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桂肉中草药的用途肉桂途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及禁忌-中药禁忌网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龙眼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龙眼肉的功效是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龙眼肉的作用是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惊悸,失眠,健忘,用药禁忌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龙眼肉。
  药名:龙眼肉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桂圆、元眼肉、龙眼干、龙眼、益智、圆眼   功效分类:补益药、安神药   性味:甘、温   归经:心经、肾经、肝经、脾经   功能: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   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30-60g;或熬膏;或浸酒;或入丸、散。   药材基源:龙眼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   
  1、龙眼肉治产后浮肿:龙眼干、生姜、大枣,煎汤服(《泉州本草》)。   2、龙眼肉大补气血:以剥好龙眼肉,盛竹筒式瓷碗内,每次一两,加入白糖3克,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3克,碗口罩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随息居饮食谱》玉灵膏)。   3、龙眼肉养心补肾:桂圆肉30克,红枣10颗(去核),黑芝麻(炒)约20克煮沸10分钟,加红糖或白糖适量,鸡蛋2个,稍煮片刻食用。   4、龙眼肉治心悸不安、失眠:桂圆肉20克,红枣5--10颗(去核),加水300毫升煮沸约10分钟,加白沙糖适量稍煮片刻即可食用。对心悸不安、失眠者有较好作用。   5、龙眼肉治思虑劳伤心脾有归脾汤,取甘味归脾,能益人智之义。《济生方》   6、龙眼肉养血安神,长智敛汗,开胃益脾。《滇南本草》   7、龙眼肉润肺止咳。《本草通玄》   8、龙眼肉提神醒脑:桂圆肉3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约10分钟,加鸡蛋2个,白沙糖或红糖适量稍煮片刻即可食用。可提神醒脑,为熬夜者之首选。   9、龙眼肉脾虚泄泻:龙眼干14粒,生姜3片,煎汤服(《泉州本草》)。   10、龙眼肉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得配本草》   11、龙眼肉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本经》   12、龙眼肉消除疲劳,养心安神:桂圆肉200克,加纯正白酒500毫升,泡1个月,每晚睡前饮15毫升,可消除疲劳,养心安神。   13、龙眼肉归脾而能益智。《开宝本草》   14、龙眼肉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虚烦不眠:龙眼干15克,粳米60克,莲子10克,芡实15克,加水煮粥,并加白糖少许(《食疗粥谱》)。   15、桂圆肉30克,加入炖好的汤中煮5分钟,可煮出更鲜美的汤。   16、龙眼肉健脾养心,补血安神:龙眼肉15克,红枣15克,粳米100克。粳米淘洗干净,红枣洗净备用;将粳米和龙眼肉、红枣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熬30分钟,直至米煮烂,加适量白糖。孕妇应慎食。(龙眼肉粥)   17、龙眼肉养血安胎:桂圆(龙眼干)含铁及维生素比较多,可减轻宫缩及下垂感,对于加速代谢的孕妇及胎儿的发育有利,具有安胎作用。   18、龙眼肉安神定志:桂圆(龙眼干)含有大量的铁、钾等元素,能促进血红蛋白的再生以治疗因贫血造成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桂圆(龙眼干)中含尼克酸高达2.5毫克(每100克),可用于治疗尼克酸缺乏造成的皮炎、腹泻、痴呆,甚至精神失常等。   19、桂圆,大补阴血,凡上部失血之后,入归脾汤同莲肉、芡实以补脾阴,使脾旺统血归经。如神思劳倦,心经血少,以此助生地、麦冬补养心血。又筋骨过劳,肝脏空虚,以此佐熟地、当归,滋补肝血。《药品化义》   20、龙眼肉治疗失眠症:桂圆肉10克,酸枣仁9克,茨实15克煮水,睡前服,可用于治疗失眠症。   21、龙眼肉补心脾、益气血,提高记忆力:桂圆肉30克,红枣10颗(去核),粳米100克加水煮粥(稀饭),加适量红糖,早晚各吃一碗,可补心脾、益气血,提高记忆力。   22、龙眼肉温补脾胃,助精神:龙眼肉不拘多少,上好烧酒内浸百日,常饮数杯(《万氏家抄方》龙眼酒)。   23、龙眼肉益气补血,增强记忆:桂圆(龙眼干)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及蛋白质等,含铁量也较高,可在提高热能、补充营养的同时,又能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以补血。实验研究发现,桂圆肉(龙眼干)除对全身有补益作用外,对脑细胞特别有益,能增强记忆,消除疲劳。   24、龙眼肉治贫血、神经衰弱、心悸怔忡、自汗盗汗:龙眼肉4至6枚和莲子、芡实等,加水炖汤于睡前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25、龙眼肉美容养颜,治体虚贫血:桂圆肉20克,莲子(去芯)15克,糯米30克加水煮粥(稀饭)食用,可美容养颜,治体虚贫血。   26、龙眼肉壮阳益气,补脾胃。治妇人产后浮肿,气虚水肿,脾虚泄泻。《泉州本草》   
  龙眼肉茶   材料:龙眼肉10g、红茶3g、枸杞子适量。   用法:用龙眼肉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糖。   功用:益心脾,补气血,安神益智。枸杞子加龙眼肉具有补血、安神的功效。可以长期服用。但是体质偏温者慎用。      龙眼肉红枣饮   材料:龙眼肉15克、黑木耳15克、红枣15枚、冰糖适量。   制作:把龙眼肉、木耳和红枣泡后,放在碗内,放冰糖和水,蒸30分钟。   功效:滋阴活血、补气养血;对贫血、眩晕症、月经不调、失眠症、更年期综合症有疗效。      龙眼肉米粥   组成:龙眼肉50克、粳米50克。   用法:龙眼肉去核,洗净,撕碎,置锅中,加清水7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分次食用。   功效:补中益气,温养心脾。   主治:阳痿,属心脾亏虚型,伴失眠,气短少言者。      百合龙眼肉粥   材料:鲜百合30克、龙眼肉15克、莲子15克、红枣5枚、糯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同煮成稀粥食用,每日1次。   功效:治疗阳痿心脾两虚型:阳事不举、精神不振、夜寐不安,面色无华,眩晕心悸、少气自汗,纳减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龙眼肉枸杞子粥   材料:粳米100克、龙眼肉30克、枸杞子30克、沙参30克。   做法:上药洗净,置沙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两次,共取汤100毫升。把粳米煮粥,煮至八成熟时入药汤,煮至熟即可。吃粥,每天两次,可连服5--7天。   功效:养阴清热,治女性虚热型月经先期,经血量少色红,质粘稠、两颧红赤、手足心热、舌质红且少苔、脉细数。      茯苓龙眼肉粥   材料:茯苓30克,龙眼肉、粳米各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将粳米淘洗干净;龙眼肉洗净。   2、沙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粳米,再加入龙眼肉、茯苓末,共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功效:益心脾、安心神,治更年期心悸、失眠、健忘、贫血。      龙眼肉蒸鸡蛋 胃下垂食疗   材料:龙眼肉30克、鸡蛋1只。   做法:先将龙眼肉加水150毫升,煮开后放冷,倒人碗中,然后将鸡蛋打人搅拌均匀,上锅隔水蒸熟。   服法:早晚各服1次,直至病愈。   功效:健脾,益气血。   主治:脾胃虚寒型胃下垂。   禁忌:脾胃虚寒型胃下垂,症见腹痛时痛时止,喜热怕冷,饱食或疲倦时加剧,大便多溏,腹胀,偶有呕吐。宜选用健脾温中的食疗方剂。      龙眼肉鸡蛋莲子汤   材料:龙眼肉三钱、莲子肉一两、鸡蛋两只、生姜两片、南枣四枚、盐少许。   制作:   1、鸡蛋蒸熟,去壳洗干净。龙眼肉、莲子肉、生姜和南枣洗干净。莲子肉去心,保留莲子衣;生姜去 皮,切两片;南枣去核。   2、瓦煲放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滚,后放入材料,改用中火煲两小时,加盐少许调味,即可饮汤吃莲子、鸡蛋。   功效:本汤宁心安神、养血润肤、安睡、滋养阴血,使肌肤保持润泽弹性。若经常失眠、心跳、心惊、食欲不振、皮肤干燥、男子梦遗、早泄、妇女白带多、月经失调、大便稀溏,可用本汤作食疗。      龙眼肉麦冬粥   材料:龙眼肉20克、麦冬30克、干地黄20克、粳米50克。   做法:   1、将麦冬、干地黄洗净,捣烂,煎汁去渣备用。   2、全部用料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1--1.5小时,适当加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滋阴清热,宁心安神。      龙眼肉煲猪心汤   材料:桂圆肉40克、猪心500克、姜5克、盐3克。   做法:   1、先将猪心剖开,别去脂肪筋膜;   2、把龙眼肉(桂圆肉)用清水洗净;   3、生姜去皮,切1片足够;   4、将猪心、龙眼肉、姜全部放入已经煲滚了的水中;   5、用慢火煲3小时,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食用了。   功效:   1、龙眼肉健脾开胃,养血补心,宁神益智,特别是对神经心悸有一定的作用。   2、如果经常心跳不安,汗水多。失眠,夜睡不宁,精神疲乏,食欲不振,健忘,可以此汤作食疗。作为滋补用途,龙眼是优于其他果实的。      莲子龙眼肉薄荷粥   材料:莲子50g、龙眼肉40g、薄荷叶30g、粳米50g。   制法:将配料放入砂锅内,放入1000ml水,煮烂成粥。   服法:佐餐食用,分2次服完。   功效:本膳能补脾肾、清暑热,平素大便溏薄,腰膝酸软者可选用此膳。      龙眼肉枣汤   材料:龙眼肉50克、高丽参10克、红枣100克、白砂糖适量   做法:将龙眼肉,高丽参,红枣,白砂糖,加水炖即可。   功效:有利于补精益气,健脾补血,且由于含有较多的糖分及酶等,可提高气血虚弱者体内的能量和热量,使畏寒怕冷得到改善。      莲子龙眼肉鹌鹑蛋糖水   材料:鹌鹑蛋100克、莲子15克、桂圆肉10克、白砂糖10克。   做法:   1、将莲子去心,洗净浸半小时;龙眼肉(桂圆肉)洗净;鹌鹑蛋煮熟去壳洗净;   2、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半小时,加白糖再煮沸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主治神经衰弱属心脾两虚,气弱血少者;症见失眠心悸、多梦易醒、神疲健忘、体倦乏力、饮食减少、面色无华等;若没有鹌鹑蛋,改用鸽蛋,鸡蛋亦可获同效;神经衰弱失眠属浊痰内扰以及有外感者不宜饮用本汤。      龙眼冰糖茶   材料:龙眼肉25克、冰糖10克。   做法:把龙眼肉洗净,同冰糖放入茶杯中,沸水,加盖闷一会儿,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1剂,随冲随饮,随饮随添开水,最后吃龙眼肉。   功效:此茶有补益心脾、安神益智之功用。可治思虑过度、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心悸健忘。      黑豆龙眼红枣粥   材料:黑豆30克、龙眼肉15克、大枣15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桂花糖适量。   做法:   1、先将黑豆用水浸泡至发涨,大枣去核,粳米淘洗干净。   2、黑豆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置炉子上用大火烧沸,再改用文火慢慢熬煮。   3、熬煮至黑豆八成熟时,加入粳米及枣,继续熬煮,直至豆烂熟粥黏稠时,再加入龙眼肉,稍煮片刻,停火后焖5分钟左右粥成,然后加入白糖、桂花糖,调匀即可。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一碗。当早、晚餐或午后点心食用。   功效:黑豆能补肾阴、利尿、养血祛风。龙眼肉有补心气、养阴血作用。三物煮粥,对于气血亏损的病人、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及病后的调养,均是很好的滋补强健的食疗粥品,也可改善中年人肾虚心悸的状况。      五味龙眼洋参茶   材料:五味子5克、西洋参5克、龙眼肉5克、冰糖20克。   制作:   1、把五味子洗净,去杂质;西洋参润透、切片;龙眼肉洗净,去杂质;冰糖打碎。   2、把五味子、西洋参、龙眼肉、冰糖同放炖杯内,加水250毫升。   3、把炖杯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25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饮用,代茶饮。   功效:益气生津,养心安神。补益肝肾。   禁忌:肝硬化,见口渴、自汗、失眠患者不宜饮用。      龙眼枣仁饮   组成:龙眼肉10克、炒枣仁10克、芡实12克。   制法:三物合煮成汗,不拘时饮之。   功效:养血安神,益肾养颜。凡因心阴血虚,虚火内扰不能下济肾阴,以致出现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倦、遗精等症者,均可常饮。龙眼养血,枣仁安神,芡实固精。三物相合煮汁,其味酸甘适口,且又可以疗心肾不交诸症。实为心阴血亏而肾精不固者所宜之补品。      桑葚龙眼大枣粥:   材料:新鲜桑葚60克、龙眼肉30克、大枣6枚、大米100克。   制法:   1、将桑葚、龙眼肉、大枣、大米分别去杂,洗净,备用。   2、锅内加水适量,放入大米、大枣、龙眼肉煮粥,五成熟时加入桑葚,再煮至粥熟即成。   用法:每日2次,连服15-20天。   功效:桑葚有滋阴养血、补益肝肾等功效。龙眼有补心健脾、养血安神等功效。大枣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养血壮神等功效。   主治:病后体虚、眩晕乏力。   
  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龙眼肉。    龙眼肉图片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1&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2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3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4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5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6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7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8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9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10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11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12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13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14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15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16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17
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18
词条标签:龙眼肉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及禁忌
上一篇下一篇
提示: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请遵医嘱或咨询医师,本站词条内容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浏览次数: 6888 次&&所属分类 &&
桂枝又叫柳桂,桂枝的功效是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桂枝的作用是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百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桂枝用药禁忌是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桂枝。&桂枝&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的功效:功效: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 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百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桂枝其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常与补肝肾药、补气血药配伍,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与其它温里药配伍治疗脘腹冷痛、寒痹腰痛,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现有的各种驱风油类药物如清凉油、风湿油等皆含有桂油成分。主治麻疯病的“苯丙矾”其主要成分即桂油,肉桂的其它副产品如桂枝、桂子、桂丁、桂盅等都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在中药中广为应用。桂枝的作用:  桂枝性味:辛;甘;性温,归膀胱经;心经;肺经。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1、桂枝治寒凝血滞诸痛证。桂枝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若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若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与当归、吴茱萸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若风寒湿痹,肩臂疼痛,桂枝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   2、桂枝治风寒感冒。桂枝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桂枝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3、桂枝用于阳虚不得温通之证。本品可温经通阳,胸阳不振,心脉淤阻。胸麻心痛,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4、桂枝治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水,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湿痰饮之邪,为治疗痰饮病、蓄水证的常用药。如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5、桂枝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苓桂术甘汤.膀胱阳气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证,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助阳化气利水,如五苓散.心阳虚,发汗过多,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   6、桂枝治心悸。桂枝辛甘性温,能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如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而见心悸动、脉结代者,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草汤(《伤寒论》)。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伤寒论》)。   7、桂枝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桂枝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桂枝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桂枝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桂枝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8、桂枝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桂枝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桂枝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 桂枝应用  1、桂枝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细切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   2、桂枝治伤寒 阳脉涩 阴脉弦 法当腹中急痛:桂枝150克(去皮)100克 十二枚(擘)药30克 生姜150克(切)胶饴一升.上六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去滓 纳饴 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 日三服.(《伤寒论》小建中汤)   3、桂枝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4、桂枝治太阳病发汗后 大汗出 脉浮 小便不利 微热消渴:猪苓十八铢(去皮) 80克 十八铢 十八铢 桂枝25克(去皮).上五味 捣为散.以白酒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伤寒论》五苓散)   5、桂枝治诸肢节疼痛,身体?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一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6、桂枝治心下有痰饮 胸胁支满:茯苓四两 桂枝150克(去皮) 白术100克 甘草100克(炙).上四味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7、桂枝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各三两,枳实五故。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8、桂枝治妇人宿有百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百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雄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百不去故也,当下其百: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9、桂枝治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0、桂枝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   11、桂枝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   12、桂枝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
桂枝的禁忌
  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桂枝。
桂枝的食用方法  
桂枝的食用方法:   桂枝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g,大剂量,可用至15-30g;或入丸、散。   桂枝用药禁忌: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桂枝。 桂枝甘草汤  功效:补心气,温心阳,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组成:桂枝12克,炙甘草6g   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 (成人常用剂量: 10剂)   方义:汗出过多,内伤心阳,心中阳气受损则心下悸动,喜得按捺,故叉手冒心。方中用桂枝入心,辛温助阳,甘草甘温益气,再助心中阳气复生。二药合用,辛甘化阳,阳复而阴济,使心得以安宁。  桂枝附子汤1   功效:治伤寒八九日不解,风湿相搏,身体烦疼。   处方:桂枝(三钱) 附子(炮.去皮脐.三个) 甘草(二钱)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活人书有芍药大枣。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桂枝附子汤2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主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于风寒湿邪而成者。   组成:桂枝三两45g(去皮) 甘草二两30g(炙) 生姜三两45g(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15g(炮)   用法:上药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现代用量:桂枝(9克) 生姜(9克) 大枣(3枚) 甘草(6克) 附子(3―6克)   来源:《伤寒论)。 桂枝绿茶  功效:发汗解肌;抗菌抗病毒,利尿,治风寒表证所致腰背肢节酸痛。   材料:桂枝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来源:传统药茶方。 桂枝散药方1   功效;主治因惊伤肝,胁骨疼痛不已。   组成:枳壳30克(小者,去瓤,麸炒黄) 桂枝(去皮,不见火)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空腹时用生姜、大枣汤调下。   来源:《普济本事方》卷七。 桂枝散药方2   功效:解表清热,主治热病二日,头痛壮热,无汗烦躁。   组成:桂枝15克 葛根15克 麻黄22克(去根、节) 石膏30克 赤芍药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葱白16.5厘米,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十七。 柴胡桂枝干姜汤   功效:和解散寒,生津敛阴,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原方组成:半斤桂枝三两(去皮)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组成: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9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 甘草6克(炙)   用法: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来源:《伤寒论》。 桂枝酒  功效:治肝虚寒,卒然哑不出声,踞坐不得,面目青黑,四肢缓弱,遗失便利,厉风所损。   配方:桂枝、芎、独活、牛膝、薯蓣、甘草各三两,附子二两、防风、茯苓、天雄、茵芋、杜仲、白术、蒴根各四两,干姜五两,大枣四十枚,踯躅、猪椒叶根皮各一升。   制法:上十八口父咀,以酒四斗渍七日。   用法:服四合,日二,加至五六合。每二钱温酒调下。或用辣桂一分,大黄、当归各半分,每三钱生姜、紫苏煎服,取下黑物即安。或末有药,仓卒且服米醋一小盏,亦散瘀血。   说明:《普济方》附子用二两,大枣四十铢,无猪椒叶根皮,用猪椒、桑白皮各一升。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桂枝丸  功效:利胸膈,进饮食,充肌肤,主治诸气,心疼腹痛;宿酒。   组成:3个(大者),牵牛3两(一半麸炒,一半生用),官桂3两(去皮),青皮2两(去白),陈皮2两(去白),干姜2两(炮)。   用法:每服15丸,茶、酒任下。如妇人心腹痛,即醋汤送下,男子用茴香汤送下。若宿酒后服妙。   制法:上为细末,煮醋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来源:《博济》卷二。 桂枝橘皮汤   功效:温调营卫,主治行痹,肩背麻木,手腕硬痛,头重鼻塞,恶风微汗,一身痛无定处。   组成:桂枝尖1钱(蜜炙),生白芍1钱半,鲜生姜1钱,广陈皮1钱半(炒),清炙草6分,大红枣2枚(去核)。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桂枝白术汤   功效:主治感风而发热疟。   处方:嫩桂枝1钱,杭青皮1钱,真广皮1钱,白云苓1钱,正川芎5分,香白芷5分,芽桔梗5分,尖槟榔5分,法半夏1钱2分,漂白术6分,家苏叶7分。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于未发前2时服。   来源:《幼幼集成》卷三&
&&&&&&&&桂枝&&桂枝&&桂枝&&桂枝&&桂枝&&桂枝
下载次数:0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声明:中药一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切勿模仿及使用,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中药一号网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
暂无同义词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最近编辑者
浏览次数: 63700 次
编辑次数: 1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屿肉桂园林用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