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看牵牛织女星批注的批注

snjyw & 文章列表
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备课 (浏览次数:701)
四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试着运用,把握本单元课文大意。
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文本的情感,感知以“秋日情怀”为主题的诗文精粹。
3.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用优美诗句表达情感的技巧。
4.通过读读背背、拓展阅读及实践活动等方式,积累诗文精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三年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态度较端正。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些语文的基本知识,而且已经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所以面对本单元的诗歌、古诗,学生通过多读能了解古诗的含义。作为新学期的第一单元,应继续重视“双基”,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适度的探究、想象、感悟。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三、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
&&&&&&&&&&&&&&&&&&&&&&&&&&&&&&&&&&&&&&&&&&&&&&& &&&(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孙菲菲)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预习的方法并在指导下尝试运用,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新词,尝试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初读课文,标出疑难问题,概括课文内容。
2.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3.逐渐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初步掌握单元预习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教学难点: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反思。
三、前置学习活动
利用早读时间,自由朗读第一单元的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语,熟练朗读课文。
四、教学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有这样一句古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师生交流想法,明确预习的重要性。
(二)教授方法
1.方法指导。课件出示:
①圈:在文中圈出生字,划出新词,并在课后题中练习描红。
②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并尝试运用。
③读:反复读课文,做到读到正确、流利,即:不多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④标: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如:标小节号码,划好词佳句,疑难地方打问号等。
⑤思:思考课后问题、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用简练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认真阅读以上内容,说说对这些预习方法的认识。小组交流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3.逐一明确预习要求。
(1)正确认读生字是预习的基础,也是以后保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课后题中练习描红,可根据情况放在每天中午的写字课,老师指导写字要领,学生当堂练习描红。(进行一段时间后,老师可放手学生在预习时自己描红。)
(2)查不理解词语的意思,不仅仅是把字典上的解释抄在书上,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尝试运用这些词语。
(3) 俗话说:“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要求学生预习时要捧起书本放声朗读,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准确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推荐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做标记。比如:用“――&”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用“▲”标出自己容易读错的词语,用"----?"标出疑难的地方,用"~~"划出好词好句,用“(&)”标出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出批注……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逐步增强。
(5) 要求根据提示、课文、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对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可适当要求高一些。
(三)自主预习
1.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自主预习。
2.师巡视指导。
(1)“圈”、“查”、“读”环节,班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照要求自己完成,重点是“标”和“思”环节。
(2)“标”环节: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标记符号,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哪些地方做标记,怎么样做?如:有的学生画好词佳句,把第二篇课文几乎画了个遍,这就没必要了。认为一整段都好的,不如让学生换个符号,如在段前打个五角星等。
(3)“思”环节:有的学生不会标疑难的地方,不会质疑是因为不会思考,还得要学生在多读多思的基础上质疑,慢慢指导学生,不必强求一致。如:有的可根据课后题质疑,有的可以根据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质疑,还有的可以根据重点词句、你印象最深的词句进行质疑等。还有对课文主要内容及课后题的一些思考,也要因生而异,不给学生设过高的台阶。
3.注意事项: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清,要保持书页的整洁。
(四)小组合作
小组交流各自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小组合作帮助解决。
1.圈:在组长的引领下,全组成员共同读出自己圈出的生字。组员依次交流自己所划新词,其余组员查缺补漏。
2.查:组员依次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如有自己没查到的,及时记下,解决新词意思。
3.读:组内成员分工两两互查读书情况。
4.标、思环节:组员依次交流自己所标记的课文重点地方及疑难地方,其余组员根据汇报情况补充自己标记内容。
六、板书设计
预习方法:& 圈
(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孙菲菲)
第二课时& 单元整体感知课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单元生字词,初步感知意思并试着运用。
2.读熟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大意,感知以“秋日情怀”为主题的诗文精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理解单元生字新词,在此基础上读通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感知单元主题。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本单元诗文表达的意思,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三、前置学习活动
利用所学预习方法,尝试自主预习。
四、教学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
我们先从整体上感知一下一单元的主要内容。第一单元主要包括:(课件出示课文图片欣赏,齐读课题。)
(二)自主识字,扫清障碍
1.课件再次出示预习方法:
①圈:在文中圈出生字及组词,并在课后题中练习描红。
②查: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并尝试运用本单元重点词语。
③读:反复读课文,读到正确、流利,即:不多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④标: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如:标小节号码,划好词佳句,疑难地方打问号等。
⑤思: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后问题、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用简练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预习情况,组长汇总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师巡视指导。
学生按要求交流合作,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教师指导。
(1)疑难易错生字:
离:下半部分里面的笔画容易写成“人”。
羌:第六笔是撇,不是竖、撇。
(2)指导书写美观:
塑:左边第三笔是横,第六笔是竖撇,右边的“月”略微小一些,下边的“土”下横长一些,托住上边。
屈: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的“尸”字旁不要太大,里边是个“出”字,最后一笔是点。
(3)多音字:
“磨”“禁”“埋”等多音字的辨析。
4.同学们展示的不错,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词语,看能难倒你们吗?
出示课件:
塑造& 浸透 崇高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屈指 酿造柔韧 井井有条 桃李争妍
认读生字词,指读,齐读巩固,组内成员互相检查。
5.认识它们了,它们的意思你又了解多少?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拆字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等)
(如用拆字理解法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形:身体。影:身体的。不离:不离开。把单个字的意思合起来理解:像形体和它的那样分不开,像自己的一样紧紧地跟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像自己的影子一样紧紧地跟着,经常在一起。)
6.带着你的理解再和同位读读这些词语。
7.任选上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学生写片断,交流展示。
展示学生写话,如:我们的成长浸透着教师的心血,老师啊,你们的事业多么崇高!
(三)检查朗读,打下基础
1.小组内成员互相检查朗读。
2. 有想展示自己朗读才华的同学吗?课件出示重点难读的句子,指名展示,生评价(语速、停顿、重读、韵律、感情等)。
(1)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材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苦。
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师指导重读“哪……不……”,重读“浸透”、“蕴含”,指导读出反问的语气。)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指导读出古诗的韵律,语速放慢,加入自身的感情朗读。)
3.选读课文或片段。
4.将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段多读两遍。
(四)初步感知,明确主题
1.默读课文,再次思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相互交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代表汇报,教师点拨。
(1)中心句提炼法:这首诗歌的两个小节分别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引导找出两个中心句: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思考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的?
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您好!》赞美了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2)看图想象法:看课本上的插图,插图上是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愿人长久》写了苏轼创作《水调歌头》的经过,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诗两首》都是描写秋夜景色的古诗。
《秋天》描写了秋天田野迷人的风光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拟定主题说理由。
这一单元的每篇文章围绕着哪个主题来写的?说说你的理由。
指生说主题及理由,
师小结:《古诗两首》及《秋天》两篇文章描绘了迷人的秋日景色,而《老师,您好!》及《但愿人长久》两篇课文正是在秋天这样一个多情的季节里,抒发的对老师、对亲人的美好感情。所以老师认为本单元的主题是:秋日情怀。& 师板书:秋日情怀(可尊重学生的理解,保持他们的主题。)
5.畅谈收获,激发质疑。
通过学习,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吧?
同学们,学贵有疑。那在我们一步步地学习当中,爱动脑筋的同学也想到了许多问题。想一想,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或者需要得到大家的帮助呢?学生提问。
师总结:同学们,这些问题有的可以自己查资料解决,有的需要我们细读课文深入思考,还有的需要我们再上语文课时我们一起再学习,再讨论。
六、板书设计
&&&&&&&&&&&&&&&&&&&&&&&&&&&&&&&& 第 一 单 元
&&&&&&&&&&&&&&&&&&&&&&&&&&&&& 秋&& 日& 情& 怀
第三课时 课文品读课
1老师,您好!
一、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浸透、蕴含、衷心”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架起金桥”等诗句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与美好,激发热爱老师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课“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茁壮的新苗”等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抓住“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架起金桥”等诗句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与美好,激发热爱老师的情感。
三、前置学习活动
1.学生课前走访教师,收集赞美老师的成语、名言,自制贺卡。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知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同学们,上课前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吧!(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师生共唱)
2. 交流:听了这首歌,你想对老师说什么?(学生回答,把老师比作春蚕、红烛、甘露……)
3. 这么多美好的比喻,足以看出人们对老师的崇敬。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对天下所有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您好!”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老师,您好!》。
(二)检查预习,检测双基
1. 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读正确、流利,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情。
2.读一读,再听写。
编织& 崇高&& 浸透&&& 创造&&& 智慧
塑造& 朝霞&& 祝愿&&& 蕴含&&& 衷心
指名读词语,重点指导:“塑”是平舌音,“崇”、“衷”是翘舌音并书写。
3. 检查朗读长句。
(1)出示句子: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2)提生朗读,教师范读,学生再次跟着朗读。
(三)整体感知,回顾内容
1.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 &),赞美了教师事业的( &)和( &),抒发了小朋友们对老师的( &)、( &)之情。
2.理清脉落。
教师事业的崇高与美好分别是哪小节写的?
(四)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1.出示学习目标:
(1)把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注意重点字词要着重读。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悟。
(3)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
①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多么美好”?请在诗中画出有关的语句。
②“在昨天和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是什么意思?
③诗中“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新苗”分别指什么?
2. 根据提示,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五)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感悟教师事业的崇高
你最喜欢哪些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出示: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①指导:“浸透”是什么意思?
比如把一件衣服放入水中,衣服就会――(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浸透”)
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可以怎么说?(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②出示: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更能表达出对教师事业的赞美?为什么?同桌互读,边读边比较。
③每个人的成长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你能举些例子来说说吗?
指名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事例(名人成长的事例)。
老师再用身边老师的生动事例,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④指导感情朗读这一句。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⑤小结:诗歌的语言是十分精炼、含蓄的,每句话中都包含了深刻的意思。刚才我们用理解词语、比较句式、举事例等多种方法理解了句子。下面,请用同样方法来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
(2)出示: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读读这句话,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与同桌讨论。
②“蕴含”是什么意思?(找近义词理解:包含)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你能举些例子来说说吗?
③指导朗读: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的发明、创造,都是老师辛勤培育的结果,让我们读出对老师的无限敬意。
(3)出示: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
  & &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①如果说“昨天”指中国和世界的历史,那“今天”是指什么?“理想”呢?
“铺设大道”、“架起金桥”就是老师的事业,老师的事业就是连接了过去和未来。是教师推动了时代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事业的崇高。
②看到老师,你最想说什么?引到课题,感情朗读。
你的朗读了充满了什么?感激、感动、尊敬、爱戴……
(4)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齐读第一小节。
2.感悟教师事业的美好: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事业?根据学生所说诗句进行课件呈现,相机点拨。
(1)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①指导:“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新苗”分别指什么?(春蚕指老师,理想的丝线指教学成果,甘露指老师的心血,新苗指学生)
②还可以把教师比做什么?你能仿照着说两句吗?
③指导朗读:“多么生动的比喻!”悄悄地编、轻轻地洒,笑语盈盈、笔尖飞舞,多美呀!让我们轻轻问候、真诚赞美。
(2)教师的工作塑造了人才,美化了我们的心灵,老师备课、批改作业的情景历历在目,老师亲切地话语萦绕的耳边,老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苦的。我们除了赞美老师,还应该对老师有什么情感?(祝福老师)
真心实意、发自内心的祝福可以说成――“衷心祝福”(理解“衷心”:发自内心。)
(3)让我们一起来衷心祝福我们的老师吧!指导朗读第2小节。
巩固拓展,总结提高
3.……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请模仿《老师,我想对您说……》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把你们
六、板书设计:
1& 老师,您好!
&&&&& 崇高&&&&成长浸透心血
教师的事业&
&&&& 美好&&&&创造蕴含辛劳
1&&&&&&&&&&&&&&&&
您是蓝天,我就是白云,
在您宽阔的胸怀畅游。
您是安全的港湾。我就是一直扬帆的小船,
在您平静的碧波里荡漾。
您是一首动人的乐曲,我就是乐谱上跳动的音符,
在您充满爱的旋律中跳跃。
您是火红的太阳,我就是土坡刚萌芽的小苗,
在您温暖的怀抱中成长。
老师!您多么伟大,多么慈祥,
您用自己的一生,培育了多少国家栋梁!
&&&&&&&&&&&&&&&&&&&&&&&&& (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刘慎云)
第四课时& 课文品读课
2.但愿人长久&&&&&&&&&&& &&&&&&&&&&&&&&&&&&&&&&&&&&&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探究词人感情变化的基础上,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感受诗词所创设的意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三、前置学习活动
1.通过阅读、理解文中出现的词语,收集苏轼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在月色如此美丽迷人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度过的呢?我们看看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又是怎样度过这个中秋之夜的呢?(随即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苏轼写的有关月亮的文章。(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检测性双基教学
1. 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读一读,抄一抄,再听写。
&&&& 观赏&&& 品尝&&&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 屈指&&& 但愿&&&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
(三)整体回顾,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这篇课文的题材是什么?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自读课文,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交流,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理清课文情感线“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四)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1.看图想象(利用多媒体):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此时此刻,又在想什么?小组内解决。
2.你认为苏轼的心里是怎样的,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并谈出理由,小组内交流,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3.在文中标出课文内容与诗句相对应的句子,交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重点理解“婵娟”。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五)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体悟“心绪不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人们都举家品尝着月饼瓜果,观赏着明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而我们苏轼的心情却是怎样的?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心绪不宁)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小组内交流,可同位说也可以几个人讨论。“心绪不宁”意思是什么?你能给它找一个近义词吗?把找好的词放在原文中读一读、品一品,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在小组内练习朗读,学习小组长负责本组的组员练习读出苏轼的心情。
(2)学生交流,你认为他们兄弟感情怎样?你是从那个词看出来的并说明理由,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进行理解和体会。
①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②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你能换一个词语吗?表达的意思不变。
③“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引导说(注意说话者的身份):苏先生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 )。是啊,苏先生跟弟弟(&&&&&&&&&& ),小时候(&&&&&&&&&&& )。长大以后(&&&&&&&&&&&&& ),如今屈指算来(&&&&&&&&& )。怪不得苏先生会这样(&&&&&&& &&&&&)!
(4)感情如此深厚的一对兄弟分别已经七年了,能不让人思念吗?何况人们赏月团员的中秋节呢!你能读出这种思念吗?小组内练读,读的好的同学在小组内示范读。(其间穿插不同形式的朗读,描写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要用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用伤感的语气。)
2.体悟“埋怨”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看图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引导: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么呢?此时此刻,您又在想什么?
(3)在小组内学生互动对话交流。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您思念亲人的感伤之情。
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引导:①“埋怨”是什么意思?( 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你能找一个词语替换它吗?并谈出充分的理由。
&“无情”是什么意思?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
②“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小组内互相练习读好这个词,小组推荐代表读词,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4)配乐范读,指导读好“偏偏”一词。并试着背诵这一段,可以在小组内同学互相背,也可以默背,形式自由。
(5)小组内学生练习背诵,引导学生当堂背诵一小部分。
(6)学生诵读的相当不错,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他还会埋怨些什么?你愿意当一名大作家吗?请你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写一写当时苏轼还有什么样的埋怨之言?写完之后现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在班级内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进而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
&3.体悟“宽慰”
苏先生,后来您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句。最后五行我已读过,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六自然段,圈画重点句段。
(2)先小组(也可同桌)交流,再班级交流。
引导:①“转念”是什么意思?
②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
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
④现在,你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
(3)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
(4)小组内质问相互补充,充分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课文学到这里可以看出苏轼什么样的品质?(心胸宽广、豁达大度)
(5)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小组内分男、女生朗读诗句和文中相对应的句子。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吧。
(6)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还有哪些,同学们能背出几句吗?
&&&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秦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学生在小组内可以自由诵读第五、六自然段。指名试着背诵这两段,如学生背诵不出老师加以引导或者其他学生补充背诵皆可。
(8)“婵娟”原指美丽的女子,在这段词中指什么呢?
(9)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心绪不宁”、“埋怨”,到最后的“宽慰”,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心胸宽广、豁达大度的大文学家,正因为他经历了这番情感的变化,正因为他的豁达,才使他挥毫写下了这样脍炙人口的名句。让我们走进苏轼老先生的心灵深处,低声吟诵――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小组内先自由背诵,然后再找一些程度稍差学生试着背诵。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巩固拓展,总结提高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2. 聪明的你一定会发现这儿有一个省略号,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水调歌头》小组内练习朗诵,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朗诵竞赛。
《水调歌头》
&&&&&&&&&&&&&&&&&& 北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这几句词里,有两句被人们千古传诵,并且表达了美好的祝愿。猜!是哪两句?& 大声的背诵出来。
4.同学们,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美好、团圆的象征,也是人们相思的寄托。明月触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怀,你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词吗?你能背出几首吗?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瞑》)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月下独酌》)
(5)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李白:《古朗月行》)
(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王维:《竹里馆》)
5.小练笔,你认为这篇文包诗写的怎么样?用简短的一、两句话阐明自己的观点。语言要简洁,理由要充分,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6..“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请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这个主题的诗词,抽时间再举行一次朗诵会。
六、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    心绪不宁――-----埋怨―------(转念一想)宽慰
(思念弟弟)   (月圆人不圆)    (真情留人间)
(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程& 伟)
第五课时&& 课文品读课
3.古诗两首《望洞庭》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赞美自然之情。
三、前置学习活动
1.预习这首古诗,了解刘禹锡的生平及诗作。
2.收集并积累有关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诗1-2首。
四、教学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同学们知道西湖吗?(知道)我们学过描写西湖的诗句大家还记得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沫总相宜)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有谁知道洞庭湖呢?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
(位于湖南北部,岳阳市附近,方圆八百里,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湖光山色、山青水秀……)
4.引出课题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被洞庭湖的迷人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许多洞庭的美诗佳句。
一千三百多年前,一位来自唐朝的大诗人刘禹锡途经此地陶醉于其中,诗兴大发,写下了这篇千古传颂的佳作。
板书:望洞庭
5.学生自读课文。
6.指导双基
指名读:正音:潭(tán) 磨(mó) 螺(luó)
7.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你知道每句诗的意思吗?
(2)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3)表达了诗人当时怎样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1.出示自学目标。
(1)交流一下容易读错的生字和易错的字。
(2)朗读诗句,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
(3)交流一下诗句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感悟。
2.小组根据提示合作学习。
3.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交流。
4.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诗,交流,说说自己知道诗句都写了什么。
(2)《望洞庭》是( )代的( )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的( )和()。
5.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
(1)“湖光秋月两相和”中“秋月”“ 和”的意思是什么?
(2)“潭面无风镜未磨” 中“潭面”和“镜未磨”又如何来理解?这里藏着一个比喻,你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吗?
(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中“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
(三)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遥望”“山水”“白银盘”。
2.读了诗句,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解答疑问:
(1)“两相和”“镜未磨”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可以结合资料进行说明。
(讲解两相和:出示月亮跟湖面在同一幅场景中,湖水倒映着皎洁的月光,一幅和谐的景象。从而体会“两”指月亮和湖面;“相”指相互;“和”指和谐。讲解镜未磨:出示古代铜镜的相关资料,让同学们感受夜晚的湖面和未打磨的铜镜有着共同的朦胧之美……)
(2)“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指名读,想象: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它,你有什么感觉?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挂图,说说感觉。
(1)(观看录像,联系诗句,品味诗人的情感。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洞庭之美,着重抓住“半轮”“镜未磨”“遥望”等词来体会。)
(3)生齐读诗文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
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
6.鼓励学生背诵。
(四)巩固拓展,总结提高
1.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我们来比较背诵欣赏。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2.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指导诗意。
3.学生回顾《望洞庭》的意境比较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怀。
4.祖国的山河壮丽优美,在诗人的笔下更是熠熠生辉。那我们饱含对祖国的热爱,高声的诵读――《望洞庭》。
&&&&&&&&&&&&&&&&& 望& 洞& 庭
湖光秋月&&&&&&&&&&&& 两相和&&&&&&&&&&&
潭面无风&&&&&&&&&&&& 镜未磨&&&&&&&& &&&&&&&宁静和谐
白银盘&&& 洞庭湖&&&&&&&&&&&&&&&&&&&&&&&&&&& (美)
青螺&&&&& 山
(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郭宝龙)
第六课时& 课文品读课
&&&&&&&&&&&&&&&&&&&&&&&&&&&& 3& 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借助想象理解、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前置学生活动
1.收集有关李白的诗。
2.收集李白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学们一定会背许多首古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会背李白的诗多。(指名学生背古诗)
1.介绍作者
学生介绍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指名介绍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等。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2.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板书:峨眉山月歌
3.齐读课题& 歌是歌颂的意思& 谁来说说歌颂什么呢?(峨眉山的月亮)
有人知道峨眉山吗?(生讲有关峨眉山的相关资料)
4.学生自读课文
5.指导双基
6.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你知道每句诗的意思吗?
(2)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3)表达了诗人当时怎样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出示自学目标。
(1)交流一下容易读错的生字和易错的字。
(2)朗读诗句,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
(3)交流一下诗句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感悟。
3.小组根据提示合作学习。
4.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交流。
5.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诗,交流。说说自己知道诗句都写了什么。
(2)了解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3)点拨指导易错的生字,并板书:峨眉、羌、渝
(4)诗文所讲的是怎样一件事?
(5)《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代诗人(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6.深入感悟
(1)出示学习目标:
①小组合作学习:
圈画诗中地名。这首诗一共28个字,可是却有五个地名。这在万首唐诗绝句中是少见的,谁能找到并告诉大家?
②把自己的感悟写在句子旁边,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7.学生按照要求合作学习。
(三)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1)逐句理解。理解第一句诗,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能说出月亮是半圆的。老师再问:我们都说一轮明月,为什么说半轮呢?接着在课件上出示了课本上的插图。请学生看图想象秋天的月亮。)
(2)老师用语言描述了秋天月色特别皎洁明朗的景象。然后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一个难点:从意思上讲,应该是半轮月,怎么是半轮秋?(最后老师采用讲解的办法告诉学生这是倒置,也是为了压韵。)
(3)接着问第二句话谁懂?(月亮的影子倒映在羌江,仿佛随波流动)。
(4)老师想在细处挖掘一下:月影在江水中流动,这是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却原来是诗人站在流动的船上。)
板书:江月相伴。
(5)在三四句的理解中,老师给大家提示要注意三个字:“发”、“下”、“君”。这几个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都能知道意思。
下:到……去
板书:思君不见。
(6)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齐读)
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诗人的思念之情,那么,你能不能读出诗人的这种心情呢?(多点人读,自己读,再找人读,齐读)
(2)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假设我们自己是诗人,在这样的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月影倒映在平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我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驶去。但是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着,让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和亲友。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体会这样的心情,诗人是用什么语调吟出这样的一首诗的呢?
(3)生齐读诗句。
(四)巩固拓展,总结提高
1.关于写月亮的古诗很多,月亮是古诗常见的景象。你还知道那些描写月亮的诗吗?
2.生背诵自己知道的有关月亮的古诗。
3.老师课件出示了两首诗。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这两首关于月亮的诗,我们从“愁”字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身在他乡异地,只有月亮陪伴的那种孤独、寂寞,以及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怀。
5.总结: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在古诗的意象中往往带着思念的情怀,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六、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 &&&&&&&&&&&&&&&&&&李白&& &&&&&&&&&&&&&&&&&&&思念友人
&&&&&&&&&&&&&&&&&&&&&&
&&&&&&&&&&&&& (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郭宝龙)
第七课时& 课文品读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能用一些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三、前置学习活动
1.课前注意观察周围自然景色的变化,如秋天的小区,秋天的田野等。
2.收集赞美秋天的词语、诗句。
四、教学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为秋季设计画面。
多媒体出示一幅秋天的画面,请学生帮助老师给还未完成的秋景图出谋划策。
(还未绘制的秋景图给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感受到的秋天描绘出来,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密切了学生与自然的联系,为下面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做好铺垫)
2.揭示课题。点拨学生也可以从文章中获取秋天的信息。也可以说一说收集的关于描写秋天的词语。
(二)检测性双基教学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整体感知,回顾内容
1.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2.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四)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1.深入感悟
①把自己的感悟写在句子旁边,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②从所划句子中找到与自己心灵相通的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小组成员听听。
2.学生按照要求合作学习。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五)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1)把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注意重点字词要着重读。
(2)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悟。
2.教师点拨,重点感悟。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它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出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出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小节。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1)“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2)“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3)“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体会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死你了。
(4)你又想到了秋天的那些景物,请你用拟人的方法说一说。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四、五小节)朗读。
8.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9.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在朗读时指导学生既要读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也要读出对秋天的留恋之情。
10.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巩固拓展,总结提高
1.同学们,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绘制秋景图,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4.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展示。
5.教师小结:同学们,现在秋姑娘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等着我们和她交朋友呢!下课后,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中、走到书中去找寻她,谁对她了解的多,谁就是她最好的朋友!秋姑娘在等着你哟!
六、板书设计
迷人景色& 丰收景象
留恋、赞美
&&&&&&&&&&&&&&& &&&&&&&&&&&&&&&&&&&&&&&&&&&&&(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崔颖)
第八课时& 拓展阅读课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汇报课外阅读情况,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的能力,促使学生更深刻的感悟文本内涵。&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完成《阅读卡》,初步学会理解诗词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提高鉴赏能力。
三、前置学习活动
自由阅读《小学语文课文同步自主阅读》第一单元内容,读准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
四、教学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主题回顾
&1.同学们,时光荏苒,转眼间,你们已进入硕果累累的秋季。秋天,是一副五彩斑斓、连绵不断的画卷,多么鲜明,多么缤纷;秋天,是一首旋律动听、节奏欢快的歌曲,多么惬意、多么动人;秋天,是一片一望无边、深厚无比的汪洋,多么广阔,多么深沉。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们的作品,去回味那秋季美好的风景吧!
2.回顾单元主题和课文特点
单元主题:难忘秋日情怀
课文特点:诗词赏鉴
3.交流赞美秋天的成语或诗句
(1)赞美秋天的成语:
&&&& &红叶缤纷 &黄 &丹枫迎秋 &生寒
秋高气爽& 傲霜& & 秋风习习
(2) 赞美秋天的诗句:&&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
落霞与孤骛,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脍炙人口的诗句道出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二)自主阅读,汇报交流
1.在《小学语文课文同步自主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几篇以“秋日情怀”为主题的文章,同样精彩至极。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万物随爱生长》、《中秋相思》、《洞庭秋月》、《秋日的林子》,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看看你们阅读后的感受是不是一样的。
出示阅读要求:
(1)读一读:边读文章边圈画你喜欢的新词,并用其中的词说话。
(2)练一练:练习诵读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3)说一说: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4)谈一谈:选择文章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谈谈读后的感想。
2.学生自主阅读,完成阅读要求。
3. 小组交流汇报:老师相信在这些文章中,一定有一些词句,一些人物让你特别感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
(1)读一读:好词共分享。
(2)比一比:好句我会读。
(3)议一议:畅谈读后感。
4.推荐阅读古诗:戎昱《秋月》,
(1)全班共同读首古诗。
(2)小组合作汇报交流诗名、作者简介。
(3)方法指导:
①关注古诗题目和作者。
②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三)主题拓展,学生练说
1.同学们,我们不光陶醉在书中诗人带来的美景,老师相信在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也有着许多让你们印象深刻的有关秋天的诗句,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
2.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印象深刻的诗句。
同学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注重整理和搜集名家诗句,做学习的主人和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教师推荐,精彩同读
1.课外推荐学生阅读:《小乡村的秋天》徐鲁、《弯弯的月亮》李海鹰
2.师生同读,畅谈感想。
(五)归纳总结
孩子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秋日情怀”,在课堂的最后,老师有个小建议,诗词鉴赏最好是了解诗人当时的生活或者是心态,以及作品所寄托的情感,使我们能更好的把握诗的精髓。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诗歌带着感发的力量唤起人内心深处的许多美好的情感,让我们的心永远活泼灵动,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命!
六、板书设计
&&&&&&&&&&&&&&&&&&&&&&&&&&& 秋日情怀
&&&&&&&&&&&&&&&&&&&& 《秋月》&&&&&&&& 戎昱
《小乡村的秋天》&& 徐鲁
《弯弯的月亮》&&&& 李海鹰
(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杜蓓)
第九课时&& 综合实践课
一、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四篇课文,巩固字词和重点句段,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主题训练,总结背诵诗歌的方法。
3.以绘画、手抄报等形式抒发学生心中的秋天,感悟浓浓的秋日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巩固字词和重点句段,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总结学习诗歌、背诵诗歌的方法。
三、前置学习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从多音字、形近字、根据意思写词语等方面,将本单元知识汇总。
2.搜集关于秋天的名言诗句,以绘画、手抄报形式抒发自己内心的秋天。
四、教学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单元知识树导入
1.走进秋天我们感受很多,秋日的人,秋日的物,以及秋日的景色都让我们流连忘返,回顾这个单元你有哪些体会呢?生说出感受。
2.本单元的主题是“秋日情怀”。围绕这一主题编入的课文分别有现代诗《老师,您好!》《秋天》,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文包诗《但愿人长久》(出示知识树)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看看谁会成为本单元的“综合知识大王”!
(二)单元综合训练
1. 围绕主题,我们设计了如下活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生字词综合训练、背诵感悟训练、诗歌引导训练。
2.以“转转盘”的形式,让学生转到哪个综合训练就进行哪方面的学习。
3.小组合作(任意选择其中一项)
(1)以小组长为中心,各小组根据承担的内容先自由开展活动。
(2)小组推选一人,面向集体汇报成果。
(三)小组汇报成果
“转转盘”转到哪一项进行哪一项的梳理,预设:
1.生字词综合训练
(1)建立“词语知识树”,从总体把握本单元词语。
以“多音字、形近字、根据意思写词语”等多种题型进行字词综合训练。
预设:多音字“埋、磨、铺”分别有几个读音又如何组词?
根据意思写词语:比喻亲兄弟感情深厚。(&& )&&&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
(2)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检测。
小组成员各自出题并推选优秀的训练题,两个组间进行互相检测。
(3)班级检测。
预设:我推荐的本单元难写易错字有:“塑、缺、溪”。“塑”开头是两点,不要只写一点。“缺”左边是“缸”的偏旁不要写成“铁”的偏旁,也要注意是两横不要多加一横。“溪”字右半部分应注意最底下是“大”不要写成“小”。
2.背诵感悟训练
(1)训练要求:
以填空的形式进行检查背诵并分为三种等级:
①能熟练的进行填空背诵;②有感情的进行背诵;③背诵后说出自己的独特感悟。
笔尖飞舞,(&&&&&& );笑语盈盈,(&&&& )。
遥望洞庭山水色,(&&&&&&& )。
无情的月亮啊,(&&&&&&&&& )。
苹果嚷着冷了,(&&& );葡萄嚷着冷了,(&&&&& )。
(2)分组汇报,教师指导。
①组内首先进行背诵检测,然后推选代表进行班级内展示。
②有感情的背诵,并表达感受。
预设:我在背“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这一句的时候,能感悟到作者在埋怨月亮,其实作者更是在表达对弟弟的思念。
(3)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笔尖飞舞,(&&&&&& );笑语盈盈,(&&&& )。
遥望洞庭山水色,(&&&&&&& )。
无情的月亮啊,(&&&&&&&&& )。
苹果嚷着冷了,(&&& );葡萄嚷着冷了,(&&&&& )。
说说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这样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③出示“句子变变变”。
河岸上的柳条在随风飘动。
变成比喻句:
变成拟人句:
3. 诗歌引导训练
(1)本单元第1、4课是现代诗歌,第3课是古诗两首,而第2课是一首文包诗。而且课后题无一例外的都要求背诵,那么该如何对诗歌进行背诵呢?
(2)小组讨论,举例说明。
以“我会学,我想学会”为思路,同学们交流如何进行高效的背诵古诗。
预设:我们在学习现代诗歌时,一般展现的是我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以我们在背诵时可采用“联系实际,感悟诗情”的方法,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而背诵古诗词时,可采用“想象画面,融入诗境”的方法,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达到高效背诵。
(3)汇报交流,方法指导。
预设:在背诵课文的时候,我尝试运用“看图联想法”对课文内容进行联想记忆。
如《秋天》这一课,我会把“秋风”想做是一位调皮的娃娃,在田野里打滚,在小路上奔跑,还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想把夏天的脚印轻轻涂掉。这样我就会被这一小节了。
还有,苹果熟了就会变成红色,所以说“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同样的道理,“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而且“嚷着、穿、披”等表示拟人手法的词语。
我还会一边想着玉米举着红缨很高兴,就像小朋友一样,很高兴就会把什么烦恼都忘掉,所以会“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等
(4)“背诵大擂台”,展示学生背诵成果。
(四)主题延伸
1. “我来画秋天”。
本单元给我们带来了秋日的点点滴滴,下面谁来说说你眼中的秋天。可以是口头描述秋天的色彩,也可以展示绘画去体会秋天的特点,也可以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秋日的风情。
2.展示评比。
学生以“我的绘画,我的手抄报”,来抒发自己心中的秋天。
(五)回顾总结
1.通过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请生说说学完第一单元的感受。
2.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善于积累善于总结,才能在语文的学习上打好基础。本课就对第一单元进行了梳理汇总,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努力,多读课外书,学会在课外学习语文。
3.推荐书目:《摇篮里的歌》《秋风娃娃》
六、板书设计
生字词综合训练
背诵感悟训练
课文内容综合训练
学习方法归类训练
&&&&&&&&&&&&&&&&&&&&&&&&&&&&&&&&&&&&&&&&&&& (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王凤娇)
第十课时& 综合实践课
“秋日情怀”主题朗诵赛
一、活动目标
1.组内交流收集的资料,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2.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二、活动重难点
1.通过交流组内收集的资料,逐步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2.在诗歌朗诵比赛中,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三、前置学习活动
运用互联网和《小学生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以及从所学过的诗歌中,对“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秋日所感,秋日遐想”、“赞教师,颂师魂”这三个方面进行诗歌搜集整理。
四、教学课时
五、活动过程
(一)回顾主题
同学们,围绕“秋日情怀”这一主题,我们今天开展诗歌朗诵会,按照主题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秋日所感,秋日遐想”、“赞教师,颂师魂” 。
(二)资料汇总
1.组内交流所收集资料并进行初选。
(1)“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类
例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等。
(2)“秋日所感,秋日遐想”类
例如:秋风娃娃可真够淘气,悄悄地钻进小树林里;它跟那绿叶儿亲一亲嘴,那绿叶儿变了,变成一枚枚金币。它把那金币儿摇落一地,然后又轻轻地把它抛弃;瞧.满天飞起了金色的蝴蝶,一只一只,多么美丽!等。
(3)“赞教师,颂师魂”类
例如:老师,我想对你说……  
老师,我想说/你是那红彤彤的太阳/我是这绿油油的小草/是你的光芒/让我们迅速长大/
老师,我想说/你是那辛勤的园丁/我就是娇嫩的幼芽/是你的汗水/让我们越发健壮/
老师,我想说/你是那勤劳的蜜蜂/我就是那圆圆的花蕊/是你的劳动/让我们更加芳香/
老师,我想说/你是那无边的蓝天/我就是这雪白的云朵/是你的胸怀/让我们更加开阔/等。  
2.小组汇总,教师指导。
(1)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梳理,整理出优秀的诗歌。
(2)在内容上要积极向上,读起来朗朗上口。
(3)组内推选朗诵水平较高的同学进行比赛。
(4)在标点符号上要注意停顿,朗诵时做到声情并茂。
(5)举止大方得体,形式富有诗意,配有背景音乐或伴舞。
(三)主题活动
1.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开始,两位主持人出场。(评委打分统计分数。)
2.宣布比赛规则:满分100分。
&&& (1)内容思想:50分。&&& (2)语言表达:25分。
&&& (3)仪态表情:15分。& &&(4)综合印象:10分。
3.宣布评委人员:班级小明星、小小朗诵家、小小书法家、班级公证员。
4.“秋日情怀”主题朗诵比赛正式开始!
以三种不同类别依次进行比赛。首先是“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类3人;其次是“秋日所感,秋日遐想”类3人;最后是“赞教师,颂师魂”类4人。
5.分类进行比赛,打分评定。
(四)朗诵点评
1.师总结点评。
对参加本次比赛的同学予以肯定和表扬。部分同学语速适当,表达流畅,节奏处理得当,予以赞扬。
2.参赛选手,分享收获。
3.诗歌朗诵会结束语。&&
(五)总结升华
1.通过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诗歌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2.升华情感。
“秋日情怀”主题朗诵比赛虽然告一段落,但是我们对诗歌的热爱,对秋日的依恋将会越演越浓!让我们记住今天,并用我们的笔描绘美好的明天,愿我们在诗歌里茁壮成长!
六、板书设计
“秋日情怀”主题朗诵赛
附:主持词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诗歌是我国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歌是我国文明的精神支柱,正是有了诗歌才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宽广胸怀。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激情,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来畅游理想的殿堂。现在我宣布四五班“秋日情怀”主题朗诵,正式开始:
下面,我先来介绍一下比赛规则:满分100分。计算分值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累加值即为选手最后得分。
1.内容思想:50分。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主题,思想积极向上,富有真情实感。
2.语言表达:25分。要求脱稿朗诵,语言规范,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表达流畅,激情昂扬。
3.仪态表情:15分。要求衣着整洁,仪表大方,举止得体。&&
4.综合印象:10分。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演讲素质的评价。
这次比赛将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3名。获奖情况纳入小组量化。
担任今天比赛的评委有:班级朗诵家:耿春和李金桥; 班级小明星:韩琪佳 朱文清;小小书法家:贾政林& 马珍妮;班级公证员:李俞硕& 刘伶申。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秋日情怀”主题朗诵比赛正式开始!
首先上场的是1号选手**,她朗诵的是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号选手**准备。 现在请2号选手上场,3号选手**准备... ...
(10号选手完毕后)
这次演讲比赛,王老师在班队会上多次安排督促这项工作,各小组积极组织落实,得到了班级的大力支持。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老师的辛勤工作和各小组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10位选手的精彩演讲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现在有请班 主任为这次比赛进行点评!大家欢迎! (师做总结)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
评委们经过综合评判后,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获得“秋日情怀”主题朗诵比赛三等奖的是......有请颁奖嘉宾***为获得三等奖的选手颁奖!获得“秋日情怀”主题朗诵比赛二等奖的是......有请颁奖嘉宾***为获得二等奖的选手颁奖!获得“秋日情怀”主题朗诵比赛一等奖的是......有请颁奖嘉宾***为获得一等奖的选手颁奖!
让我们再一次把掌声送给这些获奖选手,向他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诗歌,让我们陶醉;诗歌,让我们震撼。在这次诗歌朗诵会上,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我们的心灵受到了诗歌的洗礼,就让诗歌走进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血液,让我们记住今天,并用我们的笔描绘美好的明天,愿我们在诗歌里茁壮成长!
本次“秋日情怀”主题朗诵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王凤娇)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语文教案编写信息统计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卧看牵牛织女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