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前壁隆起及胃体小弯胃壁稍厚,厚0.8什么意思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胃壁增厚性病变的CT表现
下载积分:0
内容提示:胃壁增厚性病变的CT表现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91|
上传日期: 02:36:2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胃壁增厚性病变的CT表现
官方公共微信探讨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方法
经胃镜及镜下取活检病理证实的35例胃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能够清楚的显示病变部位的形态、胃壁柔软度的变化、胃癌对邻近脏器及组织的浸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结论
CT在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方面,有着其他检查无法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CT;胃癌;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 胃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首位。长期以来,其诊断主要依靠胃肠道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及镜下取活检,但此两者有局限性,它们只能观察到胃腔内的病变,而无法了解胃癌对周围组织器官是否侵及,有无其他脏器及淋巴结的转移。随着CT设备的改进及普及应用,胃肠道CT检查得到广大学者的不断重视和研究。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12月经胃镜取活检经病理证实的35例胃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应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5~81岁,平均49岁。临床表现中上腹无规律疼痛不适、恶心、反酸、不同程度消瘦等症状,所有病例均为腺癌。
1.2& 检查方法& 常规胃肠道准备,口服温开水600~800ml,仰卧位。CT机型为TOSHIBA Acquilion 16排螺旋CT及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行腹部常规曝光剂量螺旋扫描,扫描层厚分别为1mm或0.625mm,重建层厚为7mm或5mm,扫描范围从膈顶至十二指肠水平段。全部病例均常规作平扫、增强、延迟扫描。增强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剂量1.5ml/kg,注射速率3ml/s。动脉期延迟25~28s扫描,实质期延迟60s扫描,平衡期扫描为注射后3~4min进行。
2.1& 肿瘤部位& 贲门癌8例,胃体癌7例,胃窦癌20例。
2.2& 螺旋CT表现
2.2.1& 胃壁增厚及肿块& 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胃壁增厚及腔内隆起,呈不规则状,局部结构密实,胃壁厚度>6mm,形态固定不变,黏膜面不连续,正常胃壁的多层结构消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动脉期及实质期强化密度不均匀,平衡期趋于均匀。
2.2.2& 胃壁柔软度的变化& 观察三期(动脉期、实质期、平衡期)可见33例病变处胃壁僵硬,形态固定。
2.2.3& 胃癌对邻近脏器及组织的浸润& 本组10例病灶局部浸润及病变突破浆膜面外侵,其中侵及食管下段2例,侵及十二指肠球基底部4例,胃体癌侵及胰腺1例,横结肠及大网膜受侵3例。
2.2.4& 胃癌淋巴结及转移情况& 本组发现淋巴结转移14例,以淋巴结直径>10mm为标准,胃体小弯侧6例,腹膜后淋巴结4例,肝十二指肠韧带区域2例,远处肝转移2例,肺转移1例。
3.1& CT对胃壁厚度的观察& 正常胃壁轮廓清晰,线条柔和自然。胃壁在充分充盈扩张下,体部>3mm可认为异常,胃窦部和胃食管交界区>5mm可视为异常[1,2]。正常胃壁也可增厚,原因大多为充盈不佳所致,胃黏膜因黏膜皱襞间对比剂的充填而呈现毛刷状、锯齿状,或由于小气泡及黏液残留于黏膜皱襞之间,表现为胃壁黏膜表面散在的低密度影,随着对比剂不同程度的充盈及在不同的时相,黏膜皱襞形态时而显示清晰,时而因胃壁扩张展平而消失[3];而胃癌的胃壁由于癌肿的浸润,使得正常黏膜结构破坏,胃壁表现为高低不平的不规则形状,因失去正常的黏膜皱襞,表面相对光滑,无论胃腔充盈程度如何,均无法显示黏膜皱襞形态。
3.2& 胃壁的动态观察& 在胃癌的CT诊断中,病变局部胃壁的改变是最有诊断意义的,利用多相扫描(平扫、动脉期、实质期、平衡期)技术,并注意观察同层面、同部位的胃壁变化情况,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进行胃壁的动态观察,鉴别胃壁增厚的性质[3]。正常胃壁柔软,扩张度好,多相观察,胃壁的充盈度,胃壁蠕动的变化可引起相应胃壁形态的变化,而胃癌处,胃壁僵硬,形态固定,多相观察胃腔无明显改变。
3.3& 胃癌的CT分期& 依据CT所见,胃癌可分四期[2]:Ⅰ期:限于腔内的肿块,无胃壁增厚,无邻近或远处扩散;Ⅱ期:胃壁增厚超过1cm,但癌未超出胃壁;Ⅲ期:胃壁增厚,并直接侵及邻近器官,但无远处转移;Ⅳ期:确定有远处转移。胃钡餐及胃镜检查只能观察胃腔内及黏膜改变,结合病理做出诊断;而无法对胃癌进行明确分期,以往胃癌分期手术后才可明确。现在我们可以通过CT分期,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一些依据,使一些不宜手术的晚期胃癌患者可以免遭手术之苦。由于CT图像具有较高的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能够很好地显示胃癌癌肿的内部特征及与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因而广泛应用于胃癌病人的术前评估[4]。
&&& 总之,CT在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应用方面,有着其他检查无法替代的作用。他可以通过观察胃壁的厚度、胃壁的柔软度、胃腔及腔外改变、胃壁增强扫描改变提供更多的胃癌诊断信息,并且通过观察胃壁周围浸润情况、周围淋巴结的检出及其他器官有无转移来制订治疗方案。因此,我们认为一旦临床怀疑胃癌的患者,除胃镜取活检及钡餐外,常规CT检查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周康荣.腹部CT.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李国珍,戴建平, 王仪生.CT诊断学.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光华,王家强,王俭,等.胃壁动态观察在胃癌CT诊断中的价值. 上海医学,):469-471.
张晓鹏. 胃肠道CT诊断学.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先天性
1& 病例简介
&&& 患儿,男,7天。主因&纳差、腹胀2日&入院,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入院前2日患儿无明显诱因纳差,伴腹胀,无呕吐,无便血。查体:精神、反应差,呼吸稍促,呻吟。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肤出血点,口周及唇轻度发绀,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心率140次/min,律齐。腹部膨隆显著,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腹部B超提示:腹腔大量积液。腹部平片:胃肠大量积液,未见气液平面。抗感染、补液对症等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腹胀加重伴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考虑肠坏死、穿孔可能。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破裂成片状,胃壁肌层缺乏并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 2& 讨论
&&& 小儿先天性消化道发育畸形,临床上以幽门肥厚、食管闭锁、胆道闭锁、肛门闭锁等多见,而先天性胃壁缺乏临床报告较少。新生儿由于年龄小,病史不太清楚,在特殊检查时不合作,往往给临床疾病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引起临床上的漏诊和(或)误诊。
&&& 本例患儿急性起病,腹部B超提示腹腔大量积液,入院初曾考虑为内科疾病。因病情迅速恶化,用内科疾病不能解释,即行剖腹探查术,证实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乏、胃破裂。因此,临床医生在接诊新生儿病例时应全面、细致采集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合新生儿期疾病特点,综合分析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采用多元化思维方式以及早明确诊断。
作者单位:包头市石拐区医院,内蒙古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胃壁缺损;婴儿
&&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5个月,体重6 kg。因呕吐、腹胀及嗜睡60 min,于日入院。入院前患儿吃奶排便均正常,无食大量奶史。入院查体:T 39 ℃,P 120次/min,R 40次/min。一般情况差,神志不清,嗜睡,轻度脱水貌,四肢湿冷。心脏听诊心律齐,未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及干湿簟8共颗蚵。构囊簦フ镂醇懊飨园椋嫡锟杉耙贫宰且簦锍γ舻投邸2±矸瓷湮匆觯阅ご碳ふ魑匆觥Q9妫WBC 22.8&109/L,N 0.421,Hb 124 g/L。X线平片:双侧膈下可见游离气体,肠腔积气,未见气液平。入院诊断:消化道穿孔,感染性休克。治疗:迅速行心电监护,吸氧、抗休克治疗,建立静脉通道,按30 ml/kg快速滴入2∶1等张液扩溶、纠酸,同时行胃肠减压,引出棕色黏稠液和少量奶液,留置导尿,监测尿量,交叉配血,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所见:腹腔内有大量褐色浑浊渗出和部分奶质,大约2 500 ml,胃底部有大网膜聚集,分离大网膜,于胃底后壁部发现0.8 cm&0.8 cm的穿孔,穿孔边缘不规则,呈黑色,有炎症反应,穿孔旁组织较薄。剪除坏死组织,修补胃底后壁部穿孔。术后行心电监护,呼吸机机械通气3天,补液,抗感染及支持治疗。术后7日吃奶,10日腹部切口裂开,再行切口减张缝合术,术中检查穿孔处愈合良好,再术后15日后切口拆线治愈出院。病理诊断:先天性胃壁缺损。
&&& 2& 讨论
  先天性胃壁缺损临床上较少见,是新生儿自发性胃穿孔的最常见病因,一般于出生后3~5天发生穿孔,发生于婴儿极为罕见。胃壁肌层缺损部位几乎都在胃底部及胃大弯的胃前壁,以贲门部居多,缺损位于胃后壁者极少见。先天性胃壁缺损一般就诊时全身情况差,大量气腹,横膈抬高,呼吸困难。穿孔后大量胃液进入腹腔,同时伴感染、毒素吸收,一般情况迅速恶化,出现面色苍白,高热,心率快而弱,四肢花纹等中毒性休克体征,故死亡率极高。X线检查和腹腔诊断性穿刺有助于诊断。尽早手术是挽救患儿生命的最佳手段。预后取决于就诊时间、发病到手术时间、术前全身情况及胃壁缺损的范围等因素。
&&& (本文编辑:陆& 华)
作者单位:211102
江苏,南京同仁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外科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我院1例胃壁弥漫性增厚的病例,胃镜活检示非霍奇金淋巴瘤,现回顾分析胃超声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病理、生物学特性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1&& 病历摘要
&&& 患者,男,55岁,因上腹部隐痛,进行性加重2个月来院检查,患者常规肝胆胰脾检查时发现胃壁弥漫性增厚(图1),随行胃超声检查,检查前服用胃超声助显剂(湖州东亚公司生产的天下牌胃肠超声助显剂)约500 ml,胃超声检查显示胃体积稍增大,胃壁明显增厚,充盈状态下约24 mm,胃腔较小,但胃壁软,有蠕动存在,胃黏膜明显增粗、迂曲,呈脑回状,黏膜表面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凹陷区,胃小弯、腹膜后多个淋巴结肿大(图2),胃超声提示:(1)胃壁增厚(肿瘤不除外);(2)胃黏膜肥大症,建议活检。胃镜活检活检送病理示非霍奇金淋巴瘤。 图1&& 服用胃助显剂前,胃壁增厚,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图2&& 服用胃助显剂后,胃壁增厚呈脑回状,黏膜粗大(略)
&&& 2&& 讨论
&&& 胃恶性淋巴瘤是结外淋巴瘤最常见的部位之一,胃的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约占所有淋巴结外淋巴瘤的21.7%~25.3%,常见于50岁以上,无明显差异。非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结节型和弥漫型及肿块型三大类[1],其发病率较低,胃超声无明显特征性表现,此例胃淋巴瘤只显示胃壁广泛性增厚,黏膜增粗,呈脑回状,表面大小不等的弥漫性溃疡形成,胃壁蠕动尚存在,无明显占位灶及局限性胃壁增厚、僵硬表现,胃旁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胃淋巴瘤起源于黏膜下层或好发于胃底和胃窦,呈溃疡型或斑块状生长,因其生长方式及发展过程与胃癌相似,所以与胃癌不易区分,但胃淋巴瘤质地较软,探头加压能使之变形,与胃癌不同[2],此外还应与胃黏膜巨大肥厚症鉴别,后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黏膜及腺体增生性疾病,以黏膜增粗肥大为主,而胃壁层次正常[3],肿块型应与胃平滑肌瘤鉴别。非霍奇金淋巴瘤对化疗敏感,化疗2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胃超声复查时发现胃壁明显变薄,胃黏膜变细,蠕动存在,腹膜后淋巴结变小,部分消失,所以在充分了解胃淋巴瘤的病理、生理特性的基础上利用胃超声实时动态观察其特点,尽量做到准确的诊断,从而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信息,采取有价值的治疗方案,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减少患者经济上和身体上的损失。
&&& [参考文献]
&&& 1&& 裴跃华.胃淋巴瘤误诊为为巨大肥厚性胃炎1例.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00.
&&& 2&& 邓肖群.三例胃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体会.甘肃科技纵横,):69.
&&& 3&& 陆文明.临床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 作者单位: 242500 安徽泾县,泾县中医院超声科
 & (编辑:朱兆耘)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由于胃活动度大,且受肋弓保护,单纯胃损伤的发生率在腹部钝性伤中仅占腹内脏器伤的1~5%;但在穿透性腹部伤中(尤其枪弹伤),胃损伤率就较高,约占10~13%,居内脏伤第四位。由于解剖关系,胃损伤常合并其他内脏伤,腹部穿透伤尤其如此,合并肝损伤占34%、脾损伤占30%、小肠损伤占31%、大肠损伤占32%、胰损伤占11%。单纯胃损伤的死亡率为7.3%,有合并伤的死亡率高达40%以上。
【诊断】胃后壁或不全性胃壁破裂,症状和体征可不典型,早期不易诊断。可放置胃管吸引,以了解胃内有无血液,还可注入适量气体或水溶性造影剂进行摄片,可协助诊断。
【治疗措施】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手术时应注意有无其它脏器合并伤,防止漏诊以免贻误治疗。胃前壁伤容易发现,但胃后壁、胃底及贲门部不完全性胃壁损伤可能被遗漏,探查应详尽。1/3病例的胃前、后壁都有穿孔,应切开胃结肠韧带,显露胃后壁,特别注意大小网膜附着处,谨防遗漏小的穿孔。虽经胃管注入气体或亚甲蓝溶液,有助于术中定位诊断,但有加重腹腔污染之虞,需慎用。
胃损伤按其损伤部位、程度和性质分别加以处理。
胃损伤仅涉及粘膜层,并于订前获得确诊,出血量小,又无其他脏器合并伤,可经非手术治疗。如发生失血性休克,以手术治疗为宜。单纯胃粘膜撕裂伤,出血量也可多达2L,需手术切开胃壁在直视下寻找撕裂部位的出血点,缝胃粘膜血管或加用鱼肝油酸钠、明胶海绵压迫止血,然后缝合撕裂的胃粘膜。
胃壁血肿可能伴有“透壁性穿孔”,应切开血肿边缘浆膜层,清除血肿、止血,并根据胃壁损伤的深浅,采用胃壁全层或浆肌层缝合修补。
整齐的裂口,止血后可直接缝合,边缘组织有挫伤或已失去生机者,宜修整后缝合。除非胃壁毁损广泛、严重,一般不采用胃切除术。
对其他合并伤应根据其损伤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
关腹前,应彻底吸净腹腔内的胃内容物,并用大量盐水冲洗。单纯胃损伤毋需置引流。
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临床表现】胃损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损伤的范围、程度、以及有无其他的脏器损伤。胃壁部分损伤可无明显症状。胃壁全层破裂,胃内容物具有很强的化学性刺激,进入腹腔后引起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象,可呕吐血性物,肝浊音界消失,膈下有游离气体。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 慢性胰腺炎并发假性囊肿多发生胰腺内及胰腺附近,侵入胃壁的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80岁。反复中上腹痛1个月余收入我院。1个月前进食后腹痛,呈阵发性,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无明显缓解。患者无畏寒发热,无腹泻黑便。1周前外院CT检查:左侧腹腔内有一巨大囊性灶,从上腹部伸至髂前上棘水平,最大径线约13.4 cm×7.4 cm×10 cm,密度均匀,CT值约7 HU,边清,壁薄,其上缘与邻近的胃壁紧贴。胰腺萎缩,胰管呈不规则扩张,部分胰管与邻近的囊性病灶分界不清(图1、图2)。实验室检查:尿淀粉酶明显升高(854 u/L)。既往有胆囊炎、胰腺炎及上消化道出血史。否认传染病、内科病及外伤、手术史。体检:腹部软,左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胃镜:幽门管溃疡,胃体隆起,性质待定(外压性?)。CT检查5天后B超检查腹腔囊性灶大小约13 cm×8 cm×10.5 cm;B超检查两天后再次CT检查:腹腔囊性灶明显缩小,胃胰间隙有多个小囊性密度灶,最大约1 cm×2.3 cm×3.0 cm(图3)。
&&& 2& 讨论
 胰腺炎性分泌物如不能吸收并与胰管系统相通是形成胰腺假囊肿的原因。急性胰腺炎至少需4周以上才能形成假囊肿,囊肿壁为非上皮组织,主要是由炎性肉芽肿和纤维组织构成,壁厚1~2 mm,可钙化,其内容物CT值常<15 HU,当CT值轻度升高时,要怀疑继发感染或伴有坏死组织。如CT值>40~50 HU,提示有出血,囊肿常位于胰腺内或胰周,但也能延伸至纵隔或盆腔。假囊肿可与胰管系统相通而引流或囊壁破裂而自发吸收,少数囊肿也可以自发引流入邻近的空腔脏器,如结肠或胃。
&&& 笔者认为本例巨大假性囊肿部分应位于胃壁内,囊肿破裂前CT与B超检查均显示腹腔有巨大囊性灶。但囊肿破裂后CT复查,胃壁内仅残留小囊肿,结合患者住院期间并无任何腹膜刺激症状及CT检查也未显示有腹水,笔者推测假囊肿应自发引流入胃内。胰腺假囊肿的鉴别诊断需与囊性坏死和液化的肿瘤区别,如囊性灶伴有不均匀的厚壁、囊内或周边有软组织结节或增厚的隔时,需怀疑囊性肿瘤。
&&& 作者单位: 200040 上海,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放射科
 (编辑:陈& 沁)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CT扫描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54例经胃镜活检、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早期胃癌1例,进展期胃癌53例。其中Borrmann Ⅰ型(蕈伞型癌)8例、Borrmann Ⅱ型(局限溃疡型癌)10例、Borrmann Ⅲ型(浸润溃疡型癌)18例、Borrmann Ⅳ型(浸润型癌)17例,发现CT对其正确诊断、分期及大体分型与病理对照准确率可达90.2%。结论& CT对胃癌的诊断与分期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术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CT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 HOU Mao-qing,LI Zhi-jian,CHEN Nan-xing,et al.CT Room,The Peoples Hospital,Anren Province 42360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te the value of CT scan in the diagnosis classification of the gastric cancer.Methods& The clinic data of 54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by stomachoscopy pathology or postoperative preparativ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ed.Results& Of 54 patients,1 was primary gastric cancer,53 were advanced gastric cancer.8 of 53 were Borrmann I (polypoid or fungating type),10 of 53 were Borrmann Ⅱ(ulcerative type),18 of 53 were Borrmann Ⅲ (part ulcerative and infiltrating type),17 of 53 were Borrmann Ⅳ(infiltrating type).Comparing the postoperative preparative.The CT scan was much valuable for the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the gastric cancer and the accurriacy was 90.2%.Conclusion& CT scan was of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gastric cancer,which is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choice of the procedure and therapy.
&&& 【Key words】&tomography,X-ray computed
&&&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胃癌临床诊断三大手段即胃双重对比造影、内镜和活检在临床定性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是对黏膜面的观察。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对胃癌影像学诊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T扫描在传统检查的基础上,可提供新的有价值的信息,是上述方法的重要补充,使胃癌诊断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1年3月~2006年4月行CT检查胃癌患者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35~82岁,平均60岁,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有17例行手术治疗。早期胃癌1例,进展期胃癌53例,其中贲门癌18例,胃体癌15例,胃窦癌17例,胃幽门前区癌2例,残胃癌1例。临床症状以左上腹疼痛不适为主,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消瘦、贫血貌。
&&& 1.2& 设备& SOMATOM DRH CT及PHILIPS MX8000 DUAL CT机。
&&& 1.3& 检查方法& 受检患者禁食6~10h,对无禁忌证患者可于检查前15min肌注盐酸山莨菪碱(654-2)20mg,对临床怀疑重症结肠炎及重症感染性肠炎、肠梗阻等不宜使用。根据钡餐造影或纤维胃镜提示的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扫描体位。口服造影剂统一选择温开水,其量以患者感到饱胀为止[1]。对贲门及胃底部的病变采取仰卧位,胃体部及胃窦部的病变采取右侧卧位,扫描区域自膈顶至双侧肾脏下缘,一次屏气完成扫描。扫描参数为125~140kV,280~410mA,层厚、层距均为5~10mm。螺旋CT增强扫描肘前静脉高压注射优维显(300mgI/ml)100ml,注射速率3ml/s。普通CT增强扫描采取静脉推注76%泛影葡胺100ml,注射速率1ml/s。
&&& 1.4& 胃扩张评定标准& 口服温水后,胃扩张充盈程度以胃小弯处的胃壁厚度<3.5mm为满意,胃壁厚度>3.6mm为不满意[2]。
&&& 1.5& 窗口技术& 为兼顾到胃部CT扫描中所需观察的不同密度组织,更好地显示病变及其内部结构,有利于快速筛选有病变的层面进行分析病变,选择窗宽为180~280HU,窗位为-20~+20HU[3]。
&&& 1.6& 诊断标准& 根据胃癌的病理变化、进展程度将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CT主要表现为边缘不整齐,溃疡底部不均匀,隆起型胃癌表面虫蛀样改变,黏膜聚集。进展期胃癌大体分型采用Borrmann分型(1)Borrmann Ⅰ型:蕈伞型癌;(2)Borrmann Ⅱ型:局限溃疡型癌;(3)Borrmann Ⅲ型:浸润溃疡型癌;(4)Borrmann Ⅳ型:浸润型癌。
&&& 2& 结果
&&& 本组病例中,早期胃癌1例,表现为单层胃壁局限性增厚,范围为0.6cm,动脉期及门脉期局部强化。进展期胃癌53例:其中Borrmann Ⅰ型8例(15.1%),表现为胃壁局限性增厚或局部肿胀,癌肿外型呈结节状、巨块状、蕈伞状、菜花状、孤立息肉状等,表面凹凸不平,边缘可有切迹,基底部与周围胃癌分界清楚(图1)。Borrmann Ⅱ型10例(18.9%),表现为癌症形成较明显的腔内溃疡,其表面呈火山口状改变,周边的隆起环堤与相邻胃壁分界清楚,可有胃周淋结肿大(图2)。Borrmann Ⅲ型18例(34.0%),表现为溃疡大而浅,其表面可见裂隙样溃疡,环堤面宽而不规则,与周围胃壁分界不清,外缘呈斜坡状外侵。胃周淋巴结常肿大(图3),胃壁广泛性不规则增厚,并形成肿块向腔内突出。Borrmann Ⅳ型17例(32.1%),表现胃壁弥漫性不规则增厚,伴或不伴胃腔狭窄,狭窄胃腔的黏膜面不光滑,胃腔形态不规则,常有周围转移病灶(图4)。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表面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病变趋向强化均匀,或门脉期呈层状强化,平衡期病变趋向均匀强化(图2)。与病理结果对照,CT诊断的准确率为90.2%。
&&& 3& 讨论
&&& 3.1& 胃癌的基本CT征象& (1)胃壁增厚>1cm,一般表现为局限性、弥漫性或梭形增厚。(2)软组织肿块:病变呈肿块状,向胃腔内、外或同时向内外生长,肿块可为孤立性隆起,也可为增厚胃壁胃腔内明显突出的一部分,肿块的表面不光滑,可呈分叶、结节或菜花状,可伴溃疡。(3)溃疡:胃癌形成腔内溃疡,在传统的放射学已为人们所熟悉,CT图像可以更好地显示溃疡这一特点,溃疡所形成的凹陷边缘不规则,底部多不光滑。周边的胃壁增厚较明显,并向胃腔内突出。(4)环堤:表现为环绕癌性溃疡周围的堤状隆起,依癌肿生长方式的不同,环堤的外缘可锐利或不清楚。依胃形态的位置不同,环堤在CT横断图像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当CT机扫描层面与癌肿重叠时,可显示病灶的剖面像,比较容易判定环堤的隆起高度及其基底部与周围胃壁的关系。当病灶与扫描层面平行时,则应根据连续的扫描层面、病灶的形态变化的顺序,判断癌肿的隆起与凹陷及与周围胃壁的关系。当判定有困难时,可通过三维重建显示环堤与溃疡的关系。(5)胃腔狭窄:CT表现为在胃壁增厚基础上的胃腔狭窄,狭窄的胃腔边缘较为僵硬且不规则,多呈非对称性的向心狭窄,伴环周非对称性胃壁增厚。(6)黏膜皱襞改变:黏膜皱襞在CT横断图像上表现为类似小山嵴状的黏膜面隆起,连续前面显示嵴状隆起间距的形态出现变化,间距的逐渐变窄、融合、消失标志着黏膜皱襞的集中、中断和破坏等改变。这些细微变化在三维图像上能较好地再现出来。(7)胃壁异常强化:胃壁出现异常强化是胃癌很有意义的CT征象,增强时机对于显示病灶有较大影响,黏膜面病灶在注射造影剂后35~45s即可明显强化,而侵入肌层的病变其高峰时间则在黏膜面强化之后,一般在50~60s之间出现,并较正常胃壁强化明显,时间延长[4]。
&&& 3.2& 胃癌的间接征象& (1)胃周改变:主要表现为肿块与脏器间的脂肪间隙消失。(2)转移:局部或远处淋巴转移以及肝转移、腹腔种植。淋巴结转移较实质器官转移多见,本组采用淋巴结最小直径>0.5cm为阈值。CT对腹腔种植检出率较低,Davies等[5]报道其敏感性为71%。
&&& 3.3& 鉴别诊断
&&& 3.3.1& 胃溃疡& CT虽然不作为胃溃疡的首选或常规检查,但在溃疡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上仍有一定价值。胃溃疡的CT表现为溃疡、胃壁水肿和瘢痕性改变等综合征象。溃疡形成的胃壁缺损,依胃壁水肿程度不同在CT表现上有较大差异。当不伴有明显胃壁水肿和瘢痕性改变时,在轴位CT图上,溃疡表现为胃壁碟形凹陷、周边胃壁增厚不明显,如不仔细观察容易遗漏病灶。此时应采用不同的窗宽、窗位。当溃疡侵及浆膜或浆膜下层时,由于瘢痕因素的作用可引起胃壁浆膜轮廓的凹陷和不光滑,浆膜外可出现较明显的水肿,表现为无明显强化的水样低密度区,是与胃癌鉴别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征象。
&&& 3.3.2& 胃息肉& 表现为胃腔内结节状块影,可带蒂,边缘光滑,相邻胃壁厚度正常,蠕动良好。
&&& 3.3.3& 胃平滑肌瘤& (1)表现为胃部软组织肿块,好发于胃近侧的侧壁如胃底和胃体部,胃窦部较少,可向腔内或腔外突出,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呈哑铃状。(2)增强扫描CT值增高达50HU左右,或高于平扫的1~1.5倍,强化高峰在团注后1~2min,而胃癌在30s左右即可明显强化。(3)无周围脏器浸润及转移。
&&& 3.3.4& 胃平滑肌肉瘤& 主要表现为肿块可向腔内、腔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常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境界较胃癌清晰,肿块直径大多数>5cm,大部分密度不均匀,周边为增厚不等的软组织密度影,中心可见囊变或坏死低密度区,钙化少见,为斑点状小钙化。增强后,肿块周边出现强化显著,CT值达60~80HU,而中心坏死囊变无强化,肿块表面可形成一个或多个溃疡,大肿块小溃疡为其特点。溃疡也可穿孔形成窦道,发生相邻器官浸润与转移,肝脏为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腹膜转移表现为网膜或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呈网格状改变,其内侧可见小结节,甚至形成肿块或“网膜饼”。
&&& 3.3.5& 胃平滑肌母细胞瘤& 是平滑肌器官中较为罕见的肿瘤,但好发于胃。CT表现为巨大多分叶、多分隔的囊性肿物,突入胃腔肿物部分表面可见溃疡,亦可向相邻器官浸润转移。
&&& 3.3.6& 胃恶性淋巴瘤& 由于淋巴瘤不易引起胃腔狭窄及蠕动障碍,故幽门梗阻少见。胃壁增厚是胃淋巴瘤的一个常见征象,胃壁增厚可以是局限性的,但更多是弥漫性的,最厚处通常>1cm,增厚的胃壁与正常胃壁呈逐渐移行,且CT值变化范围较大,15~70HU不等,伴有或不伴有溃疡的肿块亦是胃淋巴瘤的CT表现。
&&& 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最合适的造影剂、最优的窗口技术、3DCT在任意角度上对胃腔内外进行综合观察,可以较好地显示出肿瘤的隆起、溃疡、环堤、黏膜集中、胃腔狭窄、管壁僵硬、相邻器官浸润和有无远处转移征象,将极大提高CT对胃癌的正确诊断与分期,是传统钡餐、内镜、活检三大手段的重要补充,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手术方式的选择都有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
&&& 1& 王卉,郭玉林,陈勇,等.4种对比剂在胃癌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中的对照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05.
&&& 2& 胡军,赵宇红.胃癌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367-369.
&&& 3& Dong Li-qing,Liu Yong-hua,Han ping,et al.Proper spiral CT window for the stomach and colon.Radiology,):237-239.
&&& 4& 张晓鹏.胃肠道CT诊断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0.
&&& 5& Dies J,Chalmens AG,Sul-Ling HM,et al.Spird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eporative staging of gastic carcinoma:a comparision with histopathological staging.Gul,):314-319.
&&&&& 作者单位: 423600 湖南安仁,安仁县人民医院CT室
  & (编辑:丁剑辉)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摘要】& 目的& 分析胃癌的CT表现,旨在提高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胃镜、病理证实的128例的CT表现。结果& 全部病例均有局部或广泛胃壁增厚,其中早期胃癌4例,皮革胃6例,周围组织及脏器侵犯19例,后腹膜及远处转移8例。结论& CT对中晚期胃癌定位及定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早期胃癌也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胃癌;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   CT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ZHAO Guo-bin,HE Ping,MA Jian-guo,et al.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Shizuishan 75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CT features of gastric cancer,and to improve its diagnostic ability.Methods& CT feature of gastric cancer in 128 cases confirmed by operation,gastrofiberscope and patholog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 localized or diffuse gastrophthisis in all cases was found,including the early gastric cancer (4 cases),cirrhotic gastric cancer (6 cases) gastric cancer involved adjacent organs(19 cases),retroperitoneal and distal metastasis(8 cases).Conclusion& CT scan very helpful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advanced and early gastric cancer.
  【Key words】&CT;diagnosis
  胃癌的诊断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新课题,长期以来要靠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胃镜及镜下活检,到20世纪80年代胃癌CT检查逐渐开展,但对其作用有不同的看法,我院CT室采用水充盈胃技术对较完整资料的胃癌病例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源于我院1993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或门诊的病例,128例中男82例,女4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7岁,平均61.6岁。
  1.2方法采用MAX640和GEHispeed螺旋CT。层厚3mm,层距5mm,扫描前禁食4h,检查前肌注山莨菪碱(654-2)20ml,口服温开水ml,采用仰卧位,轴位平扫及增强扫描。病变在胃窦部者取右侧卧位,病变部位加薄层扫描及3D重建,128病例均经手术或胃镜病理证实。
  2& 结果
  2.1& CT检查结果& 位于胃窦部66例(51.6%),胃体部13例(10.2%),胃底贲门部36例(28.1%),全胃及大部分受侵者13例(10.2%)。
  2.2& 病变表现& 胃壁增厚或广泛增厚见于全部病例,其中肿块75例,占58.6%,溃疡74例,占57.8%,蕈伞样病变15例,占11.7%,广泛浸润(皮革型)6例,占4.7%,多种表现混合型20例,占15.6%。
  2.3& 胃壁增厚及胃部肿块& 128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胃壁增厚,其中4例仅局部黏膜和黏膜下层厚度约6~7mm(图1),皮革胃6例,广泛胃壁增厚并侵及浆膜层,同时有胃腔狭窄、缩小变形,胃壁厚度均>10mm,最厚者达28mm,肿块向腔内或腔外生长,引起局部或广泛及不同程度的胃腔狭窄(图2),溃疡型胃癌65例,肿块内或增厚胃壁处有大小不等的溃疡,最大35mm(图3)。
  2.4& 肿块向脏器周围直接浸润及远处转移& 本组128例中23例有脏器周围浸润,CT显示胃浆膜面毛糙,有小结节影,或软组织肿块突出,胃周脂肪间隙消失,界线不清,本组16例合并肝脏广泛转移,5例胆囊转移,胰腺转移6例,腹水4例,盆腔内转移2例。
  2.5& 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 本组中显示淋巴结直径≥10mm,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肿大54例,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48例,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26例。
  2.6& 诊断率& 术前CT诊断正确病例126例,占98.4%,误诊2例,占1.6%。
  3& 讨论
  3.1& 口服对比剂& 本组采用口服温开水作对比剂充盈胃腔,使胃内水密度与胃外脂肪层可以明显衬托出胃壁厚度,可见胃壁黏膜与周围软组织分界清晰,此方法大多数患者可以接受。本组均可显示胃壁病变及胃壁浸润情况,增强后胃壁强化显示更为清晰。饮水要适量,使胃腔充分扩张,扩张不够或过度扩张均易造成误诊或漏诊,高密度对比剂与胃壁密度接近,无法判断胃壁的厚度。
  3.2& 胃壁增厚与软组织肿块
  3.2.1& 胃壁增厚& 胃癌最常见的是胃壁增厚。在适当扩张情况下正常的胃壁厚度<10mm,现在胃的多项检查技术提高,扩张良好的胃壁厚度>5mm就可以认为异常[1]。正常胃体厚度<2.5mm,>3mm可以认为异常,胃壁>5mm且<15mm为厚壁型,>15mm为肿块型[2],所有胃癌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可规则也可不规则,可局部也可广泛增厚,增厚胃壁接近肌肉,CT值40~45HU,有肿块时密度不均匀,低密度处可高于水密度,个别可有点状或沙砾样钙化,如有坏死则呈低密度改变,胃癌广泛浸润生长,造成腔内变形狭窄,严重者可导致不全性梗阻,表面可见深浅不一的溃疡。CT检查的目的是明确肿瘤是否已超出胃壁及观察有无转移,如与邻近脏器边界清楚,胃周脂肪线完整,则病变局限于胃内,如果境界模糊而且超出正常轮廓,胃周脂肪线消失,说明肿瘤已突破了胃壁[3],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做CT检查以求发现病变,或纤维胃镜及消化道检查不明确而来检查。观察胃壁厚度是否异常,应把握整个胃壁的厚度,结合胃扩张情况来判断,这样可以避免误诊。本组4例周围胃壁增厚,均<5mm,而局部胃壁为7~9mm,长度为3~4.5mm,诊断为胃癌,手术后证实为早期胃癌,病理报告仅黏膜和黏膜下层浸润。&&&   图1& 胃体部小弯侧胃壁增厚合并淋巴结转移(略)&
  图2& 胃窦部肿块及贲门胃底肿块(略)&
  图3& 胃体部溃疡型胃癌(略)
  3.2.2& 软组织肿块& 软组织肿块可大可小,肿块上可见溃疡,肿瘤密度大多不均匀,边界不规则,增强后表现为不规则强化,内有坏死区,肿块边缘可见密度增厚。
  3.3& 肿瘤转移& 胃癌直接转移是肿瘤侵犯并突破浆膜层,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表现为病变区轮廓结构不清,浆膜面毛糙,胃周脂肪层模糊不清或消失,远处转移以网膜受累为常见,其次为肝脏和胰腺。CT检查还可以较为明确地发现胃癌向周围淋巴结转移,当淋巴结>10~15mm,时,检出率较高,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3.4& CT检查对中晚期胃癌的术前评估& CT检查可发现病灶,定位准确,可了解与周围脏器组织的关系,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4,5],手术切除是治疗胃癌的重要方法,然而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住院病例中,患者多数为中晚期,行根治手术受到极大的限制,部分探查术实际相当于剖腹活检,临床上一直在探索其他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和术前确定手术方式。CT检查可为外科提供能否手术的依据,帮助确定可切除范围等,如CT表现为胃壁增厚而浆膜完整,周围器官无明显浸润、无远处转移,多可行胃癌根治术;而对浆膜面存在明显结节突出,周围脏器浸润可行联合脏器切除或放疗治疗;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者则已丧失手术机会。
  3.5& CT检查尚有局限性& CT检查目前仍不能替代胃镜。尤其是早期胃癌,应结合各种检查方法,综合诊断和分析以免误诊和漏诊。
  【参考文献】
  1& 彭卫军,周康明,陈忠明.CT在胃癌诊断中的作用.临床放射学杂志,.
  2& 包义水.胃癌及腹腔转移的CT检查.实用放射学杂志,.
  3&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
  4& 王在云.胃癌的CT诊断.现代应用影像学,.
  5& 张文港,张萌昌.胃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编辑:周& 蕊)
  作者单位: 753000 宁夏石嘴山,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日期:日 - 来自[]栏目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窦后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