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标的设计为什么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应基于的理念是关注什么,全面设计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的历史课应该有教学目标,但问题是目标设定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按照过去的观点,老师应主要根据教材和教参确定教学目标.这样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无法顾及到的.以新课程理念来看,这种设定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而且设定的过程固然应该考虑教科书提供的内容及其所能训练的历史能力体系,但是更应该考虑学生的状况,学生也是设计目标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认知水平,尤其要紧紧围绕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而设定目标.日本著名数学家米山国藏曾指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钻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随地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段话耐人寻味,值得我们深思.课程目标是既定的,但教学的具体目标是生成性的.所谓生成性就是说既定目标要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动态变化,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逐步形成的.因为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倘若以静止的目标来代替或抑制学生的积极思考与自主探究,以牺牲学生的情思活动为代价,那将是削足适履.因此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展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是完全正常的,其正确与否取决于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取决于有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热情.就像下围棋,棋手总是“胸有大局”,不拘泥于一子的得失,总是根据“盘面”的具体情形,随时灵活调整每个棋子的落子方位.有时,他想在“此”布一小局,可对手干扰,不得不调整到“彼”布局,教学亦如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赞助商链接
论文分类导航
经济管理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医药卫生论文:
法学研究论文:
文哲艺术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电子信息论文:
农业科学论文:
国家课程标准是设计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摘 要】课程标准应是设计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要注意:学科不同,教学目标表述的维度也不相同,课时目标应由课程目标过渡而来,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关键词】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标准;依据&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01&
  【作者简介】1.王秋月,天津市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科研处助理研究员;2.王敏勤,天津市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基础研究所研究员。&
  国家在各科课程标准中都规定了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并提出了落实课程目标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这些都说明,课程标准是教师制订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如果离开了课程标准,教学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也无法落实和完成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学科不同,教学目标表述的维度也不同&
  虽然我们都习惯说在教学中要落实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在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每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并不都是用三维的形式来表述的。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体现学科的特点。&
  如,义务阶段语文在课程总目标中是以三维的形式来表述的,但在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则具体表述为五个方面: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学科不同,具体分段也不同,如语文在义务阶段分为四个学段,而数学则分为三个学段,并且数学的教学目标是用四维的形式来表述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在基础阶段,英语则是分级的。从三年级开设英语,3-4年级是一级英语,5-6年级是二级,7-9年级分别是三、四、五级,高中则是六、七、八、九级。其分级目标又是按照五维来表述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
  又比如,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三维目标没有把&知识&排在第一位,其排序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学科三维目标的排序和表述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从以上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能不分学科笼统地都用三维目标来表述,即便同样是三维目标,在不同学科中的排序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学校统一模板,不分学科都用三维目标来表述,也是没有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的结果。所以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来设计教学目标,而不是想当然。&
  二、备课要从课程目标过渡到课时目标&
  可能有人会说:课程标准太原则、太笼统,备课时不易参考。虽然课程标准不能具体到一个单元一篇文章和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但对一类知识是有目标要求的。如果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或课时目标时不考虑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课程标准就没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然后再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过渡到一个单元或设计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既有课程标准的根据,又能结合学生的情况具体落实,从宏观到微观,使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三、上课时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上课时要把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并鼓励学生达标。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表述,以三维或四维的形式来设计教学目标,但上课展示时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从学生的视角来看的,要有行为动词,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学生一看就知道要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这样的学习目标才有使用价值。&& 本文由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一落实学习目标,下课前要回扣目标。这样,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一种摆设。
上一篇:   下一篇: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