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otc药品被证实具有引发高血压引发的疾病的不良反应,阐述危机

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抗高血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热度63票&&浏览152次
时间:日 13:05
[摘要]& 目的& 药品的。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有854例使用抗高血压药品,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71例(8.3%),统计并抗高血压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71例不良反应患者所使用的抗高血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ACEI、利尿剂、ARB、受体阻滞剂等,其中单一使用抗高血压药品患者24例(33.8%);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患者47例(66.2%)。不良反应患者的表现主要是皮肤、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受损等。结论& 在使用抗高血压药品时,要严格遵守用药原则,明确患者的适应证与症状,科学选择用药方法,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关键词]& 抗高血压;不良反应高血压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终身疾病,需要长期坚持用药,以控制血压。临床上对于此种疾病所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血压,控制发生[1]。目前,随着医药工业的不断发展,临床上所的药物种类也随之增加,进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2]。本研究对2012年1年~2013年1月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而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有854例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品,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71例(8.3%),其中男性患者25例(35.2%),女性患者46例(64.8%);年龄最小的是23岁,最大的是82岁,平均年龄是(48.1±2.4)岁。本组患者排除对抗高血压药物过敏患者,排除严重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患者。1.2& 方法& 对出现不良反应的71例患者,通过excel软件进行筛选,统计患者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表现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和结果,归纳所使用的抗高血药物类别以及所出现不良反应,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2& 结果2.1& 本组71例抗高血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中,经过对症治疗,痊愈患者34例,所占的比例是47.9%;未经治疗,停药自行好转患者24例,所占的比例是33.8%;其中由于不良反应的,加重原疾病患者6例,所占的比例是8.5%;其中留下后遗症的患者2例,所占的比例是2.8%。2.2& 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所使用的抗高血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ACEI、利尿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其中单一使用抗高血压药品患者24例,所占的比例是33.8%;联合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患者47例,所占的比例是66.2%。造成不良反应现象的主要抗高血压药品种类见表1。表1& 71例不良反应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项目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ACEI类氨氯地平ARB利尿剂血管扩张剂例数24132734132316百分比33.8%18.3%38.0%47.8%18.3%32.4%22.5%2.3& 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受损等。其中使用利尿剂患者所表现出的不良反应是痛风、血糖升高等;使用ACEI类药物患者所表现出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干咳、血管性水肿等;使用依那普利、卡托普利患者所表现出的不良反应是味觉缺失、皮疹、肾衰等;使用ARB类药物患者所表现出的不良反应是咳嗽、寒战、皮疹、下肢水肿、头晕、瘙痒等;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患者所表现出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头痛、脱发、瘙痒、低血压、心动过速、心悸等。3& 讨论高血压疾病具有终身性,不易控制,一旦确诊之后,应该坚持治疗,以有效控制血压。据相关数据报道[3],我国高血压患者居多,临床上广泛应用抗高血压药物,而抗高血压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随着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高血压患者逐渐增多。对于高血压患者,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采取药物治疗,因为药物治疗可以避免出现心血管等疾病,在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时,无论是单一给予还是联合给予,无论是选择新药品还是老药品,其目的都是控制血压,减轻或损害靶器官[4]。而大部分的抗高血压药品的不良反应在药品说明书或临床报道中都有所涉及,医疗工作人员要对药品的各种反应具有判断力,在联合使用各种抗高血压药物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用药原则,科学选择用药方式,一般情况下,最好是从小剂量用药开始,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增加用药量,在明确各类抗高血压药物的相互作用之后,再科学实施联合用药方法[5]。另外,每天使用1次长效稳压类药物(如非洛地平)。每类抗高血压药都有各自的耐受性以及相应的治疗优点,在用药的途中,要坚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的原则,如果患者在单一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时,不佳,则可以在明确患者的适应症与症状之后,科学选择联合用药方法[6]。参考文献[1]&张慧,马晓艳.女性高血压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315-317.[2]&刘丽华.钙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7-29.[3]&高瑛,陈艳.抗高血压药物物不合理应用的现状与[J].中国基层医药,):89-91.[4]&刘静.我院2009年度39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5]&姚晖,王莉丽.合肥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99-301[6]&邵明鸣,陈伯文.69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抗药学,):2l2-2l4.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81 (63次打分)
慧聪行业联盟食品药品安全大讲堂
您当前的位置:
大讲堂1: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专题讲座
发表时间: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周筱青&主任药师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多发病,也是一种不断进展的疾病。据有关数据显示,在中国,高血压的发病人数已经达到了2个亿左右。国家卫生部曾经在2008年对我国地区居民疾病两周患病率作过抽样调查,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1.4‰。因此,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高血压的发病率及危害性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异常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状。按照WHO的定义,高血压是指静息时收缩压≥140mmHg或静息时舒张压≥90mmHg,或两者皆高。
根据不同的血压数值,又可将成年人血压分级为:
此外,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及综合指标又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层,包括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很高危组,其中:
低危组是指,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的患者。
中危组是指,高血压2级;或虽高血压1~2级,但同时伴有有1~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
高危组是指,高血压3级;或虽高血压1~2级,但兼有3种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如患糖尿病或器官损害者;
很高危组是指,高血压3级并兼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者,如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者;或虽高血压1~3级但同是伴有临床相关疾病者。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确的原因所致的高血压,大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左右。但也有专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因素使血压的正常调节机制失常所致,这些因素包括高钠的摄入、精神神经因素、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等等。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是指由于某些确定的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这些疾病主要包括有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性高血压等等。
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异常性疾病,更重要的是已经被证实异常高血压与致残、致死率极高的心脑血管实践密切相关,可以增加脑卒中、动脉瘤、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肾脏损害的危险性。
二、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的和目标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绝大部分患者几乎伴随终身。因此明确药物治疗的目标和目的,是高血压患者合理降压、安全降压的根本。国际高血压协会认为:高血压患者个体化治疗的目标应是使血压降至能耐受的最低水平。针对不同的情况降压治疗目标为:
(一)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140/90mmHg。
(二)年轻人、伴糖尿病或高危及很高危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mmHg。
(三)伴尿蛋白排泄量>1.0/24h的患者,血压应降至<125/75mmHg;伴主动脉夹层患者,收缩压应降至100~120mmHg。
(四)老年患者,收缩压应降至<140~150mmHg等。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药物的治疗目的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药物来干预患者可能存在的与高血压有关的所有危险因素和靶细胞的保护。例如:
(一)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要防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与高血压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
(二)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要干预或消除包括高胆固醇血症、糖耐量低下、吸烟、饮酒等与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
(三)高血压与血管病变互为因果关系,一方面血管病变是高血压发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血管病变也可以加剧高血压的发生,形成恶性循环。而单纯降压并不能完全解决血管病变的问题,所以在降压治疗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四)当患者血压高于正常值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包括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但许多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要防止出现新的甚至更加严重的症状。
三、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药物治疗是降低血压的有效手段,已有证据说明降压药物治疗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止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但是在开始启动高血压药物治疗时要慎之又慎。
首先要清楚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病,应该如何进行药物治疗。即使确定了高血压患者也不要立即服用降压药,而应该先进行非药物治疗,例如戒烟、限酒、限盐、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如果3~6个月后血压仍降不下来,才可考虑药物治疗。一旦服药,便要坚持长期用药,甚至终身坚持。
确定了要进行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后,还要进一步确定如何治疗。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要求根据高血压危险分层来启动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其中
(一)很高危与高危患者&无论经济条件如何,必须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
(二)中危患者&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先观察患者的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数周,进一步了解病情,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或由临床医师决定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三)低危患者&观察患者数月,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是:有效治疗、保护靶器官、平稳降压、终生治疗、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在进行高血压药物治疗时,除了考虑选择降压效果且安全耐受性好的降压药物,还要注意治疗方案的适宜,以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药品是一个双刃剑,用的好可以治疗疾病,用的不好则不但不能消除病痛,反而可能给患者带来一些新的甚至更加危险的后果。因此,在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安全合理用药。这其中包括:
(一)根据病人及病情,采取个体化给药。例如:
老年患者因本身的耐受力较差,体质较弱,因此切忌急于求成,降压不能过快,要做到缓慢、适度,逐渐达到理想的血压。
儿童高血压大多数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所以在进行降压药物治疗时,更多的要配合合理的饮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而妇女妊娠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除了考虑要及时降低患者的血压防止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子痫外,还要考虑到孕妇血压下降严重时会造成组织血流量的减少导致危害胎儿的发育。
(二)了解降压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由于药物本身的特殊性,所以有些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或者带来更加危险的后果,因此了解不同药物客观存在的不良反应,对于安全合理用药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
利尿剂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引起血钾、血钠降低。大剂量的利尿剂造成的低钾血症可致心脏骤停)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引起咳嗽(1~30%,早、女性多);味觉异常(2~10%);血管性水肿(4%)。
β受体阻滞剂诱发并加重哮喘,引起支气管痉挛;加重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症状。
钙拮抗剂可能由于其扩血管作用引起头痛和面部潮红;齿龈肥厚(年轻人)。
(三)采取最简单的服药方法和选择最适宜的服药时机。
所谓简单是指,由于高血压患者大多数需要长期用药甚至终身用药,因此应尽量选用简单的、有规律的、能24小时平稳有效降压的长效降压药,或者缓释或控释的药物,以尽量减少服药的次数,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而时机表达的则是,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血压波动规律,大多数患者通常在清晨6点至上午10点,下午16至18点血压最高。我们希望在血压高峰之前的1~2小时服药,此时,当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达到最高值时,恰恰是血压高峰时,这时药物的降压效果最好。作为个体高血压患者,因为具体情况的不同,血压的高峰期也可能有一些差异,所以养成记录血压的习惯,摸索出自己的血压波动规律,并以此来确定最佳服药时间。强调的是,对于一些非规律的情况,则要根据医生的医嘱来用药。
(四)不要频繁改变治疗方案和随意终止用药。
实际上,一个适合患者个体的药物治疗方案的启动是非常讲究的,通常,医生往往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的情况,先从单一药物最小有效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压的控制进行剂量的调整。事实上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选择小剂量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对于增大降压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是一种最佳的治疗思路。
一旦治疗方案确定下来,就要严格的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服药,千万不可以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所谓的效果就随意更换治疗方案。实际上,有很多降压药是在用药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疗效的,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常3~4周后才开始显效,而钙拮抗剂的最大显效时间是4~6周以后。
同样,由于高血压是一种终身疾病,目前的降压药物只能控制血压而不能根治,因此,以为血压已经恢复正常了而随意停止用药也是非常危险的,多数患者停药后短时间内血压又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出现反弹,更难控制。
四、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与应用
(一)常用高血压药物分类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称为抗高血压药物。由于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绝大部分患者的高血压症状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目前,国际公认的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有6大类:
1.利尿剂——国内又称为“袢型速尿类”、“远曲小管型噻嗪类”、“集合管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如双氢氯噻嗪、吲哒帕胺等。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国内又称为“普利类”降压药,如培哚普利、苯那普利、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
3.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国内又称为“洛尔类”降压药,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同时具有α受体阻滞剂作用)。
4.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国内又称为“唑嗪类”降压药,如哌唑嗪、布拉唑嗪、多沙唑嗪等。
5.血管紧张素Ⅱ阻滞剂(ARB)——国内又称为“沙坦类”降压药,如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等。
6.钙拮抗剂(CCB)——国内又称为“地平类”降压药,如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尼群地平等。
(二)常用高血压药物对症治疗原则
抗高血压药的共同作用是降低血压,但不同类别降压药因降压机制不同而各有其侧重点,这些侧重点是医生为不同病人选用药物时的主要参考。
1.利尿剂——是最常用的一线降压药。利尿剂可以扩张血管,并促进肾脏排出体内的钠盐和水分,降低血容量从而达到降低血压作用。由于利尿剂导致钾离子从尿液中丢失,因此,常在使用利尿剂的同时予以补钾制剂或同时服用保钾制剂。利尿剂更适合应用于老年人胖者和有心衰或肾衰的高血压患者。
2.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是一组能阻断交感神经系统作用的药物。适用于年轻人、发生过心肌梗死或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以及心绞痛或周期性偏头痛患者。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对动脉血管的扩张来降低血压。适用于年轻人、心力衰竭患者、由于慢性肾脏疾病或糖尿病性肾病导致的蛋白尿患者以及服用其他药物出现较多副作用的患者。
4.血管紧张素Ⅱ阻滞剂——通过对动脉血管的扩张来降低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类似(但作用更为直接)的机制产生降压作用,但该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少。
5.钙拮抗剂——通过一种完全不同的机制使血管扩张。适用于老年人、心绞痛患者、某些类型的快速心率或周期性偏头痛者。
6.肾上腺素能α受体阻滞剂——是一组能阻断交感神经系统作用的药物。适于有前列腺增生或的老年患者。
五、常见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是指合格的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因此说药物是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它又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导致另一些疾病。
临床上常见的抗高血压要的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尿剂的不良反应
长期应用利尿剂可引起如下不良反应:
1.低钾血症:利尿剂在肾小管排钠的同时也可能因钾的排出增多而导致低钾,大剂量的利尿剂造成的低钾血症可致心脏骤停。
2.低钠血症:利尿剂引起的钠排出过多,可引起低血压或尿素氮升高,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3.高尿酸血症:利尿后由于血容量降低,细胞外液浓缩,加大了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严重的高尿酸血症可导致急性痛风的发作。
4.高血糖和糖耐量降低:利尿剂可抑制胰岛素或肝的磷酸二酯酶的分泌,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和高胰岛素血症。
5.高胆固醇血症:利尿剂可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增加5~15%。
(二)、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
1.β受体阻滞剂可以诱发和加重哮喘。
2.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
3.β受体阻滞剂可减弱心肌收缩力,加重严重心力衰竭病人的心衰程度。
4.β受体阻滞剂可干扰糖和脂类代谢,导致血糖、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增高。
5.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可使冠心病患者诱发心绞痛。
(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
1.由于其扩血管作用可引起头痛和面部潮红。
2.反射性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加。
3.血管性水肿。
4.齿龈肥厚,多见于年轻患者。
5.个别药品可减弱心肌收缩,减慢心肌传导。
6.范例和胃肠道反应。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由于用药后,体内的缓激肽浓度升高,故易引起咳嗽。
2.因影响局部血管的通透性,造成血管性水肿。
3.味觉异常。
4.白细胞减少,可能为骨髓受抑制,导致骨髓供血减少所致。
5.低血压。
6.皮疹、口腔溃疡等。
(五)血管紧张素Ⅱ阻滞剂
与ACEI类降压药相比,ARB类药物依从性好,咳嗽及血管性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本类药的一大优点,但某些患者用药后仍可出现咳嗽及血管性水肿等;个别患者甚至可以出现肝毒性、高血糖、贫血、急性胰腺炎、味觉障碍、过敏性紫癜、胎儿毒性、非典型的皮下淋巴结增生、头痛、胃肠道反应等。
(六)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
1.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常见于首次服药者称为“首剂现象”。表现有头晕、晕厥、心悸等,尤其是直立体位、饥饿、低盐时更易发生。
2.耐药现象即对某一剂量控制血压后,治疗中又发现血压升高现象。克服方法:采用间隔1周增加1次剂量,可以加大到每次5mg。
3.其他不良反应如头痛、尿频、恶心、水肿、体重增加等,长期使用约10%~15%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药。长期用药其不良反应有减轻趋势。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物本身的特性所引起的,作为患者一来不要被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条目吓坏了而不敢吃药进而耽误了病情,二来对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不要置之不理,记下自己的感受,必要时或复诊时告知您的医生,请医生从专业的角度帮您调整治疗方案。
六、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自我管理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自我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除了以上注意事项外,对药物的一些关键信息的了解以及良好的习惯也是安全合理用药的保障。
(一)要知道药物的有效成分
(二)要知道药物的剂型
(三)要了解药品的商品名、生产厂商和有效期
(四)要了解药品的适应证、规格和用法用量
(五)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
(六)应当保留使用过的抗高血压药的药盒及说明书,以便查询。
使用过的抗高血压药的药盒及说明书至少要保留6~12个月。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 正文
  “ 是药三分毒”,&OTC同样具有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相互作用,使用不当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 非处方药(OTC)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即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以口服和外用药为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轻微病症及身体不适进行自我诊断,可选择适当的OTC进行对症处理,从而快速有效地缓解症状。
&&&&OTC 是从处方药中遴选出来的,是根据临床长期应用,证实疗效确切、适应症明确、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的一类药物。用量一般都低于处方药的用量,在正常剂量下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或耐受性,也不会在体内蓄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OTC 虽然有这些特点,但只是相对于处方药而言。OTC也是药品,同样具有药品的各种属性,除具有治疗作用外,同样具有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相互作用。患者因自我诊断错误或者选用OTC不当,误用甚至滥用OTC,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掩盖其他疾病或加重病情
&&&&如退热药或镇痛药使用不当,会掩盖潜在的性及其他疾病,延误或加重病情。是人体患病时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引起发热的原因以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均可引起发热;其次是,如大面积、大手术后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结缔组织病以及药物引起的发热等。非感染性发热可以使用退热药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感染性发热也盲目使用退热药,就会掩盖病情。 ${FDPageBreak}
&&&&造成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如抗感冒药或退热药大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同时服用使乙酰氨基酚剂量过大而损害肝脏,严重者可致肝昏迷死亡。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3岁以下小儿及新生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如过量服用含该成分的OTC,后果将非常严重。抗过敏药会引起镇静、嗜睡、乏力等中枢抑制作用,若合并服用镇静催眠药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不良反应会增加。
&&&&引起身体或精神依赖性
&&&&少数OTC的复方制剂由于治疗或组方的需要,含有需要特殊管理的药品,如咖啡因、可待因、盐酸伪麻黄碱、苯巴比妥等。虽然单位剂量中含量都很低,人们对它们的警惕性不高,但如果长期或不恰当的使用就可能造成药物成瘾。近年来,止咳糖浆、复方甘草片以及其他非麻醉药品大量使用导致成瘾,相继被媒体报道。
  案例回放
  【病例1】
  慎服六味地黄丸
&&&&王大伯前些时间总是感觉手脚无力、,人也提不起精神。听老友张大伯介绍这是肾虚的表现,应该吃六味地黄丸补补身体。于是,王大伯匆匆来到药店,想不到柜台前已有两位大伯也是购六味地黄丸的,这更让他深信张大伯说的有道理,立即买了10瓶回家服用。可是,王大伯服了4瓶后,这些症状并没有减轻,还出现胃肠不适、腹泻,吃饭也越来越没有胃口。
  【处方分析】
&&&&六味地黄丸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是根据《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化裁而来的,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六种中药组成。熟地黄味甘,性微温,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为君药;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山药味甘,性平,补脾养胃,补肾涩精,二药为臣;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清泻肝火,为佐药;茯苓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泽泻味甘,性寒,利小便,清湿热,二药为使药。前三味药为三阴并补以治标,后三味药为三阴并泻以治本。全方补中有泻,泻中有补,补泻结合,能平肝补肾,还是非处方药,所以,很多中老年朋友把它作为冬季进补的良药长期服用。 ${FDPageBreak}
&&&&【药师点评】
&&&&肾虚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多表现为头眩目晕、耳鸣、潮热、盗汗、口燥、手心和脚热、遗精、早泄等。肾阳虚多表现为体质虚弱、面色偏白、腰膝酸软、乏力易困、四肢发冷、尿频尿急、夜尿多等,有些肾阳不足的患者,还可能出现阳痿、早泄、滑精等性功能障碍。
  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为主,适用于肾阴虚,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炎、肾炎等病中有阴虚的患者也适用,但不适用于肾阳虚。下列三种情况不宜服用:
&&&&① 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者如果长期服用,易致脾胃不和、脾受湿困,出现食欲不振、腹满、便溏等不良反应。
&&&&② 肾阴虚但脾胃功能虚弱的患者服用,也会影响消化功能。
&&&&③ 肾阳虚患者脾胃运化功能虚弱,而补阴药多味甘滋腻,虽能补阴,但易损伤脾胃,病状还会雪上加霜。阳虚阴盛者,不宜补阴,因其助湿伤阳。王大伯属于肾阳虚,服用六味地黄丸药不对症,还损伤了脾胃功能,造成食欲不振。
&&&&所以,服用六味地黄丸之前应该先请医师诊断,有没有肾虚,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能不能服用,服多长时间,避免盲目用药而造成的身
  【病例2】
  滥用非处方药险致人命
&&&&罗师傅,男,49岁,出租汽车司机。因患感冒,头痛、发热、流鼻涕,自购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快克)服用,1日3次,1次2粒。第2天体温恢复正常,但仍头痛、周身疲乏无力、流鼻涕,为不影响出租车营运,下午又去药店自购维C银翘片2盒,回家取10片用生姜、红糖煮汤一次服用,当天深夜,上腹部疼痛、恶心、呕血,大便呈酱油色。于第3天上午入院,体检:体温36.5℃,血压100/80mmHg,脉搏78次/分钟,巩膜黄染,口唇紫绀,肝肋下3cm、硬度I度,阴性,综合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急性胃炎和肝功能损害,给予止血、保护胃粘膜、抗炎、护肝及支持治疗,10小时后症状缓解,入院后第5天出院。 ${FDPageBreak}
&&&&【处方分析】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每粒含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250mg、盐酸金刚烷胺100mg、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2mg、人工牛黄10mg、咖啡因15mg。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喉痛等症状,也可用于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正常情况下服用,早1粒,晚1粒,不良反应少见,少数病例可有口干、食欲缺乏、恶心、上腹部不适、头晕、乏力、皮疹等。维C银翘片每片含维生素C&49.5mg和金银花、连翘等九味中药及马来酸氯苯那敏,尚含对乙酰氨基酚105mg,正常用量为1日3次,1次2片。
&&&&对乙酰氨基酚为解热镇痛药,作用缓和持久,治疗量时不良反应少,偶见过敏反应如皮疹,严重者伴有血液系统或胃粘膜损害、药物热,大剂量服用可致肝细胞坏死和肾功能衰竭。金刚烷胺可抗“亚-甲型”流感病毒,抑制病毒繁殖,每日剂量超过400mg,可能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表现为头痛、眩晕、失眠,老年人偶见意识障碍或精神失常。马来酸氯苯那敏为抗过敏药,能减轻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但有镇静、嗜睡、头晕、乏力等副作用。人工牛黄有解热、镇静作用。咖啡因为中枢兴奋药,能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作用,并减轻其他药物所致的嗜睡、头晕等中枢抑制作用。
&&&&【药师点评】
&&&&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约有95%经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在肝脏内经葡萄糖醛酸酶分解和硫酸盐化,成为无毒性的结合物经肾脏排泄。有极少量进入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进一步代谢为对肝脏有毒性的羟化物,同肝脏内谷胱甘肽结合,失去活性。当大剂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经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代谢的羟化物增加,使肝内谷胱甘肽耗竭,羟化物与肝细胞组成成分相结合,导致肝细胞溶解,引起急性肝功能损害。
&&&&罗师傅没有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误认为维C银翘片是纯中药,加生姜、红糖煮汤服用安全,与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合用,中西药结合见效快。一日内对乙酰氨基酚摄入量为2.55g,超过常规剂量,尚患有浅表性胃炎和乙型肝炎,加之年龄较大,肝脏解毒和肾脏排泄功能减退,而造成急性中毒。尽管两药均为OTC,但有脑血管病史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且两药不能同时服用,服药期间不得驾驶车辆和机械作业。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 。
(责任编辑:林嘉豪 )
文章关键词:
日前,国家药监局拟禁OTC药品广告的消息一出,便立即在OTC生产企业中引起一片哗然。业内人士称,国家药监局禁止OTC广告的深层原因是药品……
医药界传药监局将出台新政,禁止非处方药在大众媒体做广告。引起众企业意见很大。日前中国非处方协会会长白慧良确认,国家药监局等部门将组织专门……
非处方类镇痛药中的酸性成分是治疗疼痛的有效成分,但在服用这些非处方类镇痛药物时,首先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剂量、……
什么是OTC药物呢?OTC药指的是非处方药,主要是指那些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直接在药房或药店中即可购取的药物。非处方药是由处方药转变……
为防止违法药品广告泛滥,国家药监局正在酝酿修订《药品广告审查办法》,修订方向是禁止非处方药(OTC)在大众媒体上发布广告,只能在指定的专……
相关健康数据
谢景华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
擅长:耳鼻咽喉科各类疑难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手术,尤其对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炎,中耳炎,声嘶...
吉晓滨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
擅长:从事耳鼻咽喉科学工作20多年。熟练诊治耳鼻咽喉头颈常见、少发、疑难病和急危重症抢救。擅长鼻、头颈和中...
魏鸿蔼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擅长:从医4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手术精湛,善于解决复杂疑难问题。
陈敏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产前诊断科
擅长:胎儿医学,产前诊断,妇产超声,遗传咨询,胎儿先天畸形的超声、生化、基因筛查及诊断,胎儿染色体异...
名医专家详细解答 男性不育症的诊治疑难
擅 长:从事泌尿男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专业特长男性科及下尿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引发脑出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