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碳测定方法和草碳对汞污染土壤中小白菜品质影响的不同

您的位置: &
兰州市土壤汞污染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优质期刊推荐var searchResultHtml=$("#tabSearchResult").html();
var titleThis="";
$.get("converge-by-key",
{"item_id":$(this).attr("id"), "rnd":new Date().getTime()},
function(data){
$("#convergeResult").html(titleThis+data);},
$(".converge").removeClass("selected");
$(this).addClass("selected");
$("#navigation").treeview({
persist: "location",
collapsed: true,
unique: false
$(".navBg").click(function()
var arrow = $(this).find("span.arrow");
if(arrow.hasClass("up"))
arrow.removeClass("up");
arrow.addClass("down");
else if(arrow.hasClass("down"))
arrow.removeClass("down");
arrow.addClass("up");
$(this).parent().find(".menus").toggle();
var convergedHTML="none";
var url="'"+document.location+"'";
var isKOS="false";
var isConvergeFieldStr="false";
var index=url.indexOf("simple-search");
var filed=$("#tfield1").attr("value");
if(isKOS=="true" && isConvergeFieldStr=="true" && (index!=-1) && (convergedHTML=="" || convergedHTML.indexOf("无")!=-1))
var kosAreaHTML="";
$("#list_2").html("DDC Clustering"+kosAreaHTML);
var covergeURL=document.location+"&converge=true"+"&rnd="+new Date().getTime();
var divConvergeHeightOld=$("#list_2").height();
$.get(covergeURL,
function(data){
if(data.substring(0,2)=="ok")
data=data.substring(3);
$("#list_2").html(data+kosAreaHTML);
$("#list_2").html("无"+kosAreaHTML);
/*if(data.indexOf("无")!=-1)
$("#list_2").height(20);
$("#list_2").width("auto");
var divConvergeHeightNew=$("#list_2").height();
var heightDiff=200-divConvergeHeightO
if(divConvergeHeightNew>=200)
$("#tdConverge").height(200);
$("#LeftPane").height($("#LeftPane").height()+heightDiff);
$("#RightPane").height($("#LeftPane").height());
$("#MySplitter").height($("#LeftPane").height());
$(".vsplitbar").height($("#LeftPane").height());
document.getElementById("LeftPane").style.height=$("#LeftPane").height();
document.getElementById("RightPane").style.height=$("#LeftPane").height();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Splitter").style.height=$("#LeftPane").height();
alert(document.getElementById("MySplitter").style.height);
$(".converge").css("cursor","pointer");
$(".converge").css("color","#1F5B97");
$(".converge").mouseover(function(){
$(this).addClass("over");
}).mouseout(function(){
$(this).removeClass("over");})
$(".converge").click(function(){
//$("#tabNav").css("display","none");
$("#tabSearchResult").css("display","none");
$("#convergeResult").html("");
var searchResultHtml=$("#tabSearchResult").html();
var titleThis="";
$.get("converge-by-key",
{"item_id":$(this).attr("id"), "rnd":new Date().getTime()},
function(data){
$("#convergeResult").html(titleThis+data);},
$(".converge").removeClass("selected");
$(this).addClass("selected");
$("#navigation").treeview({
persist: "location",
collapsed: true,
unique: false
题名: 北京市污染特征的初步研究
作者: 刘俊华
学位类别: 博士
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 北京
导师: 彭安
关键词: 北京 汞 污染特征
学位专业: 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 本论文选择我国首都北京市为研究对象,以首钢和朝阳化工区为中心,对北京市城区和近郊区约1000km。范围内汞的分布、形态变化、来源及其在北京市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法,对北京市汞污染特征有了比较全面和深人的了解,最后对北京市的汞循环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汞污染的预测、防治和对策提供了科学信息,主要结果如下:1.所采集的26个土壤样品汞浓度平均值为0.5 1哦,超过背景值近10倍。 但大部分在0.1一1.0之间,只有三个样品在化工区和交通要道处汞浓度超过1.0眺。工业汞流失造成局部区域土壤汞严重污染,而燃煤降尘影响面大而强度小。北京市机动车辆不断增加,汽油消耗逐年增加,且主要集中在交通要道,使附近表层土壤中的汞升高。4个土壤剖面中的汞含量在O—100锄土层中均较高。2.对11个北京市表层土壤8种汞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土壤中汞形态的含量及百分数分布为残渣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其它形态;其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和底泥中总汞含量的大小即污染程度的严重性,其次才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影响汞形态的因素主要有黄腐酸、胡敏酸、总有机碳和碳酸盐含量,粘粒几乎无影响。按土壤中汞含量及土壤样品与形态汞的关系,北京市表层土壤汞污染可分为三类,一是没有污染或轻度汞污染的土壤;二是大部分有一定汞污染的土壤,代表了北京市表层土壤汞污染的基本特征。三是严重汞污染的土壤。土壤汞挥发模拟实验表明,土壤中汞的挥发与水溶态汞有关,并且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壤中汞的挥发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活化能约为19.6№l/m01.土壤汞年挥发率约为6.o埏,f(衍室内土壤栽培小麦幼苗试验结果表明,在北京市表层土壤上,小麦幼苗在试验期内生长发育正常,对汞有较强的忍受能力。小麦幼苗根主要吸收土壤中小分子有机质结合的汞(FA结合态汞),并在根部累积。小麦幼苗叶片可以吸收土壤中挥发出来的汞,并在茎叶中积累。3.湿沉降是去除大气汞的重要过程,通过来源判别分析表明,降水中总汞来源于燃煤和土壤扬尘,并且燃煤的作用更大。降水水相中汞主要与土壤扬尘有关,燃煤只占很小部分。汞湿沉降初步研究表明降水中的汞浓度随降水持续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表明陪水可有效冲刷颗粒态的汞。北京市全年降水中的汞浓度差异较大, 存在季节性变化,≮ 雩的汞浓度高于夏季。以八家西郊海淀区的八家村采样点两年连续测定数据计算了北糸市大气汞湿沉降, 结果表明, 北京市大气汞94年11月一96年11月的总湿沉降量为229.77gtgm~2。采暖期降水量为5 1.8cm, 只占全部降水的4%, 汞的湿沉降量为58,74gtgm。。,占湿沉降总量的25.26%,地表径流中汞的研究, 经统计结果表明, 降水产生地表径流中的汞与降水中汞无关, 且高于降水中汞含量, 可能是溶解了土壤中的汞, 地表径流年汞输出率约为臻24斗∥m:。对降水中汞形态的分析结果表明, 除Hg。(。)外各形态汞含量均表现为采暖期大于非农暖期, 降水中各形态汞的含量和百分比按大小排序, 经统计检验, 在非采暖期水相中为Hg”(。)>【I-Igu(。),HgH(。)】,颗粒态汞为I-Igre(r)>I-Ig卜(p)>Hg0(p);在采暖期水相中均为rig”(。)>rigp(。)>Hg、。),颗粒态汞为Hg”(p)>【Hg”(p),ng。(p)】。在非采暖期颗粒态汞含量及百分比I-Ig‘(p)>溶解态汞Hg。(。),在采暖期颗粒态汞和溶解态汞没有明显差异。降水中各形态汞含量受降水理化性质的影响, 其中颗粒物含量影响最大。降水中微小颗粒物含量很少,但它们吸附了水相中一半以上的汞(56.85%)。 ,4. 通过大气采样及分析, 说明北京市存在一定的汞污染, 北京市城区和近郊区大气中汞浓度冬季采暖期为216.9 ng/m3(n=11),非采暖期为136.7 ng/ms(n=3), 范围为85.94-427.08ng/m~, 比远郊的背景值26.04 ng/m3(n=1)高出数倍, 但在JaakkoPaasivirta(1990)测定的人口密集区大气中汞浓度(150-550 ng/m3)范围之内。三个采样点测定结果表明,<10gm颗粒态汞的浓度范围为0.36—0.44ngrn3。5. 通过以上研究, 本论文提出北京市存在汞的污染, 燃煤和燃油是主要污染源之一,每年排放汞量分别为4500kg和160kg,密度为2.1 kg/km: /y。释放到大气的汞约为2142kg/y, 约2/5可以通过干湿沉降返回地面, 大部分保留在土壤中, 是引大面积表层土壤(10cm)汞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年增长率约为O.006~g/g。北京市城区和近郊区1000km2环境中的汞在大气与地面之间进行交换, 以沉降为■ ,=f沉降率约为7lOkg/y, 湿沉降约为1 lOkg/y, 土壤扬尘约为23kg/y,土壤挥发约为6kg/y。汞在环境中经过长期累积过程, 造成环境介质中汞浓度升高, 但目前还来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语种: 中文
内容类型: 学位论文
URI标识: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Recommended Citation:
刘俊华.北京市污染特征的初步研究[博士].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97
Google Scholar
CSDL cross search
Related Copyright Policies
Social Bookmarking
Items in 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机构知识库
Stay signed in
BackCurrent DDC"+this.innerText+"";
$.get("converge-by-key",
{"item_id":$(this).attr("id"), "rnd":new Date().getTime()},
function(data)
{$("#convergeResult").html(titleThis+data);},
$(".converge").removeClass("selected");
$(this).addClass("selected");
$("#navigation").treeview({
persist: "location",
collapsed: true,
unique: false
$(".navBg").click(function()
var arrow = $(this).find("span.arrow");
if(arrow.hasClass("up"))
arrow.removeClass("up");
arrow.addClass("down");
else if(arrow.hasClass("down"))
arrow.removeClass("down");
arrow.addClass("up");
$(this).parent().find(".menus").toggle();
var convergedHTML="none";
var url="'"+document.location+"'";
var isKOS="false";
var isConvergeFieldStr="false";
var index=url.indexOf("simple-search");
var filed=$("#tfield1").attr("value");
if(isKOS=="true" && isConvergeFieldStr=="true" && (index!=-1) && (convergedHTML=="" || convergedHTML.indexOf("无")!=-1))
var kosAreaHTML="";
$("#list_2").html("DDC Clustering"+kosAreaHTML);
var covergeURL=document.location+"&converge=true"+"&rnd="+new Date().getTime();
var divConvergeHeightOld=$("#list_2").height();
$.get(covergeURL,
function(data){
if(data.substring(0,2)=="ok")
data=data.substring(3);
$("#list_2").html(data+kosAreaHTML);
$("#list_2").html("无"+kosAreaHTML);
/*if(data.indexOf("无")!=-1)
$("#list_2").height(20);
$("#list_2").width("auto");
var divConvergeHeightNew=$("#list_2").height();
var heightDiff=200-divConvergeHeightO
if(divConvergeHeightNew>=200)
$("#tdConverge").height(200);
$("#LeftPane").height($("#LeftPane").height()+heightDiff);
$("#RightPane").height($("#LeftPane").height());
$("#MySplitter").height($("#LeftPane").height());
$(".vsplitbar").height($("#LeftPane").height());
document.getElementById("LeftPane").style.height=$("#LeftPane").height();
document.getElementById("RightPane").style.height=$("#LeftPane").height();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Splitter").style.height=$("#LeftPane").height();
alert(document.getElementById("MySplitter").style.height);
$(".converge").css("cursor","pointer");
$(".converge").css("color","#1F5B97");
$(".converge").mouseover(function(){
$(this).addClass("over");
}).mouseout(function(){
$(this).removeClass("over");})
$(".converge").click(function(){
//$("#tabNav").css("display","none");
$("#tabSearchResult").css("display","none");
$("#convergeResult").html("");
var searchResultHtml=$("#tabSearchResult").html();
var titleThis="";
$.get("converge-by-key",
{"item_id":$(this).attr("id"), "rnd":new Date().getTime()},
function(data){
$("#convergeResult").html(titleThis+data);},
$(".converge").removeClass("selected");
$(this).addClass("selected");
$("#navigation").treeview({
persist: "location",
collapsed: true,
unique: false
题名: 北京市污染特征的初步研究
学位类别: 博士
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 北京
学位专业: 环境科学
中文摘要: 本论文选择我国首都北京市为研究对象,以首钢和朝阳化工区为中心,对北京市城区和近郊区约1000km。范围内汞的分布、形态变化、来源及其在北京市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法,对北京市汞污染特征有了比较全面和深人的了解,最后对北京市的汞循环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汞污染的预测、防治和对策提供了科学信息,主要结果如下:1.所采集的26个土壤样品汞浓度平均值为0.5 1哦,超过背景值近10倍。 但大部分在0.1一1.0之间,只有三个样品在化工区和交通要道处汞浓度超过1.0眺。工业汞流失造成局部区域土壤汞严重污染,而燃煤降尘影响面大而强度小。北京市机动车辆不断增加,汽油消耗逐年增加,且主要集中在交通要道,使附近表层土壤中的汞升高。4个土壤剖面中的汞含量在O—100锄土层中均较高。2.对11个北京市表层土壤8种汞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土壤中汞形态的含量及百分数分布为残渣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其它形态;其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和底泥中总汞含量的大小即污染程度的严重性,其次才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影响汞形态的因素主要有黄腐酸、胡敏酸、总有机碳和碳酸盐含量,粘粒几乎无影响。按土壤中汞含量及土壤样品与形态汞的关系,北京市表层土壤汞污染可分为三类,一是没有污染或轻度汞污染的土壤;二是大部分有一定汞污染的土壤,代表了北京市表层土壤汞污染的基本特征。三是严重汞污染的土壤。土壤汞挥发模拟实验表明,土壤中汞的挥发与水溶态汞有关,并且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壤中汞的挥发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活化能约为19.6№l/m01.土壤汞年挥发率约为6.o埏,f(衍室内土壤栽培小麦幼苗试验结果表明,在北京市表层土壤上,小麦幼苗在试验期内生长发育正常,对汞有较强的忍受能力。小麦幼苗根主要吸收土壤中小分子有机质结合的汞(FA结合态汞),并在根部累积。小麦幼苗叶片可以吸收土壤中挥发出来的汞,并在茎叶中积累。3.湿沉降是去除大气汞的重要过程,通过来源判别分析表明,降水中总汞来源于燃煤和土壤扬尘,并且燃煤的作用更大。降水水相中汞主要与土壤扬尘有关,燃煤只占很小部分。汞湿沉降初步研究表明降水中的汞浓度随降水持续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表明陪水可有效冲刷颗粒态的汞。北京市全年降水中的汞浓度差异较大, 存在季节性变化,≮ 雩的汞浓度高于夏季。以八家西郊海淀区的八家村采样点两年连续测定数据计算了北糸市大气汞湿沉降, 结果表明, 北京市大气汞94年11月一96年11月的总湿沉降量为229.77gtgm~2。采暖期降水量为5 1.8cm, 只占全部降水的4%, 汞的湿沉降量为58,74gtgm。。,占湿沉降总量的25.26%,地表径流中汞的研究, 经统计结果表明, 降水产生地表径流中的汞与降水中汞无关, 且高于降水中汞含量, 可能是溶解了土壤中的汞, 地表径流年汞输出率约为臻24斗∥m:。对降水中汞形态的分析结果表明, 除Hg。(。)外各形态汞含量均表现为采暖期大于非农暖期, 降水中各形态汞的含量和百分比按大小排序, 经统计检验, 在非采暖期水相中为Hg”(。)>【I-Igu(。),HgH(。)】,颗粒态汞为I-Igre(r)>I-Ig卜(p)>Hg0(p);在采暖期水相中均为rig”(。)>rigp(。)>Hg、。),颗粒态汞为Hg”(p)>【Hg”(p),ng。(p)】。在非采暖期颗粒态汞含量及百分比I-Ig‘(p)>溶解态汞Hg。(。),在采暖期颗粒态汞和溶解态汞没有明显差异。降水中各形态汞含量受降水理化性质的影响, 其中颗粒物含量影响最大。降水中微小颗粒物含量很少,但它们吸附了水相中一半以上的汞(56.85%)。 ,4. 通过大气采样及分析, 说明北京市存在一定的汞污染, 北京市城区和近郊区大气中汞浓度冬季采暖期为216.9 ng/m3(n=11),非采暖期为136.7 ng/ms(n=3), 范围为85.94-427.08ng/m~, 比远郊的背景值26.04 ng/m3(n=1)高出数倍, 但在JaakkoPaasivirta(1990)测定的人口密集区大气中汞浓度(150-550 ng/m3)范围之内。三个采样点测定结果表明,<10gm颗粒态汞的浓度范围为0.36—0.44ngrn3。5. 通过以上研究, 本论文提出北京市存在汞的污染, 燃煤和燃油是主要污染源之一,每年排放汞量分别为4500kg和160kg,密度为2.1 kg/km: /y。释放到大气的汞约为2142kg/y, 约2/5可以通过干湿沉降返回地面, 大部分保留在土壤中, 是引大面积表层土壤(10cm)汞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年增长率约为O.006~g/g。北京市城区和近郊区1000km2环境中的汞在大气与地面之间进行交换, 以沉降为■ ,=f沉降率约为7lOkg/y, 湿沉降约为1 lOkg/y, 土壤扬尘约为23kg/y,土壤挥发约为6kg/y。汞在环境中经过长期累积过程, 造成环境介质中汞浓度升高, 但目前还来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Appears in Collection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Name/ File Size
Content Type
北京市污染特征的初步研究.pdf(22658KB)----限制开放
Recommended Citation:
刘俊华.北京市污染特征的初步研究[博士].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97
Google Scholar
CSDL cross search
Related Copyright Policies
Social Bookmarking
Items in 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生物炭对土壤汞钝化、迁移和转化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生物炭对土壤汞钝化、迁移和转化的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生物炭对汞污染土壤汞钝化、迁移和转化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以香菜作为研究对象,向黑土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氯化汞,然后按照生物碳与土壤的重量比,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炭。通过观察和分析香菜生长发育状况及黑土土壤中、淋溶液中、大气中和香菜中重金属汞含量的变化,研究添加了生物炭后土壤重金属汞污染程度的变化,以及生物炭添加能否减轻重金属汞对香菜的危害。本实验栽种香菜,研究香菜收获后土壤中汞形态的变化,并以此作为评价土壤中重金属汞的不同形态所具有的有效生物性。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当添加的汞含量一定时,土壤中汞的含量会随着添加的生物炭量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土壤中含有7%的生物炭相较于1%的生物炭,其对重金属汞的钝化作用更加明显。当添加汞含量为0,与生物炭施入量为1%相比,生物炭施入量为5%和7%时,土壤中的汞含量分别增加了1.26和1.37倍。(2)生物炭的添加有效的降低了香菜对重金属汞的吸收,当添加的炭含量相同时,随着添加汞含量的增加,香菜中残留的汞含量越多;在汞含量一定时,香菜中残留的汞含量会随着添加的炭含量的增加而递减。当添加的汞含量为1.0mg/kg时,相比于添加1%的生物炭,当添加7%的生物炭时,香菜中的汞含量由1.11%降到了0.95%;添加生物炭为3%的组别中,汞含量为0.5mg/kg和1.5mg/kg时,汞在香菜中的残余量分别为0.7%和1.17%。(3)在添加一定的生物炭时,当汞含量增加时,淋溶液中残留的汞含量持续减少;当添加的汞含量一定时,生物炭含量的增加也导致淋溶液中残留的汞减少。这与所添加的Hg Cl2能迅速被土壤和植物吸收和炭对汞的固化作用有关。汞的累积淋溶量会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具体的实验结果为淋溶液中残留的汞量,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汞的累积淋溶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表现为ck空白大于1%的生物碳施入,大于3%的生物碳施入,大于5%的生物炭施入,大于7%的生物炭施入量。(4)当添加汞含量一定时,随着生物炭含量的增加,存在于大气中汞含量会随之递减。由于重金属汞在高温条件下极易挥发,且在取淋溶液过程中又有流失现象,所以大气中的汞含量会相对较高。(5)土壤中汞的形态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残渣态,一种为有机结合态。施加生物炭后土壤的p H升高,土壤中汞的交换态、水溶态、碳酸盐铁锰氧化态由于分解作用而含量下降,残渣态含量增加,强有机结合态由于难以分解含量也会上升。生物炭能够固定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添加汞含量为0时,添加生物炭含量为土壤重的1%和7%时,土壤中水溶态和交换态汞含量分别从6.53%和4.43%降到了3.94%和2.04%,腐殖络合态从5.15%降到了3.93%,铁锰氧化态的含量从5.87%下降到4.63%,而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则从19.91%和58.11%增加到了21.82%和63.63%。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X5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晓辉;张柏习;刘亚萍;;[J];防护林科技;2007年06期
杨娟芬;任飞;金婉芳;许迪明;;[J];光谱实验室;2008年02期
刘俊华,王文华,彭安;[J];环境化学;1997年02期
夏星辉,陈静生;[J];环境科学;1997年03期
冯新斌,陈业材,朱卫国;[J];矿物学报;1996年02期
刘俊华,王文华,彭安;[J];农业环境保护;2000年04期
高大翔;郝建朝;李子芳;马勇;刘惠芬;;[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陈兴兰;杨成波;;[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年03期
莫巍;;[J];农村科技;2007年09期
;[J];P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佳;[D];山东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涤非;;[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郑世英;商学芳;王丽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粟银;袁兴中;曾光明;李惠萌;李莲;;[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王洪君;栾天浩;栾博宇;李源;梁烜赫;于洪柱;陈宝玉;;[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曾妮;滕彦国;王金生;刘寒迁;;[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8期
刘丽丽;王军;张丽娟;;[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黄碧捷;朱琳;李燕;王秋丽;;[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年04期
杜娟;卓文静;;[J];日用化学工业;2009年03期
萨茹莉;何江;吕昌伟;樊庆云;宝金花;;[J];沉积学报;2009年06期
刘东盛;杨忠芳;夏学齐;侯青叶;余涛;;[J];地学前缘;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白洁;王永志;段慧珠;;[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曲蛟;罗春秋;丛俏;袁星;;[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文祯中;刘佩松;李红敬;;[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郭祖美;吴启堂;卫泽斌;龙新宪;;[A];广东省土壤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成绍鑫;;[A];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李杰;张国宁;李勇;;[A];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吕晓龙;;[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侯明;;[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熊国焕;何艳明;栾景丽;潘义宏;;[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刘世亮;田春丽;刘芳;介晓磊;化党领;;[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祎飞;[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姜中珠;[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赵翠珠;[D];山东大学;2011年
李亚男;[D];天津大学;2012年
丁园;[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戴儒南;[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曲蛟;[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董萌;[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赵庆龄;[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王永胜;[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贵龙;[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赵冬青;[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叶军;[D];桂林工学院;2006年
秦德萍;[D];集美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丹丽,王恩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年04期
马明广;周敏;蒋煜峰;吴应琴;张媛;陈慧;;[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王英英;温华;史小云;魏世强;;[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房世波,潘剑君,杨武年,姜小三,林健;[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4期
翟建平,徐应成,涂俊,李文青,裘丽雯;[J];电力环境保护;1997年01期
罗金发,孟维奇,夏增禄;[J];地理研究;1998年03期
钱建平,张力,刘辉利,叶军;[J];地球化学;2000年01期
方晓航,仇荣亮;[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年02期
王果;[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钟逸兰;[J];广东饲料;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峰;[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凌婉婷;[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张彩峰;[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谭婷;[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金洪蕊;[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田艳丽;[D];山东大学;2007年
陶春军;[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力;刘娅;陆宇超;梁中耀;张鹏;孙红文;;[J];环境化学;2011年08期
杨放;李心清;王兵;程建中;;[J];地球与环境;2012年01期
张千丰;王光华;;[J];土壤与作物;2012年04期
陆海楠;胡学玉;刘红伟;;[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08期
张晗芝;黄云;刘钢;许燕萍;刘金山;卑其诚;蔺兴武;朱建国;谢祖彬;;[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11期
李飞跃;梁媛;汪建飞;赵玲;;[J];核农学报;2013年05期
孟军;陈温福;;[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郭文娟;梁学峰;林大松;徐应明;王林;孙约兵;秦旭;;[J];环境科学;2013年09期
关连珠;周景景;张昀;张广才;张金海;禅忠祥;;[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10期
王晓佩;薛英文;程晓如;刘芸;;[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国清;;[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杨丹;刘限;刘鸣达;张玉龙;;[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黄苹;潘波;焦杏春;;[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戴中民;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闫智培;李十中;;[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陆海楠;胡学玉;陈威;;[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孟静静;刘静宇;黄少鹏;;[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王震宇;郑浩;李锋民;;[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陈再明;陈宝梁;;[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李程;李小平;;[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二章)[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霞;[N];科技日报;2009年
王靖瑄;[N];沈阳日报;2012年
白云水;[N];江苏科技报;2009年
张晔;[N];科技日报;2013年
耿建扩 通讯员
王小胜;[N];光明日报;2009年
班玮;[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罗冰;[N];粮油市场报;2011年
郝晓明;[N];科技日报;2012年
李瑞林 通讯员
程晓云;[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鄂洋;[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张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张伟明;[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姜志翔;[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勾芒芒;[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郑浩;[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刘国成;[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Niaz M[D];浙江大学;2015年
孙大荃;[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张振宇;[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靖;[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李昌见;[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梁桓;[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盖霞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王丽丽;[D];浙江大学;2015年
于志红;[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张广恪;[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景明;[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张宏;[D];石河子大学;2015年
王菁姣;[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总有机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