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专业使用什么专业单反相机机好

怎样选择单反相机镜头?单反相机的几个镜头概念介绍
作者:佚名
字体:[ ] 来源:互联网 时间:09-27 15:55:53
单反相机买了后大家很快就会不满足自己的套机镜头,很想尝试尝试各种焦段的镜头。但是现在镜头价格动则几千,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起的。那么怎样选择单反相机镜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单反相机的几个镜头概念,一起来看看吧
&多年来你一直用傻瓜相机和手机拍照片?这样当然不错,不过你也可以有更高的追求。你知道有许多口袋相机和带拍照功能的设备无法满足的摄影功能和效果。所以你选择了数码单反相机,准备投身严肃摄影的世界。
选择镜头,绝对是所有单反用户买回相机后的一大难题。选择了品牌,缩小了镜头的选择范围,但仍然有不少问题待解决。例如:
变焦和定焦如何选择?
为何差一级光圈体积会相差这么远?
光圈为何会有浮动和恒定之分?
一机两镜还是买一支天涯镜?
买镜头是否直接买全画幅镜头较好?
以上问题对新手来说,一时间实在难以消化。如果你发现身边的朋友给你太多意见,不如先看完本文,搞清楚几个镜头的概念,在群镜面前就会更加心里有数。
1.质素先决&&定焦一定好过变焦?
如果你问过朋友意见的话,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会告诉你定焦镜头比变焦镜头的画质好。这个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对的,但也不是绝对。就变焦镜头本身来说也分好几种,如果将套机的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去比,这就未免有欠公平。
尼康AF-S NIKKOR 50mm f/1.4G及AF-S NIKKOR 24-70mm f/2.8G
从镜片数量衡量
定焦镜头被公认质素好,也许就证明了简单即美的道理。以尼康AF-S NIKKOR 50mm f/1.4G为例,镜片数量仅8片;如果是一支有一定质素的变焦镜头,如尼康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就需要15片镜片。由于可以变焦,镜片增加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越多镜片也越容易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色差&&由于内部的折射次数增加,光波散射偏离光轴的机会越高,令高反差时出现紫边的情况越容易出现。此外,锐度也会因为经过多重镜片而不断打折扣。所以要追求画质,定焦镜头是首选。
尼康AF-S VR Micro-Nikkor 105mm f/2.8G IF-ED
从镜片质素衡量
不过镜片太多会影响画质,也不是绝对正确的说法。例如尼康AF-S VR Micro-Nikkor 105mm f/2.8G IF-ED 就有15片镜片,和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一样,然而它的锐度也是公认的顶级。所以镜片质素,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条件。高级变焦镜头会使用高质素镜片如萤石、超低色散镜片及纳米镀膜等方法去改善透光及折射表现,就算镜片数量多,也可以保持画质。
收缩光圈后的表现
光圈大小也会影响镜头表现。通常收小光圈,锐度都会有所提升,眩光问题也能够减少。一般收小两级光圈,已达到最佳的线数,凭肉眼未必分得出是来自定焦还是变焦镜头。其实一般标准变焦镜头也不是很差,不过由于成本考虑,镜片质素及修正功夫不能与高级镜头相比,要尽量收缩光圈才能达到较佳画质,所以常被资深用户看扁。
所以说若为画质选择定焦还是变焦,不如说是选择高级变焦还是一般变焦镜头更值得讨论,毕竟定焦镜头本身已经提供了一定质素保证。
2.光圈先决─定焦对比变焦的绝对优势
先考考你,你能找到一支光圈大过f/2的变焦镜头吗?笔者可以肯定,现在还没见过(不算CCTV或卡片机的镜头)。暂时只见奥林巴斯推出过两支f/2光圈的变焦镜头。虽然不能肯定未来技术是否会发展到能制作出这种大光圈镜头,但变焦镜头无法做更大的光圈,主要是体积及重量的限制。
上/下分别为小白IS II和小小白IS,可见到两者体积上的分别
大一级光圈重量差一倍
简单点说,由f/2.8加一级光圈至f/2,光圈直径需要增加约1.44倍,所以镜头体积会大大增加。大家不妨看看小白IS II和小小白IS的重量,就会发现前者f/2.8和后者f/4,重量几乎相差一倍。那么一支梦幻级的f/2光圈变焦镜头,可能就有3kg重。70-200mm焦段本身就是一支既要求质素又要有机动性的镜头,为追求大光而圈拿着总重4kg的机身加镜头,相信没有多少用户能接受,除非厂商可以找到更轻的材料。
图为(左至右)佳能EF 50mm f/1.2 L USM、EF 50mm f/1.4 USM 及 EF 50mm f/1.8 II,除了体积外,材料也决定着镜头重量
定焦镜光圈大相对重量较低
再说定焦镜头,由于定焦镜的镜片组相对较少且结构简单,所以对体积和重量的顾虑相对较少,较大光圈的镜头重量也不会太夸张。例如佳能EF 50mm f/1.2 L USM 为580g,EF 50mm f/1.4 USM 为290g和 EF 50mm f/1.8 II 为130g,比不少高级变焦镜轻一大截,而光圈相对来说大了两倍还多,在制造浅景深时也更有优势,在弱光环境下也更为有利。
所以定焦镜头在灵活性上虽不及变焦镜头方便,但光圈优势实在无可取代。所以在增加镜头器材时,总有充分理由选购一直定焦镜头。
3.灵活先决&&天涯镜只是初级玩意儿?
所谓天涯镜,是泛指变焦倍数10倍或以上的变焦镜头。天涯镜比一般变焦镜提供更大的焦段范围,覆盖广角至长焦段,一般都以18mm开始,最长焦段在200-270mm之间。看到这种焦段,大概都会想到这是旅行用的最佳配备,即可用广角拍风景,也用长焦拍飞鸟。
天涯镜与恒定光圈的变焦镜头相比,重量轻是绝对优势,几乎可以相差一倍。加上焦段变化灵活,仍然值得考虑
无可避免的浮动光圈
为兼顾体积,天涯镜难以做到恒定光圈。以尼康AF-S NIKKOR 28-300mm f/3.5-5.6G ED VR为例,光圈为f/3.5- 5.6。为何不能做到300mm都是f/3.5,因为镜身的直径限制了它的光圈大小。做一个简单算术,将焦段除光圈值就能得到光圈直径。如 300/5.6,光圈直径为53.6mm,以镜身直径83mm当然容得下。但如果是300/3.5,那光圈直径就起码要有85.7mm,超出镜身直径。所以为了缩减体积,只好在光圈上作出妥协。从这点可知,为何恒定变焦镜体积大且较重,价钱更是差天共地。
适合户外多变环境
天涯镜由于长焦段时光圈偏小,在弱光环境拍摄会比较困难。至于成像质素,由于镜片较多及经过多重折射,成像锐度及色散表现,基本上都比定焦和低倍变焦镜头逊色。不过厂商为顾及到画质,天涯镜的镜组内都会有较多高质素镜片,如尼康的两支天涯镜均有两片ED超低色散镜片,而适马则有4片SLD镜片,画质表现仍然能保持一定水平。
那天涯镜是否不值得拥有?这要看用户的使用习惯。笔者并不反对买天涯镜,尤其是以休闲为主,没有打算再买更多镜头的用户。宽阔的焦段在使用时有莫大的方便,例如到外地观光遇着花车巡游时,即可拍摄大场面,又可选择目标拍摄特写。天涯镜虽然没有大光圈优势,但大部份镜头都设有光学防抖,可以在较慢快门下手持拍摄。加上市面的单反大部份降噪能力出色,调高ISO的画质也有一定保证。
笔者在沙滩排球赛时也有此体会,一支广角变焦和一支长焦变焦大光圈镜,在场中要经常更换是非常麻烦的。其实解决方法有两个,若是专业的摄影师会同时准备两机两镜交换使用;对只有一部相机的用户来说,手持一支18-200mm的天涯镜也不失为好选择。特别是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虽然光圈较小,但仍可用较高ISO及高速快门应付。动作瞬间即逝,相信大家不想因换头错失良机吧。
4.可持续发展&&APS-C还是全画幅镜头?
APS-C是单反较普及的型号,但镜头不能和全画幅相机共享,所以如果日后打算升级,在购买镜头时要想清楚,应该买 APS-C还是全画幅镜头。遇到这个问题,就要认清楚相机系统的设计。
在流行型号当中,佳能是唯一将APS-C镜头和全画幅镜头接口分开设计的。佳能的APS-C相机可以兼容两种镜头,即EF-S 和EF镜。但全画幅不能用EF-S镜头。至于其他品牌如尼康、宾得及索尼等,本身的接口没有这种区别,所以无论APS-C还是全画幅,都可以装上去。
要注意的是,不少APS-C镜头的成像圈本来就不能覆盖全画幅,装上后会出现四边暗角的问题。如果是尼康的FX相机,会有保留全画面或裁放至DX格式的选项;至于索尼,全片幅的相机会自动切换裁放率,连想保留暗角的选择都没有。必须留意,经裁放后的相片,像素一定会下降。
对于APS-C相机来说,广角镜头的选择比较麻烦,为达到所需焦段,仍难免要买APS-C镜头
那么是否无论如何都应该买全画幅镜头呢?相信焦段和价钱是比较大的考虑因素。最简单的说,就是广角端的问题,以尼康系统为例,图丽AT-X 116 PRO DX AF 11-16mm f/2.8是少数可以让APS-C相机达到16&24mm焦段的镜头。如果为日后全画幅相机铺路而直接购买尼康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那就只能得到21-36mm焦段,并非心目中的视角。所 APS-C面对裁放率问题,广角端无可避免最好买APS-C格式的镜头。倒过来,长焦镜就相对较少顾虑,裁放率反见优势,所以买全画幅镜头也无所谓。至于有部份APS-C镜头可以覆盖全画幅成像圈,那是特殊例子,最好搜集足够资料才入手,免得后悔。
以上就是怎样选择单反相机镜头介绍,大家看明白了吗?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初学者买什么相机好 为初学者推荐的相机
作者:佚名
字体:[ ] 来源:互联网 时间:07-03 09:46:59
单反相机再入门,也是单反,有着单反很好的手感、操作的便捷性、不错的对焦及连拍性能以及优异的画质。同时,再小巧的单反,也不小。下面为大家介绍几款适合初学者的相机。
初学者一定要买单反吗?
这个回答肯定是不一定。目前相机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就是单反相机,看起来最专业的;一类就是无反相机,目前来说可以说时尚文艺;还有一类就是机身镜头一体机,不能换镜头的,以下统称小DC。对于小DC来说,我不推荐想学习摄影的初学者购买&&别和我抬杠。
单反相机再入门,也是单反,有着单反很好的手感、操作的便捷性、不错的对焦及连拍性能以及优异的画质。同时,再小巧的单反,也不小。
无反相机就是咱们通常说的单电或者微单。操作上有特别像单反的,有特别像小DC的,良莠不齐,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好的。性能方面,对焦有堪比单反甚至更快的,也有慢到你想杀人的,连拍却往往比单反更强。画质方面的话,有卡片级的一般般画质,也有比单反还好的画质。体积上来说,再大的无反相机也不会特别大。
价格方面,单反普遍比无反相机贵,但是单反无反都是什么价位的都有。
总结:学习摄影买单反,一般不会有后悔的感觉,会满意。如果买无反相机的话,要仔细甄别,买到坑爹的肯定要后悔的。但是买到值得买的,我觉得综合性价比等等其它因素要比单反好。至于小DC,还是那句话,不推荐想学习摄影的初学者购买。
初学者预算多少合适?
在我看来,既然学习摄影就要做好花钱的准备。虽然烧摄影不像烧房子、烧手表、烧汽车那么花钱,可&摄影穷三代&的箴言还是有的。所以指望1000块就能买相机学摄影倒也不是不行,拿手机学习摄影都行。但是,您要想学个痛快,拍个爽快,必须要有更多的投入的。当然投入也不会太多,您且听我继续说。
摄影的投入不仅仅是一个机身那么简单,镜头得要吧?存储卡您得买吧?摄影包也是必要的。所以七七八八算下来,我觉得基本上对于器材来说3000预算起是必要的。
3000元您能够购买到一个不错的套机+存储卡+摄影包。作为初学者来说,我觉得这套就很好了,完全可以依靠这套学习摄影,等学到一定程度您再换机器。那时候相信您自己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选摄影器材需要知道什么?
首先要知道不管什么相机,最终出来的照片才是你要的,所以画质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画质由三个方面决定&&传感器(就是替代胶片负责将光转化为信号的那玩意)、处理器(负责将信号转化为图像的东西)、镜头(收集光的那一坨)。
传感器、处理器、镜头这三者在我看来传感器是最重要的。而且远大于其它两者。
传感器是成像的基础,而且传感器除非您换机器否则不可改变。处理器性能也许会因为固件升级(相当于相机软件系统升级)发挥得更好,获得更好的画质。镜头您觉得不好了,也可以换贵的,成像就好了。但是传感器就那样,不换机器就是不变。所以想要好画质,就踏踏实实先选择好的传感器。
传感器主要有俩指标&&一个是传感器大小,一个是传感器的像素。大家只要记得传感器越大越好就可以了。至于像素,目前普遍2400万像素级别,越高越好,但是2400万也够了。
至于传感器尺寸实在太重要了。大传感器可以得到更清晰的画面、更干净的暗光场景的成像、更好的背景虚化效果。
所以画质要好,传感器就要大!未必一定,但是对于咱们初学者来说,这么记最简单。
对于能换镜头的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来说,一个品牌的传感器大小最多就俩规格。所以选择大传感器基本上就是选择了品牌。无奈,但是现实。
其次,画质之后你还要想咱们能不能拍到那些画面,所以相机的性能也很重要。相机性能有很多,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关注对焦性能和连拍就可以了。可换镜头的单反和无反相机一般连拍不会太慢,所以也不表。
单说对焦性能
对焦是非常重要的,我用过某可乐标的很贵的很德国的相机,用了不到20分钟就放弃了,因为对焦太慢了。对焦慢的结果就是你根本拍不到东西。
单反相机的对焦速度都很稳定,也很有保障,不需要担心。同样,目前新款的无反相机对焦都还可以,最差的也让我觉得不拖后腿,其实这就够了,没必要对焦嗖嗖的。老一些型号无反相机中却有很多对焦超恶的,大家小心。
再次就是操作的便捷性了。其实我现在不太喜欢用入门单反相机的原因就是操作不如专业的方便,因为专业级的按钮多,按钮多按着方便。但是我还是要说,最入门的单反相机操作也不错,初学者不会觉得不方便,只是要记很多按钮的作用,需要一定上手的时间,这是学习的必然代价。而无反相机则大大不同,有的我觉得操作起来和入门单反感受差不多,有的让我觉得比单反还有用,当然还有很多按钮很少,需要触摸屏什么的。说实话,我不太喜欢,操作效率低。还有不少操作需要频繁进入菜单,对于初学者来说就是噩梦。
最后再说说功能,这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好多老摄影师觉得相机要那么多自动或者增强功能做啥,有PASM四个档位足够了。其实对于我来说,我是赞同的。但是很多功能却可以帮助初学者快速提升拍摄自信,所以我觉得这是大自然的馈赠,咱们就收着吧。但是没必要在某些功能上左右您选择相机,有就用,没有也便这么过。
最最后,再说说外观体积。我现在就是用无反相机,一来我觉得我不需要加了手柄的大单反把妹,二来我觉得无反的各个方面足够满足我的拍摄需要了。最重要的就是无反相机轻便太多了!所以我觉得大家没必要因为装逼买单反,因为那会是一个负担,会让您带着相机出去的概率大大降低。所以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完全可以考虑无反相机。而且无反相机外形有很时尚的,有很复古的。反正我觉得比单反好看,喜欢什么样子的您自己挑。
配件一上来需要买什么?
存储卡,没卡拍了放哪啊!所以一定要买存储卡。这个没什么可以说的。该买什么买什么,不拍视频没必要特别高速的。不是特别高像素,没必要买特别大容量的。32G和64G目前主流(2015年7月)。
UV镜,我建议还是买。就做保护镜头用吧。UV镜就是一个玻璃片,装在镜头前面,原来是防紫外线的,现在纯粹就是保护镜头。所以没必要买贵的,我建议就是能多便宜就多便宜。什么B+W,什么PRO的,都不需要。您套机才多少钱,买个好几百甚至上千的UV镜?UV镜确实影像画质,但是咱们初学者拍的东西还不会因为一个UV就从好片变烂片了。而且您真想拍大片,多贵的UV都损失画质,您可以把UV拧下来拍。所以买个便宜UV,脏了随便擦,不心疼。
摄影包,买吧。放相机用,单肩有单肩的好,双肩有双肩的好。外观看您自己喜欢。也要考虑未来您要买多少器材。
第二块电池,我觉得没必要。您要是有钱想买,我也不拦着。能换镜头的相机基本上都是一天一充电,或者几天一充电。还有能用充电宝的。当然,您要是旅行,还是多备着点好。
三脚架,初学者嘛,没必要!
第二支镜头,等您玩转第一支的。除非您有钱。
说了半天到底买什么?
简单说吧:单反必佳能尼康,微单就索尼。
有多少预算就买这三个品牌里能买到的最好的型号。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CorelDRAW X5视频教程
PhotoshopCS5教程
PhotoshopCC案例教程
Photoshop商业修图教程
Illustrator CS6视频教程
Illustrator CC实例教程
Illustrator CS4视频教程
CorelDRAW视频教程
印刷制版CTP技术
PhotoshopCS视频教程
Photoshop高级视频教程
服装打版视频教程
服装制版实战教程
Lightroom视频教程
北京精雕JDPaint教程
北京精雕实战教程
彩铅手绘教程
单反相机视频教程
UI图标设计教程
ArtiosCAD包装设计
平面综合设计教程
方正飞腾排版教程
InDesign专业排版
Comicstudio漫画创作教程
平面设计常用知识
本周热门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您好, []|
地球上没有新鲜事 单反相机9大经典设计
  单反结构从发明到现在,已经有了百年历史,在这百年之中,单反一步步的完善发展,终于从最初简陋难用的木头盒子变成了现在人人都能用的平民产品,我们此前说过相机史上的八大雷人设计(链接在此),那么这次我们就说说单反史上一直延用至今的九大经典设计。单镜头反光镜设计,始于1861  实际上单反这个结构出现的非常非常早,甚至早到了相机出现之前,学过美术的朋友们都知道那个利用一片玻璃反射而临摹实物的创作方法,这就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单反结构了,在照相术发明之后,1861年,英国人托马斯·萨顿(Thomas Satton)则发明了具有相似结构的,于摄影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装置有45°角反光镜的照相机,那时候还没有出现胶片,所以感光材料使用的是涂抹了卤化银的干板。托马斯萨顿的第一台单反相机  2010年最先进的数码单反相机,从基本结构上来讲,与1861年的先祖完全没有区别,单反系统的心脏是一块活动的反光镜,它呈45°角安放在胶片平面的前面。进入镜头的光线由反光镜向上反射到一块毛玻璃上。早期的SLR照相机必须以腰平的方式把握照相机并俯视毛玻璃取景。毛玻璃上的影像虽然是正立的,但左右是颠倒的。为了校正这个缺陷,现在的眼平式SLR照相机在毛玻璃的上方安装了一个五棱镜。这种棱镜将光线多次反射改变光路,将影像其送至目镜,这时地影像就是上下正立且左右校正的了。取景时,进入照相机的大部分光线都被反光镜向上反射到五棱镜,几乎所有SLR照相机的快门都直接位于胶片的前面(由于这种快门位于胶片平面,因而称作焦平面快门),取景时,快门闭合,没有光线到达胶片。当按下快门按钮时,反光镜迅速向上翻起让开光路,同时快门打开,于是光线到达胶片,完成拍摄。然后,大多数照相机中的反光镜会立即复位。135相机因为体积较小,所以使用了五棱镜把光路折成眼平的,而中画幅相机如果想做成类似的五棱镜光路则重量体积和成本都相当的高,得不偿失,因此大多还是腰平的(不过少部分中画幅相机也配有眼平取景器),大画幅相机则非常简单,镜头直接在皮腔之后的毛玻璃上成像,精确的调焦完成之后再装上胶卷后背拍照。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五棱镜平视取景设计,始于1948  我们现在使用单反相机,通常都是把机器举到眼前,通过机背上的取景器窗口来取景,这种使用方式叫做眼平取景(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喜欢把相机挂在胸前或者平端着直接按快门偷拍对面走过来的美女,这种手法叫盲拍,一般都是色狼和大师才会使用),而最早的单反却并非如此,限于设计上的原因,摄影师需要弯腰,从相机顶上才能看到取景器的内容,这种取景方式也叫腰平取景或者俯视取景,也正因此,早期摄影师大多有腰肌劳损之类的小毛病,人到三十就开始力不从心,非常可怜。五棱镜平视取景相机光路图,1镜头;2反光板;3快门;4胶片;5磨砂玻璃对焦屏;6菲涅透镜;7五棱镜;8取景器接目镜  1948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厂商在相机顶上画了一个圈,东德蔡司(CZJ,carl zeiss jena,也叫耶纳蔡司,是2战之后美苏分裂德国的产物)生产了史上第一台五棱镜平视取景单反相机Contax S,它最终确立了135单反相机的典型结构,一个镜头,有一个反光镜,然后有一块五棱镜将光路回转了一下,一方面将俯视光路变成平视,另一方面将取景的像左右正过来(俯视取景的时候像是左右相反的),2010年最先进的数码单反相机,从取景的基本结构上来讲,与它1948年的先祖完全没有区别的。五棱镜内部光路  作为相机生产大国,日本的第一台五棱镜平视取景结构相机是Asahi Optical(旭光学,后来公司更名为Pentax,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宾得)在1952年推出的Pentax 67,这是一台中画幅相机,本段作为课外小知识补充了解,不要求掌握。  蔡司的另外一大贡献是在成像的毛玻璃(学名叫对焦屏)和五棱镜取景器之间加入了一块儿菲涅尔透镜(Fresnel Lens)来提高取景器亮度方便对焦,这个设计自此之后就成为单反相机的固定设计,拧下任何一台单反相机的镜头,从反光镜箱里面往取景器上看,你都能看到菲涅尔透镜独有的一圈圈的花纹。2010年最先进的数码单反相机,在这一点上,与它1948年的先祖也是完全没有区别的。  多废话几句说说五棱镜(这东西淘宝上能买到,大概10块钱一个,国产凤凰或者是海鸥上用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五棱镜是一个用一整块玻璃切削而成的有5个反射面的棱镜,用以把光束折射90度。光束在棱镜内反射两次,可以把影像的左右颠倒过来,这个结构被称为五棱镜眼平取景器(pentaprism eye-level viewfinder ).五棱镜的实际样子  五棱镜内的反射并非由完全内反射造成,由于光束是以少于临界角(critical angle)进入,两个反射面是镀上反射物料以造成镜面的反射效果,而两个传递面则镀上防反光涂层以减低反射。五棱镜第5面则在光学上不会被使用,现代相机上使用的五棱镜则常常会在反射面上以真空镀膜技术镀上一层银膜并且在外面覆盖黑色的保护涂层以加强反射效果。  理论上讲,五棱镜的反射视野率是100%的,不过限于成本和机内空间还有产品的市场定位等等原因,大多数单反相机的视野率并不会做到100%(取景器视野率也是区分专业和准专业机身的一个标杆),近年来在厂商丧心病狂的削减成本的做法下,还出现了以五面镜代替五棱镜组成光路的单反相机,这种相机的取景器常常会显得比较暗淡,不如五棱镜那么明亮,代表机种就是佳能的EOS 400/450/500/550D这一串,总而言之便宜没好货就是了(当然也有类似于30之类用特殊的五面镜结构来达到Liveview功能的情况,这种做法不常见)。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  反光镜即时回弹结构,始于1954  现在朋友们用单反,都是这样的体验:取景,半按快门对焦,然后按下快门拍照,取景器里面黑一瞬间,然后继续取景拍下一张。这是一个很自然且连续的过程,如果按下快门按钮拍照,取景器一黑,接着黑,依旧黑,继续黑,非要你再按个其他的按钮才能继续取景呢?会不会让人抓狂?这就显出反光镜即时回弹结构的重要性了。  早期的单反相机取景和拍摄要分几步的,反光镜要要给快门上弦之后才会落下,光圈和旁轴镜头一样是全手动的,要先开到最大光圈取景,在昏暗的腰平毛玻璃上对焦,然后折算一下光线,调到你想要的那一档光圈,按快门,咣当一声巨响后眼前一片漆黑,至于到底没有拍到你想要的东西就只有洗出来之后才知道了。SLR是如此的麻烦,以至于大部分记者宁可用大中副新闻机也不碰单反,卡帕,布列松那一代人也没有用SLR的,不是他们不想,而是SLR实在是太不成熟。直到1954年Pentax做出了 Asahiflex IIb,才有了第一部的反光镜即时回弹单反相机,这样,135单反相机才算是真正的进入了实用化的阶段。Asahiflex IIb  宾得这家公司虽然近几年不行了,但是在早年的相机市场上那可是响当当的日本一霸,技术开发上也很有点锐意进取的意思,1957年,旭光学推出了Asahi Pentax,这是日本首台135固定式五棱镜眼平取景单反相机。这台相机一改当时传统的旋钮式过片设计,引入了在徕卡M3(1954)和(1955)上广受好评的快速过片扳手,再加上取自Asahiflex IIb的即时回弹反光镜和微棱镜对焦屏,最后还有通用性极好的M42螺口,Asahi Pentax一经推出即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盛名之下,以至于旭光学当机立断的把公司名字从Asahi Optical改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Pentax。Asahi Pentax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超过1/2000秒的高速焦平面快门:始于1960  快门速度是衡量单反相机性能的一大标杆,一般家用机也就在最快1/4000秒,专业机会做到1/8000秒甚至1/12000秒,当然这都是说的机械快门和电子控制机械快门,在数码单反出现之后,使用充放电时间来控制的电子快门那快起来就基本没边了,只要CMOS/CCD本身性能够好,成十万分之一秒也完全不是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快门也在消亡之中,目前很热的单电就完全不需要快门了,单电拍照时发出咔嚓咔嚓很像快门的玩意儿,其实应该叫快门遮光片,完全起不到快门控制曝光时间的作用了,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心中无码的最高境界?  快门是相机的核心部件之一,相机通过控制快门的开启时间来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按照安装位置来分的话,常见的快门有镜间快门(leaf shutter)和焦平面快门(focal plane shutter),按照行走方向来分有纵走快门和横走快门,按照快门材质来分又有布帘快门和钢片快门,总体来讲,没有在单反上用镜间快门的,横走快门和布帘快门的速度很难做到太高。因此,现在的顶级机身上已经是纵走焦平面快门一统天下,至于快门叶片的材质则从早期的钢片发展到蜂窝钛合金片,再到现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叶片,整个一个材料科学的发展缩影。  虽然焦平面快门出现的非常早,但是速度却怎么也做不快,早期最好的是Ihagee生产的127幅面相机VP Exakta所用的快门,速度范围从1/25秒到1/1000秒,加上B门和T门,这个快门在当时非常先进,直到1960年,才由柯尼卡开发的单反Konica F超过。Konica F搭载了名为Hi-Synchro的纵走幕帘快门,最高速度为1/2000秒,闪光同步为1/125 秒。在当时为最快。想想直到七十年代,最快的专业相机也不过是1/1000秒而已(要到71年的佳能F1才有1/2000的横走金属幕帘快门)。那个,虽然柯尼卡现在也见不着了,可当初那可也是日本相机界赫赫有名的一号人物,远的不说,就说柯尼卡巧思RF就是敢称胜似徕卡的M卡口旁轴机。  但是因为这个快门制造麻烦,而且太出色了,没有其它的制造商跟进。( 柯尼卡从1953年开始花了7年来研制这部快门,另外从1955年开始花5年研制机身。)碰巧的是,在1957年左右,一个日本发明家独立的研制出一个新颖的快门。他试图向各大公司推销自己的发明。Mamiya很感兴趣并做了两年的研究。但是,Mamiya最后没有生产这部快门。Mamiya觉得非常抱歉就把这部快门介绍给Copal。Copal在Konishiroku(Konica)和Mamiya的财力支持下对这部快门进行了彻底的开发。同时Konishiroku(Konica)和Mamiya 也把自己的快门技术提供给Copal。  Konica的Hi-Synchro快门对Copal的影响很大。不久Asahi Kogaku(Pentax)加入了联盟,然后到了1961年,第一部Copal Square I 开发出来了. 当时,只有Mamiya,Konica和Pentax才能用这部Copal快门。但是Mamiya制造了Nikorex F(不是Nikon),所以这部相机是第一个使用了这部快门的相机。1965,Copal Square S 开发成功. 这是最著名的Copal 机械快门,以后被用在各种各样的相机身上。同年Konica用此快门制出Auto Reflex。此后,Copal快门不局限在这三家公司,所以,Copal S快门被用在Nikkormat FT(上图),Sigma Mark-1,Ricohflex TLS401,Singlex TLS,Exacta Twin TL,Cosina Hi-Lite等等相机上。1965年Copal S 快门被大量的模仿制造. 直到90年代还还有许多SLR 在用这部快门和它的模仿品。更值得说的是,60年代用这部快门制造的相机很多到现在依然准确无误。速度从B门,1秒到1/1000秒,闪光同步为1/125.这在当时的机械快门里都是最高的。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TTL测光:始于1963  所谓测光,就是根据所拍对象的照度来决定胶片的曝光时间,反映到机身操作上,就是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的组合了。和现在的单反不一样,早期单反没有自动测光表,什么光线下使用什么快门和光圈的组合,都要看摄影师自己的经验了(你能想象花了20多块钱买了一卷胶卷,洗出来一看全是废片是什么感觉吗?)。  早期的相机是没有测光系统的,一般都是估计测光或者使用外置测光表,然后发展到了机身搭载测光表的方式,这种做法相当的不准确,因为测光表所测到的读数只是它自己感受到的光量,而并非从镜头进入的光亮,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CdS(硫化镉)测光元件已经可以缩小到装在机身里面的地步之后,终于出现了TTL(though the len,通过镜头)测光技术,由于是直接测量的镜头收集到的光线,测光的准确度大大提高了。Topcon Super D ,在产  世界上第一台成功加入TTL测光的Topcon Super D是真正的全开光圈TTL测光,但第一台成功市场化的TTL测光单反Spotmatic采用的是所谓的收缩光圈测光。镜头本身是自动光圈没错,但是在镜头座的左边有一个开关,推上去,光圈收缩才能显示实际的测光值。不能说不方便准确,但是却把自动光圈的问题带了回来,大家又要忍受那痛苦的眼前一暗。这种设计和螺口本身的结构也有关系(螺口镜头的光圈环不能准确的和机身耦合),但是收缩光圈测光作为一种成功的方式被保留了下来,顺带着M42的流行贻害了无数家相机厂家,那是另一个故事,这里暂且不表。当时同样收缩光圈测光的卡口也有佳能FL等不多的几种,基本上也是因为机械结构的限制造成光圈耦合很难实现。这几家后来依靠在卡口/螺口内增加耦合机构的方式实现了全开光圈测光,但那已经是尼康,美能达用卡口实现全开光圈TTL测光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插刀式卡口的出现:始于1954  最早的插刀式卡口出现在1954年的徕卡M3上,就是著名的徕卡M卡口,当时的大概情况是徕卡之前使用的L39螺口没有专利,日本人仿制徕卡成风,尤其是尼康佳能这俩,做工细致机身坚固,还有所改进的日制旁轴相机险些将徕卡逼死。54年徕卡痛定思痛,推出了M卡口,以专利来保护自己,这个策略相当之成功,当然了,幸亏某些流氓国家并不具备大规模高品质山寨徕卡相机的能力,否则徕卡哪能苟延残喘到今天,早就倒在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之下了,至于专利,那是啥?没听说过,不懂。M卡口虽然出现的早,但是却并非是出现在单反相机上,因此我们还要继续等到5年后的1959年。  最早的单反相机和镜头之间的接口五花八门,到40年代的时候Praktica设计的M42螺口逐渐成为了接口的主流,而且由于M42接口标准是开放的,所以很多大大小小的相机生产厂都开发出了自己的M42机身,这也让M42成为影响力最为广泛的接口,没有之一,日系的相机厂家掺和进M42的也非常多,比如Pentax,Ricoh,Yashica,Mamiya,Fujica,Chinon,Cosina,Vivitar 等等,开发了近百部机身,其中Pentax坚持到了70年代中后期,才最终的放弃了M42,转而使用了K卡口,这就是著名的PK卡口。nikon F,1959  M42虽然通用性好,但是却有着结构上的缺陷,比如日常使用中镜头拆装麻烦,碰到偶尔有热胀冷缩的环境中镜头拆卸和安装都会变的非常困难,最重要的是M42卡口无法实现光圈联动测光。面对着M42的缺陷,Pentax这个日本单反相机的鼻祖选择了继续改进的做法(老东西这么顽固,难怪最后被人兼并),而佳能尼康这样的没啥历史负担的新来者则选择了换用插刀式卡口的做法,分别推出了F卡口的nikon F(1959)和FL卡口的佳能Canonflex(也是1959),在接口上解决了收缩光圈联动测光的麻烦。不过科技总是在继续发展的,自动对焦的变革到来之后,佳能选择了抛弃过去的积累,改用EOS全电子化界面的接口,而尼康则选择了继续在F卡口基础上修修补补的做法(F卡口先是改进为AI实现光圈优先AE,然后又改进为AIS,然后是AF)。就目前的发展来说,EOS的全电子化界面显然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这种接口取消了机械传动部分,代之以电子触点,提高了卡口的机械性能和密封能力,我们可以肯定,在可预见的将来,尼康在将镜头全面AFS化了之后,F卡口也必将发展成为一个全电子界面的卡口。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自动曝光:始于1978  现在用单反,只要不是放在M档,用户随便按按快门按钮就能获得一张曝光基本正常的照片,这其中功劳最大的有两个东西,1是自动对焦系统,2是自动曝光系统。自动对焦可以让你获得清晰的合焦点,而自动曝光则决定了这张照片能够获得正确的曝光。  卡口的和TTL测光的应用使得自动曝光更加容易实现,虽然早在1963年 西德Zeiss推出第一代135快门优先单反相机Super Contaflex,使用的还是M42螺口,1976年canon推出第一台快门优先光圈自动的照相机Canon AE-1,1977 Minolta公司推出兼有光圈先决和快门先决的照相机 MinoltaXD-7,1978 Canon公司推出第一台程序自动曝光相机 Canon AE-1 Program,值得说一下的是佳能AE-1首先实现了自动化装配生产,并成为第一种装置有中央微电子处理器的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这种相机曾经创造过500万台的销售记录,从1976年推出之后直到1984年,AE-1和后继型号AE-1P连续8年夺得日本单反相机销售量第一名,非常的了不起。AE-1P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  自动对焦技术:始于1985  用过机械单反的朋友都知道,对焦时需要盯着微棱镜或者裂像屏看,碰到长焦头或者光圈比较小的头就更难对准了,合个影都要在相机上摸来摸去折腾半天,而现在的单反完全不是这样,套用一句老话,快门按钮上吊个骨头,狗都会拍照。话又说回来,还真有给猫挂个相机让它出去搞创作的,在这里也顺便鼓励一下我尊敬的领导和兄长,张先生,你一定要拍的比猫更好呀。言归正传,自动对焦技术堪称单反乃至相机史上最重要的一项技术革新,它解救了单反最重要的用户群体:记者朋友们,也顺带推倒了单反普及之路上最后一座收费站。  1985年,像野猪一样充满着开拓进取精神的技术狂领导的企业美能达首次推出机身一体化的自动对焦135单反相机 Minolta 7000(野猪在日语里面确实有勇猛的意思,不是笔者想侮辱美能达),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性进步,它不仅第一次使自动聚焦实用化、而且还代表了至1985年为止,35毫米单反机设计的最高水平。它的诞生为新一代的35毫米AF单反机的设计制定了一个基准(如同当年尼康的NIKON F为35毫米单反机定下基准那样)。这一切都是其他几家著名照相机生产厂家数年来苦苦探索的。随后出现的不少AF单反机从外形和功能设置上,基本上是以α7000来作为参照。美能达7000  美能达α7000一投放市场,首先倍受中老年人的欢迎。他们因年事渐高,眼力不济,觉得对焦是很麻烦的事。而用了α7000,只要按动快门,就能拍出清晰精彩的照片,又使他们回到摄影爱好者的行列中。其次从高龄人中开始的“自动聚焦”热迅速扩展到年轻人中,因此该机的销售势头如同破竹。由于α7000性能高,价格合理,所以在短短的半年内就销售了50多万架,从而使美能达当年的照相机销售量超过了连续八年保持销量第一的佳能公司,而雄居日本第一,该公司的当年利润也陡升了70%。美能达并没有想到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而其他一些厂家则因持谨慎态度,痛失良机。因为从技术上来讲,当时已经出现了较为成功的AF系统(如TTL相位检测系统等),剩下的问题是将聚焦马达微型化和放于何处,与1985年出现的机身一体化AF单反机只有一步之遥了。佳能T80,型号在额头上写着呢  其实在a7000之前,其他公司也做过很多相应的尝试,比如尼康曾经在F3机身上推出过F3AF,换装了一个支持自动对焦的取景器,配合特别推出的自动对焦镜头以实现这种功能,而无独有偶,佳能也推出过T80(和某国著名拖拉机同型号),以和F3AF相同的方式实现过自动对焦功能,只是他们都没有量产。不过好歹佳能从T80当中汲取了教训,知道修改卡口困难太大,于是干脆全部推倒重来,推出了EOS系统,而尼康则勇往直前的在F卡口上面实现了AF功能,也是非常牛的。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现代多层镀膜技术:始于1971多层镀膜技术算是光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使得超广角镜头、大光圈镜头和大变焦比镜头研发成为可能。  最早的镜头是没有镀膜的,有的甚至连镜筒内部消光和镜片边缘发黑处理都没有,然后出现了单层镀膜,不过这主要是用在军用望远镜上用以实现镜片消光,降低被敌人发现的可能性(例如蔡司顶顶大名的T*镀膜最早就是为军用开发的),而在民用相机领域,1941 Kodak公司生产首次采用镀膜镜头的照相机Ektra,但多层镀膜(Multi Coating)第一次出现在单反上,应该从70年代初宾得推出SMC镀膜的太苦马镜头开始算起。  关于“SMC”超级多层镀膜的来源,宾得公司称是自己发明的,但坊间流传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SMC镀膜是由美国OCLI公司发明,当时主要用在宇宙飞船玻璃窗上,宾得公司从那家公司获得了专利许可权后,SMC技术才用在太苦玛镜头上。另一种说法是SMC镀膜技术是民主德国卡尔·蔡司耶拿(Carl Zeiss Jena,就是东蔡)和宾得共同研发的。宾得的SMC太苦马镜头  当时几乎所有主流镜头制造商付给宾得专利费来将多层镀膜技术用在自家镜头上,只有徕卡坚持宣称多层镀膜技术对控制眩光能力非常有限,而减少镜片数量才更为有效。当若干年后,宾得的多层镀膜专利权过期后,徕卡突然改变原来的主张,像其他主要光学制造商一样开始采用多层镀膜技术,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德国鸡贼?  现代镜头上的镀膜大而化之可以分成两种,一种叫增透膜,是增加光线透过率的,而另一种镀膜则是改变镜头的色彩光谱透过特性的,比如一支镜头种某一片镜片所用的光学材料虽然折射率等等指标很好,但却存在偏黄现象,那就给它镀上一层光谱遮断膜,把偏色纠正回来(宾得那仨公主都使用高折射玻璃,因此都有些略微偏黄),而现在镀膜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补偿一些较为廉价的光学材料的不足之处,镜头的设计已经不必像过去一样使用昂贵的特殊配方光学玻璃来完成,所以新的镜头一般都是在每个镜片的空气接触面上都有多层镀膜的,这也从另一方面凸显了镀膜对于镜头的重要作用。  宾得在1971年推出了SMC超级多层镀膜的太苦马镜头,在当时可以算是举世瞩目,虽然在此之前,尼康,佳能和徕卡都掌握了多层镀膜技术(3-4层)但是超过6层以上的镀膜仍然是难以完成的目标,另一方面,Fuji宣称他们开发的电子波束镀膜EBC (Electron-Beam Coating)可以达到11层,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他们将EBC镀膜技术用于某些电影摄影机镜头,并用于196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但并未用于民用镜头的开发,此后在宾得SMC的压力之下才逐渐开发EBC和超级EBC的富士龙摄影镜头,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这算是一段后话,时至今日,宾得SMC,富士EBC和施耐德的HTF也依然并称世界三大名膜,连蔡司T*都排不上号,更遑论尼康佳能这些货色了。
  欢迎您进入数码影人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果你对数码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排行财经科普科技数码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反相机怎么使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