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治疗。

> 疾病综合 >
《心脑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ABC
  ☆心脑血管疾病有哪些
  由于各种干扰因素影响心脏和全身血管功能而发生的循环系统疾病统称为心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以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因素很多,我国常见的与膳食营养有密切关系的心脑血管疾病是高血压、脑卒中及冠心病。这是一组以血压升高及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及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严重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发达国家,心脑血管疾病是引起死亡的“第一号杀手”。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约占1/3,其中脑卒中死亡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45%,冠心病死亡占15%。20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患病率增高了25%。本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其中有些疾病如高血压病和低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与营养因素关系密切,合理的膳食已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冠心病的发病年龄主要在40岁以后,并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逐渐增加,其中有遗传因素的影响。
  ◆ 绝大多数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其早期表现为动脉内膜脂质沉着,继之引起内膜结缔组织增生,从而造成动脉管腔的狭窄,以致闭塞。可见,脂质代谢紊乱和动脉壁功能障碍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 动脉粥样硬化可继发高脂蛋白血症,而高脂蛋白血症又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两者互为因果,密切相关。
  ◆ 超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质指数(亦称体重指数)每增加1,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增高12%。肥胖者往往伴有血清胰岛素升高、糖耐量异常、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一系列代谢异常。
  ◆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以静态生活方式为主、体力活动过少及嗜烟等,对原发性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
  小贴士:体质指数BMI(Body Mass Index)
  通常是用于评定人的消瘦或肥胖的指标,即:BMI = 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平方米)。成年男性正常值范围为20~25,成年女性正常值范围为19~24。
  ☆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同人类历史的发展相联系的。远古时代的人类过的是采集和捕猎的群居生活,他们摄取的食物是未经加工的天然食物,营养成分相对平衡。到了近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动物脂肪、精糖、酒和食盐的消耗加大,而对一些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摄取减少,因此造成了体内代谢不平衡而产生疾病。曾有人说:“人类正在用自己的牙齿挖掘自己的坟墓。”
  我国在2002年进行的第四次营养调查显示,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肿瘤是目前威胁国民健康最主要的慢性疾病。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约为1.6亿,糖尿病患者5 000多万,血脂异常者约为1.6亿,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约为2.0亿和6 000多万,每年新增肿瘤病例150万~180万。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饮食营养关系密切,如:膳食高热能、高脂肪及体力活动少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密切相关;50%~60%肿瘤的病因与高脂肪饮食、营养不良、食品含黄曲霉素和受亚硝胺污染等密切相关。
  表1-1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类型与西方国家的区别
  ☆ 有关动脉粥样硬化
  “人至中年,肾气日衰,加之佚欲,便成虚损。”人到中年之后,由于内分泌改变和脂质代谢失调,或长期摄入过量油腻食物,造成血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增加,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沉积于血管壁上可使管腔变窄,钙盐沉着使管壁变硬变厚,因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促使原发性高血压疾病发展。动脉粥样硬化是指早期动脉内膜有局限的损伤后,血液中的脂质就会在内膜上沉积,进而内膜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引起内膜局部有增厚或隆起,形成斑块,以后在这许许多多的斑块下面发生坏死、崩溃、软化,看上去动脉内膜表面像泼上一层米粥的样子,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这种硬化的斑块形成局限性的狭窄,造成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影响血流通畅,导致机体相应器官缺血,发生功能障碍。最容易产生粥样硬化的部位是冠状动脉、脑动脉,其次是肾动脉、腹主动脉和下肢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最具临床意义的动脉病变,对人类的威胁最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足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加以预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普遍认为,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和缺少体力活动是致病的危险因素。
扫码或关注微信公号jjkkxxg回复【血管】即可测试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PASESA从日本引进,拥有日本研发专利自主知识产权,……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多数市民都听说过……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富含维生素C的饮食,有助于防止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特别是在冬季。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热度100票&&浏览377次
时间:日 17:28
[摘要]& 目的& 的。方法& 对桂阳县中医医院2010年6月~2012年8月所接收的88例心脑血管疾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4例,其中一组采用西医治疗,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称为治疗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一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表现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7.3%,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良好。[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辨证治疗;;;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已经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严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心脑血管包括有、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痉挛等,并具有变化快、病症复杂的特点,所以一旦发现心脑血管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1]。本研究对桂阳县中医医院2010年6月~2012年8月所接收的88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桂阳县中医医院2010年6月~2012年8月所接收的8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男52例、女36例;最大年龄84岁、最小年龄46岁、平均年龄(62.7±1.1)岁;经冠心病患者3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19例,高血压37例,冠心病和合并29例,高血压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为:非洛地平5~10mL/d,上午服用。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具体方法为:冠心病患者其治疗药方为太子参、丹参、川芎、黄芪、薤白。1剂/d,水煎服用。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加减用药,若为偏气虚患者,则多加黄芪和太子参,另外再加白术、补骨脂;若为偏阴虚患者,则添加玉竹、麦冬、白芍、生牡蛎、黄精、首乌、五味子以及生地;若为阳虚寒凝患者,则添加桂心、细辛、干姜以及香附;若为偏气滞患者,则添加木香、香附、青陈皮以及枳实。慢性充血性患者治疗药方为川芎、黄精、黄芪、车前子、茯苓、丹参、红花以及葶苈子,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适当的添加药物。1剂/d,水煎服用。高血压的治疗药方为丹参、葛根、石决明、白蒺藜、白芍、钩藤以及益母草。1剂/d,水煎服用。然后根据患者具体临川表现添减药物,如果患者出现头胀痛,并伴有眩晕耳鸣症状,则添加生牡蛎、生龙骨以及珍珠母;若果患者出现肢体麻木、眩晕欲仆症状,则添加代赭石、天麻、羚羊角以及僵蚕;如果患者出现头重曛胸闷、失眠多梦症状。则添加半夏、陈皮、竹茹、白术以及炒莱菔子;如果患者出现面目红赤、口苦舌干症状,则添加菊花、夏枯草以及龙胆草。1.3& 指标& 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1.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心脑血管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消失,心脑血管检测基本恢复正常,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心脑血管检测不正常,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经过一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7.3%,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无效的9例年龄均在75岁以上,并伴有多种疾病。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如表1所示。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治疗组4428(63.6)12(27.3)4(9.1)对照组4421(47.7)13(29.5)10(22.7)注:两组差异比较P<0.0543& 讨论心脑血管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扩管、抗凝、脱水、溶栓以及清除自由基等。在其中医辨证治疗中,可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症,采用气血同治、心脑同治、痰瘀同治或者气血痰瘀同治,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4]。例如冠心病患者的药方中的黄芪和太子参的功能为补益心肺脾脏之气,并且不伤阴、不腻滞;川芎和丹参的功能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所以这几种中药合并在一起使用,既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脉以及补气通阳的作用,又具有治血不伤血、促进化瘀新生的作用,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添加药物,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5]。高血压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对于人来说,通常都不是患有单种疾病,也不是单一器官的病变,多伴有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动脉硬化、支气管炎等疾病,所以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不但要以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主,还要考虑到患者的伴有病症,药物也要随其病症进行添减[6]。中医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也是从病、证以及症3个方面入手的,只有先分析具体病情,然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再谈论药物的使用。实行病证结合,证症结合以及病症结合,灵活运用辨证治疗法,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经过以上分析可得: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王素霞.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研究[J].光明中医,):.[2]&刘国勋,吴铁,陈志东,等.丹参对小白鼠体内血栓形成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影响[J].中华血液杂志,):487-489.[3]&耿秀芳,李贵芝,王守训.银杏叶总黄酮对ACE活性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37-39.[4]&刘春甫.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辨证论治[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5-29.[5]&杨凯.心脑血管疾病的辨证施治[J].中医临床研究,):114-115.[5]&刘福平.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及治疗[J].当代医学,):47-48.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62 (100次打分)
慧聪行业联盟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