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医堂裴永清医案医话主任的号好挂吗?早上几点去合适?一共40个号。

当前位置: >> >> >>
哮喘治愈案例-裴永清医案医话
王某某,女,19岁,外地来京打工青年。日初诊。
患者自诉已患哮喘病5年之久,发作时胸闷气喘,张口抬肩,咳嗽痰多,每因感冒着凉或贪凉饮冷而发,曾被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性哮喘&。本次发作乃因暑热贪凉、空调凉风吹拂所致。
余仔细查询,得知咳喘发作时,咳痰清稀而出,不稠不黏,痰清凉如水。
视其舌苔白滑,舌质淡嫩,脉沉弦。
【病名诊断】哮喘。
【中医辨证】寒痰冷饮逆阻于肺,肺气不利而发哮喘。
【中医治则】温肺化饮,止咳定喘。
【中医处方用药】小青龙汤加减。
桂枝9克,白芍9克,干姜9克,细辛6克,法半夏12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加)茯苓30克,化橘红9克,杏仁9克。
【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剂,水煎服。每剂分两次服,日服一剂半,早、中、晚分温服之。嘱其忌生冷黏腻及难消化食品,防止着凉。
【治疗经过和疗效】
本例病人的治疗在开始时曾走了一段弯路。初诊时余以为患者年轻体壮,没有仔细辨认证情,误投定喘汤治之,患者服药后在复诊时告之其病无任何改善,但在无意中陈述说:&如果我想要喝水了,我的病就快好了。&
余对此语思之良久,忽有所悟,此病人正是小青龙汤证无疑。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第40条论述小青龙汤证情,紧接着在第41条就描述服用小青龙汤后的病情表现:&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这就清楚地告诉后学,小青龙汤证所治之咳喘是寒痰冷饮所致,故病人不想喝水,口不渴,一旦服用小青龙汤后,其寒痰冷饮得以温化,则病人不但咳喘止,有时也会像正常人一样,想喝点水。
由此折射出寒痰冷饮的小青龙汤证之咳喘,病人本来是口不渴的,不想喝水者。换言之,不想喝水,口不渴,这是小青龙汤证的病证特点之一,也是辨认小青龙汤证情的一个有力佐证。
余遂于二诊时改投小青龙汤治之,遵仲景用小青龙汤之加减法,治喘时去麻黄,加入杏仁,更于方中加入茯苓,化橘红二药,与原方中半夏和炙甘草相伍,以奏二陈汤之功力,自称&青龙二陈汤&。
除余所料,患者服用七剂小青龙汤后,再诊时咳喘皆平,多年来大量稀痰顿时一扫而光。
余虑其病久,恐其寒痰冷饮复生,改投以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合方,继投十剂以善其后。该患于2006年因怀孕后腹痛前来门诊就医,得知其咳喘无发。
余临床数十年,习用自制经验方&肺热咳喘方&治疗咳痰粘稠,或黄或绿,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之咳喘属痰热者,收效甚好。
而对于咳喘之人,见咳痰清稀如水,不稠不黏,舌脉无热象者,多以小青龙汤合二陈汤(余自名为&青龙二陈汤&)治之,继以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余自名为二陈汤&),善其后,屡用屡验。
小青龙汤乃仲景之方,其加减法中明言&若喘,去麻黄,加杏仁&。此理常令人难明,因为麻黄本有平喘之功,仲景为何在用小青龙汤治喘时偏偏去掉能平喘之麻黄而加杏仁呢?
其理就在于小青龙汤所致之喘乃寒痰冷饮逆阻于肺所致,其寒与饮多为&心下有水气&,(简称&内饮&),外受表寒袭肺(简称&外寒&),外寒与内饮相合为患,致使肺气逆而喘作,所谓&水寒射肺&。
麻黄一药,其性辛温,偏于升散,对于气逆之喘咳不宜;而杏仁一药,偏于下气定喘,故宜于小青龙汤证之喘。一药更易之举,足见医圣组方用药之严谨。
现时在中医界,颇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细辛不过钱,过钱赛红矾&。
于早年大学时代学习中医药时,老师就是这样讲的:细辛有毒,不可多用,用则不可过钱,过用了其毒性类比剧毒药红矾(又称&砒霜&)。
但是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去芍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四逆汤等诸多方中,其细辛用量均为三两,约达今之三钱之多。
这就出现了一个针锋相对的而又必须解决的矛盾-是医圣仲景犯了错误,其细辛用量过多,还是后人&细辛不过钱&之说有误?余为此而溯本求源,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今人习以成俗地认为&细辛不过钱&之说,出自于宋朝元祐年间闽中人陈承之笔。陈氏在其所著《重广补注神农本草经》中提到:&细辛,非华阴者不得为真,若单味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近年开平狱中尝治此,不可不记。&后来在大观、政和本草等诸多有关本草书中均有此说出现,连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亦引陈氏之言,于是&细辛不过钱&之说由此而流传至今。殊不知,此语实属后人不善学习,竟将陈承所言断章取义,以讹传讹,误人不浅。
陈承所云&细辛不可过钱&的原文是&若单味用末,不可过一钱&,后学者将其作为大前提条件的&若单味用末&五字妄自舍弃,断章取义,就衍生出来今人所传的&细辛不过钱&之谬论。
所以,余多年一来,只要有机会,无论在大学课堂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课也好,或在讲学中,凡涉及有关细辛一药时,无不对&细辛不过钱&之说加以更正。
陈氏之言很清楚,&若单味用末,不可过一钱&,言外之意,若不单味用末,而是配伍在方剂中使用是不受此限的。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更涉及到我们今人如何使用仲景含有细辛的经方的临床应用问题,不加以纠正,有碍于经方之疗效,有碍于中医药之发展。
那么,我们在临床使用细辛时就可以肆无忌惮了吗?绝非如此。单味有末时,万万不可过一钱;倘若放入复方中使用,可以过钱,但其用量无须过大,毕竟细辛一药过于辛温而燥,久用或用量过大会带来一定的弊端。
余临床在复方中使用细辛时,成人量多在6克左右,从未发现不良反应,复述于此,供医界同仁指正。
(此文选自:全国名老中医临床验案精选---裴永清医案医话)
今日推荐专家:裴永清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著名中医专家,出诊专家。研究生时代从师著名中医大师刘渡舟教授,深得真传。中医功底深厚、扎实,行医40余年,临床治疗范围广泛,疗效可靠,尤其对西医治疗上较棘手的疑难杂病多有独到的经验。
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央电视台于2000年邀请做&乙肝的中医治疗&专题全国现场直播,北京电视台多次专题采访和报道。因良好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被赞为&京城名医&。在国家级杂志发表有影响的论文50多篇,著书多部,代表作《伤寒论临床应用50论》影响广泛,被编入《伤寒研究丛书》中,并在日本翻译出版。 & &
临床擅治心脑血管疾病,在肝病的研究和治疗上有突出的贡献,对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过敏性鼻炎、哮喘、心肌炎、慢性胃肠病、肝胆疾病、泌尿系疾病、妇女乳腺病、月经病、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更年期综合征、湿疹、痤疮、丹毒、痛风、早中期类风湿以及儿科杂病等疗效突出。&
相关推荐:
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 京ICP备北京弘医堂中医裴永清:中医视角话乙肝_北京弘医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4贴子:
北京弘医堂中医裴永清:中医视角话乙肝
裴永清:中医视角话乙肝转自:人民政协报
名医牌:裴永清,著名中医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出诊专家。中医界首届硕士研究生,师承著名中医大家刘渡舟教授。临床治疗范围广泛,对西医治疗上较棘手的疑难杂病多有独到的经验,临床擅治心脑血管疾病,在肝病的研究与治疗上有突出的贡献,对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哮喘、心肌炎、慢性胃肠病、肝胆疾病、前列腺病等疾病疗效突出。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去年“世界肝炎日”发布的数据,全球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近1亿中国人,全球每年大约70万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人群中我国占了近一半。由于慢性乙肝病程长、治愈率低,因此人们往往闻乙肝色变。事实上,积极治疗、合理用药、注意保护肝脏,乙肝病毒携带者是能转归良好、部分指标转阴的。中医对肝的理解和研究历史悠久,从这一角度认识乙肝或许可以开启一些新思维。中医认为乙肝从肝炎、肝硬化到肝癌的变化过程就是气、血、水变化并逐步深入的过程。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中提到“血不利则为水”,认为人体无非是气血,气血再往上就是阴阳,气血要是生病、血行不畅了,就出现血瘀,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水。裴永清认为,这句话精辟地解释了慢性乙肝发病发展的过程。“从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的过程,实际上是气、血、水的变化过程,肝病的初期阶段多病在气分,中医讲气为血之率,气郁则血瘀,久而久之会引起血行不畅,肝血便瘀滞。肝血瘀滞了肝病就入血分,就出现肝硬化。再往下发展,瘀到一定程度,就出现肝硬化腹水。”裴永清说。例如肝硬化早期是代偿性的,并没有腹水,但发展到晚期肝硬化就出现腹水了,西医称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是肝硬化造成的门脉高压渗出造成的。“这也是因为瘀血而造成的。”裴永清解释道,这是中医理解的气和血的关系、血和水的关系,正是张仲景《金匮要略》里说的“血不利则为水”,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中医认为乙肝从肝炎、肝硬化到肝癌的变化过程就是气、血、水变化并逐步深入的过程。“西医认为乙肝病人在十年以后就容易出现肝硬化,这实际上就体现中医的一个说法,即叶天士提出的‘久病入络’,就是病的时间短了就在气分,病的时间长了就容易进入到血脉、经脉中去。”裴永清说。清代肝病大家有治肝三十法,而这些法无一不在解郁。西医认为肝脏含有丰富的血窦,肝脏就像一个综合的化工厂,人体所需要的很多物质由它来合成、输出,新陈代谢产生的一些废物,需要由肝脏化解之后才能排出体外,因此肝脏对人体特别重要。据裴永清介绍,金元时期的中医大家朱丹溪提出“主疏泄者,肝也”。从此中医便传承下来“肝主疏泄”这一指导思想。清代肝病大家王旭高,把肝脏从肝气、肝血、肝阴、肝阳从四个层面来认识。简单的概括起来就是肝气与肝血的问题。所以肝脏是个气血之脏,这对此后如何治疗肝病十分重要。王旭高有治肝三十法,而这些法无一不在解郁。“他没有提到血瘀的瘀,因为古人的瘀是通用的,治疗肝病,不论是解气郁还是血瘀,从头到尾都离不了‘解郁’二字。”裴永清说。“什么生理决定什么样的病理,因此乙肝离不开肝气的郁和肝血的瘀。”裴永清说。日常饮食不节、过于肥甘厚味,体内就出现了湿热,这就相当于自己把细菌的温床铺好、肥料施好,一旦细菌病毒种子进入体内就会生根发芽。“在中医的范畴里,既不讲病毒也不讲细菌,而是风、寒、暑、湿、燥、火、痰、热、瘀、湿,里面包含了西医的病毒、细菌、微生物等概念。”裴永清说。“从中医的临床特点看,乙肝病人大多数都属于湿热伤肝。”裴永清说,仔细看乙肝病人舌苔可以发现多为腻苔。“临床所见乙肝病人舌苔大多数为白腻苔或黄腻苔,舌质暗红尿黄、口苦,所以从中医诊断特点,从舌脉看乙肝是湿热。”裴永清说。乙肝湿热怎么来的?“西医认为是因为传染所致,但我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外因只是一个条件。”裴永清说,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中,病毒、传染病源无处不在,包括流感、结核、肝炎等等,但并不是人人都病倒了,就是因为人的体质差异。此外由于经常喝酒不节制,再加上鸡、鸭、鱼、肉、海鲜等摄入过多,却很少喝白开水,导致体内湿热。“日常饮食不节、过于肥甘厚味,体内就出现了湿热,这就相当于自己把细菌的温床铺好、肥料施好,一旦细菌病毒种子进入体内就会生根发芽。”裴永清说。“湿热的第一个来源,就是饮食。喝酒、饮料、甜食等含糖高产生热,消耗不掉就形成了湿热。”裴永清说。很多乙肝病人都说自己特别容易着急、上火,而且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因此可别忽视作息和情绪对肝脏的影响。“临床碰到很多乙肝病人都说自己特别容易着急、上火,而且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因此可别忽视作息和情绪对肝脏的影响。”裴永清说,操劳过度同样引起湿和热,人的正常生理被打乱、超负荷运转,肝脏必然受到影响。“经常生气,肝气就郁结,脾气就不运化,身体同样出湿热。因此饮食是首要方面,精神因素是第二大原因。”裴永清说。裴永清认为,之所以经济发达地区易发乙肝疾病,多是饮食不节、情志的问题。“着急、生气、劳累、生活不规律、作息时间不能保证等等,中医叫‘五志化火生热’,这样必然会造成肝气郁产生热,脾气不运产生湿。”裴永清说,因此,调节情志、规律生活作息等对乙肝的治疗非常重要。《黄帝内经》中《素问·五脏生成》就提到:“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裴永清解释道,古人说得很清楚:“人卧血归于肝”,晚上睡觉、身体安静下来的时候,四肢周围的血会回流到肝脏中,现代医学也证实这点,血液回流后对肝脏起到修护、养育的作用。因此,要保护我们的肝脏,保证晚上的休息时间非常重要。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诊所新闻 >
裴永清教授讲授“中医对外感热病的认识和治疗”
10:14:43&&&来源:北京弘医堂中医(国际)诊所
& & & & 10月23日下午,&弘医学堂中医临床经验交流班&第一期在国际医疗部如期举办。裴永清教授讲授&中医对外感热病的认识和治疗&专题。裴老的经典之悟、众家之学、读书之法、业医之道、大医之德、临床之效,让来自一线的临床大夫门有醍醐灌顶之感受,从外地赶来的大夫们无不羡慕在中医大家身边的近水楼台之优越,大夫们都期盼着裴老的下次讲座。
& & & &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著名中医专家。研究生时代从师著名中医大师刘渡舟教授,深得真传。中医功底深厚、扎实,行医40余年,临床治疗范围广泛,疗效可靠,尤其对西医治疗上较棘手的疑难杂病多有独到的经验。
& & & &临床擅治心脑血管疾病,在肝病的研究和治疗上有突出的贡献,对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过敏性鼻炎、哮喘、心肌炎、慢性胃肠病、肝胆疾病、泌尿系疾病、妇女乳腺病、月经病、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更年期综合征、湿疹、痤疮、丹毒、痛风、早中期类风湿以及儿科杂病等疗效突出。
& & & &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央电视台于2000年邀请做&乙肝的中医治疗&专题全国现场直播,北京电视台多次专题采访和报道。因良好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被赞为&京城名医&。在国家级杂志发表有影响的论文50多篇,著书多部,代表作《伤寒论临床应用50论》影响广泛,被编入《伤寒研究丛书》中,并在日本翻译出版。当前位置: >> >> >>
高血压患者和医生说说你的运动量:裴永清
弘医堂老中医裴永清教授说:我经常对我身边的高血压患者朋友们说,要注意运动,但他们却不知道如何运动,多大的运动量才合适。我相信这也是许多高血压患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运动要有一定的强度支撑,才能保证运动的效果,但是并不是运动量越大越好,高血压患者运动量要以中低强度为主,低强度运动的降压反而比高强度运动效果更好。
弘医堂老中医裴永清教授给大家一个运动量的重要指标,那就是自己的感觉,患者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运动量。运动时如果你可以连贯的说话、哼歌为宜,以下现象也说明你的运动强度大了:
1、运动后出现头晕、心慌气短、感觉疲劳;
2、如果运动结束后一个小时,心跳频率还是高于平时;
3、运动后晚上难以入睡,或第二天过于疲乏、醒不来。
当发生以上情况时,你就要酌情减小运动量。除此之外,运动要从小运动量开始,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不能突然做高强度运动,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和运动后的整理工作非常重要。
运动方式可以自由选择,运动量可以遵循&三&、&五&、&七&运动原则。
&三&是指每天步行3千米,时间在30分钟以上。
&五&是指每周要运动5次以上,保持规律性活动。
&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加年龄约为170,这样的运动量属中等强度。身体差的,年龄加心率到150次/分左右即可。
弘医堂老中医裴永清教授说:具体的运动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体力状况、健康水平、体育基础、生活环境等不同情况来决定。
水是运动的后援团
弘医堂老中医裴永清教授说:曾经接诊过一例病人,我建议他适量运动,可是一段时间后,他又找到我,他觉得血压反而有增高的趋势。裴永清教授详细询问了他的运动情况,发现他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运动前和运动过程中没有喝水,并且运动结束后也没有及时补充水分。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体内如果缺少水,就会影响我们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合理补充水分特别重要,因为,水分摄入过少,会导致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度增高,影响血液循环,使人发生头晕、眼花、心悸,诱发脑血栓的形成。
运动时出汗和急促呼吸,会带走体内大量的水分,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避免身体脱水。所以,在运动前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开始慢慢喝水500毫升左右,让身体在运动时已经有足够的水分。在运动中,建议每10到20分钟,就补充200毫升左右的水。运动后,再慢慢喝500毫升左右的温水。
但是喝水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喝过量的水,同时摄入过多的盐分,容易造成水钠潴留,加重心、肾的负担,反而使血压升高。
正确选择才有益(运动形式) 
不同于身体健康的人,高血压患者的运动方式有一定的限制。弘医堂老中医裴永清教授建议患者朋友们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以下的运动方式。
散步是一项简单而有效的锻炼方式,也是一种不受环境、条限制,人人可行的保健运动,是高血压患者最有益的健身活动之一,对各类高血压患者来说都比较适合。散步可以使体内的胆固醇、脂蛋白、三酰甘油明显下降,可促进四肢及脏器的血液循环节神经系统功能,使人气血流畅,血压降低,还能减轻或消除头痛、失眠等症状。散步可以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30~50分钟,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这样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的代谢功能。每天一两次,速度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而定。
慢跑也是高血压患者非常适宜的运动,它也是人们最常用的防病健身方法,它比散步运动量大,适合病症较轻的病人。所谓慢跑,重点是要慢,速度必须要慢,不要快跑。慢跑时的供氧比静止时多8~10倍,可以使心脏和血管得到良性刺激,而且能有效地增强心肺的功能和耐力。高血压患者通过适当的慢跑,可以增强腿力,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脂,促进血压降低。每天慢跑25分钟左右,每周3次或4次。
游泳是一种全身的运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项目。它有利于缓解大脑的紧张程度,而且可以降低血管平滑肌的敏感性,有防治高血压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适合游泳,通常病程较轻,熟练掌握游泳技术的人,适合游泳降压。
老中医教授说:除了上面三种,爬楼梯、做健身操、跳舞、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也都比较适合高血压患者朋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喜好,选择一项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裴永清老师的相关推荐:
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 京ICP备专家治愈案列 >
裴永清治愈阳痿病案
10:58:49&&&来源:北京弘医堂中医(国际)诊所
大柴胡汤证
胁痛病兼呕吐不止案
吴某某,男,47岁,汽车司机,北京人。于日夜间突然呕吐不止,右胁下及胃脘部剧痛,伴有发热,体温38.5℃,当即去某医院急诊。诊断为胆结石并发胆囊炎。&B超&报告胆囊内多个结石,大者0.7厘米,医院建议住院治疗。患者因素有&风湿性心瓣膜病&,曾开胸作二尖瓣剥离术,恐于手术,转诊于中医。查:右胁疼痛拒按,心下拘急疼痛拒按,呕吐不止,口苦便干,尿黄,舌苔厚腻而黄,治以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24克,黄芩12克,枳实12克,清半夏15克,生姜15克,大黄6克,白芍15克,金钱草30克,鸡内金12克,海金砂30克(布包)
服药一剂后,呕吐基本消失,便通痛减,三剂后剧痛消失。仍本原法,以大柴胡汤加减治之30余剂,无明显不适,停药并恢复工作。半年后,忽一日夜间病发如初,舌黄质红,脉弦有力,便干口苦,诊为肝胆郁热,胃气不和。仍投以大柴胡汤治之,一剂后吐止,三剂后疼痛基本消失,微感胃脘阻塞不通,继投原方加减,治疗年余,经西医检查,胆囊炎已愈,结石渐少。停药观察2年,健康工作。
按:本案即第103条所云&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大柴胡汤下之则愈&。病人呕吐不止,饮食不得下咽(包括妊娠呕吐重者),如果医生选方用药与病相符,病人服药则不发生呕吐,往往药入吐止,临床实践屡验。大柴胡汤可治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所谓&急腹症&中属肝胆郁热和胃肠燥结者。与大承气汤,大陷胸汤等均为治疗急腹证之良方,岂可谓中医不治急病!
张某某,男,29岁,某大学职工。日初诊。自诉已婚四年,婚后性生活正常。近半年前因与妻子发生吵闹,恼怒之余又饮冰镇啤酒数杯,斯后阳痿不举,但有性生活要求。曾在数家医院&阳痿专科门诊&治疗,服中药近百余剂而不效。索取其服药方视之,几乎均为补肾壮阳之品,如仙灵脾,巴戟天,枸杞,紫河车之属。望其面色潮红,体质壮实,声宏气粗。询其口苦心烦,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有力。诊为肝郁有热兼胃肠燥结。投以大柴胡汤治之。
柴胡16克,大黄4克,枳实10克,黄芩10克,半夏12克,白芍12克,大枣5枚,生姜6克
服药五剂后,便通口苦减,阳痿有所好转,嘱其暂停房事以静养,待痊愈后再阴阴交。遂继服大柴胡汤原方,大黄减为2克,六剂后诸症消失,阳痿痊愈。
按:阳痿一证,多从肾论治,或补其阳或益其阴,或阴阳俱补。本例阳痿则非肾虚所为,乃肝气郁而为热的郁热之患,肝经脉&入毛中,过阴器&。肝主宗筋,前阴为&宗筋之所会&,故肝郁热阻则可发生阳痿。可见阳痿一病,不可盖以肾虚论之,妄用温补。
&&&&&&&&&&&&&&&&&&&&&&&&&&&摘自裴永清《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论》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著名中医专家。出诊专家,临床擅治:心脑血管疾病,在肝病的研究和治疗上有突出的贡献,对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过敏性鼻炎、哮喘、心肌炎、慢性胃肠病、肝胆疾病、泌尿系疾病、妇女乳腺病、月经病、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更年期综合征、湿疹、痤疮、丹毒、痛风、早中期类风湿以及儿科杂病等疗效突出。)
裴永清老师的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主任在早上8点30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