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言理解中的“自上而下加工”加工

    三、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
当前位置:
有很多因素可能影响到语言理解,主要有下列因素。
(一)语境
在语言交流时,语境提供了各种背景的知识,因而能帮助人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语言。有人早在1972年就发现了上下文在语言加工中的作用(Bransford & Johnson,1972)。在被试阅读段落之前给被试呈现一个语境,被试回忆的主题数量平均为8.0~14.0个;没有语境的帮助,被试只能回忆出大约3.6个主题。语境能有效消除语言中的歧义,从而提高阅读或理解的加工速度。这些都说明了语境对语义生成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在汉语的语境研究中,彭聃龄和谭力海(1987)研究了词语境对双字词识别的影响。他们按照语境与目标词语义联系的程度区分出强语境(如牢房―监狱)、弱语境(如田野―碧绿)和无关语境(如软禁―细菌),被试的任务是词汇判断。结果发现,语境对高频目标词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低频目标词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盖淑华(2003)通过实证研究也发现,对外语学习而言,在语境(如阅读)中附带习得词汇是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
(二)推理
推理可以在已有语言信息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并通过整合新旧信息来更新记忆,或者在语言的不同成分间建立联结。因此,推理有助于建立语义联系,从而加速我们对语言的理解。例如,对于两个相同长度的目标句a、b进行理解:
a.我们从车中拿出了一些啤酒。啤酒是温的。
b.我们检查了野餐的食物准备。啤酒是温的。
实验证明,被试阅读和理解a句所花的时间要多于b句的时间。这可能因为在b句理解中,被试可以作出这样的推论:野餐所准备的食物中含有啤酒(Haviland & Clark,1974)。其他研究也表明,读者在阅读时通过推理形成的语义关联数量和关联强度会影响读者对所阅读内容的记忆和理解(Goldman & Varnhagen,1986;Trabasso & Broek,1985)。
(三)图式
图式(schema)是知识表征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是关于世界的一般知识和关于当前事件信息的结合。语言理解的过程也就是图式具体实现的过程。有人对文本阅读进行研究后指出,一个好的表征是一致连贯的。他们发现符合图式的文本更容易理解并能更好回忆(Ainsworth & Baumann,1995)。因为图式这类结构可以将文本中的信息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联系和建立逻辑关系。有研究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涉及三种图式: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关于文章主题的知识背景;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关于文章结构的知识了解。实验研究中,对初中生进行了说明文形式图式阅读策略训练,发现能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刘电芝等,2004)。这和我们的日常经验也是吻合的。例如,我们平时所听到或看到的故事,都是按照故事图式的一般规律组织起来的。它通常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主题、情节和结局等内容。当语言材料的结构与故事图式一致时,故事图式能提高理解语言的速度与质量;相反,当语言材料的结构与故事图式不一致时,人们对故事图式的预期会使理解的速度缓慢下来,甚至会影响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四)策略
语言理解是运用一系列心理策略的过程。其中,储存在头脑里的语法手段就是一些常用的心理策略。在汉语中表达句法结构有这样一些语法手段。(1)词序不同,句法结构也不同。例如,“我追狗”,“狗追我”,这两句话用语序区别主语和宾语,意思恰好相反。(2)词的构形形态是表示句法结构的一种语法手段。例如,“我忙着做作业”,“着”表示动作的持续;“他受到了表扬”,“了”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他去过美国”,“过”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3)语调(包含句调、重音和停顿)也是表示句法结构的重要语法手段。民间流传的趣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用不同的语调去读,解读到的意思就大不相同。再如,在听外语新闻时,采取自下而上的加工策略,就是老老实实地辨认材料中的语音、词汇和句子,从而最终理解整个语篇内容,而采取自上而下的加工策略,则是尽量调动已有的知识背景,对听到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整理,从而通过推理、分析掌握新闻内容。聪明的人往往能将几种策略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快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
总之,语言理解不仅依赖于对语言材料的正确感知,而且还依赖于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各种形式的知识经验。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接受、加工所获得的语言信息,通过推理建立材料之间的联系,补充所缺少的信息,最后达到对语言材料的合理解释。因此,语言理解过程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是多种认知策略综合作用的过程,是根据所获得的语言材料去建构意义的过程。
【上一篇】
【下一篇】24小时咨询电话
400-883-2220
当前位置: >
【干货】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重难点之语言
跨考教育(粉丝18.7万)
考研免费问咨询主场会
容易考还就业好的专业?学渣如何逆袭名校?
跨专业考研有何捷径?考研复习越早越好?
热门专业报考条件?院校专业先选哪个?
考研要不要报个辅导班?考上研有什么好处?
  “普心”作为心理学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心理学教材,既是学习时的基础,也是时不可忽略的重点科目,其分值更是在300分满分的专业课统考中占到100分之多,希望大家认真复习,夯实基础。言语  (一)言语概述  1.言语的含义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具有创造性、结构性、社会性与个体性、指代性、意义性等特征。  2.言语的功能(新增)  1、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2、保存、传授、学习前人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学习、分享人类文化科学知识。  3、进行智力活动的工具,是人类进行思维的武器。  3.言语的种类  语言的种类: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  语言活动  外部语言 内部语言  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  对话 独白  4.言语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语言的表征: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语言的表征具有层次性  心理词典:保存在人脑中的一部字典。它储存了大量词条,每个词条又包括词的拼法、写法、语音及词义等信息。它们按照一  定方式组织起来  语言加工: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储存、提取的过程  语言的加工可分为自动化加工和受控制加工两种形式;也可分为模块化加工和交互式加工。  (请对照实验心理学启动范式研究来看——MJ注)  (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语言的发音机制: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鼻腔和咽腔。  1.言语运动中枢(新增)  布洛卡区(语言运动中枢)位置:大脑左半球额叶(额下回)。病变或损伤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表现为: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虽然知道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其他布洛卡区受损伤的表现及可能原因:1)提供语言的语法结构:不能使用复杂的句法结构等,话语是一种吞吞吐吐、电报式的语言。2)语言调节机制破坏:词语反复现象。3)语言动机和愿望的形成:丧失说话的愿望,出现自发性主动语言的障碍。4)语言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2.言语听觉中枢(新增)  威尔尼克区(语言听觉中枢):1874年德国学者威尔尼克发现。位置:大脑左半球颞叶上回处。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与语言的接受有密切关系。病变或损伤会引起接受性失语症,一种语言失认症。表现有:1)词盲:病人可以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构成语音的复杂声音模式。2)对词义作出错误的估计。3)谈吐自由、语流很快,但话语没有意义,几乎不能提供任何意义。切断弓形束(联系威尔尼克区和布洛卡区的神经纤维束)也有同样结果。  3.言语视觉中枢(新增)  角回(语言视觉中枢):位置:顶—枕叶交界处,威尔尼克区上方。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实现着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的联合。可将书面语言和口语互相转换。切除或损伤角回会引起:1)阅读障碍:能说话、能理解口语,但不能理解书面语言。2)听—视失语症:在看到的物体和听到物名之间失去了联系,因而不能理解语词的意义。4)语义性失语症:角回部位存储着语法和拼写的规则。  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角回以及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神经纤维束在各自具有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彼此协同活动,共同执行着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  1)惠特克(1972):脑内语言代表区的模式图;两个主要的解剖组织。  2)欧杰曼(1991):语言的加工不只局限于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可能分布在脑的更广泛的区域内。其研究用微电极刺激大脑外侧裂周围不同区域的单个细胞,发现对命名和阅读任务的干扰现象。  3)普赖斯(1996):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对比了复述词、听词和安静休息时大脑的活动过程。  (脑成像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磁共振(MRI)和功能磁共振、EEG和MEG等。)  4,语言在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割裂脑的研究),。对大多数失语症病人来说,失语症是与大脑左半球某些脑区的病变相联系的。语言主要是左半球的功能。大脑右半球在语言理解中也有重要作用,如贾斯特等人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研究。在大脑左半球切除或损伤后,右半球的在语言功能方面的代偿作用。  (三)言语感知和理解  1.言语感知(新增)  语言理解首先要有正确的语言知觉,特别是在口头语言的理解中,正确辨别、分隔语音信息对口头语言的理解十分重要。听觉、视觉形式的语言知觉。  (1)语音的物理性质:声音对应于物理学上的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等等。  1)、音调:(对应于物理学上的频率)语音的高低,决定于声带的长短、厚薄和松紧程度。  2)、音强:(振幅)语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时呼出的气流量的大小。常用单位分贝,学听觉时讲过。  3)、音长:(时间)语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4)、音色:(波形)语音的特色。取决于:1)发音体的性质;2)发音的方法;3)共鸣腔的形状和大小。例如汉语拼音、英语元音音色不同。  (2)音位及其区别性特征  元音:气流通过声道不受阻碍 清辅音:声带振动 浊 辅音:声带不振动,在发音通道上受阻  根据语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式和发音体的不同,可以确定每个音位的一些特征。例如英语辅音的9对区别性特征。研究音位的区别性特征有助于解释人对语音的感知,每个音位都有自己独特的区别性特征的模式。特征觉察器(提问,见P126相关内容)  (3)影响语音知觉的各种因素:(5点) 清晰度和可懂度——语音知觉的效果指标  1)、语音类似性:两个音位的区别性特征共同包含的特征越多,就越容易混淆。如,ma和na等。  2)、语音强度:5~130分贝(dB)  3)、噪音掩蔽:信噪比(信号、噪音的比率)。语音因语境作用,当语音低于噪音强度时,人仍可听懂语音。例如,在人群中听到自己的名字,阈限低。  4)、语境(context):狭义说,语境是指书面语言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  单词语境和句子语境。句子语境条件下的“音位恢复效应”,说明人们对于个别音位的感知是受到语境影响的,也说明人们感知语言的主动性(主观意识的作用)。例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5)、句法、语义的作用:语义和句法的信息对提高语言的情绪度都有重要的作用。  2.言语理解(新增)  言语理解: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言语理解可以分为三级水平:词——最小的意义单位;句子——需要句法和语义的知识,也要在语境的帮助下;文本——以句子为基础推理、整合、提取意义。  3.句子理解  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句法分析的方式不同,得到句子的意义也就会不同;语义分析也不可缺少。例如:英语中的成语理解。影响因素有:  (1)句子的类型:句子的类型影响着句子的理解。  1)理解否定局比理解肯定句需要较长的加工时间;2)陈永明句子—图画验证任务研究表明验证汉语句子时间:真肯定句&假肯定句&假否定句&真否定句。3)可能的原因。  (2)词序: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学的变化,例如单词复数、时态等等。(参考陈永明〈基于记忆的句子理解研究〉)不同语言的词序不完全一样。如汉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谓—宾。(其他如英语、日语)  (3)语境:语言活动的具体情境,提供各种背景知识,帮助人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语言。 1)波拉克的实验;2)歧义句的理解:语境的重要作用是提供一般性的知识背景。  (4)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  句法分析对句子的组成成分进行切分(相当于分析表层结构)  1)标准句策略:按照常见的句子结构来分析句子。  2)最小依附策略:人们倾向于采用最简单的句子结构来理解句子。  3)晚终止策略:在分析句子时,不要急于根据前面的材料对句子的结构作出判断。例如,阅读英文长句的体验。  语义分析:语义知识帮助人们理解,与个体的知识经验有关。(相当于理解深层结构)  4.语篇理解  影响因素有:  (1)推理:如前面所讲,语言理解是个主动、积极的过程。语言接受者在头脑中想象语言所描述的情境,通过期待、推理的活动去揭示语言的意义。例如,在读到或听到这样的故事开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和“在一个漆黑而寂静的夜晚”,接受者就有不同的期待;再如,阅读侦探小说中读者充分利用自己的推理能力。  (2)语境:见课本P312。布朗斯佛尔德的实验。  (3)图式的作用: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  1)故事图式(人脑中保存的故事结构的表征):人们熟悉的关于故事结构的一般知识。桑代克(P. W. Throndyke,1977)提出故事的一般结构。一般包括背景、主题、情节和结局。研究表明,当故事按故事图式组成时,人们较易理解;相反就困难一些。例如,倒叙的小说故事、悬念故事等等。  2)特定生活经验的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的特定生活经验对语言理解也有重要作用。桑克(Schank)和阿伯尔森(Sbelson)(1977)把这种特定的生活经验称为“脚本”(Script)。例如,上饭馆吃饭的脚本(吃西餐的脚本等);早晨去上课的脚本;还有如经典的桥段(大团圆结局)。  当“脚本”形成以后,人们在语言交往中往往会根据头脑中的关于事件进行的标准顺序,去补充和预测所获得的语言信息。例如,对出乎意料之外的事件的更大兴趣。  总之,语言理解不仅依赖于对语言材料的正确感知,而且还依赖于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各种形式的知识经验。例如,阅读专业书籍就需要专业知识,否则很难看懂;或者有某种特定生活经验或情感体验再读有关的故事就更容易理解。语言理解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相互作用饿过程,是根据过获得的语言材料去建构意义的过程。  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  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在语言理解中起重要作用,它包括句法、语义。  语境——语境就是语言交际的环境,人们利用语境提供的背景知识,组织当前信息,对信息做出解释,产生期待和预测。  句子与课文的结构——语言的结构能从潜意识层面对其表达的内容进行暗示。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
手机做题 随时随地 知识点练习 真题演练
随时随地考研
考研从未如此简单
跨考手机网,考研资讯、考研资料这里都有,精彩在手中
腾讯微信:kkkaoyan
400-883-2220
周一至周日 8:00-18:00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心理学34.ppt4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心理学34.ppt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4.语境。 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环境。从广义说,它指语言活动出现的具体情境,包括说话的场合、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从狭义说,语境指书面语言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等。 人们对语音的知觉常受到语境的影响。例如,音位/p/在单词peck和speck中的发音是有区别的。因为在单词speck中,音位/s/的发音改变了音位/p/的发音。 5.句法、语义的作用。 米勒等在另一实验中选用了语法正常、语义正确;语义不正确;和有合语法等三类句子,要求被试倾听并大声报告所听到的结果。发现句法、语义都正确的句子,可懂度达89%;语义不正确的句子,可懂度只达56%。可见,在口语知觉时,语义和句法的信息对提高语言的清晰度有重要的作用。 二、词汇的理解 词汇的理解是指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 影响词汇识别的因素有: (一)单词的部位信息 单词的部位信息在拼音文字中,词是由字母拼写而成的。 由字母组成单节,由音节再组成单词。许多研究相继指出,单词中的起首字母与结尾字母在单词辨认中有重要作用。 汉字是表义文字。它是由基本笔划构成的轮廓图形。处在不同部位的笔划和偏旁在汉字辨识中也有不同的作用。 (二)正字法规则 正字法规则是使文字的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任何一种文字都有自己的正字法规则。例如,在汉语中,以日、月、皿三个部件为例,它在二维平面上至少可以有20种以上的组合,但只有一种组合才是合乎正字法规则的“盟”字。所以,不同的笔画或部件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则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人们认识的汉字。尽管人们在识别汉字时不一定意识到这些规则的存在,但研究表明,正字法规则在字词汇识别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认知心理学综合.doc -max上传文档投稿赚钱-文档C2C交易模式-100%分成比例文档分享网
认知心理学综合.doc
文档名称:认知心理学综合.doc
格式:doc&&&大小:0.22MB&&&总页数:32
可免费阅读页数:32页
下载源文档需要:10元人民币
请务必先预览看看是否存在文不对题等情况,预览与实际下载的一致,本站不支持退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