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根8g好还是两根4g好350*240*2800C25钢筋混凝土柱子能承受多重

混凝土结构设计资料打印预览
博文打印预览
混凝土结构设计资料
季聪 /jicong 12:14:45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2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2
1 总则 ………………………………………………………………………………………………………………………3&&&&&&&&&&&&&&&&&&&&&&&&&&&&&&&&&&&&&&&&&&
2 术语、符号………………………………………………………………………………………………………………..3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设计规定………………………………………………………………………………………………………………..
3.1 一般规定……………………………………………………………………………………………………………..
3.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规定………………………………………………………………………………………….4
3.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规定………………………………………………………………………………………….5
3.4 耐久性规定…………………………………………………………………………………………………………..6
4 材料……………………………………………………………………………………………………………………….6
4.1 混凝土……………………………………………………………………………………………………………….6
4.2 钢筋………………………………………………………………………………………………………………….7
5 结构分析…………………………………………………………………………………………………………………..
5.1 基本原则…………………………………………………………………………………………………………….
5.2 线弹性分析方法……………………………………………………………………………………………………
5.3 其他分析方法……………………………………………………………………………………………………..
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要求………………………………………………………………………………………..
6.1 一般规定……………………………………………………………………………………………………………
6.2 预应力损失值计算…………………………………………………………………………………………………..
7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7.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
7.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7.3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7.4 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7.5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7.6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
7.7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7.8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7.9 疲劳验算…………………………………………………………………………………………………………….
8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7
8.1 裂缝控制验算……………………………………………………………………………………………………
8.2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9 构造规定……………………………………………………………………………………………………………….7
9.1 伸缩缝………………………………………………………………………………………………………………
9.2 混凝土保护层…………………………………………………………………………………………………….
9.3 钢筋的锚固…………………………………………………………………………………………………………
9.4 钢筋的连接…………………………………………………………………………………………………………
9.5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9.6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规定………………………………………………………………………………………
10&&&&&&&&&&&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8
10.1 板………………………………………………………………………………………………………………….8
10.2 梁…………………………………………………………………………………………………………………12
10.3 柱………………………………………………………………………………………………………………….
10.4 梁柱节点………………………………………………………………………………………………………..
10.5 墙………………………………………………………………………………………………………………..
10.6 叠合式受弯构件…………………………………………………………………………………………………..
10.7 深受弯构件…………………………………………………………………………………………………………
10.8& 牛腿…………………………………………………………………………………………………………….
10.9& 预埋件及吊环……………………………………………………………………………………………………
10.10 预制构件的连接……………………………………………………………………………………………………..
11&&&&&&&&&&& 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13
11.1 一般规定…………………………………………………………………………………………………………13
11.2 材料……………………………………………………………………………………………………………… 
11.3 框架梁……………………………………………………………………………………………………………
11.4 框架柱及框支柱…………………………………………………………………………………………………
11.5 铰接排架柱……………………………………………………………………………………………………….
11.6 框架梁柱节点及预埋件………………………………………………………………………………………….
11.7 剪力墙…………………………………………………………………………………………………………..17
11.8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
公称直径/mm2
不同根数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mm2
单根钢筋理论重量/(kg/m)
注:表中直径d=8.2mm 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钢筋间距(MM2)
当钢筋直径(mm)为下列数值时的钢筋截面面积(mm2)
混凝土规范1.0.1 为了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订本规范。
混凝土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土承重结构的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其他特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混凝土规范1.0.3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条文解释: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材料及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及裂缝宽度计算等均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所不同。这些内容由专门规程作出规定。对采用陶粒、浮石、煤矸石等为骨料的混凝土结构,应按有关标准进行设计。
  设计下列结构时,尚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1 修建在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地区或地下采掘区等的结构;
2 结构表面温度高于1000C或有生产热源且结构表面温度经常高于600C的结构;
3 需作振动计算的结构。
2术语、符号
混凝土结构
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素混凝土结构
由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
由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由配置受力的预应力钢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在台座上张拉预应力钢筋后浇筑混凝土,并通过粘结力传递而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通过张拉预应力钢筋并在结构上锚固而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结构。
现浇混凝土结构
在现场支模并整体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钢筋、连接件或施加预应力加以连接并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形成整体的结构。
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而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
剪力墙结构
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由剪力墙和框架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深受弯构件
跨高比小于5的受弯构件。
跨高比不大于2的单跨梁和跨高比不大于2.5的多跨連续梁。
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各种非预应力钢筋的总称。
预应力钢筋
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中施加预应力的钢筋、钢丝和钢绞线的总称。。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根据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的结构或结构构件的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间。
由荷载引起的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反应,例如内力、变形和裂缝等。
荷载效应组合
按极限状态设计时,为保证结构的可靠性而对同时出现的各种荷载效应设计值规定的组合。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组合。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标准值、组合值为荷载载代表值的组合。
准永久组合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准永久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
3基本设计规定
3.1 一般规定
混凝土规范3.1.1 本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混凝土规范3.1.2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分为以下两类: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出现疲劳破坏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 
混凝土规范3.1.3 结构构件应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分别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和验算:
1 承载力及稳定:所有结构构件均应进行承载力(包括失稳)计算;在必要时尚应进行结构的倾复、滑移及漂浮验算;
2 疲劳:直接承受吊车的构件应进行疲劳验算;但直接承受安装或检修用吊车的构件,根据使用情况和设计经验可不作疲劳验算;
3 变形:对使用上需要控制变形值的结构构件,应进行变形验算;
4 抗裂及裂缝宽度:对使用上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混凝土拉应力验算;对使用上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裂缝宽度验算;对叠合式受弯构件,尚应进行纵向钢筋拉应力验算
混凝土规范3.1.4 结构及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包括失稳)计算和倾覆、滑移及漂浮验算,均应采用荷载设计值;疲劳、变形、抗裂及裂缝宽度验算,均应采用相应的荷载代表值;直接承受吊车的结构构件,在计算承载力及验算疲劳、抗裂时,应考虑吊车荷载的动力系数。
  预制构件尚应按制作、运输及安装时相应的荷载值进行施工阶段的验算。预制构件吊装的验算,应将构件自重乘以动力系数,动力系数可取1.5,但可根据构件吊装时的受力情况适当增减。
  对现浇结构,必要时应进行施工阶段的验算。
  当结构构件进行抗震设计时,地震作用及其他荷载值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确定。
混凝土规范3.1.5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应符合本规范第9章、第10章有尖最小配筋率的规定。
  素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进行计算。
混凝土规范3.1.6 结构应具有整体稳定性,结构的局部破坏不应导致大范围倒塌。
混凝土规范3.1.7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结构和结构构件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应能保持其使用功能,而不需进行大修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确定。若建设单位提出更高要求,也可按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
混凝土规范3.1.8 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3.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规定
混凝土规范3.2.1 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表3.2.1的规定选用相应的安全等级。
表3.2.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建筑物类型
重要的建筑物
一般的建筑物
次要的建筑物
注: 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混凝土规范3.2.2 建筑物中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对其中部分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其重要程度适当调整,但不得低于三级。
混凝土规范3.2.3 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结构构件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 γ0S≤R
&&&&&&&&&&&&&&& R=R(fc,fs,ak,……)
式中& γ0----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及以下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在抗震设计中,不考虑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
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进行计算;
R----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在抗震设计时,应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R( .)----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函数;
Fc、fs----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
Ak---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时,可另增减一个附加值。
3.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规定
混凝土规范3.3.1 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构件应分别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或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混凝土规范3.3.2 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3.3.2规定的挠度限值。
表3.3.2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吊车梁:手动吊车
    电动吊车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
 当L0〈7m时
 当7m≤L0≤9m时
 当L0〉9m时
L0/200 (L0/250)
L0/250 (L0/300)
L0/300 (L0/400)
&注:1 表中L0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2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 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应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 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0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混凝土规范3.3.3 结构构件正截面的裂缝控制等级分为三级。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
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宜产生拉应力,当有可靠经验时可适当放松;
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表3.3.4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ωlim。
混凝土规范3.3.4 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别和本规范表3.4.1规定的环境类别,按表3.3.4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表3.3.4 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裂缝控制等级
裂缝控制等级
 注:1 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
2 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3 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梁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
4 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预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5& 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6& 对于烟筒、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 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8& 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3.4 耐久性规定
混凝土规范3.4.3 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2& 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
3& 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3;
4&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本规范表9.2.1的规定增加40%;当采取有效的表面防护措施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少;&& 5&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维护。
混凝土规范3.4.4 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应采取专门有效措施。
混凝土规范3.4.5 严寒及寒冷地区的潮湿环境中,结构混凝土应满足抗冻要求,混凝土抗等级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混凝土规范3.4.6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混凝土规范3.4.7 三关环境中的结构构件,其受力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对预应力钢筋、锚具及连接器,应采取专门防护措施。
混凝土规范3.4.8 四关和五关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其耐久性要求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 对临时性混凝土结构,可不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混凝土规范3.4.1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表3.4.1的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
表3.4.1&&&&&&&&&&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室内正常环境
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使用除冰盐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的环境;滨海室外环境
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JGJ24的规定
混凝土规范3.4.2 一类、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混凝土应符合表3.4.2的规定。&
表3.4.2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基本要求
最水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
最低混凝土
最大氯离子含量(%)
最大碱含量
&注:1 氯离子含量系指其占水泥用量的百分率;
2 预应力构件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最小水泥用量为300kg/m3;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表中规定提高两个等级;
3&&&&&&&& 素混凝土构件的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少于表中数值减25kg/m3;
4&&&&&&&& 当混凝土中加入活性掺合料或能提高耐久性的外加剂时,可适当降低最小水泥用量;
5&&&&&&&& 当有可靠工程经验时,处于一类和二类环境中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降低一个等级;
6&&&&&&&& 当使用非碱活性骨料时,对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可不作限制。
4.1 混凝土
混凝土规范4.1.1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混凝土规范4.1.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当采用HRB335级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当采用HRB400和RRB400级钢筋以及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当采用钢铰线、钢丝、热处理钢筋作预应力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
&注:当采用山砂混凝土及高炉矿渣混凝土时,尚应符合专门标准的规定。
混凝土规范4.1.3 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ck、ftk应按表4.1.3采用。
表4.1.3&&&&&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规范4.1.4 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C、ft应按表4.1.4采用。
表4.1.4&&&&&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规范4.1.5 混凝土受压或受拉的弹性模量EC应按表4.1.5采用。
表4.1.5&& 混凝土弹性模量(×104N/mm2)
砼强度等级
混凝土规范4.1.6 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疲劳强度设计值……
混凝土规范4.1.7 混凝土疲劳变形模量……
混凝土规范4.1.8 当温度在00C到1000C范围内时,混凝土线膨胀系数αc可采用1х10–5/0C。
混凝土泊松比νc可采用0.2。
混凝土剪切模量Gc 可按表4.1.5中混凝土弹性模量的0.4倍采用。
9 构造规定
9.1 伸缩缝
混凝土规范9.1.1&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1.1的规定。
混凝土规范9.1.2& 对下列情况,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1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
2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
混凝土规范9.1.3& 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1& 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2& 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
3& 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
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混凝土规范9.1.4& 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
9.2 混凝土保护层
混凝土规范9.2.1&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
表9.2.1&&&&&&&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
板、墙、壳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混凝土规范9.2.3& 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混凝土规范9.2.4& 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混凝土规范9.2.5& 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9.3 钢筋的锚固
混凝土规范9.3.1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结构中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普通钢筋&& la=a(fy/ ft)d
式中&&&&&& la---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fy---锚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t---锚固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按C40取值;
d---锚固钢筋的公称直径;
a---锚固钢筋的外形系数,按下表取用。
表9.3.1&&&&&&&& &&   钢筋的外形系数
螺旋肋钢丝
三股钢绞线
六股钢绞线
注:光面钢筋系指HPB235级热轧钢筋,其末端应做1800弯钩,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但作受压钢筋时可不做弯钩;带肋钢筋系指HRB335、HRB400、RRB400级热轧钢筋及热处理钢筋。
当符合下列条件时,计算的锚固长度应进行修正:
1.当HRB335、HRB400和RRB400级钢筋的直径大于25 mm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
2.HRB335、HRB400和RRB400级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25;
3.当钢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如滑模施工)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
4.当HRB335、HRB400和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锚固长度可乘以修正系数0.8;
5.除构造需要的锚固长度外,当纵向受力钢筋的实际配筋面积大于其设计计算面积时,锚固长度可乘以配筋余量修正系数。其数值为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抗震设计的结构及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不得考虑上述修正;
6.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在考虑上述修正后不应小于前述公式计算锚固长度la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 mm.
7.当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钢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应取前述公式计算锚固长度的0.7倍。机械锚固形式有三种。
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在锚固长度范围内的箍筋不应少于三个;直径不应小于纵向锚固钢筋直径的0.25倍;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锚固钢筋直径的5倍。当锚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钢筋公称直径的5倍时,可不考虑上述箍筋配置的要求。
8.当计算中充分利用纵向钢筋的抗压强度时,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前式计算规定受拉锚固长度的0.7倍。机械锚固措施不得用于受压钢筋的锚固。
fy=210N/mm2钢筋锚固长度la (0.7la)&&& (mm)
混凝土强度等级
& 注 1.应用时应与上文规定要求相配合;
2.每格内上排数为1.0la值,下排数为0.7la值。
fy=300N/mm2钢筋锚固长度la (0.7la)& (mm)
混凝土强度等级
注:1.应用时与上文内要求相配合;
2.每格内上排数为1.0la值,下排数为0.7la值。
3.当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表内数值已乘修正系数1.1;
4.本表没有考虑钢筋锚固说明中2、3、4、5的情况。
&& &&fy=360N/mm2钢筋锚固长度la (0.7la)(mm)
混凝土强度等级
注:1.应用时与上文内要求相配合;
2.每格内上排数为1.0la值,下排数为0.7la值。
3.当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表内数值已乘修正系数1.1;
4.本表没有考虑钢筋锚固说明中2、3、4、5的情况。
混凝土规范9.3.2
混凝土规范9.3.3
混凝土规范9.3.4 &&&     
9.4 钢筋的连接
混凝土规范9.4.1
混凝土规范9.4.2
混凝土规范9.4.3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連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連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連接区段。同一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位于同一連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且大于50%。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板类、墙类及柱类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同一連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ll=ζla&&
式中  ll――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
    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本规范第9.3.1条确定;& &&
    ζ――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按表9.4.3取用。
  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300mm。
  表9.4.3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1.6
混凝土规范9.4.4 构件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采用搭接連接时,其受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9.4.3 条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0.7倍,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200mm。
混凝土规范9.4.5 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当钢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当钢筋受压时,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当受压钢筋直径d〉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
9.5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混凝土规范9.5.1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表9.5.1&&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最小配筋百分率
全部纵向钢筋
一侧纵向钢筋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 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 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 4.当钢筋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钢筋混凝土板最小配筋量mm2
混凝土标号
板厚(mm)为下行数值时每米宽范围内最小配筋mm2
C20 ft=1.10
C25 ft=1.27
C30 ft=1.43
混凝土规范9.5.2& 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地基上混凝土板最小配筋量mm2/1000mm宽范围内
9.6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规定
10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混凝土规范10.1.2& 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
1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混凝土规范10.1.3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正弯矩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规范10.1.4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h&#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
混凝土规范10.1.5 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混凝土规范10.1.6 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 
混凝土规范10.1.7 对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浇楼盖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上述上部构造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梁内、墙内或柱内;
2 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其上部与板边垂直的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七分之一;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应配置双向上部构造钢筋,该钢筋伸主板内和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四分之一;沿板的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经验适当减少。
混凝土规范10.1.8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混凝土规范10.1.9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均不宜小于0.1%。
  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混凝土规范10.1.11 对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当板的厚度h›2m时,除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纵、横方向的钢筋外,尚应沿板厚度方向间距不超过1m设置一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混凝土规范10.1.12 当板中采用焊接网片配筋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混凝土规范10.2.1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mm时,不应小于8mm。梁上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钢筋外边缘之间的最小离)不应小于30mm和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下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梁的下部纵向钢筋配置多于两层时,两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和d。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纵向受力钢筋根数,当梁宽b≥100mm时,不宜少于两根;当梁宽b&#mm时,可为一根。
混凝土规范10.2.2
混凝土规范10.2.9 按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h&#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300mm时,可仅在构件端部各四分之一跨度范围内设置箍筋;但当在构件中部二分之一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h&#mm时,可不设箍筋。
混凝土规范10.2.11 对截面高度h&#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
混凝土规范10.2.12 
混凝土规范10.2.12
混凝土规范10.2.12
混凝土规范10.2.12
混凝土规范10.2.15 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混凝土规范10.2.16 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此处,腹板高度hw按本规范第7.5.1条的规定取用。(混凝土规范7.5.1规定:hw-截面的腹板高度:对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对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对I形截面,取腹板净高。)
混凝土规范10.2.17 对钢筋混凝土薄腹梁或需作疲劳验算的钢筋混凝土梁,应在下部二分之一梁高的腹板内沿两侧配置直径为8~14mm、间距为100~15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应按下密上疏的方式布置。在上部二分之一梁高的腹板内,纵向构造钢筋可按本规范第10.2.16条的规定配置。
10.4 梁柱节点
10.6 叠合式受弯构件
10.7 深受弯构件
10.8& 牛腿
10.9& 预埋件及吊环
10.10 预制构件的连接
11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11.1 一般规定
混凝土规范11.1.1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构件,除应符合本规范第一章至第10章的要求个,尚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抗震设计原则,按本章的规定进行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
混凝土规范11.1.2 结构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6度设防烈度时的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
2 6度设防烈度时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
混凝土规范11.1.3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表11.1.3的要求。对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Ⅳ类场地上的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
表11.1.3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框架-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
全部落地剪力墙结构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
筒中筒结构
注 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考虑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2&&&&&&&& 框架-核心筒指周边稀柱框架与核心筒组成的结构;
3&&&&&&&&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指首层或底部两层为框架和落地剪力墙组成的框支剪力墙结构;
4&&&&&&&& 甲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确定房屋最大高度,9度设防烈度时应专门研究;乙、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确定房屋最大高度;
5&&&&&&&& 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结构,应按有关标准进行设计,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混凝土规范11.1.4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房屋高度,按表11.1.4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要求和抗震构造措施。
表11.1.4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结构体系与类型
剧场、体育馆等大跨度分公共建筑
框架-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支层框架
框架-核心筒结构
单层厂房结构
11.2 材料 
混凝土规范 11.2.1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防烈度为9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C60;设防烈度为8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C70;
2框支梁、框支柱以及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其他各类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混凝土规范11.2.2 结构构件中的普通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HRB335级钢筋;箍筋宜选用HRB335、HRB400、HPB235级钢筋。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混凝土规范 11.2.3 按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各类框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当采用普通钢筋时,其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条文解释:基于高强度混凝土的脆性性质,混凝土规范 11.2.1条对地震高烈度区高强混凝土的应用加以限制;混凝土规范 11.2.3条要求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目的是使结构某个部位出现塑性铰以后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同时,要求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不然,“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要求不易保证。
11.3 框架梁
混凝土规范11.3.1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其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7.2节的规定计算,但在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右边应除以相应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在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 χ≦0.25h0
二、三级抗震等级&&&& χ≦0.35h0 &&&且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
条文解释:设计框架梁时,控制混凝土受压区高度的目的是控制梁端塑性铰区有较大塑性转动能力,以保证框架梁有足够的曲率延性。根据国内的试验结果和参考国外经验,当相对受压区高度控制在0.25至0.35时,梁的位移延性系数可达到3~4,在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时,可把截面内的受压钢筋计算在内。
混凝土规范11.3.5& 框架梁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
&& .1& 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 截面宽度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大于4;
3& 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4。
混凝土规范11.3.6& 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
表11.3.6-1&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
0.4和80ft/fy中的较大值
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
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
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
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
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框架梁支座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量mm2(抗震等级三级)
混凝土标号
梁截面高度为下列数值时的最小配筋mm2(梁宽250)
C20 ft=1.10
C25 ft=1.27
C30 ft=1.43
C35 ft=1.57
2& 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筋特征值应按表11.4.17中的数值增加0.02取用,且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5%;
3& 当剪跨比λ≤2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2%;9度设防烈度时,不应小于1.5%。
框架梁跨中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量mm2(抗震等级三级)
混凝土标号
梁截面高度为下列数值时的最小配筋mm2(梁宽250)
C20 ft=1.10
C25 ft=1.27
C30 ft=1.43
C35 ft=1.57
2 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按表11.3.6-2采用;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
表11.3.6-2&&&&& 框架梁梁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加密区长度(mm)
箍筋最大间距(mm)
箍筋最小直径(mm)
2h和500中的较大值
纵向钢筋直径的6倍,梁高的1/4和100中的最小值
1.5h和500中的较大值
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梁高的1/4和100中的最小值
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梁高的1/4和150中的最小值
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梁高的1/4和150中的最小值
注:表中h为截面高度
混凝土规范11.3.7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条文解释:沿梁全长需配置一定数量的通长钢筋是考虑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可能变化。这里“通长”的含义是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
抗震规范6.3.4 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小于2Φ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2mm;
2 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混凝土规范11.3.8& 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
混凝土规范11.3.9& 梁端设置的第一个箍筋应距框架节点边缘不大于50mm。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沿梁全长箍筋的配筋率ρsv应符合下列规定:
&&&&&&&&&& 一级抗震等级&&  & ρsv≥0.30ft/fyv
&&&&&&&&&& 二级抗震等级&&  & ρsv≥0.28 ft/fyv
&&&&&&&&&& 三、四级抗震等级&& ρsv≥0.26 ft/fyv
式中:ρsv=AsV/bs &&&fyv---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按 fy值采用;
AsV---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AsV=nAsV1,此处,n为在同一截面内箍筋的肢数,AsV1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S---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
梁全长箍筋配筋率ρsv参考值(梁宽250)
混凝土标号
双肢Φ8α200
四肢Φ8α200
双肢Φ10α200
四肢Φ10α200
C20 ft=1.10
C25 ft=1.27
双肢Φ6α200
四肢Φ6α200
双肢Φ12α200
四肢Φ12α200
C30 ft=1.43
C35 ft=1.57
Φ6AsV1=28.3
Φ8AsV1=50.3
Φ10AsV1=78.5
Φ12AsV1=113.1
11.4 框架柱及框支柱
混凝土规范11.4.7
混凝土规范11.4.8&&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和框支柱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剪跨比λ〉2的框架柱
&&&&&&&&&&&&&&&&&&&&&&& Vc≤(0.2βcfcbh0)/γRE
框支柱和剪跨比λ≤2的框架柱
&&&&&&&&&&&&& &Vc≤(0.15βcfcbh0)/γRE
混凝土规范11.4.9&&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和框支柱的斜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规范11.4.10& 当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和框支柱出现拉力时,其斜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规范11.4.11&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
&& 1& 柱的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的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
&& 2.& 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 3& 柱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条文解释:剪跨比是反映柱截面所承受的弯距与剪力相对大小的一个参数,表示为:
λ=M/(Vh0)
V---取与M对应的剪力设计值;
h0---柱截面有效高度;当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的反弯点在柱层高范围内时,可取λ=Hn/(2h0
M---宜取柱上、下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的较大值;),此处,Hn为柱净高;当λ〈1.0时,取λ=1.0;当λ〉3.0时,取λ=3.0;
剪跨比是影响钢筋混凝土柱破坏形态的最重要的因素,剪跨比较小的柱子都会出现斜裂缝而导致剪切破坏。通常用配置横向钢筋(箍筋)的办法以避免过早出现剪切破坏。通过研究,大致得到如下规律:
剪跨比λ〉2时,称为长柱,只要按照构造配置横向钢筋,一般都发生弯曲破坏。
剪跨比λ≤2时,称为短柱,多数会出现剪切形的破坏。但当提高混凝土强度或配有足够的横向钢筋,也可能出现延性较好的剪切受压破坏。当受拉钢筋配筋率过大时,则可能出现粘结型破坏。一般在短柱中应当计算斜截面抗剪强度,并限制纵筋含钢率。
剪跨比λ≤1.5时,称为极短柱,一般都会发生剪切斜拉破坏,抗震性能不好。设计时应发尽量避免这种极短柱,否则需要采取特殊措施。
由于框架柱中反弯点大都接近中点,为设计方便,常常用柱长细比近似表示剪跨比的影响。
因为&& λ=M/(Vh0)≈L/2H
所以&& 当L/H≥4时为长柱
3〈L/H≤4时为短柱
L/H≤3时为极短柱
混凝土规范11.4.12& 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符合表11.4.12-2的规定;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
2& 框架柱和框支柱上、下
3& 框支柱和剪跨比λ≤2的框架柱应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箍筋,且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4& 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柱,当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箍筋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抗震等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混凝土规范11.4.13& 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400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λ≤2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混凝土规范11.4.14& 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中的较大值。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
表11.4.12-1&&&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中柱、边柱
框架角柱、框支柱
&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量mm2(抗震等级三级)
框架中柱、边柱
框架角柱、框支柱
框架中柱、边柱
框架角柱、框支柱
箍筋最大间距(mm)
箍筋最小直径(mm)
纵向钢筋直径的6倍和100中的较小值
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和100中的较小值
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和150(柱根100)中的较小值
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和150(柱根100)中的较小值
表11.4.12-2&&&&&&&& 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注:底层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顶面或无地下室情况的基础顶面;柱根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混凝土规范11.4.15& 柱箍筋加密区内的箍筋肢距: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中的较小值;此外,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当采用拉筋时,拄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封闭箍筋。
混凝土规范11.4.16&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和框支柱,其轴压比N/( fcA)不宜大于表11.4.16规定的限值。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行当减小。
表11.4.16&& 框架柱轴压比限值
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注:轴压比N/( fcA)指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和框支柱轴向压力设计值N与柱全截面面积A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乘积之比值;对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
混凝土规范11.4.17& 柱箍筋加密区内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 ρv≥λV fc/fyv
式中& ρv----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按本规范第7.8.3条的规定计算,计算中应扣除重迭部分的箍筋体积;
&&&&& 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当强度等级低于C35时,按C35取值;
&&&&& fyv ----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 λV ----最小配箍特征值,按表11.4.17采用。
2& 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筋特征值应按表11.4.17中的数值增加0.02取用,且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5%;
3& 当剪跨比λ≤2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2%;9度设防烈度时,不应小于1.5%。
表11.4.17&&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V
普通箍、复合箍
螺旋箍、复合或連续复合矩形螺旋箍
普通箍、复合箍
螺旋箍、复合或連续复合矩形螺旋箍
普通箍、复合箍
螺旋箍、复合或連续复合矩形螺旋箍
注:1&& 普通箍指单个矩形箍筋或单个圆形箍筋;螺旋箍指单个螺旋箍筋;复合箍指由矩形、多边形、圆形箍筋或拉筋组成的箍筋;連续复合矩形螺旋箍指全部螺旋箍为同一根钢筋加工成的箍筋;
2&&&&&&&& 在计算复合螺旋箍的体积配筋率时,其中非螺旋箍筋的体积应乘以换算系数0.8;
3&&&&&&&& 对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柱,其箍筋加密区的箍筋体积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0.8%、0.6%、0.4%和0.4%;
4&&&&&&&&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箍筋宜采用复合箍、复合螺旋箍或連续复合矩形螺旋箍;当轴压比不大于0.6时,其加密区的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表中数值增加0.02;当轴压比大于0.6时,宜按表中数值增加0.03。
混凝土规范11.4.18& 在柱箍筋加密区外,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加密区配筋率的一半;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对三、四级抗震等级,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d,此处,d为纵向钢筋直径。
11.5 铰接排架柱
11.6 框架梁柱节点及预埋件
11.7 剪力墙
混凝土规范11.7.1
混凝土规范11.7.1
混凝土规范11.7.1
混凝土规范11.7.1
混凝土规范11.7.1
混凝土规范11.7.1
混凝土规范 11.7.15& 剪力墙端部设置的约束边缘构件(暗柱、端柱、翼墙和转角墙)应符合下列要求(图11.7.15):
1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c及配箍特征值λv宜满足表11.7.15的要求,箍筋的配置范围及相应的配箍特征值λv和λv/2的区域如图11.7.15所示,其体积配筋率ρv应按下式计算:
&&&&&&&&&&&& ρv=λv(fc/fyv)
式中& &λv----配箍特征值,对图11.7.15中λv/2的区域,可计入拉筋。
2一、二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混凝土规范11.7.16& 剪力墙端部设置的构造边缘构件(暗柱、端柱、翼墙和转角墙)的范围,应按图11.7.16采用,构造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表11.7.16的要求。
底部加强部位
纵向钢筋最小配筋量
箍筋、拉筋
纵向钢筋最小配筋量
箍筋、拉筋
最小直径(mm)
沿竖向最大间距( mm)
最小直径(mm)
沿竖向最大间距( mm)
0.01Ac和6根直径为16mm的钢筋中的较大值
0.008Ac和6根直径为14mm的钢筋中的较大值
0.008Ac和6根直径为14mm的钢筋中的较大值
0.006Ac和6根直径为12mm的钢筋中的较大值
0.005Ac和4根直径为12mm的钢筋中的较大值
0.004Ac和4根直径为12mm的钢筋中的较大值
0.005Ac和4根直径为12mm的钢筋中的较大值
0.004Ac和4根直径为12mm的钢筋中的较大值
注:1& Ac为图11.7.16中所示的阴影面积;
2& 对其他部位,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2倍,转角处宜设置箍筋;
3& 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应满足框架柱配筋要求。
混凝土规范11.7.17&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 剪力墙周边应设置端柱和梁作为边框,端柱截面尺寸宜与同层框架柱相同,且应满足框架柱的要求;当墙周边仅有柱而无梁时,应设置暗梁,其高度可取2倍墙厚;
2& 剪力墙开洞时,应在洞口两侧配置边缘构件,且洞口上、下边缘宜配置构造纵向钢筋。
11.8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自动扶梯荷载
自动扶梯支承处的荷载应根据厂家的产品规格取用。当不能确定产品规格时,可选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03)(以下简称结构技术措施)p14页图2.2.0中的最大值。自动扶梯支承处的荷载R上下各两个,同楼层两R间的距离当扶梯净宽W=600mm、800mm、1000mm时,分别为800mm、1000mm、1200mm。在荷载R中已包括活荷载{其值等于扶梯净宽(以m计)×自动扶梯投影长度的一半(以m计)×4kN/m2}。
汽车活荷载(见结构技术措施P14页)
   表2.3.4   各级汽车荷载主要技术指标 
图形(略)
一辆汽车总重力
一行汽车车队中重车数
3+1.4+7+1.4
前轮着地宽度及长度
0.25×0.20
0.25×0.20
中、后轮着地宽度及长度
车辆外形尺寸(长×宽)
隔墙荷载(见结构技术措施P14页)
2.7.1 计算支承隔墙的楼板和次梁时,满跨长度的隔墙重量宜按下列原则取用:
   1 挠度计算:对无洞隔墙,当为砖、陶粒空心砌块或加气混凝土砌体等时,可不考虑隔墙自重;当为石膏板或板条墙时,可按其自重的40%计算;
   2 弯曲承载力计算:对无洞口或洞口在板(梁)跨中1/3范围内且洞口上砌体高度不小于500mm的隔墙,可取隔墙自重的40%或取板(梁)跨度的1/3作为隔墙高度的隔墙自重,两者中的较大者作为板(梁)的每延长米均布荷载计算,否则按实际自重计算;
   3 剪切承载力计算:不论何种隔墙,均按实际自重计算。 
2.7.2&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建筑中,当隔墙位置在设计中没有指明或允许灵活布置时,可将隔墙每延长米自重的30%作为每平方米楼面的均布荷载标准值计算,且不且小于1.0KN/m2,其准永久值系数可取0.5。
2.7.3 在隔墙顺着预制板跨度方向布置,且预制板间灌缝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当隔墙作用于一块板上时,隔墙荷载的50%可由墙下预制板承受,其左右相邻的板各承受25%计算;当隔墙作用于两块板上时,隔墙荷载则可按各承受50%,并应按2.7.1条规定计算隔墙荷载。
表2.1.2-5       楼面活荷载补充(见结构技术措施P13页)
均布活荷载标准值(KN/m2)
微机电子计算机房
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
≥5,或按实际
银行金庫及票据仓库
设浴缸、坐厕的卫生间
有分隔的蹲厕公共卫生间(包括填料、隔墙)
管道转换层
电梯井道下有人到达房间的顶板
通风机平台
≤5号通风机
表2.1.2-2       商业仓库库房楼(地)面均布活荷载
储存容重较大商品的楼面
考虑起重量1000kg以内的叉车作业
储存容重较轻商品的楼面
储存轻泡商品的楼面
综合商品仓库的楼面
考虑起重量1000kg以内的叉车作业
各类庫房的底层地面
单层五金原材料庫的庫房地面
考虑载货汽车入
单层包装糖庫的庫房地面
穿堂、走道、收发整理间楼面
考虑起重量1000kg以内的叉车作业
     -
储存商品的商品包装容重可按以下分类:
①笨重商品(大于1000kg/m3):如五金原材料、工具、圆钉、铁丝等;
②容重较大商品(500~1000kg/m3):如小五金、纸张、包装食糖、肥皀、食品罐头、电线、电工器材等;
③容重较轻商品(200~500kg/m3):如针棉织品、纺织品、文化用品、搪瓷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等;
④轻泡商品(小于200kg/m3):如胶鞋、铝制品、灯泡、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
⑤综合仓库儲存商品的包装容重一般可采用400~500kg/m3。
活荷载的不利布置(见结构技术措施P14页)
2.8.1&&&&&&&&& 对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2.0KN/m2或跨度相差较大的房屋建筑,按弹性方法计算框架的連续梁(板)的内力时,应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2.8.2&&&&&&&&& 考虑活荷载不利组合的房屋,不应将連续梁支座左右剪力的最大值相加传至主梁,又将主梁支座左右剪力的最大值相加传至框架柱,致使主梁、柱、桩基荷载不必要的增大。
楼面荷载计算
  楼面   && 板100厚   25×0.10=2.50KN/mm2
    面层20厚水泥砂浆   20×0.02=0.40 KN/mm2
     &&&&&& 板底抹灰   17×0.02=0.34 KN/mm2
     &&&&&& 二次装修        0.65 KN/mm2
    (标准值)  共计        39 KN/mm2
  屋面   板100厚&&&&&&&&&&&&&     25×0.10=2.50KN/mm2
    面层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2=0.40 KN/mm2
面层水泥砂浆找坡层=2%            0.4KN/mm2
    卷材防水层&&&&&&&&&&&&&&&&&&&&&&&&&&&&&&&&&&& 0.3KN/mm2
    架空隔热层&&&&&&&&&&&&&&&&&&&&&&&&&&&&&&&&&& 1.40KN/mm2
   (标准值)  共计        &&&&&&&&&&&&& 5.0 KN/mm2
本文地址:/s/article_3645.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筋混凝土柱子 蜂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