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新中国的辉煌成就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 列成9表格

【图文】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列举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453.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两次工业革命检测试题及答案-高三年级历史科试题-哈哈网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 &&
供稿会员:TSSWY&&& 时间: 上午 09:12:43
【课标要求】 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探讨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备考指要】 1.要把握西方国家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条件、过程与影响。 2.要把握西方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尤其应注意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的变化。 3.对于工业革命的考查,可以形成一条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三次工业革命的纵向线索,其中可以包括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的变化等丰富的内容。 【自主学习】 考点1
工业革命  1.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①政治前提:18世纪时,随着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经济迅速发展。 ②市场条件:殖民地不仅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③劳动力条件:地主们热衷________,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④技术条件: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2)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②工业生产的变化:后来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________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③动力技术的革新: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________,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从工场到工厂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________ 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业革命加快了________进程。 (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________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________和自由贸易;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3.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条件 ①________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之后,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________,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________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③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________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3)深远影响: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________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考点2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1)欧美各国科学家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 (2)19世纪中后期,科学家把科学________应用于________。 2.成就及表现 成就 表现________的广泛使用 发电机、电动机、发电厂、以及电灯、电话等________的创制使用 内燃机问世;汽车和飞机研制成功________的发展 从煤和石油中提炼出________,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________的进步 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人们使用________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3.影响 (1)工业部门:诞生了电力工业________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 (2)生产结构:促成了________结构的巨大变化,________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3)生产组织形式:在________和钢铁工业形成了________。 (4)世界体系:推动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________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①原因:________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新型交通工具和________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②表现:世界________增长了三倍左右;亚非拉________生产的粮食和原料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的产品销往全世界,________日益明显。 ③影响:列强掀起了________的狂潮;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重难突破】 一、两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发明创造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作为第一台真正的机器出现,随后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相继研制成功面世推广。 (2)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进入19世纪它成为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上通用便利的动力机器,从而推动了以铁路建设为代表的新交通运输时代的到来。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试运行成功。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汽船。它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并加强各地之间的交往,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交通运输: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和狄赛尔分别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人们以内燃机为动力创制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2)化学领域: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利用化学合成方法,美国人发明了塑料,法国人发明了人造纤维。化学工业的发展,大大地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3)钢铁部门:出现新式炼钢法。 (4)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1877年,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迁移应用】 1.1815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利纺纱机
二、两次工业革命对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产生的影响 1.对工业生产组织形式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适应机器大生产的要求,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组织形式,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即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了集中的趋势,人类进入了大企业时代。这些大企业往往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在经营模式上,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2.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 (1)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商品成为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条件,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也更加便捷,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的实力大增;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在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是半殖民地,非洲大陆的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至此,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迁移应用】 2.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 C.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D.引起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3.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经济盛会,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性建筑。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铁塔上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②展品中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④采用电话进行联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全面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含义: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国际贸易从区域性贸易发展成为囊括整个世界范围的过程。 2.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新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与创制,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3.过程 (1)雏形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 (2)世界市场的拓展;原因:早期殖民扩张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4)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评价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同时,对外的殖民扩张,也造成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灾难,激起了反抗。 5.曾经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国家 (1)16~18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主导地位。 (2)19世纪前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占据了主导地位。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美共同主导。 (4)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主导世界市场。 (5)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迁移应用】 4.不断扩大商品的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这些工业品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对这段话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致力于开拓商品市场
B.资本主义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原料的成本大大提高 四、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把人类逮到了“蒸汽时代”。 (2)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转折点,由商业资本主义进入工业资本主义。 (3)使人类迈向现代化,由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这一进程中出现了三化:首先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加大的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传统家庭解体;出行方式改变,火车、轮船等现代交通工具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次是政治民主化,人们的民主权利日益扩大,选举资格限定不断废弃。最后是知识化加深,教育普及,从精英走向大众。 (4)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大机器生产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现代交通工具为全球各地区、各国直接爱你的密切联系创造了条件,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 (5)确立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改变了世界面貌,巩固了欧洲中心地位。 (6)工业革命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一是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促进了经济发展,引发了经济结构变化。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工业的比重超过农业;在工业结构中,重工业的比重超过轻工业;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实现了机械化或现代化;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在发达国家完成。二是导致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垄断组织产生并成为经济生活的主体,适应了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政治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迁移应用】 5.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迁移应用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直接原因是(
) A.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工作      
B.民主运动的推动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妇女的政治地位的提高 五、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1.表格分项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18世纪中期 19世纪后期标志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主要特点 科学与技术未结合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生产力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动力 蒸汽动力 电力能源 煤 电、石油新兴工业部门 机器制造业、采煤业、纺织业、冶金业等 石油开采业、石油化工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等经济结构 由农业国转向工业国
轻工 重工业得到发展交通工具 火车、轮船 汽车、飞机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制 垄断 大企业
组织主要经济侵略方式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发明者 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 发明创造者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工程师成果 多数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属于经验型 多数是科研产物,属于科研型且量多质高开展的国家 起先只限于英国,逐渐发展到其他国家。“一枝独秀” 一开始就在几个国家齐头并进,形成多元化。“全面开花”产业部门 始于棉纺织业,后来在主要轻工业部门展开 以重工业和电力业为主要领域,对带动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具有更大的作用影响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矛盾激化。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的新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序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工业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实现了手工工场制度向工厂制的过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的规模还比较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重化工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社会化趋势日益增强。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在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工业革命的浪潮同时在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出现,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迁移应用】 6.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兴起,其中包括(
①汽车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纺织工业
④石油化工业
7.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 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典例剖析】 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剖析】A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B项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使很多地区也纳入殖民国家的控制之下,打破了之前这些地方的封闭状况。D项英国通过一系列的殖民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家,到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确立了殖民霸权。而C项中的工业革命发生在1763年以后,与题干要求的时间不吻合。 【答案】C 2.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主要的通讯工具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电的广泛应用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排除C、D两项;由于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汽车研制出来,排除A项。 【答案】B 3.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 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D.蒸汽机的发明中 【剖析】本题解题突破口是对“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的理解.其含义指实际生产、生活需要推动技术进一步发展,而需要常在发明前。在棉纺织业中,由于飞梭的发明,提高了织布速度,从而带动“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答案】C 4.下列两幅图是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有(
①工厂规模扩大
②环境遭受污染
③劳动效率提高
④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A.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剖析】图片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厂”代替了“工场”,而且规模不断扩大,劳动效率明显提高。但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也使人成为机器的附庸,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上面说法都是正确的。 【答案】C 5.《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剖析】18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的“财富日益增长”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所带来的影响;题中“被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可知社会中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C项强调的是封建贵族的生活,与题意不符;D项在题干中并未涉及,故排除。
【答案】A. 【巩固演练】 1.从下面两幅图中,你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
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③世界形成一体
④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 A.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保尔?芒图撰写的《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产业革命仅仅在于一些技术改进,如果它的后果并不扩张到设备和商品之外,那么,它就终于成为一个不大重要的事件,它在通史上只能占很少的篇幅。但是,它通过物质东西的媒介,即人类的需求、筹划和活动等具体表现便对人发生了影响。”下列表述不属于材料中“影响”的是(
) A.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B.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C.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明显减少
D.多种化学合成材料的创制大大丰富了人类生活 3.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4.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4.8 8.4
7.1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5.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6.以下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分析说明,正确的是(
) ①科研成果运用于生产,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是其重要条件
②电的广泛使用是其显著成就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 A.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纺织工厂的工厂主。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他的工厂事业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
B.他能够坐火车上下班 C.他的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
D.有时他到伦敦乘汽船在泰晤士河观光游览 8.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9.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发明中,属于后者的是(
④ 电灯 A.①②
D.③④ 10.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11.阅读下列材料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材料三
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告诉我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 (3)材料三中图1和图2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2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 【高考真题】 1.(;天津卷)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①工业革命的成果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②③④ 2.(2010年•全国Ⅰ卷)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3.(;江苏卷)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考点1
1.资本主义制度
改良蒸汽机 2.工厂
城市化 工业无产阶级
思想 考点2
1.研究成果
钢材 3.石油工业
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
非工业化国家
瓜分世界 【迁移应用】 1.C 2.C 3.B 4.D 5.A 6.D 7.A 【巩固演练】 1.B 2.D 3.C 4.A 5.C 6.D 7.C 8.B 9.C 10.C 11.(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2)原因:白银外流;列强侵华不断加。关系: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因果关系:新的交通工具的使用,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信息: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高考真题】 1.【解析】C
本题考查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首届世界博览会展出的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排除②。 2.【解析】C
注意时间:1830年。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至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因而才有题中“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的说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及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的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3.【解析】D
蒸汽机发明以后,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故正确答案为D。 (文章来自,转载请保留,谢谢!) &&&&
&更多相关文章
& & & & & & & & & &
&标题:&&文章可转载自网络,每帖奖励40哈哈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次工业革命材料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