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辉避孕方法长期避孕有哪些方法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 11:23&&
?& 10:52&&
?& 10:36&&
?& 10:12&&
?& 10:03&&
?& 09:59&&
 当前位置:&&&&&&&&&
教授开微博讲性学 称“遭性侵递避孕套”是误读
    四川新闻网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前日,华中师范大学性学教授彭晓辉在成都举行的“‘性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交流会”上,作了《普及性教育的新途径―――浅析微博性学及其讲堂》的专题演讲。
  演讲的题目源于他刚开始的一个性学科普行动―――开设7个微博,在公众前大胆谈性。教书二十几年的他,学生不到2万,如今却因为微博,短短4个月就拥有了总数超过60万的粉丝群。
  不仅如此,彭晓辉还有个大胆的尝试,他要求自己下学期的500名学生,必须都成为他的“性学微博”粉丝,学生不仅要向他“注册”自己的微博名字,还要根据在微博上的表现来评定课程的平时成绩。
  学生1.8万粉丝4个月达60万
  彭晓辉的微博最早是今年4月7日开的,他将自己的微博定为“微性学堂”。教了二十几年的书,学生18000多人,而现在发一条微博,就有60万人收听,这让他很欣慰。
  今年5月10日,彭晓辉在南京某大学作演讲,5月12日,当地一媒体刊登消息称他在演讲中提倡“女性遇到性侵犯要主动递上安全套”,网上骂声一片:“主动递上避孕套是保护和纵容强奸犯”“这是‘叫兽’异谈”,有人还送给他一个外号“递套教授”。
  “傻瓜也不会那么讲。”彭晓辉前日表示,他当时是说,如果一个女性,经过反抗或使用其他手段都无法抗拒性侵犯时,最后一道屏障是递上避孕套,以最大程度保护自己,以免感染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
  媒体的“标题党”让彭晓辉觉得很委屈,他决定出来发声。恰好几个网站都主动找到他开微博。就这样,彭晓辉在7个网站开了微博,几乎一周时间,他都在微博上澄清。
  在此过程中,彭晓辉发现微博是普及性教育的新途径。因为“只有不断地说,才能被人理解”。如今,彭晓辉在7个网站微博的粉丝人数达到60万。彭晓辉认为,从教二十几年,他的学生才18000多人,但微博粉丝就有60万,这种传播效果是不敢想象的。他打算在9月开学后,要求选修性学课程的学生必须是他的粉丝,要备案,还要看表现打平时成绩分。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延伸阅读
 010-603049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c)
版权所有: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罗竖一:彭晓辉所言“及时递上避孕套”是保护强奸犯
作者:罗竖一
  性侵犯,可谓社会的公害,而性侵犯之中的强奸,对有关女性和社会的危害性更大。正因如此,所以很多国家都惩处性侵犯者,而对于犯强奸罪者更是严惩不怠,并专门予以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明确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 (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四)二人以上轮奸的;
(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然而,华中师范大学彭晓辉副教授却似乎不懂这些,或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给中国亿万民众抛出了与此相关的别样“高论”。  据《扬子晚报》日报道,5月10日晚,中国性学女硕士彭露露的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彭晓辉副教授受邀在南京师范大学做了一场名为“性与人际交往”的讲座。在回答一名女生关于“男性处女情结”的提问时,彭晓辉指出,在瑞典高中生发生性行为的概率很高,有很多母亲会为在青春期的女儿准备避孕套。“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在面临性侵犯的时候,能及时递上避孕套,那是保护女性免受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最后一道屏障。”  诚然,艾滋病等性病的危害性的确不小,作为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应尽可能地让自己不受到性疾病的伤害,万一不幸染上,也不该去传播性疾病。  但是,现代社会的悲哀就在于某些所谓的“专家”,在看待很多问题时,往往仅仅局限于其那个小小的专业圈子,而对与之相关领域常常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对问题缺乏通盘考虑,但事实上世界从来就是一体的,即任何问题之间其实都是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一般而言,彭晓辉副教授当属此类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专家”。  彭晓辉副教授作为一个传说中的研究性问题的“专家”,笔者深信其定能掉出一大堆的所谓专业书籍,甚至随便都能拿出一大摞各式各样的“性交”光盘,而足以与鼎立支持“换妻”等败坏社会公德之行者李银河教授试比高。也就是说,彭晓辉副教授的专业水准可能不低。  然于此仅就彭晓辉副教授的“及时递上避孕套”之高论而议,笔者觉得中国众多的意欲强奸者,或者已经实施了强奸犯罪行为而正在想方设法寻求“变通”之道的某些人,假如见闻到“及时递上避孕套””之说后,那么不妨先对彭晓辉副教授感恩戴德一番,因为彭晓辉副教授在客观上做着此类人的保护神,因为彭晓辉副教授之“高见”客观上会满足此类人的变态“快感”。  何出此言?难道不是吗?  中国相关条文规定:“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  在普法教育日益深入的中国社会,上述规定已为亿万民众所熟知。彭晓辉副教授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而有一定社交圈子的人,理应明白,或者起码也是一知半解。  但彭晓辉副教授却高歌“及时递上避孕套”之迷人曲。究竟想干什么呢?是的,其声称“那是保护女性免受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最后一道屏障”。  诚然,我们不可否认,彭晓辉副教授的说法体现出了一种善意。然而,如果受到性侵犯的中国女性真的自愿“及时递上避孕套”,而任由强奸犯伤害、践踏自己的身心,那么未来的中国司法还能认定此类实施暴行者犯有强奸罪吗?受害人的心灵创伤如何得到抚慰呢?对于社会的危害谁来消除呢?――彭晓辉副教授能做到吗?或者可以告诉中国民众一些有效的方式吗?  但笔者觉得,作为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中国成年人,估计十之八九会认为彭晓辉副教授所主张的女性“及时递上避孕套”,在现有法制构架和司法环境下,很有可能会被视为“妇女意志”的表达,而与
“违背妇女意志”之强奸罪的认定要件相去甚远。即彭晓辉副教授客观上会成为某些意欲强奸者,或者已经实施了强奸犯罪行为者的保护神。换言之,彭晓辉副教授的“高见”,客观上会助长某些作恶者或者意欲作恶者的“胆量”和“解套之力”,而对有关司法造成负面影响,进而恶化中国社会环境。  其次,彭晓辉副教授的相关“高论”,看似在为有关女性着想,但事实上是把女性应有的人格尊严抛在了一边,且实际操作的可能性不大,而可能给有关女性带来更大的身心伤害。  我们可以不妨设想一下:某个兽性大发的家伙,像恶狼一样地扑向了一个弱小的无辜女性。惊恐万状的该女性,必须马上转变自己的想法,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自愿地“及时递上避孕套”;并第一时间告诉施暴者戴好避孕套,甚至让施暴者也检查一下避孕套是否合格,而“配合”施暴者“强奸”自己。遭受蹂躏之后,“感激”地告诉施暴者:谢谢你戴上了避孕套。施暴者提好裤子以后,微笑着对受害者说:小美女,好舒服,你能配合大哥做爱,真好!下次还找你。然后,闻之者群起而效仿。  如此,对于一个受到莫大伤害的女性而言,会是什么感觉呢?其亲友得知之后,难道会欣慰?如此,对于中国司法而言,对于中国社会而言,会是什么影响呢?  何况在那种残暴的情况下,受害女性要做到临危不惧,或者快速地调整好情绪,而说服施暴者,可能性不大,而也许还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因为一般而言,施暴者不想戴避孕套。至于此间原因,众所周知,故不赘言。  另外,一个女性成天怀揣避孕套,其心理感受会是什么呢?其亲友会觉得舒服?左邻右舍或者单位同事等人得知了,会怎么想呢?  但是,传说中的性学“专家”彭晓辉副教授似乎连上述常识都不知道。其研究的究竟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呢?其所谓的研究成果,能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什么呢?  是的,彭晓辉副教授也说了,瑞典的母亲会为青春期的女儿准备避孕套。但是,为何一定要照搬呢?药家鑫撞人而后又杀人,上海留日学生汪某连捅母亲9刀等等,难道都可以照搬不成?  其实,作为一个性学专业人士,理应告诉女性一些切实可行,而又尽最大可能地使其免受性伤害的方式。譬如,女性如何才能做到私密处“紧闭”而迫使施暴者不能得逞。其实,有关学者已经对此做过论述了。  总之,笔者认为彭晓辉副教授高歌的“及时递上避孕套”之迷人曲,貌似“保护女性免受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最后一道屏障”,但客观上实为保护强奸犯,而“诱导”意欲对女性施暴者付之于行动,且事实上会让有关受害女性丧失人格尊严,并可能受到更大的身心伤害。  因此,笔者希望女性同胞,不要受彭晓辉副教授的相关误导,而应该想方设法地保护好自己;同时,希望有关意欲施暴者,以及已经实施了强奸行为的施暴者,不要心存侥幸,也不要继续感恩戴德,或者继续想着为彭晓辉副教授树碑立传了,因为彭晓辉副教授所谓的“及时递上避孕套”最终只会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笑料罢了;因为心智正常,甚至超常的中国无数女性不是随便就能被彭晓辉副教授那样水准的“专家”忽悠成功的。
(责任编辑:HN017)
将本文分享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
&>>&&&&&正文
彭晓辉称“遭性侵应递避孕套”非自己说法
  2000年,彭晓辉正式拥有 “人类性学”研究方向的硕导资格,但由于没有对应的学位点,只能将其挂靠于院里的“动物学”学位点。两年后,彭晓辉正式招到第一名研究生。“调剂过来的一概不收!”这是彭晓辉招收弟子的原则。十年间,他总共只招收了5名研究生,他认为,学这个专业必须是自愿且是兴趣所致。
  目前性教育“供不应求”的情况让彭晓辉颇为担忧:“我还有六年就退休了。性教育不能仅靠一些对这个方向有兴趣的专业人员。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章第十三条的规定,在学校中设置教师编制,落实性教育。”彭晓辉期待教育部能够认可性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彭露露就因为一心想做性教育方面的老师却无法如愿,而国内的性学研究也远远不够。“目前国内明确以性学为方向招收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只有三家,除了我以外,就是李银河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国内的性学研究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根本没有。”(宋Z 蔡蕴琦 张琳)
责任编辑:杨雪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面对强奸犯女性该递上避孕套吗
我的图书馆
面对强奸犯女性该递上避孕套吗
面对强奸犯女性该递上避孕套吗
最近,华中师范大学彭晓辉副教授受邀在南师大做了一场名为“性与人际交往”的讲座,讲座中,彭教授抛出多个前卫的性学观点,数次挑战传统性观念底线。而他的“遭遇性侵犯女性应主动递上避孕套”这一观点,更是当堂激起一名男生的强烈反驳,双方展开激烈的“唇舌之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时常感叹很多人都有一颗躁动的心,为出名可谓不择手段。就连坐在书斋里的学者也不甘寂寞了。纵观近几年走红网络的学者,有许多学者出名并不是因为其做出多么伟大的成就,而是因为频出雷语爆红网络。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这场讲座,如果不是因为彭晓辉抛出“女性遭遇性侵犯要主动递上避孕套”这个惊世骇俗的观点,恐怕还没多少人知道有个叫彭晓辉的性学教授。倒是他的学生中国性学女硕士彭露露由于找不到工作而受到很多网友的关注,一不小心成了网络名人。面对铺天盖地的非议,我们来看看彭晓辉教授是如何为他的性学观点辩驳的,彭教授认为,女性在面临性侵犯时,能及时递上避孕套,那是保护女性免受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最后一道屏障。呵呵,彭教授言外之意很明了,面对强奸犯只要递上避孕套就能免受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这就是彭教授呕心沥血研究出来的性学成果,只要普及彭教授这项研究成果,将会惠及众多遭遇性侵犯的女性朋友。谁都知道,避孕套对艾滋病的传播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我不知道彭大教授是如何想出这么个“高招”,我真怀疑彭教授的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我们试想一下,假如一个女性在遇到一个男强奸犯后,这个女性还有主动权吗?无疑女性是处于弱势,面对女性主动递上来的避孕套,丧尽天良的强奸犯会“笑纳”吗?一般而言,在遭遇性侵犯,女性都会出于本能的抵抗,当然我们都提倡女性与强奸犯智斗,反对硬拼。难道女性主动递上避孕套就是所谓的“智斗”吗?从强奸犯的角度来思考一下,几乎都害怕遭到女性反抗,毕竟作恶心虚。现在受害女性非但没有反抗,相反还递上避孕套,这不表明女性已经默许了吗?这只能令歹徒更加肆无忌惮,想想,此时一个小小的避孕套能让被色欲冲昏头脑的歹徒良心发现吗?很显然,这样的性学观点根本经不起推敲,也难怪会引起许多人的非议。作为一个学者,我奉劝彭晓辉教授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不要信口开河,更不要为了出名频出雷语。学术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做学问也是要耐得住寂寞的,如果彭教授真耐不住寂寞,还是趁早离开学术圈到娱乐圈去混吧!
馆藏&23645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正文
性学硕导称女生遇性侵犯应主动递上避孕套惹议
  10日晚,中国性学女硕士彭露露的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彭晓辉副教授受邀在南师大做了一场名为“性与人际交往”的讲座。晚上5点50分,离讲座开始还有10分钟,记者来到南师大仙林校区学正楼401教室,可容纳250人的教室座无虚席,就连过道上也挤满了学生。讲座中,彭教授抛出多个前卫的性学观点,数次挑战传统性观念底线。而他的“遭遇性侵犯女性应主动递上避孕套”这一观点,更是当堂激起一名男生的强烈反驳,双方展开激烈的“唇舌之战”。
  “在面临性侵犯时,能及时递上避孕套,那是保护女性免受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最后一道屏障。”
  “我们怎么界定这个递出去的行为呢?如果递出去不就是说明这个女生默许了这种行为?”
  面对性侵犯,及时递上避孕套
  现场男生反驳:说明默许了性侵行为
  在回答一名女生关于“男性处女情结”的提问时,彭晓辉指出,在瑞典高中生发生性行为的概率很高,有很多母亲会为在青春期的女儿准备避孕套。“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在面临性侵犯的时候,能及时递上避孕套,那是保护女性免受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最后一道屏障。”彭晓辉的这番陈述立刻引得现场一片哗然。
  一名身穿黑色无袖衫的瘦高个男生站起来质疑:“在中国,我们怎么界定这个递出去的行为呢?如果递出去不就是说明这个女生默许了这种行为?”
  彭晓辉会心一笑反问:“那你认为这样的情况下该怎么做呢?”
  男生回答:“我觉得,对于女生来说贞操很重要的。”
  “那么你认为女性在面对歹徒的时候应该以死相拼,做贞洁烈女了?”记者注意到,彭晓辉提出第二个问题时,部分学生在摇头。
  但是,这名男生依然执着,“是的。您看我们身边的民族,比如韩国,女性随身带着一把银妆刀,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和歹徒以死相搏。”
  彭晓辉说,“有调查表明,有40%的女性处女膜天生不完整或不可见,在这方面,男性却没有任何的生理指标来判断,这就造成了一个客观的不平等,我认为到现在还抱有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这名男生依然执着辩驳道:“您说的情况诚然有,但很多女性在面对性侵犯时,潜意识里是要反抗的。”
  数度交锋后,彭晓辉表示,“这名男生的想法我能理解。我赞同瑞典妈妈的做法,并不是变相赞同性侵犯,而是鼓励女性做到自我保护。”
  “我们国家男性差不多比女性多出了3000万,很多男人找不到老婆,现在正好有3000万左右的男同性恋,让他们的婚姻合法化,也能解决这部分的人口问题。”
  “可是您还没考虑到女同性恋的问题。如果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女同性恋也会结婚,人口男女比例不平衡,男人找不到老婆的情况还是会存在啊。”
  允许同性婚姻,能挽救四亿人幸福
  现场女生反驳:解决不了男女不平衡问题
  在幻灯片上展示了一张男同性恋婚礼的照片:“根据调查,一个国家人口中有3%到5%的人口是同性恋,我们在医学上已经界定同性恋不是病,但在很多国家同性恋婚姻还没有合法化。”彭教授当场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现在的人口是13.39亿,根据上述比率,同性恋者至少有4000万。同性恋婚姻不合法化,那么这4000万人就不得不和异性恋者结婚,这样的婚姻中夫妻双方绝对是同床异梦,就变成了8000万人不幸福,这4000万的家庭再每个生一个孩子,又是4000万……”彭教授的话还没说完,台下的同学已是一阵阵惊呼:“这么可怕!1.2亿人!”
  “这还没有完,4000万家庭,夫妻双方各有两位老人,还有他们的亲戚朋友也会受到牵连。这么算下来,一对夫妻、三代人……全国就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不幸福。”彭教授也提出了自己认为合适的解决方法:“我们国家不是有个男性多于女性的问题吗?而且男性差不多比女性多出了3000万,很多男人找不到老婆,现在正好有3000万左右的男同性恋,让他们的婚姻合法化,也能解决这部分的人口问题。”
  话音刚落,台下就有一名女生向彭教授提出:“有这么多男同性恋是没错,可是您还没考虑到女同性恋的问题。如果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女同性恋也会结婚,人口男女比例不平衡,男人找不到老婆的情况还是会存在啊。”对此,彭教授表示,他只是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思路。
  这些观点
  你认同吗
  高校应设立一个接吻专用地
  讲座开始后不久,彭教授就向大家出示了一个研究数据: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有过或正在恋爱。“有一次,我走在校园里,在学校山后的小径上看到一对学生有亲昵的举止,冷不丁打了个照面这两人都是我的学生,三个人大眼瞪小眼,感觉很尴尬,我只好偏着头走。”说着,彭教授将头扭向一边,引得台下同学哈哈大笑。“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既然数据表明大学生谈恋爱的有这么多,为什么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接吻的地方’呢?”
  为此,彭教授在讲座中建议说,高校的学生活动中心可以专门开辟出一定的空间,设置成火车硬座车厢的造型,营造一种半封闭式的空间,学生情侣可以自带咖啡、蜡烛。这种半开放的空间既能满足学生情侣的接触需求,又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老师家长也不会反感。
  守不住“底线”该分手就分手
  “和男友谈了一年半了,他好几次提出来要亲密接触,我很为难,我不赞同婚前性行为,可是总是拒绝怕失去他,该怎么办呢?”一名女生大胆说出了心中困惑,这也是很多女生的烦恼。
  面对女生们最为关心的“如何避免发生婚前性行为”的问题,彭教授给出了恋爱时要遵循的“五部曲”:“第一,男生向你表白时,不要急于进入恋爱关系,要有一个预备期,让双方都有时间互相了解。第二,如果认为合适,确立关系时要约法三章,和你的男友说清楚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底线在哪里,要求对方尊重自己。第三,恋爱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亲昵的举止,在感觉无法控制的时候,要巧妙回避,脱离二人世界。第四,大家要记住,你有说不的权利,要坚持自己的生活原则。最后一步,‘该分手时就分手’,如果男友逼到了你的底线,你要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值得做这样的事,和他严肃地谈一次。如果他仍然坚持,就要大胆勇敢地分手。”
  在上述一番解释后,彭晓辉不忘说明,“我接触的很多女同学都是不希望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在进行婚前守贞教育。”彭晓辉对于“给婆家最好的嫁妆就是自己的贞操”的观点并不赞同:“这也是不尊重女性,甚至是压迫、剥削女性的思想。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现在的女性在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可以完全承担自己生活的情况下,婚前发生这样的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恋爱的次数最好“事不过三”
  “我们谈恋爱究竟是为了感觉还是为了将来?如果恋爱谈多了都不想再谈,或者婚姻里厌倦了对方怎么办?”一位男生向彭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对此,彭教授建议大家“看准了再下手”:“每个人有选择的权利,我建议大家遵守一个‘权利道德’,那就是‘不伤人’的原则。如果你是为了体验而恋爱,也许到老了会发现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恋爱的次数也要尽量减少,最好‘事不过三’。如果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超过了三次你还没有成功,只能说明你还不够成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还没长大’。”
  “我有一个朋友,和男朋友已经发生了关系。可是后来她男朋友对她不好,她想分手,可每次想到自己的第一次给了人家了,害怕不跟着他就没有人要。她现在该怎么办?”互动环节,一位女生向彭教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她必须自己跨过这个坎,把这件事看淡一点。如果坚持和现在的男友在一起,必须考虑他是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感情只有现在时,没有过去时,女孩子一定要懂得这一点。”彭晓辉强调说。
  性学硕士彭露露正面试一份教师工作
  2008年,彭露露考入了华中师范大学“人类性学”硕士专业,成为了该硕士点自2000年创办后招收的第三位硕士生。三年过去,希望能当一名性教育老师的彭露露即将毕业。因为其专业的“罕见”,彭露露求职经历经包括本报在内的数家媒体“发掘”后,一时名声大噪,甚至惊动了南京市有关部门。热心的媒体帮她联系了许多单位,然而,对方均表示,不需要彭露露这样专业的人才。对于爱徒彭露露,彭晓辉很“纠结”。“性学专业的研究生想找到相关的工作并不难,只是彭露露一心想当性学教育方面的老师,所以一直没能如愿。”彭晓辉告诉记者,2000年他正式获得“人类性学”研究方向的硕导资格,在彭露露之前,彭晓辉的开门弟子毕业后先到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基金会工作,随后担任英国的一个艾滋病防治基金会驻郑州的项目官员,最近又调往南京充实那里的管理队伍;第二名研究生未毕业就出国了。他向记者透露了彭露露的近况,“彭露露正在面试一份工作,是跟教师相关的,可是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因为还没定下来。”
  性学研究生十年只招了5名
  “不上《性科学概论》课,就等于没有在华师念过书。”这句在华师很流行的一句话,可以看出这门课受大学生的欢迎程度。彭晓辉告诉记者,而在19年前,《性科学概论》刚开时,许多学生都还面临着观念的压力。第一次上课,选课的学生约有四五十人,之后还私下地给学生做过一次思想工作呢。到第二学期,选修的就有八九十人,从第三学期开始就一直满员,现在很多同学都觉得选上这门课是撞大运了。从开始到现在,前前后后共有18000多人选修这门课。
  2000年,彭晓辉正式拥有 “人类性学”研究方向的硕导资格,但由于没有对应的学位点,只能将其挂靠于院里的“动物学”学位点。两年后,彭晓辉正式招到第一名研究生。“调剂过来的一概不收!”这是彭晓辉招收弟子的原则。十年间,他总共只招收了5名研究生,他认为,学这个专业必须是自愿且是兴趣所致。
  目前性教育“供不应求”的情况让彭晓辉颇为担忧:“我还有六年就退休了。性教育不能仅靠一些对这个方向有兴趣的专业人员。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章第十三条的规定,在学校中设置教师编制,落实性教育。”彭晓辉期待教育部能够认可性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彭露露就因为一心想做性教育方面的老师却无法如愿,而国内的性学研究也远远不够。“目前国内明确以性学为方向招收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只有三家,除了我以外,就是李银河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国内的性学研究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根本没有。”(记者 宋璟 记者 蔡蕴琦 张琳)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中师范大学彭晓辉 的文章

 

随机推荐