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年年长,惠州龙门金童子温泉日日开。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

童谣集锦·外省篇·东北童谣(再续)
热度 3已有 4977 次阅读 12:26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童谣集锦·外省篇·东北童谣(再续)
【梨树区儿童歌谣】
《爷爷年纪大》:爷爷年纪大,嘴里缺了牙,我给爷爷端怀茶,爷爷乐哈哈,奶奶年纪大,头发白花花,我给奶奶板凳坐,奶奶乐哈哈。爸爸和妈妈,齐声把我夸:尊敬老人有礼貌,是个好娃娃。
&&&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个没有尾巴,一个没有脑袋,真奇怪,真奇怪!
&&& 《歌唱毛主席歌唱党》:手风琴,拉得响,老师拉琴我们唱,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共产党,您的光辉照课堂。手风琴,拉得响,老师拉琴我们唱,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共产党,您给我们指方向。
&&& 《我爱我的小字典》:我爱我的小字典,天天不离我的身边,它是一把金钥匙,帮我打开百宝山。我爱我的小字典,天天帮我攻难关。等我得了第一名,光荣花挂在它胸前。
&&& 《小板凳》:小板凳,四条腿,我给奶奶磕瓜籽,奶奶嫌我脏,我给奶奶做面汤,面汤加点油,奶奶吃了只点头。
&&& 《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黄雀落在大树西;你拍二我拍二,黄雀落在树当在间;你拍三,我拍三,三三见九九连环;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撵老虎;你拍六,我拍六,六碗包子六碗肉;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小孩坐飞机;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吹喇叭;你拍九,我拍九,九只胳膊九只手。
【鸡西市儿歌】
&&& 《跳皮筋儿》:猴皮筋儿,我会跳,“三反”运动我知道,反贪污,反浪费,官僚主义也在内。
&&& 《劝学歌》:麻雀乖乖,穿双花鞋。南门坐坐,北门打开。童子年年长,龙门岁岁开。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
&& 《摇到外婆桥》: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饼一包,少吃滋味好,多吃肚子疼,吃不完,拿着往回跑(这首儿歌在鸡西市广为流传)。&&& 《小宝宝快睡觉》:月儿弯,窗儿照,我哄宝宝来睡觉。布宝宝,快来睡,明天咱要起大早。我帮妈妈来洗碗,再给奶奶捶捶腰。自已的事情自已做,幼儿园里去报到。
《小板凳四条腿》:小板凳四条腿,我给奶奶磕瓜籽,奶奶嫌我脏,我给奶奶赶面汤,面汤里搁点油,奶奶吃了直点头。小猪嘎,要吃牛腿;牛腿有毛,要吃鲜桃,鲜桃有眼,噼哩啪啦打饭碗( 这是流传在鸡西市的儿歌)。
【穆棱县童谣】
《高粱出了苗》:高粱出了苗,炸了大铁桥。高粱拔节响,炸了飞机场。高粱红又红,炸了鬼子营。
&&& 《两只手》:一棵树,两个权,一个权上五个芽;摇一摇,开金花,要吃要穿全靠他。这棵树,那里有,原来就是两只手。
&&& 《打竹板》:打竹板,板朝西,两个鬼子来抓鸡;抓鸡抓鸡还不算,让老头下两蛋,老头一想怎么办,马上掏出手榴弹,炸死两个王八蛋。
&&& 《我帮妈妈去喂猪》:小妹妹,你别哭,我帮妈妈去喂猪。大猪喂得饱饱的,好让妈妈夜校去念书。
&&& 《当抗联》:小小孩,咱俩玩,上南山,当抗联。抗联能,打敌兵;敌兵远,架炮轰,没炮架,买个马;骑大马,挎大刀,单砍鬼子后脑勺。
&&& 《小孩你别哭》:小孩小孩你别哭,打倒鬼子去念书;小孩小孩你别闹,打倒鬼子盖学校;小孩小孩别生气,打倒鬼子唱大戏。
&&& 《警察狗》:警察官,是洋狗,拖着尾巴满街走。东闻闻,西瞅瞅,不见油水不松口。叫洋狗,你别美,日本鬼子完了蛋,坚决把你打下水,砸碎狗头和狗腿。
&&& 《铁牛在夜耕》:夜来满天星,星星亮晶晶。忽然西山岭,也有亮星星。我说是火虫,爹说是个灯。刮来一阵风,听见轰隆隆,不是虫,不是星,铁牛在夜耕。
&&& 《汉奸不是人》:河水清,河水混,汉奸特务不是人;见着同胞横瞪眼,见着鬼子献殷勤。满嘴说的“协和话”,哭丧脸子不认亲,白白吃了人间饭,实实在在不算人。
《跳绳》:小小绳儿五尺长,我们跳个新花样。蝴蝶在飞舞,蜜蜂飞过墙,跳个燕子在飞翔。小小绳儿五尺长,我们跳个新花样,你学小鹿跑,我学小山羊,跳个小鸟在欢唱。小小绳儿五尺长,我们跳个新花样,跳过高山,跳过大江,我们好象长翅膀。
《童谣》:日本话,不用学,再过三年用不着。协和服(1),不用做,再过三年没处搁。五色旗(2),不用挂,再过三年擦巴巴(3)。警察狗,不用美,再过三年砸折你的腿。
注:(1)伪满时一种服装的样式,是官吏穿的,表示“日满协和”的服装。(2)即伪满洲国国旗。(3)“巴巴”即东北土语,即粪便。
【海林县童谣】
&&& 《迷楞迷楞摸摸》:迷楞迷楞摸摸,里面住个哥哥。哥哥出去买菜,里面住个奶奶。奶奶出去烧香,里面住个姑娘。姑娘出去梳头,里面住个老头。老头出去打水,里面住个小鬼。小鬼出去点灯,烧了鼻子眼睛。
&&& 《嗑瓜籽》:小板凳,四条腿,我给奶奶嗑瓜籽。奶奶说我嗑得香,我给奶奶下面汤。面汤里面搁点油,奶奶吃了直点头。
&&& 《拉锯》:拉锯、扯锯,你来、我去。姥姥家,唱大戏。接姑娘,换女婿,小外孙,也要去。
&&& 《摇篮曲》:悠~悠,悠悠嗻,悠悠宝贝睡觉勒。悠悠嗻~巴布嗻,悠悠宝贝睡觉勒。悠悠悠悠嗻,悠悠宝贝睡觉勒。狼来勒,虎去勒,犸猢跳过墙来勒。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谢谢,我想把找到的包括全国各省区尽量找全呢!
今日关注 /7
  大凡有点才能的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曾国藩早期也是如此。在与朋友讨论学问时,滔滔不绝,让别人很难堪。到了江西的时候,曾国藩还是缺乏宽容,结果遭到江西官场的排斥。年回到家乡期间,曾国藩反省自己的过去,决定改变。
  DNA生物技术现在已成为亲子鉴定、血缘断代的常规手段。然而,在没有DNA生物技术的古代,亲子鉴定则可谓难上加难。或许正缘于此,在不少戏剧、影视剧中,都有古人“滴血认亲”等情节的描写。其实古人进行亲子鉴定还有其他多种手段。
  翻开北京市的地图,北京有一些带“市”字的地方会不断出现在地图某个显眼的位置。市,顾名思义,就是集市、市场的意思。北京城作为明清两代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商业繁荣的代表之一。商业发达,这也是历朝历代都城最重要的表现。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清廷以强迫男人留辫,彰显其专制淫威;辛亥革命则反其道而用之,以“辫子”激发民众的反清意识,将反清革命推向高潮,清王朝在轰轰烈烈的剪辫子运动中寿终正寝。辫子是清朝的象征;剪掉辫子则是辛亥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标志。
  150多年前,在广州城北三元里爆发了一场民众抗英事件。这一事件后来被载入历史教科书。在历史上,当地有人“抗英”,也有人“援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袭广州时,曾将一些广东人组织成苦力运输队,冒着弹雨为英军背送弹药。
  康熙皇帝到底形貌如何呢,《清圣祖实录》称其“天表奇伟,神采焕发,双瞳日悬,隆准岳立,耳大声洪”,《清史稿》称其“天表英俊,岳立声洪”。总之,在清廷豢养的史官和满清遗老的笔下,康熙皇帝身材挺拔、相貌堂堂,那叫一个帅。
光明网版权所有书中自有黄金屋
怕他来,又怕他不来,这就是我对小翟的态度。怕他来是因为,来了肯定就要花银子。怕他不来呢?钱不花在这上,还能花在哪里,这就是“病”。
小翟很准时,他总是很准时,双方都从来不会马唬,“原则”要从“守时”开始。
首先看小翟带来的二十几本书,猛看就是堆破烂,包打开,一股子“坑”味扑鼻,如果能有苍蝇,肯定要招来一群,整个房子都要被臭掉了。我们却都极喜欢闻,好像还没闻够,专门拿在鼻子底下嗅——这就是书的成年香味。
现在,我将书名一一录入:
《救急良方小引》,医书。残。转述里面的一段话:“咸丰八年七月七日,浙江桐庐县士子李守愚、周天佑、赵士清等于文昌阁设壇祈,时贼匪在龙游金华一带,众人叩求免兵劫之法”——贼匪当然是指“太平天国”的军人,内容是些“刀创”的急救法子。
民国版《增补绘图针炙大成》,医书。残。
民国版《四书读本》(大学、中庸)。残。
民国版《银海指南·眼科大成》,顾养吾先生著,上海广益书局发行。全。
《温疫论》,雕版。残。
&&& 《孟子上
天时次卷》残。这本书很绝,是两册并为一册,每页的背面含《帝国群书
中国现势论》,非常非常精采。比如其第十节,《英国占领九龙》;第十二节,《美利坚之并有非律宾》,不及细读。
《准绳六》,医书。残。
“金乡县学一等一名李奉石”手抄本一册。书无名,不过内附完整手写八股文一篇:《所以劝大臣也》,蝇头小草,闲时可供一读。“金乡”即现今山东金乡县。
《丙集三卷》,医书。残。
《删(此字可能不对)注脉诀归正》,医书。残。
《景岳全书》,医书。残。
《万病同春原本》,医书。残。
《草堂诗余》,诸子合集。选一首周逸之的《春暮》(追和李易安(清照)韵):“深闺静俏,多愁多恼,几种离怀他人怎晓;堪惜那小桃红,不禁风;
遥望玉郎在何处,无信去,春光竟辜负;草色正连天际,望断飞云,不见君。”再来一首杨用修的《浪淘沙别金治卿》:“骤雨打新荷,绿涨清波,风蒲猎猎英金莎,池上玉尊,移晚兴,共倚林柯;
莫异醉颜酡,听我离歌,长亭回首碧云多;千里怀人思命驾,何日重过。”再来一首王元美的《寄思》:“愁似中酒,难禁厮守,织雨黏云;困花酣柳,猛见双鹤金翘,暗魂消;
那人偏自沾情绪,丢不去,只傍眉峰住;倩他梦里相会,无那娇莺,三两声。”(我点断的可能不是地方)这本册子主要是明朝诗人的合集,有刘伯温、杨用修、王元美等人。刘伯温不论。杨用修即杨慎(),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王元美即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代著名文人。江苏太仓人。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为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后以疾归。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续稿二百零七卷等。
《伤寒辩证》四册(卷二、卷三、卷五、卷六),品相一流。
《格言联壁》,雕板印。残。
其中《悖凶类》篇语云:“富贵家不肯从宽,必遭横祸;聪明人不肯学厚,必夭天年。倚势欺人,势尽而为人欺;恃财侮人,财散而受人侮。暗里算人者,算的是自家儿孙;空中造谤者,造的是本身罪孽。饱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
《外科正宗医书》,医书。残。
《小儿推拿全书》,医书。残。扉页题诗一首:“童子年年长,龙门日日开;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
《御纂医宗金鉴》二册。残。
《三字经》,手抄大字本。全。
&&& 《孟子中
离娄》。全。扉页题诗一首:“小子读书入学堂,钦爱诗赋并文章;攻给弓道中皇榜,要显父母把名扬。”这明显是本小孩用的课本,天水仲彩识。
这堆破烂,许多被老鼠咀嚼过的杂货,总共二百五十块钱。不知道他是二百五,还是我是二百五,成交了。
另交易:“西周”圜钱一枚(且当留念);生坑“永通万国”一枚,“正隆元宝”合背一枚(有后铸可能)、“康熙”大“广”一枚,“光绪重宝”背“当拾”一枚;
另外,崇祯间佛造像二幅及同代四条屏一套。
&&&&&&&&&&&&&&&&&&&&&&&&
日星期日21:34:27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有血的雪族(27)
追述凉山彝族头人斯兹伍各的一生
著者:阿福
处世不惊(1936-1944年)&
1同善社与牛痘局
经峨眉山军官训练团受训后,孙子汶被升为二十四军二十旅少将副旅长,兼四十八团团长;脱离二十四军后,任西冕盐昭清乡副司令,继续给邓秀廷当副手。这二人虽部队番号及军衔时有变化,但并未改变其私人武装割据之性质。邓秀廷仍在冕宁的甘相营,孙子汶仍在西昌的礼州,其部队都驻扎在家门口,且多数彝汉官兵是本地人,平安无事的时候,就回家种田去了。
有闲暇时,孙子汶常去礼州街上看一看。他跟坐堂大夫熟稔,常去药店医铺跟他们闲聊,且跟北街的刘仲熙、王庄龄、叶谨荣、江致孝、曾少修走得近。他被公推为同善社社长后,请这些大夫每周一天轮流值守同善社。
礼州同善社历史悠久,建于明朝万历五年,即公元1577年;礼州祖师庙建成的当年,就在它的西侧建佛堂称同善社。最初的祖师庙被称为贞武观供真武祖师菩萨,应是道教庙宇,而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同善社,又是佛教性质,仿佛不伦不类。其实民间于教派教理并不深究,只看哪个菩萨灵验,哪个菩萨就香火旺,往往儒释道杂处,老百姓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佛堂的佛教理念是“清净、平等、慈悲、正觉、自在、随缘”,既有念佛、参禅之个人修行,也有行善、救济之社会功德。同善社是借了道观的处所、佛教的名头,来做社会慈善事务,故别处多称慈善堂。
清朝乾隆年间的查礼,是顺天府宛平人,他于乾隆三十二年,即公元1767年来西昌任宁远府知府职,次年擢川北道。史称查礼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及收藏家,查礼在凉山所写的诗歌,全是清平世界的田园风光。他在孙子汶曾激战两日的川心堡,写下“弦歌不辍川心堡,俎豆常新宋氏祠;正是农人无暇日,且同耆老话豳诗”这样的悠闲诗句。在为时一年的任职期间,查礼专程到礼州视察“崇德尚礼”的同善社,也写了同样风格的传世五言诗。
鸡鸣逐晓风,雨后归云净。
策马穿树行,春光曙色映。
桃杏花半开,溪暖鱼游泳。
看山如黛横,临水犹窥镜。
载驰抵礼州,居民颇殷盛。
俗淳时亦安,习俗无争竞。
是州余之名,是村余之姓。
奇遇非所希,怪此二难并。
视察后感觉礼州“俗淳时亦安”,查礼心情畅快,称礼州之“礼”是他的名,礼州旧名楂村之“楂”是他的姓,他认为像这样的凑巧,世上极难碰到。而更凑巧的是,他在凉山彝族地区的短短一年,正好是彝汉融合时期,处处风景如画、歌舞升平、民康物阜,恰如其诗所言。两年后,查礼被调往松茂道,恰逢金川战役爆发,始终在嘉绒藏区忙于战事,历时八年之久;且战后仍“留办兵屯,拊循降番”三年。相较于藏族的大小金川,想必查礼对彝族的凉山更有好感。
就像中原汉人一样,旧时于彝汉杂处之地的礼州人,也有行善积德之传统。《西昌县志》述康敷鎔之父康秉怀:“尤尽力地方义举,如创修书院,设义仓义渡,办赈灾,施棺木,培修桥梁道路,知无不为,为无不力。闾里有鼠雀争,得一言即解。远乡人有困于境内者,以资遣之,俾其得归故土。”而礼州的同善社,正是将这种民间的善事义举组织化,使其更长久而有效。
汉人的同善社到了彝族军官孙子汶手里,竟有了长足的发展。孙子汶不在意藏传佛教与汉人佛教的区别,也不介意汉人与彝人的不同,只晓得行善积德于教化民众及地方平安密切相关,所以对同善社事务格外关注。也是凭借了他的军职与名望,有一呼百应之势,所以礼州的同善社,在当年是凉山地区慈善业的典范。
礼州耆老刘泰龄读小学、中学时,跟孙子汶的两个儿子孙学孟、孙学周是同学,他在《回忆孙老二三事》一文中,叙述了时任名誉社长的孙子汶主持入社进堂的情形: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礼州一批少年刘岱宗、肖正元、陈德荣、潘正华、胡崇伟和我等十余人,在长辈的指引下,到礼州同善社入社进堂。叶谨荣先生叫我们在堂前排成两队,要我们认真听孙社长的讲话。孙老整了整衣服,脱下帽子放在茶几上,端坐在正堂中间的椅子里问我们:“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我抢先举手回答:“礼州同善社。”孙老起身走到我身旁,摸了摸我的头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回答:“刘泰龄。”孙老又问:“在什么学堂读书?”我回答:“在礼州小学读高小二年级。”孙老又坐到椅子里自问自答地对我们说:“这里为什么叫同善社?因为这里是我们一同学习、修行、行善的地方。叶大夫为什么要你们排成两队?这说明我们这里有两个名号,又是同善社,又是佛堂。”我举手问:“什么叫佛堂?”孙老说:“佛堂就是学佛、念佛、修身、劝人行善的地方。”然后他指着叶大夫说:“叶先生是广东来礼州的广生堂第三代儒医堂主,他也是我们同善社的社长、佛堂的堂长,今天是他做你们进社入堂的引进师。”又指向右边的一位说:“这位是胡元吉先生,是浙江省杭州慈善会的老师,今天是他做你们的保举师。”又指向左边的一位说:“这位白胡子老先生田丰,是上海慈善会的老师,今天是你们的开示师。”接着叶堂长引领我们逐一致入堂全套礼仪,其中有天恩、证恩、引恩、保恩等等庄严肃穆。
也是在孙子汶手里,礼州同善社成立了“洞经会”组织,名“乐善园”,以演奏洞经音乐而著名,当年的两位掌坛人为本地名医潘炽善、冯德普。据学者考证,洞经音乐起源于四川蓬溪,因说唱蓬溪人刘安胜于南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所撰的《文昌大洞仙经》流传于世,礼州有明代《文昌洞经乐谱》传至今日。道教经书分洞真、洞玄、洞神,故称洞经,而演奏唱颂道教经书的音乐,世称洞经音乐。
中国民间所称的文昌帝君,是《史记·天官书》所述“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的文昌星,其人格化的对应形象是四川梓潼神张亚子,而张亚子的出生地之一,即他的七十三化中的第七十一化,就是投胎于凉山越巂中所卢林沟一对张姓老人家中。学者认为,张亚子的原型人物是仕晋战殁的张育,《晋书》有张育之事的记载,唐玄宗、唐僖宗及宋真宗、宋光宗、宋理宗对民间崇拜的张亚子均有敕封,后因元仁宗于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封其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这才有了文昌帝君的称号。
民间称文昌帝君化身于人世的时候,“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于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为至孝。又“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各地城乡建文昌阁,为历代文人所崇敬。而他于民间影响最深的,却是广为流传的《文昌帝君阴骘文》。“阴骘”的词义是暗中使之安定,此处是讲行善积德,却不令他人知晓。《文昌帝君阴骘文》的主旨是:“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
由此看来,礼州同善社佛堂办道教性质的洞经会,并非突兀怪异,恰恰于行善义举一脉相承,是顺理成章的。而洞经音乐既有儒家的庄严浑厚,又有道家的飘逸洒脱,且兼有宫廷音乐的典雅、江南丝竹的柔美,于劝人为善是寓教于乐,百姓喜闻乐见。
礼州洞经音乐其曲子多达百余个,著名者有白鹤飞、下水船、梅花引、破丰都、急急风、懒画眉、柳枝雨、满江红、仙家乐、风交雪、山坡羊、跑马韵、单吊桂、一江风、双吊桂等等;我们在礼州收集到的一套洞经曲谱,按次序排列为:序曲、太极啌、仰启啌、阎王啌、后七曲、新大洞、士子啌、老大洞、新三洞、诗章啌、后诗章、老三洞、清明啌、经筵啌、经音啌、懒画眉、新讚、新普光、老普光、前七曲、洞渊咒、讚啌、锁道龛、绞经啌、满江红等等。
可惜我们没有找到当年孙子汶任会长的礼州洞经会的更多细节,底下摘一段汪达孝老先生述沙坝洞经会的情状以飨读者;因礼州跟沙坝相距不远,想必其民俗礼仪相差无多。
它是由沙坝民间爱好音乐的文化人自发组织起来的庙会乐队,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洞经会的乐曲及唱腔吸收了儒释道三家的长处,使乐曲、唱腔显得格外的优美动听飘逸,十分引人入胜。凡是观音、地母、玉皇、马灵圣祖、九皇的生日,在定福宫(灶君庙)都要开经朝拜。洞经会乐队站队分左右两排。左排由大胡琴领腔,其他有二胡、京胡、碗碗胡、笛子等,称为胡琴班。胡琴班还兼打击乐器,如大鼓、大锣、大钹、马锣等。站左排的人既操胡琴又操打击乐器,最忙乎。他们是汪治丰及儿子汪达忠、汪达孝三人及游开勋,还有冯敬樵的小马锣为指挥。右排由金发源二星领腔,其他有铛铛儿、小鼓、引磬、锣等。站右排的有刘朝宗、徐有伦、幸世峰、游宗礼、冯宗汉(冯敬樵长子)、钟绍良等。每排人数通常不低于五人,遇大会期增至七到八人。遇七天以上的道场就要开经礼忏,就必须以大洞经开颂。大洞经有腔王(老年高),它的腔调复杂,并以五言开腔,五言诗词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童子年年长,龙门日日开;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大洞经还有七言腔调:“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附《大洞经·赞珠词》:“牟尼珠一串,九曲蚁穿成。毫光晃朗似月明,海底龙宫现。碧玉晶莹,贤王钓渭潢,镇国保江城。”
除洞经会外,礼州同善社还举办“讲圣谕”活动,由社长安排讲师,他们多数是佛堂骨干成员,有饶汉卿、李守恒、杨光监、刘运化等,均免费演讲,以此教化民众,各尽社会义务。其内容多系儒释道之大德、圣贤、先师的经典故事、圣谕格言,多以宣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主,劝导民众以善为本。时间多在晚上,黄昏开台,二更收台,地点在北街、南街或猪市坝。开台时,两位讲师先秉烛焚香拜圣,然后一唱一和、一问一答或独讲合宣。有时听众仅寥寥十余人,却照讲不误,持之以恒。
孙子汶之子孙学华在他的长文《彝人将军孙仿》中,如下写出刘泰龄老先生所述孙子汶讲经说法的情况。
曾经听父亲讲过经的刘老先生回忆说:“孙将军在礼州洞经会讲经说法时,方圆几百里的达官贵人、平民百姓都如期而至,经常是搞得礼州镇水泄不通,洞经会应接不暇。孙老先生博大精深,学贯儒释道彝。他有超凡的记忆力和演讲口才,特别擅长将各门学说的精华提炼通融,总是让听经修行者赞叹不已,既感觉殊胜微妙,又意犹未尽,听了还想听。”
孙子汶一向低调行事,很少在公众场合出头露面,但他于礼州同善社的讲演,于礼州袍哥会复兴社的主持,却频繁高谈阔论,似义不容辞。国民政府势力进入四川后,1935年10月,四川省政府遵照蒋介石的指示,发文《惩治哥老会缔盟结社暂行条例》,下令取缔袍哥会,但舵主孙子汶对此却置若罔闻,礼州的袍哥会照样一年两次,分别于农历三月十五日、九月十三日隆重集会,前者称单刀会,以祭奠关圣帝君为主,其一镇三乡有两千余名会员。刘泰龄老人对孙舵主当年的即兴讲演印象深刻,至今仍牢记不忘的两句话是:一为“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二为“凡夫迷失于当年,后悔于今日;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刘泰龄老人曾撰文叙述他入礼州复兴社的那次例行集会: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九月十三日,礼州复兴社按例集会,地点在关帝庙、同善社、祖师庙三处相连的社庙中,主题是“拜关圣、讲仁爱、谈道义、办提升、治坏习、吐故纳新、伸张正义”。主持人是坐堂大爷孙仿司令官,陪堂大爷有叶谨荣、孙华轩、胡拓夫、陈申元、任选堂、张敬秋等,当家三爷是胡崇谦、葛长贵二人,管事五爷是刘世禄、刘煜周等。礼拜仪式毕,由舵爷孙老宣布被提升的弟兄,三排升为一排称大爷;五排升为三排称三爷,六排升为五排称为五哥。当家三爷宣读新入社的弟兄名单和排位。在长辈的劝导下,我和我的同学孙学周(孙子汶舵爷的二少)、孙学诚(孙华轩大爷的二少),以及刘岱宗、阮学贵、杨正谷、张继新、付宗孝等一同拜把子入复兴社。年龄比我大的被封为六排“行六”,我被封为“九排”,比我小的被封为十排“老幺”。
在那个年代,孙子汶主持的同善社和复兴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民间组织,前者以行善积德为宗旨,后者以保境安民为目的,前者以宣讲教化为手段,后者以江湖义气为根本;且重要两点是,其袍哥活动一不介入政治纷争,二不介入宗教争斗。孙子汶一生坚持清水袍哥之本色,故问心无愧,不怕官府追究,有底气对抗省政府的取缔公告。
刘泰龄撰文道:“孙司令的管辖范围内,没有发生过民间的争斗。只是有一次是邓司令的一个亲戚,叫潘宇云,带了十来个随从,暂住礼州北街。潘宇云跟礼州复兴社的葛长贵三爷起了矛盾,那是民国三十六年的事。潘宇云自恃有邓司令家撑腰,葛长贵则认为自己家住本地人多势众,彼此斗气斗法。一日狭路相逢,葛长贵的兄弟伙正要端枪挑衅,对方就啵啵打来两枪,葛长贵手下的刘显如当场中弹身亡。卖麻糖的张老汉因顶在头上的麻糖被人撞翻,掉在地上,就弯腰去捡,也被潘宇云的人两枪打倒。葛长贵见势不妙,逃之夭夭,潘宇云不依不饶,领着持枪随从满大街去找。得此消息后,孙老立刻带上卫兵,赶到礼州街上,叫副官知会潘宇云:一是不许再开枪伤人,二是立刻退至漫水湾以北。孙司令叫人朝天放枪,把他们吓走。他是佛堂堂长,不管你有罪无罪,不会杀你,他是不杀生的。该杀的就交给国家用法律来处置,这是他的观点。事后双方坐下来和平调解矛盾,商谈伤亡赔偿事宜,让礼州恢复安宁。”
那时邓秀廷已经去世,同属靖边司令部的礼州孙家军与甘相营邓家军,逐渐有了矛盾且日趋表面化,孙子汶于此事的隐忍,放走潘宇云,一是符合他温和处事的个性,二是息事宁人,防止激化事态。不过两年以后,仍爆发了武装冲突的孙邓事件,其来龙去脉,容我们在后面的有关章节中细述。
孙子汶于康巴藏区的信佛念佛,于赞颂《文昌大洞仙经》的洞经音乐的欣赏,于袍哥会复兴社的坚持,于战乱的风口浪尖上保持趋善避恶的个性人格,其传统教化的老生常谈,为时人称为温和敦厚的老派人物。简称《阴骘文》的《文昌帝君阴骘文》,正是这种老派人物所接受并遵循的处世原则及行为习惯,这也是中国民间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道德传统,其大义尽显于细微之处。我们将《阴骘文》中劝人为善的主要段落摘抄如下: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存平等心,扩宽大量。忠主孝亲,敬兄信友。各睦夫妇,教训子孙。毋慢师长,毋侮圣言。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举善荐贤,饶人责己。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造漏泽之仁园,兴启蒙之义塾。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仆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雠,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依本分而致谦恭,守规矩而遵法度。谐和宗族,解释冤怨。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恒记有益之语,罔谈非礼之言。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垂训以格人非,捐资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阴骘文》虽属道教之作,但它有附会佛教轮回学说的痕迹,有人称孙子汶“博大精深,学贯儒释道彝”,我们持质疑态度。在我们看来,孙子汶于彝族、汉族在文化上的理解,是牢记了通俗易懂的几点要义,而不是学理、教理上的深究博览。如《阴骘文》句句清晰明白,人人易于理解,细察孙子汶于家庭的家训,于社会的讲演,均有《阴骘文》打底的印痕。且《阴骘文》的核心是“阴骘”二字,即日日凭良心做事,无须他人知晓,无须他人夸奖。民国《西昌县志》述礼州的康秉怀“勤俭起家,事父母以孝闻,友于弟兄,所置产业与诸弟共,无德色”,这“德色”二字,是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而流露出来的得意神色,“无德色”就是践行“阴骘”之大义,这是中国民间的传统和智慧。中国文人更喜欢讲“慎独”二字,儒家经典的《礼记·大学》有“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之言,北齐刘昼的《新论·慎独》有“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之句,显得出处古远,学问渊深,其实这跟“阴骘”是一个意思,而后者出自宗教化及大众化的《阴骘文》,更广为人知。
《阴骘文》所讲的“矜孤恤寡,敬老怜贫”、“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勿宰耕牛,勿弃字纸”等等,明显是礼州同善社的所做所为;礼州三层六面、惜字焚纸的字库塔,至今仍在南街外。刘泰龄撰文道:“当年孙司令工作很忙,所以他只担任同善社的名誉社长,主管具体事务的社长是这里的一位中医叶谨荣老先生。同善社根据孙司令的安排,所有捐款都交给同善社购买衣物、棺木,救济礼州的孤寡老人,以及流浪在街头的过往乞丐。”
身为同善社社长的孙子汶,一是他家教格外严厉,二是他矜孤恤寡、救苦救难,予子女印象深刻。他的三女儿孙学蓉回忆道:“父亲和母亲都很节俭,但大方时他们也大方。当年我们年纪小,若看到邻居挑着箩筐、背着背篼来,就晓得家里开仓了。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父亲就把粮食拿出来救济穷人。那时候卫生条件不好,拉肚子、肚子痛的多,父亲就叫大姐用肾力水,现在叫十滴水,拿些来倒给病人喝。父亲让大姐学一点医术,大姐有很多草药,也备了中成药,病人常来我家找她拿药吃。她也懂一点外科,狗咬啦,骨折啦,也能处理。村里有得病的,就会背到我家来;得了大病重病,才上街去找大夫。每年的种牛痘,把山上的人弄下来坐好,就在我家的天井里,用洗脸盆打些水来,给他们洗干净胳膊,打针种牛痘。”孙子汶的侄女孙学仙的女儿池启芬对我们说:“我的牛痘就是大姨娘种的。”她所称的大姨娘,就是孙子汶视如己出的孙家大小姐、即孙学蓉所说的大姐孙学贞。
自康区康定回来后,孙子汶从礼州坐堂大夫处得知凉山地区天花疫情严重。天花又名痘疮,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发疹性疾病,当年至少有四分之一患者不治身亡,且病愈者脸上多留下被毁容的疤痕。1938年,孙子汶以礼州同善社的名义,与儒医叶谨荣及西昌知名士绅一同倡议成立宁属牛痘总局,他被公推为局长,西昌、会理、冕宁、盐源、越巂五县各设分局。
对于天花,我国自古就有行之有效的人痘接种术。清代医家俞茂鲲认为“种痘法起于明隆庆年间”,善“种花者”以“宁国人居多”,而另一位清代医家朱纯嘏则认为,早在十世纪的宋朝初叶,就有峨眉山医家使用这种方法,并为时任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种痘成功。而这种人痘接种术,在凉山地区也有个别医生施之于患者。越巂人李西美在《我和越西县牛痘局》一文中写道:“民国十九年正月上的一天,我见到老中医刘尚达在马店内给儿童种痘。他是挑选已出痘的人,将其症状轻、出痘少的痘疤碾为细末,用鹅毛管沾适量痘苗,吹入被种人的鼻孔,这叫‘吹苗’;或用人乳调痘疤细末,将它沾起涂入被种人的鼻孔,这叫‘水苗’。每种一人收钢洋(滇币)二元,男孩还高于女孩。当时一元钱可以买米近六十斤,贫困之家无力支付,只能眼看子女被瘟疫吞噬。天花流行不止,越西城内常有东家嚎、西家哭的惨况。”
1796年,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用人体反应较轻的牛痘浆给一个小男孩接种成功,开创了人类免疫学的新时代。这种简便而安全的牛痘接种术,很快传遍了全世界;传入我国的时间是清代嘉庆十年,即公元1805年。孙子汶任局长的宁属牛痘总局,就用的是可靠、安全且易于大量配制的牛痘苗接种。这个组织虽有官府的名头,却无分文活动经费,实为民间行为;上自局长,下至种痘员,全是义工义举,且购买牛痘苗的钱款,全来自民间的捐献。
身为局长的孙子汶,分别给相熟的各县知名士绅写信,利用私人关系,组织宁属五县的牛痘分局,义务培训各地的种痘人员。冕宁人刘世诚在他的回忆录中,写了他去礼州接受培训的难忘经历,我们摘录如下:
1938年,我二叔祖刘耀楠接到西昌礼州孙子汶来信,托他在冕宁选两名青年去礼州学种牛痘。二叔祖叫我和吴永森去学习,每人给银元一元旅费。我们二人到了礼州镇,走到北街广生堂,见挂有“宁属牛痘总局”的大吊牌。我们进去交了二叔祖的信报到,受到很热情的接待。讲课的是当地名医叶谨荣先生,每天学习六小时,晚间可自由活动看电影,星期日休息;时间一个月,伙食不收费,每天都以宾客相待。学习结束那天,举办海参全席聚餐。就餐前,孙子汶总局长讲话,主要是讲种牛痘的意义和学习总结以及我们回去后的工作安排。他特别强调:此举是慈善事业,种牛痘不论男女老少,一律不准收费。要各县挂牛痘分局的牌子,并说牛痘苗等药品将随即寄往各县,望大家长期坚持搞好这个工作。
可惜我们没有查到更多关于孙子汶亲自主持的礼州牛痘接种方面的文字,也没有采访到当年的知情者,所幸李西美对越巂那边的情况所述甚详,想必礼州的情形跟越巂相差无多,在此我们摘录如下,聊补缺漏之憾。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宁属五县成立了牛痘总局,孙子汶做总局局长。孙函请周倬云出任越西县牛痘局长。当时既无经费,又无办公、施种地点。周倬云多方筹划,并与慈善堂彭映宗、赵天成、宋文渊、胡凤扬、李继高、熊子扬、唐登善等人商议,共同募化捐助。痘苗的购买,业务的开展,周老先生都托付于我,也常和我商量。当时越西县邮政局长肖国恩,也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听说牛痘局成立无经费,首先慷慨捐款资助。当年春,即以慈善堂为局址,在其左侧文昌宫院内施种。
每年周老先生和慈善堂同仁募集经费后,就由我联系购买痘苗。同时在钟鼓楼、小鼓楼、中所、小孤山、王家屯、天皇岗等地张贴木刻印刷的“要免天花,快种牛痘”的宣传广告。立春一过就开始施种,主要由我负责,李继高、彭映宗、熊子扬等人协助,慈善堂善友也来帮忙。当时种痘是用开水帕热敷消毒,局长及同仁都来烧开水、拧手帕帮助消毒。宋文渊负责登记,无论汉、彝、番、回等民族都免费施种。所有局内及局外协助工作的人员都是尽义务,无任何报酬,烟茶都是自备。虽是官设的防疫机构──越西县牛痘局,此吊牌挂在十王殿门前,然而无经费,也无工资,实际上是民间的慈善事业。
在当时交通不便的越西,自牛痘局成立,每年春天,南起冕山,北至海棠,负婴携童,翻山越岭来越西种痘者一年比一年多,近山彝族也相继来种。历年种痘登记的簿子上,我记得每年都在四千人左右。牛痘局的成立,的确刹住了天花的蔓延,儿童因天花死亡的少了,脸上长麻子的基本绝灭,这项工作一直做到1950年解放。
时年七十八岁的孙学蓉老人给我们讲述她父亲孙子汶创办宁属牛痘总局时说:“那时候,山里的彝族老乡编了彝语歌谣唱我父亲,由衷感谢他的这个善举。”老人又说:“父亲打听到金鸡纳霜可治疟疾,就找西昌教会神父,弄来金鸡纳树,我们叫美国杨柳,在礼州这里种。用它的果子和树皮熬了汤,给患病的老乡喝。礼州孙家大院至今还有六棵存活,它们的树龄均在八十年以上。”
当年孙子汶常请毕摩做法事驱鬼祛病,但更相信医学而不是巫术,所以他跟礼州医生走得近。西昌中医世家出身的名医寸国良医术高明,他的儿子寸家义在《回忆我的慈父》一文中写道:“靖边司令部的孙子汶慕名前来求医,事后送来军装、证书,要聘父亲为军医,父亲拒收其军装、聘金,只接受少校军医的头衔,以求得安全。”可见孙子汶是格外尊重名医的。他深知贫苦彝民缺医少药,负责修建乐西公路宁属段的时候,他要求筑路人员在公路两旁多栽接骨树,以便彝民在伤筋动骨时垂手可得。
● 对凉山彝族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联系作者(QQ
),索取书稿全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惠州龙门金童子温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