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银标准溶液甲溶液燃料

产品类别:
有机原料-含氮类有机物-胺基类
产品规格:
40%一甲胺水溶液
桶装/槽罐车运输
雨辰精细化工
详细说明:
ICSC编号:0178
CAS号:74-89-5
RTECS号:PF6300000
UN编号:1235
EC编号:612-001-00-9
IMDG规则页码:2157
危险货物编号:21043
分子式:CH?5N;CH?3NH?2。
分子量:31.10。
一甲胺(methylamine,CH3NH2)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比重为空气的1.07倍。易燃、易爆、有强烈刺激性氨样臭味。碱性程度较氨强。一般加压成液体贮存或运输。
一甲胺主要用于农药(乐果、杀虫醚)、医药、染料(茜素中间体)、燃料(一甲肼等)、表面活性剂、促进剂、显影剂和溶剂等的原料。
产品参数:
中文名称:
中文别名:氨基甲烷;甲烷胺
英文名称:MAminomethane
分子式/结构式: CH3NH2
分子量(Mr): 31.10
物化性质: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上游产品:甲醇,液氨,
下游产品: 乐果、杀虫醚,茜素中间体
用途:农药(乐果、杀虫醚)、医药、染料(茜素中间体)、燃料(一甲肼等)、表面活性剂、促进剂、显影剂和溶剂等的原料。
供应商的其它产品
商机索引:
产品索引:
公司名称:
淮南市雨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您的联系信息
公司名称:
邮件地址: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毕业于荆州长江大学,计算机专业,会编写原创PPT教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考点11 饱和溶液、溶解度
下载积分:2499
内容提示:考点11 饱和溶液、溶解度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7:27:0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499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考点11 饱和溶液、溶解度
官方公共微信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溶液
1、(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1℃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2. (福州)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1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50mL量筒量水
B. 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
C. 将固体直接投人童筒中溶解
D. 将配好的溶液装人贴有标签(如图4)的试剂瓶中,塞好瓶塞
3. (呼和浩特)20℃时,将等质量的、b两种固体,分到盛有lO0水的烧杯中,充分50℃时现象如图乙、两种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X,X,K]
A.图丙中M表示的溶解度B.图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 30℃时、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20℃时,取下表中的四种物质各20克,分别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的是(  )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20℃)
硝酸钾 氯化钠
36.0 203.9
  A. 氯酸钾 B. 硝酸钾 C. 氯化钠 D. 蔗糖
11. (南昌)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
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
12. (扬州)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用装置甲溶解固体
B.用装置乙进行过滤
C.用装置丙蒸发滤液
D.用装置丁称量固体
(扬州)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16. (孝感)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17. (宜昌)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D
A.食盐 B.蔗糖 C.酒精 D.植物油
18. (雅安) 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的溶解度是102.5g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
D. 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19. (厦门)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
B. 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
C. 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 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20. (眉山) 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21. (眉山) 下列暴露在空气中质量明显增加,溶于水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分别是( B
①氧化钙 ②硝酸铵 ③浓盐酸 ④氯化钠
22. (眉山) 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40时的溶解度为36.6g B、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比较甲乙可知,可采用蒸发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 D、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
物质 甲 乙 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A.蔗糖水 B.牛奶 C.果粒橙 D.豆浆
26.(北京)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将℃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溶液质量不变
C.℃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7.(揭阳)要配制100g 5%的NaCl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B )
A、烧杯、试管、玻璃棒
B、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C、烧杯、胶头滴管、漏斗
D、烧杯、酒精灯、玻璃棒
28.(成都)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B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氯化钠溶液D 、澄清石灰水
29.(成都)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
A、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20 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2015o德阳)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两者均有晶体析出
  C. 将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 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
34.(哈尔滨)右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C.t2℃时,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甲饱和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35.(鄂州)取四份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D )
A.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D.降温至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⑴ ① 36.6
③ 碳酸钠饱和溶液
⑵ Fe + 2HCl = FeCl2+H2↑
右图为几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2)30℃时,KNO3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 为______________(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3)60℃时,10g NaCl和90g KNO3完全溶解于100g蒸馏水, 冷却到30℃后,_________(“有”或“没有”)NaCl析出, 有_______g KNO3结晶析出。
(1)NaCl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配制并稀释一定质量分数的Na2SO4溶液。
(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2SO4溶液。
①计算:需要Na2SO4 3.0g,水47.0g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3.0g的Na2SO4 。天平调零后,分别在天平左右托盘放上质量相同的纸片,先    ,然后    ,至托盘天平恰好平衡。
③量取:用量筒量取47.0mL水。请在右图中画出47.0mL水的液面位置。
(2)稀释溶液。(由于整个配制过程中溶液很稀,其密度可近似看做1g/mL)
①取1mL6%的Na2SO4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得到溶液a;
②若用3.0g Na2SO4配制与溶液a浓度相同的溶液,其体积是    mL。
(益阳)下表为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l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60 ℃时,KCl的溶解度是
(2)40 ℃时,将30 g KCl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写“饱和”或“不饱和”);
(3)将20 ℃时KNO3和KCl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60 ℃,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KNO3
KCl(填写“>”、“<”或“=”)。 (益阳)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U形管中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浓硫酸。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
▲ (选填序号)。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①t2℃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
②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①沉淀的化学式为
②模拟海水中氯的质量分数是
7. (呼和浩特)(1)已知:水的密1.0g/mL。实验室配制50g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8. (重庆A卷) 下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 控制在______℃。
(2)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________的溶液。
(3)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
(1)t2 (2)Z (3)Y>Z>X
9. (资阳) KCl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56.7
(1)60℃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____g。
(2)90℃时,100 g饱和KCl溶液冷却到30℃时,溶液的质量(选填“>”或“<”或“=”)____100 g。
(3)40℃时,K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该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属于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1)45.5;(2)<;(3)28.6%(0.286或或,28%~29%可);不饱和;
10. (上海) 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①下表是KNO3、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KNO3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I.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
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是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不要求计算)。
II.请写出一种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III.20℃时,将20g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IV.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
②用硫酸铜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
所得三个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 乙 (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c (填“a”、“b”或“c”,下同),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7.5 克,该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AB (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 2.5 克.
小宁需要配制8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如图是配制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实验步骤】
(1)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8 g,水 72 mL(水的密度以1.0g/cm3计)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用规格为 100mL (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取所需要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
【拓展思维】
假如小宁想用上述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少消耗盐酸的质量是多少?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①丙>乙>甲(或甲<乙a>c
(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大于吸热,溶液温度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
24.(黔东南)含有铵根离子的物质称为农业成产中的铵态氮肥,下表是氮肥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0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100g水)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0 60.2
(1)从表可知,在700C时,5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氯化铵
(2)烧杯A是700C时,含有100g水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
经过如下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
蒸发),则到C烧杯是,溶液的质量为
(3)右图所示,是对氯化铵性质的探究实验:
①图1说明氯化铵溶于水会:
②图2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③在农业生产中
(填“能”或“不能”)
将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
(2)137.2
(3)①吸收
25.(海南)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
(2)60℃时,100g 水中加入90g 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26.(陕西)下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1)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2)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填字母)的。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1)不饱和  11  (2)C
27.(大庆)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图中abc三点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2)由c点到a点可采取的措施
(3)若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l杂质,可以采取
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
(4)若将b点溶液逐渐加水稀释使其质量分数降至10%,
在此稀释过程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的规律的
28.(荆州)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请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常温下B的不饱和溶液,在只要求保持其中溶剂
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将其变成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有
(2)现有一杯t1℃时含A、B两种物质且均饱和的混合溶
液,若要从中分离出少量A的纯净物,其操作方法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t2℃时,A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B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② 将t2℃,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此时两溶液中的质量分数相等;
③ 在t1℃时,用两份等量的水分别配制成A、B的饱和溶液,这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
④ 在t2℃时,用等量的A、B分别配制成两种饱和溶液,测得其质量依次为m1g
和m2g,则m1 < m2。
29.(郴州)右图是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使a、c 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方法是
℃时,a、c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
(填“a”、“b”或“c”)相似。
(3)在t2℃时,a、b、c 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填“a”、“b”或“无法确定”)。
(4)在t2℃时,将150 克a 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
30.(2015o株洲)如图所示为①硝酸钾②氯化钠③硼酸(H3BO3)的溶解度曲线图.由图可知:
(1)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③<①<② (请用序号作答).
(2)当温度为25℃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③<①=② (请用序号作答).
(3)要将P点处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入硝酸钾固体、 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任写一条)等.
(2015o株洲)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 2% .
(2)要把5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解:(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1﹣98%=2%;
(2)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x.
50g×98%=x×10%,
需要水的质量=490g﹣50g=440g,
答: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440g.
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41 p.24 p.25 p.40 p.20 p.13 p.15 p.13 p.18 p.20 p.29 p.13 p.41 p.19 p.16 p.30 p.11 p.11 p.31 p.40 p.38 p.84 p.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溶液1、(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溶液1、(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1℃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2. (福州)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1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关文档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ppt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本题难度:0.45&&题型:填空题
(2013秋o怀柔区期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化学小组进行了化石燃料之一的煤的相关探究活动:查阅资料:①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②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煤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提出问题:煤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其中X的化学式是&&&&.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根据上述资料,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1:甲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A、B两步实验: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甲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乙质疑甲同学的方案的合理性,其质疑的理由是&&&&.实验2:乙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略去):现象与结论: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实验反思:(1)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2)实验中C装置的作用是&&&&.
来源:2013秋o怀柔区期末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防洪的意识越来越强,今年为了提前做好防洪准备工作,某市正在长江边某处常出现险情的河段修建一防洪大坝,其横断面为梯形ABCD,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坝底CD的宽度(结果保留根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运受到人们的关注,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就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3条合理化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住房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小明家最近购置了一套新房,为了帮助爸爸将装修材料运送到6m高的楼上,小明利用物理课上学过的滑轮组,设计了如图甲的材料搬运方案(其中每个滑轮重30N,绳子足够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50N,不计绳重及摩擦).(1)计算此滑轮组一次最多能拉起多重的装修材料?(2)若小明用此滑轮组匀速提起重物时的功率是42W,1分钟将重物匀速提升了4m,求此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小明爸爸观察了该装置后,他想如果将该装置的滑轮位置颠倒(图乙)是否会更省力一些,请你按照小明爸爸的想法,用笔画线在乙图绕上绳子.并说明小明爸爸的想法是否正确.
(2012o同安区模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住房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小明家最近购置了一套新房,为了帮助爸爸将重600N的装修材料运送到6m高的楼上,小明利用物理课上学过的滑轮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材料搬运方案(其中每个滑轮重30N,绳子足够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50N,不计绳重及摩擦).(1)请算出这时绳子的拉力为&&&&N.(2)小明爸爸观察了该装置后,他想如果将该装置的滑轮位置颠倒(图乙)是否会更省力一些,请你按照小明爸爸的想法,用笔画线在乙图绕上绳子并算出绳子的拉力为&&&&N.说明小明爸爸的想法是准确的.(3)这两种方案的机械效率相比,η甲&&&&η乙(填“>”、“=”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住房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小明家最近购置了一套新房,为了帮助爸爸将重600N的装修材料运送到6m高的楼上,小明利用物理课上学过的滑轮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材料搬运方案(其中每个滑轮重30N,绳子足够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50N,不计绳重及摩擦).(1)计算说明绳子的拉力是否超过绳子的最大承受力?(2)用该方案把材料送上楼,需将绳子拉下几米长?(3)小明爸爸观察了该装置后,他想如果将该装置的滑轮位置颠倒(图乙)是否会更省力一些,请你按照小明爸爸的想法,用笔画线在乙图绕上绳子并说明小明爸爸的想法是否正确.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2013秋o怀柔区期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化学小组进行了化石燃料之一的煤的相关探究活动:查阅资料:①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②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煤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提出问题:煤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的学库宝(/)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查阅资料: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可解答实验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解答根据二氧化硫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来解答现象与结论:根据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来解答实验反思:(1)根据使反应充分的条件解答(2)实验中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存在
【解答】解:查阅资料: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H2SO4实验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煤燃烧时即生成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所以可推断煤中必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乙质疑甲同学的方案的合理性其质疑的理由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B变浑浊不能确定是否生成了二氧化碳现象与结论:实验现象B中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实验反思:(1)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使煤充分反应或完全反应(2)实验中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存在.答案:查阅资料:①H2SO4实验结论:煤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nbsp&nbsp&nbsp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变浑浊不能确定是否生成了二氧化碳现象与结论:B中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反思:(1)使煤充分反应(2)应该是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2013秋o怀柔区期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主要考察你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知识点试题推荐
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硝酸银标准溶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