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绍兴鲁迅故居居不由想起哪些成语

鲁迅故居,无论是百草园,还是矮土墙,都散发着童年的欢乐。无论是鲁迅的书房还是三味书屋都散发著书香,周树人爷爷童年的一暮暮似乎都发生在我们眼前,游鲁迅故居
? 暑 假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绍兴。绍兴是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 在绍兴著名的有:沈园,东湖,周恩来祖居,和鲁迅故居。今天,我就来重点说一说鲁迅故居吧!我听爸爸说:“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已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古城文化的历史街区,成为了绍兴的 “镇城之宝”呢!”? ? 我与爸爸妈妈来到了鲁迅祖居,那里看到了鲁迅的家谱,现在我知道了鲁迅的原名是周树人,而“鲁迅”这个名字,只是周树人的一个笔名。在三味书屋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张桌子,桌子上就有鲁迅小时候刻的“早”字。据说,有一次鲁迅因为给生病的父亲买药而上学迟到了,事后,鲁迅就在课桌上刻了这个“早”字,后来鲁迅再没有迟到了。? ? 之后,我们又去了百草园,里面有几棵大树,一片菜地。那里是 鲁迅小时候嬉戏玩耍的地方。听解说员说,著名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得就是这里的事情。? ? 我不但领略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美,而且更加了解了鲁迅先生,真是有意义的两天!?
游鲁迅故居
今天是10月1日,也是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我和爸爸一起来到了鲁迅故居. 一走进大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原来这里种着两棵茂盛的桂树.所以这里叫挂花明堂.过了桂花明堂就来到了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向四周一看,到处都是房间.东首前半间是客厅,是鲁迅吃饭会客的地方.西首前半间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她性格幽默,孙子们都很喜欢到她那儿去聊天.蒋氏常给幼年的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水漫金山”等民间故事和传说,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楼上东首一间是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的卧室,她和鲁迅性格不同,所以鲁迅对她无爱情可言.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美丽的花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百草园名称虽雅,但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天晒稻谷,但那是儿时的鲁迅的乐园.鲁迅经常和小伙伴到这里来玩耍,正是因为这样,鲁迅才会12岁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所以他非常留恋这个属于自己的乐园.走过长长的小路,映入眼帘的就是鲁迅笔下的风情园.台门内有一方400平方米的清澈见底的水池,水中的鱼儿们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着看着,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假如我能像水中的鱼儿们一样,那该有多好啊!天色已经暗了,而我却还想在游览下去,不过没办法,我只能回家了.不过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名人之家!573347
游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无论是百草园,还是矮土墙,都散发着童年的欢乐。无论是鲁迅的书房还是三味书屋都散发著书香,周树人爷爷童年的一暮暮似乎都发生在我们眼前。三味书屋中,鲁迅儿时在桌刻的一寸大小的“早”字似乎早已不见了,而又出现了几本看起来很陈旧的书本,鲁迅小时候就是拿着他们上课的吧!在鲁迅故居,鲁迅祖居和三味书屋中悠闲的逛了 半个下午。我们坐上了绍兴乌篷船,坐着乌篷船在河上漫游,不时看看河边的建筑,看看水上的波澜,感受一下水上的宁静,这绝对是一种享受。再往下看,古老的房子重重叠叠,绵延至远方。似乎没个尽头,时不时的就有些鱼儿探出水面,朝着我们张嘴,这大概是在向我们打招呼吧。在一次次有节奏的摇晃中,在船夫的一次次划桨中,我们到达了咸亨酒店,爸爸已经在哪儿等着我们了,我们依依不舍的下了乌篷船,开车离开了绍兴。199230
上一篇作文:下一篇作文:
相关作文 关键字:
??《有的人》是当代着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年周年写的诗。这首诗用简朴的语言描述了鲁迅先生那崇高的自我献身精神与旧社会中那些反动统治者的丑态。有的人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却犹如行尸走肉。有的人一生为人民着想,这种人虽然生命
??书,人类智慧的结晶;书,人类文明的继承;书,人类文化的传播。书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书是我们航行的一叶扁舟;书是我们遨游的翅膀。??古往今来出过太多名垂千史的作家,高尔基,鲁迅,奥斯特洛夫斯基……他们也为世界文学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河流是江南大地的句子,桥是河流的标点符号。温婉的灵性江南由清澈的流水,参差错落的古朴民居和安稳笃定的小桥三种元素衍生而出,桥与桥之间的每一截河流缓淌着历史静默的话语,呢喃着江南的杏花春雨。&?xml:namespaceprefix=o
让我走近你——鲁迅,让我能在近一点看到你,领悟你文学的真谛。你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有名、最伟大的文学家。你的文章犹如利箭,让封建恶势力对你的文章闻风丧胆,你原本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可是,当你看到在日本留学的那学中国学生,看到国人被残害与日本人
六年级上册结束了,让我深受感触的当然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它让我真正了解了鲁迅,亲近鲁迅先生,走进鲁迅的高尚品质和博大精神。我看文章的第一段,就知道鲁迅先生深受人们的爱戴,鲁迅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爱戴,那是因为鲁迅先生有非常渊博的知识
课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也可以是宁静的,静能生趣,宁静致远,所以我常到图书馆走动走动,一来放松身心,二来增长见识,三来培养情操。图书馆给人营造一种安静和谐的气氛,在这种环境下,浮躁的心已被宁静的智慧所征服。我与李白共享“我歌月徘徊,我
鲁迅有一张削瘦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一头不屈的硬发,根根显示与恶势力的不调和;我每每读完鲁迅的文字,眼前便会呈现这样一个面部的特写。这形象与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随着岁月的增长,由模糊,而清晰。
“百丈之台,起始于一石耳,然后则二石焉,再三四石耳,以至于千万石焉。读书之法,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这几句名言早已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促使我十分喜欢读书。因为我爱读书,所以在学习上尝到了甜头。有一次语文考试,要我们解释成语
生存在你们所生存的世界上,行走在你们曾行走的大地上,感受你们曾感受的寒冷。——题记小时候,一直都认为世界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是快乐的。直到长大了,才渐渐懂得,人的心灵之中也藏匿着痛苦,会遭到“冷”的打击,会让心灵渐渐转冷,精神变得麻木。那么,
我,一个平平常常的女孩,既没有嫦娥的风采,也没有西施的婀娜。一头乌黑的长发,一张灵巧的嘴巴,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今年十二岁,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书是生命的源泉”,对我来说,真是说到心坎里去了。一本心仪已久的书到手,我就不管什么天昏地暗、什
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于网上,如果相关文章泄漏了你的隐私或侵犯了你的权利,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全力配合处理。邮箱:20分钟后,男子终于被围观群众和前来交警叫醒。
这种现象已经存在了两周,引得不少村民前去拍照。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摘要:无论是翰林的大院,还是宿儒的学堂,见证了一段中国历史的动荡与播迁,和中国文化的兴衰与起伏。鲁迅生在那样一个时代,那个时代,也永远留下了他的影子。
  我不是鲁迅先生的追随者,却偶然来到了他的家乡――古城绍兴。来到鲁迅故里,徜徉在鲁迅曾经走过的路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个名扬天下的小店――咸亨酒店。路边酒旗招展,卖黄酒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清瘦的孔乙己穿着长衫,立在咸亨酒店的门口,令人不由想起鲁迅笔下的“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一股浓郁的酒香,似乎扑鼻而来。可惜我没功夫进去喝,更不知道是该穿上长衫,慢慢的踱进里面喝呢?还是换上短打,站在外面喝?也罢,往前走走罢。
  我的家乡是泉城,到了绍兴才知道,这里也与水有着不解之缘,唤作“水城”。“智者乐水”,一个城市有了水也就有了灵气,平添了几分灵动。窄窄的航道上,流淌着绿绿的河水,如果有雅兴,可以坐上同样窄窄的乌篷船,品味一下水乡的味道。前行不远,在路边闪入游客视线的,便是我们熟悉的“三味书屋”,以及很多人并不熟悉的鲁迅故居――高高的台门,深深的大院,原来,鲁迅先生还是出身于世家大族啊!看来,小时候书读的不好,历史学得少了。无论是从悬挂着“翰林”匾额的鲁迅故居,还是“读经味如膏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的三味书屋,扑面而来的,乃是一股浓郁的书香。水城的灵秀,灌溉出一方深厚的文化土壤。
  原来周家是个诗书传家的大家庭,鲁迅的家族可以追溯到宋明理学的先行者周敦颐,鲁迅的祖父便曾高中进士;三味书屋的主人,是绍兴城顶顶有名的宿儒――寿镜吾,老先生一生教书育人,不肯应举做官。“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说的是否便是这种人生境界呢?师从这样的宿儒,是不是为鲁迅后来的文学创作,培养了深厚而扎实的学术底蕴呢?如果像现在这样浮躁而功利的社会,还能展露出这样的文化巨匠么?我想。想的很无端,想的不由自主。但无论是翰林的大院,还是宿儒的学堂,见证了一段中国历史的动荡与播迁,和中国文化的兴衰与起伏。鲁迅生在那样一个时代,那个时代,也永远留下了他的影子。
  走进翰林的大院,给我这样一个建筑外行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整个院落格局的方正而错落有致。青灰色的基调,使人颇感清净,但精巧布置的院落并不显得灰暗幽寂。从供奉祖先的家庙到会客的大 厅,从男孩的书房到女儿的绣房,再到一间间功能各异的房间,和曾经充满生趣的百草园――大院之内,满足着社会交往、家族管理、起居休闲、沟通人神的完备功能。回想古典时代的中国人,一定缔造了高度成熟的生活方式,贯穿着中国人独到而丰富的文化理念。这种方式与理念,足以让古典时代的中国人“甘其食,美其服”,而不会轻易的习染异俗、见异思迁。在近代的变革中,是中国人保守么?是中国人排外么?是中国人自大么?我不这样认为,也许是我们的文化根基太深厚了,千百年来的传统社会,发展的太完备了。从日常起居到婚丧嫁娶,从贫贱乃至富贵,古典中国的社会生活,有着内在的线索与脉络。在这方文化土壤上世代生活的人们,当然不愿意被金发碧眼、拿刀叉吃饭,从亚欧大陆另一端用大炮闯进来的洋人强行改变。只要有日子过,会有什么人非要闹个“天翻地覆慨而慷”呢!生长在这方厚重的土地上,有没有日子过,日子怎么过,是最大的政治和文化课题。落魄的孔乙己,苦难的祥林嫂,在动荡中从童年到中年的闰土……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日子是怎么过的呢?日子在哪里呢?经有常道,运有废兴。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看到,太平的盛宴之后,是同样的杯盘狼藉。
  鲁迅的早年,经历了从祖父为官到家道中衰,周家的台门终于变成了朱家的大院,药铺和当铺也成了这个小小少年常去的地方。而鲁迅背后的时代,汹涌着大清的覆亡和民国的动荡,鲁迅生命与思想的历程,必然交织着家事与国事的裂变与沧桑。那是一个政权更迭,历史变迁,社会动荡,人心崩溃的年代。“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二十余年间,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民间的义和团运动,再到八国联军进京,传统中国在战争的失败中震荡不已,中国政权和民众基础趋于瓦解。在这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日子里,寡妇谢幕,幼主登基,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为这个气息奄奄的老大帝国敲响了丧钟。革命的力量加上权臣的挟制,终于宣告这个盛极一时的王朝气数已尽。但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次江山的再造可以顺理成章、一蹴而就。内外交困,天下扰攘,譬如轰然倒塌的巨厦,从中国政权到社会的裂变在向更深层次延伸。于是民国初造,上演了一幕幕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辛亥革命失败,袁世凯窃国,北洋军阀,北伐战争……在思想界,更是发生了一场关乎中国民族文化面貌的重大事件:五四新文化运动。“民动而为机,机动而得失争矣。”一个国家最根本的是人心,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精神;但一个社会最为基础的,是产业――一个民族“过日子”的家当。如何回答这一些列迫切的问题,如何寻找民族的出路,如何塑造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无论是在风雨中“保国保教保种”,还是打烂旧江山再造新中国,一时间成为忧时之士上下求索的焦点。“士”的责任,永远是担当,能够担当的,便是“国士”。于是,我们有了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在深沉的痛苦中,树立起一面新文化的旗帜,让苦难的中国,听到了他的呐喊,看到了他的彷徨。
  今天,我们站在鲁迅先生曾经走过的路上凭吊古今;而我们的今天,正是在那个不远的时代,跌跌撞撞,一路走来。语曰:“生生不息”。正是脚下这一派熙熙攘攘的街道,连接着古典、近代与现在、未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乃是先儒对人类社会深沉的忧思。可见所谓的“道”,无非是可以踩在脚下的路,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一条适宜“人”行走的路。站在历史波动的源头,老子告诫后世:“启者不立,跨者不行”。身处历史漩涡的深处,鲁迅教导我们:“世上原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想不管是怎样的路,百年来我们在曲曲折折、坑坑洼洼中苦苦探寻的,一定是一条踏实、宽广,能够通向远方的路。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创新与智慧激情碰撞的交叉口
2025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走在崎岖的小路上,不由会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出自《故乡》最后一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参观鲁迅故居的文章
  游先烈故居 忆革命情怀 树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份.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而革命先烈的精神是无限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种精神,没有一种自己的文化,那这个民族是注定要失败的,而前人精神将是我们民族振兴的最具价值的资源.  活 动 目 的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我局组织全体党员到绍兴,参观了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故居和我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的故居.这次党日活动,通过实地参观,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对党的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同时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激励我局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发扬传统,开拓进取,为推进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活 动 经 过  绍兴位于长江三角,是古越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越文化中心.绍兴以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著称于世,虽无名山大川,却有稽山鉴水,钟灵毓秀.“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会稽山,“人在镜中,舟行画里”的鉴湖等构成了令人神往的水乡自然景观,人称“东方威尼斯”.绍兴向以“鱼米之乡”著称,更以“人杰地灵”、“名人荟萃”而闻名.大禹治水计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书法圣人王羲之,爱国诗人陆游,巾帼英雄秋瑾,学界泰斗蔡元培,文化巨匠鲁迅,一代伟人周恩来等等英才辈出,引人景仰.  在春光明媚的四月天,沿着前人当年的足迹,我们走进绍兴,来这片孕育过无数英豪的热土,感受她自有的风情,解读她特有的文化.  我们首先参观了秋瑾故居.他位于绍兴城内塔山脚下,坐北朝南,木构筑,深五进,均为阴阳分瓦硬山造,是一座较典型的江南民居.故居大门上面悬挂着辛亥革命老人何香凝所题的“秋瑾故居”匾额.1988年,秋瑾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在绍兴的大街小巷,感受最深的就是那浓郁的鲁迅文化,满目都是以鲁迅名字命名的单位、社会团体等,如鲁迅幼儿园、鲁迅小学、鲁迅中学、树人中学、鲁迅图书馆等等,还有各种各样以鲁迅作品为店名的旅游纪念品商店.  鲁迅纪念馆,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季节,莘莘学子来这里缅怀先生的战斗历程,学习先生的崇高人格;大批徜徉于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之间的游客,更会感受到鲁迅故乡浓浓的鲁迅氛围.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解读着鲁迅,从鲁迅身上吸取忧国忧民、甘为孺子牛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韧性战斗精神,博采众长、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并身体力行.  活 动 体 会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从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过渡,近代文明向现代文明过渡的转折时期.在这历史的交叉点上,站立起了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他在对民族文化深刻研究的基础上,以敏锐的眼光,广博的胸怀,研究西方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自觉地以西方文化为参照来发现传统文化的痼疾,发现阻碍我们民族迈向现代化的深层的文化心理制约机制,提出了建设中国新文化的许多观点,成为一代思想文化领域的旗手.他的这些思想对21世纪的中国,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来说,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对传统文化既要澄清和改造,又要“择取”和“承传”.传统文化中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在吸收、借鉴、继承传统文化时,难免受到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地权衡利弊,进行改革,这是建设中国现代新文化的惟一出路.建设新文化必须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新文化决不可能“突然从天而降”,而是在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抗”与“对立”中,在澄清与批判的过程中“择取”和“承传”有益的“遗产”.鲁迅关于对待传统文化的一些观点,启迪我们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  二、对待西方文化“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世界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都有自己文化的优长,所以才能在历史发展中占据应有的位置.同时,每个民族的文化也有其弱点和不足,需要在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文化.树立拿来主义精神.拿来主义者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既不一概排斥,也不会全盘继承,而是占有、挑选,分清什么是鱼翅,什么是鸦片,什么是烟枪和烟灯,也就是分清中外文化遗产中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从而分别采取"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的不同态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在学习西方文化时,系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做到贯通中西,实现西方文化中国化.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对待西方文化观,启迪我们,建设当代先进文化,必须科学把握开放性即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收国外一些优秀文化成果.实行对外开放的文化政策,为我们吸收国外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提供了机遇.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对外开放条件下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挑战和影响,采取有力措施和对策,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就必定能始终把握好前进的方向.  三、建设中国新文化重在“立人”,在于重塑“民族魂”.鲁迅选择了从“立人”到建立“人国”的奋斗道路,从启蒙教育、思想革命入手,着力于国民性的改造,以提高国民素质,重铸民族魂.鲁迅关于中国新文化建设重在“立人”和重铸“民族魂”的思想启迪我们:建设当代先进文化,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落脚点,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足以支持中国文化的发展,而鲁迅文化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资源,他的思想架构了中国的新文化,给我们以启示,给我们以动力.鲁迅造就的文化资源、精神资源、民族资源是无限的,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参观北京鲁迅故居有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