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羞成怒的意思这个成语故事

不落窠臼这个成语的故事?不落窠臼这个成语的故事,
宁心0000164
【成语故事】中秋夜,贾府在大观园中设团圆宴,众人散去后,林黛玉独自凭栏伤心流泪,史湘云来安慰她.两人转换话题,改对月吟诗联句,她们就大观园的建筑名称由来而发感慨,其中“凸碧山庄”与“凹晶溪馆”的取名不落窠臼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成语故事100字_100字成语小故事_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100字_100字成语小故事
学习啦【成语故事】 编辑:锦贤
  故事是我们的,是无价之宝!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100字,希望能帮到大家!
  成语故事100字: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o)封他为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并让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成语故事100字:邯郸学步
  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据说这个地方的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燕国有位少年不辞辛苦来到邯郸要学这里的人走路。他一边观察邯郸人的走路姿势,-边学习模仿。可没有几天,他就坚持不下来了,越学越别扭,越走越不自然。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动作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邯郸学步:学步:学走路,比喻生搬硬套地模仿别人,闹出笑话。
  成语故事100字:买椟还珠
  战国时,有个楚国商人到郑国卖珠宝。他用上等的木料做成一个盒子,然后用香料来熏烤,再刻上栩栩如生的图案,镶嵌上翡翠、珠玉等装饰物,把这个盒子装扮得无比精致,然后才把一颗极其珍贵的珍珠装在里面。不-会儿,一个买主来了,他看到这个盒子,喜欢极了。于是,他买下了它。可是,这位买主却打开盒子,取出珍珠还给商人,只拿着盒子走了。买椟还珠&椟:木匣。比喻舍本逐末,或取舍不当。
  成语故事100字:一失足成千古恨
  明朝的唐伯虎出生在江南一个富商家庭。 年轻时,唐伯虎无所事事,和人纵酒游乐,经过好朋友的规劝,于是唐伯虎祝闭门苦读,经年累月。16岁时唐伯虎参加秀才考试,中了第一名案首。29岁到南京参加乡试,高中解元(第一名)。正当唐伯虎积极准备来年的京城会试(?M士考试)时,却飞来横祸:在这次乡试中,有人事先经过贿赂,得了试题,事情泄漏后,考官被罢免,无辜的唐伯虎受到牵连,不仅被剥夺了解元称号,还?M了监狱,释放后唐伯虎感叹道:&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后来宁王朱宸濠听说了他的才能,用丰厚的待遇来聘请他作幕僚。但不久唐伯虎发现宁王有谋反作乱之心,于是佯狂使酒,宁王没办法,只好让他回了家。
  回家后,唐伯虎安心过起了以文会友、挂画为卖的生活。
  &一失足成千古恨& 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成语故事100字:疑邻盗斧
  畴前有个乡间人,丢了一把斧子。他觉得是邻人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留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感觉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本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忽略失踪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人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样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依据,对人、对事胡乱猜忌。
  成语故事100字: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厚本身的学问,决然抛却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请教。后来程颢死,他本身也有40多岁,但依然立志肄业,吃苦研究,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伴侣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参见程颐,可是正赶上程老师长教师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分,外面开端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必恭必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斯等了泰半天,程颐才渐渐展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分,门外的雪曾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倦怠和不耐心的神色。
  成语故事100字:百发百中
  春秋时代,楚共王手下有个名叫养山基的人,善于射箭。有一次,他站在离柳树百步以外的地方,张弓搭箭,连发数箭,都射中了柳树的叶子。大家看了赞叹不绝。从此,辗转相传,就把他的箭术称为&百发百中&。
  成语故事100字: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成语故事100字:慢条斯理
  从前放牛娃王冕天性聪明,善于画荷花,画出的荷花就像刚从水里摘下贴在纸上一样。他不求官也不结交朋友,终日在家读书作画。官府请他画几幅荷花送给上司,他推辞不掉画了几张。知县惊叹他的才华就亲自去他,他慢条斯理地出门迎接.
  成语故事100字:恼羞成怒
  十三妹何玉凤的父亲何杞在纪献唐手下作中军副将,纪献唐想把何玉凤给二儿子纪多文作填房。何杞不愿这门亲事,就对媒人说:&虎女不能配犬子。&纪献唐听后老羞成怒,立即把何杞革职拿问投入牢狱,不久就把他处死.
  成语故事100字:映雪读书
  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非常可惜,白白地浪费光阴。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梦醒,见一丝亮光从窗缝里钻进来,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他起身对着亮光看起书来。经过他刻苦努力终于成为饱学之士。
  成语故事100字:盲人摸象
  古代佛经里讲到有几个盲人去摸大象,一个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像棍子,一个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像扇子,一个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像绳子。因为他们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没有看到大象的整体形象。
  成语故事100字: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故事100字: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成语故事100字:东施效颦
  古时候,越国有两个女子,一个长得很美,叫西施,一个长得很丑,叫东施。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双眉紧皱。东施一见,以为西施这样就是美,于是也学着她的样子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见了她的这个样子,吓得东躲西藏,不敢去看她。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处和本身的缺点在哪里,胡乱模仿。其中的&效&是&仿效&,&颦&是&皱眉&的意思。
  成语故事100字:飞鸟惊蛇
  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他都一一答应。 他的草书,写得尤其飘逸奔放。有人问他:&草书怎样算好?&释亚楼写了八个字:&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飞鸟惊蛇&形容字体飘逸像小鸟飞翔,笔势遒劲连蛇也受惊吓。
  成语故事100字:鹏程万里
  我国古代有一种鹏鸟,是一种名叫&鲲&的大鱼变成的。它的背长达几千里。每年六月,它都要飞往南海的&天池&,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就被击起三千里的浪花。它乘着旋风,一下子能飞越九万里的高空。一些小鸟很不理解地问它:&你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以外的天边呢?&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故事,编了一句成语&鹏程万里&,用来比喻前程非常光明
  成语故事100字: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成语故事100字: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成语故事100字相关文章:
本文已影响 人
[成语故事100字_100字成语小故事]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7088人看了觉得好
873人看了觉得好
735人看了觉得好
【成语故事】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羞成怒 恼羞成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