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论坛高参与度的社区文化氛围氛围是怎么做到的

小米:怎样用微信和论坛做自媒体才牛X
  i黑马:米4依然要预约,小米的世界依旧疯狂。在小米的新书《参与感》中我们最近距离透视小米如何让粉丝尖叫。本篇摘选了小米新媒体运营的片段,微信与&&互联网的新贵与活化石&&小米都能玩得开。媒体平台变了,我们该怎么玩?  
  微信的玩法不一样。
  如果把微信当营销平台,这就等于走到死胡同了。基于天然的通讯录好友关系,微信更适合做服务平台。
  小米微信服务号下面设置了三个导航标签:最新活动、自助服务和产品。点击任一标签会自动弹出回复,自助服务,你可以查订单,查小米之家的位置等。而点击产品标签,关于小米产品的疑问你都可以在微信上得到解答。
  当小米微信的粉丝增长到80万的时候,因为后台消息量太大,导致我们人工无法一一回复。所以当时通过微信公众账号的API接口,开发了一个专门的客服后台。上面有很多客服账号,能够保证多客服同时在线,用户反馈的问题随机分配给客服来解决,谁成功解决问题会显示,解决结果怎么样,解决到哪一步,信息都可以实现共享。我们还有人工关键词的设置,比如你输入&小米3&,后台通过自动回复给你解决。我们尽量做到客服自助信息智能化回复,2013年全年微信的消息量超过5000万,人工处理占10%。
  我们的后台还有个自动抽奖功能,平时我们在微信上做一些活动,这些抽奖活动通过后台程序随机抽取,可以保证活动的公正,所有抽奖过程都会拍成视频上传到小米社区给用户看,这增加了用户持续参与微信有奖运营活动的信心。
  对于微信,大家可能关心的是如何增加粉丝。小米微信公众账号的粉丝增长有60%是通过官网引流,30%是通过微信自有活动,还有10%来自于对外合作。因此,我们微信的粉丝活跃度极高。
  2013年5月,当我们粉丝60万的时候,我们尝试了在微信上发F码。仅一天的时间,F码发放数量就达到45万,粉丝数量增长了25万。领取F码后,1小时内,我们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500万。
  2013年7月,红米在QQ空间的发布非常成功,我们想到在微信上也做一款新品发布。2013年底当时正好赶上一个新契机,微信上线支付功能,需提升微信支付的绑卡量。于是我们和腾讯合作在微信上做了一个小米3销售专场。这次效果是15万台小米手机9分55秒售完,粉丝增长了180万,总粉丝达440万。
  我们的经验是,策划大活动能够集中带来微信公众号的粉丝,但是形式重复的活动就会使粉丝增长的效率迅速下降。因此,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中,仅靠抽奖激励是不够的,需要运营人员持续不断的创新,设计好玩的活动形式,再配合适当的资源投入,才能够快速增加粉丝。
  我经常在内部说:平台变了,玩法也要变。
  做社交媒体的运营,要尽可能贴合社交媒体自身的属性。比如微博就要用有趣的内容和适当的奖励,去鼓励用户转发;QQ空间就要用好内容吸引用户去点赞;知乎的问答平台,则是需要技术范的干货帖;而微信的使用是和手机密不可分的,比如微信有重要功能:语音。
  我们决定针对微信的语音功能做点有趣的尝试。2013年12月圣诞节前后,我们设计了微信&吼一吼&的创意活动。不再是有奖转发,也不是抢楼拼人品,而是&吼一吼&。用户只需要对着小米手机的微信公众账号,发来一句语音消息&我爱小米手机!&就能参与。我们的后台收到用户的语音后判断他是否说的就是这一句。如果是的话,还会就他们说的这一句的音量进行判断,根据用户喊出这一句的分贝数进行排名。分贝数高的用户有机会中奖,还能够获得以极优惠的价格购买米兔玩偶的权利。
  活动上线后,这种用户和企业互动的游戏显得非常新鲜。很快,超过30万用户通过微信向我们吼出了&我爱小米手机&。当然很多用户吼了不止一遍。甚至还有用户为了争夺分贝排行榜上的名次而声嘶力竭地狂吼,引来了邻居的投诉。
  在活动的最后,我们提供的1万个米兔玩偶,被用户在数分钟内抢购一空。
  小米论坛(BBS)是米粉的家
  我们常说&刷微博&和&泡论坛&,它们不一样,比如在微博上,今天你有吸引眼球的话题,大家就来关注你,讨论你,甚至就是刷个存在感。明天你没有话题了,大家又去围观别人。但是一个论坛的用户习惯来到你这里&泡&,就真的像泡吧一样,他会没事也来这里看看,和别人聊聊天,向你提提意见,论坛能够把用户沉淀下来。
  进一步看看两者差异:
  1.内容形式:微博内容碎片化;论坛内容可以专题结集,比较适合深度内容传播,比如介绍手机刷机方法、拍照技巧等教程。
  2.用户结构:微博基本是平行结构,只有认证与否;论坛用户关系则是金字塔结构,类似组织协会,有很强的数字成就驱动,可以凸显专业性。
  更直白比喻:微博是广场,而论坛是俱乐部。小米做论坛的方向是用户俱乐部,更是老用户的家。
  产品其实在卖出去以后就成了内容,围绕着产品产生的图片、视频和文字就是内容。以往的传统厂商仅仅自己做内容,自己雇人或者通过媒体不停地围绕产品写内容。而有了论坛,用户就可以围绕着产品写出大量的内容,比如我们论坛里的&小米酷玩帮&公测平台,在&产品购物&下面有数百条精品评测,这还仅仅是精品评测。
  论坛是互联网上最古老的服务形式之一,中国最早的门户网站新浪网,也是脱胎于论坛。小米的论坛起步很粗糙,从日开始,后台只有一个工程师,利用开源论坛的代码简单配置一下就上线了。论坛的注册用户第一个月只有一百多人。那个时候小米公司只有几十个员工,绝大多数都是工程师和设计师,根本没有人会运营论坛,我们找了一个工程师,在本职工作之余,来尝试运营这个论坛。
  在今天,开源的论坛程序在功能上和玩法上其实已经非常完善,甚至可以说是过剩:用户等级、用户积分、虚拟货币、勋章、论坛任务、投票、抽奖&&单纯地从功能上来说,小米论坛四年多来的发展,做的大多数事情也没有超出这些范畴。但是短短近四年时间里,小米论坛已经拥有注册用户2000万,总发帖量超过2亿条。从域名到版面,从频道到内容,和我们的MIUI每周更新一样,小米论坛也在不断地创新和试错之中,不断改进。
  超过2000万用户的论坛,如何构建用户关系是最关键的,应该是金字塔形,主要是让用户去帮助和管理用户,官方团队反而要在背后辅助论坛的核心用户团队。
  我再说几个我们运营论坛的案例。
  案例一:F码就是给老用户的特权
  F码是小米在会员特权上的一个微创新,它的诞生并不是源自营销,而是为了让老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体验到我们的产品。
  2011年小米手机发布之后的火爆是远远超出我们自身预期的,这种火爆也成了小米&和米粉交朋友&信条的一个困扰。很多从MIUI开始就深深参与到其中的老用户,居然也很难买到一台小米手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F码&,也就是朋友邀请码(Friend Code)。我们专门开发了后台系统,用户可以在这个
  系统,领用F码,到小米网的电商平台优先购买我们的产品。
  后来,也有一些企业学习小米,搞出这个码那个码,看起来和小米的F码差不多,但是似乎效果差很远。那其实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小米F码的表面,而没有了解到F码诞生的真正初衷。没有&朋友&关系的&Friend Code&,怎么会形成好朋友之间才有的那种亲密关系呢?
  在小米的成长过程中,用户给予了我们最重要的支持。小米手机新上市的时候总是一机难求,我们用F码帮助这些用户第一时间体验到最新的产品,这是F码设计的本源。要让用户的参与感落到实处,就一定要给用户特权!
  案例二:智勇大冲关,激发用户好胜心
  论坛的运营过程中,数字成就比物质刺激更重要。
  日,小米手机3发布了。如何才能让用户更全面了解新产品的优异性能?
  &智勇大冲关&就是我们在小米论坛上为了让用户主动了解小米手机3的特点而设计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原理并不复杂,是一个答题活动,每次随机从我们准备的题库中给用户出10道选择题,用户很快就能够答完题目,然后用户会获得一个分数。这些问题都是和小米手机3相关的,比如摄像头是什么样的,尺寸是多大,蓝牙4.0的传输距离是多少等。
  问答活动很多人都会做,小米如何让参与活动的用户足够多?如何让用户玩在线活动的时候不仅仅是来抽奖,而是能有更深层的参与感?
  把用户盘活,将内容传播出去,分享到微博、QQ空间等方式必然要有,我们还将&智勇大冲关&活动设计成小米社区用户的社区任务。用户一登录社区,系统就会提示他今天有个新任务还没做。这个效果不占用广告位,但是比用广告图片的方式推送活动更为有效。
  传统上设计一个在线活动,都会强调活动要尽量简单,让用户能够轻松参与。如果是这种答题类的活动,一般正确答案都是显而易见,让用户能够轻松答对。这确实没错。但是,我们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呢?
  在&智勇大冲关&活动中,我们的问题设定得不是那么显而易见了,如果用户对于小米手机3不是很了解的话,其实是很难通过猜来得到正确答案的。结果,活动一经推出,很多米粉做了好几遍题目,发现居然只能得60分、50分,甚至40分。对于我们的资深社区用户来说,这种挫败感反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继续再做一遍的动力。就好像玩一个游戏一样,如果失败了,用户总要再尝试一次。我们准备了数百道题目的题库,结果用户每次进入答题环节,他们面对的问题都不一样。总是答不对,他就要去认真地看我们的新手入门栏目。
  结果,难度偏高的答题活动,不但没有影响活动的参与效果,反而促进了用户更积极地参与这个活动。到活动基本结束的时候,这个活动被参与2100多万人次,有超过200万用户。平均下来,每个用户会答题10次以上。
  案例三:参与感式的发布会直播
  在小米之前,国内大多数产品发布会只是给媒体看的。对于我们来说,产品发布会不仅是为媒体,更是为我们的用户&&米粉朋友开的。从日小米第一场600人规模的发布会,到后来超过2000人规模的发布会,超过一半的参会者都是小米的用户。
  然而,即便是2000人的发布会,对于想要第一时间了解小米产品的用户来讲,人数还是太少。通过我们的官方平台,向所有的用户直播发布会也就成了必然选择。
  和媒体直播过程中关心新闻点在哪里不尽相同的是,小米用户对发布会关注的是这个新产品有什么卖点?他关注的地方我们到底做成了什么样?哪天能买?别的用户怎么评价这个产品?有没有针对他的优惠活动?他认识的朋友有谁到了现场?
  所以,我们论坛的发布会直播,极度重视活动方方面面的细节展示。我们刚开始写文字,后来拍照片,最后还做视频。除了当天14点到16点的发布会本身,我们的论坛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介绍相关内容,直播发布会的筹备进展、花絮,介绍其他知名米粉用户的行程,他们来到北京之后的一举一动。我们甚至像旅游网站一样制作得图文并茂,还有视频讲解的外地用户来北京的吃喝玩乐的攻略。你从机场来,应该怎么走?你从火车站来,应该从哪个口出?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等车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从地铁口出来该向左拐还是向右?等等。
  我们在2011年、2012年的发布会时做的都是传统的网络图文直播。2013年9月,在距离发布会还有七八天的时候,我们继续问自己:如何能够做点不一样的事情,让用户有更深度的参与感?
  我们又再一次把自己逼疯,那天晚上,我和小米论坛的同事在会议室里头脑风暴到凌晨三点。论坛的基本形式就是帖子,对于一个帖子,你能怎么创新?最后,我们想到,要让用户不仅仅是来看,还要来玩。不仅仅是自己来玩,还要能和其他论坛用户一起玩。尽管只剩下一周的时间,但我们还是调集开发人员,新开发了两个互动功能:砸金蛋,送礼物。用户来小米社区看发布会直播的同时,还可以玩游戏,玩游戏的同时,还可以给朋友送虚拟的礼物。
  一整个发布会下来,我们在小米论坛发布了上百个相关内容的帖子,然后用一个发布会直播总帖的形式,将这上百个帖子进行了汇总。小米论坛的在线发布会直播,持续一个星期,有数百万人前来参加访问。日的小米年度发布会,小米论坛的直播帖总帖有超过130万的用户同时在线参与了直播活动,用户回复总数超过100万帖。
  这就是参与感的能量!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67140',
container: s,
size: '1000,9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67141',
container: s,
size: '1000,9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67142',
container: s,
size: '1000,9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67143',
container: s,
size: '1000,9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67148',
container: s,
size: '1000,90',
display: 'inlay-fix'尔雅创新创业执行力作业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尔雅创新创业执行力作业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的赞赏,是对我创作的最大鼓励。|赞赏
收藏已收藏 | 31赞 | 17
分享到微信扫码分享到微信
zysunshine
4篇作品10.6k阅读总量
热门问题12345678910小米做到六千万粉丝的十大经验之谈_手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90,766贴子:
小米做到六千万粉丝的十大经验之谈收藏
一、要让用户获益,吐槽也是一种参与“做粉丝”是用户战略。参与感能扩散的背后是“信任背书”,是弱用户关系向更好信任度的强用户关系进化,粉丝文化首先让员工成为产品品牌的粉丝,其次要让用户获益。功能、信息共享是最初步的利益激励,所以我们常说“吐槽也是一种参与”;其次是荣誉和利益,只有让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参与感才可持续!
二、让员工成为粉丝,让丈母娘用好自己的产品让员工成为粉丝。每一位小米员工入职时,都可以领到一台工程机,要当作日常主机使用;其次,让员工的朋友也成为用户,每位小米员工每月可以申领几个F码(F码,Friend Code,朋友邀请码,在小米网上的优先购买资格),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也使用起来;最后,要和用户做朋友。对于使用自己的产品,很多传统企业是兔子不吃窝边草。在小米,我们甚至开玩笑说“让丈母娘也要用好自己的产品”。我知道有不少企业限制研发部门和外界接触。在MIUI起步之初,我曾要求工程师们养成泡论坛接触用户的习惯。一开始有些很资深的工程师觉得不可思议,像他们都是五年、十年的工作经验,觉得自己安心写一个小时的程序,远比面对一个用户唠唠叨叨的价值更高,基本都是这样的理论:“为什么不让小米客服面对用户就行了?”我说:“在小米不能这样干,如果你不理解,你就把它当工作考核。” 三、专注于发烧友用户小米做品牌的路径:一开始只专注忠诚度,通过口碑传播不断强化这一过程,到了足够的量级后,我们才投入去做知名度。比如MIUI用户就是从最初的100人开始积累,并通过口碑传播不断扩散,如今已超过了6000万人。在用户积累早期,我们特别注重忠诚度的积累和初期用户的纯粹度。当时曾有同事建议我们做一款MIUI专用的刷机软件,我否定了这一想法:还不适合尝试更大规模的推广,应当专注于发烧友用户的召集,保持早期种子用户的纯粹性,如果一般的小白用户过早大量涌入,MIUI初期的核心群体口碑积攒能力就可能受损。对于一个品牌,知名度意味着能让用户听见,美誉度意味着走到了用户身边,而忠诚度则代表已在用户心里。所谓的粉丝文化就是看你的品牌有多少忠诚的用户。 四、粉丝的参与也是“台风”,“因为米粉,所以小米“参与感是小米品牌理念中的灵魂。我认为,年轻一代消费的是参与感,他不单单说我看到你、摸到你,还需要能够参与进来跟你一起成长。有人觉得小米的用户很“疯狂”,其实大家不知道我们团队和用户的关系,用户的参与度是远超大家想象的。直到今天,我们都会很克制,尽量不去打广告。我们想的是如何延续我们在一开始建立起的模式:怎样让用户发自内心喜欢我们的产品,怎样能把产品的体验,把产品的美誉度做到用户的心里去。粉丝效应在小米是如何形成的呢?“台风口上,猪也能飞”——这句话是雷总对“顺势而为”很形象的调侃,他极为推崇“顺势”的做事理念。2010年雷总创办的投资基金就叫“顺为”。如果把创业人比作幸运的“猪”,行业大势是“台风”,还有用户粉丝的参与也是“台风”。早在第一代小米手机尚未发布之前,在MIUI论坛上就出现了对产品特别热爱的用户粉丝群体。最早这一称号并不统一,有的叫“米友”(与MIUI谐音),有的叫“米饭”,后来逐步自发统一为“米粉(Mi Fans)”。“米粉”是小米活跃用户群体的总称,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米的产品研发和品牌塑造等各个环节中。2011年7月我第一次面对媒体,说小米做发烧友的手机,说我们相信好产品会说话,用户会相互推荐我们的产品,很多人都不相信小米能成功。但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用户对我们的认可,推动了我们前行。所以小米内部有一句话:“因为米粉,所以小米”。 五、粉丝效应无法策划,是用户无意识的结果我认为粉丝效应是无法设计的,可以理解它是互联网思想家凯文·凯利“失控理论”的一种表现。用户群体性的无意识认知,最终选择决定了最适合该群体的行为方式,而这其实是最优化的结果呈现。粉丝经济效应出现后,有的企业也看到了其中价值,但他们恰恰做反了,在开始做用户互动之前就刻意策划设计了粉丝群体名称等,反而让用户失去了至关重要的参与感,这并不可取。粉丝效应都是从一个小族群开始。大家因为某个共同兴趣而聚在一起。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未来将分化出无数的兴趣族群。小米先做了MIUI软件系统,再发布手机硬件。软硬件都是坚持“为发烧而生”,手机硬件高性能,软件系统可定制可玩性很高,产品特征鲜明,吸引了很多发烧友用户。MIUI最早的100个梦想的赞助商是小米用户的原点,MIUI发布一年后的50万发烧友是小米手机硬件的种子用户,小米手机上百万的论坛活跃用户是小米所有几千万用户的原点。
六、把公司的庆典定义为一年一度的“米粉节”MIUI基于用户意见每周更新的“橙色星期五”,小米网开放购买的“红色星期二”,还有,小米线下活动的“爆米花”,每年的公司庆典“米粉节”,这些都是我们给粉丝提供的参与感!“米粉节”源于2012年4月,在小米公司成立两周年时,公司想做一场庆典,雷总和我都觉得,小米成功的核心因素来自于米粉的支持,就把公司的庆典定义为一年一度的“米粉节”,做活动回馈用户,和用户同乐。日,在珠海举办“爆米花”线下活动。按惯例,我们的同事6月6日早上,从北京准备坐飞机到珠海布置会场。谁料那天下暴雨航班延后,我们无比焦虑,想改道先到深圳或广州,几番折腾,后来从广州赶到珠海已经是7日凌晨1点。但“爆米花”会场,却在我们赶到珠海前,提前就搭建好了。幕后的英雄,是我们十多位珠海本地的米粉志愿者,他们在我们候机过程中,在2200公里外和我们电话协同完成了会场的搭建。这就是粉丝的力量!这种感动,时刻激励着我们永怀初心!时刻提醒我们就是一只幸运的“猪”! 七、小粉丝也是“大明星“从2011年年底开始,我们每年到了年终的时候,都会组织一个盛大的“爆米花年度盛典”。我们把这些年来陪伴小米一同成长的米粉们,从全国各地请到北京来。这场“爆米花年度盛典”就好像一场晚会,每年这个时候,小米公司的所有创始人和团队主管都会到场,和米粉们聚在一起拍照,玩游戏,还可以吃到专门为活动定制的香喷喷的爆米花。参与感的顶点就是“成为明星”。在这场欢乐的聚会中,我们铺上了红地毯,设计了T型舞台,我们通过社区数百万米粉选出了几十位在各个领域非常有代表性的资深米粉,为他们制作了专门的VCR,请他们走上红地毯,去领取一份属于他们的“金米兔”奖杯。米粉们发现,在米粉的群体中,开始有了属于米粉自己的大明星。这些大明星平时就和他们一样在小米论坛里,在新浪微博上,在米粉们自己的微信群中。这种参与感在“爆米花”活动中被推向了顶峰。此外,我们还做了《爆米花》杂志,让米粉成为时尚封面的主角。实际上,这也是小米和很多传统品牌最大的不同:我们和用户一起玩,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想,怎样让用户参与进来,让他们和小米官方团队一起,成为产品改进、品牌传播的“大明星”。 八、用户的参与热情最珍贵,在微博上提供便利让用户炫耀炫耀与存在感,这是后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交融期,在互联网上最显性的群体意识特征。大家会看到在网上做得很好的互动活动大体都同理。比如百度魔图这个手机图片软件,曾经做过一个活动,告诉用户自拍照跟哪个明星最像,让用户把自己的脸和明星的脸放在一起,参与感非常强,满足了用户的炫耀需求和存在感,做得很成功。 “我是手机控”这个活动的背景是,2011年7月我们刚刚宣布要做手机,虽然小米已有50万的MIUI用户,但是整个市场对小米还几乎是一无所知的。如何让更多用户还没有见到小米手机,就先对小米的品牌有认知呢?后来我们想到了让用户都来晒一下自己用过什么手机的活动。我们自己作为手机发烧友,最喜欢干什么?不就是向朋友炫耀我们曾经玩过的手机吗?既然小米要“为发烧而生”,为什么我们不做一个能让发烧友来炫耀的活动呢?在那个时候,微博上的传播主要还是纯文字、图片的展现,如果按照传统的玩法,可能就是号召大家自行选择文字或照片的形式来上传展示。但这样有着不低的门槛,用户需要花时间来琢磨文案,花时间来拍摄照片,很多人曾用过的手机照片很难找齐,甚至都已经忘记了具体型号等。用户的参与热情最珍贵,应该给他们提供足够便利的工具。所以,我们选择了做出一个产品,即“我是手机控”的页面生成工具,用户只需要在其中的机型列表进行选择,即可自动生成一张图片和微博文案,用户再点一下按钮就把他使用手机的历史,分享到微博上去了。这样的工具不仅方便了用户,减少了因流程麻烦而流失的用户热情,保证传播效率的高转化,而且还让生成的分享页面视觉效果更整齐更美,转发的传播势能更强大了。 九、微信更适合做服务平台如果把微信当营销平台,这就等于走到死胡同了。基于天然的通讯录好友关系,微信更适合做服务平台。到2013年2月,我们决定做微信运营,这时候才真正开始组建团队。不到一年时间,小米手机微信公众账号的粉丝量超过500万,是最大的企业公众号之一。小米微信服务号下面设置了三个导航标签:最新活动、自助服务和产品。点击任一标签会自动弹出回复,自助服务,你可以查订单,查小米之家的位置等。而点击产品标签,关于小米产品的疑问你都可以在微信上得到解答。对于微信,大家可能关心的是如何增加粉丝。小米微信公众账号的粉丝增长有60%是通过官网引流,30%是通过微信自有活动推广,还有10%来自于对外合作。因此,我们微信的粉丝活跃度极高。2013年5月,当我们粉丝60万的时候,我们尝试了在微信上发F码。仅一天的时间,F码发放数量就达到45万,粉丝数量增长了25万。领取F码后,1小时内,我们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500万。2013年7月,红米在QQ空间的发布非常成功,我们想到在微信上也做一款新品发布。2013年底当时正好赶上一个新契机,微信上线支付功能,需提升微信支付的绑卡量。于是我们和腾讯合作在微信上做了一个小米3销售专场。这次效果是15万台小米手机9分55秒售完,粉丝增长了180万,总粉丝达440万。我们的经验是,策划大活动能够集中带来微信公众号的粉丝,但是形式重复的活动就会使粉丝增长的效率迅速下降。因此,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中,仅靠抽奖激励是不够的,需要运营人员持续不断的创新,设计好玩的活动形式,再配合适当的资源投入,才能够快速增加粉丝。 十、论坛的发布会直播,极度重视活动方方面面的细节展示在小米之前,国内大多数产品发布会只是给媒体看的。对于我们来说,产品发布会不仅是为媒体,更是为我们的用户——米粉朋友开的。从日小米第一场600人规模的发布会,到后来超过2000人规模的发布会,超过一半的参会者都是小米的用户。然而,即便是2000人的发布会,对于想要第一时间了解小米产品的用户来讲,人数还是太少。通过我们的官方平台,向所有的用户直播发布会也就成了必然选择。所以,我们论坛的发布会直播,极度重视活动方方面面的细节展示。我们刚开始写文字,后来拍照片,最后还做视频。除了当天14点到16点的发布会本身,我们的论坛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介绍相关内容,直播发布会的筹备进展、花絮,介绍其他知名米粉用户的行程,他们来到北京之后的一举一动。我们甚至像旅游网站一样制作得图文并茂,还有视频讲解的外地用户来北京的吃喝玩乐的攻略。你从机场来,应该怎么走?你从火车站来,应该从哪个口出?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等车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从地铁口出来该向左拐还是向右?等等。我们在2011年、2012年的发布会时做的都是传统的网络图文直播。2013年9月,在距离发布会还有七八天的时候,我们继续问自己:如何能够做点不一样的事情,让用户有更深度的参与感?我们又再一次把自己逼疯,那天晚上,我和小米论坛的同事在会议室里头脑风暴到凌晨三点。论坛的基本形式就是帖子,对于一个帖子,你能怎么创新?最后,我们想到,要让用户不仅仅是来看,还要来玩。不仅仅是自己来玩,还要能和其他论坛用户一起玩。尽管只剩下一周的时间,但我们还是调集开发人员,新开发了两个互动功能:砸金蛋,送礼物。一整个发布会下来,我们在小米论坛发布了上百个相关内容的帖子,然后用一个发布会直播总帖的形式,将这上百个帖子进行了汇总。小米论坛的在线发布会直播,持续一个星期,有数百万人前来参加访问。日的小米年度发布会,小米论坛的直播帖总帖有超过130万的用户同时在线参与了直播活动,用户回复总数超过100万帖。这就是参与感的能量! (摘自《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著)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区宣传氛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