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放疗的危害比放疗的危害危害小吗

靶向药物可以与放化疗同时用吗?_百度文库(二)放射治疗也“靶向”拿什么治癌啊?(续四)
拿什么治癌啊?(续四)
——五花八门的治癌方法(四)
(二)放射治疗也“靶向”
受“费城染色体”启发,人们在恶性肿瘤发病机理的研究上,愈加把目光投向细胞、分子,乃至遗传基因位段上,基因致癌学说引发了肿瘤诊疗技术的一场革命。不仅基于致癌基因的高端生物技术不断横空出世,融合材料科学、计算机、数字成像、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肿瘤诊疗技术的器官水平实体瘤“靶向”治疗高科技也一个个闪亮登场。
从理论上说,针对肿瘤在器官组织、分子水平的靶点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靶向治疗技术进行靶点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是针对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分子,作用于促进肿瘤生长、存活的特异性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等通道,干扰新生血管形成和细胞周期的调节,从而实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高科技武装的放射治疗技术认为,对局部的病灶靶点可以用局部靶向消融治疗、靶向放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向内照射治疗、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局部药物注射治疗。不过,基于传统放疗手段的“靶向”放疗,虽然也称作“靶向”,但此“靶”非彼“靶”也。
1、氩氦超导手术治疗系统(又称氩氦刀)
氩氦刀是一种适应证甚广的消融治疗技术,据相关介绍说,它可对多种肿瘤施行精确冷冻切除,既能治疗小肿瘤,也能治疗体积较大的、数目较多的肿瘤;由于血管内血流的释热作用,冷冻不易引起大血管损伤,以至于也可以治疗大血管附近的,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
临床证实,氩氦刀局部消融与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介入治疗等综合治疗相结合,疗效优于单一治疗,1~2年生存率显著提高,其远期疗效依赖于综合治疗措施的选择。不过,当肿块≥4cm,特别是大于6cm时治疗效果差,瘤体易复发,甚至增大。
2、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WA)   
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MWA和RFA技术,在我国不少医疗机构已经投入临床应用。尽管其技术手段在不断改进,但对其“消融”肿瘤的确切疗效人们至今也不敢高估。
3、 间质内激光治疗(ILT)和光动力
激光消融治疗(ILT)是以光学或接近红外线波长的高能量光束在组织内散射而转变成热,在一定间内可实现对肿瘤的消融。不过目前国内外生产的激光管消融范围较小,处于临床探索中,并未进入临床使用。
4、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
HIFU国内首创,据说可用于治疗很多良性和恶性肿瘤,如子宫肌瘤,乳腺癌、骨和软组织肿瘤等。近年国内陆续有应用HIFU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报道,显示的疗效主要是止痛和辅助放、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现在看来,这可能是超声热疗的效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HIFU消融治疗。
5、精确靶向外放射治疗技术
这类放疗新技术主要有:(1) x-刀、r-刀、3D-CRT、IMRT ;
(2)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即4D放射治疗,如赛博刀。
6、放射性粒子植入间质内照射治疗技术   
7、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技术
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技术开展最多的据说就是肝癌的介入治疗。
(未完待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图文】靶向联合放疗-王平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靶向联合放疗-王平
&&放疗方面很好的文献
大小:13.3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靶向联合放疗-王平.ppt 5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王平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治疗相关毒副作用如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血液学毒副作用等均明显增加单纯放疗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0-20%,随着高强度治疗方案的实施,发生率可以高达45-60%,其中一部分病人因此死亡在大剂量放疗、同步放化疗、老年人、同时伴发糖尿病等合并症的病人,毒性问题更为让人关心靶向治疗在NSCLC的应用目前靶向治疗已逐步成为NSCLC二线标准治疗方案(BR21,INTEREST,FLEX,SATURN,ATLAS)在特定人群当中(女性,腺癌,非吸烟)靶向治疗已有取代一线治疗的趋势(IPASS)不完美之处:已往实验大多是药物单用或联合应用,很少联合放疗靶向治疗药物分类①按药物分子大小分类: 1、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作用机理:药物作用于细胞膜外,与细胞因子竞争结合受体,阻断信号传道。 2、小分子化合物类作用机理:药物作用于细胞膜内,抑制酪氨酸激酶磷酸化,阻断信号传道。 靶向治疗药物分类②按药物作用位置和方式不同分类: 1、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药物:Herceptin等; 2、作用于血管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药物:Avastin等; 3、用靶向抗体作载体,将药物运送到肿瘤细胞周围,高效力杀死肿瘤细胞,如:Mylotarg、Zevalin、Bexxar; 靶向治疗药物分类③根据作用靶点不同:1.作用于蛋白激酶,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2.作用于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如Marimastat,BMS-275291等。3.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4.其他如DNA引物酶,泛素-蛋白酶途径抑制剂,组蛋白的己酰化等。部分分子靶向药物简表部分分子靶向药物简表部分分子靶向药物简表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分类①EGFR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如Iressa、T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②TKc-kit抑制剂,如伊马替尼(imatinib);③EGFR单克隆抗体,如西妥西单抗。①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如A②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剂,如ENdostatin,E以肺癌血管生成为靶点③sunitinib:能与VEGFR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后结合,抑制信号传导;④Sorafenin:既能抑制Raf激酶,又能抑制VEGFR。多靶点抗肿瘤治疗 多靶点联合阻断肿瘤信号传导,如利妥昔单抗联合沙利度胺、培美曲塞、ZD6474。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已是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标准治疗方案之一,并有进入一线治疗的趋势但EGFR-TKI治疗存在优势人群,K-RAS基因突变可能是部分病人不能从EGFR-TKI治疗中获益的原因之一长期应用EGFR-TKI存在原发或继发耐药问题,在治疗开始或治疗中T790M突变是导致最后耐药的原因之一在常规化疗中加用EGFR-TKI治疗并没有进一步显著提高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INTACT)联合应用EGFRI与放射治疗的基础研究联合应用EGFRI与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联合应用EGFRI与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联合应用EGFRI与放射治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RTOG0324:同时应用C225和同步放化疗治疗无法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I期临床研究入选标准包括PS≤1,最近3个月体重下降不超过5%,FEV1&1.2L,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联合应用EGFRI与放射治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自2004年3月至2005年6月共有93位病人入组,87例可评价其中男性57%,中位年龄64岁,IIIA期占46%中位随访期21.6个月,治疗有效率(RR)62%,中位生存期22.7个月,2年生存率49.3%治疗相关毒副作用包括20%的4度血液学毒性、8%的3级食管炎以及7%的3-4级肺炎,共有5例5级毒性(死亡)靶向药物耐药后的治疗目前相关研究开展不多2004年8月,日本最先报道了3例对Gefitinib治疗有效的NSCLC患者在经过3~7个月的缓解期后,病情进展(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并称之为发生了获得性耐药靶向药物耐药后的治疗吴一龙教授:II期临床实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和靶向治疗失败后的挽救性化疗31例患者入组,PR4例,SD10例,肿瘤控制率45.2%,中位生存时间10月证实:多西他赛对患者的挽救性化疗是有益的靶向药物耐药后的治疗可能有益的治疗手段:单靶点药物改为多靶点药物挽救性化疗联合放疗、生物治疗等中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放疗 联合EGFR-TKI靶向治疗的疗效分析背景目前常规治疗下的NSCLC骨转移患者平均生存时间9.7月(中位7.2月,0.1–74.5月)但是HiroakiSatoh报道应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乳腺癌放疗的诸神之战:靶向术中放疗?分次体外放疗?
作者:grazy33
近日哈佛医学院放射肿瘤学的特聘教授,国际放射肿瘤学生物学-物理学杂志主编 Zietman 博士在该杂志的编辑介绍中以多封来信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关于乳腺癌新型放射疗法——术中放疗的争论。争论源于一项比较靶向术中放疗(TARGIT)和标准分次体外放射治疗(EBRT)的 TARGIT-A 临床试验。TARGIT 是「一站式」放疗,在乳腺癌患者乳房肿瘤切除术中进行的一种放疗方式,仅需要单次剂量。在非劣效性试验中,TARGIT 保留的乳房 5 年局部复发风险高于 EBRT,不过这种差异仍在预先设定的非劣效性界值即两组间主要终点的差异绝对值 2.5% 之内。此外,靶向术中放疗普遍改善了美观性,且显著减少了 3 或 4 级并发症的发生。但 TARGIT-A 只有 5 年随访数据,而且这些结果发表时,平均随访时间仅 29 个月。这一结果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和「截然相反的观点」。TARGIT 因其便利性为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变革方式,但其局部复发风险显著高于标准放疗,反对者则将这种技术视为危险。肿瘤放疗专家两大阵营关于该临床试验主要结果的争论不断升级,双方阵营都坚称自己的观点对患者最有利,并且对各自对手的言辞非常激烈。反对者以来自美国塔夫茨大学的 Wazer 博士和布朗大学的 Hepel 博士为首,他们认为 TARGIT-A 的平均随访期不到 2.5 年,其局部复发结果「不成熟」。大量的证据显示 EBRT「在 10 年后的随访中」仍能继续使患者获益,而研究者却声称 EBRT 不足以控制 5 年后的局部复发。此外,他们也质疑该试验以 2.5% 为非劣效性界值的统计方法。TARGIT-A 的作者们回应:以科学的态度解读研究结果,由于这项研究是对放疗领域的主流规则的质疑,大多的批评内容都明显缺乏科学性,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冲突。世界范围内 260 个主要乳腺癌中心都广泛采用了 TARGIT 技术足以证明患者和临床医师对 TARGIT 技术的认可。Zietman 博士和美国放射肿瘤学学会(ASTRO)主席、来自新泽西州癌症研究所的 Haffty 博士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常规分次放疗联合乳房肿瘤切除术,帮助乳腺癌患者「从不堪回首的根治性乳房全切时代进入了乳房保留的新纪元」,但常规分次放疗需要进行数周,TARGIT-A 则提供了一种更便利的保乳途径。并且「乳腺癌的分次放疗衍生了很多职业,比如相当比例的放射治疗医师。」全乳 EBRT 是目前乳腺癌的标准疗法,但 TARGIT 由于其更易操作和被患者接受,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随访时间太短,ASTRO 尚未认可术中放疗的应用,不过这一数据提示了短期预后是令人满意的。2016 年 ASTRO 将发布关于部分乳腺放射疗法的共识意见。在数据完善之前,关于术中放疗尤其是 TARGIT 的争论仍将继续。解决目前争论的唯一办法是 TARGIT-A 试验以及其它研究提供更完善的数据。引用一封来自 4 位伊拉克的临床医师的来信,「只有时间能化解这场诸神之战。」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乳腺癌相关文章
癌症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腺癌先放疗还是靶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