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靖华资生堂各个系列年龄段年龄段照片

做纯粹的科学家——对话美国科学院院士许靖华
中气十足的声音、清晰敏锐的思路、信手拈来的各种分子式和学术理论……7月6日,记者采访出席2015国际人才与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对接会的许靖华院士,1个多小时里,老人始终以饱满的激情,讲述着自己与科学的种种渊源和故事。令人几乎很难相信,眼前这位精力充沛的老人,已经是86岁高龄。
作为华人中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许靖华曾任国际沉积学会主席、国际海洋地质学委员会主席、欧洲地球物理协会首任会长,1984年曾获世界地学界最高荣誉Twenhofel乌拉斯坦勋章。但是在许靖华眼中,名誉从来不是一个科学家的最终追求。 “一个好的科学家,要活得纯粹,要能做真正解决实际难题、有益于人类的‘好科学’。 ”他告诉记者,自己涉猎广泛,研究和著作涉及自然科学、哲学历史、社会人生、东西方文化等诸多方面,之所以从不放弃追求和探索,正是为了实践这一理想。
“做科研,要有质疑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在许靖华看来,所谓科学进步,就是要不断发现前人的错误。早在1986年,他就在自己的著作中针对达尔文进化论中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其后又多次在剑桥、芝加哥、苏黎世等地和各国生物学家辩论,因此赢得了打遍天下的“许旋风”“许大侠”之称。
尽管游历世界各国,广泛接触各种文化思想,但是许靖华始终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他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精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代表已逝的过去,更连接着现在和未来,现代人类社会的价值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去寻找。 “在这些方面,中国的优势很大,未来一定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
许院士告诉记者,自己过去各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度过。在科学生涯到顶峰的时期,他希望回到祖国做一些工作。日,他受聘为南京大学高级讲座教授,开设《现代科学发展史》公共课,之后又受聘成为河南大学环境地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此次来合肥参会,许院士专门带来关于巢湖环境治理和癌症防治等方面的相关技术,希望能够为家乡人民造福。在他看来,“在有生之年,能为祖国多做一点事、尽一份力,既是责任,也是光荣”。
对于老家歙县许村,老人同样牵挂在心。 1997年,许院士从自己并不多的积蓄中拿出1万美元,帮助家乡建设许村历史博物馆。其后,他又不顾高龄,多次返乡探望,期间还曾专门为家乡的中学生义务上课。他说,自己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百年之后能够回到故乡,“漂泊一生的游子,最难忘是家乡,最好的归宿就是叶落归根”。(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304785条
评论133518条
评论126520条
评论117338条
评论104663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分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