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原生家庭关系图与自己的关系

如何处理小家和原生家庭的矛盾关系?——以盛美为例_阿福_传送门
如何处理小家和原生家庭的矛盾关系?——以盛美为例
出场人物:盛美,安迪、筱绡。盛美的压力,来自于她的哥哥。自打盛美工期起,就时不时地补贴哥哥的生活。婚后也是如此。这年,正赶上哥哥开摄影工作室,又从她这里拿走不少。虽然,钱是从盛美腰包里拿走的,但老公当然也意见多多。但盛美也满心委屈。因为结婚生了小孩以后,为了照顾宝宝,自己辞掉了月薪六万的外企工作,现在在做的新媒体编辑,不用坐班,但收入只有五千不到。说到底,如果自己不是因为结婚生小孩,拿出这笔钱,根本就是毛毛雨。而且,老公身价两千万以上,和几近赤贫的娘家比起来,根本就不应该在乎盛美拿出的这三、四万多块钱。但老公也有意见,因为,他会跟盛美的哥哥比较,觉得既然盛美肯拿三、四万给哥哥,怎么就不肯拿三万、四万给自己?盛美到底是不是拿自己当外人?而且,现在盛美的年收入不过也就三、四万,几乎全拿去补贴了娘家,既然如此,盛美倒不如干脆辞职做家庭主妇好了。手心手背都是肉,盛美左右为难了。于是和安迪、筱绡一同商量对策。安迪率先给出了解决策略:“你以后不要再拿钱给你哥哥了。一定要给,你给你爸妈就好。至于这钱他们二老拿去做什么,你不要去管。你哥再管你要,你就说,你每年那点钱都已经给你爸妈了。他也没什么说的。至于你老公那边,他每年不也得给自己老爸银子吗?这样两边扯平,你也好做多了。”盛美(沉默):“哎~他老爸是退了休的老领导,虽然在县级市,但收入比我这个一线城市的新媒体编辑还高。每年老公过年不过给点小钱,意思意思就好。”安迪:“不管给多给少,第一条原则你还是要把握住的。这就是,给钱给父母。记住没?至于为什么,自己好好想。”盛美:“是呀,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人之常情,谁都没得说二话。这叫得人心者得天下。给哥哥就是贴补娘家。这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聪明,”安迪补充道:“另外,你再想想看,你哥哥向你要钱,那叫‘杀富济贫’、叫‘斗地主,杀富户’,要多少都理所应当,向父母要钱,那叫‘啃老’,他自然会有所顾忌。你把钱给到父母手里,也间接控制了你哥哥大手大脚乱花钱。”“来来来,我来接着分析”,筱绡搭腔道:“其实在婚姻关系中,谁都没有办法绕开一些问题,夫妻双方,也时不时会犯一些错误。记住,第二条原则就是:问题是问题,错误是错误。问题是长久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错误是错误,是必须及时纠偏及改正的。问题和错误要区别对待。显然,在你们家的矛盾中,你和你的老公都没有错误。所以就别在夫妻感情上较劲儿了。那套'如果你爱’我,你就得按我的想法行事’这样的想法千万不要有。”盛美:“还好,这种想法,我还是没有的。我也没硬逼着老公给我哥哥钱。”筱绡:“对于你来说,原生家庭确实个大问题,虽然你已经通过个人努力去试图降低它对你的影响,但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且,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他们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不好的出身,或是偏矮的身高,或是不高的智商,或是……但这些都没有办法阻止我们获得幸福,不是吗?”盛美:“是呀,可我为什么会因为我的问题而感觉不幸福呢?有时候甚至在想,我的原生家庭简直就是我所有不幸福的根源。”筱绡:“很简单呀,是你自己过分夸大了这个问题,和所有盯着自己缺点看的人一样,日日减肥的人盯着自己身上的二两肥肉,觉得不幸福了;找不到女朋友的矮个男孩盯着自己不到160的身高,觉得不幸福了……醒醒吧,想想你和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特别是每次给了钱,你又总会跟老公抱怨,说拿出去了多少多少钱了,然后又会搬出‘老妈老爸的房子都给了哥哥’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论调,顺带着把你心里的不平衡感和你的不幸福感传递到了老公那儿,让你的老公也觉得给钱是一件非常不幸福的事。既然是件不幸福的事,你说你老公会支持你做一件不幸福的事吗?”盛美:“有道理哦。”筱绡:“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给钱给父母也变得更加合理化了。因为给钱给父母,你决不会因此产生不幸福感。至于父母如何处置这些钱,那是他们的自由,也是这笔钱在他们那里产生的价值所在。而且,让他们拥有处置金钱的权利,也绝对不会让你感觉不幸福。所以,直接把钱给到父母手里吧,然后和你的老公分享这种敬老的喜悦。他会越来越支持你的行动的。哈哈,当然,如果有一些紧急情况,没有办法只得直接给哥哥钱时,记得不要告诉老公就好了。我们都只觉得在婚姻中,坦诚无比重要,却忽略了,很多时候我们的坦诚实际上是在转嫁自己的压力。你娘家的压力是你自己的,别动不动就让你老公为此分心了。”盛美:默默无语,低头深思。安迪:“我也支持筱绡的意见。就比如你煮一锅面条,不小心掉了跟头发在里面。你把头发用筷子挑出来,然后你会告诉你老公这锅面里曾经掉进过一根头发吗?”盛美不禁仰天长叹~:“这夫妻间的绝对坦诚怎么就这么难呀。好吧,我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急需解决。说到底还是钱的事。你们知道的啦,因为现在我要顾家,所以个人收入已经受到影响了。可我老公却总是一副‘我赚钱多我老大,你得听我的’的架势,真让人不舒服。特别是在用钱方面,真不自由呀。”筱绡:“傻孩子,别发梦了。你真以为结婚了你老公的钱就全都是你的钱了吗?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打起精神来吧,等宝宝大一些了,你也得抓紧努力呀。”安迪:“说到底,你老公一直节俭成性,其实想想,虽然他处处限制你用钱,但他对自己也同样苛刻呀。我们做姑娘的时候都没计划地花惯钱了,结婚后有人限制一下财政支出,其实对家庭来讲是件好事。”筱绡:“盛美,记住。如果下次你老公再敢说什么‘我赚钱多我老大,你得听我的’,一句就搞定他。你就回他说:‘夫妻双方谁赚钱多点,谁赚钱少点,很重要吗?’然后再配合着一副大义凌然,同生共死的气势,保准瞬间让对方逻辑混乱,全无作战力。”盛美:“哈哈哈哈,看来,这是一个好办法。”———划重点———1、给钱只给父母。2、问题是问题,错误是错误。不要过分夸大无法解决的问题。3、不得转嫁压力。做到,有话不两头传。要传就只传好话。4、夫妻双方谁赚钱多,谁赚钱少,并不重要。————策略————在贴心闺蜜的真诚建议下,盛美展开了她的整改计划。1、将“过去零散向老公要家用的传统”,换成“每月固定日去要固定家用”。这样,在总量上控制家庭支出。所有家庭支出做出一个支出明细,记账习惯的养成一扫过去“胡乱花钱”的坏印象。2、最开始的时候,是请全职保姆的 。后来,正赶上孩子上幼儿园,盛美就对老公说:”不如就不用请保姆了。这样一个省下5500块,平时你也零星给我钱用,不如固定下来,每月给我6000,家里的事我来做吧。”老公一听当然高兴了。于是这样过了两个月,老公受不了了。因为原来有保姆时是盛美给保姆打下手,现在没了保姆,就是老公给盛美打下手,这他才知道辛苦。叫苦不迭。于是说服盛美请了钟点工。钟点工3000块。回头就不想给盛美那么多家用了。盛美就把小账本拿出来给他看,问:你看这上头,哪一项是可以不支出的?如果你舍不得钱,那就干脆别请钟点工吧。他仔细看了下,真心觉得这6000不能少,于是6000家用,就这样固定下来了。钟点工也有了。一定要养成记账的习惯哦。有很多好处的。3、就这样,加上盛美指导老公做的几项房产投资,渐渐也显现出了盈利能力,老公对盛美捞女的印象大有改观。从过去的那个“没计划地乱花钱”“没赚多少钱,不能给家庭做贡献”“总是贴补娘家”“家里有保姆伺候的闲人”,变成如今的“有计划地进行财政支出规划”“帮助家庭进行理财管理”“既能体谅老公,又有孝心”“为宝宝成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的好老婆。4、盛美原本想和老公拿一笔钱,直接给父母,让父母以后就跟着哥哥养老,但老公觉得,钱给了,日后两人生病,养老,照样还是是会管盛美要。盛美就和老公商量,在老家买了一套小房出租,写小夫妻两人的名字,房子还是自己的,如果父母没生病,相当于小夫妻没花什么钱,房租积攒下来给父母,算是尽孝。日后如果父母生病,就把房子卖了治病。因为有了这个房子做保障,父母也就不再好开口再要钱,再加上盛美,因为眼光独具,这套房子三年之内增值三倍,养老钱和平时孝敬父母的钱,再不用盛美和老公劳神了。不得不说,很多事情,表面上看是关系问题,往深了看,也还是经济问题,增长女性自身的经历能力,能用钱来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只要娘家,小家都可以因为自己的努力获得收益,矛盾自然就会越来越少。PS:想要两边都满意,就要自己多努力,多赚钱,即便老公再有钱。就像我家二小姐一样。——END——我的“分答”账号是“菲比福”,如果有问题向我提问,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答”,在上面找到菲比福就可以了。 在本平台回复如下关键词,你也可以轻松找到你希望获得的内容。【高价值】——如何展示高价值,构建朋友圈,断联期间应该做哪些事情自我提升,什么样的美女才是7分【多偶】——防范男人多偶行为的方法,包括如何处理男人的聊骚【相亲】——第一次约会和相亲都可以用得到的实用指南【见家长】——第一次和对方家长见面应该注意的事项【花钱】——如何和男生更好地处理好经济问题【分手】——不管你是想和对方分手,还是想拒绝追求者,都用得到【21天】——恋爱进度过快或是过慢,如何明辨短择男,这里有答案【眼神】——撩男的技术贴,做会磨人的小妖精【美人豹】——开始怀疑人生,不敢去爱就读这篇【堂姐】——搞定从恋爱到婚前的所有阶段,这里有完整的教程【神秘】——教会你如何做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女人。【撒娇】——和男人的幽默感一样,会撒娇的女人最好命。【断联】——林子老师关于断联注意事项的史上最全总结,给分手后断联期的你解惑。【甄嬛】——和男生聊什么?具体如何提供情绪价值。【情绪价值】——男剪子找到高于自己两分的伴侣,靠的是情绪价值是个什么东西?恋爱关系中,最强大的情绪操控能力,是如何修炼而成的?【异地恋】——关于异地恋,你不得不知道的事实。【后撤】——关于后撤的正确方法及后遗症处理。【逼婚】——适龄女青年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婚姻。【吊打】——大神级别的情感调味剂,情绪操控的高段位方法【备胎】——如果你被备胎了,又或者你觉得的你的感情浓度过低,可以看看这篇。【主动】——遇见心仪男神,女生应该如何主动呢?【选择】——如果你也在为选择问题而苦恼,其实选择有定律。【道德】——两篇关于道德的深度好文,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内在价值。平台关键词仍在继续整理中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得博主的青春恋爱图书《小艾恋爱记——恋爱军师教你步步有心》。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阿福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6月1日 1:12
阿福 最新文章
阿福 热门文章怎样降低或完全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在网上看了好几篇文章,主要是讲原生家庭对人们的影响。 印象最深刻的是女儿长大后,行为模式和母亲越来越像,哪怕自己不想,哪怕受过比母亲更高等的教育,都会变成母亲的样子,或者会受到家长思维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举几个例子,比如妈妈觉得我不优秀,每当我找到比较好的工作或者薪水比较高的工作时,妈妈都觉得那些肯定是骗子,因为我不够优秀,凭什么人家会录用我;而我发现自己在找工作时,也会因为觉得自己太差,配不上那些好的,高薪的职位;在单位也不敢提要求,总觉得自己不配。另外一个例子是妈妈总会将出现问题的原因怪到我身上或者爸爸身上,哪怕完全没有因果逻辑关系可言;而我发现自己也开始会将现在生活的某些不如意怪到父母身上。除了以上这些,还发现一些类似的例子,很希望能够找到方法有意识的训练自己,让自己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本题来自知乎圆桌 >> ,更多家庭相关的话题欢迎关注讨论。恳请各位答题者,提供一些“亲测有效”的措施。亲测过,亲测前什么样,吃了什么药,吃了几年,吃完后什么样,停药后有复发没。请说具体一点。鸡汤喝喝就算啦,没实际效果啊。能不能来点武功秘籍那种,大家跟着练总有效果,成不了大师强身健体也是好的。最好单粗暴易上手。谢谢!或者,提供一些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把握人生的书籍、网站等等。再次感谢。
150 个回答
『爱,和缺乏爱,永远改变了一个婴儿的大脑……大部分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边缘系统,管理情绪、记忆力和注意力等)需要关键的人生经历刺激才能够成长……缺乏一个关爱的母亲会给人类复杂并且脆弱的脑边缘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A General Theory of Love》
by Thomas Lewis, Fari Amini, and Richard Lannon『最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最关键的:家庭不仅创造了孩子所在的世界,还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应该怎样被诠释。』——《You’re Wearing that?Understanding Mothers and Daughters in Conversation》Deborah Tannen’s 引用这两本书的内容,是想从生物学的角度和心理学(依恋理论)的角度证实,我们是不可能完全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创建新的人生经验,和新的依恋关系来减低原生家庭的影响。虽然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的过去,但是却不能束缚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承认我们的童年发生了不幸,承认原生家庭有它自己的局限性,承认我们对原生家庭的恨、爱、愤怒、羞愧、伤痛、挫败等情感,是降低原生家庭对我们负面影响的第一步。人不可能自欺欺人地过一辈子,正视过去,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帮助我们回归现在和展望未来。学会自己抚育(mothering)自己。既然我们的原生家庭没有能力抚育我们,我们就应该自己承担起照顾、安抚自己的工作。用我们希望父母对我们的方式,跟自己相处。允许自己为应得却从没有得到过的快乐童年默哀,学会在生活的琐事上对自己好一点,耐心一点,常常对自己说一些积极的、鼓励的话。要知道,降低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是一个漫长并且起伏的过程,为自己的每一个小进步鼓掌,也要原谅自己偶尔的失误。有人通过重新塑造依恋关系来减低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一个冷漠的、暴力的原生家庭中,作为儿童的我们无法与抚养者建立稳定的、安全的依恋关系。成年之后,我们通过发展一段爱情、友情或者与心理咨询师建立的职业关系,来重新塑造自己的依恋关系。许多人重新定义了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人通过拥有一个非常亲密的朋友圈、结婚、或者生孩子,重新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人通过离家求学、移民、背井离乡打工等方式,控制自己与父母的物理距离,从而控制与原生家庭的心理距离。有人通过赚取经济上的独立,获得了精神上独立于原生家庭的机会。允许自己哀悼失去的童年欢笑,心疼过去受过伤的自己,愤怒给予伤害的人或行为,是创伤愈合路上必经的过程。人生的路还很长,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推荐书籍:中毒的父母 Forward, S. (2010). Toxic parents. Random House.————————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MentalHealthStation,一个简单的心理随笔。
这是我发在父母皆祸害小组里的文章: 首先在你们看正文之前,先记住以下几条:
1.人心有着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不要随便说出“我觉得我这辈子再也不会好了”这样的话来,要相信人类之所以能够成高等动物,不是靠虫子那样的繁衍,而是靠智慧。)
2.父母只是普通人!
3.想想你未来的孩子。
知道上面最重要的是哪条么?想想你的孩子!当你不由自主地犯着和父母一样的错误,或者因为性格缺陷让你的孩子受到和你年少时一样的伤害,你想一想,能够容许自己变成这样的人么?
请跟我大声念出这句话:【让伤害到我为止!】
好了废话不讲,这是正文。
我们究竟受了父母多少的“迫害”呢?说迫害是不准确的,确切地说许多是对于幼小的人生观不稳固的孩子进行的“”。
如果把我们的父母扔到大街上,他们只不过是最最平常不过普通人。可仅仅因为关系的亲密,以至于那些对路人来说没什么大碍的缺点却成了孩子们的灭顶之灾。
但是伤害已经造成了,去追究责任(直到逼死孩子那一天都有众多家长不会承认是自己的问题)或者改变他们(别开玩笑了你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妄图改变活了五十多年的人的根本价值观?)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你已经意识到自己受到伤害了,很好!意识到这可能不是你的错,很好!意识到需要做点什么来改变这种生活,非常好!
那么,让我们想想能做点什么。
第一章:还是他妈的得自己挣钱啊。
这一点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我非得放到第一条来说。
你知道这个人类社会有多残酷吗?
如果你不知道,没关系很快你就会知道了。(参考书目:卡夫卡《变形记》)
人类社会的残酷在于人类最最擅长的事叫做自欺欺人,为真正的残酷盖上各色伪善。
家庭的本质依然是资本博弈,而由于年纪的关系,你差不多是掌握资源资本最少的一个。资本是多样化的,有些宠爱孩子的家庭里,孩子有感情资本可以调动各种资源;有些妈妈任劳任怨的家庭里妈妈是掌握道德资本最多的一个(道德资本通常不好使)(参考书目《浮生取义》)。可是非常不幸,你的父母没有给予你感情资本,那么看上去最辛苦其实最省力的方式就是掌握资源资本——钱。(我再重申一次道德资本通常是没有用处的,被压榨的长女姐姐们注意了!请参看《浮生取义》中所研究的众多自杀案例)
经济独立有多重要呢?当你能自食其力的时候,你的生活质量不会因为他人的心情波动而大幅波动,不再有少年时那种被他人和命运随手甩来甩去甩的七荤八素的无力感。
你能够控制你的生活。
你自己的生活!听到了嘛,是【你!自!己!的!生!活!】(这个词将成为本文的中心思想,快点拿荧光笔划下来!)
看我不爽?没关系,我正好也看你不爽。我搬出去好了!
这句话有没有很爽?!!
知道为什么很爽么,因为你手上有了资本。
还没毕业依赖于家里的孩子们,先不要急,按耐住。快点找根笔记下每一次心里一千头草泥马咆哮而过的心情,请一定记住这些心情,这些东西叫能量条,积攒到毕业的时候用来爆发大招用的!千万别忘记了,别等到毕业时一边啃老一边抱怨没自由,这样的人你还是去死一死吧。
如果你没有勇气放弃家庭提供给你的安逸,就不要抱怨父母的干涉和限制。
第二章:自尊很重要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先搞清楚自尊这玩意儿是什么。
自尊不是“啊我手指好修长老师说适合弹钢琴但混蛋爸妈就是不肯给我买钢琴”这种中二症玻璃心,也不是“我好喜欢银他妈的手办,问爸爸要钱却被他嘲笑,嘤嘤嘤嘤一点都不理解人家喜欢偶像的心”(银他妈边挖鼻屎边无视地飘过)
自尊是一种见风就脆的东西。当你把它穿在外面的时候,总会被人碰碎,不是被父母,就是被社会上的其他人。但当你把它藏在内心的时候,它会不断地激励你,为了面子,为了争口气,为了不被羞辱,为了反击那些嘲笑你的人,而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一个可以挂着冷笑回应混蛋人类社会的人。
自尊就是Bra,穿在里面贴心舒适冬暖夏凉,穿在外面只会被人嘲笑。(男性也有好嘛!)
所以,如果你不想看到自己的自尊被踩在踩在脚底下,又或者不想被社会上任何一个人不怀好意的“哦?就你?哼哼!咯咯……”的蠢笑中被嚼碎,请你——【一!早!把!自!尊!心!收!好!】(← 荧光笔)第三章:做一个恶魔(给好孩子的礼物?)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简单举个例子:你去商店买个东西,店家开价一百,你还价到五十,店家勉勉强强提到六十说这已经是进货价了,你欢天喜地地成交,其实商品的成本是十块钱,店家把锚抛到一百,你从一百往下砍,直接砍到十块是不是连自己也觉得过分?这就是沉锚效应。(七浦路的砍价达人请不要和我抬杠)
你一定看到过有些“别人家的孩子”,吃喝嫖赌打架闹事,好不容易定下心想做点小生意,父母感天谢地忙不迭凑钱。而你的父母呢?
“考了99分?那1分是怎么丢的?肯定又是粗心大意,你怎么改不掉这坏毛病?”
“人家孩子都考复旦,你考个上大还好意思说?”
“你们公司连住房公积金都不给加,还没有出国旅游,这种福利也太蹩脚了。”
“不行,这男人连车都买不起,买个房子要买到昆山去,你上班怎么办?这种男人我不同意。”
不论你做到哪一步,他们都不会夸奖你,理由是“怕你骄傲”。
是啊,于是,你永远都骄傲不起来了。
因为不知道怎样才会被夸奖,因为优秀永无止境,对自己越来越苛求,比别人更苛求。
可是,为什么你们永远都不满意呢?
我真的尽力了,为什么还是不够好?
为什么我永远都是错的?
到底要我怎么做,你们才会高兴起来呢?
在你们期望我飞得更高时,你们有没有问过我累不累?
我很辛苦……真的很辛苦……
当你问出上面这些问题的时候,请你听着,听好!【不!是!你!的!错!】(←你听到没有!记住了没有!)
是你们之间的互动出了些问题。
你做得越好,他们就越期待。越期待,你就越怕失败。
那么事实已经造成了,怎么办呢?
降低他们的期望,首先要改变的不是他们,而是你自己。记住,很多时候不是别人期望太高,而是你太过在意别人的感受。
现在,快点扔掉这种只会带来麻烦的虚荣心吧。至于父母的面子,那是他们的事情,和!你!没!关!系!
恶魔原则:【不!要!怕!别!人!失!望!】(←荧光笔赶紧的)
不要怕父母说“你这个孩子怎么变得这样坏!”,也不要怕恋人说“你变了”。
废话,连windows都变成8了,连中微子都被发现了,连物质都能变成反物质了,我凭什么不能变啊!
我记得前段时间我总是和父亲说:对,我就是没出息,我每个月挣一千七百块钱这样过一辈子我过得开心,我乐意。(记住,绝对不要告诉他们真实工资!绝对!只能往低报,不要往高报!)(学生的成绩同理)
有同学说,我爹对我的工资条比我自己还清楚怎么办?
那就当个表面上的纨绔子弟,乱花钱(不是真花),花天酒地地应酬和旅行。至于你的钱是用来买基金还是买黄金都随你,不要真花掉——为了你晚景不至凄凉,真的,年轻时多留些钱吧。
我不是教唆你们当坏孩子,但你要知道,一个月入一千的人意外获得一千块远比一个月入五万的人意外获得五千块来得喜悦得多。 不要以为你考上复旦没能向他们证明的事情,会在你升到总监的时候获得。
最后,你可以装出一副屌丝样。但是!在你的心里,永远要清楚你不是! 第四章:你的人生是属于你自己的
为什么这句话似乎是废话却要被重点拿出来讲呢?
为什么那么多人总觉得自己的人生被父母左右呢?
天赋人权真的是天赋的么?
人类这种东西已经进化居然胆敢脱离地球跑到别的星球上去的程度了,我们在心安理得的享受的每一寸权利,得以不被百夫长鞭打得以不缠小脚得以爱信上帝信上帝爱信撒旦信撒旦,都是无数人流血流汗流口水战斗争取而来的。 那么人生这么重要的东西,难道不需要拼命争取么?
这不仅仅是和父母的战斗,也是和这个社会,更是和自己的战斗。
将自己的人生从父母那里剥离开来,阻力不止来自父母,也来自自己。
所谓“把人生攥在自己的手心里”的定义是:
【为自己承担后果。】(←教科书里的定义都是考点!)
以前有很多人给我留言说父母多么不支持自己的梦想。
开什么玩笑。
父母凭什么支持【你的】梦想?
别搞错了,你的梦想只存在于【你的】人生当中。
在抱怨父母左右自己人生的人群中,有一大部分是自己在犹豫不决,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说白了是因为害怕选择,害怕承担选择后的失败,害怕不稳定,所以把决定的责任丢给父母,至少在经历失败的人生之后可以责怪——“都怪你让我当个什么傻逼穷老师害得现在没有女孩子肯嫁给我!”
而你既然害怕承担责任,那就要承担这种懦弱的后果。总要承担一些事情,不是爬上树摘到最新鲜的芒果,就是坐在树下面吃烂掉的桃子。(芒果是长在树上的吧?)
而另一些,是真正受到父母粗暴干涉的。
首先,和他们好好沟通一下,告诉他们:你不快乐。
可以想象对话如下:
“爸,我不想在银行坐柜台,根本就是人肉ATM机。”
“银行福利好,买房子还有低息贷款。”(话说回来低息贷款挺有用你要不要考虑下?)
“我过得很不开心,每天上班都不开心。”
“社会就是这样,大家还不是都一样。”
“我真的不想过这样的日子。”(向他们解释一下你想过什么样的日子,未来有哪些可能,哪些不稳定,收入如何,越详细越好。到这一步,他们只是担心你的前途和未来。)
“不行,你必须给我在银行待着。”
好了,谈崩了,怎么办?
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把经济独立放在最重要的第一点上了吧?
这个时候,带上你的存款,辞职吧。只要你有勇气承担接下来所有的事情,譬如很长一段时间没收入啦,被父母扫地出门不得不租房子住啦,创业一段时间花光积蓄每天啃馒头啦。
好事是,你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tips:麻烦读者不要在后面留言说“可我也不知道我想干嘛”,除了我亲手带出来的自家兄弟以外,从来不帮其他人解决这种问题谢谢。)
很多时候父母只是担心你。
有时候他们出发点是好的。但是!
当他们心安于你终于听话成了个越老越吃香的会计时,他们不能解决你面对报表对人生感到的深深疲倦。
当他们心安于你终于嫁了个他们选的有钱男人时,他们不能解决你每夜搓着一次性打火机一样的鸡鸡或者面对四奶和五奶分别找上门在门口撞上打在一起的绝望。
最重要的是:【他们不能替你快乐】第五章:为了孩子。
加缪说,人是靠未来活着。“等你长大了。”“等你混出头。”
而在亲子关系中受到伤害的孩子们,在绝望地认为自己的人生已经一塌糊涂的时候,想一想你未来的孩子。
记得我在的开场白里让你们大声念的那句话吗? 【让伤害到我为止!】
你承受了母亲的怨气冲天,动辄指责孩子,孩子就会在指责中自卑胆小,不知所措。
你忍受着父亲的暴力伤害,对孩子缺乏耐心,孩子就会战战兢兢,抑或暴力相抗。
想象一下,是不是像极了幼时的你?
你怎么能够忍受自己的孩子去品尝自己曾经品尝过的痛苦! 链条必须被斩断,历史决不能重演。
我在这里写“为了孩子”,本质上更是为了自己,迫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迫使自己去填补有缺陷的性格,去完善自己的人生。
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就会松懈,而人们更多地是为了他人而活,为未来而活,是因为有人需要自己,所以才去努力。
比起贫穷,粗鄙,更可怕的是放任自己贫穷与粗鄙。一个人要堕落成什么样子,才能容许自己成为一个游手好闲愤世嫉俗一无所长的爹和一个无所事事邋遢不羁的妈,然后教出一个和自己一个糟糕的孩子啊。
你知道现在的社会为什么有这么多“二代”是意味着什么么?
那意味着社会流动性的凝滞,上升通道的堵塞。我们这一代上升的通道已经这么少了,可想而知我们的下一代将会面临一个任何地方都需要靠关系的社会。【你再不努力,是要让你孩子以后举步维艰么!】(←)
社会流动性凝滞的好处是,价值观将会多样性,有钱有权将不再是唯一的成功标准,玩儿艺术玩儿得很酷,在小酒馆愉快地拉小提琴,做个背包客,或者去学敦煌学,每一种人生都可以很精彩。【你自己都没有牛逼的价值观,是要让你孩子以后彻底迷失么!】(←)
以下是我未来想对我家猴子说的话:
你不要管其他人是怎么样的,他们有钱也好,攀比也好,卑鄙也好,自暴自弃也好,你要记住,你是什么人才是最重要的。你想过怎样的人生,是宁静平和,是与这个世界抗争,是飘荡在路上,是循规蹈矩还是精彩绝伦,我都会支持你,提供我所能提供的资源,支持你去争取我提供不了的资源,并且永远有一个家为你敞开。人类中的大部分都很糟糕,但我希望你是个正直坚强的好孩子。生活中到处是肮脏的东西,但只有了解过生活中那些肮脏的东西之后还能说出‘我热爱生活’这句话,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这个社会很糟糕,可无论社会如何糟糕如何污秽,我都希望你能坚强到可以说出:‘我所站立之处,即是锦绣山河!’
人心很可怕,你有没有力量为你的孩子创造一片秀丽的世界?还是你想让自己成为伤害孩子那可怕的人心之一?第六章 与父母和解
在上篇和中篇里,我写了许多对付父母的方法,尤其是中篇中的“做一个恶魔”,在许多家长看了几乎就是“反了天了"
当然,你又不是天,反又如何?
但是,反了以后呢?
可以倔强,但不是仇恨。
当我们越来越成熟,成熟到了解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缺陷,也了解父母的缺陷的时候,是时候原谅他们了。
你会说:我已经了解这一切,但他们仍然在造成持续的伤害,难道要我原谅他们嘛?
你了解“原谅”这个词吗? “原谅”——
不是:只要你停止鞭打我,我就会原谅你
而是:鞭子在我手里,但我不惩罚你”。
记住!【原!谅!只!属!于!强!者!】(←荧光笔部分)
原谅只属于强者。笑,弱者那可怜的单方面的原谅,谁会在乎?
当你能够自食其力,不需要依赖那对糟糕的父母半星半点,当你有了一个强大的内心,抗拒他们的任何伤害,当你已经远离他们,纤细的电话线传来的伤害是那么不堪一击。
这个时候,你警醒了,了解了一切,是时候原谅他们了。
记不记得我在上篇的开场白里要你们记下的四点内容?
父母和我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
父母只是普通人。
他们生长在一个极度压抑自毁的时代,又成熟于一个唯钱至上的时代。经历了被洗脑,信仰被摧毁,价值观错失等等你能想到的一切糟糕悲惨的经历(这种悲惨因为被集体化而变得悲壮甚至理直气壮了)。能够跳脱时代保持清醒的永远只是幸运的少数人。而我们的父母——
【他们只是普通人】
他们被时代的洪流卷来卷去,眼见着各种机遇从自己手边溜走,眼见着别人爬到高位,经历各种失意,又错过各种精彩,他们人到中年,有着太多太多的不甘心,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啊。或许他们一辈子,可能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自己的子女。
你想一想你现在,那么年轻,就可以吃到各国的食物,可以有梦想去追,可以玩音乐,玩绘画,玩运动……而你的父母,也许一辈子都那么灰扑扑地过了,即使到了物质精神都极丰富的年代,也因为几十年积累下的毛病,譬如不愿意学上网,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因为不自信,因为对政治的警觉和惊恐而错过。
话说到这里,你真的没有心生怜悯么?
你真的想让他们孤独终老,从可怜的人生开端,一直走到悲哀的人生终点么?
更不要说那些藏在生活细枝末节中,一碗蛋炒饭,你生病时的焦急担心,晚归时他们的担惊受怕……
真的,有这么狠的心么?
有一天,当你已经掌控了你的人生,所有的恨意都会被冲淡。你青春的倔强会磨平他们中年的棱角,而他们终于老了,再也发不动脾气,你终于长大,不再那么暴躁。
最终你会与父母和解,过去像翻过的一页书一样。
这才是,这份指南的最终篇。
谢邀。完全摆脱是不可能的。是,你没看错,这是不可能的。不论再怎么厌恶,再怎么否定,再怎么想逃离,原生家庭已经、并且永远是你的一部分了,它无从改变,没法拒绝,“自古以来”就是你“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多人说我离开家,我出国,我逃离这一切,行不行。可以,但是在你打包的那一刻,它会是第一件被你放进箱子的行李。它在你心里留下的烙印,那些条件反射、依恋模式、价值观念,那些痛苦的孤独的回忆……都从未离开你,你可以把过去的一切人事都甩在身后,唯独甩不下这一部分的你。如果我是实用主义者,我会给你一些法律或者伦理道德上的意见,我会让你离开那个让你受苦的家庭,并告诉你这样一切就结束了。但我不是,我知道你离不开,真正的炼狱是会让业火燃烧在我们的心里。在原生家庭中受到影响的人,往往第一时间会非常迫切地希望消除过往的痕迹。事实上,每一个走上自我拯救和治愈道路的人都会遇到你提的这个问题。但走过这个阶段,你会发现,与其期望摆脱,不如寻求共存,与其努力抹消痕迹,不如发奋生长出新的年轮。越是憎恨过去,越是无法爱自己,越是无法自爱,也就离真正的幸福越远。下面是这个答案的主旨:过去的那些经历,不能被消除,但可以被覆盖,被新的正确的生活经历所纠正。我鼓励有同样经验的人,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自己过去的日子:我们过去的生活,是一张被胡乱涂鸦的纸。凌乱的线条,粗暴的笔法,用力过猛而破裂的纸面,是他人加诸的,我们无从选择。看看那些幸福家庭留给他们孩子的美好图画,再捧着这张被不负责任乱涂乱画的纸,实在让人很想哭,很想撕碎了事。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有选择的余地:我们可以选择今后的时间是抱着这张纸哭,还是用新的图画把它盖住。远离过去的原生环境(外地上学、出国留学、结交新伙伴),从事一项有建设性的工作(建立新的价值感、提高自我评价),培养一份属于自己的、无关外界评价的爱好(建立独立的价值体系、渐渐摆脱旧的自评标准),都是非常有效的“作画”手段。无视已有的线条,按照自己的心意,画想画的东西,浓墨重彩,一层层地覆盖上去,用未来的经历,好好刻画属于自己的前景。越画下去,就会越有信心。偶尔触碰到过往纸上留下的破窟窿,也能一笑置之,大不了在周围添点线条,改造成些什么别的东西。渐渐地你就会发现,这幅图比起别人的,并不逊色多少,甚至因为它的二次创作,而显得更有深度,更有阅历。
我做心理咨询师那么多年里,看到我的来访者,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地在不断重复一些源自原生家庭的旧的经验。看起来我好像做了一个很理智的选择,但背后往往藏了一些我们意识不到的冲动。我们在原生家庭里,那些没有被抚慰的愿望和情绪,在驱使我们做出意识层面现在在做的选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年轻的男性,我们叫“来访者”。一个年轻的男性来访者,走进心理咨询室求助。他求助的问题是:我每次都陷入奇怪的恋爱关系里面。那些吸引我的女性,或身体生病,或是精神上在生病,又或者她们非常接近死亡,所以我不断地经历痛苦和丧失。我想走出这个循环。这个男性是一个“高富帅”,温柔体贴又能干,简直就是一个男神形象。但他每次都陷入这样的关系里面,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在心理治疗漫长的过程里,咨询师和他慢慢地发现关于他的一个秘密。你们都能猜到我该讲他的成长史了。在这个男生五六岁的时候,他妈妈开始生重病。漫长成长期,他陪着妈妈经历各种对死亡的焦虑,以及对丧失的恐惧。在他青春期的时候,他妈妈过世了,过世之前他妈妈跟他说了一句话,“救我”。这个男性成年后,开始寻找亲密关系的时候,不断寻找的是那个他熟悉的感觉——对死亡的恐惧,对丧失的恐惧,他的愤怒、无力感和丧失的体验。他在重复的恋爱关系里面,重复他过去的经验。这一部分,对应在心理咨询或者精神分析里面有一个词叫“强迫性重复”。什么叫强迫性重复?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断地去做那些在外人看来没有必要或者毫无意义的事情,但我控制不住自己。我有一位老师把“强迫性重复”,叫做“回家”,一个很美很美的描述。无论我过去的那个经验是多么不堪,在那个经验里面,我可能体会到过愤怒,我可能被虐待,或者被忽略,当然也可能有好的体验。当我在现实生活里面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想回到那个“家”,那个“家”让我感到熟悉和安全,我曾经在那儿幸存了下来。这些“回家”的体验在影响我们的每一个来访者。所以,我们有可能见到没办法爱上自己孩子的母亲,有可能见到停不下来的工作狂,或者是没办法向上司和同事说“不”的老好人。它似乎影响着我们人生的重大选择,其实已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层面。那我们的意识是不是就不能被重塑了,或者我们回家的路径就不能被改变了吗?能。你们都看过电影《盗梦空间》吧?不过这次我想提到的主角不是莱昂纳多扮演的角色,而是一个叫“费舍”的人,他是整个电影的目标人设。这部电影讲的是,一群筑梦师试图让费舍放弃掉继承他父亲商业帝国的想法。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你可以把电影里面的筑梦师,看作心理咨询或治疗师,他们建筑了一层又一层的梦境。在梦境的最深层,当费舍打开那扇门的时候,他看到躺在床上的父亲,旁边有一个保险箱,然后父亲和儿子有一段非常动人的对话。费舍跟他的父亲说,我一直以来都特别担心你会对我失望。父亲给他保险箱里取出的纸条,写的是,我希望你快乐地生活,做你自己。这是一个特别美妙的心理咨询过程。费舍在筑梦师的帮助下,回到内在现实里面,和他的父亲做了一个告别。筑梦师通过这层对于费舍来说非常重要的关系,重新塑造了他和父亲这个权威形象的体验。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重塑后的想法,植入进费舍的脑袋里。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咨询或治疗就像是这么一个过程:来访者走进心理治疗室的时候,他带进来的是他的梦境、幻想,他的哀伤,他的愤怒,他的喜悦,所有关于他自己以及他内在现实的东西。然后,咨询师提供一段陌生的亲密关系,来重塑一个新的体验,并在这个体验里面重塑他的意识。这是一个特别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人们会经历梦境和幻想,会经历分离和哀悼,还会经历接纳和重塑。但度过这段过程之后,我们有可能重塑自己的意识,和过去原生家庭的伤痕和解,开始新的生活。--原文发布于 简单心理,只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有趣有用的心理科普。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janelee1231)
十年不归,十年不联系。。。不认真作答但却相关系列:大学的时候认识一个师姐,不是意外中知道,完全想不到她的中学是怎么过来的。她的父亲是当地有“名”,因为某天他爸爸回家发现自己没带钥匙,看见有那种开锁电话就打了个电话问:发现开锁要50。于是爸爸怒道:开这么个破锁要50。XXXX,老子自己开。于是他爸爸就下楼买了些工具,自己把锁打开了。然而这一过程被邻居看见了。于是他爸爸开始出“名”了,爱嚼家长里短的七姑八婆将故事改编更加匪夷所思。然而与此同时,她妈妈与厂领导偷情的事情被厂领导的正牌夫人撞见了。她爸爸早年的事情也被扒拉了出来。各种添油加醋的故事开始在小城镇流传。我不知道师姐是怎么度过那四年的。但是我知道,她现在过得很好。高中开始,她再也没回过家,断掉了与家里的联系。大学毕业后,考了研,去了某巨头公司上班。遇见了一个很好的男生,然后去年结了婚。去年婚礼,我担起了小舅子的角色(其实本来我们也就以姐弟相称)。那天,没有任何一个她的亲人来,除了我这个“假弟弟”。我发誓,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在人前泪流满面。她老公喝的比较多,我陪她收拾完一切以后,她拉着我不要我走,让我陪她最后一晚。她跟我说她要去美国了,跟她老公一起移民。然后开了一瓶红酒,我们两个边喝边聊,她说起过去的辛酸,泣不成声。以下是原话:我觉得自己很不孝,但是我没有办法。我也想我爸妈,但是我不敢去联系他们。十年了,我已经十年没见过他们了。可是我不能,我回去了我所有的一切就会被毁掉。也许我爸妈早就以为我死了,死了就死了吧。我不打扰他们,他们也就不会来打扰我了。我跟她说,我去帮你了结吧。于是,我去到她给我的地址,没有找到她的父母。邻居问起,我套用电视剧里的剧情,谎称自己是一名律师,有些事找他们。邻居说,那家子好多年前就搬走了。我道谢转身,却听到令人寒心的话:那家子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女儿死了还有什么律师来。肯定是在外面勾搭哪个有钱人,把人家钱骗了,律师找上门来了。我不忍,于是转过身跟他们说:对了,阿姨。今天我过来呢是因为xxx是我客户公司的高管,因为出了交通事故,有一笔遗产需要处理。如果你们有她父母的消息,随时可以联系我。我给了一张名片他们,但是到现在都没有任何消息。故事的结尾,师姐已经生活在地球的另一端。大概,这辈子她都不会受这些事情的影响了吧。针对评论回答有人在评论师姐不孝啊什么的,也有些人说这个好像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有些事情,是我没有交代,考虑到一些情况选择了没有讲。一方面,考虑到题目只是问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那些事情并不是那么好叙述。针对于迫使我师姐做出那样决定,大概你们并不了解十几年前的中国社会。家长里短,闲言碎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压力你们让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如何承受?你们可以想像自己走在大街上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的感受吗?你们可以体会被周围人排斥的感觉吗?那,是一个舆论压力可以让人自杀的年代。 感謝知友替我说了一些我想说的话。也感谢其他知友对师姐的祝福。谢谢知友们
有些东西是不能逃避的。但是能转化。同样来自于单亲家庭,父亲出轨,的女儿。一个可能会悲观,不信任爱情,仇视男性,抗拒结婚。另一个可能就会憧憬完美爱情婚姻,甚至总结自己母亲的失败之处,提高自己经营婚姻的能力两者的区别,真的不好评论。评论里面有好几个案例,都说不能转换。。。我父母在我出生三个月时分开,母亲离家出走,直到我小学五六年级才再次见面。父亲仇视女性,各种打我,从我七八岁开始,他就认为我在勾引男人在卖淫,一直到我现在30多岁了,还怀疑我。其实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极大。从小我就希望嫁入一个知识分子,父母正当工作,能疼爱我的家庭。但是我知道,婚姻是需要妻子来经营的,需要智慧。也知道女人只有经济独立,才能获得尊重和理解,才能配的上良好的婆婆家庭。结婚后,老公也会说些“你怎么这么可怜呢?从小就没人给你做早饭?你怎么这么惨呢?从小就没人给你挠痒痒抓抓背吗?你怎么这么凄惨,从小就没人抱抱你吗?你是不是流浪猫呢,被我捡回家来了?”类似的话。但是我都是当成情话,回复他一些鼓励和感谢,或者撒娇,事情就过去了。完全没有必要太在意。如果我把这些话当成讽刺挖苦,估计早就委屈哭了,早就大吵大闹甚至离婚了。婆婆也会好奇,结婚时我妈妈没有来,娘家亲戚也就来了几个叔叔和父亲。婆婆给我起外号流浪猫,笨笨狗(我家小区一只野狗就叫笨笨),狐狸精,之类的。或者是“你连什么什么都没见过,你妈妈没有教过你吗?”。我都撒撒娇,说我妈(婆婆)您正在这和我聊天呢,我怎么可能是流浪猫呢?“我妈(婆婆)您不正在教我嘛,我学学试试吧!”哄着婆婆。如果婆婆随口几句话,我就哭了委屈了,甚至犟嘴了,估计婚姻也就埋下了隐患了!另外,我只给老公设置了几条底线,出轨,不孝顺,失去上进心,这三个事情是绝对离婚或者杀人的。我家冰箱长期存放着麻醉药和氯化钾(超量注射钾盐会导致心脏停止。备有一大盒氯化钾注射液和各种型号注射器。麻醉药是用于做结扎和去势手术的,也备有手术刀缝合线消毒液止血棉之类的。也算是医疗工作的便利性把。。。此处更多是做为一种态度,而不是实际操作。。。如果你敢出轨,我肯定杀了你或者阉割你。绝不会给你什么浪子回头的机会或者”将就着”过下去的机会。。。。类似于“宁可做寡妇也不做离异女”。。。求同存异吧。我是这么想的。)什么的,他如果触犯了我的底线,肯定是家破人亡的。他在婚前就很清楚我的态度。只能祝福大家了。
我们可以首先从一个正面角度去看待这件事,妈妈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够好,那是她出于她的考虑而为自己担心,而具体是不是这样的题主自己其实可以做出判断,我们需要做到将自己的处境与妈妈想法的分开考虑,家长的想法不代表自己真正的需求,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反复对比就可以明白对错了。如果思维模式受到了家长的影响,当然如果个人不喜欢这样的情况发生,而这种思维模式又是负面的话,谁都不会想要事情进一步发展,但往往越排斥反而影响越深,只有逐渐接纳这种影响的存在,才能更好地修复内心与父母的关系。
我就从鲍恩自我分化理论说说原生家庭对婚姻关系的影响吧。原生家庭决定着子女的自我分化程度,使个体对婚姻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当家庭中成员间情感融合,就会出现有症状的人或有症状的关系。鲍恩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情感系统和多世代的关系网络。鲍恩认为,个人过去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将持续影响其未来的重要人际关系,且人们倾向于在亲密关系中复制早期在原生家庭中建立的关系模式。家庭的主要问题源于个体和他人关系的过度联结,形成情感的融合,这是产生情感困扰的主要原因,解决情感融合的主要任务是自我分化。自我分化是鲍恩家庭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两个层面:内心和人际关系。在内心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自我分化水平低的个体理智极易被情感所操纵,难以进行在客观的基础上进行的思考,感受和事实相混淆。在情境压力下,这些个体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一种是没有主见,犹豫不决,在决定与否之间摇摆不定;另一种则是全然不顾他人的想法和意见,更多的是表现出偏执、焦虑、恐慌等情绪化的反应。在行为上,他们则表现为不是顺从就是逆反,没有独立的自我,分不清自己与他人的感受。自我分化水平高的个体拥有抑制冲动情绪的能力,依靠理性来做出判断,同时具有感情带来的自发性以及理智所特有的克制性与客观性,使得情感和理智达到平衡。在人际关系层面上,自我分化代表人际关系的成熟,指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同时体验到亲密和独立的能力。自我分化水平高的个体拥有清晰的自我感和独立的思想,在与他人相处时,能灵活把握人际距离,保持合适的边界,避免边界模糊或者边界僵化的现象。在面对压力时,能够抵抗住他人的影响,从理性的角度上看待事物和做出判断,坚持自己的观点、态度和目标。自我分化水平低的个体,行为上更多的是情绪自动化的反应,缺乏理智判断,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出现情感依附,与他人纠缠不清,出现“融合”的状态。原生家庭就是个体出生后被抚养的家庭,是个人情感经验学习和人际相处方式的最初场所。“原生家庭在一定程度是为个体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石。个人在心理上的冲突常是来自个人的原生家庭,而后持续在当前的亲密关系中不断的表达出来。”在家庭关系当中,子女通过代际传递接受其父母不成熟与缺乏分化的状态。自我分化低的个体的适应模式表现为:由于害怕失去自主性的焦虑会使他们回避他人或者通过亲近他人和依赖他人来减轻自己的压力,这使得他们与家庭的关系不是太黏腻,就是太疏离。与他人联结,这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回避则无法满足的这一需求,而过度依赖他人,个人的独立性就无法体现出来。自我分化的核心是个体与原生家庭的分化。个体的分化可以表现为个人的行为不受情感影响的程度。鲍恩认为,人们在组建家庭选择配偶时,遵循相似原则,倾向选择那些和自己分化水平相当,与原生家庭分化不佳的人作为自己的伴侣,他们彼此融合,建立的家庭具有相同特征。核心家庭成员在彼此完全融合后,就会出现有症状的人或有症状的关系,这些症状大部分取决与家庭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情感力量。1、.情感的疏远。2、出现婚姻冲突。3、配偶一方出现能力障碍,生理或情绪的功能失调。4、父母专注点放置在问题孩子身上,对于自身的分化不足采取忽略或否认的策略。总结:一个人内心都有“个别化”和“亲密性”的要求,这两种相互抗衡的原始力量源于内在的生命力,它推动个体成为一个情绪独立、自我控制、理智思考的人,它也促使个体与家庭保持情感联结的亲密性,因此,在情感上没有人能够与原生家庭完全分离。鲍恩的家庭系统理论提供了一种思路,个体在与家庭分离的自我分化的过程中,分析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努力提高自我分化水平,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并承担责任,客观的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改变原来的互动模式,真正摆脱来自原生家庭中混乱的情感关系。只有通过自我管理,最终将个体自我分化增至最大,发展自己的应对能力,解决婚姻关系中的出现各种问题,促进婚姻关系的改善和家庭的幸福美满。取自:李荣娣(2014),从鲍恩自我分化理论分析原生家庭对婚姻关系的影响,经营管理者,218-219
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会伴随终生,只是这些或好或坏的影响怎么样,命运源于个人选择。个人经验,原生家庭对于思维方式、同理心、决策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图片来源:犯罪心理S01E08 "Natural Born Killer",凶手小时候被虐待过,最后成了施虐者,应该看得是Hotch最后说的“还有些长大最后变成抓杀手的人”。
写在前面: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真正与父母独立,始终处于受害者心态,被「内在父母」控制。即使成年了,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功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与父母从精神上独立,完全承担自己生命的责任。当他们遇到挫折,会像我过去一样,将一切的不好归咎于原生家庭——性格内向敏感不善交流,是因为从小父母感情不合,总是吵架。事情没做好就会无比紧张,自我批判,是因为小时候父母要求太高。还有人一边讨厌父母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一边在事业家庭选择上对父母言听计从,“都是他们让我做的,没有办法啊”。过去一年我在接触心理咨询,学习情绪管理、亲密关系、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意识到原生家庭并非不可改变。作为成年人,我可以选择继续“受害”,也可以选择扭转局面。万万没想到,我真得做到了,效果之好远远超出我的预期......1.昨天写完《二十多岁是重建自我的最佳时期》后,我将草稿第一时间发到家庭群里。妈妈看到了,让我别写父母关系不合这段。我说:这是客观事实,不用回避。她说:我这么多年坚持,真得是想你有一个完整的家,尽管没有达到预期,让你受伤害,老妈觉得做人很失败。我说:现在不是很好吗?可以写出来,说明一切都好了,否则我是不愿提及的。如果你有压力我就删掉这部分。她说:好,那你随意,老妈不影响你,别有压力。我说:这真得是很重要的改变,我们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过去是你和老爸的努力,去年我也努力了,然后有了不错的改变,说明我长大了,不是吗?2.今天收到一个采访,对方问我:过去一年做过的事情里,最让你自己感动的是什么?我说:家庭关系的改变。过去因为父母总是吵架,我对家庭非常抵触。大学时,不知道如何跟家人相处,放假很少回家,父母气得直接骂我冷血。但去年重新梳理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心态从受害者转为改变者,开始积极主动跟他们沟通,并且一直在给他们分享我的生活和学习的体验。然后他们的观念也跟随我一起发生了变化,对新鲜事物的接纳度高了很多。爸妈变成了我的粉丝,每天都给身边的亲戚朋友安利我的文章。现在我们之间彼此独立、相互尊重、也很相爱,是我二十多年没有过的体验。3.《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马蒂尔达问里昂,“人生总是这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里昂说,“总是如此。”过去我也这样认为。原生家庭会对一个人有很大影响。我是个很少哭的女孩,但直到去年,我还经常会在独处的时候想到父母吵架的场景,那些画面一出现,我就忍不住害怕得掉眼泪,好像瞬间回到了小时候。所以我一直害怕与人发生冲突,几乎不会跟人吵架,即使被欺负也不会喊出来,通过理智让自己平静和忘记。我有一个朋友,长得美,身材好,学历高,但对自己好不自信。她的父母都是领导,对她要求很高。她说从小到大跟父母都不像在交流,而是汇报,每次她都很紧张。成年后,工作中跟所有领导沟通,无论对方多么亲切温和,她在心里都会很忐忑,就像那个孩子一样。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内在父母,和一个内在小孩。内在父母是成长过程中父母或者亲近的长辈内化形成。内在小孩就是心中那个自己,是你过去经历的全部。如果你的父母很温柔,那你的内在父母可能也会对你呵护备至。如果你的父母很严厉,你的内在父母可能也会不断批判你。4.我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想要释放能量,学习技能,培养兴趣爱好,旅行、读书、社交、工作方方面面都打理地很顺利。有一天,我发现已经完成了毕业前设定的所有目标,但我依然很压抑。无论是在工作中取得了进步与成就,还是休息时在海边度假,或者过年回家,我始终开心不起来,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我这才意识到,这种不快乐并非来自当下,而是因为过去的经历。我的内在小孩还在过去不稳定的环境里,没有安全感,她在等人救她出来。但我还地活在受害者心态里,爸爸问我,你为什么不能像同龄女孩子一样天真烂漫、轻松快乐点呢?我既委屈又愤怒,都怪你们啊!我没有意识到,那个可以拯救内在小孩的人,就是我自己。后来,我给自己画了一张自画像——是童年的自己。我每天会花一点时间,走到过去的自己面前,看看她在经历什么,她有什么情绪,她是开心,还是难过。我知道她很孤独,很胆小。我想她说说话,陪她聊会儿天。一开始,她对我很陌生,毕竟我从来没有关心过她。我也不知道怎么跟小孩子相处,专门跑去NGO做了一段时间志愿者,学习跟孩子沟通。渐渐地,我与她的距离越来越近,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强大,有一天,脑海里突然蹦出一句话:生活不是一直像小时候那么艰难,我是个成年人了,可以接管自己——过去的自己、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我就是我的父母,我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志选择,按自己的态度生活。然后我告诉自己内在的小孩:天天,你放心,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在你身边。我爱你,没有任何条件,只是因为你是你。无论你是胖是瘦,是优秀还是普通,我都会爱你。那一刻,我跟自己和解了,也跟父母和解了。我好像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拥有来自内心的爱与幸福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滋养我自己,也可以滋养我身边的人。5.每个人都是他所处的时代。我重新去思考我的父辈祖辈,才意识到他们是充满伤痕的一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只要树立一遍历史大事,就知道他们在成长中经历了什么,战争、饥饿、文革、改革开放、各种特殊事件。我中学时喜欢历史和文学,读了不少书,看了很多回忆录,却从未把身边的人放入历史环境里,只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和评判他们。我接触的那一代人,很多都不会处理亲密关系、对子女也束手无策,因为那个时代,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教育。那一代人有文化和心理创伤,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面对,如何疗愈。这种创伤,还会在父母与子女的互动中传递,可能影响到几代人。当我接触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后,意识到这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去解决。每个人,都可以活得真实、独立、完整。小时候,父母教我我们走路吃饭,读书写字,带我们认识这个世界,让我们一路成长起来。现在他们老了,思想跟不上这个世界的变化,学到新知的我,应该用知识反哺父母,带着他们一起成长。6.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无论多成功,都离不开自己的家。父母可能是永远的支柱,也可能是永远的痛。我曾经陪一个抑郁的人,看他痛哭到深夜。已经是人生赢家,好像拥有了一切的他,说起自己的父母还是那么难以释怀。我不希望一直活在过去的痛苦里,不希望自己始终在受害者角色抱怨父母,不希望家庭分裂,不希望越长大越不被父母理解。我希望他们能幸福,能够自给创造幸福;希望他们能健康,能和谐相处;希望我们家可以变得很温暖,希望他们可以理解与尊重我。无论我未来作出什么选择,他们都能信任我,让我放心去做。至少,他们不要是总是在朋友圈转发鸡汤和谣言的人。不要是催婚和逼迫孩子必须回家工作的人。7.这一切,最好的方法就是沟通。我自己的方法是,在家庭微信群里分享我的生活、工作、学习——推荐优质微信公众号,帮他们优化信息渠道,多读科学、前沿、靠谱的文章。以及我个人喜欢的内容,让家人在信息和知识更新上尽量与我同步,这样可以有更多沟通内容,也不会收到谣言和鸡汤:)分享读书笔记和约见行家心得,主要关于学习方法、沟通技巧、情绪管理和亲密关系。我会很详细的写下自己思考过程,发大段大段的文字,反正是家庭群刷屏也不会被嫌弃。爸妈看到我这么努力,也会被我感染,自己多学习多了解。分享我的工作和生活。每天做了什么事,吃了什么,遇到什么好玩的人。让他们对我在北京的日子放心,不会有太多的担忧。这里面,有一些小心机,可以让沟通变得更有效——把父母当小孩,要哄;反之,把小孩当大人,有事要商量;少讲道理,要动之以情, 学会撒娇和示弱;尽量报喜不报忧;遇到问题,先找到解决方案再告诉他们。让他们为你一起做些小事情,提高参与感,多互动;8.这一年的沟通,效果好得超出了我的预期!最近我经常遇到一些爸爸亲戚朋友的孩子加我微信,说“天天姐,伯伯给我分享了你的文章,说有事情都可以向你请教”。我哭笑不得跑去问我爸,他每次跟人家吃饭都要讲到我。他说,“这么好的孩子,忍不住要炫耀。”当有长辈劝诫我:“女孩子一个人在北京生活太辛苦,还是回家吧。”我爸爸会说:“她真得长大了,很多观念我们已经跟不上了。她有自己的选择与判断,让她自己决定。”我妈更是让我感动,她几乎是最了解我的人,她说:“天儿,我感到你完全为自己的人生准备好了,你想得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到哪里去。”她对我做得事情都很理解和支持,告诉我尽管放心的做自己,多探索多尝试,不要有经济压力,也不要害怕失败。她会看所有我分享的文章,跑去一个一个打赏,萧秋水老师说:“你有一个英明睿智的妈妈,真得是幸运。时代不同了,上一代如果不掌握新的知识,就无法融入新时代,你妈妈不一样啊。”9.原生家庭的概念越来越流行,都说家庭是一个人的宿命,但是命运总是在自己手里,如何面对,如何选择,还是由自己决定。如果始终是受害者心态,把责任推脱到父母身上,那可能永远无法独立,永远不能做自己。最近没什么新愿望,希望爸妈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每天散散步,注意身体健康,开心就好。原生家庭带给你什么影响?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的体验,都欢迎与我分享:)我的微信公众号:买时间的人(或者直接搜索:being-719)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