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很好,中医能治根,中医一看就能知道你得的是什么病,还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 英文,

写传统中医的作文(共10篇)
写传统中医的作文(共10篇)
【传统作文】 池锝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篇一:关于中医的作文 中华文化瑰宝——中医 山东东营市一中 王学雯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科学,部分国人认为要想强国,就要西化。这种极端的认识使得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被贬得一文不值,我国的中医理论从那时起就被卷入了尴尬的境地,强势的西医正一点点吞噬掉中医。 李阿姨自学中医,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图书馆和上。在与她交流之后,我感触颇深,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对于我来说是宝贵的。她没有长篇大论地给我们讲中医理论,而是让我们认识了各种医疗用具、人体穴位图等,并且告诉我们一些平时能用得上的中医治病的小窍门。李阿姨还在我们身上实践,让我们真正体会了中医治病的效果。和西医里那些冰冷的针管相比,中医的用具可有意思多了,那些五花八门的用具是猜不出它们用途的。印象最深的那只酷似钢笔的针,没想到是在耳尖放血用的。乍听阿姨说“放血”这两个字时,不免恐惧,后来才知道不过是在耳尖的穴位上扎一个眼儿流几滴血而已,并且那种疼痛感一般人都能承受,但只在有很严重的炎症时才会用这种方法,它能调节体内平衡,清除毒素。李阿姨还给我们演示了其他诊治方法,比如针灸、刮痧等,都是我们平时鲜有所闻的。 中医讲究气血平衡,人体遍布穴位,尤以脚部和耳部最 多,这些穴位大多与不同的器官相关联,因此只要找准穴位揉一揉、按一按,就是治疗。 当李阿姨告诉我这些只是皮毛时,我不禁感叹中医的博大精深,更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古人的智慧感到骄傲。然而这些在一些时尚的国人眼里却不值一提。积极吸取西方先进的文化本没什么错,但如果因此而扔掉流传了上千年的老祖宗的智慧结晶,那就愚蠢了。中医虽然有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但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中医和西医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西医主要是得了病再治,药物全是化学成分,见效快,但有副作用,而中医则主要是让人怎样不得病,重在调理,但见效慢。 美国著名科学家乔治·萨顿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中提到,东方和西方正像一个人的不同神态,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的两个方面,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这彻底否定了中医理论不符合现代科学标准的说法。 李阿姨还告诉我们,她当时就读的中医学院,打着“中西结合”课改的幌子,把中医定为选修课,西医则必修。现在的中医还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没有人传承。中医目前是靠拥有纯中医技能的中医师们撑着,他们大多已经50岁以上,80后90后一般没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篇二:一篇关于中药的文章 一篇关于中药的文章 前段时间收拾了一下家里的药品,发现含有朱砂、雄黄等有毒成份的药还真是不少。现在是不敢随便吃中药了。转载的这篇文章是我见过的中药界对中药最清醒的认识。希望陈院士的这种认识能成为中药界的共识。
院士评说中药毒性事件
日 北京科技报
中药最近是非不断
最近,英国药物安全机构检测称,复方芦荟胶囊被发现汞含量超过英国标准 11.7万倍,另一种草药何首乌则会引发肝炎,将对部分中药安全性进行持续调查。 此事一出,旋即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各方专家先后做出回应,称国际用单 一成分判断中药有毒有欠科学,中药出口遭遇国外双重标准困境,然而,公众对 于中药毒性的疑虑并未消除。
为此,本报独家专访中科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陈可冀先生, 权威解读此次“英国中药事件”。
被点名的中药有没有毒?
北科报:这次英国药物安全机构重点提出,复方芦荟胶囊汞含量超标11.7 万倍,该药在国内也很常见,它究竟有没有毒?
陈可冀:复方芦荟胶囊的主要问题就是汞含量超标,它里面包含的四味药中 有朱砂。朱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纯品含量可达96%,还含有铅钡等矿物质。几 千年前我国药物学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就已经将其归入“下品”,指出其有 毒,应当慎用。
汞长期食用,会出现口腔溃疡,剥脱性皮炎,严重时甚至致命,绝不是简单 问题。中医很多著名的含朱砂的医方如朱砂安神丸之于失眠,红升丹之于褥疮, 都堪称灵验之药,包括我自己都亲历过汞撒利茶硷在利尿方面的神奇作用。但是 现在都不用了,归结原因在于医生治病处方开药要有一个益害比例考虑的问题, 朱砂作为药用,从传统医药角度来看,确实有效,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让它害处减 少,起码现在看起来是害处很大很大,所以不能长期食用,像复方芦荟这个方子, 长期使用是绝对不行的。
有的人认为,这次中药有毒事件是英国人用西医的标准来卡中医,这种观点 我不能同意。实事求是地说,由于朱砂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十分常用,对此国家药 检部门要求不是非常严格,表示要尊重传统。汞中毒的问题,以前中医有认识, 但并不全面。现在国外提出了这个问题,有其合理性,闭着眼睛不承认,仅仅强 调我们的药很有效,是绝对不行的。 北科报:何首乌这次也被点名了,它的毒性如何?
陈可冀:英方对何首乌的处理不一定完全对,何首乌有补肾乌发的作用,不 过何首乌的一些成分是通下的,也有一些副作用,这很正常。任何药物都有副作 用。现在有种现象,国外说到哪种中药有问题,人们或者害怕得要死,或者气愤 得要死,完全没有必要。 “是药三分毒”,通常认为阿司匹林毒副作用小,作 为预防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全球大量的病人都在服用,其实不少人也引发颅 内或消化道严重出血;所以,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国内有一种浮躁现象,几乎所有的中草药都是好的,试看医药学杂志中刊登 的临床文章,很少说是阴性的(疗效不好的)。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真要这样的 话,天下那会有死人?我国中医药临床假阳性报告很多,有一个研究设计不严谨 问题,缺少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的设计问题,循证医学原则强调不够问题,以及 学风不正哗众取宠等等问题。
中药重金属超标情况是不是很严重?
北科报:中药重金属超标是普遍现象么?最近一段时间的相关药品被曝光的 很多,有什么背景?
陈可冀:中成药出现重金属超标是个较普遍现象,根结在于中医药学界不够 重视,从领导开始就有责任,没有重视质控标准的严格性,不能全怪医生,美国 和我国台湾及香港先后公布上百种中成药重金属超标,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有什么背景?我看没有什么大背景,人家国外观察到现象就提出来,我不认 为是他们故意来攻击我们,大家对这种事情切不可过于敏感,我们过去没有建立 药物安全性检测中心,最近几年建立了,落后人家几十年,正在逐步发展,还不 是很健全。看看我们的中药说明书,过去对副作用都不讲。现在讲一些了,有些 不痛不痒;要报喜,要也报忧,以病人安全为重。
北科报:长期没写清副作用的原因是什么?是故意忽略,还是没有发现? 陈可冀:过去的确有的是有意忽略,避重就轻,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中医药 是我国民族性极强的科学文化,应该着力保护,但科学的东西不要老强调政策保 护,科学本身和政策要分清楚。老祖宗其实从来没有说中药是没有毒的,所以我 们首先也应该实事求是告诉公众有关药物的好处与可能的副反应。
北科报:目前国家对中药重金属的问题到底有没有规定?有专家说,中医用 药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原则,可以避免重金属的害处,实际上能做到么? 陈可冀:有,但是不够严谨。“十八反,十九畏”是老祖宗说的,有对的有 不对的,但是我们对其中药物相互作用的原理一直没有组织大家作非常详细的研 究。目前国家药典里还放着这个,它和解决重金属危害完全是两码事。几千年前的人怎么可能懂得具体那些重金属的限量指标?不可以苛求古人;古代的经验有 一定科学性,但到今天要与时俱进。详细弄清出一种药物多大量可用,多大量不 可用,可以用多长时间等等,要组织有关安全性研究。仅仅靠几句话,不可能解 决中药毒性方面遇到的问题。
中药应不应该承认西药的化学标准?
北科报:有一种观点说,拿化学药的标准来要求中药是不正确的,您怎么看? 陈可冀:中药是应该有自己的标准,但是不承认化学标准是完全错误的。吃 药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吃的具体是什么有效成分,不是一笔糊涂账么?实际上,药 监部门在审批中成药的时候,都需要求作有效化学成分和指标成分鉴定,主要成 分必须报告出来。做其实一直这样做,只不过老百姓外界不一定了解。 北科报:有人提出,英国用食品标准来要求中药,这是不公平的。没有中医 指导服用中药出问题,责任也不在中药。
陈可冀:无论食品药品,汞含量超标都不行。食品和药品确实有区别,中药 在海外表面上是食品,其实在当药品使用。因为在国外基本上没有被正式批准的 中成药药品,中药在美国就是以营养食品补充剂的形式出现,某种程度上说, “中医药已经走向世界”其实是差得远呢,路还长着呢!
没有中医指导服用中成药出了问题,确实不应该由中医来承担责任。就说复 方芦荟胶囊,脾胃虚寒者、大便偏稀的人就不适合用,因为服用这个要通大便, 大便原本很稀的人就不适合使用。
用中医理论和外国人讲,他的体质是寒是热,是虚是实,是不会被很快理解 的。有些人认为,中医应该首先将文化带出国门,中药自然打开局面;其实,疗 效才是第一重要的,能解决,解除疾苦,文化自然有了出去的载体;不要太偏激。 中药国外遇冷是不是文化冲突导致?
北科报:是啊,有些人倾向将这次英国禁药事件归结为文化上的冲突。 陈可冀:不是什么文化冲突,就是药有问题,考察一切药物归根结底是疗效 和安全性,有效安全的药没有谁不用,青蒿素类药在非洲供不应求,世界卫生组 织推荐,就是明证。目前中医药界应该考虑的还应该是药品质量安全可控且有效, 当然,这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层面问题。随着药物安全性研究工作的深入, 中药以前的一些不为人知的问题可能还会陆续暴露出来,不要惊诧或惊慌失措。 以病人为中心来思考,倒是好事。医学科学要回归到人文本位上来。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现在很多外行不停地发言,高喊“神奇”, 心意好,但有时效果适得其反,影响非常坏。强调中医“万能”,以及外国和我 们文化何等不同,不是强调优势互补,求同存异,对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不够宽容。杨振宁说中医如果只按照周易做就没有前途,引来了几十篇批判文章。钱 学森曾在全国一次中医会议上指出,中医学是维象医学,可以做的很好,但理论 上很难阐释清楚,也招来不少非议,是个教训。
北科报:中药想真正接受住考验,必须解决那些问题?
陈可冀:就拿注射剂来说,生物注射剂要求有效成分纯度达98%。其余非有 效成分2%也应该弄清楚是甚么。而中药注射剂常常是好多种复方混在一起,却只 要求80%的有效成分纯度。
中药想进入国际市场,除了有自己的标准,还必须考虑符合输出国的标准。 如果科学性够,就应该能够接受统一科学的检验。发展方向应该是要求中药的规 范化和标准化。
-文/本报记者 董毅然
什么是“十八反”“十九畏”?
中草药的“十八反”是指18种中草药相互之间有相反的作用,它们如果相互 配伍,则容易发生中毒或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十九畏”是指19种中草药相互 配伍后会使药物的效力减弱或失效。
陈可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传统 医学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篇三: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指导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指导 日星期二上午第一节 【教学目标】 1、继续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2、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用多种形式了解传统文化,搜集资料:文字、图片、实物,能把从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中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整理一下,写成习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在昨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 2、指名交流。 3、师小结:在刚才介绍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讲得很好,有部分同学讲得很凌乱,有的则是完全照念资料,不是用自己的话来讲述。同学们愿意把它整理好来与大家分享么?(生反馈)要想整理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哦,同学们有没有信心了?(有。) 二、习作指导 好!在你们整理前,老师想提醒你们一些整理的方法。 1、技法告诉你 师: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传统文化,这单元的课文使我们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些了解,而且同学们在课后收集了许多这方面的文字、图片、实物等资料。这次习作就是要求你们收集到的这些资料整理一下,选取你最想告诉大家的内容写成作文。可以是某一个神话故事、某一处古建筑、某一种民间工艺、某一种戏曲流派??怎么把资料介绍给大家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出示课件) 1)如果是文字资料,不要原封不动的照抄资料,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可以删减,也可以增加。 2)如果是图片或实物,可以对它进行描写,介绍它的作用、价值等。 3)作文时注意做到表述清楚、描写具体,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写出自己的感想。 另外,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清楚,围绕中华传统文化来写,让大家在你的描述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你就是传播文化的使者,你的作文也成功啦! 2、素材帮你找(考虑到一些学生没有收集,课前先下发给学生。)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 读读下面的语段,想一想,你从这些语段中知道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素材1: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的传统文化艺术,如戏曲、相声、山歌、民族舞蹈、地方小调等。你听,一阵阵热热闹闹的锣鼓声,从远而近;你看,一队队花花绿绿的人马沿着街道缓缓而来——原来这是秧歌队正在表演呢!秧歌队中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他们打扮成怎样的模样,化妆成谁的形象,是怎样进行表演的呢?看着看着,你是不是也想加入到这队伍里去呀! 素材2:编织、刺绣、剪纸、陶瓷等都是我国古老的工艺,门类众多,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以中国结为例吧,它的起源、发展,它的结构、编织过程,特别是中国结所代表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加以介绍的哦! 素材3:我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活动,比方说赛龙舟吧,它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你能介绍一下这项活动的起源吗?它的竞赛规则又是怎样的呢?看着这样一项活动,我们内心深处又会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的确,赛龙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而其它的一些活动,如套马、摔跤等以及我们各个民族富有特色的节日,如春节、泼水节、火把节等又何偿不是如此呢? 素材4: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精髓,提到它们,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背上几句。这其中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为开头的百家姓更是我国流行时间长、流传范围广的一本非常好的阅读材料,我们可以从中百家姓的起源与其深远影响进行一番深入的探寻??】 3、赏析 1)、下面的开头写得真精彩,读一读吧!(出示课件) (1)瓷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我们吃饭用的碗、插花用的瓶等,可你知道有关瓷器的知识吗?让我慢慢告诉你吧。 (2)听爷爷说——三月三,鬼下山。今天是星期五——正是三月初三,我和妹妹心里害怕极了,总担心小鬼会来到我们的身旁。 2)、细细读读下面的结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出示课件) (1)不看不知道,茶道真奇妙。在这里,你是否也看出了中国茶道文化的源远流长了呢? (2)通过参加活动,我深深的被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所折服了,既开阔了我的视野,又让我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 3)、下面的语段写得真细致,你也读一读。 (1)这时,天空中出现红、黄、蓝三颗信号弹,我高兴极了,因为放礼花马上要开始。忽然,一个紫色的大礼花直冲云霄,紧接着,许多色彩缤纷的礼花飞上天空,瑰丽无比,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有的像串串雨丝,还有的像盏盏小灯笼被点燃。看!一个大瀑布从天而降,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缤纷的礼花把天空装点得奇幻而美妙。突然,又一个大礼花“咚”的一声,飞上了天空,这个礼花可和别的不太一样,里面出现了几个红灯笼,徐徐飘落天幕,可真是太神奇了。最后,小礼花也开始燃放起来,色彩各异,分不清是星星还是礼花。 (2)我兴奋地跑过去,坐在上面,真没想到用陶土还能做出桌子和凳子,真是太漂亮了,我看着看着,忍不住拿在手里细细的欣赏起来。 (3)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新年新气象,我们小孩子最喜欢过春节了,因为可以穿新衣、收红包、放鞭炮,真是太有趣了。 三、学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1、你搜集了哪些有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资料?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课前发放到学生手中) 我搜集的是 (文字、图片、实物) 题目是: 属于的门类是: (古代建筑、民间艺术、传说故事、风土人情、地方特产??), 我从中了解到它的起源(历史): 它的起源发展(成就): 注:如果是实物,还可以写一写它的制作过程: 2、把上面的内容连起来,再写具体一些,就是一篇习作了。记得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怎么写。要根据写的内容给作文拟一个题目哦! 最后,一定要写一写自己对这种传统文化的深刻感受哦!篇四:关于 写作文 内容简介:作文一直都是大多数学生、老师、家长最头疼的事情。 写不出好的作文,关键是孩子无话可写。怎么让孩子面对写作可以文 思如泉涌呢?我在这里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走进生活、学会做人、掌握方法、评改作文 经常听同事说,现在的的孩子作文越来越差,某某同学上五年级 了才写200字,有些同学甚至不会写,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40分 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的要求相差甚远。即使40分钟能完 成不少于400字的小学生,他们的作文或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众 口一词,或是干巴无味。(写人要突出思想性;写事意义要大,要说 明一个道理)写老师总是深夜备课、带病工作;写父母总是冒雨送生 病的自己去医院;写好事总是帮老人过马路。究其原因,学生没有生 活的体验和积累,只好胡编乱造;从学生说,或是生活单调,或是缺 少对生活的发现,缺少感受生活的能力。 1、让孩子走进生活 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更多的父母都意识到将来的社会是知识 的社会、科技的社会、人才的社会。很多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 凤。有一位家长经常向我诉说自己对孩子的付出与期望,以及孩子又 是多么的让她失望。她说:为了孩子能把学习搞好,在家里我啥家务 活都不让他做。我想,这个父母可能是现代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 的一个典型。是啊,父母多伟大,这孩子多不争气呀!这话咋一听,还挺有道理。可我试问:一个连基本生活家务都未曾做过,也不想为 家人分担的孩子,他怎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父母的辛苦、生活的艰辛 呢?他又哪来的学习的动力?不客气地说,他在人格上是不健全的, 很可能连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他们很容易认为家人为他做事都是应 该的,那这样的孩子又怎能写出感人肺腑的文章?所以才有把《第一 次炒鸡蛋》写得好像他天生就会之类的文章。因为他们全凭想象来写, 整篇文章全是假话、大话、套话,毫无真情实感。 我们成年人往往依照自己对事物的表面的认识,以为在帮孩子, 其实我们已经在冥冥之中把孩子的写作天分扼杀在了它的摇篮阶段。 孩子要写出好的文章也需要我们大人的成全。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 之炊”,他们缺少的正是生活的实践。相反我们也看到有的同学提起 笔来,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 势,究其原因,便是在体验与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有的 同学眉头紧锁,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 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习作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 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 秀才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 学生怕习作主要原因就是肚里没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水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 中对作文指出:写作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 空话、套话。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要达到以上教学目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于是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就这个问题先给家长上了一课。其次我们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如精心安排每个节日,春节搞个慰问活动,让学生帮助有困难的人;三八节,给妈妈送份礼物、写封信;再如周末,布置一些生活作业,像做一道菜,洗一次衣服,做一件小制作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 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2、教会孩子做人 记得巴金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够在文学方面取得成就,并不是我比别人经历得多,而是同样的事情我往往会比别人多一些感受。而怎样能够让孩子比别人多一些感受呢?我觉得关键就是教会孩子们做人,教会孩子们要有孝心,要有爱心,要懂得感恩。我以前遇到过这样两个孩子,他们两个都很聪明,第一个要说的就是我上文中提到过的那个妈妈连家务都不让他做的那个孩子。这孩子曾经出过一次小小的车祸。他妈妈曾经给我讲过,当别认告诉他孩子被车子撞了的时候,他一下子都懵了,她吓得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到事发地的,其实孩子只是让电动车撞得腿骨折了,孩子无大碍。把孩子送到医院,医生说没事。可是她说她每日每夜的睡不着,她觉得自己把孩子没看管好,她很自责。又害怕孩子的腿以后留下后遗症怎么办,连会不会给孩子将来娶媳妇带来麻烦之类的事都想到了??总之,那几天她是天天围着孩子,也在思想上折磨着自己。孩子出院后,她为给孩子养伤,不惜重金就买了空调和冰箱(那时正值夏天)。总之我觉得“无微不至”这个词就是为她这样的人造的。可孩子在写“感恩”的作文时却觉得无人可叙、无事可写。然而第二个孩子却写到爸爸半夜给他写改作文:爸爸有时皱起眉思索半天,有时却露出满意的笑容,在本子上写上几句??直到自己满意才小心翼翼的离开自己的房间。后来还写了很多让人感动的感受。我想这两个同学,为何一个能面对着如此深沉而凝重的母爱而无动于衷,而另一个能把一件父亲为自己修改作文的小事写得感人肺腑,这不得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3、注重习作方法的引导。 传统的写作观认为“有所感,才能写得出”,我却认为不一定。这就如同有“米”不一定能做出“香喷喷的米饭”一样,只有掌握了做“米饭”的方法、程序等,才能将生米做成美味可口的熟饭。写作就像做饭,学会构思之技,才能写出好文章来。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环境的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要学会细致描写。在做一些阅读题时,我不仅仅做题,还让学生去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为训练孩子们学会细致描写,我还以我为模特,在班上做出一些举动,说一些话语,让孩子们来叙述我。在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叙述中,我当时的形象可就更加生动传神。在一次又一次的较量与磨砺中,我的学生作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情感也得以升华。以至于他们有时写得好的地方,我都忍不住想拉住我的同事给他读一读,来分享一下我的喜悦。 4、锻炼学生具备评改作文的能力 一篇文章,三分写,七分改。”学生的习作初稿,就像一块粗糙的玉石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必须经过反复地精心修改,才能成为一篇上乘之作。在平常习作中,我经常组织学生互评、自评。多次的教学实践表明,文章评改是作文训练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将评、改、写三者结全起来,既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欣赏、品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修改作文及自己写作的能力。 总之,人们所有的行为都来源于生活又最后将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习作应该是自由的创作形式,是学生生活的直接反映,一开始,别给孩子太多的束缚,想写啥就写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以写起来自然容易动笔。随着时间的推移,再逐步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写作要由观察生活开始,长期在真实的活动中搜集自己有感受的实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还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积累,养成学生说实话,诉真情的朴实文风。那么,就让生活的真实,表达的真实带领学生走向习作的春天吧。篇五:浅谈作文写作 浅谈初中作文写作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但作文质量差、速度慢是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这里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写作“无米下锅 ”;二是作文训练过程粗疏;三是老师作文批改任务繁重,且对学生的作文改进收效不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一定要围绕这个根本目的进行。以下是我对作文教学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坚持“多读、多观察、多练笔”的日常训练 俗话说:“言为心声”,写文章就是人们记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情、发表自己的见解的重要交际手段。怎样才能使学生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呢?这就是要按传统作文教学法让学生平时多读、多观察、多练笔,也就是平时说的作文能力“功在课外”。 要使学生平时自觉多读、多观察、多练笔,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兴趣。据调查,有的班级60%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他们不懂语文能力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基本的文明素质和最重要的生存手段。要使学生产生语文兴趣,一是要给学生讲清道理,二是要开展各种活动吸引他们,刺激他们的学习欲望。如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学生除了读大纲规定的中外名著和与课文有关的作品外,还要在各班办读书会。形式是每学期开学时,每个学生借给班上一至两本自己家中的名著、小说,在班上选出专人管理、借阅,学期结束归还本人。新学期另换两本再传阅。教师则为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除了教好课文外,还组织学生开展许多活动,如每周一次学生讲评读书内容比赛,或朗读、朗诵比赛,或讲故事比赛等,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和内容督促学生自觉地读书、看报。同时,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并将看到的、听到的或读到的连同自己的生活、学习、感受有选择地写成日记或随笔,可长可短,字数不限,但必须说真话,诉真情。中学生正处在对人生、世界充满热情好奇的阶段,只要我们稍加诱导,就会把他们的注意力、兴趣吸引过来,这正是我们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基本点。这样做,刚开始学生不习惯,老师必须强制进行,坚持下去,习惯养成就好了。 二、作文训练要讲科学,要提高效率 传统的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命题—辅导—批阅—讲评;学生的任务:审题(拟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两周一次训练。从初中到高中,许多学生常常用两课时而一篇作文都交不上,学生越写越怕写。 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具体分析:学生在作文训练中,一般审题(拟题)、立意没什么大问题,只要认真、专心就完全能做到。学生难就难在选材、构思、行文方面。首先是选材,绝大多数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材料,就感到无事可写,既然无事可写,当然就无法思考结构,更无话可说、无法行文了。这其中的关键,一是积累材料(前边已谈过),二是怎样尽快将潜意识中的材料变成文章。怎样帮助学生冲过选材、构思、行文的难关呢? 当代研究证明,写作过程有“显”过程和“潜”过程。“潜”过程就是写作的混沌阶段,是整个写作活动流程中的“铁门槛”。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把创作分为三个时期:一是积累素材期,二是构思或酝酿作品期,三是写作期。法捷耶夫所称的第二时期也就是写作的混沌期。唐代的张怀谨在《书断》中描绘这种状态为:“心不能授之于手,手不能授之于心,虽自己而苛求,终杳茫而无获。”这说明,进入混沌状态后写作主体感受到的幻念、幻想是若明若暗、若隐若显、忽来忽往的,混沌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写作不同于作家创作,但这个“混沌期”也是存在的。 在这方面,传统的教法是教学生打腹稿或写结构提纲,但由于费时而训练不到位,致使教学效果差。 怎样使学生跨过混沌期的“铁门槛”呢?天津市南开中学田家骅老师的快速作文法给中学生寻找了一个快刀斩乱麻的办法,摒弃一切繁琐程式,从基本结构入手,把构思法明确为:1.基本式——三段式结构;2.横式结构;3.纵式结构; 4.纵横式结构。这四种结构基本把 握了记叙文、议、说明文以及散文的结构,把学生从纷纭复杂的思绪中解脱出来。学生写,不管是写人还是记事、议论、抒情、说明,不管是什么题材,只要用这些“模式”一 套,即可成“型”,再根据坐标图迅速确定开头、中间、结尾的要点,构思成篇。这其实 有点像传统教法中的写结构提纲,只是比结构提纲简捷、快速、明白罢了。 两种方法比较后可得出:写结构提纲与教学、课文分析结合起来,即可相得益彰,但初学时效率低、速度慢。“田氏坐标图像法”速度快,直观化,但与阅读分析思路不统一,相互促进不紧密。教学时可将两种方法都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自由选择。 平时我们的学生,由于跨不过“选材、构思”这道“铁门槛”,作文拖沓是普遍现象,两节课一篇作文,交不上是常事。 田氏快速作文法根据学生作文心理特征,将竞争机制和适当压力引进行文训练过程,于无刺激下出刺激,促使学生快速成文。主要做法是: 1、定时法。“万物都有定时”,田氏引用英国哈代的名言作为快速作文的座右铭,要求从审题(拟题)开始明确“计时”,构思、书写、成文后仍要“计时”,这样就有写作始终时间,学生自己一看便知成文共用了多少分钟。这就使学生处于“时间”这个无形变有形的压力之下,超越原先磨蹭的习惯快写。 2、竞争法。青少年好胜心切,处在集体之中更增强了竞争意识。田氏利用了这一点,从学生审题(拟题)到构思成文,不断宣布“佼佼者”,作者奋笔疾书,彼此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直到作文成篇而告终,这就进一步增强了争夺的刺激。 3、奖励法。学生自尊心强,田氏适时对各阶段的优胜者、进步者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当场兑现。这样学生的头脑处于“应激状态”,就会置其它刺激于不顾,“释放”对学习起积极作用的激素,因此出现了许多学生在短时间内同时并列到达“终点”的情景,力争快速成篇。 这种快速作文方法我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多次实验,证明此法确实行之有效。 三、运用合作学习法,师生共同评改作文。 事实说明,教师背着学生批改作文是费力不讨好的低效劳动,达不到预期目的。大量增加教师的面批量,客观上时间不允许,教师的负担也承受不了。要解决作文批改的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只有做好学生自改、互改和师生共同批改的工作,才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这样做情况可能会好些:每周一次两节连排的作文课,一节构思行文,一节学生互改、自改,下课后交给老师。老师批改、分类后再交学生浏览。第二周再用一节课师生大家评。具体做法是:在第二节作文课上,老师先让学生明确作文评价标准和本次作文评价的具体要求,再将作文发给本人,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老师指定学习较好、比较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组长,由组长负责请同学在组内轮流传阅各自的作文。要求:传阅中首先找出错别字,再对该文提出修改意见。等四篇作文都传阅完后,再在组内对每篇作文统一修改意见,然后交本人改正错别字并修改。下课后学习委员按小组收齐,交给老师。 老师收到作文后,要很快批改、分类,争取在两三天内交给学生。批改时仍按小组进行:一、是看作者本人的写作态度是否认真;二是看该小组对该篇的评语是否合适。如果发现不合适的情况,立即纠正过来。再分好、中、差三类,请学习委员用小夹子分别挂在教室,让学生浏览。 在下周用一课时请学生民主评议。具体要求:1.评出该次作文最好的和在某一方面最有特点的,并当场打上分数;2.学生发言时,一定要讲出理由。如果有争议,老师要引导统一认识;3.对剩下的作文,按分类标准统一给分,老师最后总结;4.教师批改和讲评总结时要对学生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哪怕仅仅是表扬学生的一段文字、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都是好的。这种师生共同批改作文的方法,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全面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在民主氛围中培养了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人格。 我认为:作文教学若能按以上三个环节认真落实,不仅有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同时有利于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篇六:全国特级教师武宏钧:我们的作文 我们的作文教育失败在哪里? 全国特级教师武宏钧 作文,是一个人表达思想的最直接的产物。作文教学,为小学至大学语文课一以贯之的重头戏,在所有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权重。然而,在这场“持久战”中,有多少学生成为“胜利者”?现在人们有这么一种直觉,除了极少数学生成了“少年作家”之外,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过写作关。 如果从投入与产出之比考虑,从付出与效果之率比较,目前的作文教学是一个怎样的数值是不难想像的。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们如果把视野拨宽,看一看美国的小学作文教学,就会明显发现我们传统的共性作文教学不足和缺失。 一缺失思考 请看下面这组中、美小学生作文题目的对比── 中国:《拔秧草》《两只七星瓢虫》《我长大了》《一件小事》《一次难忘的竞赛》《我的好阿姨》《家庭生活拾趣》《奇怪的朋友》《我的小花猫》《买礼物》。 美国:《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你认为谁对二次大战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才能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我们的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至多能意识到:我是个用眼睛看世界的孩子;而美国的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会意识到:我是个用心思考世界的公民。 由上而见,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与时俱进,“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自然,思考生命,思考社会热点话题:如台湾问题、体育比赛、升学问题、交通问题。 在孩子们的眼睛里,社会热点可能会相同,也可能不同。当他们渐渐地长大,渐渐地懂事之后,我们便应该通过作文教学引导他们关心周围的事,关心社会问题,而不能只埋头只做自己的作业。积极引导学生多留意一下报纸、电视、电脑网络等媒体的热点问题的说法。通过写作,整理自己的想法,促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周全,更加深刻。 古人有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人尚能如此,何况进入信息社会的我们。我们应该主动地关心社会热点,通过有效的指导,使孩子们写下对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见解,培养他们的自主自立能力,对开拓他们的社会视野和视野无疑有着促进作用。(檩子:讨论社会热点,必然牵涉到社会价值观的思辨,感觉这是一般学校和老师不能承受之重,除非有高度的技巧,不会去踩那根红线) 二缺失理念 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可以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所有这些作业,没有需要“背功”的时候,更没有“标准答案”。你获得什么等级的评分,全看你搜集材料的功夫和有没有独特又言之有据的观点──你不必担心“对”还是“错”。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学校常常把平时作业与考场考试等量齐观。同样的作文题《我的父亲》,中国教育是课堂交稿,逼得有的孩子们临时胡编乱造;而美国是一周内交稿,让孩子们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乃至伯伯、叔叔、领导和同事,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了父亲。一篇生动而深刻的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出现了。 可见,美国教师深谙作文法则和教学规则,这些法则和规律很好地体现在教学、作业设计和完成作业的要求诸方面。而让学生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应用文,既避免了说假话、空话,又有相当的难度,日后工作也能派上用场。 中国的作文总的来看,有点纸上谈兵,好像只是玩弄文字技巧而已,对真正表达学生思想、感情、品德、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学习美国作文的人文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所以它有可能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这些论述,是针对传统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命题学生做、学生习作教师评改等弊端提出来的,具体阐明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 我们应该把作文教学当作训练学生的生存技能来考虑,指导学生写一些调查报告,写一些研究论文,写一写广告、小新闻,写一点产品说明书,写一写自己的科技小试验报告等等。这样,就把作文教学与科技试验结合起来,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与生存应用结合起来。只有把作文教学当作一种生存技能的理念放在教学的第一位,我们才能改变传统的共性作文的思路和做法,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使作文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 三缺失开放 在美国,有一位名叫德优的女教师,面对班上混乱局面,微笑地布置给同学们一道作文题: “我们要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作一份口头报告。” 这篇开放的作文练习题,使十来岁的孩子感到惊讶,但他们还是遵照老师的要求去努力完成。 此种作文可以培养和锻炼5种能力: 一、抉择能力。经过慎重考虑,选择、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 二、思维能力。如确定何职业,如何从现在起为实现未来理想而努力学习,是需要作许多独立思考的; 三、写作能力。即写一份“针对未来的职业”的文字报告; 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访问一位与自己未来职业相关的人; 五、口头表达能力。即在班上向老师和同学们作口头报告。这是一种开放式的作文训练。这样做、写、说、思便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作文训练,开放的作文训练需要开放的课堂,需要开放的途径,需要开放的练习题目。我们倡导多写个性作文,就是要开放作文的课堂。把作文课引向开放生活的空间,积极引发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个性化的表达”。使学生体验游戏快乐写,留心观察细心写,听了故事及时写,想象故事想着写,优美文章模仿写,精彩影视看过写,快乐实践做了写,综合思考悟后写。 在作文练习中,小学生可以高谈阔论辩论明理,小学生可以把生活见闻拿来信息交流,小学生可以读书体会交流心得,小学生可以读读议议评价分析,小学生可以玩玩游戏写写文章,小学生可以读读评评修改提高。积极追求一种开放的教学境界:激发情趣事事皆可成文,张扬个性人人能作妙章。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激发情感,以思想碰撞思想,以个性化的指导,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四缺失应用 下面是美国的一些关于南北战争的小学作文题: 1.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关于美国不能存活除非它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的声明解释。 2.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他们都感觉他们在为自由而战? 3.自由对于黑人意味着什么? 4.林肯总统和格兰特将军表示在内战后,南方不应被粗鲁地对待。为什么这是一个聪明的政策解释。 5.在内战期间,女人开始做很多以前男人的工作。你能对由于内战造成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冲突的问题做出怎样的概括? 构造一个争论,运用历史证据来支持或反对下面的观点:美国内战是地区差别不可避免的结果。 美国学校还有这样的作业:制作你的家谱,写出从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这个作业不仅让我们大为感叹,这是在培养“寻根”意识呀,别忘了祖宗别忘了“你从哪里来”!反思我们的传统作文教学,大都是为应试而教,充满了功利色彩。大多数老师的态度是你怎么考试我就怎么教,你考什么形式,我就教什么形式,领导要求我们怎么教,我就怎么教。在作文教学中,缺失开放,缺失沟通、缺失整合。 美国的作文课,关注政治,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美国的作文课,与社会、与生活是沟通的。能够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这些都是中国的作文、作业所欠缺的。 因此,我们的作文课,应该立足应用,面向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写“贴近学生实际”,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工作与生活所必须的写作能力。“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使作文教学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小学生将来长大成人之后需要什么写作能力,我们就应该教什么作文;需要什么写作知识,我们就应该教什么知识。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做、说、想、思、写、交际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入手,开发作文教学资源,拓宽作文训练途径。 五缺失“框架” 一个中国孩子在美国要求完成的第一篇作文是“公民权利”研究论文。老师的“框架性”要求是很具体的: 要求在3到5页纸之间,打印出来,要双空行; 至少用3种资料来源(网上、报刊杂志上、书籍等); 至少有5句引文; 并要求对比以下四人关于黑色美国运动(BLACK-AMERICA,六七十年代的黑人人权活动)领袖的观点:布克·华盛顿,杜伯依斯,马丁·路德金,马尔科姆; 在论文里,应该控制关于他们生命的故事,不能写成传记; 但是,需要把每个人介绍一点,还必须把自己的材料纳入你的论文中; 然后,关于黑色美国运动的观点,要把你的想法写进去; 在封面要写上题目和主要内容摘要; 还要把你的引文或材料的来源列出来,比如某某网页、某某书。 共性作文教学无“框架”,是作文教学缺失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写文章,犹如筑高楼。要确定主题,筹划设计,组织材料,设计结构,驾驭语言等,缺一不可。然而我国现在的一些作文教学,讲得细得不能再细,充其量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成为“工匠”,而不能成为“建筑师”。 古人云:大匠育人,必先规矩。梁启超说:作文教学所能教人的只有规矩。鲁迅说:立定规矩,照此写去。叶圣陶说:文章是个整体。愚以为,小学作文不是文学创作,只是练习写作,初学写作,应该先学习章法。“立定规矩,照此写去。” 我们应以极大热情关注作文的章法技巧,在小学生初学写作的时候进行章法指导,引导学生熟悉行文的基本格式,快速打开行文的思路,在学“规矩”的基础上再形成技巧,这真像我们学中医的要先背诵一些处方、学武术的先练习一些拳法、剑法的套路一样。 小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写作“套路”──章法,熟能生巧,模仿创新,就可以进入写作的一种新境界。教师运用章法指导作文教学,就可以先做到“教学有法”,而后再步入“教无定法”的新境界。任何文章都不是无法的。熟悉各种章法,就可以变化创新出新的章法。入门当有法,循序渐识真。先有章法,而后无法,而后变出新法,创出新法,自能作文,从而发展写作技能,这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学境界。 只要我们指导学生按照章法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行(不停地练习写作),由“入格”(了解章法)到“定格”(掌握章法),再由“定格”到“变格”(变化创新章法)地创新练习,就一定会取得作文教学的显效、速效和实效。果真如此,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就是“建筑师”,而不是“泥水匠”。 六缺失想像 近年来,美国等国家兴起了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方法。这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文训练方法──故事创作法。这种方法与我国作文界过去一向主张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的要求完全相左。不但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虚构,而且着重引导学生创造。 美国的一些作文教学专家,如格林等人认为:为了提高故事写作能力,应要求学生注意故事的结构,突出人物特点,写好故事的开头。作文教学法专家希尔里奇还设计了一种称为“故事开端”的练习,为中小学虚构故事、发挥想像力提供思想: 1.设想你正在一家商店(如展览馆、玩具工厂等),用五要素(何人、何为、何时、何地、何故)讲述你的故事。 2.从另外的角度看待世界:一条鱼会怎样看待渔夫?外星人怎样看待你的活动?一只老鼠怎样看待盆中的奶酪? 3.假设你是“超级神童(男孩或女孩)”,你将做什么?你的感觉会怎样?为什么? 4.做一个报告者,与家长谈话,与兄弟姐妹谈话,或与动物园的老虎谈话等,把内容写成作文。 5.如果让你做一天校长(或教师、父母、总统等等),你将做什么?如果你能让世界(或者你的城市、学校)发生三种变化,它将变得怎样?为什么你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 6.创造并描述一种混合型动物。例如,这是一头奶水牛(它是由奶牛和水牛相结合而成),那么什么是虎鼠(老虎和老鼠相结合)?什么是兔象(兔子和大象相结合)?等等。 关于故事创作法的意义与价值,一些专家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1.调动写作积极性,激励写作动机,让学生体验完成作品的乐趣; 2.进行刺激自由想像的练习; 3.提供有丰富的内容的作文机会。 反思我们上个世纪的传统的共性作文教学,一般只写纪实性的记叙文和少量的应用文,很少写想象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课程标准为何如此重视写想象作文?应当说,这是对传统作文教学对学生思维束缚太多的一个矫正。 传统的共性的命题作文,大多拘泥于记人或记事,而且题目鲜有创意,为学生提供的发挥空间很小,这也是导致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因素。而想象作文就不同了,它切合儿童富于幻想的天性,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儿童的约束,为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由此可见,鼓励学生多写想象作文,意义重大。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老师应解放思想,大胆放手,首先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放得开,能够纵横驰骋,然后再进行一些合理想象、科学想象等方面的训练。 《新作文》倡导个性作文,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 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儿童涉世不深,社会化水平不高,常常说一些幼稚的话语。这正是儿童天真无邪、憨态可掬、童趣洋溢的表现。我们应当大力引导孩子在作文中多写“我想”“我认为”式的个性作文,当孩子说出有创意的话时,要用“这是你的”“这是你的独立创造”等话语来鼓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有创意表达的习惯。而这正是我们《新作文》所倡导的个性作文所必需的。 丁丁老师:作家、媒体人、资深作文专家,独创3D-SAT作文训练法。跟着丁丁老师,让你爱上写作文。篇七: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无锡余水金
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其想像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与命题、半命题作文相比,它给了考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余地,更容易让考生自由选择,充分发挥,展现自己真实的写作水平,所以,话题作文经常出现在各类试卷中,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写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特征知规范 话题作文的构成由话题材料、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四部分组成。材料帮助我们明确写作意图,话题确定写作中心,提示语提供写作思路,写作要求是规范化的要求。可见,话题作文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和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作文时,应注意不要把话题当文题,而应根据自己的立意另拟标题;不要以为“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而应选择自己擅长并比很好表现主题的文体;不要抄录导语,也不要泛泛而谈,甚至游离话题。 比如,某中考题:据报道,前一段时间,“超级女声”年度总冠军李宇春走进北大校园,仅唱了一首歌,便引起北大学子一片狂热的尖叫,场面混乱,以至原先计划好的一些节目不得不临时取消。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也引发了人们对文化问题的深刻思考。有人认为,北大校园是中华民族的一块文化圣地,“超级女声”走进北大,体现的是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和文化的巨大冲击,甚至是对经典文化的亵渎。请以“文化”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限体裁,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道题涉及的是时尚的、通俗的、流行的文化与传统的、经典的文化的关系,二者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你如何评价和取舍,才是作文中应该着力谈到的。如果撇开话题的背景和限制,“文化”的话题就会扯得漫无边际了。 二、化大为小精审题 正因为话题作文写作范围相对很宽泛,在作文时应该先缩小写作范围,认真审题,确定自己要说的问题是什么。审题环节马虎不得,否则会导致文章或离题万里或老调重弹。审读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还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比如,某中考题:像宙斯抓闪电一样,科学家捉住了一个定律。科学家把定律带回实验室。扔到火里燃烧.又浸入水里冷却。他像个铁石心肠的人.一次又一次地严厉批判、故意非难、仔细考察着定律,甚至为它准备了断头台和绞刑架。定律看见科学家严峻的面孔。不觉流下眼泪:“亲爱的科学家,你呕心沥血,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才捉住了我,可是,你又为什么这样对待我?”科学家蹙紧眉头,一边做着实验一边回答:“在科学事业中,真正的爱都是严厉的。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希望在我化成尘埃的时候,你仍能立足于世界!”寓言中科学家对定律的态度以及他所说的话。能让你想到些什么呢?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和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这里的“爱”显然不是我们平常说的人于人之间的感情,也不是自己的一般喜好。这则寓言可以从三方面理解:①科学家之所以成为科学家,就在于他们有科学精神。他们不仅热爱真理、敢于发现真理、严厉论证真理,而且具有为真理献出一切的精神和气概。②定律之所以能成为定律,是经受过反复锤炼与检验的,它饱含着科学家的“爱”。正如一个人的成长:只有敢于接受磨练,接受“严厉的爱”,才能成为有用之材。③阐明了科学家与定律的辩证关系。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定律,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应正确对待“爱”、正确理解“爱”。唯有审题到位,才可能有高质量的作文。三、以小见大见真功 选好了写文章的角度,还只是确定了作文的切入点和方向。怎样准确、深刻、稳妥、新鲜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态度情感,还需在立意和选材上下一番功夫。好的立意必须有好的材料来表现,只有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新鲜性的材料才能更有力地传达文章的主旨。选择材料,不在其多,关键要能做到以小见大,生动传神。 比如,某中考题: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也有人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明确自己的优劣高低,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比较”引起了你什么样的联想或思考?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本题的材料给了两个判断,一是反对比较,一是赞成比较。因为角度不同,二者都有道理。但是,比较鉴别是大家说得很多的话题,而且是从事功的方面说的;“不要比较”是从人性涵养的角度说的,通常说得少,这个角度更适合作文。明确立意后,就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来选择素材,比如同是花香,兰花沉静悠远,牡丹热烈奔放,各呈其美,皆有其长;比如同是成功,霍金只需在自己的宇宙星球中去遨游,刘翔继续在跨栏赛道上去飞奔。把各种素材合理嫁接,就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立意之妙。 四、独具个性勇创新 话题作文着意引导学生把目光从封闭的课堂投向广阔的社会,诱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去抽丝剥茧地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引领考生学会思考,运用自己的文化积淀,正确地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写作中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写空话、套话,或无病呻吟。同时,感情真挚与虚构故事并不矛盾,只要虚构的故事符合生活的逻辑,反映了作者的喜怒哀乐,就是有真情实感。正因为话题作文限制较少,所以它最适合作者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才情,最适合尝试新鲜的表达,即在文体、手法、语言上展示作者的创造能力。 比如,有考生以“走出自我小天地”为话题,写一篇《上帝的宠儿——东施新传》的文章。写以丑名垂青史的东施在等待了千百年后,乘坐“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到上帝的“安乐宫”找上帝吐苦水,上帝开导她:不要模仿别人,不要羡慕别人,赶快走出这个自我小天地,找找你的特长和优点,帮助他人,为世人服务,你会收获到人们应有的喜爱和尊敬的!东施顿悟,重新开始了新人生,并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最后还收到了天庭的贺卡。 这篇作文就是采用故事新编的手法来表现话题,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创新。文章穿越时空,想象奇特,化用故事而又不落窠臼,极富时代特色。 总之,只要能够化大为小审清题意,变化角度准确立意,合理选材巧妙搭配,展现才情张扬个性,就一定能写出文质兼美的话题作文。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一中/ 邮编:333000/ 电话:/ QQ:)篇八:怎样写好作文 怎样写好作文(转) 写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世界各国的学校都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从小学开始,写作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到博士毕业都是如此。 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呢?
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 我口表我心,我手写我口,就能打消孩子对写作文的距离感和畏惧感。说的时候就是“话”,把它写在纸上就是“文”,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说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说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说法,所以每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不一样,这就是写作的秘诀。 六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写 所谓作文就是让真挚的思想感情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给与过多的约束和限制,不要给予太多的标准,不能把大人自以为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强加在他们头上,最需要的是宽容。忠实自己的心灵和生活,是打开作文大门的第一把钥匙。要多用短句子,多用白话,多用具体事例,少用概括性句子,多采用描述性语言。做人要直,作文要曲。 七模仿中创新 人类能借助模仿而飞快地学习。特别是孩子,他们非常善于在模仿中学习,如果不许模仿,他们一定举步维艰。刚开始的所谓临摹,可以以记人家的结构为主,犹如偷学了几招花拳绣腿,当然,临摹“结构”学的是招式,偷的是初级功法。临摹“构思”和“角度”,学的是配方,偷的是中级功法。 临摹人家的“思维方式”,学的是精髓,偷的是高级功法。在模仿中要有创新,还应教会孩子像大师一样思考。像大师一样,并不困难,只要对生活的态度不粉饰、不矫情,坦诚地去表现、体味、感悟、剖析生活,特别是自己最熟悉和最有兴趣表现的生活,就可以了。让孩子学会把自己的观察思考整理写下来。看、想、写,往复运动,盘旋上升,久而久之,就既有生活又有思想了,思考可以带动对生活的构思和表达。 八给孩子展示和被认可的机会 宏湖是北京某报社的一位编辑,他向邻居高二学生吴菲约稿,没想到吴菲“作文在班里较差”,但是因为稿源奇缺,他还是说服吴菲花了三天的时间写了一篇稿子。后经他的“润色”,文章登出来了,稿费也同时算出来,1600字的文章共得25元稿费。他想不管吴菲文章写得好赖,毕竟耗时三天啊,25元稿费确实太少了,就自己又贴上15元,凑了个40元的整数给吴菲送去。谁知从那以后,吴菲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拼命写稿,不但是一个优秀小作者,而且在2002年的高考中,以674分的总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 老师:对中小学生而言,在正式刊物杂志上发表习作,毕竟不易。但是世间总有路可走,既然不能发表,便自己创造机会发表木——因为,这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比如,为孩子建博客、发微信,甚至将孩子的作品印制成书,努力让孩子过足作家瘾。 九多练多改巴金说:“只有写,才能写出好文章。”鲁迅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修改是写作文最后一个步骤,并且非常重要。文学巨匠托尔斯泰一部《复活》就改了六次之多。 十素材积累 引导和促使孩子通过观察、调查、访谈、上网、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让孩子多体验生活。写作成功秘诀在于写熟悉的事,写具体的事,写感动自己的事,写自己喜欢的事,写自己体验尝试实践过的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读名家之言,多欣赏名篇做积累是根本。作文素材积累途径概括为以下三点:A观察,B阅读,C体验。 老师建议:当孩子某作文(比如《登大罗山》)不会写时,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利用百度,可引导孩子搜索5-10篇有关登山的作文,分析它们的结构、研究它们的构思、吸收它们的好词好句。这种寻找相关资料的方式,本身也是一种语文学习。 十一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万件事。 概括起来说,要写好作文要做好以下四点: A、玩中丰富自己的人生 实践,会玩的人往往容易取得成功,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明,都和玩有关系哦。爱玩瓶瓶罐罐的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终身玩炸药的诺贝尔成了大化学家。而那些文学家、大诗人呢,似乎个个都是旅行家,游山玩水,写出了精美的散文、游记。 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一秘诀——会玩。玩的丰富多彩一些,自然比闭门不出好得多了。 B、读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立品同白玉,读书上青云。爱读书的孩子,没有坏孩子。 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二秘诀——多读。精读与泛读像结合,深度与广度相结合,变他人所知为自己所知,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情感。
C、思中激发创造的灵感 鲁迅先生说过:“一味只读,就变成了书橱。”这就是孔子警示我们的“学而不思则罔”。只有在经历了、阅读了之后深入地思考,才会不断激发创作的灵感,使自己文思泉涌。 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三秘诀——会思。
D、写好表达自己的情感 “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清朝唐彪写过《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稳重强调了多做文章的妙处:“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己功夫,其益相去远矣。”由此可见,多写,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才能锻炼出良好的表达能力。 玩的、读的、想的,如实地记下来,加以真情的抒发,就是好作文吧。 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例如:美国的教育就非常注重孩子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两方面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老师提醒:很多家长守着老传统,要求孩子努力读书,其它事不要管。这种观念其实对写作大大不利,一定要让孩子多做事,比如买酱油、给外婆送月饼、看小孩、做水果拼盘??这不仅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而且能发现很多的写作素材,有经历有体验才有好作文。篇九:作文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为了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我们教师往往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有限,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21世纪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师必须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供广阔的空间。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在学校学科教育教学中居于特殊的位置,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需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自己的重任,面对21世纪人才的培养,应着重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着手。以此反思小学作文教学,迫使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以新的教学观念,探索作文教学新方法、新思路,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要加强。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了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我们教师往往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有限,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21世纪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师必须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供广阔的空间。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在学校学科教育教学中居于特殊的位置,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需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教学生写作文就必须先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打消厌作文情绪,这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在作文教学中,我是用“读中学写”的办法来达到这一目的的。首先,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逐渐领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想象,提供给学生创新作文的条件。不少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讲课时,要创设情境,进入角色。假如我就是课文中的“我”,从而充分去感受、体验、大胆想象。如《观潮》一课中写观潮人昂首盼望潮水的到来,文中这样写的&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如果我在其中,看到激动人心的场面,周围人的语言、动作、表情将是怎样,我的表情、动作会怎样等等,这样不难写出有创新意识的好文章。另外,在思想内容上的多角度,引导学生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立意,用同一素材写出不同立意的作文。经过这样的训练,就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想写的内容和想象的内容一一写了下来,写出了真作文;再加上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自然会愈来愈强。 二、培养作文创新意识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 当前,作文教学中的某些弊端严重地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教师的指导每每是三言两语的老生常谈,学生作文又常常是言不由衷的搪塞应付、抄袭报刊。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指导过于死板,缺乏创造性。2没有平时阅读课外材料和词汇的积累,作文只能是凭空虚构,空洞无物。不知哪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十分精妙的话:“有了好的作文材料,作文就写成了一半”。材料对于作文来说,真是太重要了!把它比作巧妇手中的米,比作能使蚕吐丝的桑叶,丝毫也不夸张。因此,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作文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引导学生: 1、记日记。要求学生把每天发生的事记下来,把印象最深的事记具体,天长日久,一定会有好的作文材料。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还说道:“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的作文也不例外。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自然就自己写出有真情实感且富有个性的作文。2、摘抄。倡导学生将课外读物中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摘抄下来,长期坚持,优美词句、写作技巧也会日益丰富,作文时就能灵活选用。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 3、电化摄录。指导学生从广播、电脑、电视、电影等电化设备中积累作文材料,特别是电脑、电视、电影这三部有声有形的书,给人插上了“顺风耳”,安上了“千里眼”,世界各地的人和物以及每天发生的事都能轻易听到、看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积累的材料更是经久不忘。 丰富的材料是写好作文的源泉,是学生寄托真情实感的载体,更是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根基,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积累材料。 三、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 首先,在作文命题上要有新的突破。作文的教学改革,首先应是观念上的转变。为了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必须在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上下功夫。首先教师在命题上要有新的突破。一是要克服命题成人化倾向,特别注意命题的趣味性。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就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同是写人记事的作文,“我的童年”命题就有点成人化,而“妈妈叫我小淘气”、“我真聪明”这样的题目学生就很喜欢写,因为题目有助于激发他们回味童年的乐趣,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其次,在写作题材上要有新的拓展。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怎样指导小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们认为,拓宽小学生的写作题材,扩大写作生活文和引进艺术作文,是引发和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作文内容生活化 写作常识告诉我们,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因此,要重视开拓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拓展写作题材,就是要通过课内向课外开放,培养儿童勤于观察、善于思考、面向社会、接触实际的良好意识和能力。力求做到写作题材与学生生活合拍,从而使作文内容生活化。 最后,要冲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让学生大胆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多种角度选择材料。如写《我的爸爸》,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爸爸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同一材料多种立意,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这些“事实”中寻求新的关系,找出新答案,这有一个思维过程,其中蕴含着创新思维过程,从而慢慢培养出小学生对作文的创新意识。 四 提倡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判断性 要创新就必须质疑,而批判思维是要冷静的对待客观事物进行冷静的评价,表现为不轻信,不随波逐流.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应该是提倡的,但这种质疑必须是科学的,有分析的.指导学生质疑,可以在讲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学习&&伟大的友谊&&一课,有不少学生提出疑问:文章开头为什么连用五个”共同”,教师启发学生先反复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先弄懂”共同”的具体内容,然后归纳出之所以连用,是想它们的友谊是坚固的,牢不可摧的. 通过引导学生质疑,重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复合思维。创新实际上是从发散到复合再到发散的多次循环过程。选择最佳质疑时机,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质疑。学生预习时首先接触的是文章的题目。它好比文章的眼睛,是理解的钥匙。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能够统摄全文,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引导学生善于提问。以学定教,抓住学生的疑点处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好的问题,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达到“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间充分的合作交流,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要替代;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要暗示。 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践具备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引导学生用以掌握的知识予技巧培养球艺思维和创新能力水到渠成.比如: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幻想训练,古诗延续训练等等,都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评语要有新举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评语中惯用的“纠谬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而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由于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过高要求,再加上教师评语像裁判式的生硬、刻板,冷冰冰的。如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等等,挫伤孩子的写作积极性。或空洞的、含糊的评语,如文章很生动,内容具体,想象丰富等等。使学生如堕云雾之中,觉得作文很抽象,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认为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很苦的事。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意义上说,小学生作文不但是小学生作文能(来自: 池 锝 网:[标签:biaoti])力的体现,也是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学习心理、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因此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语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耐心的心灵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此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必须注意重视发展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只有全面发展了学生智力,才有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经过长时间的能力培养和日积月累,才能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写作时才能水到渠成,文思涌泉,笔下生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还要强化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使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文章例话[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1983.篇十:让写作充满趣味 让写作充满趣味,让写作走向成功
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逐步使他们乐写。 一、让“导写”引起兴趣 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的作文欲,与教师的“导写”有直接关系。题目一出,不导则写,对多数学生来说,则是苦差事。因此,导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 所谓导写,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疏导,使之文思涌来。文思要喷涌关键是开掘题材。题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题材如山珍海味能馋人。题材于淡,似白菜萝卜即使巧妇也难成佳肴。因此,如何选材是导写的关键。一般的说,好题材具有“新”和“奇”的特点。“新”题材,“新”观点,往往能启人深思,引人遐想。“奇”就是不寻常,即在倩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故能诱人一睹为快。在导写中,教师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悟出“新奇”的题材,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比较,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
导写要使学生懂得生活与文章的关系。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不热爱生活,就不会有佳作问世。生活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物质生活(以行为为轨迹),另一层是精神生活(以感受为轨迹)。文章所选材的生活是这“两种”生活的有机结合。写作要以“感受”为基础,但又不能拘泥于感受,而要从感受发端,展开想象。“想象”又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以“观察”为本。观察要认真细致。做到人木三分,透视事物的根本。这样才不会“无米”生炊。 “导写”要引导学生善于借鉴。每次作文课,在点化之后,有必要宣讲几篇佳作,给学生提供借鉴,造成立体感,唤醒写作欲。引进写作的情境。 二、让 “自由文”涵养兴趣 当然,只写“规定作文”也有弊端,因为学生的经历、性情、思想和方法各不相同,表现在作文中的方方面面自有分野,而且“规定”越多,学生越不得越雷池一步。所以,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在平时乐写“自由文” 所谓“自由文”,就是让学生怎么写就怎么写。排除作文的消极心理,鼓励随时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不拘形式,灵活自由,旨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勤奋写作的良好习惯,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建立自己的写作“材料库”,从中体会“我手写我口”、“我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乐趣。 三、让“做”深入乐趣 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对作文的全过程进行指导。为了在作文之前,使学生感受生活,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学生做点什么。这种“做”较为宽泛,可以是言行表现,动手操作,也可以是动眼、动耳、动嘴、动脑的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甚至可以是漫画鉴赏。但都必须是以练习作文为直接目的,而不是指日常的生活和学习。 这种“做”,不管是课上集体活动,或是课下分散活动,都必须提出明确的作文要求,让学生在活动前有所准备,活动中有所留心,活动后落实到作文。 “做”的种类可以灵活多样,让学生为“快乐作文”,做好准备:①采访类。或访问本地先进人物,或访问其他有特色的人和事。或调查研究,然后写出“访问记”,“人物通讯”或“调查报告”。②文体类。例如,召开班级晚会。再根据晚会实况,写成“消息”、“通讯”、“评论”、“赏析”、“偶感”等等。又如背诵比赛。每组推出代表互相竞争,其他人当观众助兴。在比赛中,要求人人仔细观察别人的神态、动作,体察自身的心理、感受,然后自己拟题,写出真情实感。③实验类。与其他科目结合,利用实验课所获得的知识作文。例如,与化学课结合,写《说钠》。又如,与生物课结合,写《精蜒的构造与习性》。也可以同体育课结合,写《我是怎样投手榴弹的》。④劳动类。根据不少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然后据实作文,可写方法、过程,也可以写感受、体会。又如,利用参加集体劳动的机会,要求写成,或评论劳动中的人与事。⑤旅游类。组织学生到当地名胜古迹参观旅游。事先不但要做好物质准备和思想教育,而且要让学生对所要去的地方有较多的了解。到旅游点之后,让“知情者”当,使“旅游者”能观察感受到更多的内容。然后写、游记。此外,还可以组织参观。或展览馆、或博物馆、或俱乐部,等等。然后写参观记(或忆),也可写成评介性文章。③漫画鉴赏。鲁迅先生说:“图画可济文字之穷。”在作文教学中引进漫画鉴赏,有利于学生冲破写作思维的定势,发展深层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克服怕作文的现象。漫画干预生活,林林总总的漫画以最直观的手段向学生演示了无形可征的联想思维,读多了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在捕捉写作素材时能突破单凭直觉感知的框框,让思维活跃起来:获得作文的某种感悟。所读的漫画,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内容相近的组合,或者是内容相反之排列。读画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换的过程。 作文之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做”,让他们“做”得开心,“玩”得有味,并从中积累写作素材,不仅其过程生动活泼,而且这种“写”也成了一种享受。 无容置疑,这种“做”,应该适量,并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所以,不能忘记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少吃多滋味的原则。 四、让“批改”体验乐趣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思想要求: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仍以这种标尺要求教师,而许多学校的教学要求也依然没有跳出这种发臼。遗憾的是这把衡量作文教学的“标尺”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老师,又危害学生。请再听听叶圣陶先生的谆谆告诫吧:“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秉承叶老的教导,笔者从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找到的答案是:让学生评改,把作文的评改权交还学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自行修改呢? 首先,让学生认识自改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论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鲁迅是这样教导的:“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契可夫是这样指出的:“写作的技巧,其实井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 接着,让学生懂得怎样改;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卷面是否整洁;三看错别字有几个,并加以订正;四看有没有病句,并予改正;五看标点符号有无明显错误,并加以修正。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的最低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掌握了。熟练掌握了后,再过渡到高层次的要求:①审查主题思想。这是最重要的修改。通过改,使主题鲜明。②审查所用材料。多余的、无关的删去;典型、生动的留住或补人。③审查结构。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全文能否构成有机的整体。④审查表达方法。记叙是否清楚,描写是否生动,是否,议是否辨证,说明是否准确。⑤审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明白、通顺。总之,通过“增”、“删”、“调”、“改”来完成相关热词搜索:
[写传统中医的作文(共10篇)]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传统作文】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池锝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可或缺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