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最大的雅马哈船外机维修教程

回到北海几天了,精神和体力恢复了很多,虽说9月21日已经到达三亚,有很多时间休息,但一直惦记着家人,妻子和妻子肚子里6个月大的宝宝,和在家里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在家里才彻底地感受到什么叫“放下一切,安然入眠”。    
回到家中回想起这一次的经历,有些恍然如梦,现在坐在熟悉的电脑桌前,泡着一壶热茶,点着一根烟,可以平静地回忆独自在海上的五天四夜,告诉感兴趣的朋友们那段时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我是如何渡过的?其中的一些道理和感悟,我想不仅仅是在挑战极限时才有用,更令我明白在平凡的日子中什么才是珍贵。我愿和朋友们一起分享这次的经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互勉!    
在开始写这次的航海经历之前,我想还是先说一下我发明水陆组合船的前因后果吧,毕竟中国在个人用船的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几乎是个空白,不管水陆组合船是否能为大众所认可接受,它在中国的个人用船的历史上,都会有积极的意义。    
时间回到2005年,那时的我已经对驾着属于自己的小船出海梦想了几年了,每次在海边,看着海上的点点渔火,看广阔的海洋,都有着强烈的出海欲望。我想这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向往着自由和辽阔,约上三两好友驾船出海,可以嬉戏、可以垂钓,仿佛是驾着船走入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远离喧嚣和烦恼。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在开始写这次的航海经历之前,我想还是先说一下我发明水陆组合船的前因后果吧,毕竟中国在个人用船的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几乎是个空白,不管水陆组合船是否能为大众所认可接受,它在中国的个人用船的历史上,都会有积极的意义。    
时间回到2005年,那时的我已经对驾着属于自己的小船出海梦想了几年了,每次在海边,看着海上的点点渔火,看广阔的海洋,都有着强烈的出海欲望。我想这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向往着自由和辽阔,约上三两好友驾船出海,可以嬉戏、可以垂钓,仿佛是驾着船走入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远离喧嚣和烦恼。    
而当我选择船只时,却发现根本没有可供选择的船型。对于经济能力高的人来说,有很多选择,但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能够适合个人用船的,就只有充气船和玻璃钢小快艇。充气船我用过,虽说放气后可折叠,方便携带,但其安全性却让人担心,充气和放气的过程花费的时间也不少,挺累人的,只适合在静水中嬉戏游玩,说到出海,那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了。玻璃钢小艇能胜任近海游玩,但体积可以说是庞大了,只能停放在港里或者拉到沙滩上,还得请人看船,每个月都得开支不小的花费,虽说有专用拖车可以运输,但起码家里有可以容得下它的地方,中国绝大部分地方没有专用的码头,它的重量也会使上下水成为头痛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意识到在个人用船这一块有个极大的市场空白点,便产生了自己设计一种能带回家的船的念头,把用船的门槛降到最低,并且这种船在海上有足够的安全性,在普通人的家里也能方便存放。
  从小我就喜欢动脑动手制作小东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DIY,于是开始了设计之路,没想到这条路一走就是5年,设计的目标从一开始就确定是:安全性、便利性、经济性三者合一,因为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用船,都希望能省心省力,安全上有足够的保证,用船应该是件开心的事,不能带来太多的额外负担,所以这三个指标要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适合个人用船的船。    
在设计期间搜索参考了大量的资料,为了解决船存放和运输时的问题,需要使船具备在陆地上把体积缩得更小、并具备在陆地上的行驶能力,所以曾经一度把船设计非常复杂,折叠式、各种伸缩拉杆组合式,都让船体结构有太多的铰链机构,不仅成本会高居不下,防锈成为令人头痛的问题,各个连接点也有可能成为安全隐患。设计无数次走进死胡同,又无数次从新的设计角度中爬起;数度脑筋短路而暂时放弃,又数度积蓄力量卷土重来......现在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结构,却是我无数个日夜辛劳的结晶,实现同样的功能,结构和部件越简单,设计难度就越高。
  日,是个倒霉的日子,开摩托车和朋友去越野时,看不清坡顶有个高度约20CM的垂直突起点,导致飞上坡顶后车头前栽,落地后翻滚扭伤了腰,接下来的半个月基本上是躺在床上休养。躺在床上枯燥无聊的日子里,身体动弹不得,脑子却格外的灵活,不断地灵光闪现,躺上床上的半个月时间,将各个思路重拾,并完美地溶合到一起,各个设计上的难题都一一迎刃而解,我居然完成了设计!日,是个幸运的日子。    
之前的设计都只是停留在图纸或是模型上,这次的设计让我自信满满地开始动手造出一条实物的船。在跟朋友聊天时,我说起要造一艘可以在陆地上让其它车辆牵引的船,朋友们都以为我在开玩笑,都不认为我能造出这样的船。2010年3月底,我开始制造第一艘测试船。北海是个工业比较落后的城市,造船所需要的配件和材料能供选择的少得可怜,设计中的每一样材料都得满大街地跑上几天,才可以找到勉强可以代替的东西,所以造船过程中的超过一半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找、购买材料上去了。为了造船,我把一楼的一角改成工作室,并购买了电焊机、手砂轮、电钻和各种加工工具。因为是第一艘测试船,我把参数设定得比较保守,船的长度是3.16米,这是个人用船比较适中的一种尺寸,拖车状态时,宽度是96CM,船状态的宽度是190CM,船状态的宽度约是拖车状态的2倍,理论浮力是800公斤,可以乘坐四人。    
日,船终于造好了,重量是60公斤,两个人可以不是很费力地抬着走,对这个重量我还算满意,如果是生产条件理想的话,材料和加工工艺上的提升,会使重量降到50公斤以下,搬动和拆装船时就更轻松了。
  这就是我简陋的工作间的一角,没精力收拾,东西丢得乱七八糟,见笑了。窗外是我的锦鲤池。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精力打理我的锦鲤,都瘦成柴了。          
  潜力帖,留爪
  因为那时还没有申请专利,所以对船的测试过程都比较隐秘,选择了离市区6、7公里远的南万港作为下水的地方,所有的测试都在夜晚进行。但我开着125CC摩托车拖着这船经过市区时,还是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在路上根本不敢停留,一停下马上就围了一群看新鲜的人。在人车稀少的路段时,我数度把车速提高到80公里以上,朋友的车在后面追都追不上,可以听到发动机力不从心的嘶吼,但车的行驶状态正常,没有出现难以操控的情况。由于拖车杆和摩托车的连接点使用了球头拉杆,车开得非常轻松,在时速4、50公里过弯时,还能伏下身进行劈弯,证明了我对其在拖车状态时的设计是正确的,而且它在路上行驶的阻力也比想像中的小,车的极速只下降了十几公里;进行的紧急刹车试验,效果也很理想,刹车距离并没有很大幅度地加大,车身也没出现明显的摆动或偏移。后面还进行过自行车、电动车、汽车的牵引测试,自行车拖着船有点费力,但也并不是很费力那种,比想像中的好些,只要路程不是太远,自行车还是能够胜任对其牵引的;用电动车拖船,和摩托车没有太大区别,毫不费力;用汽车时,完全感觉不到后面拖着一艘船。船在陆地上行驶时的情况,给了我第一个惊喜。    
到达南万港后,直接把船拉到沙滩上,在靠近水的地方,两个人对船进行组装,从拖车状组装成船的状态的过程是5-6分钟,从船状态转变到拖车状态的时间也几乎一样,这样的组装时间,比充气船充、放气的时间都要短。拖车状态时的轮架,在船状态时就成为了发动机的固定架,只需要把发动机架上去再旋紧固定螺钉就可以了。那时使用的是一台国产3.6马力船外机,重量很轻,装上了发动机,两个人还是可以轻松地把船抬到水里。    
呵呵,第一次对船进行测试,陪同的朋友都非常紧张,即使水性很好,穿上了救生衣,还是神色紧张、严阵以待。不过下水后,朋友们的顾虑都打消了,船在水中很平稳,在港内兜转了一个多小时,船身没感觉到异常,检查后各连接点正常,没有松动或变形,于是大家一致决定把船开出港口,开到海上。
  南万港外,因为其位置和地形,即使是在风很小的情况下也有不小的浪涌,特别是西南风时,是北海海域浪较大的位置之一。第一次开着自己造的船出海迎接风浪,我自己也感到非常的兴奋,当天的浪不大,我们沿着海岸线寻找浪最大的地方,测试船的抗风浪能力。在海上,看到陆地上城市的灯光、看到东堤上钓鱼人密密麻麻的诱捕灯光,看到冠头岭在夜色下的轮廓......我终于有了一艘属于自己的船,并能驾着它出海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还是在晚上不断地出海测试,船越开越远,经受的风浪也越来越大。在西南浪的南万海域,1.5米高的浪是家常便饭,但对于测试船来说,却并不费力,船的摇晃幅度并不大,看着其它的小渔船在浪里大幅度地起伏,测试船就像是紧紧贴在水面上一样,丝毫没有要翻船或是出现危险的情况,甚至是在浪里,我们四个人全移到船的一侧,也没能令船翻覆。经过一个月的测试,船的表现大大超出我的期望,那时我知道了,这是一艘真正能走进千家万户的船。  
我于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专利申请。申请专利的过程委托了专业人员。呵呵,说老实的,虽然是我发明的船,但申请材料里的很多东西我都看得不是很懂,很简单的东西阐述得很复杂,词句干涩却处处有伏笔,涉及的范围很广,很是厉害,专业人员说这是为了获得更大的保护范围。虽然申请了专利,但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还是有点令人失望,不过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不会被山寨,我觉得最有可能的就是船,它不像衣服、手机之类的,喜欢用就用,不喜欢就扔掉,在海上,质量代表的就是生命啊。  
  专利受理后,对船的测试仍继续,不断地寻找更大的浪,测试船的抗风浪能力的极限。甚至在靠近沙滩的地方,回来冲过近岸形成翻滚的白头 浪,浪直接从船的甲板上滚过,把船上带的零食、啤酒、饮料全冲入海里,但船上的人没受到很强的冲击,只不过是湿了下半身,场面的确挺 刺激,有惊没险。说明一点,在测试船的过程中,水性不是很好的朋友,我是不让他跟船跑到有危险的地方的。因为有了船,很多时候出海后 ,都能收获很多海鲜,朋友们聚在一起吃着自己收获回来的海鲜,喝着啤酒,确实是人生一大爽事。2010年7月台风灿都过后,市区里风很小, 在家里憋了几天的我们,兴致勃勃地约着一起出海,怀念那海鲜很久了。谁知到了海上却是另一番风景,风力在6级以上,呼呼地刮,海浪咆哮 着冲击东堤,溅起的浪花高达5、6米,港内还好,只有小小的浪,港内泊满了渔船,长度小于10米的渔船当天根本不敢出海,我们开船在港内 悠转了很久,最后按捺不住朝着港外驶去。在驶出港口的通道上,我们已经感受到海浪的威力,浪一排排地压过来,船开始像越野车一样,不 断地上倾下俯。到了海上,那浪像小山一样压过来,目测浪高约3米(关于浪高,有些说法是不一样的,我所指的是浪谷到浪尖的高度)在浪谷 里时,四周什么都看不到,只看到比头顶还要高出近2米的浪,在浪尖上看到四周一片片涌动的浪头,风吹得人快睁不开眼了。船像过山车一样 ,不断地以大角度的倾斜上仰越上浪头,又以大角度的俯冲冲入浪谷,我们都是玩越野车的人,这种起伏反而令我们感到异常兴奋。在这样的 风浪里,想在船上作业是不可能的了,只有紧紧抓住船,防止掉入海中。     
出海一个小时后,接到朋友的电话,也赶过来想上船玩,于是把船开向南万三婆庙。在靠近西堤边上的浪特别的急,浪型的倾斜度更大,速度 也更快,船的起伏和倾斜度变得更大,即使船上坐了四个人,船外机的螺旋桨还是不断地出现空泡现象,不断地空转,令船只难以操控,只能 折回港内。回到港内接朋友,天哪,那小子还带着两个妞,关系比较复杂,不过管它呢,我是测试我的船的,人家打的酱油还是醋都不关我的 事。询问过两位小妹妹都会游泳的情况下,船载着7个人,晃悠悠地又出海了,这是第一次超载,并且是在这么大的风浪情况下测试这船。再次 开到海上,每过一个浪头,大家都配合默契地大声狂呼,两个小妹妹一开始不叫,后来也大声地叫出来了,不知是怕还是兴奋。一直玩到天快 黑我们才上了岸,身上基本已湿透,冷得直打哆嗦。     
回去后仔细检查了船体,船体各连接点正常,没有开裂或是变形,在那样的风浪里,船虽然晃得厉害,却还远远没有要翻船的迹象,但我已没 兴趣,也没有必要再去测试它的抗风浪能力极限了,它的表现已远远超出它正常使用情况下所要承受的,对于一条用在近海游玩的小船而言, 它已具备足够的安全性。而且它即使翻了,还是浮在海面上的,浮筒内填充的泡沫,让它在任何极端的情况下都不会下沉。   
  第一艘测试船的照片,用台铃木王当拖车。这是停在家门口准备出发时照的。       
  行驶在北海大道西段时朋友帮拍的。           
  来到了南万港并装好船。           
  下水,在港内悠转。  朋友在船上的坐姿像三只青蛙。            
  台风灿都过后的海上,起码6级以上的风。                
  专利受理后,我开始着手做这船的宣传计划,男人的天性,使我一下子就把宣传计划确定为:用小船做一次长距离航行的挑战。说千言万语都比不上一个行动,那我用行动去证明这种小船的安全性,当时定下来的方案是造一条长度仅有2.6米的小船,挑战北海—涠洲岛。后来,一位老同学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既然是这么有市场的东西,我建议等专利授权后再做公开宣传,公开太早可能连专利都拿不到,白忙一场。”这话说到我的心里去,这船已经花了我太多了心血,我伤不起啊!走得越远,迈出的每一步就需更谨慎。我听从了老同学的建议,挑战活动暂时搁置。    
活动暂时搁置,但还是常常开船出海游玩。2010年8月,碰到了两件令我心灵为之一颤的事。第一件,我们在南万港的沙滩上组装船时,经常有些渔民围过来看热闹,有次一位渔民很直接地对我说:“你能帮我造一艘这样的船吗?不管多少钱,你开价就是。”我很奇怪,他有一条8米长的小木船,我问他:“你已经有船了,要我这样的小船做什么?”他的回答很令我震撼:“别看我们这样,真的是很辛苦的,晚上还要出来看船,有你这种船,我直接拉回家里,我起码能睡个好觉。”睡个好觉,为这船失眠过无数个夜晚的我,很刻骨铭心地知道“能睡个好觉”真正的意义。我不知道这世界还有多少渔民还在小木船、小竹筏、小舢板上作业,这些安全系数并不高的生产工具却承载着他们养家糊口的重任,在冒着风险作业之外,晚上还要看船,不能和老婆孩子一起在家里睡个安稳觉。其实科技可以让他们作业更安全一点,生活更好一点的。这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原来我设计的船能给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带来好处。曾经看过渔政部门的一个统计,在我们这个城市及其辖区,这类简易船只数量超过5000艘。这不仅仅是个市场,我们更应承担起改进生产工具、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    
第二件,2010年中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在电视、在网络上都可以看到许多人被洪水冲走的镜头,看着他们绝望无力地任由洪流摆布,看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心里有非常刺痛的感觉,我恨我没能尽早地把设计完成,恨我没能让这船尽早投产,如果这船能在之前可以上市,那能拯救多少生命?现救援用的船只都是以充气艇为主,其安全性是很有限的。而我发明的这种船比市面上的救援用船具备更多的优势,除了具备“方便转移”的机动性外,还拥有极高的安全性,它不怕撞击,不怕锐物刺穿,难以翻覆和永不沉没的特性使其能够到达充气艇无法到达的地方,这对于在灾难前的生命而言,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2010年年底,接触到了自由岛,在航海社区,看到了许多介绍不同的船型和驾着帆船出海远航的贴子,并第一次看到帆船各个细节,血液中向往自由和冒险的因子再次被激活。加入自由岛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潜水看贴,吸收对我有用的知识,并且也感受到在自由岛“亲如一家”的氛围,自然而然地,为船添加帆,并把挑战的目的地定在自由岛三亚基地的想法就产生了。此后,便开始对这个挑战计划进行各方面的可行性评估,并同时确定挑战船只的参数。    
2011年3月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通知,我的专利已经授权,我拿到了我的专利。4月初,开始动手造用于挑战的船,船的长度确定在4.2米,拖车状态时的宽度是1米,船状态时的宽度是2.8米,两种状态时的宽度比接近三倍,保证了在陆地有较小的宽度以便存放和运输,也使得在船状态时有更大的宽度提高安全性,这可能也是进行这样长距离航行挑战所能接受的最小尺寸。我可以把船造得更大,但那样会失去部分挑战的意义,在挑战和风险之间,得把握好平衡点,既要充满挑战性,也得保障自己的安全。
  同是在4月,我和我太太这两个习惯自由自在的人,却突然有了很强烈想要小孩的想法,人生就是这样的微妙,命运就是这样的巧妙,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居然要了小孩,某些事,是来不及做计划的。那是我们十几年感情的结晶啊,有了小孩后,责任感变得更强烈,自己走的每一步都需要更加的谨慎。    
造船的材料,有部分是有害的化学物品,为此,我太太从三楼搬到了二楼住,使用化学物品的地方放在三楼大阳台,阳台和客厅的门总是紧闭,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室内,大阳台的窗户总打开,可以尽快地散发和稀释有害气体。船体金属材料部分的制作放在一楼工作室和花园里,这样二楼的房间里,基本上不会受到影响。只是苦了我太太,不能在家里随意地走动,多数时候都得闷在房里看电影。
  一个人造船的过程很辛苦,除了上班外,每天都要抽出好几个小时造船,很多时候甚至工作到晚上十点多钟,体力近乎透支,腰肌也开始劳损,每次工作结束腰都痛得让我喘大气,躺在地上好长时间不能动弹,异常痛苦。面临着一个如此充满挑战性和庞大的计划,即使我是在精力和体力透支,肌体受损的情况下,大脑依然过度活跃,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基本上每个晚上都失眠,大脑兴奋得无法入眠,无法休息好,第二天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再工作,被电动工具误伤的风险也会大幅增加,我陷入了一种形势很不妙的恶性循环中。    
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让大脑麻痹的方式帮助我进入睡眠状态,每晚睡前的两瓶啤酒或是两杯白兰地,帮助我走出这样的困境,可能这不是最好的方式,但却非常有效,靠着酒精的麻醉,我每天能保证有5-6小时的入眠状态,让我能坚持下去。虽然整个造船过程碰到很多难题,不断迫压我的承受极限,我却异常冷静地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没有出现抱怨、逃避、抓狂的情绪。
  制作船的两个浮筒是最累的,花了我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特别是铺玻璃钢的过程,树脂的用量也要掌握得好,固化的时间也得把握得好。一开始铺设就差不多要连续做上十小时不停歇,而且要选择在阳光最好的时候,这样固化的质量最好,铺设玻璃钢的几天,被热得近乎虚脱,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得弯着腰,让我的腰背痛苦不堪。而那时我太太也开始了怀孕反应,不能饿着,一饿就吐,每天都要吃很多顿,对吃的东西非常挑剔。晚上1点多2点,或许是早上6、7点,只要老婆叫声“我饿了”,立马机械式地起床下楼煮东西再端上来给老婆吃,整个过程都还处在半睡半醒之间,我都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是睁着还是闭着的。老爸老妈也年迈了,不能让他们太操劳了,自己的老婆自己照顾吧,辛苦是辛苦,捱一捱就过去了。我太太在精神好的时候,也会为我按摩一下,缓解我腰背的疼痛。    
为了给船增加帆,花费了我非常多的精力,我接触帆船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而且只是在网络上的接触,没有实物给我参考。桅杆、帆、滑轮也都没有现成的卖,淘宝网上搜索很长时间未果,只找到一个不锈钢的前帆卷帆器,标价居然要7000多,我用废弃的金属材料自己做了一个,加入两个轴承,总造价5块钱,用到现在都很顺手,没有过故障。
  桅杆选择直径两寸的薄镀锌钢管,重量还能接受,强度还凑和,6米的长度两端垫起来,中间站个人晃晃悠悠的,但没有出现塑性变形。    滑轮就那些小作坊做的不锈钢滑轮,10块钱一个,已经是最好的了。后来证明那都是假不锈钢,泡了海水就锈,一段时间已经是转不动了,凑和着用吧。    拉索也没得选,3块钱一米的尼龙绳,会起毛,但肯定是断不了,凑和着用吧。    帆只能选择到帆布店挑选相对薄而韧的帆布,第一次确定帆的面积是:主帆5平方米、前帆4平方米,不过第一次选择的帆布店加工工艺非常差,剪裁的线走得弯弯曲曲,帆缝得皱皱巴巴,线脚乱七八糟,我把照片发到自由岛上时,还被人笑称这帆像内裤一样。但老板热情好谈,我还是抱着复杂的心情带着笑容把钱付了。回家后实际一测量,主帆不到4平方米,前帆刚3平方米出头,让我差点晕倒,没办法,凑和着用吧。
  造船过程的图片在家里的电脑,只能过两天回到北海再发造船过程的图片了。
  已经回到北海,发点造船过程的分部图片。     浮筒刚包上玻璃钢。             
  甲板和舵的制造 ,木料部分全部用树脂作了防水处理。                
  制作桅杆顶端浮球。      
  开始给船体上油漆,选择了黄色为主体,够艳丽,在海上比较醒目。             
  本来打算给浮筒上层胶衣,这样可以获得比较光滑平整的表面,但时间紧迫,最后还是省了这一步骤。            
  这是后来在一楼对船作最后的上漆和修补。那几天太太去了外地。       
  在花园里组装船,花园只有4米宽,装好的船几乎占据了整个花园。                  
  在造船的过程中,空暇时很喜欢看中国达人秀,虽然是个秀,但看着在舞台上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梦想而执着和坚持,感受到了强烈的共鸣感 ,自己感同身受,台上的每个人都在感动和激励着自己。经历了艰辛才真正明白为梦想而一直在奋斗着有多么可贵,所有为梦想而坚持不懈、 执着追求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路很弯曲,但我总算走了过来,两个月后,船终于造好了。6月初,在一个伸手可以看见五指却感觉不到风的夜晚,我和朋友们偷偷摸摸地把船开出海了,这可是处女航啊。船上坐了6个人,主帆打开了,船没反应,前帆又打开了,还是没有反应,船在海上漂着,我不断地在微风中寻找 风向,并不停地调整舵的方向,结果都还是没有反应。折腾了半天,船漂到了堤坝边上,大家脱了衣服跳下水,游泳把船推了回来,又重新开始折腾。这时另外一个朋友开着小艇到了,我把我船上的人赶了三个到朋友的小艇上,这下帆船开始有些动静了,很慢,但可以控制住船了。     
在朋友的小艇的陪同下,船慢慢地驶离海岸一公里远,海上好多灯光船在钓鱿鱼,那些船纷纷把射灯对着我的船,好奇地打量,灯光射得我们 连眼睛都睁不开,朋友们纷纷指着那些灯光船大骂着“XXOO”。到了后来,一点风都没有了,船又开始在海上打圈漂着,没办法,只有让朋友 的小艇拖回去。在系绳的时候,在小艇上的朋友都纷纷嚷着要回到我的船上来,原来在这样风平浪静的海况下,朋友的小艇都晃得很厉害,朋友都有些晕船了,回到我的船上都说“还是这船稳,舒服”。     
这次的处女航算是失败了,回到岸上,朋友们都开玩笑说:“帆船,真的烦啊!”,我却酝酿着找风大的时机进行测试。
  6月15日,东南风3-4级,下水地点选择在侨港海滩,我得模拟浪大时在海南岛抢滩登陆时可能会发生的状况。侨港海边的白头浪汹涌,声势吓人。在朋友的帮助下,我独自将船开到海上,只要将船头对准海浪,穿过那看似吓人的白头浪很轻松,形状如同刀刃般的浮筒穿浪效果很理想 。船身比第一条测试船只高了20CM,但没想到白头浪都无法冲上甲板。这次依然没带发动机,我有计划地将自己处于不利的情况下,如果我连这都应付不了,那北海到三亚的挑战是没戏了。海上浪高约2米,船应付得很轻松,我还在船上拍了段视频,相机拍出来,浪看上去只有几十厘米高,但把视频全屏,再观察船倾斜的角度就能知道那天的浪并不小。那天看到有条约6米长的小木船开出港口,过浪时,船差不多翘到直立起来了,开船那人肯定非常牛。     
穿过了白头浪的区域,我把船开到离海岸约一公里远的地方,开始进行各种练习,顺风、横风、逆风、迎风转向、顺风转向等各种驾驶方式,要知道,我开的第一条帆船,就是我自己造的这条,看过一些帆船操控的理论知识,但没任何实践的经验,一开始又要顾掌舵,又要顾调整两张帆,还得看风向标和罗盘,弄得手忙脚乱。   
  日试航视频,当时船的油漆还没做好,拍摄的时间大概是下午5点左右,那时的浪在一天中算是相对小的了。   视频中看起来浪似乎不大,其实不然,可能是相机镜头的原因吧,把视频全屏再观察船倾斜的角度就可以看得出了。    视频地址:
/player.php/sid/XMjczNDkxMzY4/v.swf
  慢慢地,开始掌握一些技巧了,便驾着船向着更远的地方开去。当天吹的是东南风,风是从海上往岸边吹,我的船逆风航行的角度在45度以上,而且航速非常慢,我只能选择往西南方向走。船的速度慢,又没有压水板,侧移得比较厉害,实际上基本上是向西的方向走。船开到了南万 海域,离岸差不多有10公里,还能看到冠岭山庄那超大的别墅群。下午两点多钟,开始返航了,离我的出发点,距离大概十几公里,返程也是 以小角度航行的,下午四点半钟的时候回到了银滩一号附近,离岸只有200米左右了,那时潮位正涨到最高,那里没有可登陆的地方,海浪拍打 着堤坝,靠近海岸的地方,浪特别的陡,只能又往海上开去,开了几百米再次往侨港方向登陆,但船速慢加上侧移得厉害再加上水流的作用, 我还是没能往侨港方向靠近得多少米。反复折腾了几次,都没法往侨港方向走,一狠心,把船开到离岸两三公里的地方,争取有足够的距离去 换取航行的角度。直到傍晚七点多钟才回到了侨港海滩。   
  看早了 还以为发完了呢
  发些试航当天的相片  
  把船从家中推出来,朋友一早就到我家里帮忙。这次试航也顺便测试了用于长途航行的座椅,结果很不错,很符合人体工程,开了十几小时的船都不觉得累。     
  在西南大道等候红绿灯,才早上8点太阳就很猛烈了。      
  装船,不小心站错位置了,姿势有些不雅,但是并不费力的。这么大的船纯手工制作,重量也只有100公斤。      
  装船用了几分钟,装帆倒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那时的舵是只能向前收起的,让我登陆沙滩时吃尽了苦头。      
  穿过白头浪的区域,只要船头对准浪,还是比较轻松。      
  在海上自己照的相片。            
  这次试航朋友们一直不断地到沙滩上看着海面,寻找我的船的踪影,不断地打电话询问情况。浪较大,大家都在为我担心,真的很感谢有这帮好兄弟!这次试航让我收获甚多,让我摸到了操控帆船的门道,也让我对帆和舵存在的缺陷心里有个底,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不断地进行测试训练,也不断地对船进行修改和完善,修改的主要是帆和舵部分,船体本身基本没动。而在此期间,也和自由岛的酋长冷悍柔情、潮和左岸、蒙妞等联系上,和他们商谈我这个挑战计划,他们的观点都非常一致:很冒险,但很赞赏和支持我这种精神。在这里再次感谢他们几位对我的支持和肯定,有了他们几位的支持,我无疑吃了颗定心丸。    
到了8月底,经过多次测试,船的修改已经基本定型,桅杆高度增加到了7米,主帆9.5平方米,前帆6.5平方米,舵也改为可以自动向后收,方便登陆。船的速度、逆风航行角度明显改善,我对帆船的操控也日渐熟练,挑战计划进入到了落实阶段,我开始着手准备远航的物资,频繁留意天气状况的走向、并和家人一起作最后的风险评估。这一年多来,家人是看着我一路地走过来的,知道我的梦想,知道我的坚持,也明白我在重大事件面前的冷静和谨慎,家人的支持,让能我专心应对这个计划。当时初步定下的时间是中秋节过后。
  回到北海了,继续更新。     
几个月来的训练,让我对风有近乎本能的反应,无论何时何地都习惯性地感受力向和风力,再抬头看天上云飘动的方向去验证自己的判断,如判断有误时再分析地形环境为何会造成这样的误差。     
9月5日,陪着太太到医院做了出发前的一次胎儿检查,胎儿发育一切正常,让我倍感欣慰。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太太挽着手走着时,心里也会涌起强烈的幸福感。  
中秋节的当晚,一家人在楼顶上,一桌摆着水果月饼等,是喝茶、红酒和看电视晚会的地方,另一桌摆着电烧烤炉,可以烹调丰盛的食物。当晚天气还不错,可以看到巨大的明月,还有强盛等地方燃放的烟花,爸妈很高兴,除了哥和嫂子在深圳,一家都团聚了,明年的中秋节,人肯定会更多,更热闹。我挑战的事没告诉两位老人,不想让他们担心。     
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我完成了造船、测试、改良、训练等众多事情,每天都像机械人般把自己压榨到了极限,精力和体力方面都趋向衰竭,心态却异常的平静,思路也能一直保持清晰,身体消耗的能量减少,我知道自己进入状态了。时间很紧迫,物资的准备工作也无法做到很理想,但对比起来,强大的内心和精神力量显同样重要,物资方面够用就好,更何况还有天气、季节的限制。人是无法等到各个方面都十全十美的,如果非要等到什么都齐备时才出发,那结果可能永远没有出发的一天。  
  物资的主要清单如下:  
48瓶500ML的矿泉水,这是足够一个成年人8日以上的饮用量,在极端时候,食物可以没有,但水一定不能缺;食物准备了5袋压缩饼干、两个牛肉罐头、一罐和几袋蔬菜、火腿肠若干、袋装的食品若干、月饼3个、面包6个、牛奶几盒、还有零食若干;导航2台、罗盘2个,手机2台,求救信号弹一对,45安时的电瓶一个,两盏LED射灯、3盏LED爆闪灯,相机一台,充电电池3对;60L漂流防水袋1个,电话防水袋若干,分体式雨衣一套,衣物若干,大号厚料塑料袋6个;除拆卸船的工具外,还准备了两个组合小刀、一把匕首,60米的备用绳索;46升汽油、6马力船外机一台。    
9月14日,天气预报对北海、东方、三亚的天气作出了比较乐观的预报,未来几天内,风向都以北风和东北风为主,风力3-4级,只有局部地区有阵雨,等的就是这种天气啊,3-4级的北风和东北风可以让船获得比较理想的速度,浪又不至于太大,而且一路顺风,情况好的话两天两夜就能达到三亚。出发的日期就定在9月17日。    
还剩两天的时间去准备,虽然那时物资大多已准备好,但要做的事还是很多,光是打包这些物资就花了差不多一天时间,还有船和发动机的保养,一直到出发,我都没有时间好好地休息过一次。
  非常好的帖子,留记号。  感觉楼主应该把它发到越野e族之类的网站,会更加多共鸣的。
  呵呵,刚刚在e族上找到了,学会珍惜。
  9月16晚,出发前一天的晚上,10点半钟把所有的物资打包好,各种电源设备也把电充满,上到三楼休息一下。平时都是和太太一起坐在电脑前 ,今晚也是这样地坐着,明天就要出发了,免不了会深深地凝望。忙碌了这么长的时间,我早已疲惫不堪,在她眼中我看到了心疼和怜爱,却 看不到紧张和慌乱;她轻轻地握住我的手,倚在我肩上,没有说话,但她想说的是什么,我心里早已明了。     
明天就要出发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出发的时刻终于来到,我知道我今晚肯定也是睡不着了,洗了澡,灌了两罐啤酒进去,假装喝晕了 的样子跑到床上睡去。躺在床上,明天出发时和在途中可能出现的影像,一幕幕地浮现在眼着,睡了半个小时,不行,太兴奋了,赶紧下楼又 拿了两罐上来,今晚太激动,药得加量。一直到凌晨1点半左右,我终于睡着了,得到了一次宝贵的休息机会。
  9月17日,早上6点29分,离闹钟响起还差一分钟的时间,我自动醒来,开始准备出发前的准备。7点半钟,朋友都陆续来到我家帮忙,有个同学可能昨晚喝多了,7点半打电话给他时还在睡觉,放下电话不到5分钟就到了我家,真是飞一般的速度啊。我太太挺着肚子不方便,也不想让出发时的那种场面拨弄她的情绪,我跟老爸老妈说我开船去涠洲岛玩几天,同时也交待记者要等我出发后才能把消息发出来,这样等到老人知道时,我已经到了海南岛沿岸航行,他们就不用那么担心了。我姐、姐夫和我6岁的外甥女跟着去为我送行。姐给了我一个玉佩,说是保平安的,我把它戴到脖子上(整个历程我都佩戴着这个玉佩,从不脱下),姐夫给了我一包参片,说是提神用的(后来果然是起到了作用)。        
8点15分,我们来到了侨港海滩,开始装船和固定挑战过程所用的物资。很感谢姐夫和一帮朋友,很认真卖力地帮我装船,让我节省了不少体力,当天的太阳很猛烈,在烈日下每个人都汗流夹背。10点半,船和所有的物资安放完毕,大家又对船的各个连接点进行多次检查。大概11点左右,我驾着船出发了。姐夫推着我的船一直推到齐腰深的水,中途我回头对姐夫说:不用推了,船已经能走了。姐夫没出声,依旧在奋力推船,看到他紧咬的牙关和认真的眼神,我知道他不仅仅是在帮我推船,更深一层的是表达他对我的祝福和支持!  
  出发前在家里照的,现在看起来,出发前的我真的是太白了。        
  船推到了家门外,给它个拖车状态时的特写,这次挑战靠的就是它了。  浮筒上的龙,是因为我想说明,这船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      
  还是用摩托车来拖,开得很轻松。吸引了大量路人的目光。       
  到达侨港海滩开始装船。感谢后面赶过来的色友们帮拍的照片。              
  固定和安装各种设备,水非常重要,得用网兜住。所有的行李和物资都有保险绳拴住。     
  准备就绪,船的全貌。   桅杆顶上的圆球是浮球,作用是当船翻覆时,只能翻90度,而不会翻至180度桅杆在水下的稳定状态,还可以靠体重把船扶正过来。当初犹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装浮球,因为桅杆顶装了浮球后,顶部的重量会加大船的摇晃幅度,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最保险的做法,这样万一翻船了,还有机会。    
  出发前我和船的特写,一个手势,包含了很多很多.......     
  到了足够的水深,开始对舵进行加固,因为接下来的300公里都是在海上航行,没有靠岸的机会,是此次挑战最凶险的一段,一定要舵以最坚固的状态顺利穿越这300公里汹涌的海面。    
  我、水陆组合船,出发了,准备了多年,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为之失眠了许多个晚上,现在,终于踏上征程了。  身躯或许是疲惫的,但我能感觉到我体内的那股能量在涌动,我要做的就是一直往南走,一直往南走......    
  @又胡说了没气质  01:09:22    潜力帖,留爪  -----------------------------  呵,谢谢,原来没回你的贴是因为每发一个贴都要将近10分钟的时间。  现在才知道要手机论证才可以,现在发贴跟飞一般的快了。
  @gaobovip  23:25:06    看早了 还以为发完了呢  -----------------------------  谢谢关注,回到北海后事情很多,但我会尽量抽空一直写的。
  @皓翔天下  19:55:56    非常好的帖子,留记号。    感觉楼主应该把它发到越野e族之类的网站,会更加多共鸣的。  -----------------------------  在航海会有的,因为我当初从那里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
  顶。男人!!!!!!!!!11
  佩服,顶
  这么少人回复?!
  顶楼主,话说楼上的名字确实让我想多了
  两边论坛都顶你
  北海的沙滩坡度很缓,走个一百几十米,水也不到腰深,甚至只到膝盖。到了水足够深的地方,我开始加固舵,因为接下来的300公里都是一望无际的海,没有登陆的可能性,暂时取消舵自动往后收的功能,换来更加高的强度。把舵加固完,往岸上一望,大家都还聚在沙滩上看着我,我左手抓住桅杆拉索,右手握拳高高地举起,岸上爆起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大家都在为我加油打气,令我把刚才装船的疲劳一扫而光,士气大振。我想,当自己一个人在茫茫大海上时,记着有这么一帮好兄弟姐妹,心理也会变得格外的刚强和欣慰。    
加固好舵,回到驾驶位上,穿好防晒衣、救生衣、戴上帽子,调整好导航和罗盘,再用一根8米长的绳子绑住自己腰间,另一头绑在船上,独自一人开船,万一掉下海,船没人操控了还是照样会继续往前开,人游泳是不可能追得上船的,那样的情况可是最大的杯具了,系上了保险绳后,人掉到海里时可能还是会有被拖伤的危险,不过还有爬上船的机会。独自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很多细节都不能忽视,一个不小心就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皓翔天下  17:32:41    两边论坛都顶你  -----------------------------  谢谢支持
  顶你  顶你  顶你  
  一切准备好后,开始往涠洲岛方向进发。下水时吹的是东北风,加固好舵后,风向变为东风稍偏南,风力也减小到1-2级,船的速度很慢,但还可以听到浮筒破浪时“哗哗”的水声,大概半小时后,风越来越小,船开始没了声响,往后面一看,北海的楼看起来还很高大,离岸不过2、3公里左右。我心想着不行,不能这样勉强用着帆浪费时间,我得争取在天气好的时机,尽可能地多赶路。立即当机立断把帆收起拉着发动机,保持在一半的油门,时速大约10公里,往涠洲岛开去。过不了几分钟,风完全停下了,海面光滑得像镜子,只有很圆滑的涌动。呵呵,玩船这么久,还从来没碰到过这么平静的海,不管了,先用发动机赶路,等风起了再用帆。  
近岸的船还是很多的,渔船、沙滩游乐的摩托艇、载客出海游玩的快艇,还有收海鲜的快艇,都靠近过来看新奇,我同样是向他们伸出一个大拇指,却看得他们一愣一愣的。一小时后,船开始慢慢变少了,只是偶尔会和些渔船擦身而过,其它的船只看起来就是个小黑点了。  
出发后,我的情绪也迅速回归平静,开着发动机,手握着舵杆轻轻地拉动调整方向,很轻松,海也是露出了难得的平静,我想那时的画面看起来一定是很浪漫惬意吧。但我的注意力很集中,我知道危险随时都有可能突然出现,而且它是不会向你预警的。除了密切注意周围的环境,我脑中一直在想着此次航行可能出现的最恶劣的情形,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在深夜天气突然变差,下起大暴雨刮起8、9级的强风时,我该如何操作?万一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船解体了,我该如何求生?虽然机率很小,但我得做好这样的准备。  
  楼主好样的。
  好强大的楼主,顶你
  楼主好强大
  继续。。。
  当时在365看了,才发现天涯有。。。。  PS:楼主家的猫猫看起来打算钓鱼呐。。。。。
  楼主,在去三亚途中的片片太少了。。。
  。。。。。。。。。。。。。
  怎么没了呢?什么时候回复啊?
  同是北海人,顶你
  不写了?                      
  下午太阳很大,海面上基本上没什么风,只有船前进行时带来的一丝微风,我身着救生衣躺在椅子上被太阳曝晒着,汗湿透了全身,只有不停地喝水补充水份,出发前也知道做个顶篷会非常有用,但顶篷得溶入到整艘船的设计里,不能阻碍船上众多绳索的操控,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救生衣不能脱下来,我现在要做的就尽量保持情绪的平静和尽可能小的体力消耗。    
突然前方几十米的海面上出现了一条手腕粗的绳索,我马上打舵右转,船左边的舵斜擦着绳索转了过来,好险,如果转得不及时,这样粗的绳索对舵和发动机都能造成伤害。关了发动机,仔细研究了一下,这只是一条漂在水面上的绳索,不是网具,往左右各看了一下,看不到边,不知道有多长,绕过这绳索可能会浪费过多的油和时间。幸好我带有一根2米长的方钢管,是打算翻船时作为扶正船的加长杆的,取下钢管把绳索压到舵以下,这样船才能过去。绳索很粗,把它压到差不多一米深的水里不是很容易。经过几分钟的努力,终于把绳索搞了过去,这时看到一条渔船开了过来,用钩子把绳索钩到船上去,肯定是这粗心的渔船不小心把这一大捆绳遗失在海面上了。那条渔船的人都走到了舷边在看我的船,没功夫搭理他们了,拉着发动机继续前进。    
回头看看北海,已经看不到地平线,只能看到市区的高楼,再开了一会,肉眼就能看到涠洲岛,朦朦胧胧的一线黑影,有了能目视的目标物,导航、罗盘都不用看了,盯着涠洲岛开船。离涠洲岛越来越近了,连斜阳岛也清晰可见,我已经用发动机开了几个小时,但海上依旧一点风都没有,我心想有些不妙,风和天气预报的相差太远了。原来我的计划是从北海直杀到海南东方市,但现在这样的风况不利于这条线路,没风,单靠发动机跑到东方,不稳定的因素太多,油也不一定够用,想了下,最后决定杀去离北海最近的长沙村,北海到长沙村附近的海岸直线距离是165公里,但到东方市附近海岸的直线距离是235公里,既然天气情况和预计的不同,还是选择最近的路线到达海南保险。
  在离涠洲岛还有几公里的时候,调整方向往东南走,原计划是从涠洲岛西边经过的,现在改为从东边经过,在涠洲岛和斜阳岛之间穿过去。下午大概4点左右,到达了涠洲岛,在离海岸几百米远的地方关了发动机,让发动机休息一下,同时自己也吃了一个面包和一瓶牛奶,出发到现在一直都没有进食的欲望,可能是太热了吧,但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想不想吃都得让自己吃点东西,不及时补充能量,越往后越不利。吃完东西后,起来检查一下船体各个部分,还有上面的物资固定,一切正常后,掏出手机,打电话给家人和朋友报个平安,告知现在到达的地方还有人和船的情况,4点多钟,还是没风,拉着发动机往长沙村方向进发了。    
我靠着涠洲东岸大概有3、4百米行驶,岸边的沙滩还有松树林、在沙滩上劳作的渔民还有游客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行驶过的地方水深约一米多到3米,涠洲东岸的水非常清澈,清到什么程度?清到感觉不到水,驾着船就像是驾着飞机贴地飞行,看着海底的地貌和礁石在船底下掠过,感觉非常奇妙。如果有时间的话,我真想停船在那里呆一会,甚至是下水潜游一番,海底的风光实在太美了,可惜我是在挑战,美景并不足以让我停留,回头有空了,再驾船到这里感受一番吧
  谢谢分享。。。请继续
  斜阳岛面对着涠洲岛的那面,尽是嶙峋的岩壁,充满了沧桑和荒凉感,就像一块巨大的岩石耸立在海面上,还真想不到上面有人居住。在两个岛之间穿过去,感觉速度非常的慢,开了半天了,回头看看岛屿还是高大得很,像是停留在原地。当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斜阳岛的岩壁上,岩壁显露出了像美国西部山区一样褐红色的光泽,在茫茫海面上看到这种景像,真的很壮观。在经过涠洲岛那一段时,好几次有掏出相机拍照的欲望,但相机放在防水包里,要拿出来得花费精力和时间,影响到开船,一个人开船,得把注意力全部集中,一旦分神,船的航向走偏,浪费的是时间和油,我得尽可能快地赶到海南岛,连一秒钟都不能浪费。     
夕阳下的海面很美很壮观,在我不经意地瞄了海面上金色的波光时,在右舷几十米处发现了一大一小两条海豚,大的背鳍目测将近有一米高,背部和背鳍充满肌肉感,黝黑得发亮,在海面上时起时伏,和我的船并驾齐驱。这是我第一次在海面上看到海豚,看了几十秒后才想起要拍照,这个一定得拍。可是当我手忙脚乱地把相机拿出来时,海面上再也看不到它们的身影,我一手拿着相机,一手抓着舵杆,环顾四周海面好长一段时间,都没能看到它们再出现。我记得渔民有个说法,出海时看到海豚会带来好运,这两条海豚在我离涠洲岛约20公里处,在真正开始挑战最凶险的一段海域时出现,它们会为我带来好运吗?我算是个现实主义者吧,可是看到这两条可爱的精灵,也不禁令我幻想翩翩。在我的信仰中,从没有向上天祈祷,但此时此刻我却仰面对着广阔的天穹,心里暗暗地说:老天爷,保佑我在这段海域上不要碰到狂风暴雨吧!     
天色渐暗,夜色从四周开始涌起,只剩下太阳落下的地方有一片火红色的云彩,回头望了一下,依稀还可以看见涠洲岛,岛上已泛起点点灯光。真正的挑战开始了,我打开了船上全部的灯光,一盏远光灯装在船头照着前方,一盏挂在横杆上照亮我在船上的整个活动区域,还有三盏爆闪灯安放在船上面对各个方向。即将进入通信盲区了,我打电话告诉家人朋友现在的情况和所在的位置,看导航离长沙村只有100公里左右,预计明天早上9点钟之前就能走出通信盲区了。   
晚上9点钟,起风了。   
  至此,船航行所经过的线路        
  谢谢分享
  终于等到更新了,拜读。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船外机维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