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金融行业的人试管婴儿身体健康不吗

从事金融服务行业演讲稿:身边的人,身边的事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从事金融服务行业演讲稿: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从事金融服务行业演讲稿: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一位从事5年的证券行业分析师写给金融圈新人的话
来源:新财富分析师
  我是一名分析师,在证券行业从业了5年,然后转到期货行业从业至今。从被面试到面试大学生,研究生。从在会议室里拿着小本子听老总培训到站在摆放着鲜花的讲台上款款而谈,我们都是从大学走过来的,看到你们来面试时的各类表现,我经常感触当初我刚步入社会时的青涩。
  大学里老师都会告诉你们努力学习,以后就有好日子过。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们所学的很多东西都是没用的,甚至可以说你们能用到的不会很多。原因太多了,我不一一跟你们细说,抱怨社会不是我的目的。
  我在培训新员工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更正他们在大学里学到的关于经济学的概念,以免他们带着厚厚的眼镜片盯着我跟我大谈货币论。对于社会的认识不正确是每一个大学生都会碰到的难题,包括你们在学校里一些很优秀的人。
  那些学习超好的人,恭喜你们,你们要走的弯路会少一些,但同样坎坷。如果你们能进入某家银行,的投行部,太好了,至少你的生活能得到保障。不过你们大展宏图的愿望先放一放。没有那么多的大项目让你跑,你做的先是录取一些数据,然后天天对着投行报告。如果单位比较好,有项目做的话会让你负责一些基础的数据工作,如果领导看你这孩子不错还会带着你出去跑。放低姿态,熬几年你们出头的比较快。
  那些学习一般的,没有什么特殊背景的同学,是多数。我主要跟你们唠唠。去券商的,去银行的,去期货的,去保险的。除了银行以外,另外三类金融类公司的人才流动性都比较大。你们要定位好自己去做什么。相信没有人一开始就想去做销售,大家都想做研究员,做管理员。但你们当中一半以上会从销售开始干,为什么呢?因为你们做不了研究员啊。
  其实金融企业对于研发人员还是很缺的,但相信我,你们大多数人都不够资格。因为你们对于社会的了解太少,你们学的知识都是书本里面的。起码你们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去了解什么是产业链。这个培养的成本是很高的,哪个公司现在都想从其它公司挖一个成手过来,只有很少数的公司愿意花成本培养一个大学生做研究员。所以多数的同学会从销售做起。其实做销售没什么不好,碰上好行情很赚钱。
  很多新入行的同学胆子都很大的,当着我的面给客户打电话说我们有消息说了,哪个哪个股票要涨,其实有时候我就是顺嘴一说某个对股票有兴趣。
  研究是个漫长的过程,必须至少经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才会有所感悟。在这个经济周期内你要生活,如果不能靠着公司白养你的话就的自己一边学习一边想法挣钱糊口了。但如果你把客户做死了,那你就得另外花很多精力去寻找其它的客户。客户就像我们种的农作物,你要花精力让它成长,然后分享它的果实,不负责任的理财是杀鸡取卵的。最终会把你自己变成一个骗子。
  有些同学大学时比较牛,来公司后被当成人才培养,进入了研究部门。有几个孩子来了没多长时间就忍不住了,跟自己想象中的研究工作差太远了,天天不是帮着公司处理些琐碎的事儿就是去数据库里复制粘贴数据。呵呵,其实都这样,别看这山低那山高。金融行业的修行大多是靠自己的。一开始都很闷。时间长了积累的经验多了就看出来每个人水平的高下了。
  公司里很多国内名校出来的高材生,都是院长,老师推荐进来的,公司也很看重。每次我在外讲课时都能看到他们在台下忙来忙去的帮忙。不过工作就这些,企业不能冒风险交给你们。其实比我毕业的时候好多了,我那个时候根本没人教没人带,都是靠自己学出来的。最好趁着毕业前把需要的从业资格都拿到,这样工作了就可以开始考CFA、CIIA这些,以后对你们的分析会有帮助的。记着,分析是给自己做的。你可以写出来一些东西应付公司甚至应付客户,但你自己心里是如何评价这个市场直接决定你是赚钱还是赔钱。
  我先点明大家未来的路再分析,做金融只有三条路:做管理,做研究,做市场。别无他法。
  各位想进入金融业和已经在金融业的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进入金融业?你们的目的是什么?在你们玩游戏、逛街、喝酒、泡妞的闲暇之余有没有想过未来的路怎么走?当初我选择金融行业无非两种想法:一,这是个暴利的行业,诞生过无数的富翁。二,这是个很自由的行业,在这里能否成功靠的不是你有多大的背景,决定你成功与否的是自己的头脑。
  成功的标志就是你积累的财富。但事实并不是我想象的这样简单。在这条路上我也孤独、艰难的走了很久,目前小有收获。首先我进一步说说金融行业的现状吧。先说说做研究,再谈谈做市场。本人也没活那么大,说多了有忽悠之嫌。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不是很久,这里面的人才一般分两种,海归派和土鳖派。海归派是国外留学回来的,有先进的思想,他们引进了许多国外曾经玩剩下的操作方法。
  这类人热衷于搞理论,喜欢高学历,没事搞个金融模型,走的是高端路线。理论强,实用性有的很好有的一般。他们写的报告经过投行部门有导向性的处理后卖给和投资者。
  土鳖派是中国有金融市场以来土生土长的投资者和投机者。这些人只专注一点就是实用性。说什么没用,怎么能赚到钱是最根本的。投资报告也写,不过他们知道自己的投资报告值多少钱,没必要花大力气雇佣那些顶尖的写手。他们跟私募,基金合作,那些人很多都是有些背景,对国家经济政策预判很好,不需要很多行业报告。那么同学们,你们要知道自己以后是哪类人。如果你们出国留学,学金融硕士,然后考CFA,回来以后能进入投行那先恭喜你。你直接进入了金融业的食物链上游,不用为吃饭发愁了。
  你们写的报告真的那么有价值吗?不一定。你们就这么想想吧,你们上大学以后肯定有家里小弟弟小妹妹上大学的时候,家长会让你出谋划策,看看学什么专业比较有前途,为什么?因为你上了大学,认为你是业内人士,有经验。不过你们自己想想你们真的能看准吗?报告也一样。
  每个分析师的报告都是这个分析师自己想的东西,每个人知识来源不一样写得东西肯定不一样。投资者,企业会把你的分析报告当成风向标吗?不会的,最多也只是个参考而已。所以很多做分析搞理论的同学到最后会很迷茫,我写得东西到底有什么用。我已经很久不看券商的分析报告了。除非有一些我感兴趣的东西我拿来参考借鉴一下,仅仅是借鉴而已。
  一般有专门卖报告的研究机构,像《红周刊》、《开立财经》,一年会员的费用好几万块钱。但有价值的是少数,其它大多数都没什么用,至少我觉得没什么用。你研究行业能研究过大摩、中金吗?你搞技术能搞得过券商吗?进入这类公司大家要抱着磨练笔杆子的念头去,不要想着挣钱。这里包括一些金融类网站。
  然后提一下私募跟基金,这类公司挺缺人才的。因为国内现在基金私募越来越多,他们需要有自己的研究班子,他们其实有核心人才,但研究人员嘛,一开始工资也不算高,养着就养着呗。
  这类公司素质参差不齐,大家一定要小心,一些好的不好进,要求高,因为人家本身就够专业,为什么白养着你呢?另外一些小基金和私募主要靠民间资本在维持,有的很有钱,有的饱了这顿没下顿的,好的人才人家也不太乐意去。去了赶上好行情挣点钱,赶上不好的时候还得另外找工作。
  培养和需要分析师最多的就是另外一类,券商,投行什么的了。券商的内参外人一般是看不到的。我在中投公司的时候,每年出一本大册子,里面什么行业的报告都有,你有钱都不一定给你看。这些是精华中的精华,是公司最顶尖的写手集思广益,然后公司智囊的决策者拍板制定的,最后卖给大型企业。
  你们要走研究的路,就要一步一步的往上混了,我建议你们一开始要占据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位置。你们一开始写得研究报告肯定是没什么水平的,但谁都是这么过来的。这个东西真的没法教,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
  总部加工过的研究材料大方向准确率能达到80%左右。但实际操作上不能简单的用,否则必死无疑。这些报告企业客户看看还行,如果说未来某个行业原材料要涨价的话适当多备点货。普通投资者看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你就告诉我,现在是涨还是跌,是买还是卖就行,其它的我不管。每个公司最大笔的收入还是散户。
  所以呢,研究人员是要的,高端人员是紧缺的,但企业不缺的是低端研究人员,永远缺的是市场开发人员。不管你学什么的,不管你什么文化程度,你能给我拉来客户就行,拉来客户你爱咋咋地,反正该给你的钱我都给你了,你还想怎么的。这是目前绝大部分公司的想法。像我们单位这种不差钱培养人的企业实在太少了。
  咱们说了一大堆分析人员的情况,下面我讲一下市场营销人员吧。公司里的高层大多数都是搞营销上去的,这个比例会达到60%以上。即使是那些有背景的人营销业绩也是重要考核指标。做营销其实不用太多的知识。做营销其实没那么难,尤其对个人来说:储备知识,找到平台,永不放弃。
  我们国家懂股票的人还是少如果你想做客户,挣佣金的话你们现在学的这些知识已经够用了。因为你们还不够资格做理财。市场经验太少,做客户挣得很多的,我就是从做客户开始的。
  我们那里做客户做的最好的是个女的,原来卖化妆品的。最有意思的是从前一次客户给她电话,说怎么样了?那女的说我不知道,我不负责大盘。这句话多年来一直是我们的笑料。但人家就是挣钱,好得时候一个月几十万,比老总挣得还多。
  人家也没什么能耐,就是一女子王宝强。天天跑客户,人家明知道她根本不懂股票,还乐意跟她合作。也算是个黑色幽默。她的资产能顶上1/3个营业部。大家说做营销难吗?说难也难,那女的没钱的时候天天吃包子,跟我们混饭吃。混了好几年才起来的。起来以后人家一下就牛了。
  金融行业大家不都为了挣点钱吗?不为了挣钱大家搞什么金融啊?看不到摸不着的。谁有钱谁就是成功了,你管是在总部高高的写字楼里还是在烈日的暴晒下呢?很多人都对市场营销人员很反感。
  不过金融行业里要论口碑的话证券经纪人还是可以的,至少在你没给客户赔钱之前要比保险销售人员好。很多人开发客户都会谈,我帮你赚钱。之前我们都说过了,这基本是个笑话,碰上好行情可能会挣点钱,大盘不好了最早死的就是这些人。
  我一个朋友原来做这种事,跟客户说我帮你操盘吧,你给我分红点,客户说好,结果碰上大盘下砸,给客户赔了200多万,客户说钱我不要了,我要收拾你。那哥们吓得房都没退就跑了。现在还不敢露面。从前很多客户跟我提过理财的事情,我从来没答应,我说我给你们指导意见可以,但我不代客理财。
  因为我现在水平不够。我要给你们赔钱了我没事,大不了一走了之,但我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你们都是信任我的。现在我敢,因为我知道我可以做了。即使这样也是小心翼翼的在做。你做死一个客户很容易,做活一个客户很难,但这个收益的客户会给你介绍更多的客户来。这是良性循环。
  一般能在这个市场挺过3年的人就挺下去了,之后再考虑下一步怎么做,是做研究还是做管理。两者都挺好。我从前的老大也不懂股票,就懂管人,现在在某券商当二把手,开着大奔到处谈合作。多好啊。
  有上进心的这个时候就应该开始规划未来的路了,多学点东西没坏处。继续做营销的话雪团会越滚越大,你越来越内行了,跟着你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就会开始挣钱了。如果这个时候要做研究呢,就又开始走我一开始提过的那些路了。也不错。
  所以大家看出来了吧,做金融的研究跟营销其实是一起的。营销做好了以后可以做研究,研究做好了也会去跑市场找客户。
  最关键是你能不能挺过最初的几年。因为干别的行业一开始你能挣够生活费,干金融行业你可能会饿肚子。对于证书,我的建议是条件达到一定去考,毕竟拿个CFA,不管将来升职还是跳槽都是你的砝码。我相信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让我们煎熬磨练的时候,未来让人羡慕的生活已经向我们靠近了。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周壮&RF12883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服务日期05月05日-05月05日
¥500034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4日-03月24日
¥1200191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0日-03月20日
¥1888170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1日-06月01日
¥1268115人购买
服务日期05月01日-05月01日
¥15809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6日-03月16日
¥168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30日-07月31日
¥99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4月28日-04月28日
¥188888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8日-07月07日
¥108886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6日-06月06日
¥88874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5日-03月15日
¥61860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8日-03月18日
¥88842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2日-07月31日
¥1008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9日-06月09日
¥800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1日-07月31日
¥28823人购买
个股净流入
个股净流出
证券名称最新价格涨跌幅净流入金额(万)
15.5110.00%23.677.79%34508.5649.1510.00%32089.5915.1310.04%20965.07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目标涨幅最大
目标股票池
股票简称投资评级最新价目标价
买入6.478.41买入18.85--买入46.29--买入31.03--已解决问题
西安交大的金融系好不好?为什么?对于一个想从事金融行业的人,什么素质最重要?
提问时间: 12:32:31
浏览次数:7625
该答案已经被保护
个人感觉,对于银行来说,最难就是不良处置,没有之一。&br/&&br/& 这里的不良处置,不是指某一个具体项目,而是指宏观的,整体的不良处置。&br/&&br/& 首先是数字。&br/&&br/& 对于银行而言,不良处置,无非是贷款重组、诉讼、核销、转让等。&br/&&br/& 第四是考核压力巨大。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金融行业对人的要求是不是都要高智商的_百度知道
金融行业对人的要求是不是都要高智商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想要从事金融业,普通的智商就可以了。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当然基础的理解能力是要有的。据我观察,周围的金融界人士具有以下特征。①,有悟性。悟性,通俗地说,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做金融,不管是外汇、期货还是股票,都要求首先能够理解金融界的基本原理,能够想象到资金在全球是如何运作的。反应能力,就是能够对近期的大政方针,时事热点有敏感的反映,并且据此预测到对股市可能的影响。小到阴阳师抽卡,大到国家开两会都可能与股市行情波动有关。②,对数字敏感。一个几千万流通市值的股票跌2%和一个几十亿市值的股票跌2%,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做投资的人,能够马上察觉到中间的区别。一个股票先涨50%,再跌50%,结果肯定不是不赚不赔,一样的道理。③,心理素质过硬。前面两个只要你在这个行业里做几年,就能够达到,最难得实际上是心理素质。很多人都能够通过图形大致判断股票的未来走势,但真正手里拿着真金白银的时候,却不一定能够做到。有些股票明明跌得很惨,但还是下不了狠心割肉。明明市场已经过热,却没有能力止盈离场。真正做交易其实是在和自己的欲望搏斗。一个好的交易员,就像是一只猛虎,遇见猎物不盲目出击,能沉得住气,等到猎物失去警惕,一招命中。总之,做金融更像是一种修行,心态平静,才有可能盈利。
普通的智商就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专访北大光华院长刘俏:最可怕的是最优秀的人去做坏金融_网易新闻
专访北大光华院长刘俏:最可怕的是最优秀的人去做坏金融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专访北大光华院长刘俏:最可怕的是最优秀的人去做坏金融)
今年1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易人,70后刘俏接替60后蔡洪滨,成为继厉以宁、吴志攀、张维迎、蔡洪滨之后,光华第五任院长。刘俏拥有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应用数学学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五道口)国际金融硕士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博士学位。2010年年底加入北大光华前,他任教于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并获港大终身教职。2001年12月至2003年7月间,他还曾任职于某知名咨询公司,负责该公司亚洲企业金融和战略咨询方面的研究。既是经济学人,也是理想主义者。除了在经济方面有所著述,刘俏还曾出版《光影光年:一个经济学人的影像流年》一书。在书里,他写道:回到北京后,在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过程中,我逐渐明白自己下半辈子究竟要做些什么了。我知道自己在变化着,逐渐从一个世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但有一点无可改变,我还是活得有些“拧巴”,自觉身上还残留着一些理想主义色彩。我仍相信:“只要你足够坚强,世界一定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云图》);我仍然相信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见自己,见天地”,而是“见众生”(《一代宗师》);我也仍相信人性中有像水和空气一样永恒的东西。这些特点体现在他的思考和实践中。12月12日,刘俏在学院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专访,既谈到作为教学管理者的目标,也谈到对中国企业迈向伟大之路的观察。担任院长之后,刘俏说最大的变化是从管理自己变成管理一个机构,学院112位教授(含副教授、助理教授)在某些领域都是学有所长,有自己的性格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他得考虑怎样让组织朝大家认可的方向去更好地发展,做出贡献。对于当下社会精英纷纷从事金融业的一些忧虑,他表示,最优秀的人可以去做金融,金融业对于各方面才华的要求是非常顶尖的,但是至少要保证做的是好金融。“全社会最优秀的人去做金融并不可怕。就怕最优秀的人去做坏金融,这最可怕。”【对话】“用十年时间把光华变成中国的世界级商学院”澎湃新闻:请谈谈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大学在学术科研环境上的异同。刘俏:香港的大学跟美国的大学很像。在香港,他们受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多一些,很多学者研究主流学派的问题多一些,从文献中来又回到文献中去的课题会多一些。过去40年,中国改革开放成绩很大,问题也很多,有很多着急得到答案的课题。我们的大学教师在研究问题选择上,对中国问题会更感兴趣一些。这也带来一个矛盾,这样一种研究取向可能在国际上发表文章的难度更大。但是从社会影响力,从对政策的影响角度讲,他(研究)的价值会更高一些。所以我觉得比较值得观察的也比较有趣的现象在于,过去几十年下来,光华这个群体找到了一个平衡,按照国际通用的工具方法,做出了具有国际水准,但同时又跟中国关系尤其密切的一些研究。澎湃新闻:在院长任期之内,有没有给自己一个比较明确的任务或者目标?刘俏:这个可能一句话不好讲,但我尝试着来介绍一下。这33年,基本上光华的发展跟中国是同步的,这些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学院前辈们的努力,另一方面其实跟时代有关系,中国经济总量翻了好几十倍,也带来对管理人才的强烈需求。在全院内部我们做了很多研讨,形成一个共识,我们希望用十年时间,把光华明确地变成中国的世界级商学院。我的任期也是为了这个十年目标做一些铺垫。我特别强调“中国”两个字,它有独特性在里面,一个是地理位置独特性,确确实实是立足中国,这跟北大一贯的家国情怀是联系在一起的。另外一点,中国本身是个富矿,不论作为研究还是作为教育。你很难想像,一个如此大体量的国家,在短时间内发生这么多事情,在未来还会发生很多事情。这么多变化,沉淀下来很多问题需要去思考,很多经验需要去总结,也蕴含着很多挑战。有关中国的问题,大家觉得在光华能找到这方面的专家,能找到这方面的启迪,能找到合适的人才,假如说我们通过十年时间达到这样一个效果的话,基本上就完成了阶段性目标。在我任期内,我就朝这个方向尽量接近,越接近越好。“最可怕的是全社会最优秀的人去做坏金融”澎湃新闻:你在上任之初谈到,会努力思考如何“培养出有情怀、对中国经济现状有理解、对市场经济规律有敬畏之心的杰出的商业领袖”,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要求?怎么把这种理念传导给学生?刘俏:北大清华的学生、教授,在社会眼中就是“国之重器”。给定这样的期许,那我培养出的商业领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气质?我想第一,他可能会是引领者,肯定不该是迎合者。我们这个时代,确实有很多混乱、浮躁、不确定性存在,但我希望北京大学也好,光华管理学院也好,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有一种气质,不会沉沦,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方向。另外,他应该知道如何去定义美好。哈佛商学院院长Nitin,在做课程改革时希望把ethics(伦理)放到学院培训体系中最核心的位置,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一点对我们启发尤其之大。我们过去发展太快,财富变成唯一目标,对我们的行为模式,甚至对认识世界的模式带来很多深刻的影响。它在一定阶段存在合理性,但我还是希望下一代商界领袖或者管理人员,有一定的格局,有一定的诉求,有一定的信仰。当然,他还要有实现美好的愿力,也需要一些基本技能。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营造一种氛围。我们会在课程体系上面做修正,另外我们也紧扣时代,比如说我们推了一个思想平台,叫光华思想力,把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方向梳理出来,整合校内外资源去破题,希望能形成一批对政策有影响力的成果。它可以是案例,可以是书籍,可以是报告、白皮书,最终它会反哺教育,把我们认为正确的一些思考,纳入到课程体系里。还有一点,就是我们需要大师。结合明年北大120周年校庆,我们有一个企业捐赠计划,捐赠的目标不是大楼,而是大师。我们希望能内部培养出大师,也能从外界找到与我们价值观一致的大师,大家聚在一起,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一起来破题。澎湃新闻:施一公说,当这个国家的精英都从事金融的时候,一定是社会出了问题。你既从事金融研究,也从事教育管理,想听听你的看法。刘俏:我是做金融的,但是我对学生都来拼命学金融这件事蛮忧虑。我们现在金融业占GDP比重已经接近9%,而且这是官方数字,不包括一些灰色领域,美国是6%到7%。金融作为一个产业,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权重已经太高了。但我国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并不是特别到位,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有一些金融是不好的金融。这个社会最优秀的人可以做金融,因为金融行业对于各方面才华的要求是非常顶尖的,但是至少要保证你做的是好金融,这点不容易做到。我希望学院,比如通过课程体系改革,通过价值观的重新梳理给学生两样东西,第一知道什么是好金融,什么是可做的什么是不可做的;第二,一旦做好金融就坚持做下去,不忘初心,不忘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施一公这话我完全同意,而且我这边有很多统计数字可以支持他的结论。但是有一点我想说,就是全社会最优秀的人去做金融并不可怕,怕什么?就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去做坏金融,这最可怕。“相对开放的思想氛围有利研发成果的出现”澎湃新闻:你在《从大到伟大》这本书里提出,中国企业大而不伟大。这本书是在年写的。刘俏:写了很久。澎湃新闻:到现在还是坚持这个结论?刘俏:坚持观点,而且更加坚信这一点。澎湃新闻:为什么?刘俏:中国企业成长分为两个阶段,从没有到大这个阶段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对于一个追求质量的经济体而言,最好的微观基础,就是那些能创造价值的企业,它跟追求规模至上的企业有本质区别。在第一阶段,因为一穷二白,短缺经济,这种情况下规模导向有合理性。但到现在,我们需要思考重新塑造微观基础,再去强调这种规模意义上的大企业,有多少员工、多少资产规模,多少银行贷款背后支撑,这样的大企业的弊端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了,自然而然的,标准要变化。现在的标准不再是规模至上,应该把对价值创造的要求放在更高的位置。我想对企业家而言,下一个最大的命题在于,怎么在中国崛起一批能创造价值的、了不起的企业,这是伟大的企业。澎湃新闻:十九大报告未提GDP目标,供给侧改革也对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看起来局面在发生变化。现在来看,应该如何解决阻碍中国企业走向伟大的外部问题的和内部问题?刘俏:“十九大”报告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它在宏观政策上给了更宽松的可能性。我有一个分析框架,增长目标总是靠两个东西来推动完成,一个是投资率,一个是投资效率。做投资效率是比较长期的事情,它涉及到技术革新,涉及到更优秀的组织形式、更聪明的商业模式、更基础性的研发等,所以投资效率提升相对长期相对困难。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率,而投资率主要靠银行信贷。我经常讲一句话,只要中央定目标我都能完成,8%能完成,7%能完成,6%也能完成,为什么呢?投资率就决定了。大不了多修房子,多修公路,靠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房地产投资,把投资率做起来,这样就达到了经济增长的目标。但这种投资不一定有效率。一方面,有些产能已经过剩,你还继续投资,那怎么办?另外投资主体往往是不具备优秀生产模式和管理能力的主体,这样必然带来投资效率不高的问题。所以不去界定增长目标,本身有两个含义,一方面彰显决心,未来我们可以牺牲速度,来实现高质量增长的状态。另一方面,也为政策制定腾出更宽松的空间。从外部环境上讲,我乐于看到未来出现这样的变化,它有助于伟大企业的出现。澎湃新闻:企业内部呢?刘俏:内因就两点,企业家精神和研发。企业家精神今天讲的比较多,十九大也在讲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大家知道重要性,但还需要去摸索如何做,到底什么是激发什么是保护。研发的话,有些(做法)是未来做战略布局可以思考的。比如我经常讲一个数字,中国去年的研发经费是1.57万亿元,占GDP的2%左右,74.4万亿GDP总量占2%其实是不小的数字。但是一些创新型国家已经把研发占GDP比做到了4%。我们讲深圳是一个奇迹,深圳的研发占GDP比例常年在4%以上,最高时候到6%。假如可以像当年把教育开支做到GDP的4%作为铁律来执行一样,如果我们对研发支出做到4%做出一些呼吁或要求,(鼓励研发的)信号会非常强。研发主体也可以多元化一些。国家大工程,像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往往是一些最独创技术产生的有力源泉,此外也要考虑怎么让市场力量加入。像华为,它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10%以上,甚至到15%。它是一个民营企业,还没上市,没法利用资本市场圈钱套钱,但它可以做到一百亿美元以上的研发投入,一半员工从事研发项目,为企业带来很多活力。应该鼓励研发主体多样性。还有一点涉及到软性层面。我自己做研究,也在学校呆了很长时间,我觉得相对开放的、有讨论有争议的思想氛围,有利深度原创,有利研发成果的出现,这不仅是对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也有用。有时过度强调统一或者效率,意义不大。这些能够有变化的话,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出现一些伟大企业在中国,我是比较乐观的。澎湃新闻:你在书里提到,基于对美国上市企业的研究发现,诞生于危机时期的企业,整体上比其他企业有更高的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经营业绩也更出色。在中国有没有观察到类似的规律?刘俏:中国不同,我们没有经历过完整周期。过去40年听的比较多的是高歌猛进,是不可阻挡,以至于我们的GDP增长点跌到7以内,大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我2012年去秘鲁参加一个行业年会,当时秘鲁的经济部长做了一个发言,他特别自豪地说,这是我们过去四十年增长最高的一年,百分之六点几。我们这儿跌破7就有点惶惶不可终日了,这是值得思考的事情。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或者说成熟的企业,它得经历过若干周期之后,才能沉淀下来真正有生命力的核心竞争优势。华为,大家为什么对任正非评价比较高?他总是在公司最好的时候,提醒你寒冬要来了,但国内很多企业是完全没有这种意识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企业家,他要意识到企业可能会有好日子,也可能会有苦日子,但是最重要在于,企业的使命是什么,从这个角度来组织战略、研发,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最终变成一个伟大的企业。美国NBER(国家经济研究局)有一个宏观数据库,他们界定美国企业的周期有七八次,有高潮、有低谷。七八个周期走过来之后,企业对商业的理解,对国际环境、宏观政策影响的理解,比那种只走过9%、10%增长率的企业要深很多。“共享模式还有待观察”澎湃新闻:你对现在遍地开发的“共享”模式怎么看?刘俏:年岁大了之后,可能有些东西开始慢慢变保守了。我们今年入学的本科生,有三分之一是2000年出生。我一个同事劝我说,你该跟这些本科生聊一聊,然后你就知道这个世界变化很大。我可能有时评价不是特别准确,但我学金融,对现金流比较感兴趣,一个商业模式到最后怎么变现,怎么传递价值,怎么给投资人提供回报,这方面我会比较关心一些。而且我发现这样一个朴实的判定标准,很多时候判断蛮准确的。几年前我就对乐视有疑问,你怎么变现?投那么多钱你怎么去还?这个项目为什么你能做好别人做不好?这些问题一问,很多逻辑就不像看起来那么经得起推敲了。共享是很好的理念,有很多有趣的元素在里面。但是怎么变现?是不是每种模式都适合共享的方式?我觉得还有待观察,有待思考,所以我乐观其成。我也不排除在这里面,资本它有一种推波助澜的嫌疑。毕竟泡泡吹得越大的话,对早期投入资本来说会越容易脱身。澎湃新闻:你认为共享是一种创新吗?刘俏:常见的分类方法,一般把研发形态分为四类,客户体验、效率、工程和科学。我们的研发比较多地停留在前两层,它不low,但确实相较另外两个要容易一些。共享算不算创新?我认为如果共享能够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话,那它就是可靠的创新。现在我看到更多的是一些停留在语境或者论坛上的讨论,没反映在统计数字上。美国过去讲互联网讲得比较厉害,互联网无处不在,但没反映在统计数字上,对生产力的贡献并不是那么明显。现在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讲共享模式,讲各种各样的创新,它会不会反映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上?美国没给我提供一个特别有说服力的乐观的预测,对于中国我也会谨慎一些。澎湃新闻:你新近被聘为第十七届届发审委委员,这届发审委也被外界评价为特别“狠”,尤其有一次是零通过,请谈谈体会。刘俏:我是兼职委员。整个思路我们都了解,要加强监管,筛选出好企业,但我还没参与过评审,到目前为止“痛下杀手”的人没有我,所以我不好评价。我觉得大家在做规范,做规范过程中,可能力度把握不是特别均衡,但是一旦把规范做出来,长远讲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对一般的投资而言,是利好消息。因为以前确实有很多不规范的行为,财务作假、非常恶劣的关联交易比比皆是。他们每个月会组织学习,对一些企业过了或者没过,背后的原因做一些分享。我现在在考虑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对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企业和拟上市企业,他们的行为模式做一些分析,我觉得这可能是未来研究的富矿,能产出很多有趣的成果。我还是乐于做这方面的一些收集和时间的分配。
(原标题:专访北大光华院长刘俏:最可怕的是最优秀的人去做坏金融)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试管婴儿身体健康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