嗪类药主要作用于网状结构,能减轻焦虑紧张、幻觉妄想和病理性思维等精神症状。这类作用是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减少邻苯二酚氨生成所致。该类药物又能抑制脑干血管运动和呕吐反射,阻断a肾上腺素能受体,抗组胺及抗胆碱能等作用。
(三)耐受性、依赖性和戒断综合征
各种镇静催眠药均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因而都可引起戒断综合征。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使苯二氮卓类受体减少,是发生耐受的原因之一。长期服用苯二氮草类突然停药时,发生苯二氮草类受体密度上调而出现戒断综合征。巴比妥类、非巴比妥类以及乙醇发生耐受性、依赖性和戒断综合征的情况更为严重。发生依赖性的证据是停药后发生戒断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的特点是出现与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如停用巴比妥类出现躁动和癫痫样发作;停用苯二氮卓类出现焦虑和睡眠障碍。镇静催眠药间可有交叉耐受。致死量不因产
生耐受性而有所改变。
吩噻嗪类药物临床用途较多,以氯丙嗪使用最广泛。本组药物口服后肠道吸收很不稳定,有抑制肠蠕动作用,肠内常可滞留很长时间,吸收后分布于全身组织,以脑及肺组织中含量最多,主要经肝代谢,大部分以葡萄糖醛酸盐或硫氧化合物形式排泄。药物排泄时间较长,半衰期为10~20小时,作用持续数天。
[临床表现]
(一)急性中毒
1.巴比妥类中毒
一次服大剂量巴比妥类,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
(1)轻度中毒:嗜睡、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共济失调、发音含糊不清、步态不稳和眼球震颤。
(2)重度中毒: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由嗜睡到深昏迷。呼吸抑制由呼吸浅而慢到呼吸停止。可发生低血压或休克。常见体温下降。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胃肠蠕动减慢。皮肤可起大疱。长期昏迷患者可并发肺炎、肺水肿、脑水肿和肾衰竭。
2.苯二氮卓类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较轻,主要症状是嗜睡、头晕、言语含糊不清、意识模糊和共济失调。很少出现严重的症状如长时间深度昏迷和呼吸抑制等。如果出现,应考虑同时服用了其他镇静催眠药或酒等。
3.非巴比妥非苯二氮卓类中毒
其症状虽与巴比妥类中毒相似,但各有其特点。
(1)水合氯醛中毒:可有心律失常和肝肾功能损害。
(2)格鲁米特中毒:意识障碍有周期性波动。有抗胆碱能神经症状,如瞳孔散大等。
(3)甲喹酮中毒:可有明显的呼吸抑制,出现锥体束征(如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和抽搐等)。
(4)甲丙氨酯中毒:常有血压下降。
4.吩噻嗪类中毒
最常见的为锥体外系反应,临床表现有以下三类:①震颤麻痹综合征;②静
坐不能(akathisia);③急性肌张力障碍反应,例如斜颈、吞咽困难和牙关紧闭等。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尚有直立性低血压、体温调节紊乱等。对氯丙嗪类药物有过敏的患者,即使治疗剂量也有引起剥脱性皮炎、粒细胞缺乏症及胆汁郁积性肝炎而死亡者。一般认为当一次剂量达2~4g时,可有急性中毒反应。由于这类药物有明显抗胆碱能作用,患者常有心动过速、高温及肠蠕动减少;对a肾上腺素能阻滞作用导致血管扩张及血压降低。由于药物具有奎尼丁样膜稳定及心肌抑制作用,中毒患者有心律失常、心电图PR及Q-T间期延长,ST段和T波变化。一次过量也可有锥体外系症状,中毒后有昏迷和呼吸抑制;全身抽搐少见。
(二)慢性中毒
长期滥用大量催眠药的患者可发生慢性中毒,除有轻度中毒症状外,常伴有精神症状,主要有以下三点
1.意识障碍和轻躁狂状态
出现一时性躁动不安或意识朦胧状态。言语兴奋、欣快、易疲乏,伴有震颤、咬字不清和步态不稳等。
2.智能障碍
记忆力、计算力和理解力均有明显下降,工作学习能力减退。
3.人格变化
患者丧失进取心,对家庭和社会失去责任感。
(三)戒断综合征
长期服用大剂量镇静催眠药患者,突然停药或迅速减少药量时,可发生戒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兴奋性增高和轻重度神经和精神异常。
最后一次服药后1日内或数日内出现焦虑、易激动、失眠、头痛、厌食、无力和震颤。2~3日后达到高峰,可有恶心、呕吐和肌肉痉挛。
突然停药后1~2日,有的在药物停用7~8日后出现癫痫样发作,有时出现幻觉、妄想、定向力丧失、高热和谵妄,数日至3周内恢复,患者用药量多为治疗量5倍以上,时间超过1个月。用药量大、时间长而骤然停药者症状严重。滥用巴比妥类者停药后发病较多、较早,且症状较重,出现癫痫样发作及轻躁狂状
包含总结汇报、专业文献、IT计算机、资格考试、旅游景点、党团工作、工作范文、人文社科、计划方案以及第五节 镇静催眠药中毒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140513 急诊医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140513 急诊医学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镇静催眠药_百度文库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
镇静药(sedatives):能缓和激动,消除躁动,恢复安静情绪的药物。 催眠药(hypnotics):能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
觉醒-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睡眠:上行抑制系统(ascending inhibitory system)。
传统:剂量由小至大,镇静、催眠、嗜睡、抗惊厥和麻醉、呼麻死亡。 1960`S:发现苯二氮卓类,安全范围大,很少至麻醉死亡。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
1,4-苯并二氮卓的衍生物。
作用机制:
GABA受体-苯二氮卓受体:Clˉ通道大分子复合体。
GABA+GABA受体:Clˉ通道开放,超极化抑制。
苯二氮卓+苯二氮卓受体:Clˉ通道不开放。
(+)GABA与GABA受体结合:Clˉ通道开放频率增加,超极化抑制。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抗焦虑:持续性-长效类,间断性-中、短效类。
2.镇静催眠:缩短睡眠诱导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延长2期睡眠和缩短1期睡眠的近似生理睡眠。停药代偿补偿-梦魇增加-依赖成瘾。
生理睡眠:
1期(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促进精力恢复,做梦。
2期(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
3.惊厥(eclampsia):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的一种症状。用于辅助治疗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惊厥和药物中毒性惊厥。
4.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缓解脑损伤所致肌肉僵直。
1.口服吸收良好。
2.蛋白结合率高,地西泮99%。
3.脂溶性高—通过生物膜屏障。
4.肝中代谢:肝功能。
5.大多代谢产物,具母体相似活性。
治疗量:头昏、嗜睡、乏力。
大剂量:偶致共济失调。
过量:可致昏迷和呼吸抑制,少见。孕妇和哺乳妇女忌用。
久服:可发生依赖性和成瘾,但反跳与戒断症状较巴比妥类发生迟,且轻。 巴比妥类(barbiturates):
巴比妥酸在C5位上进行取代而得的一组中枢抑制药。
延长氯通道开放时间--Clˉ内流增加—超极化。
安全性不及苯二氮卓类,且较易发生依赖性,很少用于镇静催眠。 其他镇静催眠药
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
甲丙氨酯(meprobamate)
贡献者:shinent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镇静催眠药中毒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镇静催眠药中毒
上传于||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文​综​历​史​专​题​复​习​【​全​部​完​成​】
大小:11.91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内容/镇静催眠药中毒
镇静催眠药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过多剂量可麻醉全身,包括延脑中枢。一次服用大剂量可引起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acute —hypnotic poisoning)。长期滥用催眠药可引起耐药性和依赖性而导致慢性中毒。突然停药或减量可引起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一、急性中毒(一) 一次服用大剂量巴比妥类,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与剂量有关。1.轻度中毒 嗜睡、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共济失调、发音含糊不清、步态不稳、眼球震颤。2.重度中毒 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由嗜睡到深昏迷。呼吸抑制由呼吸浅而慢到呼吸停止。心血管功能由低血压到休克。体温下降常见。肌张力松弛,键反射消失。胃肠蠕动减慢。皮肤可起大疤。长期昏迷患者可并发肺炎;肺水肿、脑水肿、肾功能衰竭而威胁生命。(二)苯二氮卓类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较轻,主要症状是嗜睡、头晕、言语含糊不清、意识模糊、共济失调。很少出现严重的症状如长时间深度昏迷和呼吸抑制等。如果出现,应考虑同时服用了其他镇静催眠药或酒等。(三)非巴比妥非苯二氮卓类中毒 症状与巴比妥类中毒相似,但也各自有些特点。1. 可有心律失常、肝肾功能损害。2.格鲁米特中毒 意识障碍有周期性波动。有抗胆碱能神经症状,如瞳孔散大等。3.甲喹酮中毒 可有明显的呼吸抑制,出现锥体束征如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抽搐等。4. 常有血压下降。二、慢性中毒 长期滥用大量催眠药的患者可发生慢性中毒,除有轻度中毒症状外,常伴有精神症状。(一)意识障碍和轻躁狂状态 出现一时性躁动不安或意识朦胧状态。言语兴奋、欣快、易疲乏,伴有震颤、咬字不清、步态不稳等。(二)智能障碍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均有明显下降,工作学习能力减退。(三)人格变化 病人丧失进取心,对家庭和社会失去责任感。三、戒断综合征 长期服用大剂量镇静催眠药的病人,突然停药或迅速减少药量时,可发生戒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兴奋性增高和神经精神症状。(一)轻症 最后一次服药后1d内或数日内出现焦虑、易激动、失眠、头痛、厌食、无力、震颤。2—3d后达到高峰,恶心、呕吐、肌肉痉挛。(二)重症 突然停药后1—2d,有的药物停用7—8d后出现癫痫样发作,有时出现以幻觉、妄想、定向力丧失、高热为特征的谵妄。数日至3周内恢复。患者用药多在治疗量5倍以上,时间超过1个月。用药量大、时间长而骤然停药者症状严重。滥用巴比妥类者停药后发病较多、较早,且症状较重,出现癫痫发作及轻躁狂状态者较多。滥用苯二氮卓类者停药后发病较晚,原因可能与中间代谢产物排出较慢有关。症状较轻,以焦虑、失眠为主。& &&& 1950年以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是巴比妥类。50年代以后开始开拓使用非巴比妥类药,但缺点也不少。1960年开始用抗焦虑药物苯二氮卓类,目前此类药几乎取代了大部其他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药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苯二氮卓类&&& (一)长效类(半衰期>30h)& 氯氮卓(chlordiazepoxide)、地西袢()、氟西泮(flurazepam)。&&& (二)中效类(半衰期6—30h)& 阿普唑仑、奥沙西泮(oxazepam)、替马西泮。&&& (三)短效类& 三唑仑(triazolum)。&&& 二、巴比妥类&&& (一)长效类& 巴比妥、苯巴比妥。&&& (二)中效类& 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异丁巴比妥。&&& (三)短效类& 司可巴比妥、硫喷妥钠。&&& 三、非巴比妥非苯二氮卓类(中效一短效)& 水合氯醛、格鲁米特(glutethimide,)、甲哇酮(methaqualone,安眠酮)、甲丙氨酪(meprobamate,眠尔通)。&一、急性中毒的治疗 处理多个受抑制的器官,使其维持正常功能,直到机体将药物代谢和排出。(一)维持昏迷患者的生命功能1.保持气道通畅 深昏迷患者气管插管。保证吸入足够的氧和排出二氧化碳。2.维持血压 急性中毒出现低血压多由血管扩张,应输液补充血容量,如无效,给予多巴胺。3.心脏监护 心电图监护,如出现心律失常,给予抗心律失常药。4.促进意识恢复 给予葡萄糖、维生素Bl、纳洛酮。据报道,试用纳洛酮有一定疗效。每次0.4~0.8mg静脉注射,可根据情况隔15min重复一次。 (二)清除毒物。1.洗胃。2.活性炭 对吸附各种镇静催眠药有效。3.强化碱性化利尿 用呋塞米和碱性液,只对长效类苯巴比妥有效。4.血液透析、血液灌流 对苯巴比妥有效,危重病人可考虑应用;对苯二氮卓类无效。(三)特效解毒疗法 巴比妥类中毒无特效解毒药。氟马西尼(flumazenil)是苯二氮卓类拮抗剂,能通过竞争抑制苯二氮卓受体而阻断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剂量:0.2mg缓慢静脉注射,需要时重复注射,总量可达2mg。(四)治疗并发症1.肺炎 昏迷患者可发生肺炎,应常翻身,拍背,定期吸痰。针对病原菌给予抗生素治疗。2.皮肤大疱 防止肢体压迫,清洁皮肤,保护伤面。3.急性肾功能衰竭 多由休克所致,应及时纠正休克。如已进入无尿期,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二、慢性中毒(一)逐步缓慢减少药量,停用镇静催眠药。(二)请精神科医师会诊,进行心理治疗。三、戒断综合征 治疗原则是用足量镇静催眠药控制戒断症状,稳定后,逐渐减少药量以至停药。具体方法是将原用短效药换成长效药如地西拌或苯巴比妥。可用原来的一类药物,也可调换成另一类药物。地西袢10~20mg或苯巴比妥1.7mg/kg,每小时一次,至戒断症状消失。由此计算出所需一日总量,将此量分为3—4次口服。情况稳定2d后,可逐渐减少剂量。每次给药前观察病人,如不出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言语含糊不清,即可减少5%~10%。一般可10~15d内可减完,停药。如有谵妄,可静脉注射地西袢使病人安静。 &&&& 轻度中毒无需治疗即可恢复。中度中毒经精心护理和适当治疗,在24—48h内可恢复。重度中毒患者可能需要3—5d才能恢复意识。死亡率低于5% &&&& 镇静药、催眠药的处方;使用、保管应严加管理,特别是对情绪不稳定和精神不正常的人。要防止药物的依赖性。长期服用大量催眠药的人,包括长期服用苯巴比妥的癫痫患者,不能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停药。
配图/镇静催眠药中毒
所属分类/镇静催眠药中毒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02:45:25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镇静催眠药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