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国内都是怎么买美亚kindle 国内保修的

想进一台Kindlefire,国内和国外的货有差么?我如果在国外买的话,国内可以享受正常服务吧?下载什么都一样吧?国外国内价格差很多么? - 略晓 想进一台Kindlefire,国内和国外的货有差么?我如果在国外买的话,国内可以享受正常服务吧?下载什么都一样吧?国外国内价格差很多么?
另外,不越狱有问题吗?换字体一定要越狱吗?9寸贵这么多只是因为屏幕大小原因么?
国内外的Kindlefire没有大的差别,不过对于国内用户,要慎重,因为kindle fire深度定制android2.3,兼容性很一般
虽然一再宣称Silk浏览器速度加快网页,但是实际使用,确实效果一般,经常有延迟的效果
安卓的经典界面被改的面目全非了(很多评测都在批评),几乎到处都是AMAZON,就是一个amazon的终端售卖机
安卓的经典游戏安装,运行,安卓都已系统崩溃为结束,只能重启系统
暂时不支持中文输入,破解之后就不知道了
国内是可以享受正常售后服务,国内外价格不一,建议先在淘宝,京东,亚马逊看看对比一下,在入手不迟!
Kindle Fire本身就没有国内和国外货的区别,我们在国内买到的也是水货从国外过来的。所以在京东和亚马逊国内等正规网站上,是找不到Kindle Fire的。
服务一般都可以正常享受,反正亚马逊的原则是给钱就交货。但问题是咱们伟大的墙,许多在Kindle Fire上颇受欢迎的服务,如:Netflix、Pandora等等,在国内使用Kindle Fire时是没法使用的。
至于下载,Kindle Fire默认是使用Amazon Store,App增长很快但终究还是少,而且考虑到Kindle Fire在中国可怜的量,好多中国人常用的App(如:新浪微博、快播等等)都没申请加入Amazon Store,所以找不到。不过,你可以去Kindle Fire中的设置里面,将“Allow Installation of Applications”打开,就可以去各个App开发者的网站下载Apk然后直接安装;基本不受影响,稍微麻烦一些。实在要精益求精的话,就去下载一个应用汇或者机锋网等山寨本土Market的App安装上,以后下载和安装就和国内的Android手机一样了。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因为屏幕尺寸不一样,屏幕匹配上或许有点问题,但使用基本不受影响。
用Kindle Fire订阅和阅读报纸和杂志是最爽的,这源于Amazon强大的内容源。
至于价格,要么海淘要么在淘宝上直接买,最便宜的当然是找人从美国直接带。淘宝上买,肯定是要加上海外带货的服务成本。
总结,Kindle Fire在研究产品或者能够轻易翻墙或者爱好读海外杂志的情况下,还是值得买来玩儿玩的。
火焰前峰面
从工科男到投资小兵
官翻版140美金,屏幕还不错,为啥这么便宜?没蓝牙没GPS,就是个电子书,彩色版的而已,买个随便玩玩吧。想当平板电脑用?比水果差太远了,最近销量严重下滑,新款也该出来了。
忙里偷闲的老高
质量可靠的前提下,货来源基本上都是AMAZON或者美国本地商场,服务方面只要是可以注册的kindle完全一样,价格方面,kindle本身价格+运费+利润,如果价格低得有些离谱的话,要考虑一下了。国内国外价格相差,基本上是kindle本身价格加国际运费加上10%-15%利润。 越狱不是必须的,原生系统也挺好,多看也不用安装,你怎么习惯怎么来。
那些年压箱底的书
选择一个方式完成你的提交
用已有略晓帐号登录略晓
填写以下信息,注册同时发布答案
用于登陆以及找回密码
用户名是唯一的,一旦输入不能修改
我已阅读并同意略晓的《》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两个KPW,两个账号,中国和美国都可以买书读?
你妹买了个Kindle,你也得买啊是吧?如果不买,你想看Kindle上面的书,我可能会说:看你妹的!好说不好听,也许还不那么方便。因为你俩总是这样:你看书的时候她也变成了书虫子,你想吃好吃的时候恰巧她也馋了,所以,培养你们的读书习惯的机会来了。
& & 于是又买了个Kindle
Paperwhite.
第一件事情是:注册设备。这个听着挺容易,但是,不需要再注册一个Amazon账号了吧?两台kpw用一个账号买书看书推送,省事儿。于是新买的这个Kindle还是用老账号(.com牌的)注册,然后把买过的书从amazon账号里推送过去,你的设备就成了你妹的2(你妹的2?),你妹的设备是1.
问题2:有些书只在z.cn上买或送,用账号(一般为美国加拿大账户)买不到,怎么办?
-在z.cn上,用原来那个邮件地址注册一个账号。这个账号就成了可以在中国用的账号了;
-登陆z.cn账号,把该买的书买了,该免费领的领了;
-在你的或者你妹的设备上,menu-setting-registration,选择unregister注销登陆;
-然后,选择register,用你的z.cn账号注册设备;
-进入首页之后,发现所有的书都在,还增加了刚从z.cn上购买的新书;
-齐活,手工吧。。。。
当然,如果你主要使用账号,则需要unregister,然后重新用.com账户注册(登陆)。
注意:要限制熊孩子随意用你的账号购买乱七八糟的书,一定要设定parental controls。parental
controls还可以用来限制熊孩子浏览网页,必要时还可以限制浏览云上的资料(just in case you bought some
adult contents and hide them in cloud)。
上面的内容解答了这个问题:如何在同一台Kindle Paperwhite上拥有中国和美国两个账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我们真的有必要买Kindle?|Kindle|亚马逊|电子书_互联网_新浪科技_新浪网
我们真的有必要买Kindle?
电子墨水屏、专注阅读,很重要吗?
  去年12月份,亚马逊中国上线Kindle商店,最近又有传闻称,Kindle阅读器将于三月底入华。从这样一个经久不息的著名“传言”,可以看出大家对Kindle的企盼:已经在国外取得巨大成功的读书利器即将入华,怎能不令人期待。
  如今,数字化出版渐成趋势,一些著名的报纸杂志,例如《基督教箴言报》《新闻周刊》等相继停止纸质印刷。不久前,时代华纳集团宣布将剥离《时代》杂志成为独立企业,而时代华纳集团则更专注于“电视网络和影视相关业务”。一代新闻杂志界的奇葩面临如此窘境,对于纸质出版物来讲,这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但是,报纸杂志的衰退并不能简单归功于Kindle披荆斩棘式得对传统出版物的“洗礼”,从一定程度讲,这是互联网长期发展培育的结果。众所周知,传统出版物有两种赚钱方式:一种是广告,以报纸杂志为代表;另一种是付费,以书籍为代表。对于前者来讲,内容必须简短而讨人欢喜,以便读者能不时的从思维里跳出来接受广告打扰;对于后者来讲,内容无需对广告商负责,因此多长篇大论并以清晰的逻辑、情节串联,带给读者完整的想象和思维空间。
  由于广告商的预算是一定的,他们自然期待将这笔钱花费在传播范围最广的渠道里――显然非互联网莫属。报纸杂志稍晚出现,相对于书籍,它们开创了快餐式的阅读体验。互联网内容强化大众的这一阅读习惯:碎片化、快速、简短和显而易见的兴奋点,如今正是互联网收获的季节。当你觉得用鼠标点击以及手势滑动与书本翻页没有什么差别时,致力于快餐式阅读的报纸和杂志便竞争不过互联网首先“阵亡”。
  Kindle的目标则是颠覆以浸入式阅读为主的付费书籍。我认为,书籍对人类的功用除了阅读之外,还有一种仪式感。想必大多数朋友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上学时放假回家总要背上几本书,虽然多数的时间你都不会碰一下,但下次还是不由自主的这么做。另外一个例子是,大多数人喜欢逛书店或网店凑单买下一大堆书,真正读下来的却没有几本。这说明我们对知识的获取有一部分体现在书籍的占有欲上。换句话讲,书籍部分的满足了我们对知识的意淫。因此,电子书和传统书籍在内容上没有任何差别,仅仅是我们习惯了只有触摸纸张才能带来的想象。
  下面谈一下我认为不值得购买Kindle的几点理由:
  1、便宜,但不能承受之“轻”
  为了消除读者的“仪式感”,亚马逊给出一个不能抗拒的理由:便宜的Kindle和更加便宜的电子书价格。尤其后一个理由对于外国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便宜:英文书实在是很贵。但中国的书相比国外价格低多了,再加上网上书店的打折和满反活动,书价几乎变成白菜价。2007年,亚马逊推出Kindle,便引领电子阅读器市场高歌猛进。据统计机构IHS iSuppli消息,2011年为电子阅读器出货量的黄金期,为2320万台。但2012年电子书阅读器销量比去年下降36%。同一年,Google携手华硕推出Nexus 7平板,苹果公司发布iPad mini。据国外分析师估计,Nexus 7去年销量为450至480万部,而iPad mini的销量是其两倍。NPD DisplaySearch报告预测,2013年iPad系列产品总出货量将达到1亿部,其中iPad mini占一半。Kindle的热销被便携式平板终结,这恰恰证明电子产品的趋势是功能集中化和便携:如果一个iPad mini就能实现导航、游戏、上网以致于阅读,我们出门再带一个Kindle还有什么必要?
  2、E-ink屏幕或许很好,但没那么重要
  有很多人认为,E-ink屏幕对人类的眼睛更为友好,阅读更健康。当然,如果你能忍受E-ink屏幕奇慢的刷新率和易碎的屏幕,它确实值得考虑。但是把这作为你决策的重要依据,不免有些避重就轻。按照这个逻辑,在同样条件下阅读纸质书籍更能保护我们的眼睛,那Kindle岂不显得多余?再把其推向极端:你能为了视力和健康抛弃包括手机、电脑和电视在内的一切屏幕吗?E-ink不过是一种妥协罢了。没有十全十美的电子设备,你购买时考虑的依据应该是最关切的需求。当然,如果你觉得E-ink非常重要或者好奇这是怎样一块屏幕,就请无视我以上碌姆匣埃苯尤胧Kindle吧。至少,我一直在使用一个7寸的安卓平板阅读,眼睛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
  3、不是专注,是怀旧
  周围有些朋友或通过淘宝或通过海淘已经入手Kindle,而另外一些朋友则热情迎接Kindle到来,很多人的理由是:Kindle功能纯粹,能专注于阅读。我认为,Kindle并不能让你比以前更专心读书,它的热炒反而有些后现代化的意味:抗拒技术发展带来的碎片化阅读和效率,而主张在阅读过程中的加入情感要素,即怀念传统书籍那种可触摸的体验。打破这个迷信很容易,你只要比较一下,使用Kindle之后是否就能像以前那样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书籍,当然,前提是你本来就有阅读的习惯。其实,这不仅取决于你使用Kindle或书本阅读,还取决于你消费的内容:如果没有任何浸入式长时间阅读的经验,那么Kindle也不会令你更加专注。我的经验是,电子化阅读会挤占游戏、刷微博、浏览信息的碎片化时间,或者把枕前、厕边转化为阅读时间。
  但无可否认的是,电子化阅读的大潮汹涌不可挡。在设备上花费时间越多,在传统出版物上花费的时间就越少,我们就倾向于购买更少的书籍、报纸和杂志。不久的将来,人类的一生可能就要在屏幕上完成阅读,对技术的抗拒终究只是螳臂当车。我不觉得浸入式阅读比快餐式阅读更加“高级”,只要我们能更系统、更有效的获取知识,途径就变得不那么重要。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可预见的未来,即使不是最好的,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家的日语 kindl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